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方案报告_第1页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方案报告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书编制:李金龙o一一年二月廿八日参加评估人员名单姓名专业职务或职称签单日期李云旺安全科长田厚怀生产科长李永利安全矿长周福田生产矿长王亚中机电矿长张杰总工程师王玉和矿 长1 .矿井概况1.1.1 地理位置1.1.2 含煤地层2.1.3 地质构造4.1.4 水文地质情况 7.1.5 岩浆岩侵入形态及其分布 .111.6 煤层赋存特征 .121.7 煤层工业分析 .131.8 生产情况1.31.9 矿井通风情况 .141.10 瓦斯、煤层自燃及煤尘情况 .141.11 矿井地温1.52 .矿井瓦斯地质情况 .152.1 近5年瓦斯鉴定情况 1.52

2、.2 矿井瓦斯分布规律1.52.3 煤层瓦斯风化带情况1.62.4 瓦斯动力现象发生情况 1.63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 1.63.1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 163.2 对瓦斯防治工作的建议 1.6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书1.矿井概况1.1 地理位置河北省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城东北方向 20km ,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西南 7.5km ,矿区范围由1-14号拐点 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下表 1,面积1.973km 2。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 117 35 22,北纬40 29 34。本矿井为古生代和元古代地质组成, 受燕山运动而形成的高山地

3、带,地面海拨在+500m +895m 之间,气温在-20 36.5 c之间, 井田内有柳河自南向北从中部流过,年平均流量 320.8平方米/秒, 历史最大流量为510立方米/秒。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编号xy编号xy1448622639549810844846003955003224486070395497889448480039549952344858943955038810448500039549724444853203955100011448565439549452544848703955100012448595539549000644843983955069313448615039

4、549502744842663955031814448634339549652开米深度:740一±0m矿区面积:1.973km 2行政区划隶属兴隆县平安堡镇平安堡村管辖。京承铁路从该矿矿区中部通过,东北 1.5km为北马圈子车站, 有铁路专用线直达本矿贮煤场,且有112线公路与之相连,交通十分 便利。1.2 含煤地层该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为滨海山前平地型海陆交互相及陆相沉积。该井田煤系地层划分具地方性,将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与二迭 系荒神山组、茂山组划分七个组:即中石炭统本溪组下段(本区称基 底砾岩组)qbi、本溪组上段(本区称马

5、圈子组) qb2、上石炭统太 原组下段(本区称北山砾岩组)c3tl、太原组中段(本区称张家庄组) c3t2、太原组上段(本区称喇嘛沟组) c3t3、二迭系下统山西组(本 区称荒神山组)plsl、下石盒子组(本区称茂山组)plx2。其中含煤组(地层)包括:中石炭统本溪组上段(本区称马圈子 组)qb2、上石炭统太原组中段(本区称张家庄组)c3t2、二迭系下统山西组(本区称荒神山组)p1s1、下石盒子组(本区称茂山组)pix2c 为保持地层的连贯性,在叙述含煤地层时,煤系中的不含煤组也一起 叙述。a、中石炭统本溪组下段(本区称基底砾岩组)(c2bi)以灰色灰白色砾岩及紫红色粘土岩为主。砾石滚园度较好

6、,但分 选性差,粒径在0.5-5cm ,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本层不稳定最厚可 达11m ,薄至不到1m , 一般在4-5m ,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 接触。该套岩层即为奥陶系风化剥蚀而上残留的物质经地质作用而 成。b、中石炭统本溪组上段(本区称马圈子组)(c2b2)为煤系中最下一个含煤组。在含煤组的下部,灰色铝土页岩较发 育,层间夹中粗粒砂岩;中部为页岩及中粗粒砂岩;上部为页岩、粉砂 岩及煤层。顶部为第九层煤,是局部可采煤层,复结构;中下部有第十 层煤,在本勘探区只三个点厚度达可采且不成片。大部分钻孔见火成 岩将该层破坏。煤层顶底为页岩和粘土岩,有时直接与碎屑岩接触。在第十层煤以下数米,有时

