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一、从基本功入手三个结合 : 临贴与创作结合、大字小字结合、楷书与行书结合。三看: 1、平时多看名帖、 2、看书法展、 3、看名家挥毫。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 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二、推荐范本“圣教序”、“书谱”、”自叙帖“、“研山铭”、“李太白忆旧游诗” 、“花气诗”等。三、三大创作原则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 线是力和势的组合, 行笔要沉着痛快, 做到稳 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 ,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欹侧、擒纵、疏密、高低。章法变而贯竹节式 (几个字一节) 节数间有空隙; 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 (左
2、 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体布局要点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 上承下启, 左映右带, 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 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品。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五、十个书写关键词1、八面出锋。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 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2、刚柔相济。刚力 铁划银钩(粗) :柔力 行云流水(细
3、) 。3、惜墨如金。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 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4、豁然开朗。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 矛盾的过程。5、中侧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6、深思熟虑。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7、一气呵成。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要在身体与心情皆好的状态下写 字。书写时随意挥洒,一气呵成。8、错落有致。一般情况下,作品的行距要宽,字距要紧。字忌并列,要错开。节数间 有空隙,排列组合要有节奏,大小字参差
4、,突出中间书眼。9、笔情墨趣。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求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和谐,有强 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用好拙笔,用笔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10、重视贯气。书法的气,是指点划与不同字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趋向。六、十二条用笔细节1、草书不见横画。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代。2、忌由快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一样的现象,行处皆留,留处皆行。3、墨淡无神。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4、忌单字中的“眼” ,防止“眼子”太多。 5、中间一行是作品重点。一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这也叫“书眼”。6、长线条字很重要,收笔时要谨慎,一
