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的研究(Final)_第1页
福建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的研究(Final)_第2页
福建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的研究(Final)_第3页
福建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的研究(Final)_第4页
福建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的研究(Final)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泉州国立华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福建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的研究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届 别: 2008届 学 号: 04160067 姓 名: 钟贤婧 指导老师: 吴隽 指导老师职称: 讲师 华侨大学教务处印制2008年5月- 2 -摘要 福建省是一个缺粮大省,长期必须依靠省外大量调入粮食平衡供需,省外粮食净调入量逐年增加,构建一个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势在必行。基于对福建省粮食生产消费格局、主要粮食品种流量流向,以及粮食物流现状全面细致的分析,本文着重对福建省主要粮食物流通道、节点的网络布局进行探索,提出“一个区域,两个中心,三个基地,四条通道”的空间发展框架。同时,就

2、如何构建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提出“一个目标,两个平台,三点原则”的基本思路并展开详尽的论述,最后就构建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保障措施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 粮食物流,物流网络体系,福建Abstract Fujian is a grain-shorted province which has to keep bringing abundant grain from other regions to reach a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it. As the amount of the brought-in grain grows, i

3、t is definitely necessary to build up a modern grain logistics network system in Fujian. The paper began with the considerable and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consumption, circulation, and the related logistics equipments condition of grain in Fujian.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 it then con

4、centrated on the study of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the grain logistics routes and nodes, and worked out a framework with one region, two centers, three points and four routs for it. Meanwhile, the paper brought up a developing conception, which was described in one goal, two stages and three prin

5、ciples, to the question of building a grain Logistics network system in Fujian with careful statements. Finally, the paper developed som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uccessful system building.Key Words grain logistics, logistics network system, Fujian目 录引言11、福建省粮食生产消费格局11.1省内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滑,自给率持续下

6、降11.2粮食供需缺口逐年增大,省外粮食净调入量逐年增加11.3 粮食消费总量进入平稳增长期11.4 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22、福建省主要粮食品种流量与流向22.1 粮食流通品种多样,北粮南下趋势明显22.2 省内粮食主要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区流动32.3 粮食贸易日趋活跃,部分粮食流向毗邻省市33、福建省粮食物流现状分析43.1粮食市场与加工供应能力43.1.1粮食批发市场活跃,但市场成熟度还比较低43.1.2粮食工业发展迅速,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43.2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及条件43.2.1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备,粮食流通受运力“瓶颈”制约43.2.2仓储设施落后,“小、散、低”问题突出53.3 粮

7、食物流信息化现状53.4 粮食物流“四散化”状况6、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的空间架构64.1福建省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的发展规划64.1.1入闽粮食物流通道64.1.2省内粮食物流通道64.2 福建省粮食物流节点的选择与定位74.2.1福州74.2.2漳州84.2.3泉州84.2.4龙岩94.2.5三明94.3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的空间布局10、构建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115.1“一个目标”125.2 “两个平台”125.2.1福建省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125.2.2福建省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125.3 “三点原则”135.3.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135.3.2整合资源,形成系统145.3.3技术

8、引领,持续发展146、构建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保障措施146.1加大政策鼓励和扶持力度146.2不断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146.3充分发挥各级粮食行业协会的作用146.4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14结论14参考文献16泉州国立华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引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今年以来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不断加大,这些压力不仅仅来自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来自于粮食物流环节的脱离或者不完善。据调查,国内粮食从生产区运到销售区的流通费用,占在销售区的粮食销售价格的30%到35%,而国外如加拿大则是20%到25%1。福建人均可耕地少,粮食

9、供给缺口大,长期必须依靠省外大量调入补充,在2005年更是一跃成为国内第三大缺粮大省。而地理上的劣势更是导致福建省的粮食物流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种事实证明,福建省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粮食流通的主要障碍,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从宏观上看,构建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不但是提高粮食流通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客观要求,对推进福建省经济和谐发展以及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福建省物流业的发展等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现实意义。1、福建省粮食生产消费格局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八

10、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沿状况奠定了缺粮的省情,长期需要依靠省外大量调入补充来保证全省粮食供需平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省内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滑,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粮食加工产业的繁荣发展,加重了福建省粮食产消失衡,粮食供需缺口持续扩大。1.1省内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滑,自给率持续下降福建省粮食播种面积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十五”期间,全省耕地面积由2742.76万亩,减少到2161.94万亩,减少580.82万亩,年均减少116万亩,下降4.24%。2000年至2005年间,粮食总产量也由8547万吨减少到7152万吨,减少1400万吨左右,年均减少280万吨,下降3.26%。至2005年,全