7、发育有第十一层煤,本区在两个钻孔见到, 均未达可采厚度。大部孔不存在该层位。该组岩性及厚度变化甚大, 无明显规律。从沉积的岩性分析,粘土岩为胶体沉积,酶粒发育,可 能系时浸时露的滨海环境下生成物, 但海水流动不大。当地壳上升较 快时,陆地供给的碎屑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滨海三角洲砂岩。上部岩性 标志着成煤环境的出现,页岩和煤层是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的产物, 但此种环境和沉积条件并未持续多久又发生了变化,所以只生成了含 有夹研的局部可采煤层。在下部个别地段也曾有成煤条件出现,但很快即被破坏,本组的主要岩相为滨海相,滨海三角洲相,沼泽相和泥 炭沼泽相。该组厚度两极值:13.44 86.43m ,平均35.

8、93m。c、上石炭统太原组下段(本区称北山砾岩组)(c3tl)为一层滚园甚好的砾岩,分选一般。砾石的粒径在 0.5-2cm ,成 分较为单一,由石英和燧石组成,胶结物为硅质,该层岩性均一,厚 度虽有一定变化但幅度不大,为本区良好的标志层。该层砾岩的砾石经过长距离搬运而沉积下来,磨碎的硅质在适宜的条件下析出将砾石 胶结成坚硬的砾岩。推测为地壳下降较快,而又有砾石来源条件下的 产物。为滨海相沉积。厚度两极值:2.44-15.44m ,平均8.37m。d、上石炭统太原组中段(本区称张家庄组)(c3t2)为本区第二个含煤组。底部为粉砂岩及页岩,中部有一层中-粗 粒砂岩,该层层位较稳定,具有一定厚度,可

9、作局部对比标志。上部 由页岩、粘土岩和煤层组成。顶部为第六层煤,是全区可采煤层,结 构单一,厚度较稳定,在中下部含第七层煤,为局部可采煤层。该组 地层厚度变化不大,各层层位也较稳定,说明该组地层形成时,有一 个相对较稳定的沉积环境。虽有中-粗粒碎屑物质沉积,也仍为煤层的生成创造了有利条件。生成该组地层的岩相有:沼泽相、泥炭沼泽 相、滨海三角洲相。厚度两极值 11.82 26.65m ,平均值16.25m 。e、上石炭统太原组上段(本区称喇嘛沟组)(c3t3)为深灰色灰黑色页岩,贝壳状断口,质地均一无层理,全组富含 钙质,沉积稳定,并含丰富的动物化石,是良好的标志层,沉积环境 为海湾相。厚度两极

10、值:2.29 14.63m ,平均值8.94m。f、二迭系下统山西组(本区称荒神山组)(p1s1)底部为一套灰色粉砂岩,水平及层状层理发育,中部为粘土岩、 页岩和煤层,上部中细砂岩、粘土岩和煤层。该组为主要含煤组,第 五层煤在其中部,有时偏上或偏下,为一局部可采的单一结构煤层、 质佳。第四层煤在顶部,为本区最厚一层煤,常达七、八米至十多米, 结构复杂。该套地层厚度变化大,岩相也有相当的变化。砂岩常变薄, 有的地方相变成粉砂岩。自早二迭世起,该区即上升为大陆,所接收的沉积物均为陆相生 成。从沉积物的相分析可以知道,湖泊相、湖滨三角洲相、沼泽相、 泥炭沼泽相等为本组主要岩相。厚度两极值:15.37

11、-65.76m ,平均值 27.44m。g、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本区称茂山组)(p1x2)在本区出露不全。以灰色灰绿细-粉砂岩及含砾中细粒砂岩为 主,凝灰质及铝土质胶结,并有薄层页岩。含第一、二、三层煤,本 区只有第三层煤,为局部可采煤层。该组中绿泥石矿物多见。底部为 灰绿色含砾细砂岩。中部为绿色粉砂岩。从沉积物特征分析,主要为 湖泊相、湖滨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生成环境。1.3 地质构造由于本区所处构造位置,除南部边界断裂外, 井田内存在次一级 的高角度逆冲断层组及近水平弧形断裂,伴生和派生小断层非常多。从井巷工程揭露和控制来看,次一级构造间切割严重,产状变化很大。在剖面上形成弧形的逆冲断

