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案备 课 组六年级语文主备教师授课教师课 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课 型新 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新词。 2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语句。二、 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在现实与想象的强烈反差中唤起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进而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

2、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 难点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2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板书课题,并解题.2、教师设问:大家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吗?3、学生老师共同简介作者的资料:安徒生: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他一生共写了167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1845年,当时丹麦已经沦为英国的附庸.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十分悲惨,文章反映了丹麦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受到丹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二、初读课文,听录音,引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示:1、划出生字词,写出小节序号;2、划出

3、不理解的词句和不懂之处.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检查预习情况.投影出示:考考你1、写出正确的读音. (1)小女孩的一只( )拖鞋也没有了,只( )好赤着脚.1 / 20(2)、她忘不了( )今天是大年夜,而她却为了生计不得( )不上街卖火柴挣( )钱.2、区别组词.梗( ) 蹒( ) 跚( ) 蜷( ) 焰( )便( ) 瞒( ) 栅( ) 倦( ) 掐( )橱( ) 烁( ) 魂( ) 烘( ) 填( )厨( ) 砾( ) 魄( ) 哄( ) 镇( )3、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怎样)(在何处)的事.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2、指导分

4、段,概括段意.(课文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取暖、冻死可以分为三大段.)第一段(14自然段):讲述在下雪的除夕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仍然在大街上情景.第二段(511自然段):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她所看到的幻景.第三段(12、13自然段):讲述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五、学习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2、出示自学提示:(1)朗读课文.(2)你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问题?3、分析句子.(1)她从家里出来时,穿的.A、大雪天穿大拖鞋顶用吗?B、这双拖鞋是谁的?C、她自己有没有鞋?(2)"这一整天,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这个句子说明了().(3)雪花

5、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不过她没注意到这些.(4)他们头上只有房顶,风还是可以灌进来.4、教师小结:小女孩过着穷苦悲惨的生活:大年夜有家难归,光头赤脚在雪地里走,卖了整整一天的火柴,却没有得到一分钱,更不敢回家,还怕遭到爸爸的毒打,家里和街上一样冷.六、练习有语气地朗读.七、作业设计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2、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二、学习第一次幻景.1、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这一小节作者是怎样写的?(现实、渴望、幻景、结果四个部分.)2、再度思考:小姑娘眼前的现实是什么?她渴望得到什么?眼前出现什么幻景

6、?结果怎样?3、学生讨论汇报.4、教师小结:她向往温暖,但是小姑娘却生活在寒冷的现实中.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更加凸现了小女孩的不幸.三、学生自学二、三、四次幻景.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安全教育板 书 设计手写    教后反思手写  备 课 组六年级语文主备教师授课教师课 题15.凡卡课 型新 授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揣摩课文的表

7、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 2教 学 过 程(通案)个性修改 (手写)第一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

8、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按要求自读课文。(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2)读准人

9、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三、感受凡卡悲惨

10、的学徒生活。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

11、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安全教育第二课时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12、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

13、乐。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二、讨论写法的作用。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

14、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四、拓展阅

15、读。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安全教育板 书 设计手写    教后反思手写  备 课 组六年级语文主备教师授课教师课 题16.鲁滨孙漂流记课 型新 授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2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要引导学

16、生自读自悟。先让学生阅读梗概,整体把握梗概内容,简单讲述一些梗概中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浏览精彩片段,交流精彩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对鲁滨孙的评价或读后的感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难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教 学 过 程(通案)个性修改 (手写) 一、导入新课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

17、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二、阅

18、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三、浅显探讨小说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3)安全防御。(4)孤独救助“星期五”。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四、阅读精彩片段1

19、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3感悟精神光辉(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

20、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

21、,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五、拓展延伸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

22、,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板 书 设计手写    教后反思手写  备 课 组六年级语文主备教师授课教师课 题17、汤姆索亚历险记课 型新 授学习目标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重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难点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

23、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 2教 学 过 程(通案)个性修改 (手写)一、引读。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

24、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篇,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二、导读。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 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

25、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三、精读当海盗去。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播放电影片断。4、很显然,汤姆的

26、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四、拓展。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安全教育板 书 设计手写    教后反思手写  备 课 组六年级语文主备教师授课教师课 题口语交际·习作四课 型新 授学习目标1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3.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

27、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重点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难点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 3教 学 过 程(通案)个性修改 (手写)第一课时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

28、些什么。二、畅所欲言聊话题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2出示: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

29、”、“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3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2)在发言过程

30、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

31、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四、总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

32、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资料袋2004年12月26日,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已经在泰国度假胜地攀牙湾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妻子女儿返回旅馆,并将此警告带给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就在人们逃离海滩没几分钟,巨浪袭来,人们却全都获救了。安全教育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口语

33、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三、回顾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安全教育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评改作文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2同学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