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艺危害分析管理程序_第1页
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艺危害分析管理程序_第2页
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艺危害分析管理程序_第3页
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艺危害分析管理程序_第4页
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艺危害分析管理程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昭-+叽携包优«丁环煉.iifusatM&oiit-Fiiiiiaiw-mipiTW.t*代.蛙円席油苹土企ZlEBElCKErCVE . tZAl; T V 屮丁业M 亠tl&ft WT-TDT . iiRHBiniKlWKl. 宜平餌1打 m 斥 xC 乐 : EBTIIfi 的f«平亠企业标徉色、中芙文横竖版组O规?世业41HtO+5a宜?佯'二当炫?t口htttiJiK 律干 姑?二也.厂生亠 在佯皿注手凸九mSLl仲filE. 丘並姮诗?. 更IR:严:” aCfcB3CS<X:.本农企业V通H , 圭豪(中在/了口1:的中宜丁口用电

2、恥企业4?州/1(&上讯屮1*或擢71 . 民卮的於卤禅;S . nti. IZ些1K旳陌matm.上H为KJ1E .独m亠t+ iffl r A«ixtaietTRife4tflSifc>.5ciert3M-4 :M:O1S :t IPOJKll:rih4 ;: I Wi ni : 2ii1 - I onK.nH :2 1H * I心IE量艺危害分析管理程序制:技术发展部编号:SYSH-XX-XXX版本:A版次:1审定:程序分委会批准:安全委员会XXX)年X月 X日批准XXXX年X月 X日实施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目的 2 适用范围 3 应用标准 4

3、 术语和定义 5 职责 6 管理要求 7 审核、复核与更新8 附录 附录A 附录 B 附录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F1111工艺危害分析运行流程 . 工艺危害分析再确认方法 PHA 流程图 PHA 检查表示例 定性风险评估规则 PHA 报告编制指南 1212161729321目的为规范、统一工艺危害分析(以下简称 PHA的方法,辨识、评估和控制设计、施工 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 于众 诚连锁-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3 应用标准工艺安全管理程序、工艺技术安全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保证管理程序、 机械完整性管理程序、应急

4、响应管理程序、启动前安全检查程序、工艺和 设备变更管理程序、操作规程管理程序、事故管理程序。4 术语和定义4.1 共因失效 (CCF)在一个系统中 , 由于某种共同原因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同时失效。4.2 本质安全采取从根本上消除而不仅是通过控制措施的原则,处理与工艺有关的工艺物料的基本 化学特性(如毒性、易燃性和反应性)、物料处理的物理条件(如温度和压力)、工艺设 备的特性、或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带来的危害,从而达到工艺安全的目的。4.3 高危害工艺 (HHP)指任何生产、使用、贮存或处理某些危害性物质的活动和过程。这些危害性物质在释 放或点燃时,由于毒性、可燃性、爆炸性、腐蚀性、热不稳

5、定性或压缩,可能造成死亡、 不可康复的人员健康影响、重大的财产损失、环境损害或厂外影响。危害性物质包括任何 产生上述影响的以下物质,如压缩可燃气体、易燃物、高于闪点的可燃物、反应性化学 品、爆炸物、可燃粉尘、高度或中度急性中毒性物料、强酸、强碱以及高低温介质等。4.4 低危害工艺( LHO)生产、使用、贮存或处理某些物质的任何活动和过程。这些物质很少由于化学、物理 或机械性危害而造成死亡或不可康复的人员健康影响、重大财产损失、环境损害或对厂界 外影响。低危害性物质包括低于闪点的物质、惰性低温气体、蒸汽分配和冷凝水回用系统 (所有压力等级)、低压燃料气、低毒性物质和少量的危害性物质等。较低的危害

6、性操作 如:挤压、空压制氮、干燥、化验分析、供取水、水处理等。5 职责5.1 公司技术发展部组织本程序的修订,并为本程序的执行提供辅导和审核。5.2 公司技术发展部负责本程序的日常管理维护和程序的更新,以及对本程序的执行情况 进行跟踪。5.3 公司技术发展部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工艺危害管理及相关技术标准,提供工艺危害分析(PHA)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南,组织对重大项目PHA并对结果进行审核,参与生产工艺事故调查。5.4 公司技术发展部组织人员对技改项目进行工艺危害分析。5.5 公司各车间按照本程序进行本属地内的工艺危害分析。5.6 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监督工艺危害分析报告的建议措施的整改 , 以及所

7、存在相关 问题的协调和上报。5.7 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人员对本程序及工艺危害分析进行受众培训,技术发展部提供资 源支持。5.8公司技术管理人员接受工艺危害分析培训,参加PHA相关活动,按照本程序的要求能够独立组织人员完成工艺危害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6 管理要求6.1 工艺危害分析的应用1. 工艺危害分析是工艺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 工具。公司应在研究和技术开发,新改扩建项目,在用装置,停用、封存装置,拆 除或报废装置时进行工艺危害分析。工艺设备变更;事故调查; 所贮存的物质性质、数量符合高危害工艺定义的仓库、槽区和其它贮存设 施;2. 存在下列情况时也应用工艺

