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C变换电路_第1页
DC-DC变换电路_第2页
DC-DC变换电路_第3页
DC-DC变换电路_第4页
DC-DC变换电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双向DC-DC变换器摘 要:系统采用采用两象限DC-DC变换器为主拓扑,以STM32为控制核心, 通过PI调节实现了双向DC-DC变换功能。系统可通过按键切换充放电状态,亦可自动切换。充电状态电流恒定且步进可调,双向DC变换效率均可达98.5%以上。具有涓流充电、过冲保护及恢复功能,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显示精度高,且能通过蜂鸣器提示过冲保护状态,布局紧凑,整机重量在280g以下。关键词: Buck/Boost 双向DC/DC变换 PI STM32一、方案论证与比较1.1.主拓扑方案方案一:双向Cuk变换器。电路可以通过两个电感耦合,大大减小电流脉动。缺点是该电路能量转换用的电容需要耐受极大的脉动

2、电流,同时开关管及二极管导通时的最大电流都是L1、L2两电感最大电流之和,开关管、二极管截至承受的电压都是电源电压合负载电压之和,因此其电流容量大、耐压要求高。此外,电路器件较多,增加电路体积和重量。图1-1 双向Cuk变换器方案二:两象限DC-DC变换器。该拓扑电路简单,所用器件少,可大大减小整体重量。电路控制简单,可靠性高,且整个系统双向能量流动效率高。缺点是电路增益方向固定。图1-2 两象限DC-DC变换器综合考虑,系统只需要单方向增益调节,且考虑系统重量要求和效率要求,我们选择方案三两象限DC-DC变换器。1.2总体方案描述系统由双向DC/DC变换电路、辅助电源、测量、控制与显示五个部

3、分组成。主电路核心部分为DC/DC双向变换电路 ,控制部分主要由STM32单片机构成。单片机通过对电池端电压、电流采样形成闭环,再利用PI算法调节驱动信号占空比,从而实现恒流充电及稳压放电。系统通过红外遥控器来切换充放电状态,并通过液晶实时显示系统电压电流及工作状态。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3所示。 图1-4 系统总体框图二、电路与程序设计2.1双向DC/DC主回路与器件选择2.1.1双向DC/DC变换主电路双向DC/DC变换主电路电路图如图2-1所示,其中U1为稳压源侧电压,U2为电池组侧电压。(a)主电路 (b)降压电路 (c)升压电路图2-1 两象限DC-DC变换器两象限双向DC-DC变换器

4、电路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包括Buck工作模式、Boost工作模式:(1) 在Buck工作模式下,开关管Q1与Q2互补导通,当开关管Q1导通时,二极管D1和D2 承受反向电压关断,稳压源开始向电池组充电,同时电感L储能;当开关管Q1关断时,开关管Q2导通,电感电流经Q2续流继续对电池组充电,同时通过C1使输出电压稳定。(2) 在Boost 工作模式下,开关管Q1保持关断状态,当开关管Q2导通时,电感L充电;当开关管Q2关断时,电池组向30负载放电,电容C2来维持放电电压恒定不变。2.1.2开关管选型本系统为两象限DC-DC变换电路。电路开关管截止时,两端电压最大为最大输入电压38V,开关管通过电

5、流最大为2A。为了减小开关管导通损耗,应尽量减小导通电阻。同时应尽量选择结电容较小开关管,减小其开关损耗。经过比较选择,采用英飞凌公司产的导通电阻为4.5m,耐受电压为100V,通流能力可达100A的IPP045N10N型MOS管。2.1.3 电容选型图2-1中C2为稳压源侧电容,稳压源最高电压为38V,C1为电池侧滤波电容,电池侧最高电压为24V,为了稳定两侧电压,防止电容被击穿,C1 、C2均采用耐压值为100V电解电容。同时,本系统开关频率为40K,开关频率高,因选择低ESR的CBB电容与电解电容并联,可有效抑制电路高频纹波。2.2测量控制电路2.2.1 电池组侧与稳压源侧电压测量电池组

6、测电压测量用于实现过冲保护功能,当其电压值超出24V时启动过冲保护,其电压测量要求精度不高,综合电路整体结构,充放电效率及电路总重量等多方面因素考虑,选择采用直接电阻分压的方法进行测量。而稳压源侧电压测量用于稳定放电输出电压为30±0.5V,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综合电路整体结构与电路总重量等因素下,同样采用直接电阻分压的方法进行测量。两者电路图如图2-2所示。其中,稳压源侧电压测量R1为110K,R2为8.2K,电池组一侧电压测量R1为68K,R2为9.1K。其后接入一电压跟随器隔离前级对后级的影响,使测量更为精准。图2-2 电压测量电路图2.2.2 充放电电流测量电路充放电电流测量