11、省粮食自给率降至47.80%,商品率在28左右2。受农业生产及种植业结构调整、非农占地增加等影响,福建省粮食总产量还将继续呈减少趋势。1.2粮食供需缺口逐年增大,省外粮食净调入量逐年增加由于省内粮源有效供给减少,人口数量增加,消费需求的增长,福建省的粮食供需缺口呈逐年增大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福建省粮食调入年均增加15万吨左右,2005年福建省从省外调入(含进口)粮食共计1048万吨,总供给对外依存率升至59.44%,已成为继广东、浙江之后的第三缺粮大省2。据调查,全省80%的县级区域粮食产不足消,需要区外调入平衡。1.3 粮食消费总量进入平稳增长期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全省粮食需求量

12、增长呈明显放缓态势。在粮食经济的发展中,我省粮食消费用途与品种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从总体看,省内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粮食消费结构,粮食消费总量随之进入了平稳增长期。随着经济发展,收入相应提高,人们在消费观念上发生了变化,对一些方便的加工食品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如肉蛋奶鱼等产品)消费快速增加,从而引起口粮直接消费量逐渐减少和间接消费量稳步增加。2004年至2005年,全省社会粮食总消费量由1459万吨增加到1496万吨,增加37万吨,增幅2.54%,其中饲料用粮消费增加约2.79万吨,工业及食品转化用粮增加15.4万吨,口粮消费减少0.95万吨左右,粮食消费用途与品种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3、3(见表1-1)。表1-1 2004-2005福建省粮食消费用途及结构单位:吨项目粮食总消费其中:三大类用粮结构(%)口粮饲料工业及食品其他口粮饲料工业及食品2005年度1496222579882404805887201370315439553.3932.1213.462004年度1459170679977654526666185976520751054.8131.0212.75增加量370519-9525279221153938-53115-1.421.100.71增幅%2.54-0.126.178.28-25.60-2.593.545.60 资料来源:福建省粮食局课题组,2005年福建粮食

14、供需总量及区域平衡的统计分析1.4 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从流通的主要粮食品种上看,稻谷是我省消费的主打品种,消费量和缺口量仍位居第一;玉米、大豆因行业用粮的快速增长,消费量及缺口量已进入前二、三名。从供求情况上看,我省稻谷消费量三分之一左右要靠省外补充,而市场供应的面制品所用的小麦和饲料行业加工所需的玉米,则完全从省外调入,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4(见表1-2)。表1-2 2005福建省粮食产消缺口分品种单位:吨项目合计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杂粮粮食总消费1496222511218588151235250896415225641657604粮食总产量715180019500526570013180

15、01824001552400产消缺口78104251102358288553523771641340164105204自给率47.80%1.74%64.60%5.25%11.98%93.65%资料来源:福建省粮食局课题组,2005年福建粮食供需总量及区域平衡的统计分析2、福建省主要粮食品种流量与流向作为全国第三缺粮大省,福建省的粮食供求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省外调入,而粮食贸易的发展更是促进了我省粮食流通的活跃。据统计,目前,福建省粮食总流通量约为1350万吨,其中省外调入粮食812万吨,进口粮食105万吨,省内自产粮食商品量170万吨(粮食商品率按23%计),省外调入粮食在省内再次流通量263

16、万吨。福建省主要粮食品种的流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特征:在入闽粮食流通方面,粮食主要从我国东北三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流入,北粮南下趋势明显;在福建省内,粮食的流通则主要呈现出“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区流动”的特征;同时,粮食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福建省对外粮食贸易的活跃,部分粮食从闽西南流向毗邻省市。2.1 粮食流通品种多样,北粮南下趋势明显受耕地资源等的限制,福建省的粮食自给率低,粮食生产品种单一。省内除了自给部分稻谷外,还需要从省外大量调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见表2-1)。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省内粮食加工、粮食贸易的蓬勃发展,粮食供求缺口逐年增大,对品种、品质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资料显示,福建省

