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210-1 10-1 变形观测概述变形观测概述 1、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目的: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目的: 分析估计建筑物的安全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措分析估计建筑物的安全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设法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施,设法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 利用长期的观测资料验证设计参数利用长期的观测资料验证设计参数. . 反馈工程的施工质量反馈工程的施工质量. . 研究建筑物变形的基本规律研究建筑物变形的基本规律 建筑物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建筑物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3 1 1)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如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等)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等) 2 2)建筑物自身的原因;(如本身的荷重、结构、型)建筑物自身的原因;(如本身的荷重、结构、型式及动荷载等)式及动荷载等) 3 3)人为因素。(如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人为因素。(如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 理等)理等)43 3、建筑物变形分类:、建筑物变形分类: 根据变形的性质,根据变形的性质,建筑物变形建筑物变形可分为可分为静态变形静态变形和和动态变形动态变形两类。两类。 静态变形静态变形是时间的函数,观测结果只表示在某是时间的函数,观测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
3、;一期间内的变形; 动态变形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它是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它是以外力为函数表示的,对于时间的变化,其观测结以外力为函数表示的,对于时间的变化,其观测结果表示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变形。果表示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变形。 510-2 10-2 变形观测的精度和频率变形观测的精度和频率 一、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度一、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度 根据变形观测的目的及变形值的大小而异,很根据变形观测的目的及变形值的大小而异,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国内外对此有各种不同的看难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国内外对此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原则上,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建筑物的法。原则上,如果观测的目的是
4、为了监视建筑物的安全,精度要求稍低,只要满足预警需要即可,在安全,精度要求稍低,只要满足预警需要即可,在19711971年的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年的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FIG)(FIG)上,建议观上,建议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101/201/20;如果;如果目的是为了研究变形的规律,则精度应尽可能高些,目的是为了研究变形的规律,则精度应尽可能高些,因为精度的高低会影响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当然,因为精度的高低会影响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当然,在确定精度时,还要考虑设备条件的可能,在设备在确定精度时,还要考虑设备条件的可能,在设备条件具备,且增加工作量不
