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优秀名师资料_第1页
最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优秀名师资料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目录 引 入 乘法公式第一讲因式分解1. 1 提取公因式1. 2. 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立方和,立方差)1. 3 分组分解法1. 4 十字相乘法(重、难点)1. 5 关于 x 的二次三项式 ax2+bx+c(a 工 0)的因式分解.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2.1一元二次方程2.1.1 根的判别式2.1.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 22.2.12.2.22.2.3二次函数二次函数 y = ax2+ bx+ c 的图象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第三讲 三角形的“四心”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

2、公式:(1)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3) 三数和平方公式(4) 两数和立方公式(5) 两数差立方公式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例 1 计算:(X 1)(x - 1)(x2- X 1)(x2X 1)解法一:原式=(x2-1) (x2 1)2-X2=(X2- 1)(x4X21)=X6-1 解法二:原式=(x 1)(xx 1)(X-1)(X2X 1)=(x31)(x3-1)=X6-1 .例 2 已知a b 4,ab be a4,求a2b2c2的值. 解:a2b2c2=(abc)2- 2(ab be ac) = 8.练 习1 .填空:121211(1)“2b2=(1b 1a)();9423(2)(4m)

3、2=16m24m ();(3 )(a 2b -c)2二 a24b2c2()2选择题:(1) 若x2mx k是2个完全平方式,则k等于(A)2m(B)1m2(C)1m2(D) gm24316(2)不论a ,b为何实数,a2 b2-2a-4b 8的值(A)总是正数(B)总是负数(C)可以是零(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第一讲因式分解(1) 平方差公式(a -.-b)( a _b) =a2_b2;(2) 完全平方公式2 2 2(a _b) -a十2ab b-(a b)(a2jb b2) m3b3;(a -b)(a2adb2) =a3-b3;(a他讦c)2=a2讦b2讦c2:2(ab讦be诰ac);(

4、a b)3=a3-3a2b -3ab2-b3;(a _b)3=a3-3a2b - 3ab2_b3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 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 十字相乘法例 1 分解因式:2(1) X 3X+ 2;2(2) x + 4x 12;(3) x?_(a b)xy aby2;(4)xy -1 x - y.解:(1)如图 1. 1- 1,将二次项 x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 x 的积,再将常数项 2 分解成一 1 与一 2 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一 3x,就是 x2- 3x + 2 中的一次项,所 以,

5、有x 3X+ 2= (x 1)( x 2).:.-6xayx- - byx . -:图 1. 1-1图 1 . 1-2图 1. 1 3图 1 . 1 4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来表示(如图 1. 1-2 所示).(2)由图 1. 1-3,得2x + 4x 12= (x-2)( x+ 6).(3)由图 1. 1-4,得2 2x - (a b) xy aby =(x_ay)(x_by)(4)xy -1 x_y= xy + (x-y) - 1=(x- 1) ( y+1)(如图 1. 1 -5 所示).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5x -6 =

6、_。(2)x2-5x 60(3)x25x 6二0(4)x2-5x -60(5)x2- a 1 x a0(6)x2+18 =06x2+7x +2 =0(8)4m2-12m 9二0(9)5+7x-6x2=0(10)12x2xy-6y2=02、x24x _ = x 3 x _3、若 x2axb - x2 x - 4 贝 Ua =_,b =_、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在多项式(1)x27x 6(2)x24x 3(3)x26x 8(4)x27x 10(5)X2+15X+44中,有相同因式的是()只有(1) (2)B 只有(3) (4)只有(3) (5)D (1)和(2); (3)和(

7、4); (3)和(5)分解因式a2 8ab -33b2得()a 11 a-3 B、a 11b a-3b C、a-11b a-3b D、a-11b a 3b3、 a b28 a b -20 分解因式得()1. 1 - 1 中的两个 x 用 11、AC2、(3) x?_(a b)xy aby2;(4)xy -1 x - y.Aab10a b-2 B 、 ab5ab-4C a b 2 a b -10 D 、 a b 4 a b-54、若多项式x2_3x a可分解为 x5 xb,则 a、b的值是()A、a =10,b2B 、a =10,b -一2C 、a - -10,b-一25、若 x2mx-10=

