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模式_第1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模式_第2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模式_第3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模式_第4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1.5.6.职业健康、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模式和内容第六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模式和内容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模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 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1)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人的不安全行为:从人的心理学和行为学方面研究解决,可通过培训和提高 人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以保证人的可靠性。物的不安全状态:从研究安全技术,采取安全措施来解决,可通过各种有效的安全技术系 统保证安全设施的可靠性。组织管理不力: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工业生产组织如何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2、, 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预防为主的整体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依靠人的可靠性和安全技术可 靠性所不能解决的生产事故和劳动疾病的问题,即从组织管理上来解决 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为此,英国标准化协会(BSI)、爱尔兰国家标准局、南非标准局、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联合在1999年和2000年 分别发布了 OHSASl8001 : 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X和 OHSASl8002 : 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指南。我国于2001 年发布了 GB/T 28001 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一一规X),该体 系标准覆盖了 OHSASl80

3、01 : 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X 的所有技术内容,并考虑了国际上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术语是专业领域中概念的语言指称。术语一一概念关系:术语和概念之间应一一对应。即,一个术 语只表示一个概念(单义性);一个概念只有一个指称,即,只由一个术 语来表示(单名性)。)!*事故(accident):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审核(audit):系统审核以确定活动及相关的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实施,是否适合于达 到组织的方针与目标。 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为改

4、进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强化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领域)。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 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事件(incident):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相关方(interestedparties):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不符合(nonconformance):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 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导致伤害或

5、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 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目标(objectives):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所达到的目的。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 , OHS):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 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代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 OHSMS):总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便于组织 对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 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 程序、过程的资

6、源。 组织(organization):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 的独立或合股、公有的或私营的各类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或 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组合。绩效(performance):基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险情况的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安全(safety):免除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可容许风险(tolerablerisk):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低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7、3)GB/T 28001(OHSASl8001: 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X的总体结构如图611所示。(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X 的模式为适应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的需要,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一规X在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时,强调按系统理论管 理职业健康安全及其相关事务,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和劳动疾病 的目的。具体采用了系统化的戴明模型,即通过策划(Plan)、行动(D。卜检查(Check)和改进(Act)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动态循环并螺旋上升的系统化管理模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如图612所示。强业健康安金囱埃傅祗范沅叮加口13电(口订后口1如为1范

8、围12弓1用品提.3定义,4职通融康安堂区理伊用翌素141 W里求,431对应睢源耕识、凤隆摔价和风险睁的*划44.2仪业甚朦妾生刑432正规和箕和奥宗.当3改划433目标434归业髓康安全旨理厅费4.4.1结局和旧击4.42恪山、蔻识和能力“443出百用尚通44实施和运疗,444史件.4.43支伴制在却拴包L:44jfi运行先制44.7应富港密事商应,4£1斌赧I星第腺荏.452骡故、事律、不和自、期正和现防格褪45抬交和观正摘他L-1一4-53征晕和记录行理.4车雷埋评市.4J4审接,E61-1期业融康宝塑揖理怵泵苴体切峋国图613职切健康安全苜理体系模式图川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9、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如表62。(2)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17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有机地构成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整体,如图62所示。为了更好地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间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体系主体框架和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另一类是支持体系主体框架和保证实现基本功能的辅助性要素。核心要素核心要素包括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结构和职责,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方案,运行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审核和管理评审10个要素。辅

10、助性要素 辅助要素包括培训、意识和能力,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 和资料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以及记录和记录管理等7个要素删k催庾安全管理体系一,二级要素麦麦02口川+J素*+J*名卡麻一班要素丁二级摹索户(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 a)*3L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2J+J之对危险源辨识、闻脸评价扣风陶控制的策划3 1),-3.法规和其他要求它.3.力4.目标注3.3)一U).规划(策划)M 3W5.职业健康安嚏管理方案& 3. QW是中三)实施粕运行区4 M*甲i结构和睨责4 4 1W培训,意识知能力心幻下木囱商和沟通也4 3不9.交件 4.%q