5、大的情况下,以尽可能条件具备,且增加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以尽可能高些为宜。高些为宜。见下页见下页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建筑变形测量规程6 建建 筑筑 变变 形形 测测 量量 的的 等等 级级 及及 其其 精精 度度 要要 求求 沉沉 降降 观观 测测 位位 移移 观观 测测 变变 形形测测 量量等等 级级 观观 测测 点点 测测 站站 高高 差差 中中 误误 差差 (mm) 观观 测测 点点 坐坐 标标中中 误误 差差 ( mm) 适适 用用 范范 围围 特特 级级 0.05 0.3 特特 高高 精精 度度 要要 求求 的的 特特 种种 精精 密密 工工 程程 和和 重重要要 科科 研研 项项 目目
6、 变变 形形 观观 测测 一一 级级 0.15 1.0 高高 精精 度度 要要 求求 的的 大大 型型 建建 筑筑 物物 和和 科科 研研 项项目目 变变 形形 观观 测测 二二 级级 0.50 3.0 中中 等等 精精 度度 要要 求求 的的 建建 筑筑 物物 和和 科科 研研 项项 目目变变 形形观观 测测;重重要要 建建筑筑物物主主 体体倾倾 斜斜观观测测 、场场地地 滑滑 坡坡 观观 测测 三三 级级 1.50 10.0 低低 精精度度 要要求求的的 建建筑筑 物物变变形形 观观测测; 一一般般建建 筑筑 物物 主主 体体 倾倾 斜斜 观观 测测 、 场场 地地 滑滑 坡坡 观观 测测
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JGJ/T 8-977 ( 由于建筑物变形是一个渐变过程由于建筑物变形是一个渐变过程, ,是时间的函数是时间的函数, ,而且变而且变形速度也是不均匀的形速度也是不均匀的, ,但是但是, ,我们进行的变形观测次数是有限的我们进行的变形观测次数是有限的, ,所以所以, ,合理的选择连续观测的周期合理的选择连续观测的周期, ,对于正确分析变形结果是很对于正确分析变形结果是很重要的。重要的。确定变形观测的周期原则确定变形观测的周期原则: :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对于频临破坏的建筑物,变化过
8、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对于频临破坏的建筑物,或者是即将产生滑坡、崩塌的地面,其变形速率会逐渐加快,或者是即将产生滑坡、崩塌的地面,其变形速率会逐渐加快,观测周期也要相应的逐渐缩短。观测的精度和频率两者是相关观测周期也要相应的逐渐缩短。观测的精度和频率两者是相关的,只有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形值远大于观测误差,其所得结果的,只有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形值远大于观测误差,其所得结果才是可靠的。才是可靠的。 8 设设于于t i 时刻测得的观测点为坐标为时刻测得的观测点为坐标为X1,观测精度,观测精度为为m。在。在t = t i + 1- t i 期间的变形量为期间的变形量为x,相应的误,相应的误差可认为是
9、差可认为是m=2m, 则:则: 变形发展的速度为变形发展的速度为: v = x / t 设设k为由误差分布类型和置信水平所决定的系数,为由误差分布类型和置信水平所决定的系数,则只有当则只有当x km时才可认为时才可认为x 是建筑物的变形。是建筑物的变形。 反之,如果反之,如果x km ,这,这x很可能仅仅是测量很可能仅仅是测量误差的反映,不能确认为它就是建筑物的变形。误差的反映,不能确认为它就是建筑物的变形。 K=?9 如果已知变形发展速度及观测精度,则可按下式计如果已知变形发展速度及观测精度,则可按下式计 算合理的复测周期。算合理的复测周期。vkmt2 如果已知变形发展速度并已确定的观测周期
10、,则如果已知变形发展速度并已确定的观测周期,则可按下式计算必要的观测精度。可按下式计算必要的观测精度。kvtm2 把正常观测误差而引起的差异当作变形值;把正常观测误差而引起的差异当作变形值; 把变形值当作观测误差而不及时报出。把变形值当作观测误差而不及时报出。10 观测频率观测频率的确定,随载荷的变化及变形速率而异。的确定,随载荷的变化及变形速率而异。例如,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观测,通常楼层例如,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观测,通常楼层加高加高1 12 2层即应观测一次;大坝的变形观测,则随着层即应观测一次;大坝的变形观测,则随着水位的高低,而确定观测周期。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水位的高低,
11、而确定观测周期。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在建成初期,因为变形值大,观测的频率宜高。物,在建成初期,因为变形值大,观测的频率宜高。如果变形逐步趋于稳定,则周期逐渐加长,直至完全如果变形逐步趋于稳定,则周期逐渐加长,直至完全稳定后,即可停止观测。另外观测周期与工程的大小、稳定后,即可停止观测。另外观测周期与工程的大小、测点所在位置的重要性、观测目的以及观测测点所在位置的重要性、观测目的以及观测次所需次所需时间的长短有关。时间的长短有关。 11三、变形监测点的分类三、变形监测点的分类 (1 1)基准点)基准点 基准点为变形观测系统的基本控制点,是测定工作点和变基准点为变形观测系统的基本控制点,是测定工