8、xa x b 其中 a、b为整数,则 m 的值为(D、a - -10,b二2)A3或9B、_3C、一9D、一3或_9三、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21、6(2 pq ) _11(q2p )+32322、a -5a b 6ab3、2y2_4y -6、b4-2b2-82提取公因式法例 2 分解因式:(1)a2b -5i亠 a 5 -b(2)x39 3x23x解: (1). a2(b5)+a(5b)=a(b 5)(a 1)(2)x39 3x23x=(x33x2) (3x 9) = x2(x 3) 3(x 3) =(x 3)(x23).或x39 3x23x= (x33x23x 1) 8 = (x 1)38 =

9、 (x 1)323=(x 1) 2(x 1)2-(x 1) 2 22 二(x 3)(x23)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多项式 6x2y-2xy2+4xyz 中各项的公因式是 _ 。2、 m(x -y)+ n(y -x)=(x-y”_ 。3、 m(x _y2十 n(y_xf=(x_y2*_ 。4、 m(x _y_z)+ n(y+z x )= (xy z_5、 m(x -y_z)-x + y+ z = (x_y_z )_ 。6、-13ab2x6-39a3b2x5分解因式得_ 。7、_计算99299 =1、2a2b 4ab2=2ab a b ,()2、am bm m 二 ma b ,()3、-3x

10、36x2-15x=3xx22x-5 ,( )4、x +x4 =x4(x +1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上“V”,错误的打上“X”)3:公式法例 3 分解因式: (1) -a4+16(2) (3x + 2y f(x y2解:(1) -a416= 42(a2)2=(4 a2)(4 a2) =(4 a2)(2 a)(2 a)(2)(3x +2y2-(x - y2=(3x + 2y+x-y)(3x+2y-x+y)= (4x + y)(2x + 3y)课堂练习一、a2-2ab b2,a2-b2,a3例 4(1) x2-xy 3y -3x(2)2x2xy _y2_4x 5y _6=2x2(y _4)x

11、 _ y25y _6= 2x2(y -4)x-(y-2)(y-3) =(2x-y 2)(x y -3).或2 2 222x xy _ y _4x 5y_6 = (2x xy _ y ) _ (4x _5y) _ 6 =(2x_y)(x y)-(4x_5y)-6=(2x -y 2)(x y -3).课堂练习: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多项式(1) x2- y2 a2- b2 2ax 2by(2)a2-4ab+4b2-6a+12b+95.关于 x 的二次三项式 ax2+bx+c(aM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 x 的方程 ax2bx 0(a = 0)的两个实数根是 x1、x2,则二次三项式 就可分解为a(x -

12、xj(x-x2).例 5 把下列关于 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b3的公因式是1、2、3、判断题:(正确的打上“V”4x2-0.01 二99a2-8b2=(3aS -(4bf =(3a+4bX3a-4b),,错误的打上“X”)x+0.1 I一 x-0.1 i,0于是(1) 当 b2 4ac0 时,方程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土 Jb24acXi,2=2a(2) 当 b2 4ac= 0 时,方程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bXi= X2=;2a(3)当 b2 4acv0 时,方程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的左边(x巴)2定大于或2a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

13、有实数根.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 0 (a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 b2 4ac 来判定,我 们把b2 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 (az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 ”来 表示.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 c = 0 (a 0),有(1)当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7b2-4acXi,2=2a(2) 当= 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1当 a= 2 时, = 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 X2= 1;2当 a2时, 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 1,X2= a 1.(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

14、判别式为2 =24X1xa=44a=4(1a),所以bX1= X2=;2a当 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3)a + Ja2+4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a Ja2+4a4x1 x( a1)=a4a+4=(a2),1当 0,即 4(10,即 av1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捲=11 - a,X2= 1 -,1 - a;2当= 0,即 a= 1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i=X2=1;3当 1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说明:在第 3, 4 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 a 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 a 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 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