8、危害分析:1)2)3)6.2 应用时机6.2.1 研究和技术开发 存在危害性物质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单位可进行工艺危害分析,特别是存在危害性物质的试验或设备启用前应进行工艺危害分析。同时,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应重点考虑其本 质安全。6.2.2 新改扩建项目6.2.2.1 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工艺危害分析在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进行危害辨识,提出对项目产生方向性影响的建议,以减少危 害(包括考虑使用本质安全的技术 ) 。对不涉及该阶段的项目,不做此阶段的工艺危害分 析。6.2.2.2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艺危害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 (项目批准前 )应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包括对工艺设计方案 (工 艺路线)变更

9、进行危害辨识,确认所有的工艺危害均已得到辨识并提出控制措施。按照国 家法规要求进行项目安全预评价的,可不再进行项目批准前的工艺危害分析。6.2.2.3 初步设计阶段的工艺危害分析 完成初步设计后,评审前期的工艺危害分析报告 ( 包括安全预评价报告 ) ,对工艺过程 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辨识所有工艺危害和后果,提出消除或控制工艺危害的建议措施。6.2.2.4 施工图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工艺危害分析 在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变更应补充进行工艺危害分析。1.6.2.2.5 最终工艺危害分析报告 开车前应形成最终工艺危害分析。最终工艺危害分析报告应是项目建议书阶 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

10、段、施工图设计和施工阶段工艺危害分析文 件的汇编。2.该报告应在装置投用前安全检查之前完成,并作为投用前安全检查的一项重要 内容。3.该报告应作为装置使用单位永久性工艺危害分析档案的一部分。6.2.3 在用装置 在工艺装置的整个使用寿命期内应定期进行工艺危害分析。6.2.3.1 基准工艺危害分析(基准 PHA)基准工艺危害分析作为周期性PHAE再评估的基础。在新装置运行一年内必须进行基准PHA对于在开车期间没有影响工艺安全的变更的新装置,其最终工艺安全报告经过有 效性评估可作为基准 PHA。6.2.3.2 周期性工艺危害分析(周期 PHA)基准PHAt后,周期性的PHAI少5年进行一次。对于炼

11、化及辅助装置等高危害工艺,周期性的PHAP审间隔不得超过3年;对于发生多次工艺安全事故、有极大的危害或经常进 行重大变更的工艺,评审间隔不得超过 1年。周期性PHAT以采用有效性评估的形式来更新,应作为下一周期再确认的基准,有效 性评估应遵循的规则参见附录 A。6.3 工艺危害分析管理新改扩建项目PHAb主管技术副总经理负责组织制定PHy计划和实施。在用装置的PH油主管技术副总经理每年年初负责组织制定年度 PHAt划和实施。 工艺危害分析过程通常分为计划和准备、危害辨识、后果分析、危害分析、风险评 估、建议的提出回复和关闭、工艺危害分析报告、建议的追踪8个步骤。具体流程见附录B。6.3.1 计

12、划和准备项目负责人应制定PHAL作任务书,规定PHAL作组职责、任务和目标,选择工作组成人员、提供工作组所需的资源和必需的培训。PHA工乍任务书应由项目组织部门(单位)负责人批准。6.3.1.1 工作组成员的选择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研究对象所需的专业技能来选择工作组成员,并确定工艺危害分析工作组组长。全程参加人数可根据工艺危害分析的需要和目的来确定,一般以5人为宜。工作组成员应具备:工艺和设备操作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并了解工艺设备设计依据; 工艺或系统的实际操作经验; 工艺或系统的实际维修经验; 接受过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资格培训,或对所使用的专门方法有丰富的经 验; 为完成分析所需的其它相关知

13、识或专业技术(如机械完整性、自动化等)。1.2.3.4.5.1.3.项目组织部门 (单位 ) 负责人应提供最新的和准确的工艺技术资料包,工艺技术资料包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6.3.1.2 工作组成员的培训工作组组长应有工艺危害分析的经验,且每次工艺危害分析之前应考虑接受选择和应 用的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培训。必要时,其他成员应接受工艺危害分析步骤以及方法应用 的培训。6.3.1.3 工作组的准备 工作组组长应组织工作组成员一起研讨工作任务,包括分析工作的范围、要 求完成的时间、特殊工作、工作组已有何种资源、向何处求助以及如何解决 矛盾等。2.工作

14、组必须制定工艺危害分析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组成员任务分工、完成 计划的总体时间表。工艺技术资料的准备2.3.4.5.6.7.8.工艺设计依据; 设备设计依据; 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条件以及安全操作极限; 自上次工艺危害分析以来的变更管理文件; 自上次工艺危害分析以来的事故调查报告; 上几次工艺危害分析报告。6.3.1.4 工作组职责工艺危害分析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 PH/实施计划,下达工作任务书,选择工 作组成员,提供实施PHA目关资源,确认、跟踪PH健议,沟通PHA吉果,监督 PHAt 施;工艺危害分析工作组长。选择适宜的 PH/方法,按照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PHA 对PHAS度和质量负责,并

