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201x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书愤》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1x-201x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书愤》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1x-201x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书愤》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201x-201x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书愤》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201x-201x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书愤》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解解 题题书:写书:写愤:愤懑,悲愤愤:愤懑,悲愤 拓展: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有哪些可“愤”之事?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 所愤之一:“愤”于金人占我河山。所愤之二:“愤” 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 所愤之三:“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所愤之四:“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所愤之五:“愤”于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无人领军。这五“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本诗主要表现手法。对比手法: 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自以为是“塞上长城”,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借古讽今: 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