15、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 (a 0)有两个实数根如果 ax2+ bx+ c= 0 (a0)的两根分别是 Xi,X2,那么 xi+ X2= -,xi X2=-.这一a a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 1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px+ q = 0,若 Xi,X2是其两根,由韦达 定理可知X1+ X2= p,X1 X2= q,即p= (X1+X2),q = X1 X2,所以,方程 X + px + q= 0 可化为 X (X1+ X2)X +

16、 X1 X2= 0,由于 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 X2+ px+ q= 0 的两根,所以,X1,X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 x2(X1+X2)X+ X1 X2= 0.因此有以两个数 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 1)是X2 (X1+X2)x+ X1 X2= 0.2例 2 已知方程5x kx - 60的一个根是 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 k 的值.分析: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将这一根代入,求出k 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 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 根之

17、和求出 k的值.解法一: 2 是方程的一个根,2 5X2 +kX26=0,k = 7.所以,方程就为 5x2 7x 6 = 0,解得 X1= 2, X2=3.5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一-,k 的值为一 7.5解法二: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X1,贝U2 X1=6, X1=-.55则有人=七厂4aC,X2b b24ac2a2a_b +Jb2_4ac片 x2-b - . b2- 4ac -2bb2a2aX Jb-b- . g b2-(b2-4ac)4ac c2a2a4a2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4a2a由 (3) + 2=,得 k = 7.55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5,k的值为

18、-7.例 3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2+ 2(mi-2)x+ mi+ 4= 0 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 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 21,求 m 的值.分析: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 得到关于 m 的方程,从而解得 m 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 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 Xi,X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2Xi+ X2=- 2(m 2),Xi X2= m+ 4.2 2/ Xi+ X2 Xi X2= 21,2.(Xi+ X2) 3 Xi X2= 2i,即2(m 2)2 3(m + 4) = 2i,化简,得

19、m i6m i7= 0, 解得 m= i,或 m= i7.当 m= i 时,方程为 X +6X+ 5 = 0, 0,满足题意;当 m= i7 时,方程为 X2+ 30X + 293= 0,= 302- 4Xix293v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m= i7.说明:(i)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 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 2i”求出 m 的值,取满足条件的 m 的值 即可.(i)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例 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

20、4,积为一 i2,求这两个数.分析:我们可以设出这两个数分别为 X,y,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 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y,贝UX + y= 4,xy = i2.由,得 y= 4-X,代入,得X(4X)= i2,即X24Xi2= 0, Xi= 2, X2= 6.因此,这两个数是一 2 和 6.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X24Xi2= 0的两个根.解这个方程,得Xi= 2, X2= 6.所以,这两个数是2 和 6.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 一简捷.例 5 若 Xi和 X2分别是一

21、元二次方程2X2+5X3= 0 的两根.y6,(1)(2)(3)解:(1)求| X1 X2|的值;求 4 丄的值;X-Ix233IX1+ X2. X1和 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 2X2+ 5x 3 = 0 的两根,53X2,X1X2 -1 2222222523/ | x1 X2| = X1+ x2 2 x1X2= (X1+ X2) 4 x1X2=(_)- 4 ()2 2. | X1一 X2| =25+649+6二丁,4472.(3)5232511X12X22(N X?)2-2x1X2(匚)一2(匚)73372222厂X1X2X1X2(X1X2)/3)299(一2)4X13+ X23= (X1+

22、 X2)( X12 X1X2+ X22) = (X1+ X2) ( X1+ X2)2 3X1X2215(X1X2)25523=(|)x(|)23X(3)22 28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重要的量,今后我们经常会遇到求这一 个量的问题,为了解题简便,我们可以探讨出其一般规律:设 X1和 X2分别是-b亠b24ac儿次方程 ax2+ bx+ c = 0 (a0),则Xi2a7X2 =-72aX1 X2| =-b &b24ac-bJb24ac12 Jb24ac2a2aH 2a4ac /i .a |a|于是有下面的结论:-b Jb24aC若 X1和 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 a