15、将PHA进展情况和结果报告PHAH目负责人; 工作组成员。参加PHA会议,现场察看和分析、提出工艺危害清单和相应的控 制措施建议,编写PHAg告,并对所分析工艺的安全可靠性作出结论。6.3.2 危害辨识 在工艺危害分析起始阶段,对可能导致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不可康复的 人员健康影响的工艺危害进行辨识 , 并列出清单,作为下一步分析 ,讨论以及对相关人员进 行培训和沟通的重要内容。6.3.2.1 危害辨识方法审阅相关事故事件报告及以往的工艺危害分析报告; 审阅变更管理文件;通用危害辨识检查表(见附录 C); 化学品相互反应矩阵(见附录 C); 封闭性失效检查表(见附录 C); 专家、顾

16、问的经验。1.2.3.1.2.3.4.5.6.6.3.2.2 现场确认工艺危害分析工作组必须对所分析的装置进行现场确认,确定工艺图纸的准确性,熟 悉工艺和区域布置,并识别危害,补充完善危害清单。6.3.3 后果分析 后果分析的目的是帮助工作组了解潜在伤害的类型、严重性和数量,可能的财产损失 以及重大的环境影响。6.3.3.1内容:5.3.3.2所造成事故、事件的类型(如火灾、爆炸或暴露于毒性物质); 可能的释放量;事故、事件的后果 (如毒性物质浓度、热影响、超压或显著的环境影响等 ) ; 可能受危害影响的人员(含周边人员),包括评估其潜在的伤害类型和严重 性。后果分析方法1.1.2.3.4.2

17、.3.工艺危害分析工作组应辨识风险潜在的后果。假设所有硬件和软件防护措施 都失效,危害事件、事故能导致的毒性物质释放、爆炸、火灾、泄漏等最坏 后果;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后果评估; 辨识现有硬件和软件措施。工作组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针对危害辨识清单进行后果分析,应考虑以下6.3.4 危害分析6.3.4.1 工艺危害分析工作组应对分析对象的工艺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和分析,辨识 和描述所有潜在的危害事故、事件和现有的防护措施,内容包括:1.2.3.辨识每个危害事件可能出现的方式、途径和原因; 辨识针对这些事件现有的主要防护措施; 对每个防护措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6.3.4.2 工艺危

18、害分析方法的选择故障假设 / 检查表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是工艺危害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而对于 高危害工艺中的关键性工段、组件或单元操作的分析,可采用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或故障树(FTA等方法进行更深入分析。1. 故障假设 /检查表法 (What If/ Checklist)故障假设 / 检查表法组合了两个基本危害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法和检查表法。故障假 设法运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工作组对研究的对象提出各种可能故障问题的假设,然后辨 识现有的防护措施 , 并判断其完整性和可靠性,需要时提出建议措施。检查表法利用预先 准备的检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逐项查对,如有漏项应进行判断,需要时提出建议

19、措施。 检查表示例见附录 C;2.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 FMEA)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是有条理地研究个别组件失效模式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可 用于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也是帮 助辨识、研究防护措施、故障概率和风险的方法;3.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O)P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是有条理地研究工艺参数偏离的原因及其对整个工艺系统的影响 的方法;4. 故障树分析( FTA) 故障树分析是使用逻辑图来描述所有导致特定顶端事件故障路径的方法。分析是从一 特定的顶端事件开始,逻辑推导出产生顶端事件所需的多系列子事件(或分支)。 6.3.4.3 方法应用

20、在应用工艺危害分析方法时,应考虑方法的适用性。影响方法适用性的因素包括研究 对象性质、危险性大小、复杂程度以及所能获得的资料数据等。6.3.4.4 防护措施辨识 工作组应依据以下原则分析、评估现有的防护措施情况: 独立性。防护措施成功发挥作用是否取决于其它系统的成功操作; 可信性。防护措施是否具有高度可靠性,是否需要人的动作; 可审核性。防护措施的设计是否易于定期检验或测试; 完整性。防护措施是否以正确的方式安装和维护。人为因素分析1.2.3.4.6.3.4.5人为因素分析包括人员及其工作环境如何相互作用的所有方面,包括日常和应急情 况。在工艺危害分析的内容中,人为因素主要关注人员与其工作环境

21、中的设备、系统和信 息之间的关系。在工艺危害分析过程中重点是辨识和避免人为失误可能发生的情况。人为 因素主要考虑以下领域:人体工效学,人机界面,注意力分散,培训、技能和表现,操 作、维修程序。1.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工作组在整个工艺危害分析过程中应特别 考虑人为因素。在现场察看所分析的装置以及在应用工艺危害分析方法辨识危害 事件/事故和考虑防护措施等活动时,均应详尽考虑人为因素。2. 方法 对于大多数装置,工艺危害分析重点应当放在利用工作组成员的专长上,包括操作人 员和维修人员的经验,以帮助认定和突出某些由于人与工艺的相互影响很有可能引起工艺 不正常、使工艺事故逐步升级或削弱工

