中级输血技术(基础知识)考点辅导_第1页
中级输血技术(基础知识)考点辅导_第2页
中级输血技术(基础知识)考点辅导_第3页
中级输血技术(基础知识)考点辅导_第4页
中级输血技术(基础知识)考点辅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知识、血液1、血液: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2、 血浆渗透压 : 在血浆溶液中, 促使水分子透过膜移动的力量称为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相关,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的大小无关。3、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Hb与O2结合的程度,即血红蛋白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4、内环境:相对于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亦称为内环境。5、碱贮备:通常把每100 毫升血浆中含有的碳酸氢钠量称之为碱贮备。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浆1 .水和电解质:水:血浆总量的91 %92%,其功能:维持渗透压;正常体温的维持; 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运

2、输。电解质功能: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度;维持组织兴奋性。2血浆蛋白( 1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2 )组成:其中清蛋白最多,球蛋白次之,纤维蛋白原最少。(3)功能:调节水的分布;维持酸碱平衡;多种物质的载体;参与免疫;参与 血液凝固。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 1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 尿素、尿酸等(2 )血糖:( 3)血乳酸:( 4)血脂:血细胞1 红细胞(1)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形态:无核,双凹圆盘状。数目:男性为 (4.0 5.5) X1012/L,女性为(3.5 5.0) X1012/L。血红蛋白: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 g/L,女f为11

3、0150 g/L。红细胞比容:在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 %48%,(2)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的酸碱度。2白细胞(1)形态:无色。数目: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数为(4.010) X 109L-1。( 2 )功能: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保护和防御反应。3血小板(1)形态:无细胞核,不具备完整的细胞结构。数目: (100300) X 109/L。(2)功能:止血、凝血;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血液的理化特征1、颜色和比重 1.颜色:红色。2.比重:全血为1. 0501. 060;红细胞为1. 0901. 092; 血浆为 1 . 02

4、5- 1. 034。2、黏滞性正常人血液的黏滞度为水的45倍,血浆的黏滞度为水的 1. 62. 4倍。3、血浆渗透压(1) .血浆渗透压:在血浆溶液中,促使水分子透过膜移动的力量称为血浆渗透压。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相关,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的大小无关。(2) .晶体渗透压:由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3) .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质,为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等渗溶液:把0.9%Nacl 溶液或者5%葡萄糖溶液称为等渗溶液。低渗溶液:小于0.9%Nacl溶液或者5%®萄糖溶液称为低渗溶液。红细胞皱裂高渗溶液:

5、大于 0.9%Nacl溶液或者5%0萄糖溶液称为高渗溶液。红细胞皱缩4、血浆pH值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 ,最大pH变动范围为 6.97.8。血液的功能( 1 )运输功能(血液对氧气二氧化碳及其他的运输)( 2 )血液的调节功能(内环境稳态)( 3 )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白细胞、淋巴细胞)( 1 )运输功能血液对气体(O2) 的运输有: 1. 物理溶解: (占 1.5 ) 2. 化学结合: (占 98.5 ) HbO21、氧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HbO2( 1 ) 氧合和氧离:氧合:Hb 与氧的结合称为氧合。氧离: 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氧的过程为氧离。(Po2) 的高低( 2 )调节:血

6、红蛋白是氧合还是氧离取决于氧分压Po2 高HbO2Hb + O2Po2低2、CO2的运输血液中的CO2也是以两种方式运载的:1. 物理溶解: (约占5)2. 化学结合: (约占95)碳酸氢盐( 占 88)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 占 7)碳酸氢盐形式的运输CACO2 + H2O <-> H2c03<-> H+ + HCO3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CO2 + Hb<-> HbNHCOOH组织:HbO2 02 + Hb - Hb +CO2fHbNHCOOH肺部:HbO2T f HbNHCOOHCO2 入肺泡。3、其他物质的运输1. 营养物质: 吸收的营养物质

7、,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供各组织代谢或贮存;2. 代谢产物: 代谢尾产物排出体外。3. 2 ) 、维持内环境稳态1 内环境: 相对于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亦称为内环境。2、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1) 血液中的缓冲对:血浆中的三对:NaHCO3 H2CO3*Na-蛋白质/ H-蛋白质Na2HPO4 NaH2PO4( 2 ) 碱贮备:通常把每 100 毫升血浆中含有的碳酸氢钠量称之为碱贮备。(3).红细胞内还有钾盐缓冲对参与维持血浆pH值的恒定。( 4 ) 调节:H+ + NaHCO3- Na+ H2CO第 C02+ H20 (2)0H- + H2CO3 - H