17、的粮食主要从东北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等粮食主产省调入,江苏、江西、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七省来粮占全省省外粮食调入总量的80%以上。表2-1 福建省粮食主要品种调入区域品种调入区域稻谷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等省玉米辽宁、吉林、河南、安徽等省小麦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大豆山东、黑龙江、浙江、安徽等省资料来源:根据福建省粮食局内部资料整理2.2 省内粮食主要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区流动福建省省内粮食流向主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区流动。福建省内粮食流通大致可以概括为东南沿海粮食流入区和西北山区粮食流量基本平衡区的地区分布格局。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五个沿海设区市为省内的主要粮食流入

18、区,年流入量占全省流入总量的80%以上,在满足当地需要的基础上,利用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为闽西北地区和毗邻省份供应粮食,是省内粮食流通的关键地区4(见表2-2)。表2-2 2005年度闽东南粮食流通情况单位:吨区外调入销往区外总量销往省外销往省内市外福州市231213675505274286679745厦门市19757961039073539442488024泉州市2258706550401220406329995漳州市1839827456529179527277002莆田市77114724694218161228781资料来源:福建省粮食局课题组,2005年福建粮食供需总量及区域平衡的统计分

19、析在种植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闽西北地区粮食产量逐步下降,在粮食流通市场的产消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南平、三明两个省内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已由“产大于消”向“产消基本平衡”的边缘演变,产区优势弱化,在向闽东南沿海粮食主销区流出部分稻米的同时,从区外调入优质稻米、玉米和小麦等,调入量逐年递增;而宁德、龙岩两地的粮食产消特征则由自给半自给地区向销区转变,龙岩更因畜牧饲养业的发展带动了饲料用粮的增加,需大量从区外调粮(见表2-3)。表2-3 2005年度闽西北粮食产消情况 单位:吨产量消费量产消缺口龙岩市11341821923012-788830宁德市778167986471-208304三

20、明市11640861293157-129071南平市1412589134825264337资料来源:福建省粮食局课题组,2005年福建粮食供需总量及区域平衡的统计分析2.3 粮食贸易日趋活跃,部分粮食流向毗邻省市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打开了入闽粮食的大门,也开通了出闽的粮食通道,我省与周边毗邻地区的粮食贸易日趋活跃。2005年,福建省粮食的外销量约201万吨,占粮食总流通量的15%,主要销往广东、浙江、江西,比例分别为41.5%、29.6%和13.6%。在外销的粮食中,约60.7%为大豆(其中豆粕占近一半),19%为面粉成品,约17%为大米及米制品,主要从厦门、泉州、漳州、龙岩等地通过公路运输销往

21、省外毗邻地区 3。随着粮食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和高效物流网络的形成,福建省的对外粮食贸易量将进一步扩大。3、福建省粮食物流现状分析3.1粮食市场与加工供应能力3.1.1粮食批发市场活跃,但市场成熟度还比较低福建省粮食批发市场活跃、发展迅速,现有大小批发市场20个,吸纳联接粮行米市和经销商200多家,年粮食批发交易量约340万吨,约占全省粮食年流通总量的25。其中泉州南安官桥粮食城、福州粮食批发市场和漳州浦口粮食批发市场这三个市场为省内专业批发市场的典范,具有较强的交易、批发、集散能力,场内粮食实物年交易量分别达80万吨、80万吨、50万吨4。此外,包括闽西粮油饲料城、长汀县省际边界粮食集散地、

22、宁化县省际边界粮食集散地、邵武市省际边界粮食集散地、三明荆西粮食物流集散地在内的几个粮食市场,依据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都将进一步建设成为全省构建高效粮食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与有效载体。然而,省内粮食市场的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各地批发市场间联系甚少,未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统一、高效的批发市场体系;批发市场的现代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低,不能有效应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完善;市场内统一管理和法规建设落后,交易透明度不高,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不规范行为;对粮食供求反映滞后,没有充分发挥粮食市场对粮食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3.1.2粮食工业发展迅速,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随着

23、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粮食加工制成品的需求飞速增长。凭借优越的交通区位和经济环境优势,福州、泉州、漳州、莆田等几个沿海县市的粮食工业发展迅速,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在泉州官桥粮食城、福州元洪粮食物流园区、漳州浦口粮食批发市场、龙岩闽西粮油饲料城等几个强势粮食批发市场、粮食物流园区的带动下,分别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发展迅速的粮食加工产业集群,从事食用油、面粉、大米、饲料等的加工。从总体上看,目前,福建省粮食加工产业正朝着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龙头企业发展尤其迅速。3.2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及条件3.2.1交通