22、艺防护措施性能等情况。潜在人为失误的情况可能 涉及以下一种或更多的因素:1)2)3)4)5)6)有缺陷的操作程序; 数量不够,或不可操作及易误导操作人员的仪表; 不合理的布置或控制设计; 不合理的任务分配; 没有进行有效沟通; 矛盾的优先顺序。此外,可以运用人为因素检查表(见附件 C)帮助工作组辨识和评估人为因素,或者 使用“故障假设 / 检查表”作为人为因素分析的方法。3. 现场察看1)现场察看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来辨识人为因素问题,特别是吸取操作人员和维 修人员的经验。在现场察看时,工作组应观察有人机界面的地方并关注工 艺安全非常重要的地方。2)工作组应评审关键信息的显示、联锁按钮的位置和标识

23、、仪表标识、警报排列和其它控制项等。关键是控制室(如:中控室、DC室)的环境(如照明、通讯能力、噪声、布置)。此外还应考虑应急防护装备的配备、是否容易获 取以及装备的有效性。4. 辨识危害事件、事故 在应用工艺危害分析方法时,工作组应辨识以操作者为事故链始发者的危害事件、事 故。在这些危害事件、事故中,操作者得到的是明确指示还是含糊的指示?在极度依赖人 员操作的工艺中,按次序对操作程序进行分析,重点应放在辨识可能出现人为失误的情 况。5. 防护措施辨识 工作组在分析潜在危害的防护措施时,应考虑人为因素。当操作员的干预是防护措施 起作用的必要条件时,工作组应考虑操作者是否有能力顺利完成所要求的规

24、定动作,以及 其它可能妨碍操作者完成动作的因素。6.3.4.6 装置定点评审 工艺危害分析应考虑选址、平面布置、气候条件、建筑物结构和功能设计等是否符合 相关法规要求,并按本规范进行周期性评审和更新。6.3.4.7 本质安全工艺1. 与工艺有关的工艺物料的基本化学特性(如毒性、易燃性和反应性)、物料处理 的物理条件(如温度和压力)、工艺设备的特性,或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危害,应 通过从根本上消除而不是控制方法达到提高工艺本质安全水平的目的;2. 本质安全依赖于工艺和设备的内在安全特征以防止出现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 境影响,而不是阻止事故发生的控制系统、联锁或操作规程;3. 在工艺生命周期内任何阶

25、段都可以提高工艺本质安全水平,但最好时机是在项目 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应进行本质安全工艺分析,本质安全工 艺检查表见附录C。可采用以下原则实现工艺本质安全。1)2)3)4)5)尽量少用危害物质; 采用低危害物料替代或消除高危害物料; 采用低危害性工艺条件(如低压)或低危害性物料形态; 将危害物料释放量或能量的影响降至最小(如容器制造足以承受内部能产生的 最高压力); 使发生操作失误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或增加对操作失误的容忍度。6.3.5 风险评估6.3.5.1 工作组应评估辨识出的危害事故、事件的风险。根据风险等级最终确定是否应提 出建议措施。6.3.5.2 风险是事件的严重性

26、(后果)与其出现可能性(概率)的综合度量。工作组不能 仅考虑后果的严重性而提出建议措施,还应避免资源浪费。635.3工作组可用本程序所列故障假设/检查表、HAZO PF ME等工艺危害分析方法在危害辨识、防护措施分析、危害分析等阶段,定性地确定每个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运 用此信息,结合危害事故、事件的后果分析,对每个事件的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确定该风 险是否可接受。6.3.5.4 风险评估方法可参见附录D:定性风险评估规则。6.3.6 建议的提出、回复和关闭6.3.6.1 建议的提出建议内容与工艺危害和危害事故、事件的控制直接相关; 风险等级;建议明确且可行; 不应给出一个特定的解决方案。因

27、为它可能妨碍创新的或更经济有效的设计提 出。解决方案的详细设计应由指定完成建议任务的人员落实; 建议应以部门或单位文件进行管理。工艺危害分析建议应考虑以下关键因素:2.3.4.1.5.6.3.6.2 建议的回复1. 工艺危害分析的建议应由项目组织部门 (单位) 负责人加以审核,采用完全接 受、修改后接受、拒绝建议的方式做出书面回复。2. 出现以下条件之一者,项目组织部门 (单位 ) 负责人可以拒绝建议,并以书面形 式回复。建议所依据的分析是建立在确实有错误的资料上; 建议对于保护员工或承包商的安全和健康不是必需的; 另有可供选择的方法能提供足够的保护; 建议是不可行的。1.2.3.4.3. 项

