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为学教案与反思 为学是清代学者彭端淑的一篇论说文,意在训练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以下是我整理的为学教案与反思,供您阅读,参考。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为学教案与反思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同学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
2、”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阅读式、争论式。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学习中肯定都遇到过困难,谁能说一说在学习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是怎样做的呢?(同学谈),看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大家对待的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今日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困难古人是怎么做的吧。今日我们来学习13课为学。(师板题) (二)老师解题、介绍 简介。(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彭端淑) 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的一封信,这封信很出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
3、励了后来的很多青年人。那么毕竟在这篇文章当中都叙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章当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5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留意停顿和长句子的断句,边听边标注不熟悉的生字读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现代汉语与古文言文是血脉相承的,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进展奠定了基础,直到今日它还在影响着现代汉语的进展.与此同时呢,文言文是一种雅语,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它已进展成为一种最为精练的语言。所以,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很有学习并学好文言文的必要。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
4、由于这篇文言文不太好读,再加上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和学习文言文,所以就由老师先来范读一下课文,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留意停顿和个别句子的断句,并标注好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2、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当中,有些字比较生疏,不太好读,老师把他们找出来了,谁能试着来读读。 4、下面请你在课文中找到这些生字,并把它圈画好。然后再小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三不:不加字,不丢字,不错字,力求精确。其他同学要留意听,共同关心他订正错误。 6、男女生互读、全班齐读 (四)翻译全文、研读领悟 1、同学们,文章我们已经读通了,那么
5、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言文中,许多字词古义与今义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字词呢一词多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词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同学理解意思:为、亦、鄙、语、恃、之、去、顾 2、同学自主翻译全文 理解了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下面请你们对比原文,结合书中译文和手中的工具书来翻译一下这篇课文。而后自由的组合成学习小组,在组内练说一下。 3、逐段翻译讲解(这篇文章共有三个自然段,我们逐段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名翻译第一自然段,同学思索:对“为学”是怎样看的?也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难易的转化
6、关键在于是否“为”。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起?(由于“为学”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到详细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的观点正确吗?有何为证呢?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文章的其次自然段) (2)指名翻译其次自然段,同学思索: 蜀之鄙去南海简单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明确:不简单。“不知几千里也”,“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等词句看出。) 请你想象一下,在去南海的路途中,穷和尚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是啊,西蜀去南海一路上如此困难重重,那么穷和尚去南海为什么还能胜利呢?是由于条件充分吗?从哪些词句上看出?(明确:靠着他顽强的信念,主观的努力,“为之”的结果。
7、从“贫”“还”等词中体现。) 对贫者去南海之事富者前后态度有哪些变化?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明确:开头是疑问:“子何侍而往?”中间是轻视:“子何恃而往!”最终是惭愧:“富者有惭色”。) 分角色朗读其次自然段, (3)齐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翻译,同学思索: 文章光写一个穷和尚也能证明论点,文章却写了一穷一富两个和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写一穷一富两个和尚是通过一正一反鲜亮地对比,更能证明论点:事在人为。条件差只要肯努力,事情会胜利;反之条件好,不付诸行动只是空想,到头来一事无成。) (五)拓展延长、深化中心 本文为了证明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为学观点,举了蜀之鄙二僧的故事,请你结合生活实
8、际说一说,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六)总结收获、结束全文 1、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你有哪些感受?(同学谈) 2、是啊,同学们,人贵有志,事在人为,让我们从现在起,立志吧,“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百学须先立志”, “少年志则国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古人的吩咐仍不绝于耳,让我们共同立下远大志向,为着我们美妙的人生、为着祖国的富强昌盛策马扬鞭、奋勉图强!最终让我们再次齐颂为学一篇,来结束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吧! 为学教案与反思2 一.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在学习中把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9、。 力量目标 1.加强诵读,训练同学的阅读理解力量。 2.训练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和分析力量。 德育目标 使同学熟悉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决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美育目标 引导同学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亮,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 二.学法引导 1.以同学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的音、形、义,老师抽查巩固。 2.可将文中故事改编成小说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可对这个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争论,争论一下可从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支配材料的妙处,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可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去掉,看
10、看文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由同学从写作和内容的角度加以熟悉和体会。 4.可以依据文章结构层次,将本文化整为零,逐段背诵,背熟后再合零为整体背诵。默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精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同学反复朗读文章,依据注解直译文章,老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同学明确,巩固重点。 2.难点 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解决方法 老师适时恰当引导同学思索。 3.疑点 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四.课时支配 2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重点词句评析、随