24、基础设施不完备,粮食流通受运力“瓶颈”制约福建省铁路路网规模小、密度低,布局不合理,已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截至2005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仅为1630公里,不到全国铁路网总规模的25。受铁路运能总体不足、运力“瓶颈”限制以及煤炭等原材料运输需求大的影响,铁路运能仅能满足省外粮食调入量的60%。同时,受专用线和车站货位仓库不足的限制,铁运集中到货,出货不及时等问题突出,限制了入闽铁路粮食运量的进一步提高。而在水运方面,由于目前全省未形成具有突出优势的“通道口”,大型专业化码头布局尚不完善,装卸设备不配套,粮食接卸机械化程度不高,散粮快速中转接卸设施不足,水运价格及港口接卸收费偏高

25、,致使“北粮南运”等海运量难以进一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备以及跨省运力的“瓶颈”制约,造成了全省粮食运输通道的不畅,影响了市场粮食的稳定供应和粮食加工产业的规模化发展。3.2.2仓储设施落后,“小、散、低”问题突出截至2005年底,福建省共有(含中储粮)粮库(站)661个,有效仓容425.35万吨,需大修仓容61.8万吨,简易仓4.3万吨。其中:装配环流熏蒸系统仓容占28.9%,装配微机测温企业仓容占28.7%,实现机械化通风的仓容占48.3%。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库点14个;有专用码头的库点5个,总吨位0.75万吨4。近几年,福建省的仓容仓貌及布局有所改善,全省粮食仓储体系基本形成。粮食储存

26、仓容不足、设施落后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粮食仓储条件和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为全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并进一步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但由于福建省过去在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极度匮乏,因而从总体上看,省内仓储设施落后的现实依然存在,“小、散、低”问题突出。资料反映,全省粮食仓储设施旧陋,规模过小,平均每个粮库仓容仅0.6万吨,其中不少库点还位于边远偏僻处。2.5万吨以上的粮库个数及规模比例明显偏低,立筒仓、浅圆仓等具有一定机械化功能和四散作业能力的仓型仅占全省有效仓容的1.4%(见图3-1),远低于全国13.1%的平均水平4。同时还存在仓容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通过比较各地区的人口比例和有效仓容比例

27、,可以发现,相对于其人口比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5个市的有效仓容比例偏低,仓容布局上应适当加大沿海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图3-1 2005年福建省分仓型仓容构成图3.3 粮食物流信息化现状信息技术是现代粮食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粮食物流的整个过程中,是提高整个粮食物流运作效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近些年,在“数字福建”建设中,电子政务系统、省储备粮信息管理系统、军粮网络系统等开通使用,南安官桥、福州等主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及电子商务工程开始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福建省粮食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4。但总体上看,福建省粮食物流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全省及区域性粮

28、食物流信息交换平台;缺乏粮食物流信息采集渠道及技术标准;各级粮食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未与全国粮食批发市场及交易所信息系统联网;粮食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缺乏大型粮食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小型粮食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起步困难。3.4 粮食物流“四散化”状况目前,福建省粮食物流的“四散化”发展严重落后,散粮流通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沿海地区属于较落后地区之一。福建省粮食物流的“四散化”发展水平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粮食流通仍以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为主。资料显示,目前,福建省内粮食流通98%以上仍以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为主,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损耗大。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包粮运输成本比

29、散粮运输成本高出四倍以上4。第二,适应散装、散存、散运、散卸的物流设施设备缺乏。具有一定机械化功能和四散作业能力的仓型仅占全省有效仓容的1.4%,不足2%的粮库配置了散粮装卸车设施,大多数粮库、粮食加工厂不能完成散粮装卸作业。此外,散粮运输工具严重缺乏,仅漳州、厦门两地各有一家民营汽车公司和少数几个国家粮库配置了散粮装卸车设施。第三,重要物流节点不能适应大规模散粮的集散、中转和分运。由于适应“四散化”作业的物流设施设备比例不高,物流设施难以协同配套利用,港口码头、铁路枢纽等重要物流节点的粮食流通作业速度慢、成本高,快速接卸中转能力严重不足。、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的空间架构4.1福建省主要粮食物流

