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一、课题提出:1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21 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国家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一方面依赖于一大批掌握高科技和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依赖于全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普及科技教育无疑是条必经之路。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全面启动了一项面向21 世纪人才培养、致力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2061”新世纪计划,将普及“教育”发展为普及“科学”,代表着未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这一思路,引起了我们充分的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科教兴国”的伟大
2、战略决策,相应制订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计划以及2001-2005 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并把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技素质,作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来实施。因此,无论社会和个人要想成功发展,全民和个人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目前,科技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主渠道,我们理应承担起普及科技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任务。2 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中小学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而科技
3、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社会活动,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新课程改革培养人的目标十分清楚,其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以及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都具有时代性、综合性、系统性、灵活性、创造性特点,它们将单一的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知识,转为培养能在社会中探索科学、实现主动、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将科技教育纳入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对于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创新教育任务、落实新课程培养目标,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的需要。3 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的需要。我校是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的家乡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科技教育资源。“九五”期间我校曾承担过三项省市级有关科技教育的课题研究,先后获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并率先提出了“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目标,将科技教育研究拓展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与环节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被评为省“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高”优秀实验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少科院建设先进实验学校。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更是坚持发展学校特色、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办学品位的需要。二、研究目标:1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小学阶段是
5、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兴趣、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进行科技实践、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本课题中的科技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面向全体儿童为原则,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具有初步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探究精神、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的人生观等为目的,全面开发学生潜能的科学素质的教育,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它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的。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转
6、变,促进更多的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甚至探索型转变。3、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的进程,积极探索农村学校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之路,从而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办学理念,提高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发展。三、研究内容及过程:在省市教研、科协部门的指导下,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目标,针对科技教育具有时代性、综合性、灵活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积极探索科技教育实施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着力在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辟科技教育实施途径、开展科技教育评价改革三个重点方面进行实验研究。(一)、开发科技教育校本特色课程。实践告诉我们,科技教育的主渠道是课程、主阵
7、地是课堂。只有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应地方和社区经济发展要求的学校课程,才能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只有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才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极大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眼界,丰富学校教育文化生活,促使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只有亲历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精神,才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只有走向科技教育课程开发这个重点研究领域,才能有科技教育的不断深入、内涵提升以及学校特色的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不等不靠,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抓住课程改革中课程开发难点,将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综合实践课
8、程开发合二为一,毅然走上务实而艰辛的课程开发之路。1依据课程理论,构建目标体系。我们按照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和科技教育课题研究、特色建设发展目标,从校长到教师进行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的角色定位,明确校本课程开发校长是决策的关键,教师是开发的主体。根据“校本课程必须具有特色个性,必须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必须与学校特色建设紧密结合,必须促进师生学校的共同发展,必须实现个性化办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客观评估师生和学校发展需求,反复论证“挖掘资源、开发潜能、创建特色、发展学校”课程开发方案。明确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目标,并制定各年级具体的分目标。低年级:通过看一看、动一动、
