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_第1页
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_第2页
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_第3页
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_第4页
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铁碳相图上的合金,按成分可分为三类: 工业纯铁(0.0218% C),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晶粒,工业上很少应用。碳钢(0.0218%2.11%C ,其特点是高温组织为单相 A,易于变形,碳钢又分为亚共析 钢(0.0218%0.77%C、共析钢(0.77%C 和过共析钢(0.77%2.11%C 。 白口铸铁(2.11%6.69%C ,其特点是铸造性能好,但硬而脆,白口铸铁又分为亚共晶白口铸铁(2.11%4.3%C、共晶白口铸铁(4.3%C和过共晶白口铸铁(4.36.69%。下面结合图3-26,分析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及其组织变化。FcHk/%图3-26七种典型合金在

2、铁碳合金相图中的位置 工业纯铁(图3-26中合金)的结晶过程合金液体在12点之间通过匀晶反应转变为6铁素体。继续降温时,在23点之间, 不发生组织转变。温度降低到3点以后,开始从6铁素体中析出奥氏体,在34点之间, 随温度下降,奥氏体的数量不断增多,到达4点以后,6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在45 点之间,不发生组织转变。冷却到 5点时,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温度降到 6点, 奥氏体全部转变为铁素体。在6-7点之间冷却,不发生组织转变。温度降到 7点,开始沿 铁素体晶界析出三次渗碳体 Fed。7点以下,随温度下降,Fe3Gi量不断增加,室温下Fe3Gi的最大量为:QFe3Cm0.0218-0

3、.00086.690.0008100% =0.31%图3-27为工业纯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工业纯铁的室温组织为a+FeQ ,如图3-28所示,图中个别部位的双晶界内是FeaGi 0图3-27工业纯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图3-28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400 X 共析钢(图3-26中合金)的结晶过程共析钢的含碳量为0.77%,超过了包晶线上最大的含碳量 0.53%,因此冷却时不发生包 品转变,其结晶过程及组织转变示于图 3 - 29 o合金液体在1 2点间通过匀晶反应转 变为奥氏体。在2 3点之间,不发生组织转变。到达3点以后,发生共析转变:?0。77T 口。 0218 +FeC,

4、由奥氏体相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反应结束后,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 继续冷却会从珠光体的铁素体中析出少量的三次渗碳体,但是它们往往依附在共析渗碳体 上,难于分辨。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100%勺珠光体,如图3-30所示。由图3-30可以看出, 珠光体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组织,呈指纹状,其中白色的基底为铁素体,黑色的 层片为渗碳体。室温下珠光体中两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6.69 -0.776.69 -0.0008100% =88.5%,QFe3c =100% 88.5% =11.5%图3-29共析钢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图3-30珠光体组织400 X亚共析钢(图3-27中合金)的结晶过

5、程含碳量在0.09%0.53%问的亚共析钢结晶时将发生包晶反应。 现以含0.45%C的钢为 例分析亚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其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于图3-31 o该合金从液态缓慢冷却 到1点后,发生匀晶反应,开始析出6铁素体。到达2点温度时,匀晶反应停止,开始发 生包品转变:Lo.53 + &.09 T %17。包品转变结束后,除了新形成的奥氏体外,液相还有剩 余。温度继续下降,在2-3点之间,剩余的液相通过匀晶反应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在 3-4 点之间,不发生组织变化。冷却到4点,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并且随温度的降低, 铁素体数量增多。温度降到5点,奥氏体的成分沿GS线变化到S点,此时

6、,奥氏体向铁 素体的转变结束,剩余的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 t S.0218 + Fe 3G转变为珠光体。温度继续下降,从铁素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但是由于其数量很少,因此可忽略不计。亚共 析钢的室温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如图3-32所示,图中的白色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黑 色组织为珠光体。图3-31亚共析钢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a) 0.20%C(a) 0.45%C图3-32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400 X室温下,含0.45%C亚共析钢中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两个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Qp0.45-0.00080.77 -0.0008100% =58.4%),Q. =100% -58.4

7、% =41.6%O而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QFe3C0.45-0.00086.69-0.0008100% =6.7%, Q:,=100%6.7% =93.3%在0.0218%0.77%C£围内珠光体的相对重量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室温下铁 素体中含碳量极低,珠光体与铁素体密度相近,所以在忽略铁素体中含碳量的情况下,可 以利用平衡组织中珠光体所占的面积百分比,近似地估算亚共析钢的含碳量:C% =p面积%父0.77% 。式中,P面积=Qp,为珠光体的面积百分比 过共析钢(图3-26中合金)的结晶过程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及组织转变示于图 3-33。合金液体在12点间发生匀