8、CO3 - +H205)血液对人体体温调节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防御与保护能力白细胞的功能从免疫功能看可将白细胞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1 吞噬细胞: 包括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其功能是: 吞噬侵入机体的病菌和机体本身的坏死组织。2 淋巴细胞:是一类具有特异免疫功能的细胞。T 细胞- 细胞免疫B 细胞- 体液免疫血小板的主要功能:1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生理止血和加速凝血。2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一)运动对血浆的影响1 .血浆对运动的反应运动-循环血量T f血浆容量J2 . 血浆对运动的适应运动-血浆容量T1 .红细胞对运动的反应与运动种类、强度、持续时

9、间有关。HbT :短时间大强度长时间耐力运动运动量越大增加越多2 . 红细胞对运动的适应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不比一般人高。1. 白细胞对运动的反应与运动负荷有关,与持续时间关系小。运动-外周血白细胞T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 白细胞对运动的适应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安静时外周血白细胞无明显差异。氧离曲线氧解离曲线血氧饱和度的大小取决于血液中 Po2 的高低, 反映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呈 S 形状。(1) 氧解离曲线的上段:Po213.38.0千帕(10060毫米汞柱)特点 : 平坦。生理意义:为机体摄取更多的 O2提供了保障。(2) 氧解离曲线的中段:Po2

10、8.0 5.3千帕(6040毫米汞柱)特点:此段曲线较陡。生理意义:为组织的活动提供较多的02利用率=(动脉血氧含量一静脉血氧含量)/动脉血氧容量X 100%(3) 氧解离曲线的下段:Po2 5.322.0千帕(4015毫汞柱)特点 : 曲线坡度更陡生理意义 : 能够适应组织活动增强时对O2 的需求。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1)Pco2和pH值:Pco2和血液中H+浓度增加,曲线右移,Hb与02的亲和力减小;(2)温度:温度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Hb与02的亲和力减小。(3)2,3-二磷酸甘油酸:2,3 DPG量的增加能降低 Hb与02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右 移。(4) 一氧化碳(C0) :

11、 C0与Hb结合生成HbCQ使氧解离曲线左移。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重要性具体体现在:1 .含量高人体固体成分的 45%, 脾、肺、肌肉含量均超过80%,细菌的 50-80%,干酵母的 46.6%。2 . 种类繁多生物界蛋白种类估计在10101012 数量级结构、运动和支持功能:角蛋白、胶原蛋白、肌动蛋白、微管蛋白等催化与代谢调节: 酶、胰岛素等物质转运和贮存:膜转运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铁蛋白等信号传导:受体、接头蛋白等免疫保护:抗体血凝功能:凝血因子等基因调控:转录因子等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细胞因子、凋亡蛋白酶等(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从已获得的蛋白质结晶纯品,

12、进行元素分析, 得知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C H O N S等。氮元素的平均含约 16%1 克氮(N) = 6.25 克 蛋白质是凯氏 (KJedahl) 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基础。氨基酸分类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Nonpolar Hydrophobic Amino Acids ) 极性中性氨基酸( Neutral PolarAmino Acids )碱性氨基酸( Basic Amino Acids )酸性氨基酸( Acidic amino acids )其它氨基酸蛋白质中存在的修饰氨基酸在蛋白质中不存在,但为哺乳动物代谢所必需的氨基酸- 非蛋白质氨基酸D-氨基酸:抗菌肽等中存在氨基酸的理

13、化性质( 1 )氨基酸等电点计算:R基团 为非极性基团或基本不电离的极性基团的氨基酸的等电点是由-COOH-NH2的解离常数的负对数 pK1、pK2来决定:pI=(pK1+pK2)/2酸性和碱性氨基酸,其等电点由 -COOH -NH2和R基团 共同决定,只要写出由酸到碱的电离式,然后取兼性离子两边的pK值的平均值:(2)酸性氨基酸:pI=(pK1+pKR)/2 碱性氨基酸: pI=(pK2+pKR)/2中性氨基酸的等电点一般在5.0-6.5 之间; 酸性氨基酸为 2.7-3.2 , 碱性氨基酸为 9.5-10.7( 3 )紫外吸收芳香族氨基酸在波长约为280nm处有最大光吸收峰吸收强度比较:T

14、ry>Tyr>Phe应用: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4 )氨基酸的呈色反应茚三酮反应原理:印三酮在弱酸性溶液中与氨基酸共热引起氨基酸氧化脱氨、脱羧反应,最后茚三酮与反应产物氨和还原茚三酮发生作用,生成Ruhemann s 紫色物质,在570nm有光吸收。应用:适应于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氨基酸小结:蛋白质氨基酸:20种L-氨基酸(gly无手性碳原子,脯氨酸为亚氨基酸)R-侧:非极性、极性中性、酸性和碱性理化特性:两性电离、紫外吸收、成色反应肽( peptide )肽的一些要点:1、肽、二肽、寡肽(olygopeptide ) 、多肽( polypeptide )