23、x2+ bx+ c= 0 (a 0),则|x1一 X2| =(其中 = b|a|4ac).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例 6 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x + a 4 = 0 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解:设 X1, X2是方程的两根,则X1X2=a4v0,且 = ( 1) 4( a 4) 0.由得由得av4,17av .a 的取值范围是 av4.4练 习1.选择题:(1)方程(A)有一个实数根-2、3kx 3k 0 的根的情况是()(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填空:(1)围是()(A) m-44(C) m1,且m04

24、4(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2)若关于 x 的方程 mX + (2 m+ 1)x + m=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若方程 x2 3x 1 = 0 的两根分别是 X1和 X2,则丄丄x-ix2方程 mf+ x 2m= 0 (m 0)的根的情况是 以一 3 和 1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_(2)(3)3. 已知 心2一 8a_16 |b-1| = 0,当 k 取何值时,方程 kx2+ ax + b=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 已知方程 x2 3x 1 = 0 的两根为 X1和 X2,求(X1 3)( X2 3)的值.习题 2.1A 组1 .选择题:1)

25、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2+ kx 2 = 0 的一个根是 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A) 3( B) 3(C) 2(2)下列四个说法:1方程 X + 2x 7 = 0 的两根之和为一 2,两根之积为一 7;2方程 x2 2x + 7= 0 的两根之和为一 2,两根之积为 7;3方程 3 x2 7 = 0 的两根之和为 0,两根之积为-7;34方程 3 x2+ 2x= 0 的两根之和为一 2,两根之积为 0.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 1 个(D)(C) 3 个B) 2 个(3)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 5x + a2+ a= 0 的一个根是A) 0(B) 1(C) 12 .填空:(1)

26、方程 kX + 4x 1 = 0 的两根之和为一 2,贝 U k=_(2)(3)0,(D)则 a 的值是()(D) 0,或一 1方程 2X X 4= 0 的两根为a,B,贝U+B乞_.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2 ax 3a = 0 的一个根是一 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4)2方程 2x + 2x 1 = 0 的两根为 X1和 X2,则| x1 X2| =3. 试判定当 m 取何值时,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nix2 (2 m+ 1) x + 1 =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4. 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 x2 7x 1= 0 各根的相反数.B

27、组1 .选择题:若关于 x 的方程 x2+ (k2 1) x + k + 1 = 0 的两根互为相反数,贝 U k 的值为 ( )(D) 0(C) 1(A) 1,或12 .填空:(1)若 mn 是方程 X2+ 2005X1= 0 的两个实数根,则 mn+ mrn mn 的值等于(B) 1(2)如果 a, b 是方程 x2+ x 1= 0 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3+ a2b + ab2+ b3的值是_.3.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2 kx 2 = 0.(1) 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设方程的两根为 xi和 X2,如果 2(xi+ X2) X1X2,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4

28、. 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 0 (a0)的两根为 Xi和 X2.求:(1) 1 X1 X2| 和XiX2;2(2) X13+ X23.5. 关于 x 的方程 x2+4x+ m= 0 的两根为 X1, X2满足| x1 X2I = 2,求实数 m 的值.C 组1 .选择题:(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2 8x+ 7= 0 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A),3(B) 3(C) 6(D) 9(2) 若 X1,X2是方程 2x2 4x + 1 = 0 的两个根,贝U冬竺的值为()X2X-I3(A) 6(B) 4(C) 3( D)-2(3) 如果关于 x

29、 的方程 x2 2(1 m)x + m= 0 有两实数根a,B,则a+B的取值范围为( )11(A)a + B(B)a+B=(C)a + B1(D)a+B =122(4) 已知 a,b,c 是 ABC 勺三边长,那么方程 cx2+ (a+ b)x + - = 0 的根的情况是4(A)没有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有两个异号实数根2. 填空:若方程 x2 8x + m= 0 的两根为 X1,X2,且 3x1+ 2x2= 18,则 m=_.3.已知 X1,X2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4kx2 4kx + k + 1 = 0 的两个实数根.3(1)是否存在实数