7、主要用于实现恒流充电与液晶充放电显示模式切换功能,由于测量精度要求高,且要实现测量负电流的功能,因此,采用电流监控器INA282实现此功能。首先,通过采样电阻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用INA282进行差分放大,加入偏置电阻R4=150K,为INA282的输出提供一偏置电压,使得-1A-2.5A电流信号转化为正的电压信号。具体参数如图2-3所示。图2-3 电流测量电路图2.2.3 驱动电路驱动电路采用IR2110驱动芯片,该芯片为双通道高压、高速电压型功率开关器件栅极驱动器,具有自举浮动电源,驱动电源简单,仅需一路电源即可同时驱动上下桥臂。采用一片IR2110芯片实现半桥驱动以控制开关管的通断

8、。其电路如图2-4所示。图2-4 驱动电路图2.3控制程序系统初始化后,默认进入60%固定占空比工作状态,再通过红外遥控选择电路工作状态,若为恒流充电状态,则单片机通过电流环对驱动信号进行闭环控制,使电路以恒定电压对电池组充电,此时可通过红外设定充电电流;若所选为稳压放电状态,则单片机通过电压环对驱动信号进行闭环控制,从而使电路以30V恒定电压进行放电。若以上工作过程中检测到电池组两端电压大于24V,则切断驱动信号从而达到过充保护的功能。程序框图如图2-5所示。图2-5 软件控制框图三、理论分析与计算3.1主回路主要器件参数选择及计算 双向DC/DC变换器主要器件为电感和两侧滤波电容。主电路原

9、理图如图3-1所示:图3-1 主电路电路原理图3.1.1 电感的选型系统工作在充电模式时,即在Buck电路模式下, 输入电源电压在2436V,输出电压在1821V,开关频率设置为40kHz,电感电流连续时,在工作范围内占空比D在0.50.875之间变化,取最小负载电流为0.4A,则电感大小应满足: (3-1)留取一定裕量,故选取L=300uH。系统工作在放电模式时,即在Boost电路模式下,输入电源电压Vin在1821V,输出电压Vo为30V,开关频率设置为40kHz,占空比的变化范围为0.30.4,则取Iomin=0.3A,占空比为0.333时,临界负载电流最小,则电感大小应满足: (3-2

10、)因此电感大小选择为L=300uH。3.1.2电容的选取系统放电时,占空比的变化范围为0.30.4,为了满足输出电压30V时纹波大小不超过0.5V,故设计电容大小使纹波电压小于1%,此时有: (3-3)经计算可得33F,考虑ESR特性,选择C1=100uF。系统充电时,在工作范围内占空比D在0.50.875之间变化,为了满足电流纹波小于1%,电压纹波大小应不超过0.5%,此时有: (3-4)式中开关频率取40kHz,电感大小L=300uH,取D=0.5,经计算可得68F,考虑实际滤波效果,选择C1=100uF。同时为了抑制电路中高频谐波,分别在C1,C2两端并联大小为100nF的CBB电容。综

11、上所述,主电路电感取L=300uH,稳压源侧C1=100uF,电池侧C2=100uF。3.2控制方法与参数计算图3-1 控制原理图 上图为本设计PI控制原理框图,该系统由PI控制器与被控对象组成,Uref(s)为给定值,U(s)为实际输出反馈值,给定值与反馈值构成控制偏差e(t) (3-5)e(t)作为PI控制的输入,Uo(s)作为PID控制器的输出和被控对象的输入,所以此PI控制器的模拟控制规律为: (3-6)其中: Kp 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Ti控制器的积分时间,也称积分系数 比例部分的数学表达式是: Kp*e(t)在该控制器中,比例环节的作用是对偏差瞬间做出反应。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

12、生控制作用,时空质量想偏少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p,Kp越大,控制作用越强,则过渡过程越快,控制的静态偏差也就消,但也容易产生振荡,破坏系统的稳定性。积分部分的数学表达式为: (3-7) 从该式可以看出,只要存在偏差,则他的控制作用就回不断的增加;只有在偏差e(t)为零时,他的积分才能是一个常数,故可消除系统的静态误差。由于以上分析为模拟式PI控制器,故采用后向差分离散化即可得到数字域的增量式PI控制方程(3-8) 为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采用凑试法设置大致的参数,将系统投入运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微调,并进行限幅。3.3提高效率的方法系统的主要损耗包括:场效应管的导通

