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_第1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_第2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_第3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_第4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总则第1. 0. 1条 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 建筑火灾的危害,特制定本规范。第1. 0. 2条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高 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特点,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第1 . 0 . 3条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民用建筑及与其相连的附 属建筑:一、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二、建筑高度超过2 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本规范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1 0。米的民用建筑和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 4米的 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

2、以及高层民用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注: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女儿墙的高度。屋顶上的了望塔、 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住宅建筑的地下室、 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 . 5米者,不计入层数内。第1. 0. 4条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的要求。第二章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第2. 0. 1条 高层民用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 行分类。一般可按表2. 0. 1分类。建筑物分类表2. 0.11名1称1一1类11二类1111 1高级住宅1111居住建筑1十

3、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普通11 住宅11111医院11百货楼11展览楼1十至十八层的普通住宅111建筑高度不超过5。米的教学|I 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1 科研楼、图书楼、档案楼II财贸金融楼I省级以下的邮政楼等II电信楼III广播楼II公共建筑I省级邮政楼III高级旅馆III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图书III 楼、档案楼II|建筑高度超过5 0米的教学楼|I| 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I| 研楼、图书楼、档案楼等|注: 高级旅馆系指建筑标准高、功能复杂、可燃装修多、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 高级住宅系指建筑标准高、可燃装修多、设有空气调节系统或空气调节设备的住宅; 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图书楼

4、、档案楼系指性质重要,建筑标准高,设备、图书、资料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 损失大、影响大的办公楼、科研楼、图书楼、档案楼。第2. 0. 2条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两级。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 极限不应低于表2.0.2的规定。1耐111 二1110 0 )非燃烧体1级-14 .10 01燃烧性能和耐1火极限(小时)1构件名称1火1一级4 .等1级11111防火墙1111非燃烧体11111承重墙,楼梯间、电梯1非燃烧体11井和住宅单元之间的墙11113 .10 0 )非燃烧体1112 .-15 011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1非燃烧体11两侧的隔墙11111 .0 0 )非燃烧体11

5、1.10 01111房间隔墙111非燃烧体10 .17 5 )非燃烧体110 .15 011柱111非燃烧体13 .10 0 )非燃烧体112 .15 011梁11非燃烧体2 .10 0 )非燃烧体11.5 0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表 2 . 0 .2楼板、疏散楼梯、屋顶|非燃烧体1.50|非燃烧体1.00|承重构件|吊顶(包括吊顶搁栅)|非燃烧体0.25|难燃烧体0.25|注: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 部位,必须加设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本表相应构 件的规定; 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 0。平方米的房间隔 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有困难时,

6、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 5 0 小时的难燃烧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 . 3。小时的非燃烧体;与二级耐火等级高层主体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不上人的屋顶,其承重构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 5 0小时的非燃烧 体;各种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附录二确定。第2. 0. 3条 一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与高层主体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建筑物的地下室,其耐火等级应为一级。第2 . 0 . 4条 建筑物内存放图书、资料、纺织品等可燃物的平均重量超过2。公 斤/平方米的房间,如不设自动灭火设备时,其梁、楼板和隔墙的耐火极限应按本规范第 2.0.2条的

7、规定提高0.50小时。第三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 1. 1条 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层民用建筑的位 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高层民用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燃气 体贮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注:厂房、库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易燃、可燃液体的划分应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第3. 1. 2条 燃油、燃气的锅炉,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 器和多油开关等应设在专用的房间内。上述房间不宜布置在高层主体建筑内,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时,应采取下列防火措施:一、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

8、的上面、 下面或贴邻,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 低于3 . 0。小时的隔墙 (包括变压器室之间的隔墙)和2 .0。小时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如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二、锅炉房、变压器室应布置在底层靠外墙部位,并应在外墙上开门。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均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米的防火挑檐;三、变压器下面应有贮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贮油设施。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均应设有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四、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固定灭火装置。注:上述房间如布置在与高层主体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内,应符合本条第一、二、三票的要求。第3. 1. 3条 消防控制室宜设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一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