30、 k,使(2x1 X2)( x1 2 x2)=成立?若存在,求出 k 的值;若不2存在,说明理由;(2) 求使互生2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 k 的整数值;x2X_j(3) 若 k = 2,二互,试求的值.X224.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x2_(m_2)x-m-0.4(1) 求证:无论 m 取什么实数时,这个方程总有两个相异实数根;(2) 若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X1,X2满足|X2|=|X1| + 2,求 m 的值及相应的 X1,X2.5. 若关于 x 的方程 x2+ x + a= 0 的一个大于 1、零一根小于 1,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2. 2 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 y= ax2+ b

31、x+ c 的图象和性质情境设置:可先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如作图(1)y=x2(2) y=x2y = x22x 3 教师可采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辅助教学函数 y= ax2与 y = x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1 -问题 1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 y 二 2x2, y 二-x2, y 二一 2x2的图象,通过这些函数2图象与函数 y=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函数 y 二 ax2与 y= x2的图象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先画出函数 y= x2,y = 2x2的图象.的 x2的值扩2x2的图象函数图象之图象各点的图 2.2-1x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先列表:1

32、2=x,y =2的图象之间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二次函数 y= ax2(a0)的图象可以由 y = 二次函数 y = ax2(a0)中,二次项系数 a 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开口 的大小.问题 2 函数 y= a(x + h)2+ k 与 y= ax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 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 1)2+ 1 与 y 二 2x2的图象(如图 2 2 所示),从 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 y 二 2x2的图象向左 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函数y+ 1 的图象.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具有“形状

33、不同”的特点.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画函数 y 二3x2, y + 1 的图象,研究它们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二次函数 y= a(x+ h)2+ k(a0)中,a 决定 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 移,而且“ 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 的上下平移,而且“ k 正上移,k 负下移”.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22b2由于 y = ax + bx+ c = a(x +x) + c = a(xa制x丹2中,2a 4a|y2y= 2(x+ 1) + 1y= 2(x+ 1)22y= 2x图 2.2-2a 倍得到.在象之间的关数

34、y=2(x+ 函数的同学 平移一个单=2(x + 1)2相同,位置-3(x - 1)2了二次函数象的左右平次函数图象y = ax2+ bx+ c(a0)的图象的方法:,b| b2、一b2+x+2) + C a 4a4a所以, 移得到的,(1)大而增大;当y = ax2+ bx+ c( a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 y = ax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于是,二次函数 y= ax + bx+ c(a 0)具有下列性质:当 a0 时,函数 y = ax2+ bx + c 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a-;当 xv时,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x -时,2a2a2ax 二时,函数取最小值 y=

35、4acb.2a4ab 4ac-b2、),对称4a随着 x 的增4ac -b2) ,4ab;当 x v -时,y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当 x - 时,y 随着 x2a2a2a时,函数取最大值 y 二4acb.2a4a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图 2. 2-3 和图 2. 2-4 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 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2)对称轴为直线当 av0 时,函数 y= ax2+ bx+ c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b2ab2a的增大而减小;当 x=)求二次函数 y = 3x2-6x + 1 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

36、(或最小值),并指出当 x 取何值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2 2解:ty = 3x - 6x+ 1 = - 3(x + 1) + 4,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 对称轴是直线 x =- 1; 顶点坐标为(一 1, 4); 当 x = 1 时,函数 y 取最大值 y =4; 当 xv-1 时,y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当 x- 1 着 x 的增大而减小;采用描点法画图,选顶点 A( - 1, 4),与 x 轴交于B(2 33,0)和 C( 23 3Q),与 轴的交点为 咲 0,1),33时,y 随占八、过这五点画出图象(如图 2-5 所示).说明:从这个例题可以看

37、出,根据配方后得到的性质画函数的图象,可以直接选出关键 点,减少了选点的盲目性,使画图更简便、图象更精确.函数 y= ax2+ bx+ c 图象作图要领:(1)确定开口方向:由二次项系数 a 决定(2)确定对称轴:对称轴方程为 x=-b2a(3) 确定图象与 x 轴的交点情况,若 0 则与 x 轴有两个交点,可由方程 x2+ bx + c=0求出若 =0 则与 x 轴有一个交点,可由方程 x2+ bx + c=0 求出 若 0则与 x 轴有无交点。(4)确定图象与 y 轴的交点情况,令 x=0 得出 y=c,所以交点坐标为(0,c)(5)由以上各要素出草图。练习:作出以下二次函数的草图(1)