12、层切割严重, 造成井田中部有不同程度的 断裂破碎带和牵引褶曲,井田内地质构造主要表现特征为:a、断裂构造主体展布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按断层性质分以逆 断层为主。b、区内褶皱构造受断裂构造控制,多为牵引褶曲。c、矿内岩浆侵入不甚强烈,大部分发生在西北部,经分析与断 裂构造有关联,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呈岩床岩墙状侵入。d、构造运动以印支运动始,燕山早、中期运动加强和消失,多 显水平运动,断裂构造结构面力学性质呈压性或压扭性。下面分述影 响本矿区内生产的主要断裂构造之特征。f14号断层:该断层为整个兴隆煤田南部一条边界断裂, 为印支燕山中期运 动产物。断层性质为压扭性辗掩断层,呈缓弧形展布,本井田内该

13、断 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往东为近东西向。全长约 30公里。由于该 断层在矿区内落差较大,各勘探线均有钻孔控制。断层上盘为长城系 高于庄组白云岩;下盘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断层平均倾角为21左右,控制和影响整个矿区。f15号断层:该断层位于矿区西部,为一压性逆断层,断层走向250° ,倾向160 ° ,倾角20° y6° ,断距1048m ,控制矿区浅部煤层,对深 部煤层影响不大。f16号断层:该断层位于矿区西部,为一压性逆断层,断层走向210° ,倾向120° ,倾角25 ° -40 ,断距1258m,沿走向展布较远,控制矿

14、区 浅部煤系地层,对矿井深部无甚影响。f17号断层:该断层为矿区西北部一条较大断层, 断层性质为压性逆断层,其走向为70°夕10 ° ,倾向140 ° ,倾角3037 ° ,断距变化较大,地 表与井巷工程均有控制,为矿区西北部边界断裂,对深部开采影响不 大。f13号断层:该断层曾经在菜园井河西区浅部揭露过多次, 走向北东,倾向南 东,倾角5°的2° ,断距132m左右,此断层往下经过7907号钻孔 与f14号断层相交,断面近于水平,倾角 5°左右,形成深部十层煤 覆盖在浅部五层煤之上,对浅部煤层影响较大,对深部煤层没有影响。

15、f1号逆冲断层:该断层从剖面上看位于矿区中部,平面上看走向沿长800 1000m,为一高角度逆冲断层,其走向200°倾向110°倾角35 75° ,受其影响,断层南北两翼煤系地层变化较大,局部小断层发育, 并伴有褶曲构造,使矿区中部区域地质构造趋于复杂化。严重影响矿 井现有生产水平的采区开拓布局与生产。近水平逆断层:从剖面上可以看出,该类断层位于矿区中部,断层性质为压性逆 掩断层,最具代表性的为f2号断层,断层走向162° ,倾向72° ,倾 角27。,断距由浅到深不断增大,为6 60m左右,该断层给生产水 平四层煤造成很大破坏,使四层煤厚处达

16、6m左右,薄处小于0.7m , 严重影响煤层的开拓及回采,但对深部煤层无多大影响。近走向逆掩断层及逆断层组:本区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侧压力较大,形成较多与地层走向基 本一致,在剖面上呈迭瓦状排列的逆断层组,典型断层有 f7、f8、 f9、f10号断层。f9、f10号断层:该两条断层已在生产水平揭露过,产状近似相 同,走向由250 左右逐渐变化为200 ° ,倾向南东,倾角40 °左右。 往上变化为10°左右。产状变化较大,呈弧状分布,在延深水平也将揭露这两条断层,会影响延深水平煤层的正常开采。f7、f8号断层:这两条断层是根据勘探工程资料确定的,呈迭 瓦状分布,其

17、走向由280 逐渐变化为137 °倾向由190°变化为47° 倾角分别为50本陷3°。产状变化较大,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煤 层受断层控制,随断层产状变化而变化,将给深部煤层开采带来很大 困难。以上断层直接影响煤层的掘进及回采,应引起高度重视,掌握其规律,合理布置采掘工程,提高经济效益。1.4 水文地质情况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井田属兴隆煤田中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的井田,大气降水与地表柳河水系,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老窑积水 及矿井采空区(兴隆矿务局马圈子煤矿采空区积水)水是主要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直接水害。同时第四系冲积层( q4)、下二迭系兴隆群 的茂山组