9、想一想、说一说等简单的科技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掌握有关学习、生活中的技巧并能应用于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中年级: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操作、参观访问等较为系列的科技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掌握解决有关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技能,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与科技实践活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高年级:通过实验探究、科技制作、调查研究等系列科技实践活动,能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对问题的解答,关注科学前沿与高新科技,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
10、得的科学资料,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等保护活动,形成大胆想象、尊重科学、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开发原则;开发人文科学教育、科技专题研究、学科兴趣活动三类课程;根据“基本学习 - 实践探索- 求异创新”基本环节确定课程开发形式,鼓励自主创新有特色。全校上下思想观念、教育理念不断向新课程靠拢,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不断增强,目标体系逐步明确掌握,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的科技教育。2因地因校制宜,挖掘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开发的前提,它的丰富性、适切性和特色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和实现水平。我校因地因校制宜,选择了一条能满足学生和学校发展需要
11、、切符学校和社区课程资源实质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具有校本特色的开发线路。一是优化地方人文教育资源。首先开发著名科学家周培源这一得天独厚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家乡伟人校本课程。学校成立“周培源中队”,追求伟人的足迹- 收集周爷爷的事迹,探究科学实验- 开展小课题研究,让学生直面家乡科学家的成长之路,体验他一生热爱祖国、追求光明与进步、致力于科技教育工作的科学品质精神;感受他关心家乡科学文化建设、无私捐献故居和书画珍藏作品的高尚品质,使周培源故居、周培源广场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好去处。把设立在校的“周培源奖学金”作为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立志献身科学的精神食粮,鼓励学生为获得此项殊荣努
12、力学习。其次开发地方历史英雄“阳羡第一人物”- 周处的先进事迹,把他年轻时射虎宰蛟、知错就改、为民除害的英勇故事和以后努力求学、尽忠报国、战死疆场的动人事迹镌刻于“周处碑亭”,把宜兴的“三石”“五忠阁”、“三忠阁”、“周处碑亭”集建在校园一角,让卢象升、王行俭、堵允锡等优秀历史人物时时影响感染着学生,成为校内重要的德育实践基地。同时发挥家乡“科技英才、校友名人、劳动模范、明星厂长、技术专家等名人作用,邀请他们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实践辅导,耳濡目染他们的学识、品格和精神。二是整合社区科技教育资源。我们积极引导教师联系当地社区实际,如利用镇的科普文化站、农业丰产坊、第六蚕种场、专业种养殖场、各类
13、明星企业等科教资源,成立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十多个,定期开展实践研究、参观考察、调查统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开展了“农作物栽培”、“家乡化纤业的发展”、 “化工与环保”、 “阳山旅游业开发”、 “家乡特产”等小课题研究,开发了地膜育秧、家乡蚕业等多种校本课程。三是激活校园文化教育资源。我们秉承学校百年优良传统,结合办学思想、办学特色以及深厚的办学底蕴,发挥科技教育特色优势,将校园文化和科技教育科研成果一一转化为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如科技陈列室、周培源事迹展览室、科技之星、星球校标、“师生情深”等校园景点,红领巾植物园、小小天文台、绿色网吧、雏鹰电视台等活动基地,把校园的每一个场所、每一个景点、每一块黑
14、板、每一条标语都发挥潜移默化的特色育人功能,寻找其科技教育的结合点、生长点,开发了航模制作、天文观测、信息技术、自主活动校本课程。挖掘教师集体智慧,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课程开发,由组长带领教师整合科组资源,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努力把蕴含在师生中的特长兴趣、生活经验转化为课程资源,开发了科普作文、生活数学、快乐英语、少儿民乐、书画天地校本课程。课程资源的优化与开发,增强了我们活动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的活动意识,突破了“课程”等于“教材”的狭义课程观。我们将所有有利于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教师专业技能的资源一一开发充实成为优质的特色的校本课程,并编写了一至六年级一套科技综合实践校本课
15、程和15 种专题性研究的科技校本课程,基本满足了学校师生的发展需求。(二)、开辟科技教育多种实施途径。科技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就决定了科技教育实施途径的开放性。在长期实验研究、实践探索中,我们立足农村实际,发挥地方优势,坚持人本校本,扎扎实实地进行以课程实施为重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环境创设为依托实施研究。1 以课程研究为重点,实施科技教育课程化。抓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是否真正发挥作用、能否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关键要看学校是否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我们的做法:一是加强领导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 我们将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课改实验目标和科技教育特色发展规划,实行由校
16、长挂帅、教导处负责、教科室及其它各部门协同运作、总务处保障的组织领导网络,建立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同时学校设科技总辅导员1 名,年级科技辅导员1 名,按照“专人负责、团结协作、主动协调”的原则配备班级指导教师,即由各方面素质较好的班主任担任,“周培源少科院”各分院由相对专业特长的优秀教师担任。按照科技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我们每学年制定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次相互衔接的实施计划,纳入教学管理之中,排入课表,统一开设,避免挤占,并作为教师正常工作量列入月教学工作责任制考核。二是加强过程研究,提高实施水平。为了明确教师指导的具体任务,落实教师指导行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学
17、校定于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为全校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课,广泛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其次将家乡伟人周培源作为学校科技教育必修课程,分别穿插在三至六年级中选择使用,小学毕业时全部完成学习任务。第三将航模制作、天文观测等课程按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要求在少科院各分院中实施,由点到面,逐步推开。这样保证了所有开发的课程都能得到有效实施与修订完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三方面实践研究。活动设计:做到备活动方案、备实验与制作、备学生活动过程。活动时间按需而定,可以是二三十分钟的短课,也可以是五六十分钟的长课,还可以是一个周期的系列实践课;活动组织:特别重视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单一