12、作点和变形点的依据。基准点通常埋设在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域以外,形点的依据。基准点通常埋设在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域以外,尽可能长期保存,稳定不动。每个工程一般应建立尽可能长期保存,稳定不动。每个工程一般应建立3 3个基准点个基准点。 为了达到基准点稳定的要求,可有两种方法:为了达到基准点稳定的要求,可有两种方法: 对于建筑在土质基础上的建筑物,在布设基准点时应考对于建筑在土质基础上的建筑物,在布设基准点时应考虑到地基土层在受到建筑物荷载以后虑到地基土层在受到建筑物荷载以后的影响;当考虑的影响;当考虑基准点的埋设深度时,应充分估计到基准点的埋设深度时,应充分估计到(标志底部(标志底部不应布置在水
13、位变化范围内)以及不应布置在水位变化范围内)以及(应埋设在冻土深(应埋设在冻土深度以下)对它的稳定性的影响。度以下)对它的稳定性的影响。12 (2 2)工作点)工作点 工作点又称工作基点,它是基准点与变形观测工作点又称工作基点,它是基准点与变形观测点之间起联系作用的点。工作埋设在被研究对象附点之间起联系作用的点。工作埋设在被研究对象附近,要求在观测期间保持点位稳定。近,要求在观测期间保持点位稳定。 (3 3)观测点)观测点 变形观测点是直接埋设在变形体上的能反映建变形观测点是直接埋设在变形体上的能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的测量点,又称观测点,一般地设在筑物变形特征的测量点,又称观测点,一般地设在建筑
14、物内部。并根据测定它们的变化来判断这些建建筑物内部。并根据测定它们的变化来判断这些建筑物的沉陷与位移。筑物的沉陷与位移。13 10-3 垂直位移观测垂直位移观测 一、概述一、概述 建筑物受地下水位升降、荷载的作用及地震等建筑物受地下水位升降、荷载的作用及地震等的影响,会使其产生位移。一般说来,在没有其它的影响,会使其产生位移。一般说来,在没有其它外力作用时,多数呈下沉现象,对它的观测称沉降外力作用时,多数呈下沉现象,对它的观测称沉降观测。在建筑物施工开挖基槽以后,深部地层由于观测。在建筑物施工开挖基槽以后,深部地层由于荷载减轻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回弹,对它的观测荷载减轻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回弹
15、,对它的观测称为称为回弹观测回弹观测。 垂直位移观测的高程依据是水准基点,即在水垂直位移观测的高程依据是水准基点,即在水准基点高程不变的前提下,定期地测出变形点相对准基点高程不变的前提下,定期地测出变形点相对于水准基点的高差,并求出其高程,将不同周期的于水准基点的高差,并求出其高程,将不同周期的高程加以比较,即可得出变形点高程变化的大小及高程加以比较,即可得出变形点高程变化的大小及规律。规律。14 垂直位移监测网其精度等级及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垂直位移监测网其精度等级及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等级等级相邻基准相邻基准点高差中点高差中误差误差(mm)(mm)每站高差每站高差中误差中误差(mm)(mm
16、)往返较差、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附合或环线闭合差闭合差(mm)(mm)检测已测高检测已测高差较差差较差(mm)(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一等一等0.30.30.070.070.150.150.20.2DSDS0.50.5型仪器,视线长度型仪器,视线长度15m15m,前,前后视距差后视距差0.3m0.3m,视距累计差,视距累计差1.5m1.5m,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技术要求施测二等二等0.50.50.130.130.300.300.50.5DSDS0.50.5型仪器,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型仪器,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量
17、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三等1.01.00.300.300.600.600.80.8DSDS0.50.5或或DSDS1 1型仪器,宜按国家二等型仪器,宜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四等四等2.02.00.700.701.401.402.02.0DSDS0.50.5或或DSDS1 1型仪器,宜按国家三等型仪器,宜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nnnnnnnn注:注:n n为测段的测站数为测段的测站数 15 由于垂直位移观测是多周期的重复观测,且精度要求较由于垂直位移观测是多周期的重复观测,且精度要求较高,为了避免误差的影响,尚需注意以下各点:高,为了避
