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专题讲解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专题讲解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专题讲解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专题讲解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专题讲解 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高考二轮专题讲解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包括两类:(1)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2)诗人自我形象。一般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且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 在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气、情感或思想观念;而在抒情诗中,则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一)作品中描写的人物。【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感情? 解析:这首诗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答案: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表现了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二)诗人自我形象。【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陆地,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解析:分析诗歌形

3、象要把握作者创作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洲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就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

4、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二、鉴赏事物形象诗歌的事物形象是被诗人人格化的描写对象(如松、梅、竹等)。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物象的描写来曲折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所以多为咏物诗,即托物言志。【例3】(200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杜

5、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解析: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

6、解加以判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不求一致 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三、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例4】(2009·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

7、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解析:本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鉴赏诗歌形象,主要应注意:1. 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8、。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4)折柳送别。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5)闻雁思归。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 明确意象的作用(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2)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抒情作用。(3)塑造背景或环境。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成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4)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

9、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将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的高洁、性格的坚毅、情感的纯洁等。(6)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的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7)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如“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如“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如“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如“雁字回时,月满

10、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8)以景衬情。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相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3. 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分析景与情的关系,首先找出诗歌中的个体意象或是意象群,再进行揣摩感知。如是个体意象,须赋予意象以人文情感。如刘禹锡石头城中的“潮水”,它总是一来一回,来时似乎很激越、狂

11、野,充满着一股激情,返回时,却显得平和,似乎有些瘫软或者懊丧、失落。结合后面的“寂寞回”便可知晓,原来作者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是为情景交融。如是意象群,须进入多个意象组合构造的画面以各种感官加以感知。如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句,诗人调动听觉、视觉组织了“秋风”、“高天”、“猿啸”、“沙渚”、“江鸟”这些意象构筑了一幅精美的画图。“临其境”,便有视觉开阔、听觉凄婉之感,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同时,视觉的恢廓,又衬托出了作者颠沛流离的孤苦,是以景衬情。1.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

12、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2.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

13、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分析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4.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最后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5.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