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叶怀珍主编_第1页
现代物流学-叶怀珍主编_第2页
现代物流学-叶怀珍主编_第3页
现代物流学-叶怀珍主编_第4页
现代物流学-叶怀珍主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物流学(叶怀珍第二版)(完整版)目录第一章 现代物流学总论 31.1 物流基本概念 31.2 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31.3 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 3第二章 国内外物流动态和发展趋势 42.1 国外物流发展的特点 42.2 物流合理化与标准化 42.3 物流技术发展和物流管理现代化 52.4 物流国际化 62.5 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72.6 中国物流展望 8第三章交通运输技术与组织管理 93.1 货物运输方式及其 运营特性 93.2 运输技术与管理 93.3 合理运输103.4 集装箱与集装化运输 12第四章仓储管理134.1 储存概述134.2 仓库管理144.3 库存控

2、制策略14第五章包装技术与管理 155.1 包装的功能155.2 包装技术和方法155.3 包装机械165.4 包装管理17第六章装卸搬运186.1 装卸搬运概述186.2 装卸搬运工作组织186.3 散装和特种物品的装卸 与搬运196.4 集装箱的装卸与搬运19第七章配送及配送业务管理217.1 、配送的概念:217.2 配送业务227.3 配送管理23第八章流通加工248.1 流通加工概述 248.2 流通加工形式 与内容248.3 流通加工管理25第九章物流信息系统269.1 物流信息及管理269.2 物流信息技术279.3 物流信息系统及其开发289.4 物流决策支持系统28第十章物流

3、中心网络概述3010.1 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概述3010.2 物流中心 网络布局3010.3 物流中心 设计与投资的一般原 则30第十一章 物流运输站(场)规划 3011.1 铁路货运站(场)规划3011.2 公路货运站(场)规划3011.3 水路货运码头规划 3011.4 航空货运港站规划3011.5 管道输送站规划30第十二章 货物运输的优化求解 3012.1 产销运输问题3012.2 分配运输问题3012.3 网络流问题3012.4 送货集货问题30第一章现代物流学总论1.1 物流基本概念(一)物和流物: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物质资料流:物理性移动(伴随的信息流动,资金流动)(二)物流

4、的定义物流一一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优化管理来满足物主要求的过程。第一利润源泉:降低物料消耗而获取利润第二利润源泉: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第三利润源泉:降低物流费用以取得的利润物流与流通1 .流通的内容:商流一一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物流一一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转移创造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和形质效用2 .商物分离:如果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物流路线迂回,倒流,重复,造成资源浪费。物一物流成为产业的根本原因是商物分离!(三)、现代物流1 .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1 .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强调全程物流、供应链一体

5、化管理、核心业务管理的协调。2 . 一定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支持3 .具有先进的物流科学技术2 .现代物流主要特征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四)物流系统分类按照物流活动业务性质分类:1.生产物流、2.供应物流、3.销售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流按照物流活动的相对范围划分:1.企业物流、2.社会物流、3。综合物流(五)、物流系统功能模式输入:是指通过提高资源、能源、机具、劳动力和劳动手段等,对某一系统发生的作用。处理:物流系统本身的转化过程输出:物流系统对环境的输入进行必要的处理(转化),使之成为有用(有价值

6、)的产成品。限制:由于外部环境因其他各种变化因素的影响,对物流系统施加一定的约束。反馈:信息反馈1.2 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运输子系统一一中心活动物存子系统重要业务装卸搬运子系统一一必不可少包装子系统重要环节配送子系统一一与运输的区别,运输是远距离大批量品类复杂。配送是二次运输、终端运输。流通加工子系统一一提高物流效率而进行加工物流信息子系统一一提高效率,经济效益最大化1.3 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1.3.1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 .国民经济动脉,连接社会生产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 .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3 .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

7、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4 .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5 .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1.3.2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一、现代物流学的特点1 .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2 .是一门进行系统性分析的科学3 .是一门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4 .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二、现代物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社会经济中,物质资料空间移动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和经济问题。包括所涉及的运输、包 装、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环节中的技术、经济与管理。第二章国内外物流动态和发展趋势2.1 国外物流发展的特点1 .重视物流理论研究和物流技术

