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同步配套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4-5_第1页
高中数学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同步配套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4-5_第2页
高中数学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同步配套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4-5_第3页
高中数学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同步配套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4-5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应学生用书P11实数大小的比较(1)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可以利用数轴上点的左右位置关系来规定实数的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 如果 a b0,则 ab;如果 a b 0,则 a b;如果 ab 0,则 a b.(3) 比较两个实数a 与 b 的大小,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a b 的符号;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而这又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由两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可以得到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1) 如果 a b,那么 b a;如果 ba,那么 a b. 即 ab? b a.(2) 如果 a b,b c,那么

2、 a c. 即 a b, b c? a>c.(3) 如果 a b,那么 a c>b c.(4) 如果 a b,c>0,那么 ac>bc;如果 a>b, c<0,那么 ac<bc.(5) 如果 a>b>0,那么 an>bn( n N, n2) (6) 如果 a>b>0,那么 n a n b( n N, n2) 3对上述不等式的理解使用不等式的性质时,一定要清楚它们成立的前提条件,不可强化或弱化它们成立的条件,盲目套用,例如:(1) 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数仍为等式,但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同一个数c( 或代数式 ) 结果有三种: c

3、0 时得同向不等式;c 0 时得等式; c<0 时得异向不等式(2) a b, c d? a c>b d,即两个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但不可以相减;而a>b>0, c>d>0? ac>bd,即已知的两个不等式同向且两边为正值时,可以相乘,但不可以相除(3) 性质 (5) 、 (6) 成立的条件是已知不等式两边均为正值,并且n N, n2,否则结论不成立而当n取正奇数时可放宽条件,> ? n> n(n2 1,N), > ?n a>n b(na b a bkka b 2k 1, k N) (4) 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条件和结论的逻辑

4、关系有两种:“? ”与“ ? ”,即推出1/10关系和等价关系,或者说“不可逆关系”与“可逆关系”这要求必须熟记与区别不同性11质的条件如a b, ab 0? a b,而反之不成立对应学生用书P1实数大小的比较114例 1已知 x, y 均为正数,设m x y,n x y,试比较 m和 n 的大小 思路点拨 变形转化为因式与0比较两式作差 乘积形式 判断正负,得出大小1 14x y4xy 2 4xyx y2 解 m n x y x y xy x yxy x y xyx y, x,y 均为正数, x>0, y>0, xy>0, x y>0, ( xy) 20. m n0,

5、即 m n.( 当 x y 时,等号成立 ) 比较两个数 ( 式子 ) 的大不,一般用作差法,其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差的符号结论,其中“变形”是关键,常用的方法是分解因式、配方等44331已知 a,b R,比较 a b 与 a bab 的大小33 a ( a b) b ( b a) ( a b)222( a ab b ) ( a b) 2 ab23b2024( 当且仅当ab 时,取“”号)2/10所以 a4b4 a3b ab3.6a22在数轴的正半轴上,A 点对应的实数为9 a4, B 点对应的实数为 1,试判别 A 点在B 点的左边,还是在B 点的右边?6a2a2 32解:因为 9 a4 1

6、9 a40,6a2所以1.9 a4当且仅当 a ±3时取 “ ” ,所以当 a±3时, A点在 B 点左边,当a ±3时, A 点与 B点重合不等式的证明 例 2已知 a>b>0, c<d<0, e<0.e e求证: a c>bd. 思路点拨 可以作差比较,也可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证明证明eee bd a c法一:ac b da cb de ba c da c,b d a>b>0, c<d<0, b a<0, c d<0. b a c d<0.又 a>0, c<0, a c&g

7、t;0.同理 b d>0, ( ac)( b d)>0. e<0,e ba c deea cb d>0. 即 a c>bd.c<d<0? c> d>0法二:?a>b>03/1011ac>b d>0? a c<b d ?ee.acb de<0进行简单的不等式的证明,一定要建立在记准、记熟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之上,如果不能直接由不等式的性质得到,可以先分析需要证明的不等式的结构,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逆推,寻找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简述理由(1) 若 a>b, c>d,则 ac>

8、;bd;a b(2) 若 a>b>0, c>d>0,则 c>d;(3) 若 a>b, c<d,则 ac>b d;(4) 若 a>b,则 an bn, n a>n b( n N 且 n2) 解: (1) 取 a3, b 2,c 2, d 3,即 3>2, 2> 3. 此时 ac bd 6. 因此(1) 为假命题ab(2) 因同向不等式不能相除,取a6, b 4,c 3, d2,此时 c d 2. 因此 (2) 为假命题(3) c<d, c> d,因此 (3) 为真命题(4) 当 a>b>0 时,才能成