18、免误差的影响,尚需注意以下各点: 1 1、设置固定的测站与转点,使每次观测在固定的位置、设置固定的测站与转点,使每次观测在固定的位置上进行。上进行。 2 2、人员固定,以减少人差的影响。、人员固定,以减少人差的影响。 3 3、使用固定的仪器和水准尺,以减少仪器误差的影响。、使用固定的仪器和水准尺,以减少仪器误差的影响。16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的地基变形特征,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的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以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观测点宜选择在下并结合地质情况以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观测点宜选择在下列位置进行布设:列位置进行布设
19、: (1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015m15m处或每处或每隔隔2 23 3根柱基上。根柱基上。 (2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以及填挖方分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以及填挖方分界处。界处。17 (4 4)宽度大于等于宽度大于等于15m15m或小于或小于15m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
20、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周设地面点。 (5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沟处。暗沟处。 (6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7)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8 8)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电视塔
21、、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 4个。个。18三、沉降点的埋设三、沉降点的埋设19四、沉降观测周期四、沉降观测周期 1 1)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2 2)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盖1 12 2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3 3
22、)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4 4)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 23 3个月观测一次,直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至沉降稳定为止。20五、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五、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 1) 整理原始记录整理原始记录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
23、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入下页所示的程,并填入下页所示的“沉降观测表沉降观测表”中。中。 (2 2) 计算沉降量计算沉降量 1 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 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 = =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 2 2)计算累积沉降量:计算累积沉降量: 累积沉降量累积沉降量= =本次沉降量本次沉降量+ +上次累积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 将计算出来的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将计算出来的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观测日期、荷载等情况填入下页表所示的观测日期、荷载等情况
24、填入下页表所示的“沉降观测表沉降观测表”中。中。21观观测测次次数数观测时间观测时间各观测点的沉降情况各观测点的沉降情况施工进施工进展情况展情况荷载荷载情况情况/ /(t/mt/m2 2)123高程高程/m/m本次本次下沉下沉/mm/mm累积下沉累积下沉/mm/mm高程高程/m/m本本次次下下沉沉/mm/mm累积下沉累积下沉/mm/mm11998.02.1040.3540040.37300上一层楼板上一层楼板203.2240.350-4-440.368-5-5上三层楼板上三层楼板45304.1740.345-5-940.365-3-8上五层楼板上五层楼板65405.1240.341-4-134
25、0.361-4-12上七层楼板上七层楼板75506.0640.338-3-1640.357-4-16上九层楼板上九层楼板85607.3140.334-4-2040.352-5-21主体完主体完115709.3040.331-3-2340.348-4-25竣工竣工812.0640.329-2-2540.347-1-26使用使用91999.02.1640.327-2-2740.346-1-271005.1040.326-1-2840.344-2-29备注:此栏应说明点位草图、水准点号码及高程、其他备注:此栏应说明点位草图、水准点号码及高程、其他 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某医院门诊楼工