8、推广2 .物流结构形势多样3 .建成高效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4 .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5 .健全的物流管理体制和完备的物流法规2.2 物流合理化与标准化物流合理化:是指在物资流动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组织办法,以最少的物化和活化劳动,取得 最大的物流效益。一、物流合理化的内容物流合理化通常包括局部合理化和整体合理化。局部合理化: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内物流过程合理化。整体合理化:寻求物流系统整体合理优化。二、物流合理化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总成本法:将同材料和产成品进的转移、分类、储存等一系列相关业务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在 保持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在多种物流方案中选择总成本最小的那一个方案。避免

9、次优化:当各项物流业务活动按它们各自所完成的一定的管理目标来评价,而这些管理目标又 相互矛盾时,就会发生次优化。为了避免次优化,往往要经过理性判断和科学计算。得失比较分析法:在评价各方案时,要比较分析各方案的所得和所失,在保持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选择得大于失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三、实现物流合理化的战略步骤1 .制定物流战略、方针和措施。2 .确定物流网络结构。3 .设计物流管理系统。4 .综合评价物流系统并逐步完善物流系统。四、物流合理化的途径1 .加强物流计划性2 .组织物流直达化减少中间环节3 .组织物流短距化一一采取就近,分片供应和调运。4 .组织物资调运钟摆式运输一一强调组织往复,回

10、程货源,避免发生不满载和空车行程。5 .组织货物调运集中化一一集零为整,采取混装进行集中运送。6 .物流企业社会化一一面向社会服务,谋求社会整体物流合理化。7 .实现物流标准化8 .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五、物流标准化(一)物流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1 .物流标准化是保证物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及各环节的有机联系的手段之一。2 .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3 .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4 .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二)物流标准化的特点1 .物流系统标准化涉及面比一般标准化系统更为广泛,包括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

11、2 .物流标准化系统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3 .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称为标准的“三性”)。4 .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三)物流标准的种类1 .按大系统配合性、统一性标准分类,可分为: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一一共同单位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一一物流系统中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一一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物流专业名词标准物流核算、统计的标准化2 .按各分系统技术标准分类可分为: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台技术标准、包装、 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罐标准3 .按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分类可分为(1)

12、岗位责任及权限范围。(2)岗位交接程序及工作。(3)物流设施、建筑的检查验收规范。(4)货车、配送车辆运行时刻表、运行速度限制等。(5)司机顶岗时间、配送车辆日配送次数或日配送数量。(6)吊钩、锁具使用、放置规定。(7)情报资料收集、处理、使用、更新规定。(8)异常情况的处置方法等。4 .物流标准化工作原则确定标准化的核心基点着重研究配合性问题要研究物流与环境保护问题2.3物流技术发展和物流管理现代化2.3.1 物流技术发展硬技术:包括物品流动过程中,物品处于移动、停顿(或存储)等状态下所需要的材料、机具及各 项设施等。软技术:包括实现物流活动所需要进行的管理、计划与组织等。1 .物流运输技术

13、发展 货物运载工具发展: 趋向于多样化、专用化、高速、大型、节能、环保。货物输送线路等设施的发展:建成一个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四通八达、畅行无阻、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各种公运输方式生产管理系统:高度自动化2 .物流仓储技术与装载搬运技术的发展3 .物流包装技术的发展4 .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5 .3.2物流管理现代化(一)物流管理现代化的目标: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以取得物流系统的最佳效益。1 .物流管理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准确、及时、高效率地完成与物流相关的和物流活动本身的信息的 收集和处理,它是物流管理综合性和先进性的反映。可以说,信息管理本身就是物流

14、现代化的重要标415 02 .物流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预测物流流量编制物流产、需、供、销计划确定物流最佳成本编制物流生产的最佳经济方案 组织进货、验收、搬运、入库等业务研究物流运输的最佳方案,包括运输批量、时间、交通运输方式及路线的选择加强与物流业务有关法律的监督执行(二)物流现代化管理技术系统管理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决策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三)物流现代化管理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和人才培养2.3.3物流质量的指标体系内部指标:衡量物流系统中物流及其内部构成的执行情况。外部指标:反映非机构实体对物流的期望。指标又分为经济性指标和非经济性指标;2.4 物流国际化2.4.1 国际贸易