18、(p12)、下二迭系兴隆群的荒神山组 p11、上石炭系太原统 北山砾岩组(c31)、上石炭系太原统张家庄组 c32、中奥陶系马家沟 组(o2)及f14号逆掩断层上盘震旦系蓟县统雾迷山组(z2w)含水 层水给矿井的建设和生产造成了 一定的影响。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井田南部处于柳河床下。a、地表水该矿地表为柳河水系,呈蛇曲型从井田东部通过,向北转东方向 流去汇入滦河,流量随季节变化,洪峰期流量剧增。近年来,每到雨 季,本矿加大观测力度,设置各个观测站,严密监控柳河水位、周边 闭坑小煤窑原井口封闭情况,以及该矿井下涌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b、含水层矿区范围内含水层有第四系冲积层(q4)、下二迭

19、系兴隆群的茂 山组(pi2)、下二迭系兴隆群的荒神山组 pi1、上石炭系太原统北山 砾岩组(c31 )、上石炭系太原统张家庄组 c32、中奥陶系马家沟组(。2) 及f14号逆掩断层上盘震旦系蓟县统雾迷山组(z2w)含水层,叙述 如下:a、i号含水层第四系冲积层(q4)第四系地层在矿区内分布较广,只有个别地方露出基岩。覆盖层 厚度029m , 一般10m左右。其成份为黄土,局部层位含火成岩、 石灰岩、巨砾或其它碎石,河床附近渐变为细砂土间夹河卵石。据原 精查地质报告其渗透系数为867.2m/d,但南马圈子井田的冲积层多 为细砂与卵石而15个队勘探时测得的渗透系数为 796.2m/d 。详查 时测

20、得的渗透系数是119.7m/d,看来867.20m/d 偏大。b、ii号含水层下二迭系兴隆群的茂山组(pi2)埋深0552.27m , 一般埋深160m 左右,厚度050.26m ,平 均厚10.05m ,大部分分布在fi4号断层以下。岩性主要由细粉砂岩及 含砾粗砂岩组成。铝土质胶结,其次还有砂质页岩、铝土岩,顶部含 第三,层煤。该层胶结物大部松散,易风化成碎块或粉状,x节理发育, 并被方解石充填,风化裂隙十分发育,裂隙发育程度与埋藏深度有关, 越接近地表,裂隙越发育,富水性越强。该层浅部与第四纪冲积层发 生潜水联系。茂山层的页岩、铝土岩虽有隔水作用,但其厚度不大且 不稳定,断层切断严重,所以

21、没有起到隔水作用。但现平安矿业范围 无茂山层岩层出露,故对矿井无导水影响。c、田号含水层下二迭系兴隆群的荒神山组 p11、iv号含水层上石 炭系太原统张家庄组c32均由粉砂岩、页岩、铝土岩、中粗粒砂岩组成。砂岩的胶结物是 硅质和铁质,胶结较好,不易风化。这两层水文地质条件相似,富水 性及透水性弱,对井下生产无甚影响。d、v号含水层上石炭系太原统北山砾岩组(c31)大部在f14号断层之下,西北有露头,平均 8.37m 。主要由砾岩组成,硅质胶结,致密坚硬,并夹有砂岩层。通过水文孔抽水试验, 该含水层富水性及渗透性极差,对煤矿生产不会有影响。e、vi号含水层中奥陶系马家沟组(。2)埋深29.817

22、09.41m,一般埋深241.33m。位于煤系地层之下, 与煤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为中厚层石灰岩,溶洞及裂隙比较发育。该含水层富水性较弱,透水性较强。该层在煤系地层底部, 距九煤层间距最小为 14.38m ,最大为98.21m ,平均41.05m 。加 之本区断裂构造等力学性质均属压性,导水性较差,对矿井生产有一定影响。f、即号含水层f14号逆掩断层上盘震旦系蓟县统雾迷山组 (z2w)由于f14号f1号(南马圈子井田)辗掩断层的推覆作用,使该地 层逆掩在煤系地层之上。该层主要由白云岩组成。兴隆县平安矿业有 限公司井下+437m 水平运输石门及h、田号风井已穿过长城系白云 岩,涌水量均不