15、2、多肽链、氨基末端(N-末端)、竣基末端(C-末端)、氨基酸残基、主链、侧链3、多肽链书写要求:N-端(H表示)C-端(0地示),如 脑啡肽的书写:H-Tyr. Gly. Gly. Phe. Leu-O 或 Y.G.G.F. 或 酪 . 甘 . 甘 . 苯丙. 亮生物活性肽指生物体内具有调节功能的肽, 在调节代谢、 生长、 发育、 繁殖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谷胱甘肽多肽类激素:催产素( 9 肽) 、加压素( 9 肽) 、粗肾上腺皮质激素( 39 肽)神经肽:脑啡肽( 5肽) 、内啡肽抗菌肽:短杆菌肽SGSHS化还原作用神经肽(neuropeptide):(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级结构(

16、初级结构)空间结构(高级结构) :二、三、四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1、定义:蛋白质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特定排列顺序,还包括肽链数目和二硫键位置等。2、一级结构的重要性:蛋白质高级结构和生物功能的基础。遗传病研究(分子病)物种进化研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 表示方法 空间结构的作用力 二级结构 超二级结构结构域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空间结构的折叠问题二硫键( disulfidebridge )两个半胱氨酸的巯基脱氢氧化可产生二硫键二硫键可在同一条肽链内或不同肽链之间形成二硫键属共价键,对于维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生物活性起很大作用氢键( hydrogen bond )定义:负电性很强的原子

17、(如氧或氮)和已与氧或氮共价结合的氢原子相互吸引,这种作用称为氢键氢键作用:对于二级结构(主链构象)的稳定起主要作用对于维系蛋白质三、四级结构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非极性键 / 疏水键 (hydrophobicinteraction)定义: 指疏水基团在水溶液中常避开水而聚集在一起的那种力量, 或指非极性基团受到水分子的排斥相互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对蛋白质三、四级结构的形成和稳定起主要作用离子键 / 盐键( electrostaticinteractionorsaltbridge)定义:指正负离子电荷间的静电引力盐键对蛋白质三、四级结构的形成和稳定起重要作用凡德华力( Vanderwaalsinte

18、raction )定义:原子间在一定空间距离上的相互作用力(吸引力和排斥力的总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概述:定义:多肽链主链以肽平面为单位折叠形成局部肽段的空间排布方式。类型:a-螺旋、3折叠、3 -转角和无规卷曲。肽键和肽键平面的特性肽键平面或酰胺平面要点:肽键具有双键性质,不能自由转动,与肽键相关的6个原子-Ca 1-CO-NH-Ca 2-约束于一个平面,称为肽平面(peptideplane) ,此平面上的 6个原子:称为肽单元(peptideunit) ; 肽平面是反式构形,即 2个Ca在肽键的异侧C与肽键的N、C原子是单键,可旋转,决定了相邻肽平面的相对空间位置。2、a

19、 -螺旋(a -helix)定义:蛋白质分子中局部肽链的肽平面通过a碳原子旋转,使碳链主链沿中心轴盘曲成稳定的右手螺旋构象a螺旋式重主要的二级结构形式,存在于大多数的蛋白质中,如 a角蛋白(皮肤、毛发、 指甲、和角)全部是 a螺旋a -螺旋的要点:一般为右手螺旋(=-57o,=-47o );每个螺旋圈含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 0.54nm;又称133.6螺旋螺旋圈之间通过氢键(aa1的C=5口 aa4的-NH之间)维持结构稳定;R侧链位于螺旋外侧,其大小、形状及电荷等是影响此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R侧链对“一螺旋的影响多肽链上连续出现带同种电荷基团的氨基酸残基,(如Lys ,或Asp,或Gl

20、u),不能形成稳定的a 螺旋。如多聚 Lys、多聚Glu。Gly在肽中连续存在时,不易形成 a 一螺旋。R基大(如Ile )不易形成a 一螺旋Pro、脯氨酸中止a 螺旋。R基较小,且不带电荷的氨基酸利于a一螺旋的形成。如多聚丙氨酸在pH7的水溶液中自发卷曲成a 螺旋。3、3 -片层(3 -pleatedsheet)定义:多肽链的局部肽段,以肽键平面为单位折叠成锯齿状的一种较伸展结构。3 -片层要点:多肽链较伸展,遇Ca发生折叠,R侧链交错位于锯齿状结构上下方;两条或多条肽链片段平行排列,靠链间氢键稳定构象;两条肽链的走向可以是顺向平行或反向平行或混合排列。4、3 -转角(3 -turn)3-转

