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旅游攻略》word版_第1页
《摩托车旅游攻略》word版_第2页
《摩托车旅游攻略》word版_第3页
《摩托车旅游攻略》word版_第4页
《摩托车旅游攻略》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摩托车旅游全攻略(二)保养篇 #1  如何延长摩托车的使用寿命. 每一位车主,都希望自己摩托车的使用寿命越长越好。摩托车的使用寿命是用摩托车的大修里程来计算的。国产摩托车的大修里程一般在5万公里到10万公里之间,使用合理可达上限,使用不合理下限也可能达不到。由此可以看出,使用因素对摩托车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摩托车的大修里程,主要的标志是缸体表面的磨损和曲轴的磨损,其中以缸体表面的磨损最为重要。当缸体表面磨损后,活塞与缸体之间的间隙增大,引起活塞与缸体之间的敲击声,并产生漏据,这时摩托车的油耗急剧上升,机械效率的功率急速下降,必须进行大修。大修的主要项目就是搪缸换活塞,恢复

2、活塞与缸体之间的正常间隙,国产摩托车一般为0.05毫米至0.07毫米(指活塞裙部与缸体之间的间隙值)。如何避免缸体表面的磨损,就成为延长摩托车寿命的关键问题了。本文就摩托车使用中采取什么措施,可以避免缸体的磨损阐述如下。1. 新车要经过良好的磨合 :虽然缸体表面从制造厂生产出来进很光亮,但从微观上看仍是凸凹不平,凸起的部分容易受到伤害,若此时承受较大的负荷,就会造成缸体表面的拉伤。所以在新车使用中,一定要轻负荷,待凸起部分磨平后,缸体表面就可以承受大的负荷了。这样缸体表面的使用寿命就会延长,磨合好的缸体比未经磨合的缸体相对寿命要长得多,这是很多科学家用实践证明了的。在摩托车出厂时,厂家都要求用

3、户进行新车磨合,磨合期一般在1000至2000公里之间。在新车磨合期,有的厂方在摩托车化汕器喉管处加有限速管,使新车的车速要比正常使用时的车速低一些,最好不载人不载物。对于二冲程的摩托车,汽油与润滑油的混合比应增加到20:1左右,以便更有利于缸体表面的磨合。2. 进入缸体的空气要清洁 :从空气滤清器进入缸体的空气,若含有很多灰尘,就会名象磨料一样迅速增回缸体表面的磨损,所以一定要让进入缸体的空气非常清洁。目前国产摩托车大多使用纸芯式空气滤清器,一方面要定期(约1000公里)清除空气滤清器中的灰尘,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空滤器各接合处的密封情况,避免有不干净的空气不经过滤芯进入缸体。为了提高滤清效果

4、,可在纸芯外增加一层泡沫海绵。泡沫海绵必须每天有水清洗一次,以免阻塞。3. 缸体表面要有良好的润滑 :液体磨擦比干摩擦的磨损要不得多。为了避免产生干摩擦,应使润滑油的缸体和活塞表面很好的粘附,以便形成液体摩擦。这就要求润滑油要有适当的粘度。润滑油的粘度和温度有关,不同季节应使用不同粘度的润滑油。国际标准规定,夏季要使用的润滑油为API分类SD级SAE10W/30。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冬天使用6号汽油机润滑油,春秋季为10号,夏季为15号。另外,还要经常检查油压和油标尺,避免在缺少润滑油的情况下使用摩托车。4. 发动机的工作要有良好的柔顺性 :发动机产生爆震的原因,主要是燃烧速度过快造成的。瀑震使

