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华北工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华北工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吸收吸收2007.12.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基本原理与概念基本原理与概念本章内容联系图本章内容联系图强强 化化 过过 程程设设 计计 计计 算算指导操作指导操作扩展延伸扩展延伸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1. 1. 气液相平衡气液相平衡 pEmHCE AAAAxmyHCp XmYxEpAA 2. 2. 物料平衡物料平衡 全塔物料衡算全塔物料衡算)()(2121XXLYYV )()(11XXLYYV 塔底与塔任一截面的物料衡算塔底与塔任一截面的物料衡算吸收操作线方程吸收操作线方程)(11XVLYXVLY 强化
2、强化 过程过程 设计设计 计算计算 指导指导 操作操作 扩展扩展 延伸延伸 一、一、 基本原理与概念基本原理与概念 液气比:液气比:气体吸收操作中液体流率气体吸收操作中液体流率与气体流率之比。即操作线斜率,与气体流率之比。即操作线斜率,它可影响吸收质量和操作成本。是它可影响吸收质量和操作成本。是一个技术指标,也是个经济指标。一个技术指标,也是个经济指标。通常取最小液气比的通常取最小液气比的1.11.12.02.0倍。倍。2121min)(XXYYVL 121211YYYYY 进进入入塔塔气气体体的的溶溶质质量量被被吸吸收收的的溶溶质质量量 吸收率吸收率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3.3.传质速率方
3、程传质速率方程 强化强化 过程过程 设计设计 计算计算 指导指导 操作操作 扩展扩展 延伸延伸 )()()()(LGLLGGLiLiGGAccKppKcckppkN )()()()(xxKyyKxykyykNxyixiyA )()()()(XXKYYKXXkYYkNXYiXiYA 4.4.各传质系数间的关系各传质系数间的关系 LxGyLxGyKcKKpKkckkpk ; ; ;LGLkkHK 11 LGGHkkK 111 xyykmkK 11xyxkmkK111 一、一、 基本原理与概念基本原理与概念 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一、一、 基本原理与概念基本原理与概念 强化强化 过程过程 设计设计
4、 计算计算 指导指导 操作操作 扩展扩展 延伸延伸 5.5.物料平衡与传质速率方程结合得到求取物料平衡与传质速率方程结合得到求取Z Z的计算式的计算式 dXLdYVdZYYaKdZaNYA )( 1212XXXYYYXXdXaKLYYdYaKVZOLOLOGOGLLGGNHNHNHNHZ LGOGHSHH LGOLHHAH OGOGHSH OLOGNAN 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二、二、 设设 计计 计计 算算 原理原理 概念概念 NOG气相总传质单元数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一个传质单元表示气相流经一段填料一个传质单元表示气相流经一段填料 后,其组成变化等于该段填料的总的平均推动力后,其组成变
5、化等于该段填料的总的平均推动力) ) 。OLOLOGOGLLGGNHNHNHNHZ 计计算算Z Z的的常常用用方方法法HOL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一个传质单元所对应的填料高度一个传质单元所对应的填料高度) ) 。1. 平均推动力法平均推动力法(适合平衡线、操作线为直线适合平衡线、操作线为直线)mOGYYYN 21mOLXXXN 21 aKVHYOG aKLHXOL2. 吸收因素法吸收因素法(适合平衡线、操作线为直线适合平衡线、操作线为直线) SYYYYSSNOG2221)1 (ln11 AXXXXAANOL2221)1 (ln113. 图解积分法和数值积分法。图解积分法和数
6、值积分法。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三、三、 强强 化化 过过 程程 强化强化 过程过程 提提高高吸吸收收率率的的两两种种途途径径增加传质推动力增加传质推动力减小传质阻力减小传质阻力改变平衡关系改变平衡关系溶液改性溶液改性降低温度降低温度提高压力提高压力增大液气比增大液气比用新型高效填料如环鞍型,用新型高效填料如环鞍型,Mellapak等等改变操作条件如改变改变操作条件如改变V、L流率或温度、压力流率或温度、压力 aKY1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四、四、 指指 导导 操操 作作 指导指导 操作操作 吸收塔经常和解吸联用,吸收后的溶剂需要经过解吸再生,为了吸收塔经常和解吸联用,吸收后的溶剂需要经过