5、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7、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忌团状。 8、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要有铁划银沟的粗笔,又要有行 云流水的细笔。 9、墨干时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行草有楷意,楷书 要行写。 10、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要交代清楚。11、讲究提按: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着笔向下按” 。12、中侧并用,八面出锋,细处用中,厚处用 侧。中国的书法艺术最讲究的就是用笔。元代赵子昂说的“用笔千古不易”,是指在用笔的法则上千古不易 ,是对笔法重要性的高度强调。我们理解, 这法则是:要用毛笔书写出高质量的,具审美有表现力的点画。这是书法艺 术无
6、可争议的一条法则。在书法方法技巧中, 笔法是占第一位的, 没有笔法, 就无从谈字法、 章法、 墨法。所以, 对笔法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历代书家、 书论家对笔法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 并且给我们 留下了极其丰富而且精彩绝伦的论述。尤其是其中的“万毫齐力” 、“力透纸背” 、“屋漏痕”、 “锥画沙”、“折钗股”等,至今仍是指导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指南。可以说,在书法技法的 研究中,对笔法的研究应该是长久的课题。鉴此,我们用今天的视角,对笔法中的问题作一番研究和探讨。一、关于用笔的发力与“锋变”毛笔在纸上运行要留下痕迹, 这痕迹就是汉字的点画。 用同样的一支毛笔, 由不同的人 来写相同的一个字,结果
7、是一人一面。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运笔发力方法不同。写字时, 笔毫由于手臂的发力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因此,才有“唯笔软而奇怪生焉”的说法。笔 毫在不使用时,形状是锥状的,一旦濡墨落笔,锋毫即变,一写一变。写字时笔毫始终是处 在变化状态的,这就要求书者在书写中发力控锋、调锋,在控锋、调锋中书写。这种书写过程中的锋毫之变,我们称之为“锋变” 。无论何种字体书体中的点画,其实就是书写时“锋变”的结果。研究笔法,实际上,就 是要集中在怎样控制“锋变”的这一关键点上。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环节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 。 入,主要是完成笔画前端的造型; 行,是完成笔画中部的造型
8、; 收,是完成笔画尾部的造型。 发力和锋变的各种技巧, 也就集中体现在这三个细小环节之中。 在这三个环节中, 每一个环 节都会直接影响一个笔画的造型。 因此, 它是用笔最基本的技巧环节, 对笔法的研究也就必 须着眼于这三个具体的技巧环节。用手、 腕、臂的发力来控制和调领锋毫, 利用锋变来完成这三个环节, 并进行点画的刻 画,就是用笔的关键。古人研究笔法最经典的成果莫如“永字八法” ,虽然它还是残缺的理 论(如:心钩、鹅钩、之捺等,这些极为重要的笔画,只一个“永”字无法包含其中,说明 它还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 ),但其实践指导意义确是重大的。我们仔细分析“策、勒、弩、 趯、侧、掠、啄、磔”八字,
9、实际上讲的就是一个控笔发力的问题。由于发力方法的不同而导致锋变的不同, 又由于锋变的不同而导致点画的形状不同。 故 而才形成了“楷书笔法” 、“篆书笔法” 、“隶书笔法” 、行书笔法”、“草书笔法”的五种笔法 分类。五种字体各有各的主要笔法特征, 篆书的“铁线玉箸” 、隶书的“蚕头雁尾” 、楷书的“永 字八法”、行草书的“绞转连绵”等既是。在同一种字体之中,无论其风格是怎样变化,在 点画的刻画,或者说在发力方法和锋变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 张迁 碑与曹全碑比较,共性是“波磔”和“蚕头雁尾” ,区别是一方一圆、一刚一柔。柳 楷和颜楷比较,共性是“藏头护尾”与“八法” ,区别是一
