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反坡排水方案(定稿)_第1页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定稿)_第2页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定稿)_第3页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定稿)_第4页
隧道反坡排水方案(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工程隧道反坡抽水专项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年月曰1. 编制说明21. 1.编制依据21.2. 编制范围22. 工程概况22. 1.设计概况22.2.地质概况22.3.水文状况33.总体方案44. 主要施工方案44. 1.抽排数量计算44. 2.泵站组成形式选择44. 3.水泵选择44. 4.管路选择及安装54.5.供配电设计54. 6.水仓容量确定65. 保证措施65. 1.组织保证65. 2.主要设备配置情况75. 3,管理制度75. 4.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7铁盔山隧道进口反坡排水专项方案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

2、0】241号;2、铁路隧道工程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005-2009);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4、成贵铁路铁盔山隧道施工图及相对应参考图;5、已批复铁盔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及批复意见;6、现场调查资料;7、本单位的施工能力、同类工程成功的施工技术、方法和经验等。1.2. 编制范围适用于成贵铁路15标铁盔山隧道进口反坡排水。2. 工程概况2.1. 设计概况铁盔山隧道位于贵州省黔西县铁石乡,起迄里程D4K466+785-DK472+012,全长5227m。进口平导全长1609.45m;出口平导全长1485m。全隧除D4K466+925.317-D4K468+

3、816.557段位于R二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全隧除出口DK471+870-DK472+012段为平坡外,其余段均为17%。的单面下坡。另有进口平导位于线路右侧,坡度为3%。上坡;出口平导位于线路右侧,坡度为17%。、3%。的下坡。2.2,地质概况隧道范围属云贵高原峰丛谷地地貌,线路穿山体高程1140m-1490m,隧道最大埋深380mo隧道进口地面自然坡度15°左右,地表基岩裸露,植被稀少,隧道进口附近为大面积的旱地。隧道出口地面自然坡度较缓,为15°左右,植被有零星松林和灌木林。隧道在进口DK467+130-+445下穿低洼地段。2.2.1.地质

4、构造隧道穿越复式背斜的次级褶曲铁盔山向斜。受构造影响,铁盔山向斜核部新地层上升,翼部老地层下降,在铁盔山的东西两侧各形成一个北东东向的压扭性逆冲断层,断距可达数百米,中部向斜亦同时形成,进而形成最大高差达近500m的铁盔山。2.2.2.地层岩性隧道洞身岩层平缓,据钻探揭示洞身岩性主要为页岩、泥质白云岩夹灰岩、灰岩、薄层或脉状石膏。另外分布有断层角砾岩、断层泥、压碎岩等组成的断层破碎带物质。2.3.水文状况2.3.1.地表水地表水主要为河水、沟水为主。其中鸭池河是隧道附近最大的河流水系,铁盔山周围分布多条小型沟槽,雨季水量较大,最终均向鸭池河排泄。2.3.2.地下水根据地层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地下

5、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分为第四系松散层空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类岩溶水和构造带储水。以碳酸盐类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构造带储水为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和部分地表水的补给,地下水径流方式主要以管道为主,裂隙次之。铁盔山顶部向斜如盆,未见排泄迅速的大型河谷,地表水流甚少,故降雨主要通过铁盔山顶部大量存在的岩溶形态(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向下径流;下渗过程中遇泥岩、页岩隔水层,在向斜中部具有储水作用。全隧正常涌水量34908(m3/d),最大涌水量82377(m3/d),见铁盔山隧道设计用水量统计表。铁盔山隧道涌水量统计表里程段落渗透系数K(m/d)含水层长度B(m)水

6、位至隧底的深度H(m)单位长度正常涌水量q(m3/d.m)正常涌水量Q(m3/d)最大涌水量Q(m3/d)D4K466+770-D4K467+0000.05230222.3528831D4K467+000-D4K467+9000.0782900223.127665085D4K467+900-D4K468+2500.0552350503.211152119里程段落渗透系数K(m/d)含水层长度B(m)水位至隧底的深度H(m)单位长度正常涌水量q(m3/d.m)正常涌水量Q(m3/d)最大涌水量Q(m3/d)D4K468+250-D4K468+7400.100729501404.646261152

7、8合计9035195633.总体方案本隧道釆用分级抽排方案。利用下台阶左右拱墙位置开挖时的坑洞做临时集水坑,釆用污水泵抽排至中心泵站。中心泵站设置在DK467+585处,釆用在50m范围内不浇筑仰拱填充的方法设置储水仓。4. 主要施工方案4.1. 抽排数量计算按1.2倍最大涌水量计算:Q=l.2*19563/24=978m7h4. 2.泵站组成形式选择组合一:选用高扬程(100m)、大排量(1200n?/h左右)大型水泵。组合二:选用低扬程(50m)、大排量(600m7h左右)群泵。结合实际落差及管路长度,从经济指标上来看,两种组合相差无几;但是从安装到使用上来看,组合二较组合一有如下优点:1