26、程名称:某医院门诊楼 记录:记录: 计算:计算: 校核校核:22(3 3)绘制沉降曲线)绘制沉降曲线 为了更好的反映每个沉降观测点随时间和荷载的增加,为了更好的反映每个沉降观测点随时间和荷载的增加,观测点的沉降量的变化,并进一步估计沉降发展的趋势以观测点的沉降量的变化,并进一步估计沉降发展的趋势以及沉降过程是否渐趋稳定或者已经稳定,还要绘制时间及沉降过程是否渐趋稳定或者已经稳定,还要绘制时间t t与与沉降量沉降量s s的关系曲线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和时间t t与荷载与荷载p p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 1)绘制时间绘制时间t t与沉降量与沉降量s s的关系曲线的关系曲线 首
27、先,以沉降量首先,以沉降量s s为纵轴,以时间为纵轴,以时间t t为横轴,组成直角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坐标系。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最后,用曲线将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如图码,这样就绘制出了如图8-48-4所示的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所示的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2 2)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首先,以荷载首先,以荷载p p为纵
28、轴,以时间为纵轴,以时间t t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再根据每次观测时间和相应的荷载标出各点,将各点系。再根据每次观测时间和相应的荷载标出各点,将各点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2324681012246810124060801001203915212733P 荷 载t/m 2S 累 计 沉 降 量/m mT 时 间(1998)(1999)12 沉 降 曲 线 图24 深埋大型基础深埋大型基础, , 在基坑开挖后在基坑开挖后, , 由于卸除了基坑自重荷载由于卸除了基坑自重荷载, , 基坑底面隆起称为回弹
29、。回弹观测是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基坑底面隆起称为回弹。回弹观测是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 为确定室内地平起始标高为确定室内地平起始标高, , 预算建筑物沉降量预算建筑物沉降量, , 改进基础设计改进基础设计和保护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提供重要依据。和保护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为了如实反映基坑卸荷后的回弹情况为了如实反映基坑卸荷后的回弹情况, , 回弹观测点的布设和回弹观测点的布设和数量数量, , 应与相关人员共同商定。以最少的布点应与相关人员共同商定。以最少的布点, , 又能反映基坑回又能反映基坑回弹的纵横断面为原则弹的纵横断面为原则, , 一般沿基坑的纵横轴线布设一般沿基坑的纵
30、横轴线布设, , 还可根据建还可根据建筑物分布及地层情况筑物分布及地层情况, , 共同协商。共同协商。25 在地层均匀的情况下在地层均匀的情况下, , 其对称部位回弹量相差甚少。当建筑其对称部位回弹量相差甚少。当建筑物对称排列时物对称排列时, , 为节省投资缩短工期为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 应在基坑四分之一的范应在基坑四分之一的范围内布设回弹点围内布设回弹点。 如图所示,在某建筑物基础平面的如图所示,在某建筑物基础平面的1/41/4范围内共布设范围内共布设6 6 个回个回弹点。弹点。26 回弹标可采用回弹标可采用108 108 型的钢管加工制成型的钢管加工制成, ,顶端做成半圆球状顶端做成半圆
31、球状, , 并将下部管壁等分成若并将下部管壁等分成若干形状相同契形齿牙。目的是减少埋设时的干形状相同契形齿牙。目的是减少埋设时的阻力阻力, ,便于平衡和巩固。便于平衡和巩固。 尺寸可参照图尺寸可参照图2 2 所示制作。所示制作。 回弹观测标应在基坑开挖前埋入基底回弹观测标应在基坑开挖前埋入基底设计标高下设计标高下20cm 20cm 30cm , 30cm , 一般采用钻孔埋一般采用钻孔埋入法和探井埋入法两种。入法和探井埋入法两种。27 埋设回弹标时用钻机钻至设计基坑底板下埋设回弹标时用钻机钻至设计基坑底板下20cm 20cm 30cm (30cm (深度应精确计算深度应精确计算) )。下套管的