18、的学科综合的体验式、问题解答式、主题研究式等学习活动的参与,该在课内完成的决不拖到课外,该到课外进行的定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方法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参与实践、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品质;研讨交流:定期进行活动观摩、专题研讨、方案评比、建议征集、经验介绍等研究活动,促进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再认识、再完善、再发展,真正提高教师开发课程的专业能力和实施水平。抓好科学学科课程教学研究。新课程中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原课程中的自然、劳动等学科是实施科技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突出这些学科的科技教育,强调在重视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
19、能的同时,突出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意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体验、创新、创造。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坚持不只信奉教科书,适时有机地补充最新科技发展信息、成果等,丰富科技教育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参与操作感悟内化创新”的过程。大力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自然三步法”到劳动“五环教学”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极大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智力潜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拓宽课堂内容,根据年级班级特点,我们加强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的开设与研究,让学生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选择活动内容、
20、主动探究知识领域、联系生活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性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学生科学思维。抓好学科课程教育渗透。学科渗透是实施科技教育的又一条重要渠道。我们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思想把科技教育贯穿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形成学科科技教育目标体系。具体做到: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教师在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技教育因素,把科技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并具体化;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把科技教育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找出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进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按科技发展要求处理好认知与情感、基础与发展、教与学、全体与个体的四个关系;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将多种媒体手
21、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信息传递形成抽象与直观、音与形的统一。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编写了一至六年级全套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实施纲要。例如语文学科我们以弘扬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文学素质、读写听说能力为重点,以科普作文教学研究为特色,构建适合各年级实际的科普作文教学序列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用语言文字去反映、表达科学现象,学会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以及科普幻想作文等。同时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学科教学的功能,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网络学习,拓宽学习渠道,组织开展网上读书、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知识技能和获取最新科技发展信息的
22、能力。2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实施科技教育活动化。科技兴趣活动是以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实践性探索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打破校内外“壁垒”,立足学校,面向社区,拓宽渠道,精心设计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在科普周、科技教育月活动中我们均要开展科普专题讲座、参观访谈、实地考察等教育活动;校级、班级开展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评比,进行小种植、小饲养、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的“五小”系列活动,开展劳科技现场操作比赛,隆重举行“科技节”,展示一年来师生、学校在各个方面取得的科技教育成果。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科技实践。以少先队德育活动为载体,组织多种形
23、式的科技实践体验活动,寓科技教育于各项德育活动之中。首先我们加强少科院这一特色活动,着力加强“红领巾小事业”研究工作,以“周培源少年科学院”九个分院即天文研究院、环保研究院、航模研究院、书画研究院、民乐研究院、文学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院的活动为抓手,健全网络,建立制度,保证科技教育特色活动正常开展有成效,以此来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关心生态环境、关心社会他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其次在科技教育主题活动中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赋予丰富的科技教育内涵,努力达到科学精神、人文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例如“珍惜生命”、“关注我们的家园地球
24、”、“抗击非典”、“远离毒品”等主题活动,帮助儿童少年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形成初步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创造型人格心理,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答案的意识,长大为科技创新作贡献的情感。开展各种社区科技探究实践。小学科技教育必须依托社会,实行开放教学,让学生更多地走出校门,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和条件。我们社区有着雄厚的科技教育力量和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较好地弥补了学校科技教育师资不足的弱点,解决了内容平乏的缺陷。我们通过不懈努力,首先建立一支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和家庭科技教育辅导站,邀请农技指导站、镇科
25、教协等优秀科技人才定期来校活动,定期举办科技培训辅导讲座,如“水产养殖”、“草莓栽培”等等。同时加大科技教育在家长中的宣传力度,建立家长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培训活动,让家长明确怎样做家庭科技教育的主人。其次建设一批校外科技教育基地,如周培源故居、周培源广场、科普活动站、中正实业公司、第三化纤厂、广电电信局等,定期开展科技实践、探索创新活动,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广阔的生活空间、资源空间和活动空间,优化儿童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为学生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科学技能等方面提供场所和条件,树立了大科技教育的思想。第三积极开展身边科技小课题研究活动。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中专题性、特色性科技活动为研究重点
