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育研究.doc_第1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育研究.doc_第2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育研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口、资与环境经济学教育研究【摘 要】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一系列生态问题开始出现,人口和资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亟需提出,并应通过高中地理课程进行教育落实。文章在探讨人口、资与环境经济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批判性、区域性与实践性三大教学原则,和情感价值、地理知识和落地行动三个教学目标,未来建议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野外观察和网络探究进行教育实施。【关键词】:p 】人资环经济学;地理科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_)12-0042-02一、引言自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经济发展带来财富资产增长的

2、同时,却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再加上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人类文明受到挑战,人口和资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亟需提出。1997年,国务院在理论经济学大类下设立人口、资与环境经济学(下文简称“人资环经济学”)二级学科。高中地理教学有其独特的视角,是落实人口、资与环境协调发展观念的重要教育渠道。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1版)第一章的课程性质部分就指出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并阐明其致力于研究并解决人口、资与环境发展问题中的地位。二、人资环经济学内涵人资环经济学这门学科,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即人口,对此学科的研究需基于对我国人口现状正确地理解,我国是人口大国,20_年之后随着城市化

3、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率虽有放缓的趋势,但增长的绝对数仍然不容小觑。第二,资,我国自然资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资享有量较世界平均水平低。第三,环境,环境的教育是伴随“废水、废气、废渣”环境污染问题出现而产生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洁净程度近些年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热点,生态文明教育需进一步落实。最后,以上三者之间存在一种互为作用的关系,从马尔萨斯开始,人口学就在关注环境与资问题,人类通过劳动将自然资要素转化成更有价值的产品,同时却破坏了自然环境,对资造成了消耗,经济学则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寻找平衡点,使得对资的边际破坏量等于边际收益。另外,人口迁移的存在,使以上要素之间的关系呈现动态性。例如,我国

4、人口迁入大城深圳,约80的人口为流动人口,外来人口数量增长迅速,19792021年间,从0.15万人上升到798万人,至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每平方公里容纳了5201人,原本资丰富的城市,在30年间,资承载力几乎达到极限。三、人资环经济学教育原则1.批判性原则。环境问题之所以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人类对资的放肆开采和对后期环境污染现象的冷漠,因此给学生带来很多误区。在课堂上,对于人口和资环境的互动,教师需引导学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对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批判性的观察和讨论。例如,污水排放,工厂污水未经净化直接流入当地河流湖泊,往往带来水质污染,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或许见怪不怪,对此,教师应

5、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其中缘由。2.区域性原则。受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性政策的约束,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与环境特征有很大的差异,68.8的人口聚集在仅15的土地面积上,人口分布呈现“西疏东密”,地形起伏平缓的地区(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为主)聚集了大多人口,高海拔地区和沙漠地区人口密度较低,甚至有无人区存在,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人文和自然地貌环境,了解自身所处区域的特点。3.实践性原则。人资环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应遵循直观性和参与性原则,英国科学家卢卡斯曾提出,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是课堂知识的延续,也是合适的实践对象,

6、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是指教育要从当下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习得才有意义。实践中,学生可以体验当下的环境问题和资危机,增强参与感,培养未来公民的社会责任心。四、人资环经济学教育实施目标我国现行地理教材大都以人地关系为核心,从自然地理入手,逐步深入讲述至人口、城市与区域经济,人资环经济学的学科理念始终贯穿着地理教育的过程,地理教本的大多数章节也都是围绕人资环经济学展开,明确人资环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对地理学科的教育有重要意义。1.情感价值目标。学习人资环经济学相关模块是了解国情的过程,我国自然资丰富,仅矿藏而言,已探明的168种中,我国有151种,其中钛、钒、镁

7、等居世界储量首位;文化景观多样,五十六个民族,皆有其特色的人文景观,世界独一无二,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载体。同时,环境问题和人口发展政策发布往往是平常社会热点,通过此课程,学生应尝试在课堂学习之余了解国家政策,和基于此政策所带来的人口、资与环境未来发展动向及趋势。2.地理知识目标。人资环经济学教育要求学生可以掌握人口、资和环境三个方面的知识,再加上基础经济学理念,学生对这四个要素的理解应不是简单的拼接记忆关系,而是将我们生活的环境看成一个系统,人口置于其中与地球环境不断互动,自然资为人口的增长和繁殖提供可靠的基础,但当人口增长过快或总量超过一定阈值,又反过来对资带来破坏,甚至是环境污染,动

8、态的观念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环境问题的理解。3.落地行动目标。人资环经济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切实改变学生的行为。人口方面,我国人口发展与国家政策连接很为紧密,例如,“计划生育”的提出,使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生育率持续降低,把人口总量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之内,高中生是十年后的重要劳动力,也是核心生育人群,了解人口政策的制定背景和思路,有助于未来政策更好地落实。其次,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在于人是主动的一方,人可以通过自身行为消耗资,也可以改变某些生活习惯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人资环经济学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五、人资环经济学教育实施途径探究1.课堂教学。课堂教

9、学仍应是人资环经济学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以讲授法传递知识,如人口的生育、死亡和迁移模式以及其地区间差异这类比较容易在课堂上解释清楚的专题,仍以讲授法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照本宣科,而可以结合幻灯和视频等多媒体,多方位教学。2.野外观察。野外观察是较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对环境教学很适用,高中生已有一定的地理和环境知识,通过野外观察可以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教师在过程中需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例如,看到水污染时可以讨论水污染的可能头有哪些、为何有些企业知道水污染的严重性仍然会直接排污、水污染对人类发展、当地环境有什么影响等问题,人资环经济学的诸多模块知识在讨论中得以巩固。3.网络探究。使用网络做研究可以快速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网络信息虽然比书本噪音多,需要学生进行提炼、判别,但其信息更新速度快,针对性强,可以作为课本之外的辅助教学方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给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大家可以在平台上共享资、聊天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参考文献】:p :1杨云彦,程广帅.人口、资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新发展J.求是学刊,20_6,33(1):62-66.2童玉芬,武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特点与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