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庭院设计中的“意境”追求_第1页
浅谈庭院设计中的“意境”追求_第2页
浅谈庭院设计中的“意境”追求_第3页
浅谈庭院设计中的“意境”追求_第4页
浅谈庭院设计中的“意境”追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浅谈庭院设计中的“意境”追求 【标题】浅谈庭院设计中的?“意境”追求 【作者】何 兵 【关键词】传统?庭院?空间?作用?意境?意象 【指导老师】陈义 德 、柳小成 【专业】艺术设计 【正文】在传统文化中,“庭院”、“院落”始终都是一种生活价值、生活尊严的代表符号,祖辈传承下来的私有领地观念、邻里交往观念、门风接续观念,始终没有消失过。?传统的庭院里,可以让人感受到如山水国画般的悠远意境。在构图上多以曲线为主,讲究曲径通幽,忌讳一览无余。?一、历史承传“要了解一种建筑形式、一个建筑体系,首先要了解和研究产生它的历史文化背景。”关于庭院的起源。那是一个几乎被时间湮没的年代,从商代的遗址

2、中可见一斑,它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大至宫廷建筑,小到地方民居,庭院都是一个构成建筑空间的主要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化日益发展,但人们始终也割舍不了对庭院的眷恋。“足不出户可享受山林之趣”就是传统庭院真实的写照。(一)?庭之词意义有关“庭”字形成了一个以它为核心的词汇群。它们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通过收集、整理,就可以发现传统庭院研究的一条线索:有关“庭”的词汇基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庭”与其他名词的并列,如“庭院”“庭轩”;第二类是其他名词对“庭”的限定,如“宫廷”“门庭”。通过这两类词汇,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类是庭与另外一种建筑空间(或建筑实体)并列构成,“庭”字多在前,表达庭院在

3、空间中的主导地位。传统建筑的多数空间均可与庭并置,形成完整的空间群体;第二类是由一种文化形态(如家、朝、庙等)对庭的限定而构成,“庭”字多在后,表达出不同的庭院类型,文化形态在前,说明文化对中国传统庭院空间类型的制约。至此,借助于与庭院有关的词汇群,至少可以明确一点:在中国传统庭院中,庭既是一种空间形态,又受到传统文化的限定,庭的这种双重叠合使对它的研究也必须从空间和文化两方面下手。(二)?庭之词空间“庭院”可以理解为一种空间。玉篇中:“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坦也”。玉海中有“堂下至门,谓之庭。”。“庭院”在南史?陶宏景传中有“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每闻其响,欣然为乐“的诗句。从这些文献中

4、,可以理解庭院为用墙坦围合的在堂前的空间,这是由外界进入厅堂的过度空间。有植物,石景等。庭院四周有墙坦围合,形成比较私密的空间,他的尺度以堂的大小决定。起初庭院只由四周的墙坦界定,后来围合方式逐渐演变成以建筑,柱廊和墙坦等为界面。形成一个内向型的,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空间。?二?、传统庭院的“意境”体现中国所有艺术都追求意境:“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传统庭院设计上也不例外,在历史的长河中,“意境”作为审美的终极目标,不断吸收设计师们创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精点作品。(一)?传统庭院“意境”的前提“意象”的组织中国传统庭院之美,无论是身临其境,还是通过“山月临窗近,天河

5、入户低”的描述,都给人一种优美和谐的建筑意象。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庭院审美构成就是庭院建筑意象的构成”。“意境”是意与象的统一,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在传统庭院空间中,各层次的形式构成要素(如建筑、构件、花木、清风、明月)都可被感知而形成“象”。?庭院中生活的人,作为审美主体,他的情趣决定着审美意象中的“意”。由此可见,传统庭院审美意象构成是“形象与情趣的抹合,是景与情的统一”。(二)?传统庭院“意境”的主题传统庭院设计突出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充分艺术化的居住环境,而且更是人们传承和维系自己的政治理念、社会抱负、人格追求等等精神价值的基本方式。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庭院的几大要素;然而