23、大,说明该层富水性及渗透性较差。井田较大型断层及f14号f1号(南马圈子井田)辗掩断层均为压 性,封闭性好。通过钻孔对 f14断层抽水试验分析以及该矿很多井巷 揭露或穿过f14号断层证明,该类断层涌水量不大,富水性及渗透性 均差。对矿区来说,茂山组是煤系地层中的主要含水层,具有较强的透 水性,但经钻探和井下采掘证实,在接近二层煤的上部及下部岩层时 的涌水量并不大。其它含水层,如荒神山层(主要为中粒砂岩)、张家庄层(主要为中粒砂岩和粉砂岩)、北山层(砾岩和砂岩)一般为铁 质、硅质胶结,致密坚实,透水性微弱,经抽水试验证实其渗透系数 为0.0025m/d ,相当于茂山组的十分之一,从井下实见滴水,

24、也多 为裂隙水,对井下不会有大的影响。c、井田充水因素与涌水通道通过对上述各含水层的分析来看, 矿区内各含水层富水性及渗透性能均差,对矿井生产影响甚小。断裂构造大部为压性构造,封闭性 能好,在未采动的情况下,起阻水或隔水作用。对影响矿井生产有直 接关系的主要充水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a、地表水系柳河呈蛇曲型流过矿区中部,且河水与冲积层潜水 有密切水力联系。虽然具有季节性变化,也受大气降水影响,但由于 它覆盖井田面积较大,每逢汛期来临,涌水量剧增,由于柳河周边的 小煤矿先后闭坑和柳河河道的缩减, 综合近几年的水文观测情况,现 柳河和矿井没有任何水利联系,所以柳河对矿井不产生影响。b、采空区与老窑积

25、水:本矿由于开采时间较长,先后有多个井口闭坑,其井筒煤柱及边角煤均划给当地政府,先后有20余个小窑进行生产,井口分布于井田地表各处,后又互相连通。虽然开采不同 层次的煤层,但因层间距较小及构造关系,采后顶板垮落较快,形成 一条条有水力联系的人为涌水通道。 目前小煤窑大部分已闭坑,本矿 已经对小煤矿的开采范围的裂隙、 井口进行了封堵,地表水不会通过 此处渗入井下。目前本矿生产主要集中在菜园井河东区 270m水平以 下,因此,上部小窑对开采270m水平以下煤层无大的影响,但是在 生产过程中,也要注意井下涌水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此 外,北马圈子矿1994年淹井至今尚未恢复,造成其井田内大面

26、积的 积水。但是北马圈子井田位平安矿业北部和平安矿业的矿井隔开,而 目前本矿生产主要集中在菜园井河东区 270m水平以下,对该区煤层 开采无大的影响,但也应引起重视。c、风化裂隙带潜水:矿区煤系地层浅部受采动影响形成一系列 裂隙带,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与位于其东部的马圈子煤矿有水力 联系。近年来由于井田范围内小煤窑数目增多,分别揭露了煤系地层 的各个煤层,并互相勾通,采后形成了大面积塌陷裂隙,有的与柳河 底部的风化裂隙相通,有的与第四系冲积层的冲洪沟相通,可能导致 地表水、潜水及柳河水泄入小窑后扩散渗至矿井。形成对矿井的有一定威胁。d、大气降水:矿区为靠近海洋的山区,属半大陆性气候。每年 的

27、1月最冷,7月最热,冻土深度为1.19m。年平均相对湿度60%, 最多风向为西北风,最大风速为20m/s。本区年降雨量差异很大,年 平均降雨量700mm 450mm 左右,日最大降水量为258毫米/ 日,地表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的补给,为此,大气降水目前也是矿井 主要充水水源之一。其降水强度,频率及延续时间与矿井涌水量密切 相关,一般滞后三天,一周后逐渐降低,而矿井最大涌水量往往出现 在降水量最局的雨季。综上所述,矿井涌水主要充水因素为地表水、小窑积水、大气降 水、断层裂隙水等。其中地表水、小窑积水、大气降水在矿井涌水中 占主导地位。这些类型的充水一般不稳定,初期涌水量大,随着时间 的推移涌水量