11、)v出.文件和贲料控制.4. 5源门 .运行控制(4 4.国一12.应急灌备和响应4.4 7),¥四檎查和纠正措施绩效测量和监视(明5 1评14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应5一 2)#15 .记录和记录管理4.5 3人F,审核国工 4评田理评审典上"17.营理评审1各要素的目的和意图g归业他一安盖皆理他一表的薨联图简述:在前一循环改进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危险源 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以及法规和其他要求确定目标,并制 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以及组织结构和职责,通过培训、意识和能力、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进行

12、 控制,与绩效测量和监视、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相互 沟通,形成的绩效通过审核和管理评审反馈到起点,与各个环节形成的 记录和记录管理一道,作为下一循环的基础。建设工程生产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时要体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每一个要素的基本内 容,要深刻理解各要素的目的和意图。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17个要素的目标和意图如下(17个要素的标准条款见 GB/T 28001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一规X):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2)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总方向和总原则及职责和绩效目标;表明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2)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13、(4.3.1)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组织对其管理X围内的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获得一个清晰的认识和 总的评价,并使组织明确应控制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为组织的整个职业 健康安全体系奠定基础;更好地履行组织的基本法律义务,持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3)法规和其他要求(4.3.2)促进组织认识和了解其所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并对其影响有一个清醒的 认识,并就此信息与员工进行沟通;识别对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需求和获取途径。4)目标(4.3.3)使组织的职业安全方针能够得到真正落实;保证组织内部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各方面建立可

14、测量的目标。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3.4)寻某某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制定适宜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实现组织所确定的各项目标。6)结构和职责(4.4.1)建立适宜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确定管理体系实施和运行过程中有关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确定实施、控制和改进管理体系的各种资源。7)培训、意识和能力(4.4.2)增强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确保员工有能力履行相应的职责,完成影响工作场所内职业健康安全彳£务。8)协商和沟通(4.4.3)确保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相互沟通;鼓励所有受组织运行影响的人员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对组织的职业

15、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予以支持。 9)文件(4.4.4)确保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充分理解并有效运行;按有效性和效率要求,尽量减少文件的数量。10)文件和资料控制(4.4.5)建立并保持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识别和控制体系运行和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绩效的关键文件和资料。11)运行控制(4.4.6)制定计划和安排,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有效实施;根据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目标、遵守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需要,使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12)应急准备和响应(4.4.7)主动评价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识别应急响应需求;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以减少和预防可能引发的病症和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13)

16、绩效测量和监视(4.5.1)持续不断地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以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14)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2)通过建立有效程序和报告制度,调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和不符合;预防事故和事件及不符合情况的进一步发生;探测、分析和消除不符合的潜在根源,确认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15)记录和记录管理(4.5.3)证实体系处于有效运行状态;将体系和要求的符合性形成文件。16)审核(4.5.4)持续评估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组织通过内部审核方案,自我评审本组织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GB/T28001体系标准要求的符合性;确定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

17、符合程度;评价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满足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7)管理评审(4.6)评价管理体系是否完全实施和是否继续保持;评价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继续合适;为了组织的未来发展要求,重新制定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或修改现有的职业健康目标,并 考虑为此是否需要修改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3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模式(1)环境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从1993年6月正式成立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 207) 开始,就遵照其宗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规 X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表现,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8、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节约能源,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96年推出了 S014000 系列标准。同年,我国将其等同转换为国家标准GB/T 24000系列标准。其作用和意义为: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环境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协调各国管理性 指令”和控制文件的需要。环境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 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 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

19、水、土地、自 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环境因素(environment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 相互作用的要素。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 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整个 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 方针所需的组织的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audi

20、t) :客观地获得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标准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环境表现(行为)(environment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policy):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

21、架。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target)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量化。相关方(interestedparty):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 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组织(organization):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 单位的部分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污染预防(preventionof pollution) :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

22、、过程更改、控制机制、 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2)GB/T 24001(1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X及使用指南的结构环境管理体系规X及使用指南的总体结构与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X的总体 结构基本相同,如图6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总体结构图所 示。(2)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从17个要素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来看,相互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与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X的逻辑关系基本相似,如图 6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 素的关联图所示。(3)各要素的理解要点1)环境方针(4.2)制定环境方针是最高管理者的责任;环境方针的内容必须包括对遵守法律及其