9、立,取a 2,b 3,当 n 为偶数时不成立,因此(4) 为假命题4已知 ,y11>,都是正数,且 > ,a bxa bx yxy求证: x a>y b.证明:因为 a, b, x, y 都是正数,1 1x y且 > . x>y,所以> ,a ba ba b所以 x<y.4/10ab故 x1<y 1,x a y bxy即x< y . 所以 x a>y b.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范围例 3(1) 已知:2 < 2 ,求 的范围(2) 已知: 1 a b1,1 a 2b3,求 a 3b 的范围 思路点拨 求代数式的范围应充分利用不等式的

10、基本性质 解 <(1) ,22 2 2 , 2 2 . 且 . 且 0. <0. 即 的范围为 , 0) (2) 设 a 3b1( a b) 2( a 2b) ( 12) a ( 1 2 2) b.解得 15, 22.3355522 3 3( a b) 3, 2 3( a 2b) 3.1111 3 a 3b1. 即 a 3b 的范围为,1.3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是不等式性质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严格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运算,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础,在使用不等式的性质中,如果是由两个变量的范围求其差的范围,一定不能直接作差,而要转化为同向不等式后作和x5若 8x 10,2 y 4

11、,则 y的取值范围是_解析: 2 y 4,5/10111 4y 2. 又 8x 10,x 2 y 5.答案: (2,5)6已知 1 4, 2 1,求 2 的取值范围解:设 2 m( ) n( ) ,1m n 2,m 2,?mn 1.n 3.2又 1 4, 2 1112,2233 32 2,51? 22 2.51 2 的取值范围为 2, 2对应学生用书P31已知数轴上两点,B对应的实数分别为x,若<<0,则 | | 与| 对应的点Ayx yxyP,Q的位置关系是 ()B P 在 Q的右边AP 在 Q的左边D 不能确定C P, Q两点重合解析: x<y<0, | x|>

12、;| y|>0. 故 P 在 Q的右边答案: B2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33A若a>b,则 a>bB若 a>b,c>d,则 a d>b c6/10a bC若 a>b>0, c>d>0,则 d>cD若 a>b>0, ac>bd,则 c>d解析:当 c>0, d>0 时,才有 a>b>0, ac>bd? c>d.答案: D3已知 a>b>c,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B ac2>bc2A ac>bcD |ac|>| |C ( )>()b

13、cb abca b解析: a>b>c? a b>0? ( a b) b>( a b) c.答案: Ccab4已知 a, b, c (0 , ),若 ab b c c a,则 ()B b caA c a bD c baC a b ccabcaba bca b c解析:由 a b b cc a,可得 a b 1b c 1 c a1,即ab b ca b c c a ,又 a, b, c (0 , ),所以 a b b c c a. 由 a b b c 可得 a c;由 b c c a 可得 b a,于是有 c a b.答案: A125已知 0 a1,则 a,a, a 的大小

14、关系是 _1a1a1解析: a aa 0,1 a .a又 2 (1) 0,a aaa2 . a2 1.aaaa21答案: a aa6给出四个条件:b>0>a, 0>a>b, a>0>b, a>b>0.7/1011能得出 a b成立的有 _1 11 1b a1 1解析:由 a<b,得 a b<0, ab<0,故 可推得 a<b成立答案:7设x2 25,2 24 ,若>,则实数a,b应满足的条件为 _a byab aax y解析: x>y, x y a2b2 52ab a2 4a( 1) 2(a 2) 2>0

15、.ab ab10或 a20.即 ab1或 a 2.答案: ab1或 a 28若>0, >0,求证:b2a2 .abababb2 a2ab证明: a b a b ( ab) b aa b2a b,ab( ) 20恒成立,且已知 0,b 0,aba a b>0, ab>0.a b2a bb2a2ab0. a b a b.9若 f ( x) ax2 bx,且 1 f ( 1) 2,2 f (1)4,求 f ( 2) 的取值范围解: f ( 1) ab, f (1) a b,f ( 2) 4a 2bAf ( 1) Bf (1),则A B 4,?A 3,B A 2B 1. f (

16、 2) 3f( 1) f (1) 2 f (1) 4,1 f ( 1) 2,33f ( 1) 6,5 f (1) 3f ( 1) 10,5 f ( 2) 10.10已知 a>0, a1.8/10(1)比较下列各组大小a21与 ; 31 与2 ;a aaaa a5 1 与 a3 a2.(2) 探讨在 m, n N 条件下, am n 1 与 am an 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 (1) a>0, a1, a2 1 ( a a) a2 1 2a( a 1) 2>0.a21>a a. a31 ( a2 a) a2( a 1) ( a 1)( a 1)( a 1) 2 0,a3 1>a2 a, a5 1 ( a3 a2) a3( a21) ( a2 1) ( a21)( a3 1) 当 a>1 时,a3>1, a2>1, ( a2 1)( a3 1)>0.当 0<a<1 时, 0<a3<1,0< a2<1, ( a2 1)( a3 1)>0.即 a5 1>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