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行政法律关系_第1页
3行政法律关系_第2页
3行政法律关系_第3页
3行政法律关系_第4页
3行政法律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任课教师: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李继刚 副教授 E-mail : lijigang1999 第二章 行政法律关系 第一节 行政法律关系概述?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一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对在实现公共行政职 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 成的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 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对这一概念需要进一步说明如下:? 1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规范对一定社会关系 调整后所形成的特定法律关系的总称。? 2 行政主体在实现公共行政职能范围内发生的 各种社会关系即行政权力配置关系、行政管理关 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并不等于行

2、政法律关系。? 3 行政法律关系的双方可以都是行政主体,也 可以是以行政主体为一方而以其他各种当事人 为另一方,双方形成由行政法所确定的权利义务 关系。? (二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行政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比较,具有下列几项特征:? 1 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具有恒定性。? 2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互有权利义务,但具有不对等性。? 3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 行政法律关系中个体权利行使的有限性。? 5 行政法律关系设定的灵活性与及时性。? 6. 行政法律关系救济形式的多样性。?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 对行政法律关系作出不同的种类划分,有助于我们

3、了 解行政法律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从不同角度全 面认识它们。? 行政法律关系种类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行政权配置过程中的法律关系、行政活动过程中 的法律关系与监督行政过程中的法律关系? (二 )实体法律关系与程序法律关系? (三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四 )积极的行政法律关系和消极的行政法律关系? (五 )行政主体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 行政主体与 其公务人员的法律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 的法律关系、行政主体与监督主体的法律关系? (六 )原初性法律关系、 保障性法律关系和补救性 法律关系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

4、素构成。? 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主体,或行政法律 关系当事人,它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 的权利义务。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较为广泛,行政主 体与不同的另一方主体相对应形成多种行政法律关 系,而不同类型的行政法律关系,其权利、义务也各 有区别。? (一 )行政主体相互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公务人员之 间的权利义务? 1 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 2 行政主体与公务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 (二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5、可从以 下两个角度来看:? 1 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力及行政相对人 对行政主体的义务。? 2 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权利和行政主体对 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三 )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 监督主体是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对行政主体享有国家 监督权力或其他监督权利的各种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司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自身、行政相对人、其他各社 会组织、团体及个人。? 行政主体与不同监督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能完全相同。? 1 权力性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力义务。? 2 权利性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的监督权利义务。?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

6、权利、义务所共同指 向的对象或标的。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人身、行为、智 力成果和行政权力。? (一 )物? 物是现实存在的、能够为人们控制和支配的物质财富,包括实物 和货币。? (二 )智力成果? 智力成果是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非物质财富。? (三 )人身? 人身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在人格关系、身份关系上所体现的、与其 自身不可分离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 (四 )行为? 行为成为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情况主要有:作为行政管理法 律关系客体的行为,这主要是行政相对人的行为;? 作为行政服务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这主要是行政主体的服 务行为;? 作为监督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这主要是指行政主体接受监

7、 督时应作出的行为等等。? (五 )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是指行政主体依宪法和法律而享有的执行法律、管 理行政事务实现行政职能的权力。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因法定事由出现后,行政法律关 系的主体之间按行政法规定的权利义务规则形成的必然的权 利义务联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 行政法已设定了权利义务的规则, 即规定权利义务的行政 法规范是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根据。? 2 适用该权利义务规定的法律事实出现。?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后,因一定的 原因而发生局部的变化。?

8、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只有主体与客体的一定变化。? (一 )主体的变化? 主体的变化指主体发生了不影响原权利义务的某种变化。主 体发生不影响原权利义务的变化主要是指以下两种情况:? 1 主体在数量上的变化。? 2 主体在接替上的变化。? (二 )客体的变化? 客体的变化是指客体发生了不影响原权利义务 的某种变化,通常只能是具有可替代性的变化, 即以一种客体取代另一种客体。能发生改变的客 体主要是:? 与特定人的人身没有联系的财物。? 与特定人的人身没有联系的作为?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原行政法律关系不再 存在,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即权利义务的消灭 但其核心应是主体双方

9、原有权利义务的消灭。? 行政法律关系消灭的原因通常是:? 主体双方之间因已产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存在 没有意义或没有必要而终止。? 原产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已完成而使其消灭。? 原适用的行政法律关系模式已取消使行政法 律关系消灭。? 行政相对人放弃权利使行政法律关系消灭。? 以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以及内容等要素的消灭为标准, 可以将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分为以下类型:? 1 行政法律关系内容即权利义务的消灭。? 2 因主体消灭使权利义务归于消灭。 主体的消灭可以形成行 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和消灭两种情况:?原主体消灭后,有新的主体承接原主体的权利义务,即权利义务并没有消灭,则行政法律关系只是变更而不是消灭。

10、?原主体消灭后,没有主体承接或不能有承接主体,则权利 义务要随之消灭。? 3因客体的消灭使原权利义务归于消灭。案例: 某村委会经本县林业局批准,在村北公路(国道) 30-193 路标间采伐了榆树 200 棵。该县公路局发 现后,认为根据公路管理条例第 22 条、公 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33.60 条的规定, 采伐公 路两旁的树木应由公路局批准,否则属于违法行 为,并依法对该村委会作出了没收 200 棵榆树、罚 款 18000 元的处罚决定。 问:该案中涉及哪些法律关系?【法理分析】1 本案中,有两个行政法律关系,即某村委会申 请采伐榆树和县林业局批准其采伐榆树而形成的 相互关系,某村委会采伐

11、榆树和县公路局对其给予 处罚而形成的相互关系。 两个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 主体分别是县林业局和县公路局, 而相对人却都是 某村委会。2 在本案中,县林业局与县公路局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行政法 律关系。我们认为,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经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公共 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 县林业局和县公路局在本案中都是公共利益 的代表者,相互间的关系是一种公共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是宪法规范的调整对象,经宪法规范调整后就形成一种宪法关系。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 27 条的规定,诉讼第三人必须是行政 主体以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此,当某村委会不服县公路 局的处罚提起行政诉讼时, 尽管县林业局与处罚行为有法律上的利 害关系,却不能以县林业局为诉讼第三人。同样,当某村委会对县 林业局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时, 尽管县公路局与批准采伐行为有法律 上的利害关系,但也不能以它为诉讼第三人。3 县公路局与县林业局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或领导与被 领导关系,也不存在法定的行政救济关系。因此,当县公路局 发现县林业局越权批准采伐榆树后,就不能直接消灭县林业局 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