9、. 0 0小时的隔墙和2 . 0。小时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第3. 1. 4条 建筑物内如附设观众厅、 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宜设在底层或二、 三层;如附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底层或二、三层靠近安全出口的部位。第3. 1. 5条 建筑物的地下室不宜设置人员密集的厅、室,如必须设置时,其面积 不应超过3 0。平方米。第3. 1. 6条 高层主体建筑的底部至少有一长边或有三分之一的周边长度不应布置 与其相连的高度在5米、 进深在4米以上的附属建筑。 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 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第3. 1. 7条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汽车停车库,应采

10、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 . 0 0小时 的隔墙和2.。小时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单独的出口。第3. 1. 8条 在高层民用建筑内使用可燃气体时,应采用管道供气。使用可燃气体的部位宜设在靠外墙且通风良好的房间内。第二节防火间距第3. 2. 1条高层民用建筑物之间及高层民用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均不应小于表3.2.1的规定。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表3. 2. 1防火间距(米)建筑类别1高层民用建筑1其它民用建筑1111主体11耐火等级11附属建筑11高层民用建筑1建筑11 一、二级1三级1四级1111111主体111111建筑 | 1 3 |1 3|13|15|181IIIII附属111

11、11 1建筑6|6|7|9注: 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则应 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其它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应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两座建筑物相邻的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 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 .0 0小时且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4米;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 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4米。第3. 2. 2条

12、高层民用建筑与小型的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可燃气体贮罐和化学易 燃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 2. 2的规定。建筑物与贮罐、易燃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表3. 2. 2防火间距高11(米)层11民1主体建筑|相连的用11附属建筑)建11名称和贮量筑11111H|<20立方米1|3 5|13 0易燃液体贮罐1|2 04 0立方米11 -|4 0|13 511 -11< 110 0立方米|-13 5|-1301可燃液体贮罐1111| 1 o o-1 _2 0 0立方米|11 -4 0|31151111< 110 0立方米|13 0|1251可燃气体贮罐1111| 1 o o-1

13、_5 0 0立方米|11 -3 5|131101111<11吨113 0|1251化学易燃物品库房1 -1111一5吨|-13 5|-130注:贮罐的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最近的贮罐外壁算起。第3 . 2 . 3条 高层民用建筑与厂(库)房,煤气调压站,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 站和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 .2.3的规定。第三节消防车道第3. 3. 1条建筑物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可利用交通道路)。如设环形车道有困 难时,可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建筑物的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建筑物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前

14、后穿通的楼梯间),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米。第3. 3. 2条 建筑物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 4米时,宜设有进入内院 或天井的消防车道。第3. 3. 3条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第3. 3. 4条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 .5米,其路边距建筑物外墙宜大于5米,道路上空如遇有障碍物时,路面与障碍物之间的净空不应小于4米。建筑物与厂房、库房、调压站等的防火间距表3. 2. 3防火间距高层民用建筑(米)名 称一类 I 二类主体I相连的I主体I相连的I建筑|附 属|建筑|附 属|I建筑I I建筑I丁、 戊类厂1(库)房11耐火1 一、二级1111 1等级1三、

15、四级112 0 |-1 -2 5 |1 51 -2 01| 1 5-1 -| 2 011 1 31 1 511煤气调压站(进口压力W 3 .110公斤/平方厘米)|12 51| 2 011| 2 011 1 511液化石油气气化1总贮量1111 v 2 0 11I4 51| 4 01| 4 0| 3 51111站、混气站1112 0 - 4 015 011 4 51| 4 51| 4 011立方米市液化石油气11 11111-1111供应站瓶库1|< 1 0|2 5| 2 0| 2 01 1 5注: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的贮罐, 其单罐的容积不宜超过1。立方米。 尽头式消 防车道应设有

16、回车道或回车场, 回车场的尺寸不宜小于1 5米X 1 5米。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 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辆的压力。第3. 3. 5条 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如穿过门垛时,其净宽不应小于3 . 5米。第3. 3. 6条 消防车道靠建筑物一侧不应布置妨碍登高消防车辆操作的绿化、架空管线 等。第四章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第一节防火和防烟分区第4. 1. 1条高层民用建筑内应设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 积不应超过表4. 1. 1的规定。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平方米)表4. 1. 1名 称|每层每个防火分区一类建筑1,000类建筑1,000地下室