38、y = x2- x - 6 (2) y = x22x 1(3) y = - x21例 2 某种产品的成本是 120 元/件,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售价 x (元)与产品的日销售 量 y (件)之间关系如下表所示:x /元130150165y/件705035若日销售量 y 是销售价 x 的一次函数,那么,要使每天所获得最大的利润,每件产品的 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此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分析:由于每天的利润=日销售量 yx(销售价 x-120),日销售量 y 又是销售价 x 的一 次函数,所以,欲求每天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值,首先需要求出每天的利润与销售价x 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再由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

39、求出每天利润的最大值.解:由于 y 是 x 的一次函数,于是,设 y= kx + (B)将 x= 130, y= 70; x = 150,y= 50 代入方程,有70 =130k b,50 =150k b,解得 k = 1,b= 200.y= x+ 200.设每天的利润为 z (元),则2z = ( x+200)( x 120) = x + 320 x 24000=(x 160)2+ 1600,当 x = 160 时,z 取最大值 1600.答:当售价为 160 元/件时,每天的利润最大,为 1600 元.例 3 把二次函数 y= x2+ 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4

40、 个单位,得到 函数 y=x2的图像,求 b,c 的值.解法一:y = x2+ bx + c = (x+b)2,把它的图像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424个单位,得到y=(x 4)22的图像,也就是函数 y = x2的图像,所以,-b_4 =0,22解得 b= 8,c = 14.b2c 2=0,i4解法二:把二次函数 y 二 x2+ bx + c 的图像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4 个单位,得 到函数 y 二 x2的图像,等价于把二次函数 y 二 x2的图像向下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4 个单 位,得到函数 y= x2+ bx+ c 的图像.由于把二次函数 y 二 x2的

41、图像向下平移 2 个单位, 再向右平移 4 个单位, 得到函数 y 二(x 4)2+2 的图像,即为 y = x2 8x +14 的图像,.函数 y= x2 8x+ 14 与函数 y= x2+ bx+ c 表示同一个函数,二 b= 8, c= 14.说明:本例的两种解法都是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来解决问题,所以,同学们要 牢固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这两种解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解法一,是直接利用条件进行正向的思维来解 决的,其运算量相对较大;而解法二,则是利用逆向思维,将原来的问题等价转化成与之等 价的问题来解,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今后, 我们在解题时, 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

42、,选 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 4 已知函数 y= x2, 2x 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 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 x 的值.分析:本例中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一个变化的范围,需要对 解:(1)当 a= 2 时,函数 y = x2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 大值和最小值都是 4,此时 x 二2;(2) 当一 2vav0 时,由图 2. 2 6可知,当 x= 2 时,a 时,函数取最小值 y = a2;(3) 当 0Wav2 时,由图 2. 2 6可知,当 x = 2 时,函数取最大值 y = 4;当 x= 0 时,函数取最小值 y = 0;(4) 当 a2时,由图 函数取最

43、小值 y=0.说明:在本例 中,利用了分类讨论 的方法,对 a 的所有 可能情形进行讨 论此外,本例中所 研究的二次函数的 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部分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 直观地解决问题. 练 习 1 选择题:(1) 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A) y= 2x2(B) y = 2x2 4x+ 2(C) y= 2x2 1(D) y = 2x2 4x(2) 函数 y = 2(x 1)2+ 2 是将函数 y = 2x21r-y4/K/丨3/2ax*a 的取值进行讨论.(2, 4),所以,函数的最函数取最大值 y= 4;当 x 二2. 2-

44、6可知,当 x = a 时,函数取最大值图 2.2-6(1)_二次函数 y= 2x2- m灶 n 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 , - 2),则 m=_ , n=_.(2)_ 已知二次函数 y = x2+(m-2)x-2m,当 m=_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 y 轴上;当 m二_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 x 轴上;当 m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3)_ 函数 y = 3(x + 2)2+ 5 的图象的开口向 _ ,对称轴为 _,顶点坐标为_ ;当 x 二_ 时,函数取最_ 值 y 二_;当 x时,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3. 求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及 y 随 x 的变化情况