21、角:多肽链中的某局部出现180度回折处形成的特定构象。一般由四个氨基酸组成,常见氨基酸:Pro,Gly,Asp,Asn,Trp 。以氢键维持稳定,第1个氨基酸残基的C=O与第4个残基的N-H之间形成氢键。赋予蛋白质较大的构象柔性,常位于三维结构的表面,有些具有特定功能。5、无规则卷曲(random coil)不规则卷曲:没有明确规律性的那部分肽段的结构。但这些“无规则卷曲”也象其他二级结 构那样是由明确而稳定的结构。作用: 赋予蛋白质较大的构象柔性, 常构成蛋白质的特定功能部位。 如许多钙结合蛋白中结合钙离子的 EF 手结构的中央环 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模体( motif )概念:多肽链中一些

22、临近的二级结构单元,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1973年RossmanMG先提出的。作用:属于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之间的结构层次,是结构域和三级结构的“建筑模块(module) ” ;有些有特定功能。常见类型:结构域( domain )定义: 多肽链上二级结构单元和超二级结构模体以特定方式作用组合, 在蛋白质分子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可明显区分的局部空间结构区域,常具有特定的功能。有时也称功能域( functionaldomain ) 。一般说, 功能域是蛋白质分子中独立存在的功能单位。 功能域可以是一个结构域, 也可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域组成。结构域的特征:结构域 50-350 个氨基

23、酸残基构成,与整个蛋白质分子是共价相连,蛋白质分子可以有多个相同或不同结构域的组合;多结构域蛋白质的结构域常有它对应的基因外显子编码;是多肽链的独立折叠单位,结构域之间常有一段柔性的肽链连接(铰链区, hinge ) ,是结构域容易发生相对运动;结构域承担一定的生物学功能,几个结构域协同作用,可体现出蛋白质的总体功能。例如,脱氢酶类的多肽主链有两个结构域,一个为NAD+吉合结构域,一个是起催化作用的结构域,两者组合成脱氢酶的脱氢功能区。结构域之间有一裂沟( cleft )或口袋状,常常是活性部位。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structure定义: 指整条多肽链所有原子(主链和侧链) 三维

24、空间排列, 也即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或折叠所形成的立体结构。作用力: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凡德华力和二硫键等。意义:多肽链的三级结构与蛋白质功能和性质密切相关。球状蛋白三级结构特征:多层次模块化装配:多种二级结构元件超二级结构(模体)结构域三级结构;密度不均: 大部分紧密球状或椭球状实体中有低密度松散区( - 转角、 无规则卷曲、 loop 等) ,这是蛋白质构象易发生变化的部位;疏内亲外: 大部分球状蛋白疏水侧链埋藏在分子内部, 亲水侧链暴露在分子表面是最稳定结构(膜内蛋白例外) ,隐藏疏水残基避免与水接触是安排二级结构单元形成特定三级结构的主要动力; 球状蛋白表面常有一个空穴(裂沟、

25、凹槽或口袋) ,空穴周围分布着许多疏水侧链,为底物等发生化学反应营造一个疏水环境(低介电区) 。空穴大小约能容纳 12 各小分子配体或大分子的一部分。蛋白质的四级结构quaternarystructure定义: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彼此通过次级键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亚基( subunit ) :四级结构蛋白中, 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故四级结构实际是亚基的立体排列和相互作用。作用力: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四级缔合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优越性蛋白质的折叠问题一级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基础,蛋白质趋向形成一种能量最低,结构最稳定的三级结构,这是蛋白质能折叠的动力;细胞内高稠密介质,以及

26、狭窄空间使得伸展的和部分折叠的蛋白质在高浓度时倾向于聚集;无法自我迅速完成正确折叠两大类蛋白质参与蛋白质折叠: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proteindisulfideisomerase,PDI ) : 加速蛋白质折叠过程中形成正确配对二硫键;分子伴侣( molecularchaperone ) : 为蛋白质折叠提供一个有利的折叠环境,与未折叠肽段的疏水部分可逆结合,防止聚集和错误折叠,诱导正确折叠。如热休克蛋白 ( heatshockprotein )等蛋白质的分类1、组成分类:单纯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组蛋白、精蛋白、硬蛋白和植物谷蛋白等。结合蛋白:单纯蛋白+非蛋白(辅基)核蛋白、糖蛋白、脂蛋

27、白、磷蛋白、色蛋白和金属蛋白等2、溶解度分类:可溶性蛋白、醇溶蛋白和不溶性蛋白3、分子形状分类:球状蛋白和纤维蛋白(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与功能关系(一)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C.Anfinsen对核糖核酸酶(RNase)空间构象拆分和复原实验: (二)一级结构与功能关系:一级结构不同,功能不同;一级结构相似,空间构象和功能也相似(三)一级结构的种属差异与分子进化同源蛋白质:在不同的生物体内行使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如: 血红蛋白在不同的脊椎动物中都具有输送氧气的功能, 细胞色素在所有的生物中都是电子传递链的组分。通过比较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以研究不同