17、 |500注: 设有自动灭火设备的防火分区,其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一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高层主体建筑与相连的附属建筑之间,如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附属建筑的防火分区面积可按本表增加一倍。第4. 1. 2条 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跨层窗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面积之和不应超过本规范第4.1.1条的规定。第4. 1. 3条 需设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米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 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厘米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 0 0平方米,且防烟

18、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第二节防火墙和隔墙第4. 2. 1条 防火墙不宜设在U、L形等建筑物的转角处。如设在转角附近,内转 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米。如相邻一侧装有耐火极限不低于1 . 0。小时非燃烧体固定窗扇的采光窗时,可不受距离限制。第4. 2. 2条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米。如相 邻一侧装有耐火极限不低于1 . 0。小时非燃烧体固定窗扇的采光窗时,可不受距离限制。第4. 2. 3条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 2 0小时的防火门窗。第4. 2. 4条 输送可燃气体和易燃、可燃液体的管道,均严禁穿

19、过防火墙;其它管 道也不宜穿过防火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用非燃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紧密填塞。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非燃材料。第4. 2. 5条 建筑物内的主要分隔墙,应砌至梁板的底部。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应采用非燃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紧密填塞。第4. 2. 6条 附设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固定灭火装置的设备室(如钢瓶室、泡沫站 等),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 . 0 0小时的隔墙和2 . 0。小时 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隔墙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第4. 2. 7条 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房间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 于2 . 0 0小时,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

20、防火门。第三节电梯井和管道井第4. 3. 1条 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易燃、可燃液体管道, 也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壁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洞外,不应开设其它洞口。电梯门不应采用栅栏门。第4. 3. 2条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井应分别独立设 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 .0。小时的非燃烧体。 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第4. 3. 3条 电缆井、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非 燃烧体作防火分隔。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吊顶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非燃材料紧密填塞。第4. 3. 4条 垃圾道宜靠外墙设置

21、,其内壁应无突出物,排气口应直接开向室外。垃圾斗应采用非燃材料制作,并能自行关闭。第四节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第4. 4. 1条 防火门分为甲、乙、丙三级。其耐火极限:甲级为1. 2 0小时,乙 级为0 . 9 0小时,丙级为0 . 6 0小时。第4. 4. 2条 防火门宜为平开门、推拉门,并在关闭后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用于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门,应采用单向弹簧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第4. 4. 3条 建筑物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门窗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 墙的防火卷帘,必须用水幕保护。第五节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第4. 5. 1条 屋顶采用金属承重结构时,其吊顶、望板、保温材料等均应采用非

22、燃 材料。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并应采取外包或喷涂耐火材料等措施,使其达到本规范第2 . 0.2条规定的耐火极限,或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设备加以保护。第4. 5 . 2条 室内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四周的基层,应采用 非燃材料。表面装饰层不应采用可燃材料。在变形缝内不应敷设电缆、可燃气体管道和易燃、可燃液体管道,如穿过变形缝时,应在穿过处加设非燃材料套管,并应采用非燃材料将套管两端空隙紧密填塞。第五章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第一节一般规定第5. 1. 1条 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 条件的住宅除外:一、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 建筑面积不超过5

23、 0。平方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合用)的搭式住宅;二、每个单元设有一座疏散楼梯,且从第七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 元式住宅。注:公共建筑中相邻两个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如设有防火门连通,且其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4 . 1. 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地下室除外)面积的1. 4倍时,该防火门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第5. 1. 2条 建筑物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5 . 1. 2的 规定:安全疏散距离 表5 . 1 . 2I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 I间的最大距离(米)建筑物名称|II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I间的房间I

24、尽端的房间|I 病房部分|24|12医院 IIIII 其它部分|30|15| 教学楼、旅馆、展览楼I30|15| 其它建筑|40|20注: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当小楼梯设在户外时,应从户门算起,设在户内时,应从最远的房门梯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 5倍水平投影计算;位于两座疏散楼梯之间的袋形走道(如下图)两侧或尽端的房 间,其安全疏散距离应按下式计算:a + 2 b < c式中一般走道与位于两座楼梯之间的袋形走道的中心线交叉点至较 近楼梯间门的距离;两座楼梯之间的袋形走道端部的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一般走道中心线交叉点的距离;C 两座楼梯间或两个外部出口之间最大允许距离的一半,即