32、深度应回弹标上半。下套管的深度应回弹标上半部分部分(1(1/ /3 3 处处) )在套管内。用清水洗静孔底的沉积物在套管内。用清水洗静孔底的沉积物, , 然后投入适量的混凝土然后投入适量的混凝土, , 用钻杆将回弹标送下埋入混用钻杆将回弹标送下埋入混凝土中轻压凝土中轻压, , 使其与周围土固结使其与周围土固结, , 待观测完回弹标后待观测完回弹标后, , 取出套管取出套管, , 做好标记做好标记, , 即完成回弹标的埋设工作。即完成回弹标的埋设工作。28 回弹观测精度取预计回弹量的回弹观测精度取预计回弹量的1 1/ /10 (10 (相对于邻近水准点相对于邻近水准点) )。此精度是根据建筑物允
33、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而定此精度是根据建筑物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而定, , 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研究其变形过程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研究其变形过程, , 则观测中误差应比建构筑则观测中误差应比建构筑物的允许变形值要小。物的允许变形值要小。 观测时结合工程要求观测时结合工程要求及及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等制定出回弹点高程中误差,由此确定水准测量精度等级要求。等制定出回弹点高程中误差,由此确定水准测量精度等级要求。 例如,例如,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第第 9.5.9 9.5.9 条规定:回弹观侧点的高条规定:回弹观侧点的高程,宜在基坑开挖前、开挖后及浇灌
34、基础之前,各测定程,宜在基坑开挖前、开挖后及浇灌基础之前,各测定1 1次对次对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回弹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回弹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lmmlmm。29 基坑卸荷后基坑卸荷后, , 回弹量一般很小回弹量一般很小, , 对于砂、卵石地层其回弹量不对于砂、卵石地层其回弹量不过几公分过几公分, , 为了精确测定回弹量为了精确测定回弹量, , 首先应有高精度的水准起算点首先应有高精度的水准起算点, , 并做到在基坑降水、开挖全过程水准起算点稳定。并做到在基坑降水、开挖全过程水准起算点稳定。
35、将水准起算点作为基准点(一般布将水准起算点作为基准点(一般布3 3个)与其它水准点组成水个)与其它水准点组成水准网(二等)进行观测,观测要求使用固定的水准仪、铟钢水准准网(二等)进行观测,观测要求使用固定的水准仪、铟钢水准尺、钢尺。使用前经测量仪器鉴定中心鉴定尺、钢尺。使用前经测量仪器鉴定中心鉴定, , 并在全过程中固定并在全过程中固定操作。水准网在基坑开挖前后各观测一次,并检验其监测网的稳操作。水准网在基坑开挖前后各观测一次,并检验其监测网的稳定性。定性。30 回弹标高程的测定是采用水准仪、铟钢水准尺结合钢尺回弹标高程的测定是采用水准仪、铟钢水准尺结合钢尺, , 悬吊重锤悬吊重锤, , 与标
36、顶接触的办法来传递高程与标顶接触的办法来传递高程, , 如图所示。为减少如图所示。为减少误差传递以一次架设仪器即可测完误差传递以一次架设仪器即可测完, , 钢尺应用检定时的拉力钢尺应用检定时的拉力, , 使重锤与标顶接触使重锤与标顶接触, , 并保证钢尺垂直。并保证钢尺垂直。31 仪器前后视距差不超过仪器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 1. .0m , 0m , 一测回顺序为一测回顺序为: : 后后( (基尺基尺) ) 前前( (钢尺钢尺) ) 前前( (钢尺钢尺) ) 后后( (辅辅尺尺) , ) , 其中两次前视钢尺时要重拉一次钢尺其中两次前视钢尺时要重拉一次钢尺, , 同时测定孔上、同时测定孔上、下
37、温度以便对钢尺进行尺长改正。下温度以便对钢尺进行尺长改正。32 在一测回中的两次高程之差均不得大于在一测回中的两次高程之差均不得大于1mm , 1mm , 两测回高两测回高差较差也不得大于差较差也不得大于1mm , 1mm , 取中数为最后高差观测值取中数为最后高差观测值, , 并求出回并求出回弹点的高程。弹点的高程。 测定时一定要现场验算观测数据测定时一定要现场验算观测数据, , 检查无误后检查无误后, , 取出测锤取出测锤, , 先回填先回填, , 再拔出套管再拔出套管, , 掩护好井口后撤离。掩护好井口后撤离。最后用经纬仪实测回弹标孔位、水准点位、基坑位置、形状最后用经纬仪实测回弹标孔位
38、、水准点位、基坑位置、形状, , 绘制成图绘制成图, , 以便开挖后寻找。以便开挖后寻找。33 基坑开挖距设计标高基坑开挖距设计标高1 1. .0m 0m 0 0. .5m 5m 左右时左右时, , 用经纬仪放出回用经纬仪放出回弹标的位置弹标的位置, , 在一定范围内需在一定范围内需至回弹标。挖出后放置至回弹标。挖出后放置标记加以保护。标记加以保护。 观测方法如下图所示。观测方法如下图所示。34 观测时钢尺下挂重量为鉴定时的标准拉力观测时钢尺下挂重量为鉴定时的标准拉力(15kg) , (15kg) , 待钢待钢尺稳定后尺稳定后, , 仪器仪器处读水准尺、钢尺处读水准尺、钢尺, , 观测顺序同上
