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透镜(导学案)_第1页
第1节透镜(导学案)_第2页
第1节透镜(导学案)_第3页
第1节透镜(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节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 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 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

2、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利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清浩瀚宇宙中的星星; 利用显微镜我们可看见微小的生物;利用摄像机我们可以留下最美的回忆 有些人因为近视或远视而看不清楚东西,可是戴上眼镜就可以看清楚了,为什么?【自主预习案】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 光的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此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3、透镜分为两种: 凸透镜和凹透镜,叫凸透镜,是凹透镜。4、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课堂探究案】1、透镜的类型凸透镜:凹

3、透镜:拿起手边的透镜:摸一摸,感知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判断是凸透镜,是凹透镜13542用透镜看书上的字,会发现什么?学生实验二:观察透镜对平行光线的偏折作用。将一束平行光(太阳光)通过凸透镜,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将会发什么现象?将一束平行光(太阳光)通过凹透镜,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又将会发什么现象?根据现象,请试着画出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与凹透镜后光线的大致偏折情况。总结:凸透镜对光有 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_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 _透镜,凹透镜又叫 _透镜。学生活动: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班上很多学生戴的近视眼镜, 以及我手上还有一副老花眼镜,你能说出那是哪种透镜吗?你采取的辨别方法是什么?学生总结:

4、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还有别的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方法吗?你认为那种方法好?在刚才的故事里, 博士冰磨制的冰块点燃了干草, 你知道他利用的什么知识吗?四、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叫光心。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F 叫,叫焦距。2、根据光线的偏折判断透镜类型例:3. 认识三条特殊光线:现有一个凸透镜,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粗略的测出凸透镜焦距。学生:需要的工具、器材_步骤:【当堂训练案】1、透镜是利用光的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如镜片。2、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到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3、同学们在讨论“如何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削冰成 _,4、如图所示, N 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 P 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圆孔, M 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球面镜、凹秀镜这四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件嵌入圆孔 P 中,发现在光屏 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 P 大的圆形光斑, 则嵌入圆孔 P 中的那个光学器件。A、可能是球面镜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