45、, 并画出其图象.2 2(1) y = x 2x 3;(2) y= 1 + 6 x x .4.已知函数 y= x2 2x + 3,当自变量 x 在下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1)x2; (2)x2; (3)2x1; (4)0 总 0 时,抛物线 y= ax2+ bx+ c(az0)与 x 轴有两个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 y = ax2+bx+ c(az0)与 x 轴有两个交点,则 0 也成立.(2)当= 0 时,抛物线 y = ax2+ bx+ c(az0)与 x 轴有一个交点(抛物线的顶点);反 过(A) 向左平移 1 个

46、单位、(B)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C) 向下平移 2 个单位、(D) 向上平移 2 个单位、2 填空题再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的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的再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的再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的来,若抛物线 y = ax2+ bx+ c(az0)与 x 轴有一个交点,则 = 0 也成立.(3)当0 时,抛物线 y= ax2+ bx+ c(az0)与 x 轴没有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 bx + c(az0)与 x 轴没有交点,则 0 也成立.于是,若抛物线 y= ax2+ bx + c(az0)与 x 轴有两个交点 A(X1,0),B(X2,0),则 X1,X

47、2是方程ax2+ bx+ c = 0 的两根,所以bcXl+ X2=, XiX2=aa即-=-(Xi+ X2),- = XlX2.aa所以,y = ax2+ bX+ c = a(X2 -X-)a a2=aX(Xi+X2)X+ X1X2=a(x Xi) ( x X2).由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结论:若抛物线 y= ax2+ bx+ c(a0)与 x 轴交于 A(Xi, 0) , B(X2, 0)两点,则其函数关系式可 以表示为 y = a(x xi) ( xX2) ( a 工 0).这样,也就得到了表示二次函数的第三种方法:3.交点式:y = a(xxi) ( x X2) ( a0),其中

48、Xi, X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 坐标.今后,在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选用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这三种表达形式中的某一形式来解题.例 i 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 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 y = x + i 上,并且图象经过点 (3, i),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在解本例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一一最大值、顶点位置,从而可以 将二次函数设成顶点式,再由函数图象过定点来求解出系数a.解: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 2,而最大值一定是其顶点的纵坐标, 顶点的纵坐标为 2.又顶点在直线 y= x+ i 上, 所以,2 = x + i , x= i.顶点坐标

49、是(i, 2).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二a(x2)2i(a:0),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 i),- -i = a(3 - 2 i,解得 a =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27,即 y= 2x2+ 8x 7.说明:在解题时,由最大值确定出顶点的纵坐标,再利用顶点的位置求出顶点坐标,然 后设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最终解决了问题.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挖掘题目所给的条件, 并巧妙地利用条件简捷地解决问题.例 2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一 3, 0) , (i , 0),且顶点到 x 轴的距离等于 2,求此二 次函数的表达式.分析一:由于题目所给的条件中,二次函数的图象所过的两点实

50、际上就是二次函数的图 象与 x轴的交点坐标,于是可以将函数的表达式设成交点式.解法一: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一 3, 0) , (i , 0), 可设二次函数为 y = a(x + 3) ( x i) ( a0), 展开,得y = ax2+ 2ax 3a,2 2顶点的纵坐标为也翌4a,4a由于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到 x 轴的距离 2,1 | 4a| = 2, 即卩 a= _丄.2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1x23,或 y=1xx -.2 2 2 2分析二: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一 3, 0) , (1 , 0),所以,对称轴为直线 x= 1,又 由顶点到 x 轴的距离为 2,可知顶点的纵坐

51、标为 2,或一 2,于是,又可以将二次函数的表达 式设成顶点式来解,然后再利用图象过点(一 3, 0),或(1,0),就可以求得函数的表达式.解法二: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一 3, 0) , (1 , 0),二对称轴为直线 x =一 1.又顶点到 x 轴的距离为 2,顶点的纵坐标为 2,或一 2.于是可设二次函数为 y = a(x +1)2+ 2,或 y= a(x +1)2 2, 由于函数图象过点(1 , 0),2 20= a(1 + 1) + 2,或 0 = a(1 + 1) 2.1、1 a=-,或 a=2 2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为 y= 2(x+ 1)2+ 2,或 y =(x + 1)2 2