11、堂练习的胶片。 3.同学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沟通。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同学熟记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强化诵读练习。 2.精确直译文章。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第一课时 导语 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学问时的感受,特殊是升入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同学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学问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明确目标 l.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精确直译文章,把握重点实词。
12、3.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状况(见文下注解)并解题为学 为做 学学问。 2.老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同学朗读,读准下列读音;并把握其意思 速 怠 迄 屏 鄙 恃 钵 语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同学对比课后解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同学讲一段,其他同学补充。 2.老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同学再次进行训练。(亦也,逮及,赶得上,怠懒散,迄等到,屏摒,常常规,语对说,钵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凭借,犹仍旧,还,鄙边疆)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同学来概述段意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
13、,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其次段 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四)总结、扩展 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育语感,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留意文言实词的积累。 (五)布置作业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其次课时 导入新课 检查同学朗读背诵。 (-)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运用,及在语气上的特点,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乎,矣,也, 焉,哉”所表达的语气。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整体感知 1.复习文学常识。 2.在同学朗读的基础
14、上,请一位同学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巩固文言基础学问(订正课后练习二,并出示投影,请同学把下列这些词语译成现 代汉语)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语言特色 同学朗读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艺术效果。 (第一个设问句开篇泛论天下事之难易,关键在“为”,其次个设问句进而引申论述“人之为学”。由概括到详细,使论述的道理逐步深人,引起人们的深化思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辨力气。) 朗读第三自然段,有钱的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第一次属于通常发问,其次次是以蔑视的语气消失的,在富和尚看来,穷和
15、尚只凭一瓶一钵前往南海,是不行思议的,“我”(富和尚)尚未胜利,“你”(穷)岂不是痴人说梦。) 语气词 乎、哉疑问,也、焉推断,矣陈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 4.请同学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由于有决心而胜利的,没有决心而失 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熟悉。) (四)总结、扩展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盼望同学们学过本课后能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为学。 为学教案与反思3 教学目标
16、 1.通过同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解释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老师范读、原文与译文对比,能读通课文,理解意思,背诵课文,初步培育宠爱古文的感情。 3.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缘由体悟,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同学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5.熟悉“鄙、曰、恃”3个字,正确书写“乎、鄙、僧”等6个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
17、”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 1.老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穷,一个和尚挺有钱。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部分) 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板书课题:为学)齐读课题,留意“为”读其次声。知道“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 2.简介,了解背景。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让我们来看看的相关资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笔力刚劲,气概浑厚,激扬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出名。本文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
18、意在训练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 【通过老师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同学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吗?请你自由地读读课文,借助后面的解释和字典,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然后看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在写这个故事,请你在自然段前面做个标记。 2.同桌互读,呈现难点。 两个同学一组,一个读,一个听,订正字音,看法不全都时,登记此字,留待解决。老师巡察,相机把难读字词写在黑板上。沟通正音。 预设:钵、语、蜀之鄙、子何恃而往、亦易矣。 3.指名朗读,把握学情。 请同学再次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19、音,特殊是刚才沟通过的几个字。然后指名请同学试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留意订正同学错误的读音。 【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试读,呈现难读字词,集中解决,为接下来把课文读通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现冲突。 听着同学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同学们仔细听,边听边把与你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同学沟通不同之处,老师随机在投影仪下画出) 2.借助解释,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同学们,有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译文,了解句子的也许意思,再想想究竟该怎么读。 预设: 天下事/有难易乎?(读出问句的语气。) 蜀之鄙/有二僧(结合解释知
20、道“蜀”是四川简称,“鄙”是边疆的意思。)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读第四声,告知的意思,“曰”是说的意思。整个句子的也许意思:穷和尚告知富和尚说。) 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我的意思,课文中指穷和尚。“欲”,准备;“之”,到、去的意思)我们还学过类似意思的句子吗?(送孟浩然之广陵)“蜀之鄙有二僧”中的“之”是否也是这个意思?(的) 子/何恃而往?(“子”,你;“恃”,靠着、依靠的意思。整句话也许意思:你靠着什么去呢?) 吾/一瓶一钵/足矣。(“钵”,古代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整句也许意思: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1、。(整句也许意思: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了。) 3.再读课文,理解意思,叙述大意。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信任你肯定会读得更加通顺。 刚开头老师讲的故事就是原文的第2自然段,你能看着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也许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先自己试试,然后指名沟通。 【通过借助解释、结合译文能正确断句,读出古文特有的味道。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同学了解大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故事梗概。】 四、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1.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试着读通了课文,并借助解释和译文学习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至于为什么贫和尚能够到达南海,而富和尚却不行以到,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作业: (