25、本表规定的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房间的安全疏散距离。第5 . 1 . 3条 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商场营业厅等,由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米;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不宜超过1 5米。第5. 1. 4条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面积不超过7 5平方米时, 也可设一个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 . 4 米,如房间面积不超过5。平方米时,门的净宽可适当减少。第5 . 1 . 5条 建筑物各层走道的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 0 0人不小于1米计算, 建筑物底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 0 0人

26、不小于1米计算,但外门和走道的最小宽度均不应小于表5 .1.5的规定。外门和走道的最小宽度(米)表5 . 1 . 5I建筑物的每槿公|走道净宽建筑物名称I|II用外门净宽|单面布房|双面布房|医院 |1.30|1. 40|1. 50 |住宅 |1.10|1.20|1.30 |其它建筑 |1.20|1.30|1.40|注:跃廊式和通廊式住宅,其单面布置房间的走道出垛处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 0厘米。第5. 1. 6条 建筑物内设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其疏散走 道、出口等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厅内的疏散走道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 0。人不小于6。厘米计算,但边走道的净宽不宜小于8 0

27、厘米,其它走道的净宽不宜小于1米;二、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走道各自的总宽度,平坡地面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 0 0人不小于6 5厘米,阶梯地面应按每1 0 0人不小于8 0厘米计算。但疏散出口和走道净宽均不应小于1 . 4米。三、疏散出口靠近门口 1. 4米内不应设踏步,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四、观众厅座位的布置, 横走道之间的排数不宜超过2 0排,纵走道之间每排座位不宜超过2 2个,但前后排座位的排距不小于9。厘米时,可增至4 4个,只一侧有纵走道时, 其座位数应减半。第5. 1. 7条 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有两个或两个

28、以上防火分区时,其相邻分区之间的墙上的防火门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设有一个能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二、房间面积不超过5。平方米,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 0人时,可设一个门;三、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 0。人不小于1米计算。第5. 1. 8条 建筑物内的走道长度超过2 0米时,应设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设施,但设有排烟设施和事故照明者除外。第5. 1. 9条 建筑物的公共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门不应采用侧拉门、 吊门和转门。第5. 1. 1 0条 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米的防护挑 檐。第二节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第5.

29、2. 1条 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 2米的二类建筑(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除 外),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或阳台、凹廊等;二、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三、楼梯间的前室应设防烟或排烟设施;四、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注:利用阳台或凹廊进行自然排烟时,不应设置外窗,如必须设置时,应符合本规范第7.1.3条对外墙排烟窗的规定。第5 . 2 . 2条 建筑高度不超过3 2米的二类建筑(单元式住宅除外)应设封闭楼梯 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二、楼

30、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三、楼梯间的底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为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注: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设防烟楼梯间。第5. 2. 3条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二、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应设封闭楼梯间;三、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应设防烟楼梯间。第5. 2. 4条 通廊式住宅,不超过十一层的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

31、应设防 烟楼梯间。第5. 2. 5条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内不应设烧水间、可燃物贮藏室、可燃气 体管道、易燃或可燃液体管道和影响疏散的突出物等。第5. 2. 6条 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且底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度,且每级离扶手2 5厘米处的踏步宽度超过2 2厘米时,可不受此限。第5. 2. 7条 建筑物通向屋面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符合本规范第5 . 1. 1 条第一款的规定和顶层为外廊的通廊式住宅除外),且不应穿越其它房间。通向屋面的门应向屋面方向开启。第5 . 2 . 8条 地下室、半

32、地下室的楼梯间,在底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 . 0 0 小时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能直通室外,如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时,在底层应设分隔设施和明显标志。第5 . 2 . 9条 每层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 0 0人不小于1米计算。各层人 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 下层楼梯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但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5.2.9的规定。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米)表5 . 2 . 9I建筑物名称I楼梯宽度IIIII 医 院 | 1 . 3 0 |IIII 住宅|IIII其它建筑 |1.20 | 第5 . 2 . 1 0