10、骨一筋、一峻一朴。这些差异的形成,无疑是锋变的结果。由此,我们又可以推断出,个性风格的形成,很 大程度上是原于个性化的运笔发力方法和个性化的锋变上。 人们称米芾的 “刷”、东坡的“画”、 山谷的“描” ,就是对他们个性锋变技巧最典型最贴切的形容。也正因为他们各自的这种独 特的锋变技巧,才形成了他们各自的书风,才形成了宋代“尚意”的书风。这种例子俯拾皆锋变的幅度与发力的方法有直接关系,重发力,锋变的幅度大,笔画粗壮;轻发力,锋 变的幅度小,笔画纤细;爽发力,笔画挺而柔;缓发力,笔画劲而朴,利用侧锋锋变,笔画 方峻;用中锋锋变笔画圆浑。不管怎样发力与锋变, 必须是以刻画准确而高质量的点画线条为宗旨
11、的。 若求点画线条 造型的准确,首先是要发力与锋变的准确。不同的点画,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发力方法和锋变技巧。二、“线性”问题所谓“线性” ,系指作品具有独特的锋变技巧,同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统一性的点 画线条所表现出来的线条特性与特征。古代的每一部法帖, 在用笔上, 几乎都是一种个性化特征的具体体现。 就一部具体的法 帖而言,其个性的锋变技巧,会形成一种鲜明而独特的“线性”特征。如朱耷的作品就很具 典型意义。 他运笔采用平均式的发力方法,极少重按轻提,锋变的幅度很小,点画线条粗细 均匀,所以,他的线条就有他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线性”特征。不用看整幅作品,只看一个 字,就可以通过
12、其“线性”特征断定为朱耷手笔。我们还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取王铎、郑 燮、张瑞图、何绍基、康有为、赵之谦书统统撕成碎片,搅和之后再进行分离,筛选时肯定 不会有什么困难, 因为他们各自笔下的线条是极具个性化的, 这种个性化线性的信息就储存 在只字片纸之中,辨析它们是非常容易的事。二王、欧褚、黄米、董赵等,莫不如此。因此 可证,“线性”是构成个性笔法风格特征的集中体现。“线性”是由五个部分构成的:1、线形线形,系指点画的具体造型。它是笔法的具体体现。无论书法的何种书体与字体,每一点、每一画都有确切的造型。 “蚕头雁尾” 、“铁柱悬 针”等既是。有的比较形象一些,可以以物类相比,有的或者说大量点画,就
13、很难以物类相 拟对, 但是,每一个点画都有着确切的形态造型。 这种造型是指具有审美意义的造型, 而不 是指那些“肉饼” 、“死蛇”类的败笔笔形。2、线质线质,系指点画的质地和质感。它是笔法的表现力所在。书法的点画线条应该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这种表现力就体现在点线的质地和质感上。 它是书法特有的形式技巧语言。 有的富有弹性, 如“铁线”;有的体现苍劲, 如“万岁枯藤” ; 有的表达飘逸,如“彩带” ;有的展示刚健,如“铁画银钩”等等。它具有审美特质,并用 以表达烘托作品的风格气息。不是指那种“死蛇挂树” 、“煮烂的面条”之类的败笔质感。3、线色线色,系指线条的墨色与层次。它是笔法的神采所在。书法
14、的点画不只是一种墨色,有浓淡、枯润、浅深等等区别和变化。 “重若崩云,轻如 蝉翼”既是。它是点画线条要表现的重要内容。所谓“墨出神采”就是指具体的线色而言, 线条丰富的墨色层次变化,会更加拓展丰富线条的表现力。不是指那种“墨猪” 、“失血”之类的败墨之笔。4、线向线向,系指点画的运笔走向和点画顾盼的方向。它是笔法的动态所在。在书写的过程中, 如果点画的走向有一定的规律性, 就会形成一种势。 这种势对风格会 起很大作用。 横平竖直表现稳和, 横翘竖倾体现险绝。 如果运用得好, 会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如果运用得不好,则会成为习性笔病。5、线位线位,系指点画的位置。它也是笔法的动态所在。一字之每一笔
15、, 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 这是汉字本身的规定与限制。 不同的字体有不同 的规定和规律,篆、隶、楷相对严谨对称,其点画的位置可移动的幅度非常小。行、草的点 画位置移变性非常大, 有很强的可塑性, 随意性。 行、草点画的位置可做左右、 上下的移动, 这种点画位置的交错与移位,会产生聚散、正欹、开合等动态效果。 并会直接影响字的整体 造型,会使字势产生奇特的变化,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加生动。不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 无度蹂躏汉字的那种混涂乱抹。在构成线性的五个方面中, 线形、 线质、线色是最核心的内容, 其中线形又是第一位的, 因为,其余都是以线形为依托才能表现出来的。三、中锋与侧锋、圆笔与方笔书写之