52、.2 2说明:上述两种解法分别从与 x 轴的交点坐标及顶点的坐标这两个不同角度,利用交点 式和顶点式来解题,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 3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一 1, 22) , (0, 8) , (2 , 8),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 式.解:设该二次函数为 y = ax2+ bx+ c(a0).由函数图象过点(一 1, 22), (0, 8), (2 , 8),可得-22二a -b c, _8 =c,g =4a +2b +c,解得 a= 2, b= 12, c = 8.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为 y= 2x2+ 12x 8.通过上面的几道例题,同学们能否

53、归纳出:在什么情况下,分别利用函数的一般式、顶 点式、交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练 习1 .选择题:1)函数 y = x2+ x 1 图象与 x 轴的交点个数是()(A) 0 个(B) 1 个(C) 2 个(D)无法确定12(2)函数 y = 2 ( x + 1) + 2 的顶点坐标是()(A) (1 , 2)(B) (1 , 2)(C) ( 1, 2)(D) ( 1, 2)2.填空:(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与 x 轴交于点(一 1, 0)和(2 , 0),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设为 y= a(_ az0).(2)_二次函数 y= x2+2;3x + 1 的函数图象与 x 轴两交点之间

54、的距离为 _.3.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图象经过点(1 , 2) , (0, 3) , ( 1, 6);(2)当 x= 3 时,函数有最小值 5,且经过点(1 , 11);(3)函数图象与 x 轴交于两点(1 2, 0)和(1 + 2, 0),并与 y 轴交于(0, 2).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与对称变换1 平移变换问题 1 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平移时,有什么特点?依据这一特点,可以怎样来研究 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平移时,具有这样的特点一一只改变函数图象 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因此,在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问题时,

55、只需利用二次函数图象 的顶点式研究其顶点的位置即可.例 1 求把二次函数 y = x2 4x + 3 的图象经过下列平移变换后得到的图象所对应的函数解 析式:(1)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2) 向上平移 3 个单位,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分析:由于平移变换只改变函数图象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即不改变二次项系数),所以只改变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位置 (即只改变一次项和常数项),所以,首先将二次函数的解 析式变形为顶点式,然后,再依据平移变换后的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位置求出平移后函数图 像所对应的解析式.解:二次函数 y = 2x2 4x 3 的解析式可变为y 二 2(x 1)

56、2 1,其顶点坐标为(1, 1).(1) 把函数 y = 2(x 1)2 1 的图象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后,其函数图 象的顶点坐标是(3, 2),所以,平移后所得到的函数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就为y = 2(x 3)2 2.(2) 把函数 y 二 2(x 1)2 1 的图象向上平移 3 个单位,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后,其函数图 象的顶点坐标是(一 1,2),所以,平移后所得到的函数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就为2y = 2(x +1) + 2.2 对称变换问题 2 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进行对称变换时,有什么特点?依据这一特点,可以怎样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

57、我们不难发现: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进行对称变换时,具有这 样的特点一一只改变函数图象的位置或开口方向、不改变其形状,因此,在研究二次函数图 象的对称变换问题时,关键是要抓住二次函数的顶点位置和开口方向来解决问题.例 2 求把二次函数 y= 2x2 4x + 1 的图象关于下列直线对称后所得到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1) 直线 x = 1 ;(2) 直线 y = 1.解:(1)如图 2. 2 7,把二次函 4x+ 1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 1 作对称 改变图象的顶点位置,不改变其形状.由于 y = 2x2 4x + 1= 2(x 1)2数 y = 2x2 4x + 1 图象的顶点为 A(1, 对称后所得到图象的顶点为 A1( 3, 二次函数 y= 2x2 4x + 1 的图象关于 对称后所得到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y1,即卩 y= 2x2+ 12x+ 17.数 y = 2x2变换后,只1,可知,函1),所以,1),所以,直线 x = 1=2(x + 3)2(2)如图 2. 2-8,把二次函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