23、他要求、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并作为制定与评审环境 目标和指标的框架;环境方针应适合组织的规模、行业特点,要有个性;环境方针在管理上要求形成文件,便于员工理解和相关方获取。2)环境因素(4.3.1)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以确定组织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时要考虑到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卜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 放、废弃物处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其他当地环境 问题;应及时更新环境方面的信息,以确保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科学性。环境营理体系一,二绿要素表表X甲+-1要+J+J+J名¥+J怖4一 银 要

24、 素一二 级 要 素/(一环境方针L环境方针度2m二:规戈M策划)氏3尸匕环境因素(.3. 1>3法规和耳他要求也.33一4.目标和指标43一 3评5,环境管理方窠43.4"三实施和运行区4 WUQ工纲织结构霜职要(4.4共7一培训、意识和8&H4.4幻+ 九信息交流乐幻g一环境管理体系女件E5一 4八文件控制¥4弓计13 .运行控制6卜1之应急准缶和响应& 4.7"(四)检查和纠正措施国测量和监视国.5.。川14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浦K5 2加15.记录(4 5.31后市稹戊3.4WCH)管理伊申1管理评审43)法律和其他要求(4.3.2)

25、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证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遵守法律和其他要求;组织还应建立获得相关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渠道,包括对变动信息的跟踪。4)目标和指标(4.3.3)组织内部各管理层次、各有关部门和岗位在一定时期内均应有相应的目标和指标,并用文本表示;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影响因素、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相关方要求等; 目标和指标应与环境方针中的承诺相呼应。5)环境管理方案(4.3.4)组织应制定一个或多个环境管理方案,其作用是保证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方案的内容一般可以有:组织的目标、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使各相关层次与职能在环境管理方案与其所承担的目标、指标相

26、对应,并应规定实现目标、指标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等;环境管理方案应随情况变化及时做相应修订。6)组织结构和职责(4.4.(1) 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要靠组织的所有部门承担相关的环 境职责;必须对每一层次的任务、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给予传达;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任务、职责、权限;管理者代表应做到:对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负责,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最高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7)培训、意识和能力(4.4.(2) 织应明确培训要求和需要特殊培训的工作岗位和人员;建立培训程序,明确培训应达到的效果;对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

27、要有必要的教育、培训、工作经验、能力方面的要求,以保证他们 能胜任所负担的工作。8)信息交流(4.4.3)组织应建立对内对外双向信息交流的程序,其功能是:能在组织的各层次和职能间交流有关环 境因素和管理体系的信息,以及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成文、答复; 特别注意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9)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充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的 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应给出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明确查找的方法,使相关人员易于获取有效版本。10)文件控制(4.4.5)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有效的控制程序,保证所有文件的实施;环境管理文件应注明日期(包括发布和修订日期卜

28、字迹清楚、标志明确,妥善保管并 在规定期间予以保留等要求;还应及时从发放和使用场所收回失效文件,防止误用;应建立并保持有关制定和修改各类文件的程序;环境管理体系重在运行和对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应避免文件过于繁琐,以利于建立良好的控制系统。11)运行控制(4.4.6)运行控制是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组织方针和目标指标, 其对象是与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其手段是编制控制程序;组织的方针、目标和指标及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应确保它 们在程序的控制下运行;当某些活动有关标准在第三层文件中已有具体 规定时,程序可予以引用;对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偏离方针、目标、指标的运行应

29、建立运行控制程序,但并不要求所有的活动和过程都建立 相应的运行控制程序;应识别组织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并建立和保持相应的文件程序,将有关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 包方,以促使他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组织的要求。12)应急准备和响应(4.4.7)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之能有效确定潜在的 事故或紧急情况,并在其发生前予以预防,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一旦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响应,尽可能地减少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组织应考虑可能会有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 (如组织在识别和评审重要 环境因素时,就应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采取预防和纠正的措施应针对 潜在的和发生的原因;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对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确保其切实可行;可行时,定期按程序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实验或演练。13)监测和测量(4.5.1)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既是对体系运行状况的监督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