30、通道的发展规划4.1.1入闽粮食物流通道从省外调入粮食的流量流向看,东北三省、江浙地区、安徽、江西是我省粮食的主要调入区,流量分别占全省粮食调入量(含进口)的29%、16%、16%、16%;年粮食进口量100多万吨,约占全省粮食调入量的12%。从流入的区域看,闽东南设区市的粮食流入量占全省流入总量的80%以上,其中,年粮食流入量在100万吨以上的设区市有福州、泉州、厦门、漳州,在5060万吨的有莆田、龙岩。目前,福建省省外调入粮食的主要运输方式为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两者比例分别为48%和52%;而进口粮食主要运输方式为海运。随着福建省粮食进口量的逐年增加和全国“北粮南运”流通格局的发展,相关数

31、据显示,预计2015年调入福建省粮食铁路运输比例将减少至40%,水运比例将增加至60%,调入总量增加4。从上述入闽粮食流量流向的现状分析和预测来看,结合省内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福建省入闽粮食物流通道的建设应以港口发展为龙头,以重要铁路干线为骨架,大力发展疏港交通,实现港口与铁路之间、节点与节点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对接。水路入闽通道方面,进口粮食和东北三省、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沿海区域通过水运输出的粮食,在福州松下港区、漳州招银港区和泉州石井港进行集中接卸,后经疏港公路和疏港铁路流入全省;陆路入闽通道方面,江西、安徽等内陆地区铁运输出的粮食主要经鹰厦铁路、外福铁路、赣龙漳厦铁路运入,直接运至省内各

32、主要粮食物流节点。4.1.2省内粮食物流通道福建省内的粮食物流通道主要担负着入闽粮食在省内的疏运流通工作,依托公路、铁路的发展,在粮食节点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目前,省内粮食流通主要靠公路完成,铁路运输比例不到7%,流通散乱,缺乏科学的规划4。因此,从总体上看,福建省内粮食物流通道的建设应在入闽粮食物流通道布局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海峡西岸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提高铁路运输比例,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高效统一的多层次粮食物流通道网络布局。在全省范围内构建连接沿海、内陆主要粮食物流节点的“两纵三横”主体通道网络布局。东南沿海地区沪深铁路纵贯省内粮食主销区,连接了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

33、几大沿海物流节点;内陆地区,鹰厦铁路、漳龙铁路、龙梅铁路横穿过境,连接了南平、三明、龙岩几个主要内陆物流节点。横向,在入闽铁路粮食通道的基础上,由北往南形成鹰厦-外福铁路、向莆铁路、赣龙漳厦铁路三大省内粮食物流通道,连接沿海与内陆。这些通道既是入闽粮食的铁路运输通道,也是水运入闽粮食接卸港口的重要疏港铁路,将使入闽粮食在省内双向、高效地流通。 4.2 福建省粮食物流节点的选择与定位粮食物流节点的合理选择与定位应建立在粮食生产消费格局、主要粮食品种的流量与流向特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状和市场发展情况等方面因素的有效、综合分析上,通过重点建设区域中心节点,带动、辐射周边其他次级节点,从而形成完善的

34、节点网络布局。通过粮食需求量、区位交通、产业发展及粮食物流发展现状的综合分析,结合福建省粮食物流通道的发展现状与规划,笔者认为,福建省应选取福州、漳州、泉州、龙岩、三明5个主要粮食物流节点,并根据它们各自的条件、特点作不同的定位,结合粮食通道的建设与发展,构成科学合理的物流网络空间布局。4.2.1福州选择福州作为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重要节点的主要原因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凸显中转优势。福州是省内外粮食物流通道的重要交点,具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松下港区既是水运入闽粮食的重要接卸口,也是入闽粮食铁路通道在福建的重要中转地。区内外福铁路、福银高速公路、316国道穿境而过,连接闽北地区;福厦铁路、沈海高速

35、公路、324国道纵贯南北,直通沿海各粮食主销区。此外,完善的干线公路网络紧密地连接了各港口、铁路站、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多功能、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福州发展成为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中的枢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工贸易发展,刺激需求增长。福州是省内的粮食主销区,粮食需求大。除了因外来人口不断流入所引起的口粮需求增加外,粮食加工企业的不断涌现与壮大致使粮食需求激增。在福清,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聚集,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其中不乏大规模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此外,以福州粮食批发市场为带动的粮食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促进了粮食贸易需求的增长。区内粮食物流体系初步形成,辐射、带动能力强大。巨大的粮食需求和突出的