6、,具体庭院的建造还不等于是各类艺术作品的完成。艺术作品只有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意境并与景观要素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庭院艺术的价值。也就是说,所谓庭院“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意境”的体现往往通过两种类型的意象来获得:一是文本意象,二的象征性的意象。“中国是一个善于用文字、文学来表达意念的国家,建筑物中的匾额和对联常常就是表达建筑内容的手段,引导建筑的欣赏者进入一个诗情的世界。”中国传统庭院构成要素常常融入文学、语言、书法等要素而形成综合是文本化的空间意象。在墙、建筑、门这一层面上,有各种点景题名的匾额,门窗

7、、柱上也有对联,墙壁上有诗文书法,甚至山石小品上也有题刻。文学书法广泛深入到庭院构成要素的每一层面,极大的丰富了意象要素。这种文学与建筑空间的联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文本化的景象其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人们一向认为的装饰性,而在于“通过匾额、对联。建筑和文学乃至整个文化传统被直接地联系起来了”从而审美主体的主观情思得以发挥、联想,产生意境。中国传统象征体系从抽象到具体,丰富而庞杂,从平面布局到建筑构件到花草树石到方位色彩,均纳入了象征体系。古代的设计者受“天人合一”的影响,为了体现人与天地宇宙的完美结合,将山石、花草等都象征性的赋予人的品德,即“菊之傲霜、梅之凌雪、竹之虚心劲节、荷之出淤泥而

8、不染、兰之处幽谷而香清。以及石之坚贞、水之清而可濯,等等”?通过这种象征,成为传统庭院“意境”主题的点睛之笔。三、传统庭院“意境”特征(一)?传统庭院“意境”的审美客体以有尽而寓无穷“意境”是意象要素的综合。传统庭院意象的丰富性、多样性带来了意境的综合性,传统庭院意象中的“意”与“象”共同作用产生了丰富的意境。“意境”还是各种意象要素的抽象与升华。传统庭院“意境”的形成不是仅靠意象的罗列,而是有选择性的把那些最能够引起思想情感活动的因素摄取进来。一切意象的选择,都是围绕庭院的主题来进行剪裁。传统庭院“意境”主要以特有的意象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意境”,以突出特定的生活意象。(二):?审美主体生活美

9、的精神化传统庭院“意境”实际上通过追求美的生活而达到的,在中国传统的生活中,户外活动无论性质为何,多在庭院中进行。因此,传统庭院就成了典礼仪式、社交宴饮、读书作图、下棋唱歌、赏花邀月、艺术鉴赏等等不同性质的活动场所。由于具有了这样一种统一的环境基础,于是使得传统庭院的艺术和审美风格之中,更深地具有了人性的和谐之美;并且使传统庭院的景观随处都表现出与居住者、建造者心性之间的沟通和交融。传统庭院在设计中所崇尚的,是一种将丰富和谐之自然景观加以充分升华并融入深厚人文内涵的艺术境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庭院又可以被称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综合庭院”。一方面各种艺术活动引入生活,另一方面在平凡的生

10、活中获得艺术的感悟。从而使人们在生活中的美提高到精神感受上,于是,传统庭院不再仅仅是建筑围合的空间,不再仅仅是四时物候的意象,而成了人与自然、精神与宇宙交会的场所。四、传统庭院“意境”创造传统庭院设计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空间设计上能促使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转折可空透出千变万化的景色,因此传统庭院设计上应是一种可以步移的景观。庭院空间是人性化的自然空间,是室内室外的中介与过渡。庭院意境设计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追求一种“空”、“虚”、“无”的境界,其内涵丰富,品质清雅,往往构成传统庭院意境的核心部分。?(一)