16、际,运笔的方向和锋变总是处在变化之中的,笔迹总是形成短线、长线、直线、 弧线的反复转换交 *。笔锋常常是由中锋而转变为侧锋,又由侧锋而转变为中锋,这样的反 复转换。 发力的目的, 就是调领锋毫完成这样的转换并刻画点画。 历来人们对中锋侧锋的研 究给予了很大关注。以往,人们对中锋的判断比较一致, “令笔心在画中行”就是中锋笔法的核心技巧。我 们的理解是,其中锋就是指毛笔的主毫,将主毫调领中正,利用主毫锋变刻画点画的方法, 既中锋的典型笔法。 但对侧锋的判断则莫衷一是, 我们认为, 侧锋指的是毛笔的副毫, 控制 副毫锋变刻画点画,同时,也包括用锋尖刻画点画,既为侧锋笔法的技巧所在。鉴此,我们对中锋
17、与侧锋的判断是:中锋用笔的核心是对“主毫”和“正锋”的控锋锋变技巧。侧锋用笔的核心是对“副毫”和“锋尖”的控锋锋变技巧。有些论家对侧锋存有偏见, 其结症是在侧锋与偏锋的区别和判断上。 偏锋与侧锋的本质 区别就在于,侧锋与中锋一样,也是笔法技巧中优良的技巧,偏锋则是败笔。侧锋的线形、 线质具有丰富的造型和表现力, 并具有多方面的审美素质, 它可以充分表达和烘托作品的风 格与气息。偏锋的锋变则有着典型的病笔形态,锋尖与副毫(笔肚)各在一侧运行,其线形 必然呈一侧平滑,另一侧锯齿状,线形、线质十分拙劣。侧锋与偏锋是不能混为一谈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凡圆笔者, 主要是以中锋来刻画的; 凡方笔者,主要
18、是以侧锋来刻 画的。一个笔画的方与圆, 主要体现在笔画的两端和笔画中部的转折处。 此外, 圆笔的锋变又 主要体现在点画的粗细、长短、曲直上;方笔的锋变又主要体现在点画的棱角、方折处。方笔的锋变技巧, 关键是对副毫和锋尖的控制, 点画的棱角是用副毫和锋尖刻画出来的。 在魏碑的笔法技巧中, 侧锋的用笔占有很大比重。 被认定为 “方笔之极则” 的始平公造像 的方笔,就须用侧锋锋变技巧。以横为例: 入笔侧锋切锋而入, 随即翻锋右行,收笔切锋回收。入笔切锋是用笔尖和笔 肚刻画笔画首端的方笔笔形, 翻锋是为了由侧锋变为中锋, 收笔切收是用笔肚副毫刻画末端 的棱角。在折笔处的方与圆要看折笔的程度,直折之笔为
19、方笔,弧折之笔为圆笔。毫无疑问, 中锋用笔在笔法技巧中是占主导地位,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任何人在运笔时, 是很难做到绝对地笔笔中锋的,都是中侧间互的。故而才有“取险” 、“取妍”之说。在古典法书之中,任何字体都有方圆之笔的存在。方笔典型的范例有: 篆书天发神忏 碑、隶书张迁碑 、楷书始平公造像 。赵之谦的行书具有明显的方笔色彩。草书基本 是以圆笔为主, 也偶有少量方笔的成分存在。 圆笔典型的范例非常之多,大量的金文、 小篆 几乎都属圆笔系列,隶、楷、行大多方圆兼备。四、用笔的“发力点”问题在前面所述的锋变与发力问题之中,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发力点”问题。 所谓 “发力点”是指在运笔过
20、程中,手臂用力最重之处和锋变最大之处。书法笔法的变化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行草书,很难以定量分析。在“发力点”这个问 题上变化就十分复杂。我们发现在传统经典行草法帖中, 古人在“发力点”技巧的运用上是 非常有机巧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样的。我们分析大体有,常规式(或称经典式) 、均衡式和 变异式三种“发力点”的技巧。常规式的“发力点”主要在笔画的两端和直折处,其“发力点”相对比较固定。比如汉 隶和唐楷比较典型。 不管其风格是有多大差异, 但在每一笔发力的位置上是非常固定的。 凡 隶书“蚕头”和“雁尾”的部位必是“发力点” ;凡楷书“藏入” 、“顿收”、“折笔”和“钩 根”的部位必是“发力点”的位置。
21、行草书中王羲之、董其昌、赵子昂是典型之例,尤其是 赵子昂更趋于经典化,其“发力点”几乎完全恪守楷法法则。其风格是工整、平稳和娴雅。均衡式的“发力点” 实际上是没有清晰的发力点。小篆一系比较典型, 尤其铁线更为典 型。朱耷、怀素的草字也具有明显的均衡“发力点”的特征。变异式的 “发力点 可能是落在点画的任何部位。 相当多的魏碑楷书具有清晰的这点特 征。与常规经典式的”发力点“比较,我们发现,它有的按常规”发力点“发力,更多的是 不按常规的”发力点“发力。如以撇为例,常规的”发力点“是在起笔处,极为少见将'发 力点”下移到别处,而北碑撇的“发力点可以设在这一笔的任何部位。这种”发力点“的