28、目组织部门 ( 单位)负责人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修改建议:(1)修改建议 : 在某种情况下,工艺危害分析建议可能被修改以实施另一种解决 方案。(2)改变建议预定完成日期 : 如果建议不能在已规定的日期前完成,应书面说明 原因并制定控制措施,确定新的完成日期。(3)取消以前接受的建议1) 必须有详细和完整的文件阐明取消建议的正当理由。此文件应包含支持变更 的原因、思路和支持变更的计算或文件。2) 所有对建议的修改和关闭必须加以文件化,经项目组织部门( 单位)负责人批准并归入工艺危害分析档案。6.3.6.3 关闭 一旦项目组织部门 ( 单位)负责人对建议做出回复,建议即关闭。6.3.7 工艺危害分析报

29、告6.3.7.1 内容要求 工艺危害分析报告应文字简洁、内容详尽,便于相关人员清楚了解工艺危 害、潜在的危害事故、事件,控制危害的防护措施和防护措施失效的后果; 工作组提出建议的思路和依据应在报告的相关章节中完整的描述,为制定解 决方案的人员提供详细的信息,并有助于在以后的工艺危害分析中避免重复 工作; 工艺危害分析报告原件应包括工作组工作的所有文件,包括故障树计算、参 考资料目录和其它有关的支持性文件等。工艺危害分析报告应在装置的使用 寿命期内存档备案。6.3.7.2 工艺危害分析报告起草前,应按工艺危害分析完成情况检查表(附录C 8)的要求进行检查,确保整个过程均已完成。6.3.7.3 工

30、艺危害分析报告格式及附录清单参见附录 E。1.2.3.6.3.7.4 批准与分发工艺危害分析报告经项目组织部门 (单位 ) 负责人审核、相关职能部门会签、公司主管 领导批准后方可分发。其分发范围可包括 : 公司相关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所分析装置 的负责人,工作组成员和其他。6.3.7.5 沟通项目组织部门 (单位)负责人应将工艺危害分析报告的相关内容与受影响的所有人员进 行沟通,必要时进行培训。6.3.8 建议的追踪 项目组织部门负责人应建立建议落实的跟踪系统。6.3.8.1 对于运行设施的工艺危害分析建议,应定期发布报告,公布尚未完成的建议并提 交给指定完成建议的人员及其主管。6.3.8.

31、2 对于新建项目的工艺危害分析建议,应由项目组织部门负责人进行监督、跟踪。6.3.8.3 如果项目组织部门负责人不能保证实施建议所需资源的落实,应及时向主管部门 或公司主管领导申请,主管部门或公司主管领导应按建议的回复要求予以书面答复并组织 落实。6.3.8.4 安全质量环保部监督建议措施的整改 ,以及所存在相关问题的协调和上报。7 审核、复核与更新7.1 技术发展部保留本规范各版本的留存记录和修改明细。7.2 本程序应定期评审和必要时进行修订,最低频次自上一次发布起不可超过3年。8 附录附录A:附录 B:附录C:附录 D:附录E:工艺危害分析再确认方法PHA流程图phA查表示例定性风险评估规

32、则« PHA报告编制指南附录A工艺危害分析运行流程附录B工艺危害分析再确认方法1概述(3或5年)和要求对工艺危害分析1.1 在基准工艺危害分析完成后,按本程序规定的周期 进行再确认,以保证工艺危害分析与工艺的实际情况相符。1.2 对以前的工艺危害分析进行再确认过程,首先应确定上一次的工艺危害分析是否符 合工艺危害分析基准的要求,以及是否按照本程序要求进行的。然后,检查自上一次工艺 危害分析以来已实施的所有变更和工艺安全事故、事件,确认是否对这些变更的相关危害及原因进行了充分分析。再确认的结果应当是一个新的、准确反映了工艺设备状况的工艺 危害分析基准。2 程序启动再确认过程前,工作组应

33、确定先前的 PHA是否符合PHA基准的要求。如果确定上一 次的PHA中有严重的不足和疏漏,应做一次新的 PHA而此方法也不再适用。2.1资料收集2.1.1应收集大量的资料以评估自上次PH/以来实施的变更和工艺安全事故。2.1.2工艺安全技术信息应齐全并符合实际情况。2.2评估工艺变更工作组的经验有利于确定自上次 PH/以来进行变更的数量和重要性。必须对以上要求 收集的资料进行审阅,辨别和评估已实施的变更。如果发现工艺上有重大变更,应重新做 一次 PHA2.3 核实上一次PHA勺质量可以用PHAI确认检查表(详见附录 C 7)来检查上一次PHA勺质量。对没有完全 符合检查表要求的条目应标记出来,

34、并在再确认的过程中加以更新和补充。此外,PHAE作组应查看上一次PH肿所用的方法(如故障假设法或 HAZO)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判断 其是否仍然适用于现有的工艺设备状态。2.4 PHA 完整性上一次的PHA可能未包括所有的PHA?素,如:1.后果分析( CA); 装置定点(FS)分析; 人为因素分析; 本质安全工艺分析。2.3.4.PHA中。如果未使用这些分析方法,应作为补充内容加入到更新后的2.5 工艺变更评审2.5.1应对自上次PHA以来工艺流程中实施的变更进行评审,检查是否在危害控制方面对 这些变更进行了充分的分析。2.5.2如果有些变更项目已做过PHA分析,应首先检查这些PHA确定是否