5、活塞产生过大的冲击力,敲击缸壁造成磨损。燃烧速度过快的原因是:使用的汽油牌号与发动机压缩比不匹配。摩托车制造厂家规定,高压缩比的发动机应使用80号汽油,低压缩比使用70号汽油,若高压缩比使用70号汽油就会产生爆震,造成缸体表面磨损。发动机的作用转速一般在最大扭矩与最大功率之间,国产摩托车为3000转每分至5000转每分,这样每一个挡位都有相应的速度范围。若驾驶员不注意及时换挡产生失速,这时若突然加油,缸体就会产生敲击声。遇此情况应及时换到低档上重新加速,否则就会因敲击损坏缸体表面。5. 避免产生粘缸现象 :粘缸现象就是活塞与缸体表面发生块状粘连。产生粘缸的主要原因除发动机缺润滑油外,就是因为发

6、动机冷却不好产生过热,使润滑油失去润滑作用。如何避免发动机过热呢?一方面要经常清洗缸体的散热片,使之具有良好的散热条件;另一方面要经常观察散热片的温度。散热后的表面温度一般在180以下,可用表面温度计测量。车主也可用吐口水的方法试验散热片的温度。若口水在散热片上发出滋滋的响声,就表示温度已很高,需及时停车降温,待温度降下来再继续行驶,避免发生粘缸现象。    还有,当行驶中发现加油后车速反而下降时,应及时停车,这是粘缸的前兆,绝对不能继续行驶。待发动机冷却后,应拆下活塞用砂纸和油石打磨缸体与活塞粘连的表面,只有这样才可能挽救已造成的损坏,否则缸体就要报废。6. 避免冷车使用

7、 :在冬季用车时,润滑油处于凝固状态,不能起到润滑的作用。这时必须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让发动机在空转状态下多运转一些时间,待温度升高后,润滑油已起作用再开动车辆。7. 避免积炭掉入缸体内: 活塞顶与缸盖内有很多积炭,当积炭掉入缸体内就引起缸体表面的划伤和磨损。为了减少积炭的产生,一定要使用专用机油。车主还应及时清理缸盖内活塞顶上的积炭,当积炭过多时,会使燃烧室变小,增大压缩比,引起爆震。拥有摩托车的朋友们,你如能做到以上几点,你的摩托车的使用寿命一定会被延长。 #2 机油的选用:1机油的几大作用润滑作用 维修人员在维修发动机时,有时候会发现活塞裙部有拉伤的现象,或者发现缸壁表面磨损严重,为

8、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发动机工作时转速很高,活塞与缸壁之间、连杆轴瓦与曲轴之间等部位配合紧密,如果这些配合部位得不到充分的润滑,就会产生干摩擦。干摩擦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金属熔化,造成机件的损坏甚至卡S(活塞拉缸、曲轴抱瓦等),因此必须对发动机中的配合部位给予良好的润滑。 当润滑油流到配合部位后,会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为了保证润滑油可以顺利到达配合表面,发动机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压力,当润滑油压力不足时,仪表上的机油压力警告灯会点亮。 清洁作用:发动机的内部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通过进气系统吸入发动机的灰尘和混合气未完全燃烧后产生的物质会在气门、缸壁上形成积炭,润滑油在发动机内部被不断氧

9、化,氧化物也容易形成油泥和积炭。积炭对发动机的工作影响很大,它不仅影响混合气的充分燃烧,而且会造成发动机内部局部过热,大量的胶质会使活塞环粘结卡滞,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因此,必须及时将这些污物清理,这个清洗过程是靠润滑油在机体内循环流动来完成的。润滑油中含有清除积炭的清净剂和分散剂,能够清洁金属表面,分散污垢,保持发动机内部清洁。当更换润滑油时,这些杂质随同润滑油一起排出,因此润滑油会呈现较黑的颜色。 密封作用 发动机的气缸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气门与气门座之间均存在一定间隙,这样才能保证各配合件之间运动时不会卡滞,但这些间隙又容易造成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窜入曲轴箱,结果不仅加速了润滑油的变质