36、中转、贸易优势带动了福州粮食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下,福州粮食批发市场、福州松下港粮食物流基地、福州元洪投资区粮食物流园区将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现代化水平高的重要物流节点。同时,三者通过完备交通网络的相互连接,在区内形成一个辐射范围广、带动力强的多层次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主要定位: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区域中心,福建省粮食转运枢纽,福建省粮食配送中心。发展思路:完善的交通网络与强大的粮食物流体系凸显了福州在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建设、发展中的强大辐射、带动能力,决定了它可以在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福州作为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区域中心,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37、突出福州松下港粮食物流通道口的龙头作用,发挥福州元洪投资区粮食物流园区和福州粮食批发市场物流需求集中的优势,发展成为集粮食中转、加工、配送、分销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物流节点,主要辐射福州、莆田、宁德、南平、江西等省市。4.2.2漳州选择漳州作为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重要节点的主要原因有:商贸、物流区位优势明显。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地区,介于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之间,面向台湾,具有独特的商贸、物流区位优势。与福州相同,漳州也是省内外粮食物流通道的重要交点。鹰厦铁路、赣龙漳厦铁路、沪深铁路三大铁路干线,和厦成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324国道、319国道等公路干线,在此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增强

38、了漳州与外界沟通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漳州粮食物流的集散能力。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漳州已初步形成了以芗城、龙文、港尾开发区和龙海“三区一市”沿铁路和九龙江至漳州港口一线较为集中的粮食加工、批发物流地带,粮食加工能力领先,市场交易量大。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主要包括漳州浦口粮食批发市场、闽南饲料批发市场、诏安边贸批发市场三大粮食批发市场,使漳州成为省内粮食集散的重镇,流通量巨大。强势的粮食物流园区带动区域发展。漳州开发区招银港粮食物流园区占地16万平方米,是一个配备有完善的现代化粮食物流设施,功能齐全的专业化大型物流园区,已有多家涉粮大型企业入驻。目前,全省最大的粮食散装物流已在招银

39、港投入,2007年招银港区粮食业务量达120万吨,居福建港口之首,达国家粮食物流节点要求,为漳州成为省内外粮食物流枢纽起了关键性的带动作用6。随着漳州市“构建海峡西岸国际粮食物流园区”规划的实施,漳州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提高。主要定位: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区域中心,福建省粮食转运枢纽,福建省粮食分销中心,福建省粮食配送中心,福建省粮食加工基地。发展思路:特殊的区位条件与显赫的物流优势,使漳州具有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得天独厚的条件。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区域中心的定位要求漳州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重点:拓展以招银港为中心的港口运输通道和以漳州站、郭坑站、沈海高速公路、厦成高速公路为主的公铁联运通

40、道,加快区内“四散化”建设,把招银港粮食物流园区的突出优势延伸至整个区域,同时配套区内粮食批发市场体系的完善与建设,将漳州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区域粮食物流中心,辐射漳州、厦门、泉州、龙岩、三明、广东、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市。4.2.3泉州选择泉州作为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重要节点的主要原因有:粮食需求巨大。泉州历史上就是一个缺粮地区,长期需要从区外调入大量粮食调剂平衡。据统计,2005年泉州从区外调入粮食约226万吨,调入量居全省第二3。随着经济的发展,粮食自给水平平稳下滑,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使泉州粮食需求大大增加,泉州将保持粮食产消缺口不断扩大的趋势。巨大的粮食需求产生

41、的商品流通量,为泉州粮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市场容量和空间。粮食加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在官桥、水头两镇已经形成了全省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面制品加工基地、大米加工基地、花生米和油脂交易市场,区内聚集了150多家加工及经销企业,整个产业年产销额超过35亿元,经营额占全省20%以上7;在泉港,以世界500强之一的福海粮油公司、中央储备库和湄州湾南岸港区为依托的油脂加工带以初步形成。品牌市场带动优势强大。目前,官桥粮食批发市场以发展成为全国较大的粮油现货交易市场之一,市场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聚格局基本形成,年经营量在120万吨以上,年加工量在100万吨以上,购销业务辐射全

42、国14个省市8。富有品牌效应的强势粮食批发市场对泉州粮食加工产业、粮食交易市场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从而推进泉州粮食物流的发展。主要定位: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重要基地,福建省粮食分销中心,福建省粮食加工基地。发展思路:强大的品牌市场、规模化的产业集群,随着泉州石井港粮食物流接卸能力的提高,以及包括福厦铁路、泉三高速公路等在内的疏港交通体系的完善,泉州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将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在泉州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加快多功能、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以官桥中国粮食城为带动,以南安粮食物流园区、泉港粮油物流园区、安溪粮食物流园区的建设为核心,完善区内粮食物流市场体系