22、变异会直接造成线形的变异和风格上的差异。 故而形成了北碑的一石一格、 一石一貌的现象。 在行书体系中,在“发力点”上变异较大较明显的当属米芾、郑燮、王铎和张瑞图。米芾、 郑燮和王铎是从常规经典式“发力点”技巧和锋变中蜕变而来,而张瑞图的“发力点”与锋 异变则走向了另类。当运笔均衡发力时, 锋变小, 点画多显长短之别而少重轻之异, 其节奏也就不清晰明快; 当运笔不均衡发力时,锋变跌宕,点画线形变化必然丰富,节奏自然清晰强烈。在评价笔法的好坏高下时,审其“发力点”是否准确而精到, “发力点”的变异是否精 妙而奇巧,应该是一条不应忽视的标准。因为它可以直接反映出书者的功力和造诣。五、主笔的概念在笔法
23、技巧中,主笔的概念是非常需要强调的,尤其是篆、隶、楷,主笔至关重要。之所以称为“主笔” ,是因为它在一字之中充当最主要的角色。主笔有三个主要功能特 点:八、1、占有重要位置,起一字的主体支撑作用。2、笔画最长,书写难度最大的一笔。3、表现力最强的一笔。篆、隶、楷的主笔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变异幅度比较小。行、草的主笔极不稳定,其变 异的幅度非常大。所以,在篆、隶、楷的创作中,主笔是不能出现败笔现象的。如果苛刻一 点,一幅作品之中、甚至连一笔的败笔也不能出现。主笔若写败,整字则必败,一字已败, 通篇失色。 当我们在审视一件楷书作品时,如果有一个字的主笔出现败笔,那么, 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字是整幅字中
24、最显最跳的一个字,败笔的暴露尤其明显。所以,篆、隶、楷的创 作对主笔的要求是极为严格和挑剔的。古人对主笔的研究也多有论述,刘熙载在艺概中有: “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 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 。行、草书的创作,在主笔的把握上要比篆、隶、楷复杂得多,其难度也大得多。复杂的 原因是讲求变异, 主笔可以变异成副笔, 主笔自身也可以有各种造型的变异。 难度大的原因 是,不但要精而且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行、草书不仅仅主笔变异, 副笔的变异更大, 副笔有时可变为主笔,更多的是自身的变 异。当副笔和主笔的功能特点发生变化时,对变异的副笔须作主笔对待。
25、由于行、 草书的创 作有即兴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同字不同貌,同笔不同形” 是行、草书创作的重要技巧法则。 它更须作者要具有较强的控锋能力、 变化能力、 应变能力、 表现力以及对字型的组塑能力等六、笔速问题在笔法技巧中, 运笔的速度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技巧之一。 笔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快与慢 的问题,它与所要书写的墨色、字体,所要表现的风格、节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笔速本 身既能完美地表现这几个方面,又要受到这几个方面的制约。1、笔速与墨色的关系用墨的核心技巧是“纸墨相发” ,用墨的关键技巧是施墨。由于水墨落到纸上有渗化的 特性,所以,施墨之时必须要把握准分寸,否则失控就会败墨,失去墨韵。其规律是:
26、“饱笔渗化快, 渴笔渗化慢” (其中墨的水分大小和纸质的吸水性大小不能忽 略)。为使墨的控制准确而合度,如何把握笔速就是关键环节了。其要领是:“饱笔须快,渴笔宜慢” 。例如在行草书的创作中, 当毛笔蘸一次墨之后, 要连续书写若干字, 笔含之墨就有一个 由多而渐少的过程,而行笔的速度也要有一个由快而渐慢的过程。这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 如果不按这个规律运笔, 饱笔反慢运,渴笔却快行,那纸上之墨一定一塌糊涂。前段漫漶不 清,后段苍白乏色,也就无所谓墨韵而言了。行、草书的墨色注重浓淡、枯涩、燥润、虚实 的变化,因此, 对笔速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有高速与低速的驭笔能力技巧, 才能 表现行草书的墨