28、物种间的亲源关系和进化。亲源关系越远,同源蛋白的氨基酸顺序差异就越大;反之,就越小。1. 胰岛素( insulin )胰岛素 51 个氨基酸残基, A B 链由二硫键相连,胰岛素由前体分子胰岛素原加工而来;有 24 个氨基酸残基位置始终不变:A B 链上 6 个 Cys 不变,其余18 个氨基酸多数为非极性侧链,对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起重要作用。其它可变氨基酸对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作用不大,但对免疫反应起作用。猪与人接近,而狗则与人不同,因此可用猪的胰岛素治疗人的糖尿病。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突变- 分子病基因突变引起的某个功能蛋白的某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发生了遗传性替代从而导致整个分子的三维结构发

29、生改变,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现是由于血红蛋白发生了遗传突变引起的链第 6 位的 aa 线基由正常的Glu 变成了疏水性的 ValHbA 3 H2N-Val-His-Leu-Thr-Pro-Glu-Glu-Lys -COOHHbS 3 H2N-Val-His-Leu-Thr-Pro-Val-Glu-Lys -COOH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功能;蛋白质空间结构相似其功能也相似;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严重时导致疾病- 蛋白质构象病:肌红蛋白 (myoglobin , Mb)153个氨基酸残基和一个血红素辅基;8个“螺旋结构:A、B、C D

30、E、F、G H血红蛋白( homoglubin,Hb )四个亚基构成(2、 2) , 链含 141 个氨基酸残基、 146 个氨基酸残基;亚基间通过8个离子键连接Mb和Hb的氧解离曲线:蛋白构象与氧合关系Mb矩形双曲线,表示易于氧结合;Hb: S 型曲线,表示在低氧分压时结合较难,亚基与 O2 结合呈现正协同效应( positive cooperativity ),表明Hb的四个亚基与 02结合的亲和力不同,第一个结合较难,但一旦结合后,促进第二、第三亚基与02结合,而后者又大大促进第四个亚基与02结合。氧分子(配体)与Hb亚基结合后引起亚基构象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allosteric ef

31、fect )构象病构象病: 蛋白质一级结构没有改变, 而由蛋白质的构象发生改变而影响其功能, 严重时导致疾病。如疯牛病、 hentington 舞蹈病等疯牛病:由朊病毒蛋白( prion protein,PrP )引起的一组人和动物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 传染性、遗传性和散发的特点。机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点电蛋白质的两性电离 (amphipathic ionization) :电离基团、溶液pH值(二)蛋白质的胶体性1、胶体性:分子颗粒1-100nm ,布朗运动、光散射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等;2、亲水胶体的稳定因素:水化层、同性电荷3、亲水胶体的生理意义:细胞原生质体、

32、细胞形状、弹性、粘度等(三)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和凝固1、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吴宪的蛋白质变性学说: 天然蛋白质分子是由多肽链所组成, 分子的规则性紧密结构是由分子中的次级键维持, 它很容易被物理和化学力量所破坏。 变性作用是天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松解, 即由原来有规则、 紧密结构变为开链的无规则、松散结构。 这种变性学说可以解释有 关蛋白质变性的事实,至今仍为人们所承认。定义: 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使蛋白质分子特定的空间构象改变或破坏, 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和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易被降解) 。类型:可逆变性和不可逆变性机理:破坏二硫键和次级键2、蛋白质的沉淀(p

33、reciptation )定义:在某些因素作用,蛋白质聚集并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蛋白质沉淀的条件:除去稳定蛋白质胶体的两第因素:水化膜和同种电荷。蛋白质沉淀方法:(1)盐析 salting out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硫酸钱、硫酸钠)以破坏蛋白质胶体稳定性而使其析出。分段盐析:不同蛋白质溶解度不同, 盐析时需要的盐溶度不同,故可用不断提高盐浓度的方法使不同的蛋白质从混合物溶液中分别沉淀出来。如:半饱和硫酸钱沉淀血清中的球蛋白饱和硫酸俊沉淀血清中的白蛋白盐析沉淀的蛋白质通常不变性、(2)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破坏蛋白质颗粒水化膜,等点电时蛋白沉淀常温卜易变性(3)重金属沉淀蛋白质pH