43、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提高粮食加工的水平,强化产业集群,将泉州发展成立足海西,辐射全国的粮食分销、加工中心,主要辐射泉州、莆田、三明、南平、广东、江西等省市。4.2.4龙岩选择龙岩作为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重要节点的主要原因有:闽粤赣边的独特区位优势。龙岩市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既是沿海特区的腹地,又是内陆山区的前沿。背靠主产区面向主销区的独特地理区位,使得龙岩市的粮食收购、储藏、中转、调运业务十分活跃,成为闽粤赣边区的交通要冲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以赣龙漳厦铁路、龙梅铁路和厦成高速公路为骨干,319、205等国省道为基础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进一步凸现龙岩作为闽粤赣

44、边界交通枢纽的地位,实现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中西部地区主要交通主干线的全面对接。粮食需求递增。在种植结构调整和粮食间接消费行业发展中,龙岩的粮食产消特征已由自给半自给地区向销区转变,2005年粮食产消缺口近8万吨3。畜牧水产业的强劲规模化发展,带动了龙岩饲料用粮的增加,占全市粮食消费总量的61%,占全省饲料用粮的24.4%3。随着经济的发展,龙岩的畜牧水产业和饲料加工业还将进一步发展,完善交通网的建成将进一步增强龙岩市饲料和畜牧产品对毗邻地区的辐射,粮食物流需求在龙岩的市场潜力巨大。专业市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区位优势突出的闽西粮油饲料城是龙岩成为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重要

45、节点的显著优势。目前,闽西粮油饲料城已经成为闽粤赣单体最大的粮油饲料市场。依据2005-2015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闽西粮油饲料城将进一步建设成为龙岩市集运输、储存、配送、保税、信息处理及供应链管理等基本功能于一体的、辐射闽粤赣边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巩固了龙岩在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中的重要地位4。主要定位: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重要基地,福建省粮食转运枢纽,福建省饲料分销中心,福建省饲料加工基地。发展思路:闽粤赣边的独特区位以及鲜明的专业特色使龙岩在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中的地位极富吸引力。闽西粮油饲料城的开发与宣传,是龙岩发展成为集饲料分销、加工等功能为一体,辐射龙岩、三明、漳州、广

46、东、江西等省市的特色粮食现代物流重要基地的中心工作。4.2.5三明选择三明作为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重要节点的主要原因有:区位交通枢纽地位显要。三明市地处福建内陆中心区,鹰厦铁路和向莆铁路交汇于此,是省内外粮食物流通道内陆枢纽的理想选址。随着向莆铁路、长泉铁路、建龙铁路、长三铁路的建设发展,“一纵二横三联”高速公路、“三横四纵”省级干线公路及相关农村公路的改造建设,三明市将构建起一个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逐步形成东出西进、南联北接的海峡西岸交通枢纽9。粮食产业不断发展,物流需求飞速增长。三明是省内主要商品粮基地,一直以来承担着福建粮仓的“准产区”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三开放”为主

47、要内容的粮食赊销市场化改革,为三明粮食物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省内粮食缺口逐年增大,粮食经营突破地域界限,呈现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市内粮食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带动、辐射作用渐强,龙头企业发展迅速,物流需求飞速增长。区内物流中心优势突出,辐射范围广、带动力强。荆西发展成为区域粮食储存、加工、销售、运输基地有其天然的优势。荆西地处主要粮食通道鹰厦铁路旁,粮油储运站与铁路货运站仅一墙之隔,众多大型涉粮机构汇聚于此。荆西仓储设施完备,除了有储运站3.5万吨仓容外,荆西还有中储粮三明直属库13万吨库容10。此外,荆西的粮食加工产业实力强大、市场聚集度高,如荆西大米加工厂、荆西面粉厂、荆西饲料厂等

48、粮食加工企业,年加工销售量都在万吨以上。荆西粮食物流基地的构建将进一步加强荆西的粮食集散能力,提升其在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中的重要内陆枢纽地位。主要定位: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重要基地,福建省粮食转运枢纽,福建省粮食储备基地。发展思路:选择将三明建设发展成为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重要基地,不但是由它突出的条件与优势决定的,同时也是建设高效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三明在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推进“四散化”作业,加快与省内外其他地区的有效衔接;建立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保证粮食安全;提升粮食加工产业的聚集度,结合荆西粮食物流基地的建设,