10、,还会降低气缸压力和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润滑油可以在各配合件的间隙中形成油膜,这些油膜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保证了气缸的密封性。 维修人员有时候会遇到发动机气缸压力低的情况,有些人会通过火花塞孔向发动机内加入少量润滑油,然后再检查气缸压力,这种帮助判断故障的方法就是利用了润滑油的密封功能。 冷却作用 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中的大部分通过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带走,一部分通过润滑油从气缸、活塞等发动机内部表面吸收热量后带到油底壳中散发。 防锈作用 发动机在运转或停放时,进气中的水分、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等都会对活塞环、轴瓦等金属部件造成腐蚀。润滑油中含有的防锈剂等具有防锈性能的多效添加剂,

11、这些添加剂在金属表面形成排列整齐的致密吸附层,有效地抵制了各种腐蚀物质的侵入。 缓冲作用 当发动机起动、加速或负荷发生较大变化时,活塞销、连杆的大小端以及曲轴轴瓦等部件均要承受振动的剧烈变化,黏度适当的润滑油可以吸收部分冲击能量,起到缓冲的作用2如何选购机油关于机油,似乎是讨论摩托的永远话题。好的机油可以提高摩托车的性能,延长发动机的寿命。机油对摩托车来说就象人的血液一样重要。但是用机油虽然讲究,但终究只是机油。网上有对机油不屑的,也有膜拜的似乎都有些偏激,我想应该找个正确的高度来看待这机油。帮助新手了解机油的常识,知道怎么用机油。 一、 怎么来看待机油的黏度 经常看到有些摩友在说:某某15W

12、/50机油黏度太大了,发动机震动较大,改用10W-40机油后就好了表面看他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但我认为这位老兄其实并不了解机油黏度的真正含义。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黏度指标能说明哪些问题: 四冲发动机流行的黏度指标一般都是以SAE ab W / cd来表示。指标中的ab,cd数字值越大,黏度越大。没错!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里黏度标号的大小并不是指正常环境温度下的黏度大小,而是指在特定温度下的黏度大小! ab值是按机油在 18 时的黏度大小来划分的,一般数值分0,5,10,15,20几种,数值越小,该温度下黏度越小,低温性能好,启动性能好,低温磨损小。所以根据不同黏度标号,有不同的使用环境。如:20是环

13、境温度大于10,15是大于15,10则表示是大于25 cd值是指机油在100 时的黏度大小,数值一般为30,40,50,60等,数值越大,该温度下的黏度越高,说明高温性能越好!同样不同的黏度标号也适合不同环境温度。如30是环境温度低于30,40表示低于40,50则表示低于50 这样一说,应该很明白了!上面那位老兄说的两种机油,前一种15W/50机油是指可以在环境温度介于1550之间使用,后者10W/40适用于2540的环境温度。这机油的黏度指标只能说明这个问题!并不代表机油在20时黏度是谁大谁小。也可以这么说,假如当摩托车在20的环境中使用时,B品牌的10W/40机油(绿线)或许比A品牌的15

14、W/50机油(蓝线)黏度还要大!虽然B机油的低温性能比A机油好、低温(18)黏度小,但不说明在20时黏度还比A机油小 那最前面那位摩友为什么换10W/40机油后感觉好了呢?那是因为本来这种机油的整体黏性适合他的发动机。根据上面的理论,同样,假如有某种黏度为20W/50的机油用后一样可能有10W/40的效果。在实际使用中,大家可能会有发现:同样标号为10W/40的机油,品牌不同,反映出来的黏度效果有一定差异!这也就是我上面说的理论。 清楚了黏度标号的含义,也应该可以理解摩托车随车手册里推荐机油黏度实在是画蛇添足!比如说某某摩托车,手册上推荐机油黏度是15W/40。用这个牌号的机油一定没问题了吗?