34、>pI时,生成重金属盐沉淀,常变性(4)生物碱试剂(单宁酸、苦味酸、铝酸、鸨酸、磷鸨酸、磷铝酸和三氯乙酸)沉淀蛋白 质pH<pI时,生成不溶性盐沉淀;制冬无蛋白滤液(5)加热凝固变性松散不规则聚集凝块少量盐可促进蛋白质加热凝固,如制豆腐。(四)蛋白质的呈色反应1、苛三酮反应:蛋白质与苛三酮加热可产生蓝紫色,多肽、氨基酸和伯胺类有同样反应。2、双缩月尿反应: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反应呈紫红色。是肽键反应。用于蛋白定量3、与酚试剂反应:碱性溶液中蛋白质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与酚试剂(磷鸨酸-磷铝酸)反应呈兰色。灵敏度高,用于微量蛋白定量(五)蛋白质紫外吸收大部分蛋白质均含带苯核的苯丙

35、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苯核在紫外280nm显示最大光吸收。利用它可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一)蛋白质分离纯化一般程序:前处理(pretreatment ):对生物材料的处理,把蛋白质从原来的组织或细胞中以溶解的状 态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和生物活性。剔除结缔组织和脂肪等、脱脂、破碎组织细胞粗分离(rough fractionation):获得蛋白提取液后,选用一套适当方法,将所要蛋白质与其他杂分子分离开来和浓缩体积。选用方法要简便、处理量大,既能去除杂蛋白又能浓缩蛋白溶液。如盐析、有机溶剂分级分离等,体积过大可选用超滤、凝胶过滤、冷冻真空干燥等细分离(fine frac

36、tionation ):样品的进一步纯化。一般使用层析方法:凝胶过滤、离 子交换层析吸附层细、亲和层析等,这些方法一般规模小,但分辨率高。(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1、根据溶解度:等电点沉淀和pH控制盐析有机溶剂沉淀2、根据分子大小:透析和超滤:离心法(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分子筛层析(凝胶过滤)3、根据电荷不同电泳按支持物分:簿膜电泳、凝胶电泳;按目的分:制备电泳、分析电泳离子交换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4、根据吸附特性:吸附层析5、根据配体特异性亲和性:亲和层析三、多肽链中氨基酸顺序分析氨基酸组成分析:完全水解、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肽链二个末端氨基酸分析(DN附、丹酰氯法);大片

37、段分解成小片段:选择性酶解、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小片段测序:Edman降解法完整的肽链氨基酸顺序:根据肽段重叠部分将小肽段拼接出完整的序列三、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核酸单核苷酸( B-R-P )磷酸(P)核苷(B-R)戊糖(R)碱基(B)D-核糖 D-2-脱氧核糖 喋吟(purine) 喀咤(pyrimidine)腺嘌呤(adenine, A)鸟嘌呤(guanine, G)胞嘧啶 (cytosine, C)胸腺嘧啶 (thymine,T)尿嘧啶 (uracil,U)* 碱基的性质:酮式烯醇式;氨基 亚氨基共轲双键,260nm的紫外吸收较强核酸 RNA DNA组成 磷酸 磷酸

38、 磷酸戊糖 D-核糖 D-2-脱氧核糖嘌呤碱腺(A)鸟(G)腺(A)鸟(G)嘧啶碱胞(C)尿(U)胞(C)胸腺( T)分布 细胞质中 细胞核中功能 参与遗传信息的表达遗传信息的储存和携带者 核苷( nucleoside ) 核苷酸 (nucleotide)组成 碱基 + 核糖 核苷 + 磷酸连接方式糖苷键 (glycosidic bond) 嘌呤环上的 N-9 或嘧啶环上的 N-1 与糖的 C-1 以糖苷键相连。 磷酸酯键 糖环上所有游离羟基(核糖的 C-2、 C-3 、 C-5 及脱氧核糖的 C-3 、 C-5 )均能与磷酸发生酯化结合。生物体内多数核苷酸是5- 核苷酸,即糖环上的 C-5

39、与磷酸酯化 DNA勺空间结构与功能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mRNA tRNA rRNA一级结构DNA分子中核甘酸的排列J顺序及连接方式5帽子结构5非翻译区编码区3非翻译区3多聚A尾 稀有碱基:DHU、T、mG mA等二级结构双螺旋模型:反向平行、双链互补右手螺旋,并有大沟和小沟双螺旋结构稳定力:横向是碱基对氢键;纵向是碱基平面间的疏水堆积力 三 叶 草形:DHU、反密码环(有反密码子)、T环和3端氨基酸臂三级结构超螺旋结构倒“ L”型功能 以基因的形式荷载遗传信息,并作为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转录核内 DNA 遗传信息的碱基排列顺序,并携带至细胞质,指导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活化, 搬运氨基