26、,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实践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四十多个可操作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寻求校外科技辅导员、社区科技人员和学生家长的参与和帮忙,并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其研究成果,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家乡土壤的调查沼厕合一、综合利用、阳山上的“螃蟹”等小课题研究以及“多功能拐杖”、“抽烟净化消防风器”、“节水龙头”、“垃圾处理系统”等发明创造分别获得省创新大赛一、二等奖。3以环境创设为依托,实施科技教育环境化。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特色学校的名片,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办学特色建设相匹配,必须用主题理念、办学特色统领校园环境和形象的设计,实现校园环境、形象、理念
27、、特色的一体化,形成富有整体感的影响力。几年来,为积极营造科技教育这一特色科学人文校园环境,我们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精心布置,使校园文化环境在学校科技教育的舆论导向、氛围烘托和寓教于景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创设科技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学校建立了多功能科艺楼,开辟了科技活动室、周培源事迹陈列室,创刊了芳草地校刊,建立了科技之星雕塑、星球校标模型、少儿天文台,让学生站在校园,看到世界,感到未来,处处成为实践创新的沃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天文观测系统、宽带网络系统“三网合一”、服务科技教育;科技画廊、科普园地更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新天地;镌刻悠久历史的“宜兴三石”、“周处碑亭”与充满遐想的“花蕾”、凌
28、空待发的“火箭”,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每个景点花坛,乃至每一棵树木都有专人负责,都有植物知识介绍,月季园、红枫园、银杏园、菊花园处处是学生活动的场所;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每年举行“周培源奖学金”颁奖仪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将有形的活动与无形的精神文化有机结合,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团结进取的人际环境,使之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从小置身于科学人文氛围的熏陶之中,不断萌发着“爱科学学科学”的萌芽(三)、开展科技教育校本评价改革。我们研究的科技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面向全体儿童为原则,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
29、教育,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具有初步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探究精神、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的人生观等为目的,全面开发学生潜能的科学素质的教育。因此, 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和发展状况,改进教育活动,促进学习发展,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技能。评价功能的激励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是科技教育活动评价的最主要特点,也是我们评价改革的研究重点。1评价功能激励化。激励是促进小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有效手段。在确立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时,不是为了给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看
30、到成功和收获。因此,我们教师在对学生可贵的科技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科技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各种奖项,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自信,形成进步的动力、发展的活力。2评价主体多元化。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科技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我们建立开放、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鼓励教师、学生、同伴、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施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各个环节中,不仅评价学生活动的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自评,侧重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激发学生科技学习活动的兴趣,在自评过
31、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诚实做人的科学品质培养,并通过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学会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明确下阶段的学习活动方向;小组互评,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听取批评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对待学习伙伴的品质。在互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策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是否高高兴兴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听取同伴发言;是否能诚恳说出同伴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是否能虚心接受同伴的评价;教师评价,特别强调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培养。在情感策略方面,教师则要考察学生是否能不懂就问,虚心好学,能否认真参加整个活动过程,主动探究;家长评价,强调学生在家学习活动情况的反馈,要求家
32、长根据孩子在家做的好准备、活动情况、观察事物、关心科技、关注信息等方面给予评价或写出评语。3 评价时机全程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是指评价伴随在科技活动过程之中、伴随在整个教育活动之中。由于小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地跟踪与调控。一是活动开始时进行前置性评价。在活动开始时对学生的活动准备进行评价,既可以让学生重视准备工作,使活动顺利进行,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课余进行些科学探究尝试,激发活动兴趣,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二是学习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我们贯彻“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操作原则。“上不封顶”
33、就是注重教育的层次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广大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平台。不仅要“走共同富裕之路”,还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下要保底”就是确保每位学生在每次的活动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即使是学困生,也同样要通过教师的帮助,同学的影响而感受到“只要我努力,我也会提高,我也有优势”。 三是学习活力告一段落进行结果评价。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变以前的期末单一测试为灵活全面的差异性阶段评价。可以是一、两次科技活动之后,也可以是两周、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特别是科技竞赛中我们坚持评选科学实验星、科学设计星、科学创作星等等。四是学期或学年结束进行阶段性评价。在对学生进行一学期一次
34、、一学年一次的阶段性评价中,我校不仅有“人人都有进步、人人都能发展”各类进步生、优秀生的评奖,而且有新课程理念下“家庭好孩子、学校好学生、社会好少年”的“新三好”评选要求;更有我们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中“科技之星”的评价标准。 “科技之星”评价依据不仅来源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袋”记录,更来源于“科技活动积星卡”、“科技活动评价表”、“科技活动星彰数”以及各类科技竞赛获奖情况,综合表现优秀的则优先进入“周培源少年科学院”,特别优秀的则获一年一次的“小院士”称号和“周培源奖学金”这一最高殊荣,多元化全程化的评价,不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四、研究成果:4 发展了学生全面素质。一是 科技教育已成为