8、、体积、重量适中,安装、转换快捷灵活。2、安全储备系数高。局部水泵及管路出现故障后可立即启动备用设施,而不会影响整个排水设备的运转。故各泵站均选择群泵组成形式。4. 3.水泵选择1、中心泵站水泵选择在距离隧道进口800m出处设置中心泵站泵站,坡度产生的高差H落差=0.017X800m=13.6m;抽水过程中管道损失的压力计算公式参考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为:H损失=(EC+入L/d)*史2/(2g)SC为管件阻力系数查表计算得6.34X为沿程阻力系数查表计算得0.02L为管道长度500md为管道直径0.25mV为流速=792/3600/(3.14*0.25*0.25)=1.121m/sg为重力加速度

9、9.8经计算H损失二(6.34+0.02*500/0.25)*1.12r2/(2*9.8)=3mH正洞H损失+H落差=3+13.6=16.6m考虑故障维修及配件耦合,结合扬程、流量要求,水仓均布置“250WL792-27-110”型抽水机(功率llOKw,扬程27m,额定流量792m3/h,效率75%),抽水机进口管径为300,出口管径为250。中心泵站布置2台水泵,水泵工作效率0.75,则中心泵站排水能力为:Q抽二792X2X0.75=1188m7h>Q=978m7h满足使用要求2、移动泵站水泵选择掌子面处临时集水坑内设置移动泵站,使用污水泵抽水至中心泵站内。根据抽排扬程(20m)及最

10、大涌水量(978m3/h),拟选用200-400-30-55型污水泵(功率55KW,扬程30m,额定流量400m7h,效率70%)。临时集水坑布置4台水泵。则移动泵站的排水能力为:Q抽=400X4X0.7=1120m7h>Q=978m7h满足使用要求。4. 4.管路选择及安装根据水泵进出口管径要求,中心泵站每个水泵进口处安装一根6300水管,水泵出口处安装一根6250水管接至洞外;移动泵站每个污水泵进口釆用6250软管,出口釆用6200钢管随仰拱填充面接至中心泵站。泵站及管路布置见下图隧道进口D4K466+785中心泵站娜468-585移动泵站临时排水沟排水管路隧道中线排水管路仲 秩临时

11、排水沟贵阳擎孑面 T-台阶成都泵站及管路布置图4. 5.供配电设计中心泵站及移动泵站设计总负荷为110X2+55X4=440kW,考虑变压器安全系数为,则需配置变压器容量为315kVAo中心泵站装设电表,独立计量抽水用电量。同时,配置1台400kW发电机作备用电源。本隧道为瓦斯隧道,进洞线缆、接线盒、开关、抽水、照明等设备均釆用防爆型或防爆(隔爆)改装型。4. 6.水仓容量确定水仓容量按应急响应时间来确定,应急响应时间为lOmin,则水仓容积为:V=Q/60X10=978/60X10=163m3o水仓设置利用仰拱填充设置,设置里程为DK467+555-+615。容量为60*2.9=174m3o

12、水仓容量及布置图5. 保证措施5.1. 组织保证5.1. 1.组织机构成立以队长为组长,副队长、技术主管为副组长,现场管理人员为组员的反坡排水管理小组。管理小组下设专业抽水班,分三班抽水,安排抽水工、机修工及专业电工各1名跟班作业,做到定员、定岗,确保顺利抽排。5. 1.2.组织职责组长职责:全面监控抽水班组机构运转情况。副组长职责:全面组织实施抽水作业。组员职责:跟踪抽水过程,对抽水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实时解决抽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 2.主要设备配置情况反坡排水主要配置设备见下表。铁盔山隧道进口反坡排水主要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套)备注1发电机400kW1备用2污水泵200

13、/300/1051台备用3抽水泵250WL792-27-11031台备用5.3.管理制度1、各组长、组员要监控抽水机构运转过程,动态管理,及时调整抽水班组,如因监管不到位,造成抽水机构运转不正常,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2、抽水工人及机修工应做好设备运转记录,加强设备日常保养与维护,做好抽水管路巡视工作,做好交接班记录;3、电工要加强抽水电路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做好交接班记录,确保抽水工作顺利进行。4、当班抽水人员及时对坑内污泥杂物进行清理;5、在进水口仓裹铁窗纱,同时把泵(移动泵站)或进水口安装在竹筐内,能够防止污泥及杂物的进入而发生堵塞。6、当水位下降超过底座,间歇出水时,应立即停机进行检查;5. 4.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5. 4.1.预防措施1、根据设计文件认真分析研究地质与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初步判断突泥突水段落;2、根据设计断层及突泥突水地段事先釆用综合地质预报手段,进一步查清掌子面前方水文地质情况;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