40、酸到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翻译参与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四核酸一般的理化性质核酸的高分子特性260 nm 特征吸收峰核酸的两性性质及等电点:DNA的等电点为44.5 , RNA勺等电点为22.5* 关于 DNA1DNA 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核酸分子互补双链之间氢键断裂,使双螺旋结构松散变成单链的过程影响因素:温度、酸碱、有机溶剂、尿素等。2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核酸在加热变性过程中260nm波长吸收值(A260)增加。它反映了核酸双链的解链程度。3 解链曲线( meilting curve ) : T/A260 关系曲线解链温度( meltin

41、g temperature,Tm ) : 核酸加温变性过程中, A260 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在Tm时,核酸分子内50%勺双链结构被解开。4 DNA的复T( renaturation )又称退火(annealing ):变性DNM一定条件下如温度逐步 恢复到生理范围内,两条互补链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复性条件:温度:缓慢下降至比Tm值低25oC;瞬间降至零度称淬火(quenching )DNA度:浓度较高,复性较快DNA>段大小和复杂程度(最长的不重复序列的长度)溶液的离子强度、pH等5 减色效应6 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核酸经变性和复性的过程,其中一些不同的核苷酸单链由于存在局部

42、碱基互补片段,而在复性时形成杂化双链( heteroduplex ) ,此过程称分子杂交。五 核酸酶( Nucleases )核酸水解酶核酸外切酶( exonuclese ) 核酸内切酶( endonuclease )DNAH ( DNasB5'端核酸外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NA® ( RNase3'端核酸外切酶四、酶酶的概念:酶是由生物细胞合成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 对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生物催化剂。 还有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核酸- 核酶( ribozyme )或脱氧核酶( deoxyribozyme )酶的重要性

43、:(一)酶的结构与功能1、单体酶 (Monomeric enzyme):由一条或多条共价相连的肽链组成的酶分子。如 :牛胰 RNase 124a.a单链鸡卵清溶菌酶129a.a 单链胰凝乳蛋白酶三条肽链2、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由多个相同亚基或不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酶。如:苹果脱胱氢酶(鼠肝) , 2 个相同的亚基琥珀酸脱氢酶(牛心),“32个亚基3、多酶复合体(multienzyme system)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酶, 靠非共价键结合而成,其中每一个酶催化一个反应, 所有反应依次进行,构成一个代谢途径或代谢途径的一部分。如: 大肠杆菌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三种酶

44、组成:- 丙酮酸脱氢酶(二聚体),共12个酶- 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单体),共24个-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二聚体),共6个酶总分子量:560万4、多功能酶(multifuctional enzyme)一条多肽链上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催化活性的酶,往往是进化过程中基因融合的产物。如:动物的中脂肪酸合成酶为一条250kD的多肽链,具有7种酶的活性:乙酰转移酶、转酰基酶、酮脂酰合成酶、酮脂酰还原酶、水化酶、烯脂酰还原酶、硫酯酶酶的分子组成金属离子为辅助因子的酶金属酶(metalloenzyme ):竣肽酶(Zn+2)和黄喋吟氧化酶(Mo+6);金属激活酶(metal activated enzyme

45、 ):各种激酶和核酸酶( Mg2+);金属离子的作用:参与三元络合物起稳定酶蛋白构象和参与酶活性中心起多种催化作用。E-M-S:丙酮酸激酶:E- Mg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S-M: 以ATP为底物的激酶:E-ATP-Mg 2+M-E-S:柠檬酸裂合酶2、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辅助因子辅基(prothetic group ):与酶蛋白共价结合,不容易被透析除去,如黄素(FAD和FMN和生物素等辅基;精酌(coenzyme ):与酶蛋白以非共彳键疏松结合,容易被透析除去,如 TPP、NA*;精基或辅酣的作用:传递电子、氢或基团。酶分子的结构:酶的活性中心:1、活性中心概念:能结合并催化一定底物使

46、之发生化学变化的位于酶分子上特定空间结构区域,该区域包含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辅助因子参与酶的活性中心。2、酶活性的必需基团( essential group )( 1 )概念:间接或直接与酶催化活性相关的多肽链上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功能基团。( 2 )类型:?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结合基团(binding group),结合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催化基团(catalytic group)催化部位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S-S-一些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酶残基总数 活性中心残基牛胰核糖核酸酶124His12, His119, Lys41溶菌酶129Asp52, Glu35牛胰

47、凝乳蛋白酶245His57, Asp102,Ser195牛胰蛋白酶238His46, Asp90, Ser183木瓜蛋白酶212Cys25, His159弹性蛋白酶240His45, Asp93, Ser188枯草杆菌蛋白酶275His46, Ser221碳酸酐酶258His93-Zn-His95His117酶活性调控部位( Regulatory site )概念: 酶分子中存在着一些可以与其他分子或基团发生共价和非共价结合的部位, 从而引起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变化,对酶起激活或抑制作用。特点:酶活性调节部位一般位于酶活性中心域外的区域,或位于独立的结构域,或亚基意义:对酶活性进行快速调节,以适应