28、最终减弱。1973年矿井正常涌水量320m 3/h ,最大涌 水量为710m 3/h。2007年矿井正常涌水量290m 3/h ,最大涌水量 为560m 3/h。随着矿井开采向深部延伸,矿井高水平涌水不断减少, 矿井总涌水量也不断减少。2010年矿井正常涌水量205m 3/h ,最大 涌水量为286m 3/h。现阶段矿井涌水主要为通过煤层顶板裂隙及断 层裂隙导入的水,矿井涌水的特点是涌水量不大,涌水量一般较为稳 定,没有压力,自然流出,对矿井生产没有威胁。针对以上情况分析,该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顶板裂隙直接进 水型矿井。1.5 岩浆岩侵入形态及其分布本区从地表勘探钻孔及井巷工程中发现有少量岩

29、浆岩侵入体存 在。其大部沿断层结构面侵入,形成似层状的岩床,岩性以灰白色的 中性微晶至隐晶闪长岩及闪长斑岩为主,由于其侵入方向及规模关 系,仅在本井田西偏北部石炭系本溪组有所发现,局部侵吞了十号煤 层。止匕外,四层煤局部也有岩浆岩侵入,对矿井生产影响甚微。1.6 煤层赋存特征本区石炭、二迭系含煤地层共含煤层、煤线十一层,其中四、五、 六、七、九五个煤层为井田内可采煤层。现就井田可采煤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第四层煤:位于二迭系下统荒神山层顶部,其顶板即为茂山层的 含砾粗砂岩。该煤层为兴隆煤田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大且较稳定,为复杂结构煤层,夹研随煤层厚度的变化层数增多或减少。井田 内钻孔见煤最大

30、厚度为11m ,井巷工程控制最大厚度为18.19m。最 薄处为0.25m ,平均3.89m ,上距第三层煤2.56-17.10m ,平均层 间距8.89m ,下距第五层煤1.84-13.14m ,平均层间距7.59m。其 区别于其它煤层的特征是自身厚度大,结构复杂,顶板为泥质胶结含 砾粗砂岩,遇水膨胀呈松散状。第五层煤:位于二迭系下统荒神山层中上部,为单一结构、局部 可采的较稳定煤层,厚度0.09-2.50m ,平均厚0.77m ,上距四层煤 平均间距7.59m ,下距六层煤8.82-36.93m ,平均24.24m ,层间距 变化较大。该煤层因其结构单一、煤质好、容重小区别于其它煤层。第六层

31、煤:位于石炭系上统张庄层顶部。其顶板即为富含海相动 物化石的喇嘛沟层含钙粉砂质页岩,也为兴隆煤田主要标志层之一。 该煤层结构单一,为本井田河东区较稳定煤层和主采煤层,除局部受 断裂构造影响变薄外,大部可采。厚度两极值为0.383.73m ,平均 为1.37m ,属较稳定煤层,具上距五层煤平均层间距为24.24m ,下距七层煤3.8711.27m ,平均层间距为7.99m。因其所处层位及作 为主采煤层易于区别其它煤层。第七层煤:位于石炭系上统张庄层中下部,上距第六层煤平均层 间距7.99m ,下距九层煤9.1619.04m ,平均层间距14.54m。该 煤层厚度在0.65m以上,结构单一,较稳定

32、,煤质稍次,在本区范 围内大部可采。其顶板为页岩和砂岩,底板多为粘土岩和细砂岩等。第九层煤:位于石炭系中统马圈子层顶部,上距北山砾岩层数厘 米至两三米不等。有时砾岩作为直接顶板出现,尚未发现有冲刷现象。 煤层结构简单,平均厚度在 0.72m以上。在本区范围内大部可采。 煤质较好,顶板岩性多为砾岩,局部为页岩。底板主要为粘土岩。矿区范围内煤层总体呈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走向时有变化,iv剖面以南,走向近南北,iv剖面以北至i剖面,走向由近南北渐变为 北东向,i剖面以北煤层走向又渐变为近南北向。煤层倾角总体14 35 平均在25 °左右。1.7 煤层工业分析第四层煤:原煤灰分32.21 4