15、错了!假如他在冬天气温为 30 的哈尔滨,那么他的车可能根本无法启动或者正常使用。所以可以这样说:机油的黏度标号只对用车的地理位置有用,对使用什么车没有关系。 总结发言:机油的黏度标号仅代表18和100时的黏度,所以一样黏度标号的机油实际使用完全可能有不同感受。 3机油常识A.摩托车机油常识机油的品质:汽油机油.用“S”表示,SA、SB、SC、SD、SE、SF、SG、SH、SJ。字母顺序代表机油品质的发展和添加剂的进步,摩托车不低于SE。B. 至于摩托车用的机油:1. 建议使用SG级别各大品牌机油产品,如:美孚,bp,嘉实多,壳牌,道达尔,埃索,长城,统一,昆仑等等.2. 强烈不建议使用专用机

16、油,全是OEM产品,质低价高!当然如果没优质品牌机油,那么只有选它 3. 根据气温选择适合的机油粘度:C. 机油的粘度:适合的粘度是磨擦表面建立油膜的首要条件,粘度大,则流动性差,起动瞬间更易磨损,粘度低则润滑不足,发动机运转后,也会造成磨损。一般来讲新车和新大修的车应使用粘度较低的机油,特别是刚大修的车辆磨合期内一定不要使用粘度过高的机油,因为这时的发动机各部分配合间隙很小,粘度高的机油流动性又不好,这样就会导致发动机散热及润滑不良,使润滑油老化加快,发动机磨损加剧。D. 环境温度: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气温来决定机油的粘度。一般来说冬季应选用复式粘度的机油保证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夏季主要是考虑机

17、油的粘度保持,因为夏季温度较高粘度太低的机油不能保持足够的机油压力,使发动机得不到润滑。具体各粘度适用温度:   粘度级别    适用的气温范围,      季节         我国地域   30            0+30            夏季  

18、0;         东北西北   40            0+40            夏季            全国各地   50           +5+50

19、60;           夏季            南方   5W/30        -25+30           冬夏通用        东北西北   5W/40    

20、;    -25+40           冬夏通用        东北西北   10W/30       -20+30           冬夏通用        华北、中西部   10W/40 

21、     -20+40           冬夏通用        华北、中西部   15W/40       -15+40           冬夏通用        华北、中西部   20W/50 

22、;      -10+50           冬夏通用        黄河以南 长江以北4. 发动机的功率与排量大功率建议SG级别以上,或者合成机油;如:250以上的进口车5. 发动机的类型如:风冷、油冷、水冷之类风冷的工作温度高,相应粘度与级别可以高点6. 骑行的习惯如:喜欢高档高速,喜欢加速的感觉,还有总是稳稳的不超过60码,市区40码并且不常换档等等喜欢高速与急加速的,建议SG级别以上,或者合成油,开的慢而稳当然可以降

23、一级别使用.7. 骑行环境如:经常跑长途?或者就在市区转悠?或者两者兼有?长途也是建议SG级别以上,或者合成机油。市区建议粘度低一点,如:10W-40之类8. 骑行路况:都是一级公路?都是山路?不好也不坏?两者兼有?山区建议粘度与级别稍高。从油井中打出的原油主要是由碳、氢元素构成,其比例大约为8:1,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硫、氮、氧等杂质。原油进入炼油厂后,首先经过脱水、脱盐等处理,将原油中的腐蚀性物质除掉,然后进入蒸馏塔进行处理,原油中的烷烃和环烷烃等沸点较低的轻馏分首先馏出,根据温度的提高而分别得到粗汽油、粗煤油、粗柴油,剩下的部分称为重油,对重油加高温进行蒸馏可得到润油、凡士林、石蜡、沥青等馏

24、分。此润滑油馏分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调制才能成为符合工业标准(如API)的成品油,只能作为工业原料使用,因此称为润滑油的基础油,简称基础油。由石化产品深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烯烃,经催化聚合反应可得到聚烯烃,它的粘温性能相比矿物油非常优异,低温流动性、高温稳定性很好,粘度指数高,由于是经过合成过程得到的,所以称为合成基础油。现代化的石化企业大都将基础油卖给更专业的润滑油生产厂家,即使是美孚、BP这样的石油巨鳄,也不例外。润滑油生产厂得到基础油后,再经过更精细的加工过程除去其中微量的钾、铜等杂质,降低其腐蚀性,并进一步分类,再根据计划将基础油生产为不同级别、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成品油(发动机润滑