7、解吸再生,为了使吸收效果好必须要求解吸塔的解吸效果好。使吸收效果好必须要求解吸塔的解吸效果好。降低塔的操作温度、提高塔的操作压力,即降低平衡常数降低塔的操作温度、提高塔的操作压力,即降低平衡常数m,进而增加传质推动力进而增加传质推动力降低吸收剂进口浓度降低吸收剂进口浓度X2,可加传质推动力。可加传质推动力。增加液气比增加液气比(通常增大吸收剂用量通常增大吸收剂用量L)有利于增大传质推动力。有利于增大传质推动力。对于液膜控制,要加强液相湍动、可加大液气比、加压吸收。对于液膜控制,要加强液相湍动、可加大液气比、加压吸收。对于气膜控制,要加强气相湍动,即注意减少气膜阻力。对于气膜控制,要加强气相湍动
8、,即注意减少气膜阻力。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五、五、 扩扩 展展 延延 伸伸 扩展扩展 延伸延伸 1. 解吸解吸:使溶解于液相中的气体释放出来的操作。:使溶解于液相中的气体释放出来的操作。解吸与吸收进行比较特点解吸与吸收进行比较特点相同点相同点不同点不同点 (1) 所用设备相同所用设备相同 (2) 原理相同均为原理相同均为单向扩散单向扩散 (3) 计算计算Z的方法和的方法和步骤相同步骤相同目的目的 传质方向传质方向 推动力推动力平衡线与操作线关系平衡线与操作线关系吸收吸收分离分离气体气体气气液液PP*P-P*解吸解吸溶液溶液再生再生液液气气Pm,L/Gm,L/Gm几种情况讨论几种情况讨论)3
9、 如采用另一种溶剂,其平衡关系为如采用另一种溶剂,其平衡关系为Y0.5X,此时最吸收率如何此时最吸收率如何变化?变化?4 如果液体入口浓度如果液体入口浓度X2从从0.01增至增至0.15,此时将发生什么现象?在,此时将发生什么现象?在YX图上表示出平衡线与操作线的相互关系;图上表示出平衡线与操作线的相互关系;5 在塔设备不变的情况下,可采用那些措施提高吸收率?在塔设备不变的情况下,可采用那些措施提高吸收率?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六、讨论题六、讨论题 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六、讨论题六、讨论题 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六、讨论题六、讨论题 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六、讨论题六、讨论题 吸收内
10、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六、讨论题六、讨论题 吸收内容总结吸收内容总结六、讨论题六、讨论题 小结小结: 1. 影响最大吸收率的因素:影响最大吸收率的因素:(1) 在液体入口浓度在液体入口浓度X2一定,塔的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气一定,塔的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气比比L/G愈大,则最大吸收率愈大;愈大,则最大吸收率愈大;(2) 在液气比一定,他的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入口浓度在液气比一定,他的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入口浓度X2愈低,则最大吸收率愈大;愈低,则最大吸收率愈大;(3) 当入口浓度及液气比一定时,操作温度愈低,压力愈高,平当入口浓度及液气比一定时,操作温度愈低,压力愈高,平衡常数衡常数m下降,则下降,则max愈大;愈大; 2. 在此判断在此判断 如果某吸收塔气相溶质的实际浓度大于与其接触的液相溶如果某吸收塔气相溶质的实际浓度大于与其接触的液相溶质的平衡气相浓度,则该塔进行吸收操作,反之亦然。质的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品牌策划书(3篇)
- 2024年《形势与政策》大作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附答案8篇
- 母爱的读后感(6篇)
- 校长开学典礼讲话(9篇)
- 新学期计划模板集合8篇
- 朝花夕拾读后感5篇
- 景点运营推广方案
- 文创公司管理策略
- 黑龙江申论模拟16
- 河北省公务员面试模拟5
- 浪潮人力岗在线测评题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应急预案演练、总结和评估制度
- 2024湘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章分式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岭南版2年级上册美术 9我家的菜篮子 说课 教案
- 防风应急预案
- 《ISO 55001-2024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体系-要求》之1:“4 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2024)
- 4《平平安安回家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卫生院先诊疗、后付费自查报告
- GB∕T 39116-2020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