48、生命活动的需要(二)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一般催化剂的特点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酶催化作用的机制 一般催化剂的特点催化效率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加速可逆反应的进程, 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酶促反应的特点: 酶的高度催化效率(本质)酶的催化具有高度特异性酶的催化受调控酶促反应无副反应酶促反应的条件温和酶的高度催化效率1、酶与一般催化剂催化效率的比较要高2、酶高度催化效率的机理( 1 )反应过程:例如:过氧化氢分解反应2H2O22H2O +O2无催化剂75312J胶态钯48953J过氧化氢酶8368J1、概念:107-1013 倍18000 cal )11700 cal )2000 cal

49、)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 反应物分子从初态转变为过渡态(活化态)分子所需要的能量。活化分子: 含有较高能量并能起反应的那些分子。2、加快反应速度的方法:增加过渡态的分子数供给能量,如加温、光照等降低活化能酶的特异性(specificity) :1、 定义: 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 , 或一种化学键, 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 , 生成一定的产 物。2、类型:绝对特异性( absolute specificity ) :作用于一种底物进行专一反应生成一种特定产物。如:相对特异性(relative specificity) :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如脂肪酶 、磷酸酯酶

50、和蛋白水解酶等。立体异构特异性(sterospecificity) : 只能催化一种立体异构体进行反应, 或产物是一种立体异构体。如:L-乳酸脱氢酶:作用于 L-乳酸(光学异构)延胡索酸酶:作用于反式丁烯二酸(几何异构)酶的催化受调控1、酶活性的调节:变构调节、共价修饰和酶原激活2、代谢物对酶活性的抑制和激活3、酶含量的调节:诱导、阻遏和降解4、酶和代谢物的区域化分布5、多酶体系、多功能酶和同工酶等酶促反应的机制(一)酶底物复合物(中间产物学说)1、中间产物学说:E+SES E+P酶催化作用的机制多元催化 (multielement catalysis)?多元催化:多个基元催化形式的协同作用。

51、一般包括酸- 碱催化,共价催化(亲核催化 , 亲电子催化)等。如凝乳蛋白酶: Ser-195 亲核催化, His-57 碱催化等;?酸-碱催化:通过暂时提供(或接受)一个质子以稳定过渡态达到催化反应的目的;?共价催化 (亲核催化, 亲电子催化) : 通过催化剂与底物的共价键结合, 形成过渡态来加速反应。共价催化具有亲核、亲电过程。亲核催化:分别带有多电子的原子如。S和N,可以提供电子去攻击底物上相对带正电子的原子(如羰基碳) ,即所谓的亲核攻击。亲电催化:是由亲电试剂( 具有接受电子对的原子) 引起的催化反应, 是亲核催化的反过程(三) 酶促反应动力学概念:?酶促反应动力学:定量研究酶促反应速

52、度及其影响因素。?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底物减少或产物增加的速度,常用初速度来衡量。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底物浓度S 酶浓度 E 反应温度 pH 值 抑制剂 激活剂米- 曼氏方程( 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1、米- 曼氏方程解释:当 SKm 时,v=(Vmax/Km) S, 即 v 正比于 S当 SKm 时,v Vmax, 即 S 而 v 不变2、米- 曼氏方程成立条件:?初速度为标准?单底物,S>> E?稳态(steady state )3、推导方程:游离酶浓度=E-ESES生成速度=k1 (E-ES ) SES 分解速度=k2ES+ k3ES当稳

53、态时:ES生成速度=ES分解速度k1( E-ES ) S= k2ES+ k3ES( E-ES ) Sk2+ k3ESk1ES=因v=k3ES,当所有E被S饱和时,即达到最大速度,此时 ES=E , Vmax=k3 E代入上式:Km 与 Vmax 的意义1、Km值等于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2、k2k3时Km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大小,Km与酶对底物亲和力大小成反比;3、 Km 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 Km值范围在 10-6 10-2mol/L4、 Vmax 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5、 k3 为酶的转换数(kcat,turnover number) :当酶被

54、底物充分饱和时,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或活性中心)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分子数。 110 4/sKm®与Vmax值测定1、双倒数作图法又称林- 贝氏作图法(Lineweaver-Burk) ( 1934)1 = Km 1+1V Vmax S Vmax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当 SE,式中Km可以忽略不计。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抑制作用 :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酶的活性中心, 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抑制剂:凡能降低酶活性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一、不可逆抑制( irreversible inhibition )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牢固的共价键结合, 使酶丧失活性, 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使酶恢复活性.二、可逆抑制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