33、8%,洗选后可降至12%,精煤 挥发分在3149 %之间,煤质为气煤,为富灰中硫低变质煤。该煤 层精煤回收率低,不宜做炼焦用煤,可做火力发电燃料及动力用煤。第五层煤:灰分为7.97 %,属特低灰中硫煤,煤质牌号为气肥煤, 该煤层粘结性好,灰熔点低,精煤回收率高,可炼焦配煤。第六层煤:灰分中等,在 9.58 31 %之间,硫含量较高,属中 灰富硫煤。具煤质牌号为气肥煤。主要作为动力用煤。第七层煤:经化验灰分较高,属富灰中硫煤,煤质牌号确定为气 煤。只宜作动力与民用煤。第九层煤:灰分产率在18.69 32.52 %之间,挥发分39%左右, 属中灰低硫煤。具煤质牌号确定为气煤。可作为动力及民用煤。1

34、.8 生产情况矿井2011年布置生产已在+115m-+180m 水平之间,此区段 运输距离远、四步提升、资源相对较少,费用也较高,经公司研究决 定予以放弃,进入回撤阶段,结合井下现场实际情况,计划 6月底回 撤工作完毕。1.9 矿井通风情况矿井采用中央边界抽出式通风方式。主提升井、人行井、 2#井 进风,3#回风斜井回风。回风井安装二台型号为 fbcdz-6- m 16对 旋轴流式通风机,电机功率 2x75kw。矿井总进风量1500m 3/min , 总排风量1560m 3/min。外部漏风率3.9%。矿井通风等积孔0.68m2, 矿井通风难易程度为困难,最大班入井人数 90人。回撤工作面配备

35、ybt-51 , 52型局部扇风机,采用压入式通风。矿井需要风量为919m 3/min ,实际总进风量为1500 m 3/min , 实际总回风量为1560m 3/min ,风机总排量最大为2960 m3/min , 实际有效风量为1311 m 3/min 。1.10 瓦斯、煤层自燃及煤尘情况a、瓦斯根据2010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本矿定为低瓦斯矿井,其 中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6.19m 3/t ,瓦斯绝对涌出量1.41m 3/min ;矿 井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10.48m 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 2.38m 3/min 。虽然如此,在今后的回撤过程中还要加强矿井瓦斯预 测预报和监测工作

36、,进一步搞好井巷施工中瓦斯管理工作。b、煤尘和煤的自燃矿井回撤阶段,煤巷主要布置为四、六两层之间。据唐山冀东矿业安全检测检验有限公司于2010年4月对该矿四、六层煤层的煤尘爆炸鉴定为有爆炸性,除工业分析指标外,四层 煤的火焰长度小于50mm ,岩粉用量为60%,六层煤的火焰长度小 于170mm ,岩粉用量为80%。而自燃倾向性鉴定数据:四层煤真 相对密度为1.89 ,吸氧为0.42cm 3/g ;六层煤真相对密度为1.61 , 吸氧为0.54cm 3/g ,鉴定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ii类自燃。1.11 矿井地温根据资料,最低地温梯度 0.55 c/100m ,最大为7.7 c/100m , 平均1.25 c/100m ,属地温正常区。2 .矿井瓦斯地质情况2.1 近5年瓦斯鉴定情况兴隆煤田以地质构造复杂,岩浆岩侵入强烈,矿井瓦斯含量高而 著称,但瓦斯的赋存具明显的分区、分带性,它与矿井地质条件密切 相关,主要受煤系岩性组合特征和沉积古地理环境、煤的变质程度、 区域地质构造三大地质因素的影响和控制。虽然本区含煤岩系为海陆 交互相沉积,围岩大部分为泥质和铝土质胶结,透气性差,是瓦斯赋 存的天然良好场所,但本区地处兴隆煤田西部边缘,含煤岩系厚度较小,变化较大,加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使煤系地层切割严重,应 力释放的过程中并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