35、所有的危害已得 到辨识,是否已经确定潜在的严重后果,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护措施。然后将这些PH/作为一项更新内容包含在再确认的文件中。2.5.3变更如没有进行详细评审,应对变更重新进行一次新的PHA分析。2.6 运行经验PHA中。如果自上一次PHA以来多次发生了工艺事故或事件,应重新做一次 PHA如果只有少数 意外事件,可以把事件或事件的分析内容应用到现有法规变更如果自上次PHA以来,出现了法律法规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应应用到再确认过程2.7中。2.8新的PHAS准补充上一可行的方法PHA应是下有效性评估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的 PHAS准。如果可能,通过修改、更新、 次PHAS准的方法发布新版本。如

36、果以修改原 PHAfc件的方式更新PHAS难时, 是编写补充文件以附件形式附在原 PHA文牛后。在本周期结束时,这个新的基准 一次有效性再确认工作的起点。PHA有效性再确认流程图PH健议和解决方案PSM审核结果变更管理及投用前安全审查文件最近的PHA上次PHA工作组的成员人员变更管理文件PSM关键设备清单资讯 收集啡战报告 操作程瘴 匸艺技术(PSI) 析 口 咒PHA以来的顶U 山新的pjum 机械凳般件(检曲测试)报告 联锁书件分类 强斟件法划體求愛型 任何氏它变山文伴是有较大问题i要一 无丈件化许多q故损先陆I上1丨标 也规要求 OSHA<EPA 厂内外叫堆新PHA建立新的基准PH

37、A用于将来再确认过去PHA质战?次要未解决问观是否进行了人为因素和本质安全分析?匸艺变吏?运行经验项H* MOCs. PWSRs.丨厂"咐核好足法规变费?检查PHA勺文件化完成情况(见本 指南PHA完成情况检查表)mi.备注:MOC :变更管理 PSSR投用前安全检查附录C PHA流程图附录D PHA检查表示例1化学品相互反应矩阵评估化学品相互反应的方法是编制一个矩阵图,通常矩阵应包括所有的物料,并应考 虑管道系统和容器的材质与物料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表给出了编制化学品相互反 应矩阵的示例。化学品相互反应矩阵表Cl2丁二烯HCI空气过氧化物润滑油钢Cl2NYNN丫丫丫丁二烯Y丫

38、丫?NHCINN丫丫丫空气N丫NN过氧化物丫丫?润滑油NN钢N注:1.A与B反应会造成问题吗? 丫=是,N=否, ?=不知道;2. 列表中应包括原料、中间产物、产品、废弃物等所有物料;3. 对于每个“ Y”,该反应和反应必需的条件应被记录。2通用危害检查表危害辨识是辨认可能造成火灾、爆炸、超压、中毒、冻伤、化学灼伤、核辐射、高 温、环境污染等重大事件的原因。通用危害辨识检查表(范例)序号事件问题1火灾是否涉及可燃/易爆的物料?列出所有的火灾危险及其潜在危害。2爆炸是否存在由于非正常反应、分解、放热、聚合等带来的潜在爆炸按照常规标准设计的泄压、排放设施是否能提供足够的保护?3物理性'超压

39、高压气体是否会窜入低压容器?4暴露于毒性物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是否会暴露于有毒气体中?3.13.23.33 封闭性失效检查表 本检查表对由于封闭性失效而使物料排放至环境的情况进行了分类。 经由开放路径至大气的封闭性失效; 由于设备的不完善,在设计操作条件下封闭性失效; 由外部条件造成的封闭性失效(如吊车、筑路机械、挖掘机或与工艺有关的其它机械 所造成的冲击损坏,或由于地理或气候因素或因腐蚀致使结构支座沉降等造成的结构支座 失效);3.4 由于工艺条件超过设计极限的偏离而引起的封闭性失效:设备受负压(对于不能承受真空的设备); 金属温度过高(引起强度损失); 金属温度过低(引起冷脆和超应力);

40、 错误的工艺物料或异常杂质(引起腐蚀、化学侵蚀密垫片、应力腐蚀裂纹、脆3.4.1 设备超压;3.4.23.4.33.4.43.4.5裂)。4 人为因素检查表人为因素是贯穿于工艺安全管理(PSM)系统各个方面的一个普遍因素。人为失误 是工艺安全事故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检查表的提示是促进小组讨论人为因素,而不是 要覆盖PSM每个要素里的所有情形。认为因素通常包括在工艺安全分析范围内的部分,协 助分析小组对易于诱发人为失误的情况进行辨识和消除。而其余部分则更适于归在PSM的分析组的工作范围里。PHA小组应当关注有整改需要的发展趋势。以下例子目的不是限制讨论,而是帮助 澄清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4.1