33、条 室外楼梯可作辅助防烟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9。厘米(可计入 疏散楼梯总宽度内),倾斜度不应大于4 5度。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 1米。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非燃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 .0 0小时。在楼梯周围2米内的墙面上,除设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第三节消防电梯第5. 3. 1条 下列建筑物应设消防电梯:一、一类建筑;二、塔式住宅;三、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四、高度超过3 2米的其它二类建筑。第5. 3. 2条 设消防电梯的建筑物,其高层主体部分最大楼层的建筑面积不超过1 5 0。平方米时,应设一台;超过1

34、5 0。平方米但不超过4 5 0。平方米时,应设两台; 超过4 5 0。平方米时,应设三台。消防电梯宜分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第5. 3. 3条 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与防烟楼合用的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1。平方米;二、消防电梯的前室宜靠外墙, 在底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米的 通道通向室外;三、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 5 0小时的墙隔开。如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四、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五、消防电梯

35、应设有电话及消防队专用的操纵按纽;六、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第六章 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6. 1. 1条高层民用建筑必须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第6. 1. 2条 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网、 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利用天然水源时, 应确保枯水期最低水位时的消防用水量,并应设有可靠的取水设施。第6. 1. 3条 室内消防给水应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当室内消防用水量达 到最大时,其水压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灭火设备的要求。室外低压给水管道的水压,当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应保证不小于10米水柱(从地面算起)。注:生产、生活用水量应按最大小时流量计算;消防用水量

36、应按最大秒流量计算。第二节消防用水量第6. 2. 1条 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用水量应按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计算。建筑物内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水幕和泡沫等灭火设备时,其室内消防用水量, 应按需要同时开启的上述设备用水量之和计算。第6 . 2 . 2条 建筑物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用水量,不应小于表6 .2.2的规定。消火栓给水系统用水量 表6. 2. 2I建筑 |消防用水量|每根竖管|每支水枪|建筑物名称|高度 | (升/秒)II|I |最小流量|最小流量|I (米)I室外I室内I (升/秒)I (升/秒)I1普通住宅111| < 5 0 | > 5 0 |11 51 51| 1 0 |

37、 2 0 |11 01 01|5|51 11医院、电信楼、广播楼、高11-H1111111级住宅、教学楼,普通的旅| < 5 0 |2 0| 2 0 |1 0|51馆、办公楼、科研楼、图书111 - 1 -11楼、档案楼、省级以下的邮11111政楼等11| > 5 0 |12 01| 3 0 |11 51|51 11百货楼、展览楼、财贸金融1| < 5 0 |-H3 01| 3 0 |11 51|51楼、高级旅馆,重要的办公111 - 1 -11楼、科研楼、图书楼、档案11111楼、省级邮政楼等| > 5 0 |3 01 4 0 |1 5|5注:建筑高度不超过5。米,且

38、每层面积不超过5 0。平方米的百货楼、展 览楼、财贸金融楼、高级旅馆和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图书楼、档 案楼、省级邮政楼等,其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均可按本表减少5升 /秒。第6. 2. 3条 建筑物内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用水量,按3。升/秒计算,但自动喷 水头总数少于3。个、计算的水量少于3。升/秒时,可采用实际用水量。第三节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第6. 3. 1条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其进水管不宜少于两条,并宜从两 条市政给水管道引入,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进水管应仍能保证全部用水量。第6. 3. 2条 高层民用建筑在下列情况下,应设消防水池:一、市政给水管道和进水

39、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二、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二类建筑的住宅除外)。第6. 3. 3条 消防水池的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的要 求。百货楼、展览楼、财贸金融楼、省级邮政楼、高级旅馆和重要的科研楼、图书楼、档案 楼的火灾延续时间按3小时计算;其它建筑物按2小时计算。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水量可按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计算。在发生火灾时能保证连续送水的条件下,计算消防水池容量时,可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连续补充的水量。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应超过4 8小时。消防水池宜分设成两个。第6. 3. 4条 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取水口与被保护建筑物的距离 不