39、。并测观测顺序同上。并测定当时的温度定当时的温度, , 以钢尺进行尺长改正以钢尺进行尺长改正, , 往返测一测回往返测一测回, , 在不影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再测一至二次响施工的情况下再测一至二次, , 待数据稳定时为最好。待数据稳定时为最好。35 回弹量计算公式为回弹量计算公式为: : = H= H2 2- H- H1 1 其中其中: H: H1 1 为开挖前回弹点的高程。为开挖前回弹点的高程。 H H2 2 为开挖后回弹点的高程。为开挖后回弹点的高程。 根据回弹点的分布和根据回弹点的分布和回弹量回弹量, , 可绘制纵、横断可绘制纵、横断面回弹曲线图。面回弹曲线图。36 1 1、回弹观测报告
40、回弹观测报告 2 2、回弹观测点位平面布置图回弹观测点位平面布置图 3 3、回弹曲线图回弹曲线图 地基回弹量是地基回弹终值和初始值之差确定的地基回弹量是地基回弹终值和初始值之差确定的, , 提提高二者实际观测精度是提高回弹量精度的关键。因此施工过程高二者实际观测精度是提高回弹量精度的关键。因此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 1、保证水准起算点的精度和稳定性。保证水准起算点的精度和稳定性。 2 2、减少回弹点初始值观测的误差传递减少回弹点初始值观测的误差传递, , 尽量做到尽量做到 一次测一次测完完, , 数据稳定。数据稳定。 3 3、钢尺使用标准拉力钢尺使用标准拉力
41、, , 使其垂直及重锤底面和回弹标顶完使其垂直及重锤底面和回弹标顶完好接触。好接触。 4 4、回弹标应放置在设计埋深回弹标应放置在设计埋深, , 否则会影响回弹量。否则会影响回弹量。3710-5 建筑物的倾斜观测建筑物的倾斜观测观测对象:观测对象: 主要是高耸的建筑物或主要是高耸的建筑物或 地基有不均匀沉降的楼房地基有不均匀沉降的楼房观测方法:观测方法:经纬仪投(点)法经纬仪投(点)法铅垂观测法铅垂观测法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 其它其它 38盘左盘右取中点一、经纬仪投点法一、经纬仪投点法 1 1、一般建筑倾斜观测、一般建筑倾斜观测 在轴线延长线上安仪器仪器距楼房距离在轴线延长线上安仪器仪器距楼房
42、距离1.5H1.5H楼顶外边上设置一固定小点楼顶外边上设置一固定小点( (称高点称高点) ) 盘左、盘右将高点投到底部墙上盘左、盘右将高点投到底部墙上, ,取中间点作好标志取中间点作好标志以后定期投测进行比较以后定期投测进行比较, ,量出位移量量出位移量, ,计算倾斜度。计算倾斜度。39a倾斜度计算倾斜度计算aH倾斜度K= /Hb22ba平面位移量aab402 2、塔式建筑物倾斜观测、塔式建筑物倾斜观测 方法一:方法一: 在两互相垂直的轴在两互相垂直的轴线上对上下圆两外边线上对上下圆两外边缘进行投测,取中点缘进行投测,取中点看是否重合,若不重看是否重合,若不重合则说明倾斜,根据合则说明倾斜,根
43、据偏差可计算倾斜度偏差可计算倾斜度。41 方法方法2 2: 原理同法原理同法1 1,在两互相垂直的轴线上安置仪器,测上下两,在两互相垂直的轴线上安置仪器,测上下两圆外边缘夹角,取平分角投点,看两点是否重合,不重合则圆外边缘夹角,取平分角投点,看两点是否重合,不重合则倾斜,根据偏差计算倾斜度。倾斜,根据偏差计算倾斜度。33(8)(7)(6)(4)(5)(1)(2)(3)7测站152161824测站21M42MhAA1aa2aaAAhB42二、二、 铅垂观测法铅垂观测法 铅垂观测法主要适用于建筑物或构件的顶部与底部之间铅垂观测法主要适用于建筑物或构件的顶部与底部之间有一定竖向通视条件进行观测的情形。有一定竖向通视条件进行观测的情形。 吊垂球法吊垂球法 在高耸建筑物顶部或需要的高度处观测点位置上在高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万里学院《美学与医学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平凉市灵台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调研数学试卷含解析
-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广播电视新闻采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商学院《口腔工艺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财经大学《新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影视虚拟空间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业大学《精神卫生保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债券相关知识培训
- 工艺流程培训
-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模拟卷(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新疆克州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2024年新疆伊犁州直检察机关招聘聘用制书记员笔试真题
- 口腔四手操作培训
- 医院检验科简介
-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团体标准
- 连锁药店年度规划
- 2024年10月自考07729仓储技术与库存理论试题及答案
- 血液透析头痛的应急预案
- 肝硬化肝性脑病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