41、 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管理体系,来减少容易产生人为失误的管理承诺,管理层对日常操作中人 为因素的重要性定下基调,并建立清晰的责任预期,同时提供资源,以促进员工对人为因 素的理解,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一个不以追究责任为目的的氛围,通常是达到上述目标 的最佳做法。通过下面的问题发掘,表明管理体系范围内问题的症状。序号问题回答1管理层是否对员工的违章行为或违反操作规程的做法米取默认和置之不 理的态度?是否以随意的口头指令来指导员工的操作?2工作环境,如设备、设施总体的整洁和拥挤情况是否维持在一个可接受 的程度;或是否习惯性地容忍,直到情况变得不堪忍受?是否有证据表 明情况有恶化的趋势?3是否所有意外事件

42、均被确认(例如是否存在未经正式调查的关于夜间发 生事件的传言)?事故调查报告是否发掘了根本的原因(不是肤浅的或 表象的)?随后的改进工作是否完成并确认?4是否对工艺安全管理的各种要素已进行审查?管理层对做出的建议反应 如何?5是否所有的人都理解安全制度?员工是否对其执行负有责任?员工是否 充分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和违反程序的纪律处分?6是否有有效的方法来发现和改正由于酗酒或药物滥用造成员工不在工作 状态的现象?7是否有有效的方法发现并更正员工的身体和精神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生产 任务要求的情况?8当员工感觉到他们的工作表现可能受过度疲劳影响时,管理层是否有有 效的方法来减轻他们的疲劳?9有无方法识别在

43、某一方面是否存在容易诱发人为失误的情形?如果发现 了管理层反应速度如何?10员工是否有清晰的、成文的指南判断何时米取措施关闭一个单兀或中断 一项行为,以免因为担心事后被质疑决定的正确性而干扰了决策过程?11人员变动频率是否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是否有程序控制人员变更,来 保持管理和技术队伍的稳定性?4.2操作规程一个内容清晰、写得好的操作规程会显著降低出现人为失误的风险。下面的问题能够 帮助PHA小组判断对工艺安全有明显影响的操作规程的完整性和质量。序号问题回答1相关操作的操作规程是否存在?例如开车、停车、闲置、正常运行和紧 急情况等?2该部分是否确定了主要的紧急情形?是否有相应的操作规程用于这

44、些事 故的控制,与现场操作人员的协调,并将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降到最小程 度?员工是否能方便的获取并理解使用这些操作规程?3操作规程是否清晰和完整?术语的使用上是否统一并与使用者的理解水 平相匹配?4操作规程是否保持更新?是否对操作规程进行例行审查,与使用者的行 为进行对照,并进行适当的修正?5操作规程的审核和编写工作是否有操作规程使用者的参与?6岗位配备的操作规程是否是最新修订版本?操作规程是否作为受控文件 得到维护,并且严禁未经授权的复制而导致混乱?7员工获取操作规程是否容易和快速?操作规程是否编有合适的索引?8是否有用于核对关键或复杂操作的检查表?检查表是否与操作规程上的 指导保持一致?9如

45、果操作规程中某些章节的页面带有颜色,纸张的颜色编码是否统一, 并被使用者理解?患有色盲的员工是否能辨认这些颜色编码?10操作规程是否指出了 “为什么这么做”而不仅是“怎么做”?操作规程里是否包含了关于危险源的警告、注意事项或解释?11是否有“程序陷阱”(也就是说操作是否按照合适的顺序描述,例如在 要求的操作步骤前先给予解释性的警告,而不是在这之后)?12如果冋样的工艺或设备有不冋的配方或配置,操作规程是否清晰地表述 了什么时候和如何使用这些操作指导?是否有检查方法来确保所使用的 程序是对应某配方或配置的正确程序?13故障排查、工艺异常的响应或应急程序中留给诊断和更正问题的时间是 否实际可行?(

46、也就是说,情况是否会在组织起有效的响应之前失去控 制?)14是否有太多的变更文件(例如检验授权,临时程序)以至于员工无法对 每个文件的情况都充分掌握?15关于操作规程改动的信息,其交流的质量和效果如何?4.3培训良好培训的效果超出了对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实践。它融合了对程序设计理由的理解以 及对偏离操作规程可能造成后果的了解。序号问题回答1人员是否理解:a. 工艺的潜在危险源和危害?b. 对危险源和危害的防护措施是什么?c. 哪些是关键的安全装置、联锁、事故控制设备和管理控制措施?d. 为什么设置这些控制措施,以及它们是如何实现控制作用的?2进入一个区域的员工,他的培训内容是否同时包括通用的和针对

47、具体区 域的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关键的应急程序?3是否为如何使用各种专门的应急装备提供了培训?4纠错程序(在操作失误后使用)是否包含在综合培训内容内?5信息交流和交接责任方面的培训是否组织操作人员一起接受培训?6培训内容中是否包括不经常使用但又非常重要的技能和知识?7故障排查技巧是否包括在培训内容中?8操作者是否就如何发觉紧急情况得到相关培训?是否组织过符合实际情 况的演习以检测员工对这类事件的反应?9某个岗位员工的培训需求(或应掌握技能)是否准确的反映了例行的和 非例行的操作要求?10人员是否根据岗位所需的技能进行工作分配?11对于在职培训的操作员是否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和导师计划?12是否确定哪