8、晶转变,全 部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到3点后,开始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二次渗碳体,并在晶界上呈网状 分布。在34点之间,二次渗碳体量不断增多。温度降到 4点,二次渗碳体析出停止,奥 氏体成分沿ES线变化到S点,剩余的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77 T O0.0218 + Fe3C,转变为 珠光体。继续冷却,二次渗碳体不再发生变化,珠光体的变化同共析钢。过共析钢的室温 组织为珠光体+网状二次渗碳体,如图3-34所示,图中的白色网状的是二次渗碳体,黑 色为珠光体。室温下,含1.2%C过共析钢中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两个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百分比 为:QFe3c1.2 -0.776.69-0.77100% =7.

9、26%,QP =100% -7.26% =92.74%过共析钢中FeCn的量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当含碳量达到2.11%寸,FeCn量最大:问图3-33过共析钢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共品白口铸铁(图3-26中合金)的结晶过程共品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为4.3%,其结晶过程如图3-35所示。该合金液态冷却到1点 即1148七时,发生共晶反应:L4。3 T务ii + Fe3C,全部转变为莱氏体(Le),莱氏体是 6 69 -4 3Q- 100% =52.2%共晶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呈蜂苗状。此时:6.69-2.11,QFe3c =100%-52.2% =47.8%。温度继续下降,共晶奥氏

10、体成分沿ES线变化,同时析出二次渗 碳体,由于二次渗碳体与共晶渗碳体结合在一起而不易分辨,因而莱氏体仍作为一个组织 看待。温度降到2点,奥氏体成分达到0.77%,并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珠光体。这种由 珠光体与共晶渗碳体组成的组织称为低温莱氏体,用符号Le'表示,此时,6.69 -4.3QP=6r10%=40.4%, QFe3c =100%-4。4%=59.6%。温度继续下降,莱氏体中珠光体 的变化与共析钢的相同,珠光体与渗碳体的相对重量不再发生变化。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为Le' (P+ Fe3C),它保留了共晶转变产物的形态特征,如图 3-36所示,图中黑色 蜂窝状为珠光体,

11、白色基体为共晶渗碳体。室温下两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100% -35.7% =64.3%06 69 -4 3q_100% =35.7%Q“ 6.690.0008, QFe3c图3-35共晶白口铸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图3-36 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400 X(六)亚共品白口铸铁(图3-26中合金)的结晶过程以含3.0%C的亚共晶白口铸铁为例进行分析,图 3-37为其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 图。当合金液体冷却到1点温度时,发生匀晶反应,结晶出奥氏体,称为一次奥氏体或先 共晶奥氏体。在12点之间,奥氏体量不断增多并呈树枝状长大。冷却到 2点以后,剩余 液相的成分沿BC线变化到C点,并发生

12、共晶转变,转变为莱氏体。继续降温,将从一次 奥氏体和共晶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由于一次奥氏体粗大,沿其周边析出的二次渗碳 体被共品奥氏体衬托出来。而共晶奥氏体析出二次渗碳体的过程,与共晶白口铸铁相同。 温度降到3点,奥氏体成分沿G就变到S点,并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珠光体。其室温 组织为P+ FeCn+Le',如图3-38所示,图中树枝状的黑色粗块为珠光体,其周围被莱氏 体中珠光体衬托出的白圈为二次渗碳体,其余为低温莱氏体。室温下,含3.0%C白口铸铁中三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3 0 2 1143-3 0 2 11 077QLe,:QLe =100% =40.64% QFe3

13、c口 =: 100% =13.44%4.3 -2.1134.3-2.11 6.69-0.77Qp =100% -QLe' -QFe.Cn =100% -40.64% -13.44% =45.92%3o而该合金在结晶过程中所析出的所有次渗碳体(包括一次奥氏体和共晶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总量为:入6.69 -3.0 2.11 -0.77 n/QFe.Cn100% =18.24%Fe3c口心6.69 -2.11 6.69-2.110时向图3-37亚共晶白口铸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图3-38亚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400 X(七)过共品白口铸铁(图3-26中合金)的结晶过程过共品白口铸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于图 3-39。合金液体在1-2点间发生匀晶 反应,结晶出一次渗碳体FeC。一次渗碳体呈粗条片状。冷却到 2点,余下的液相成分 沿DC线变化到C点,并发生共晶反应,转变为莱氏体。继续冷却,一次渗碳体成分重量 不再发生变化,而莱氏体的变化同共晶合金。过共品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为FeG +Le',如图3-40所示,图中粗大的白色条片为一次渗碳体,其余为低温莱氏体。至图3-39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时间图3-40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