11、?功能与景观的统一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传统庭院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传统庭院艺术的最高境界。一座庭院,不论其景观组织得多么巧妙,如果没有能满足人们休息消遣的环境,当人们疲乏时找不到座椅,烈日雪雨时无所遮蔽,饥渴时没有饮食供应等,其景观再优美也会使人无心欣赏,也就更谈不上领略其景观中的意境了。对于传统庭院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对于传统庭院的欣赏不同于看画,人的因素是作为参与者、体验者而融入传统庭院中的,要在游乐中甚至生活

12、中去观赏。传统庭院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传统庭院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真正的实现。(二)?再现自然的景观传统庭院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景观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传统庭院景观,首先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一座传统庭院艺术作品的产生,是基于设计者对生活的感受,经过主观再创造的结果。传统庭院艺术的创作不但包含作者的审美观、自然观、园林观的逻辑思维,同时还反映出设计者对美的生活情趣所激发出的形象思维。因此,设计者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

13、、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传统庭院设计上就愈具有概括性,传统庭院的“意境”就愈加深远。?五、“意”的失落当代传统庭院设计的误区传统庭院设计中,设计师们希望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的韵味。让人有走入仙境的感觉。可是在“意境”的追求上却走入了一个误区,使人往往感受不到传统的韵味。设计时传统庭院中的空间意象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继承,对“意境”的追求缺乏。使传统庭院在设计上?“形似”与“神似”不能够完美结合,这是设计者们走入误区重要原因。误区一:传统庭院“意境”的丧失某些传统庭院在设计中因“意象”的缺乏从而导致传统“意境”丧失殆尽。在某些新型四合院的设计中,人并非通过庭

14、院进入建筑,于是人的活动从院中消失,庭院成了仅仅满足采光通风的功能性天井,这样自无“意境”可言。有的多层围合的庭院失去了尺度,人置身其中如井底之蛙,无树无草,感受自然已经成为不可能,更谈不上以有尽寓无穷了。有的庭院在设计上人无法直接进入,在这样的庭院中感受自然和真正的传统庭院大相径庭。大部分还丧失了传统庭院“意境”的重要源泉-主题性。传统庭院通过文化的引入引发人的联想,触动人的心灵,而不少当代庭院既无传统文化,也无当代文化的引入缺乏使人伫足、娱乐、倾听、畅想的主题。这些传统“意象”特征的严重匮乏,终于导致传统庭院“意境”的丧失。误区二:传统庭院在设计上照搬情况严重当代的设计者在传统庭院的设计上

15、,往往停留在对传统庭院“形似”的模仿,或是沉湎于传统符号的堆砌,或是局限于传统庭院的框架,局限于片石勺水、亭廊桥榭之中,而忽略了传统庭院“意境”的继承。某些当代庭院设计由传统庭院形式照搬而来,认为其意境也可随之而来,这种意境的照搬是永远不会成功的。“意境”是主题的情景交融,是每一时代生活的艺术化,时代与生活都发生变化,仅借用客体的形式,只能引发对遥远过去的回忆而不能与当代生活形成共鸣。如某当代宾舍,从整体到细部都精雕细刻,但庭院空间完全是几百年前的。而当形式语言过分接近几百年前的古人时,它所传达的情绪亦必然是几百年前的。误区三:对传统庭院“意境”的曲解,误用这一误区在于没有分析传统庭院产生意境背后的意象构成或没有认清他们的关系,仅对诸如小中见大、曲径通幽等描述性的手法或是堆山叠石等形式要素加以继承,结果是月亮门、湖石泛滥,庭院空间琐碎不堪,局部的趣味代替了整体的考虑,所谓的传统意境也就被曲解了。总之,“因为失掉历史文化作为立足点、参考点,所以我们的庭院只好在时间轴上任意抓取可攀附之处。-在空间轴上,我们的庭院也类似地在西方或遥远的古代中国求得寄托。在思想轴上,我们的庭院也抵不过消费者意识而沦为商品”。六、传统庭院“意境”的继承和创新“意境”是意与象的统一,“意境”中的“意”是通过“象”与“言”来表达出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