25、油最常用的标准是API和JASO)。衡量成品油性能的主要指标有:粘温性,抗磨性、清净分散性、抗油泥性、抗氧化性、抗泡性、抗腐蚀性、酸中和性、高温稳定性,以上九个指标中,除了第一项以外,其它指标基本上全是通过加入添加剂实的。        所以说添加剂的配方决定了润滑油的性能,各大润滑油公司均将各自的添加剂配方视为最高机密车上使用的油料包括发动机油、齿轮箱油、减震油、液压油、润滑脂等,这里单独说说发动机润滑油机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二冲程摩托车机油、四冲程摩托车机油。汽油机油:其发展方向注重更长的换油周期和挺杆、凸轮的磨损,由于各摩擦

26、副属于高速小压强       类型,所以抗磨剂一般使用普通的锌磷化合物抗磨剂。柴油机油:由于发动机强化程度较高,而转速相对汽油机低,为了延长活塞组件的寿命,其设计允许较高的润滑油消耗(进入汽缸燃烧),因此特别注重高温稳定性、抗磨性、抗氧化性、排烟、活塞环积碳等指标,其黏度较汽油机高,设计使用温度高。近年来柴油机向高转速、高强化、涡轮增压方面发展,对机油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专用的柴油机油中往往使用一些具有极限抗磨性能的非溶性抗磨剂,如石墨,二硫化钼。二冲程摩托车机油: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机油,非循环使用,注重燃烧灰份、排烟、抗磨性,对高温稳定性、抗氧化性、清

27、净分散性、抗油泥性基本无要求。四冲程摩托车机油:由于发动机强化程度高、转速高,因此特别注重高温稳定性、抗氧化性、抗油泥性、清净分散性、抗泡性;摩托车与汽车最大的差异在于摩托车的润滑油除了要润滑发动机之外,还要润滑离合器与齿轮箱。齿轮的咬合压力远远超过发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部件,使用普通抗磨添加剂会很快失效,从而造成发动机整体的严重磨损;而一般的极限抗磨剂如石墨,二硫化钼,则会造成离合器打滑,因此只能使用配方特殊的抗磨剂。关于汽车机油与摩托车机油的混用:如果骑150以下的干离、皮带变速的踏板车,可以使用汽车机油,但要缩短换油周期。摩托车的发动机温度高于汽车,机油在使用中会被氧化,抗磨剂在高温下会水解

28、为无机酸,造成发动机的腐蚀和异常磨损。如果骑比较古老的、发动机与齿轮箱分离的车型,比如三轮750,可以使用汽车机油,按其说明书上指定的里程换油。两冲程摩托车仅可使用两冲程摩托车机油。如果骑湿式离合器,齿轮箱与发动机共用一套润滑系统的摩托车,严禁使用汽车机油,特别是升功率大的跑车,全功率行驶1小时发动机既会烧瓦报废,竞技型跑车如R1、954等半小时足矣,不相信的朋友不妨试试。发动机的润滑油因基础油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机油:全合成机油、合成机油(及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半合成机油)、矿物油。全合成机油:这种基础油是重新组合适合于油脂的分子的基础油,具有符合于润滑油的性质,其特征是从低温下到高温下随时都可以发挥稳定的高性能。合成油:这种基础游是在矿物油的基础上搭配化学合成的油从而借此提升其性能。矿物油:这种基础油是在普通矿物油上搭配化学成分合成的一般普通机油。全合成机油与矿物油的比较:在高纯的合成基础油上加入效果高的添加剂而制成的合成润滑油,化学合成基础油与矿物基础油,由于在本质性能上的差别,因此就算在合成油的一半期间更换矿物油也是无法获得相同的性能,润滑油因为是由80%-90%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