40、宜小于5米,并不宜大于1 0 0米。 消防用水与其它用水共用的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量的技术措施。第6. 3. 5条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本规范第6 . 2. 2条规定的室外消防用水量 确定,每个消火栓的用水量应为1。 1 5升/秒。室外消火栓应沿消防道路均匀布置。消火栓距路边不宜大于2米, 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米,但不宜大于4。米。在此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第四节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箱第6. 4. 1条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其引入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 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仍能保证消防流量和水压。第6. 4. 2条 消防竖管的布置,应

41、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 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每根消防竖管的直径应按其流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1 0 0毫米。注:建筑高度不超过5。米,且每层面积不超过5 0 0平方米的普通塔式住宅,如设两条消防竖管有困难时,可设一条,但必须采用双出水口消火栓。第6. 4. 3条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与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检查信号阀后的管网,应分 开独立设置。第6. 4. 4条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阀门的布置,高层主 体建筑应保证检修管道时关闭的竖管不超过一条,当竖管超过三条时, 可关闭两条;与高层主体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可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执行。阀门应有明显的启

42、闭标志。第6. 4. 5条 室内消防给水管网应设水泵接合器,其数量应按室内消防用水量确定,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应按1。15升/秒计算。水泵接合器应有明显的标志, 并应设在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其周围1 5-4。米内应设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第6. 4. 6条 建筑物的各层均应设消火栓。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米,但建筑高度超过5 0米的百货楼、展览楼、财贸金融楼、省级邮政楼、高级旅馆、重要的科研楼,其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 3米;二、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 消火栓的间距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 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并不应大于3。米

43、。 消火栓栓口出水方向宜与设置消火 栓的墙面成9 0度角;三、消火栓处的静水压不应大于8 0米水柱,如超过8 0米水柱时, 应采取分区给水或在消火栓处设减压设施;四、消火栓的栓口直径应为6 5毫米,配备的水带长度不应超过2 5米,水枪喷嘴口径不应小于1 9毫米;五、每个消火栓处应设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设有保护按钮的设施;六、消防电梯前室应设消火栓;七、建筑物的屋顶应设检验用的消火栓。第6. 4. 7条 设置独立的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或区域集中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 应设消防水箱。设置区域集中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如能保证室内最不利点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水量和水压时,可不设消防水箱。消

44、防水箱(采用分区给水时,包括各区的消防水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水箱的贮水量,一类建筑(住宅除外)不应小于18立方米, 二类建筑(住宅除外) 和一类建筑的住宅不应小于1 2立方米,二类建筑的住宅不应小于6立方米;二、一类建筑(住宅除外)的消防水箱如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或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等的水压(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水压不宜小于1公斤/平方厘米)时,应设气压给水设备等增压设施。仅设有消火栓给水系统的二类建筑,其顶层消火栓处静水压不应低于7米水柱;三、消防用水宜与其它用水合用水箱,但应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技术措施;四、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不应进入消防水箱。第五节消防水泵房第6. 5.

45、 1条 高层民用建筑内设置消防水泵房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 . 0 0 小时的隔墙和2 . 0。小时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独立设置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消防水泵房应设安全出口,设在底层时,应直通室外。消防水泵房与消防控制室之间,应设直接的通讯设备。第6. 5. 2条 每台消防水泵应设独立的吸水管。消防水泵房应设不少于两条出水管与环状管网连接。消防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装设试验和检查用的放水阀门。第6. 5. 3条消防水泵应设工作能力不小于主要消防水泵的备用泵。第六节固定灭火装置第6. 6. 1条 一类建筑(教学楼和普通的住宅、旅馆、办公楼以及建筑中不宜用水

46、扑救的部位除外)的下列部位,应设自动喷水灭火设备:一、舞台、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厨房和商场营业厅等公共活动用房;二、走道(电信楼内走道除外)、办公室和每层无服务台的客房;三、停车库、可燃物品库房。第6 . 6 . 2条 建筑物内超过8 0。个座位的剧院、礼堂的舞台口和设有防火卷帘、 防火幕的部位,宜设水幕设备。第6. 6. 3条 高层主体建筑内的燃油、燃气锅炉房,应设泡沫或卤代烷等固定灭火 装置。高层主体建筑(二类建筑的住宅除外)内的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室和多油开关室等,应设二氧化碳或卤代烷、水喷雾等固定灭火装置。第6. 6. 4条 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