27、色墨韵。在篆、 隶、楷的创作中, 笔速要求匀和, 一般情况下反差较小, 大多采用中低档的速度。 原因是,这类字体的墨色反差较小, 书写时笔中所含之墨不宜太饱,不宜太渴。笔速与墨色 是互为表现的关系,又是互为制约的关系。2、笔速与字体的关系不同的字体对笔速有不同的要求。 篆、隶、楷的笔法是笔笔独立的, 又要强笔画的刻画。 这样,在点画的书写中, 运笔的速度就很难加快。 另外, 这几种字体的章法基本是成行成列, 一格一字,字字独立,字与字之间没有绵互萦带关系,故而,很难以快档笔速运笔。行、草书的笔法有很大的自由度, 笔画的长短、 粗细随机可变, 直线、 弧线可任意组合, 笔势可断可连, 单字中可连
28、笔, 数个字可缠绵。这些都为笔速的加快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或 可以说,提供了既可以加快又可以放慢的条件。3、笔速与风格的关系技巧表现风格,风格制约技巧。笔速是笔法中的技巧,故而,笔速与风格是互为表现, 互为制约的关系。风格恬静一路,笔速须稳和;狂狷一路,笔速要急掣;古朴一路,笔速应 迟涩,等等。在行、草书中,这种风格的多样性与笔速的多变性是共存共生的。行草属动态 字体,风格差异极大,其笔速的变化差异尤其明显。它要求书写者,必须能对各档的笔速, 都要有很强很娴熟的驾驭能力,才能很好地把握风格。同样是王羲之的作品,其笔速不同, 风格不同。兰亭笔速相对慢, 月仪笔速快。这类例子不胜枚举。篆、隶、楷虽属
29、静态字体,但在风格上是非常多样化的。以唐楷为例,禇遂良笔速快, 欧阳询笔速中,颜真卿笔速慢。笔速的快慢对风格的表现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可知,风格对笔速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笔速对风格的表现是需要分寸的。4、笔速与节奏的关系从严格的意义上讲, 任何字体在创作上, 都必须要有节奏韵律的展示。 单从点画线条的 角度上看,粗与细、重与轻、长与短以及迟涩与流畅、稳重与奔放等等,都是构成节奏的基 本要素。这种对比愈是强烈,节奏就愈加跳荡。迟涩和稳重之笔必然是慢行的,流畅与奔放 之笔肯定是快捷的。行、草书的笔法有很大的自由度, 笔画的长短、 粗细随机可变, 直线、 弧线可任意组合, 笔势可断可连, 单字中可
30、连笔, 数个字可缠绵。这些都为笔速的加快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或 可以说,提供了既可以加快又可以放慢的条件。3、笔速与风格的关系技巧表现风格,风格制约技巧。笔速是笔法中的技巧,故而,笔速与风格是互为表现, 互为制约的关系。风格恬静一路,笔速须稳和;狂狷一路,笔速要急掣;古朴一路,笔速应 迟涩,等等。在行、草书中,这种风格的多样性与笔速的多变性是共存共生的。行草属动态 字体,风格差异极大,其笔速的变化差异尤其明显。它要求书写者,必须能对各档的笔速, 都要有很强很娴熟的驾驭能力,才能很好地把握风格。同样是王羲之的作品,其笔速不同, 风格不同。兰亭笔速相对慢, 月仪笔速快。这类例子不胜枚举。篆、隶、楷虽属静态字体,但在风格上是非常多样化的。以唐楷为例,禇遂良笔速快, 欧阳询笔速中,颜真卿笔速慢。笔速的快慢对风格的表现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可知,风格对笔速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笔速对风格的表现是需要分寸的。4、笔速与节奏的关系从严格的意义上讲, 任何字体在创作上, 都必须要有节奏韵律的展示。 单从点画线条的 角度上看,粗与细、重与轻、长与短以及迟涩与流畅、稳重与奔放等等,都是构成节奏的基 本要素。这种对比愈是强烈,节奏就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 走读生自觉培养自我反思能力保证书
- 足疗店合作联盟合同协议
- 软件产品购买合同
- 软件维护更新协议
- 轻松掌握设备采购招标文件
- 轻质隔墙板购买协议
- 违反行业道德规范的承诺
- 酒店布草供应商采购协议
- 酒店餐具订购协议
-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 二年级上册美术课件-13《回家的路》 人教版(共12张PPT)
- 投标保证金交付证明
- 质量问题投诉登记、处理台账
- 小班健康活动认识五官课件
- 施工单位履约考评检查表
- 中国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
-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学情分析方案
- 【中学】主题班会:关爱他人 快乐自己
-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架构应用规范模板
- 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