49、促进区内粮食物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辐射三明、南平、龙岩、泉州、莆田、漳州、江西等省市的重要粮食物流基地。4.3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的空间布局物流网络系统是指物流活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与设施的集合。它是一个多层次的循环系统,不同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结构,并通过物流功能要素有机结合,实现物流的高效运作。物流网络系统水平高低、功能强弱取决于网络中链与节点这两个基本要素及其配置11。因此,科学合理的物流通道规划与节点的选择、定位,以及这二者之间的有效组合,直接关系到粮食物流网络运行的效率,对整个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

50、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的布局与发展,应遵循“一个区域,两个中心,三个基地,四条通道”的空间发展框架。即以包括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在内的省内粮食主要流入区为重点,以福州、漳州两个区域粮食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为带动,以泉州、龙岩、三明三个省内粮食物流基地的建设为支撑,以鹰厦铁路(外福)、向莆铁路、赣龙漳厦铁路、沪深铁路四条粮食铁路通道的建设为依托,总体上形成如下一个粮食物流网络空间布局(见图4-1):图4-1 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空间布局图、构建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是粮食物流顺畅运转的支撑,也是粮食物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实现粮食现代物流科学化、合理化运作,促进粮食流通

51、效率的提高,保证粮食安全,就必须重视和加强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在优化粮食物流网络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打造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两个平台,促进系统中要素的集成,提高整个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水平。从福建省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应从总体上抓住“一个目标,两个平台,三点原则”这样一个发展思路。5.1“一个目标”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质,粮食的流通直接关系粮食安全。在欧美发达国家,完善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对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中国,“三农”问题一直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正是

52、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在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今后一个时期,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构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粮食现代物流的主要标志是粮食流通的通道网络化、原粮“四散化”、作业机械化、运行信息化、管理集约化、设施技术标准化,实现粮食流通方式的根本性改变12。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笔者认为,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应朝着这样的目标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粮食物流的总体规划为导向,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效率为宗旨,以福建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为引领,充分发挥福

53、建在经济、产业、区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对现有粮食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实现功能提升与配套,以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为核心,建立区域粮食物流枢纽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立足本省、辐射海西、连接全国与世界的,具有现代化、社会化、专业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与国际化特点的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5.2 “两个平台”5.2.1福建省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加强物流设施、设备的改造与建设,加强粮食现代物流环节链中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运作,是保证物流网络中点线有效连接,提高运作效率的关键。这其中,提高粮食作业的“四散化”水平是关键。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实现粮食“四散化”,即散装、散运、散卸、散存一体化运行,

54、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粮食流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散粮作业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对于提高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口的接卸、中转能力,使物流线路和物流节点之间有效地衔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大大地提升整个粮食物流网络体系的水平与功能。然而目前,福建省的粮食流通 “四散化”水平还很低,粮食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作业方式的落后严重阻碍了我省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因此,提升“四散化”水平,打造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是我省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发展粮食“四散化”,提速福建省粮食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的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对主要粮食运

55、输通道沿线重要节点的粮库及相关设施按“四散化”要求进行改造、扩建和新建,以加强其快速中转、接卸的能力,更好地发挥粮食物流网络中枢纽的作用;其次,以发展散粮多式联运为突破,按照省内粮食流通量和作业需求,开展散粮汽车、散粮火车等的改装工作,逐步推广散粮作业,最终实现粮食物流网络中各要素的无缝化连接,提高粮食物流网络体系的水平;最后,在企业间推行“四散化”,拓展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服务对象,提高整个福建散粮作业的比例。5.2.2福建省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息技术是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撑,粮食物流的高效运行是以信息及时沟通为前提的, 粮食物流主体的正确决策和物流活动的具体组织, 都离不

56、开完备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目前,在福建粮食流通体制中,存在着地域分割、信息不畅、交易成本高、交易环节多、交易不透明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建设一个面向全行业的现代粮食物流信息平台(见图5-1)。通过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连接粮食物流园区、粮食加工企业、粮食贸易公司、粮食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等粮食供应链参与方,将各类物流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完善市场服务体系的形成。同时,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粮食储备系统、粮食计划系统和粮食调控系统,并通过与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相连接,以保障宏观决策的有效制定与落实,加强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福建省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与粮食物流硬件设备并重的基础设施,因此,应充分重视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实现对粮食生产、收购、运输、仓储、装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