48、些是关键的维修保养程序,这些程序内容是否易懂、准确?4.4任务设计和组织任务的正确设计和对责任的清晰理解能极大地减少出现人为失误易发情况的风险。序号问题回答1操作员的工作描述是否清晰明确(例如是否存在责任的交迭或缝隙,由 于相关责任的模糊不清而出现重要任务被遗漏的可能性)?2是否有部分工艺流程存在界面不清的情况进而可能导致责任不清?3当几个不同的任务分配给同一个人时,这些任务能否在一段有限的时间 内无人照顾自行运行,以便操作员将注意力分配给其中的一个任务?4员工精神和身体上的工作负担是否在合理的水平上(就是说在一个持续 几个小时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的水平上)?如果有高强度工作负担的 话,是否局限

49、于较短的时间内,并在两次之间给员工留有充足的恢复时 间?5工作环境是否会出现长时间不间断的精神或身体上的无动作状态或个人 独处情况(例如,在需要时得不到帮助,有离开原处寻求帮助的冲动, 长时间平静无事的看守造成的感觉迟钝)?6对于需要持续监看的“系统”(例如面板,DCS,容器内操作的守望员,动火作业),是否有一个强制执行的制度,确保该系统在运行时候 一直被监视?7是否有一些高速、高精度的或高度重复的工作由手动完成?发生错误的 可能性是否因此而增加?失误的后果是否可以接受?8手工操作的配料工作(例如给一个反应器加料),是否设计有方法避免 加料数量错误或多次重复加料?9手工操作的配料工作,是否对原

50、料的称量和计量装置实行控制(就是说 根据设定的频率校验精度)?10当操作顺序被打断时,是否有辅助手段帮助员工找到他们进行到工序中 哪一步?工序一旦混淆其后果是什么?4.5人体工程学关注操作环境,人-机界面以及人-系统界面,在避免人为失误易发情况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序号问题回答1关键性的设备控制件(例如停车开关、阀门)是否设置在发生紧急情况 时能顺利够触到的地方?(例如,员工是否需要穿过泄漏物料或火场, 才能够到紧急切断部件?)2是否有操作员的身体状况或能力不能操作或者穿戴应急装备?3在设施的设计时是否考虑到环境条件(温度、照明和气候)?它们对成 功的启动或应急装备的影响是否被评估过?4是否有任何

51、操作需要长时间穿戴过量的或繁重的个人保护装备,造成身 体上的束缚或精神无法集中,以至于妨碍操作员在适当的时间内安全的 完成一项操作?5对于完成速度是关键因素的任务,空间的拥挤是否对其有影响(例如到 关断装置的应急通道,撤退路线等)?6在设备的周围是否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以便进行需要的维修任务?(例 女口,拧紧某个法兰上的一个螺栓是否因为周围的空间太拥挤而变得很困 难?)7是否为要求的任务提供了合适的工具?(例如,在某个工段,因为没有 人力气够大可以拧紧螺栓,易燃性气体经常性从高压热交换器里泄漏出 来,购买一个液压螺栓紧固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8员工在不误动操作面版的前提下能否方便顺利的跨越、经过操

52、作面版 (例如,紧急停车按钮上是否有罩板?如果有,还应保证在紧急情况 下,罩板不会限制按钮的使用。)?9相同或相似的设备会不会容易引发误操作(两个例子:应在A单元进行的工作放在B单元上进行,以及把槽车卸货管线误接到错误的位置。)10对于关键的管道、阀门、罐槽和现场指示灯这类设备,是否有清晰明确 的标识?有无专人对这些标识的维护工作负责?责任是否明确?11是否有背景噪声或其它的分散 /打断注意力的因素?听力保护装备是否妨 碍了交流?12员工是否对现有系统自行做出一些改动,说明设计中有人为因素方面的 缺陷?(例如把一块纸板盖在电视屏幕上减轻屏幕反光,或者在不必要 警报喇叭上贴上封带。)4.6控制系

53、统序号问题回答1是否有不必要警报分散了工人的注意力或使得更重要的警报被忽视了?2控制方案是否进行了适当的记录归档,使用者是否理解?3控制系统的标识用语是否统一并清晰易懂(例如“0%阀门负载”是否总是代表阀门关闭?)4对于警报、警示灯和警报喇叭这样的装置,其外观(声音)在流程的不同区域是否保持统 一?5如关键的控制器和手动干涉之类的装置是否有可能与普通的控制器相混淆?(提示:观察控 制器的布置和互相之间的靠近程度。)6在紧急情况中,当很多警报声同时响起时,操作者是否会有效的判断?如果是那样,是否有 方法区分出最重要的警报?7在紧急情况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简单容易还是复杂困难?需牢记的是在紧急状态,一个过于复杂的响应计划不太可能被成功的执行。8控制器的设计是否与人的直觉相反或违反了大多数人的习惯?(注意:大多数人的习惯指的是在人群中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风格;例如习惯将顺时针方向认为是关闭阀门的方向。)9是否有的区域过程控制/警报的颜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