47、图书馆的珍藏库,一类建筑内的自备发电机 房和其它贵重设备室,应设卤代烷或二氧化碳等固定灭火装置。第七章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第一节防烟、排烟第7. 1. 1条高层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防烟、排烟设施:一、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二、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 2米的二类建筑的下列走道或房间:1 .无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且长度超过2。米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 0米的内走道;2 .面积超过1 0。平方米、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窗房间,设固定窗扇的房间和地下室的房间。第7. 1. 2条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独立

48、的防烟、 排烟设施。第7. 1. 3条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 烟方式。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应设阳台、凹廓或在外墙的上部设置有便于开启装置的排烟窗, 其开窗面积不宜小于2平方米,合用前室不宜小于3平方米。第7. 1. 4条 采用机械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其排烟 量不宜小于1 4 4 0。立方米/时(合用前室不宜小于2 1 6 0 0立方米/时)。采用自然进风时,竖井的面积不宜小于2平方米,合用前室不宜小于3平方米;进风口有效面积不宜小于1平方米,合用前室不宜小于1 . 5平方米。排烟口应设在前室的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进风口应设

49、在前室靠近地面的墙面 上。第7. 1. 5条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保持正压,且楼梯间的压力应略高于前室的压力。第7. 1. 6条 走道或房间采用机械排烟时,排烟风机的风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包括不划防烟分区的大空间房间),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 0立方米/时计算(风机的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 2 0 0立方米/时)二、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 20立方米/时计算。走道或房间采用自然排烟时,其排烟口总面积不应小于该防烟分区面积的百分之二。第7. 1. 7条 排烟口应设在

50、防烟分区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距该防烟分区 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米。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 可采用手动或自动开启方式,手动开启装置的位置应便于操纵。第7. 1. 8条 排烟口与排烟风机应设有联锁装置,当任何一个排烟口开启时,排烟 风机即能自动启动。排烟风机的入口处,应设当烟气温度超过2 8 0 C时能自动关闭的装置。第7 . 1 . 9条 排烟风机宜采用离心式风机,并应保证在2 8 0 C时能连续工作3 0 分钟。第7. 1 . 1 0条 机械排烟和加压送风的风速,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米/ 秒;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1 5米/秒。排烟口的风速不

51、宜大于1。米/秒;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米/秒。第7. 1. 1 1条 排烟口、排烟阀门、排烟道等与烟气接触的部分,必须采用非燃材 料制成,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 5厘米的距离。第7 . 1 . 1 2条 机械排烟系统宜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分开独立设置。有可能利用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进行排烟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应设有在火灾时将通风、空气调节系统自动切换为排烟系统的装置。第二节通风和空气调节第7. 2. 1条 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有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 统,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通风设备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注:上述房间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有困难时,可合用送风系统。第7.

52、 2. 2条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五 层,但排风管道设有防止回流措施以及各层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时,其新风管道可不受此限。垂直风管应设在管道井内。第7. 2. 3条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送风、回风总管,在穿越机房和重要的或火灾 危险性较大的房间的隔墙、楼板处以及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支管上均应设 防火阀。当其易熔环或其它感温、 感烟等控制设备一经作用, 防火阀应能顺气流方向自行严 密关闭,并应设有单独支吊架等防止风管变形而影响关闭的措施。易熔环的作用温度宜为7 0 °C。第7. 2. 4条 厨房、浴室、厕所等的机械或自然垂直排风管道,应

53、采取防止回流的 措施。第7 . 2 . 5条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应采用非燃材料制成。第7. 2. 6条 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应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风管内设有电加热器时,电加热器前后各8 0厘米范围内的风管和穿过设有火源等容易 起火部位的管道,均必须采用非燃保温材料。第7. 2. 7条 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 防火阀;穿过变形缝处,应在两侧设防火阀。穿过防火墙、变形缝两侧各2米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必须采用非燃材料。第八章电气第一节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第8. 1. 1条 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装置、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 门等消防用电,一类建筑应按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