35、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这种教育作用往往是一般说理教育和行为训练所不能达到的,具有更大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感染性。二是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促进了学生由局部思维向整体思维发展、由单向度思维向多向度思维发展、由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发展、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方式转变。三是开展科技教育,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开放的学习空间,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智慧潜能,教学过程已经成为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四是科技教育也让学生发现了美、创造了美,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科学现象及其规律美的欣赏能力;并在科技活动中,用
36、自己的心灵和双手去追求美、丰富美和创造美,按照美的要求去构思、设计、制作科技作品。五是科技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劳动的智能成份,使学生开阔眼界、巩固知识、增长才干,真正做到心灵手巧。目前,我校学生普遍爱科学、爱学习、讲文明、又礼貌,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的学习能力,一大批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较大发展。参加全国省市级创新大赛、科技知识竞赛、航模比赛、计算机操作竞赛、民乐表演、书画展示、体育技能等活动的学生达30%,获奖率达100%,并两次获全国创造杯、创新杯奖,“周培源中队”被江苏省团委、江苏省少工委评为“英雄中队”,得到无锡市、宜兴市共青团、少工委的大力表彰。在各类学科
37、技能测试、质量调研始终名列市区前列,各类好学生、进步生、特色生比例达80%,学生的身体心理、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做法被市委宣传部、教育局联合拍摄播出。5 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科技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一条有效途径,它要求教师去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去走前人未走的路,去创前人未创的业。因此学校教科研的氛围浓厚了:教师们自我加压、自谋发展,自觉参加科技教育学习研究,积极参加技能竞赛,经常撰写教学反思、经验论文等,更可贵的是自主申报课题研究、参与科技教育实践的教师更多了,促进了教师科技教育专业发展和科研
38、能力提高,包括理论素养的提高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进,学会了用科研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获得了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使教学行为发生根本性变化: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的语言来科学评价学生,学会了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会了主动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使课堂教学过程具有生成动态性,显出了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生命活力。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课题实践研究中进步大、发展快,市学科带头人、能手、新秀逐年增加,先后有8 位领导、教师获省科技教育优秀辅导员称号,有 22 位教师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辅导
39、奖,一位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省市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他撰写的浅谈科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获省学术论文一等奖,国家级研究成果二等奖、学校每年有十多篇科技教育论文在市以上获奖发表。6 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的特色科研和特色建设,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深化了课程改革发展,提升了办学质量品位,形成了我们农村学校开展科技教育从内容、途径到方法的校本化实施策略,构建了科技教育“课程化、活动化、环境化”的操作模式,走出了的一条适合学校自身实际科技兴校、特色育人的办学之路。特别是学校科技教育校本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之路,形成了提供学生选择的课
40、程超市,发展了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内涵。学校发挥特色优势,开发校本课程经验作为当前课改难题求解之一报道于江苏教育,在市课改交流会上研讨交流。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先后在无锡市、宜兴市课改专题研讨会议交流,学校的特色建设、教学管理、校园管理经验先后多次在省市有关会议上介绍交流,多篇科技教育论文发表在教育现代化、现代中小学教育、科学大众、无锡教育等刊物,为每一个孩子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科技教育专题片在无锡教育台播出。学校连续多年评为市先进学校,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并创建为无锡市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学校、无锡市课改示范先进学校,02 年创建为省实验小学。在这些成绩的取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积淀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资源、办学经验和科技教育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科技教育校本发展的教育观、管理观、人才观和价值观(附学生科技活动成果统计表和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建设成果一览表)五、研究体会反思:在科技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中,我们深切认识到科技教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上,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而不在于刻意追求设备新、获奖多、培养出多少尖子,如果追求形式、一味攀比就有悖于科技教育的初衷。几年来,我校紧紧抓住这个灵魂不放,形成了以下共识。1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开展科教育的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品制桶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芭蕾舞鞋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产品代理合同标的及代理服务具体规定
- 试电笔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裱纸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企业财务审计与税务筹划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危险品仓储安全监管合同
- 2024年度港口旅游景点开发承包合同
- 运载工具电子防盗装置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体育赛事组织与推广合同标的为国际足球比赛
-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完整版课件部编版
- 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4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限公司招聘6006人高校毕业生(一)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必考题库与答案
- 特种玻璃课件
- 工厂员工考勤制度范本
-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 英汉笔译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温州大学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能节水系统设计与安装赛项)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24信息咨询服务合同
- 2024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全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