22、1)认读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2; (3)把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通顺,能精确断句。 第2课时 一、复习课文,师生互译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2.老师一句一句说译文,指名同学说对应原文。 3.师生一起说故事。 【运用老师范读,师生互译等不同的方式,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同时引导同学积累文本,为接下来的探究打好基础。】 二、品读对话,明确其义 1.定格对话,品尝缘由。 导语: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两个和尚身上,想想他们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1)分角色读贫者和富者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集体沟通: _条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3、。 _决心不同:富者过分依靠物质条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吾一瓶一钵足矣。”(穷和尚很有信念,特别有士气。) 争论:穷和尚这一路会有哪些困难?(路途遥远。地图展现四川和南海普陀山的距离;合抱负象穷和尚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等) _态度也不一样:抓住两个“子何恃而往?” 想当时富和尚也憧憬南海,方案着买船出行,但至今未能如愿。穷和尚靠着这一瓶一钵竟然敢去。这两个句子该怎么读?同学谈理解后有感情朗读。第一个是一般的疑问句,其次个是反问句,也可读出感叹的语气来。 _结果也不一样。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小练笔:贫者会告知富者什么呢?富者心
24、里又会想些什么?绽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完成后,指名读一读写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3.试着背诵这段话。 【在品读贫和尚和富和尚之间的对话中,初步读懂两个和尚之间的明显不同之处,通过想象说话,尝试练笔等方式体会贫和尚的顽强意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意思表达出来。】 三、品文涉理,悟出文道 1.学习第1自然段。 由这个故事还想到了我们做学问,他在一开头就提出:那就是(师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生接)则难者亦易矣;(师说)不为,(生接着读)则易者亦难矣。(下句话同上。)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结:看来做学问难易
25、转换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为”,都是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亮,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白“难”与“易”的关系。 (3)体会文言文句子的精致。这段话中一共有4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近似于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 (4)练习背诵。 2.“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白什么?它与的看法有什么关系?(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 3.学习第3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去:距,距离;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2)人
26、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副词。反而,却。) (3)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贫者能到的缘由是在于能够立志,富者不能到的缘由是不能立志。把这种反问的语气读出来。 (4)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5)练习背诵。 【读懂通过对比方式亮出自己观点的行文特色,体会文言文精练的语言特色,明白“人贵有志,事在人为”的深刻内涵。】 四、落实识字,积累内化 1.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2.同学独立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老师提示: (1)留意“曰”与“日”的区分。 (2)“鄙”字左边的写法,下面是“回”字。 3.试着把全文连起来背诵;背给同桌听。 4.拓展作业: (1
27、)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丰富课外学问。 为学教案与反思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2、使同学熟悉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 3、激发同学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为”的道理。 教学预备: 课前收集勤奋学习的名言、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 1、今日,我们共同来学习我们学校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为学。观题质疑,“为”是个多音
28、字,组词,在此处读什么?“wi”是什么意思?做。文题的意思呢? 2、沟通课前搜集的及本文相关资料。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第一遍:读准生字字音; 其次遍:能正确停顿、读得流利; 第三遍:要读的有板有眼。 2、初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后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说一说。 4、结合文后译文,
29、读一句原文,读一句译文。试着解决刚刚的疑问。可以小组沟通。 三、精读感悟。 1、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思索文中说了几方面的内容?指导朗读,要引导同学读出疑问的语气。 本段中你发觉了重复的句子吗? “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说一说。 2、理解“去南海”这件事是否简单?从哪里看出来的? 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3、重点指导对话部分的朗读。 贫者说话的语气;富者从疑问轻视惭愧的态度变化。 富者说“子何恃而往?”两次不同的语气变化。 (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等) 4、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字的意思:“鄙、恃、去、顾、为”等字。 四、拓展延长。 1、请孩子们想像一下,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后,看到富和尚,他们见面时的场景及对话,写下来。 2、文章主要用(对比)写法,来叙述这件事。为的是告知我们什么呢? 3、说一说你知道的哪些人是通过勤奋来取得胜利的事例。 五、实践活动。 1、请从“人之立志“的角度动身,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推举阅读书中两篇文章。 为学教案与反思5 教学目标及重点 1.进一步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 2.引导同学自己说出贫者至而富者不至的缘由,从而得出世事无难易,重在立志地去为的道理。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让同学复述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然后变换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发电用蒸汽机锅炉非陆地车辆用产品供应链分析
- 投标报价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英语试题 含解析
- 舞台灯光调节器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区块链社交网络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医学研究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网络摄像机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药用蛋白胨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动作识别传感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在线数据存储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
- 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手册(通用版本)
-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检修作业审批表
- 锅炉拆除施工方案(最新)
- 心肺复苏教案Word版
- 【公开课课件】6.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 旅游系关于导游回扣论文
- 油气回收施工方案
-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金融专业
- 会计科目分类明细表及借贷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