13、电阻的损耗和开关损耗;电感内阻损耗。为减小损耗,进一步提高效率,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 选择合适的开关管:需要尽量减小开关损耗同时满足开关管耐压大于38V和通流能力大于2A的要求,因此择IPP045N10N型开关管,导通电阻小于 4.5m,可满足设计要求。2) 尽量减小开关频率:为降低开关损耗,应尽量降低工作频率,但由于开关频率降低,后级滤波电路器件体积会相应增大,重量增加,故经综合考虑,选择开关频率为40kHz。3) 电路工作时,采用同步整流技术,减小二极管导通损耗,可提高系统效率。4) 使整个系统更紧凑美观,选择电阻较小的导线连接电路,降低在电路上的消耗。四、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4.1测试

14、仪器仪器型号数量三位半数字万用表FLUKE-15B3数字稳压源DF1743003C1五位半数字万用表Agilent U3420A2电子称SB-B2000114.2测试条件使用数字稳压源通过开关模块为系统提供电源,将5节带保护板电池串联组成电池组,通过开关接入电路。测试前,使电池电压在19.5V左右。接入电路时,先让电路工作在充电模式,测试稳流充电效果,充电效率以及充电过压保护。其后,通过开关模块切入放电电阻30,调节遥控使电路工作在放电状态进行测试。测试时,使用三位半数字万用表测量稳压源电压US,稳压源侧电压U2,电池侧电压U1,使用五位半数字万用表测量稳压源侧电流I2,电池组侧电流I1,记录

15、测试结果并计算相关数据。4.3测试方法与测试结果4.3.1充电电流控制精度与测量精度检测将装置设定为充电模式,用稳压源提供稳压源侧电压U2=30V。使用红外遥控,在充电电流为1-2A范围内以0.05A步进值设定充电电流I10,用五位半数字万用表测量充电电流实际值I1,并观察液晶上显示的电流测量值Im,计算充电电流控制精度eic与测量精度edis,相关数据如下表4-1所示:表4-1 充电状态电流控制精度数据电流设定值I10/A电流实际值I1/A电流测量值Im/A控制精度eic测量精度edis1.000.99600.9970.40%0.10%1.251.24951.2570.04%0.60%1.5

16、51.55411.5570.26%0.18%1.751.75831.7670.47%0.49%2.002.01222.0270.61%0.74%其中,控制精度,测量精度由测试数据可以看出,电流设定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小于5%,该系统满足基本要求。4.3.2充电电流变化率检测将装置设定为充电模式,由红外遥控设定充电电流I1=2A,调整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使稳压源侧电压U2分别为24V、30V、36V,并用五位半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充电电流I11、I1、I12,并计算充电电流变化率相关数据如表4-2所示:表4-2 充电状态电流变化率测量数据I11/AI1/AI12/ASi2.01232.01222

17、.00560.333%其中充电电流变化率由测试数据可以看出,电流变化率SI在1%以下,该系统满足基本要求。4.3.3变换器充电效率检测将装置设定为充电模式,由红外遥控设定充电电流I1=2A,调整直流稳压电源,使装置输入电压U2=30V,由万用表测得装置输入电流I2与输出电压U1,电池组侧实际电压U1,电池组侧实际电流I1,计算变换器充电效率,相关数据如表4-3所示。表4-3 充电状态效率测量数据U1/VI1/AU2/VI2/A22.232.012029.651.530098.6%其中该系统充电效率达98.6%,满足基本要求。4.3.4过充保护检测将装置设定为充电模式,在电池组输入处串入滑线变阻

18、器,使 U1 增加,由红外遥控设定 I1=2A,调整直流稳压电源,使装置输入电压U1逐渐增加,当 U1 达到24.01V时,装置停止充电,实现过充保护功能。4.3.5变换器放电效率检测将装置设定为放电模式,由红外遥控设定稳压源侧电压U2=30V,由万用表测得电池组侧电压U1,电池组测电流I1,稳压源侧电压实际值为U2,稳压源测电流I2,计算变换器充电效率,相关数据如表4-4所示。表4-4 放电状态效率测量数据U2/VI2/AU1/VI1/A29.880.982117.311.720298.55%其中该系统充电效率达98.55%,满足基本要求。4.3.6变换器放电电压检测调整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使Us在3238V范围内变化,由三位半万用表测量稳压源测电压U2,并计算绝对误差,其中,相关数据如表4-5所示。表4-5 放电状态电压测量数据Us/V32343638U2/V29.8830.0430.0530.090.120.040.050.09该系统放电电压,绝对误差在0.5V以内,满足题目要求。4.3.7重量检测将双向DC-DC变换器,测控电路与辅助电源分别拆卸,称重,总重为281g。该系统符合题目要求。4.4 测试结果分析该系统能够实现恒流充电,充电电流0.05A步进可调,电源调整率Su<1%,充电电流显示误差edis<1%,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