15、与国际物流一'、概念国际贸易:是一种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它是在客观经济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的制约下,各国工商业、银行、运输和保险等机构,围绕商品、劳务和技术所进行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 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 技术,实现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国际物流的总目标 是为国际贸易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风险,保质、保量、 适时将货物从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国际物流的主要特征是跨国

16、经营,为发展对外贸易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形成一个适应 国际经济环境的统一开放的物流体系。二、国际贸易的特点1 .国际贸易按国际价格进行2 .国际贸易受各国对外政策直接影响大。3 .国际贸易的支付和结算要求采用世界公认的国际通货或黄金,存在汇率风险。三、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互为依存和促进的关系。4 .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5 .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化四、国际贸易对物流的要求质量要求:向优质服务和多样化发展效率要求:高效率的履行国际贸易合约安全要求:防止人为因素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造成的货物灭失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性,降低物流成本2.4.2

17、 国际物流管理一、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性、复杂性、风险性、不规则性二、国际物流运作1 .国际运输:运输方式、装运单据、货物的运输保险2 .海关仓储:保税制度、保税仓库3 .商品检验:是否符合合同规定4 .出入海关的手续2.4.3 我国发展国际物流的策略1. 改革和健全我国管理体制,实现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2. 加快建设我国物流设施,畅通物流渠道3. 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实现物流标准化4. 开展国际物流研究,加快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2.5 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2.5.1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存在两种模式: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Customer , B to C )企

18、业与企业间的网上交易( Business to Business , B to B )1 .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又称直接市场消费。主要包括(1)有形商品的电子定货和付款,称为间接电子商务。(2)无形商品和服务产品的消费,供需双方可以在网上直接实现交易,又称为直接电子商务。2 .企业与企业间的网上交易主要是通过EDI (电子数据交换)进行的。包括(1)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采购事务的协调。(2)物料计划人员与仓储、运输公司间的业务协调。(3)消费机构与其产品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的协调。(4)客户服务。(5)公司日常运营活动,内部员工交流等。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主要有三方面:Internet的通信基础设施、

19、实施网上支付的金融环节、物流配2.5.2 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GB定义: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的作用:1)区域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国际贸易和地区交流。2)物流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减少货物周转环节,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挖掘第三利润源泉3)者和企业可以得到更为完备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经营的特点:1)从事第三方物流经营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2)第三方物流经营者的资产所有关系和组织结构比较复杂。3)第三方物流经营的规模差异较大。回诬平4)经营者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数普遍较多。5)与用户的关系普遍认为在较高水平以上。向羽包括有形的实物流动和无形的物流方案规划

20、、设计和信息流 动技术等。主要有运输、存储、配送、配送战略、物流系统的研 制、运用EDI能力和物流运作绩效报告、取货拼装、信息管理物流方式:包括自营物流、寻找物流伙伴、寻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第三方祢流合作者选择的*响因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选择:(右图)2.5.3 供应链管理GB定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 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缩短物品从供应商到需求者手中之间的流转时间,从供应链系统的观点出发, 获得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供应链的组织结构设计;网络信息的设计;协调管理与控制;需求预 测、计划与管理;生

21、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和跟踪控制、库存管理;供应商与采购管理;制作管理;分 销(渠道)管理;用户管理与服务;物流管理;资金流管理;信息流管理。2.5.4 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 , FPL或4PD集成了第三方物流服务和物流咨询机构的优势 力量,以客户价值最大化为宗旨,通过对供应链过程和协作的再设计来提供方案,使供应链方案往往具 有系统协调性和完善性。2.5.5 定制物流我国GB定义:定制物流是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而为其专门设计的物流服务模式。2.5.6 虚拟物流我国GB定义:虚拟五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 配置

22、的物流模式。2.5.7 精益物流我国GB定义:以实现客户的最大价值为出发点,剔除物流过程中的一切无效和不增值作业,用尽量 少的投入满足客户需要,从而获取高效益的现代物流方式。2.5.8 物流一体化我国GB定义: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 化和系统化。2.6 中国物流展望2.6.1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1 .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2 .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3 .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4 .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6.2 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

23、的主要问题1 .观念陈旧,亟待转变2 .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3 .低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严重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4 .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制度约束5 .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2.6.3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前景1 .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 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 .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从整体上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直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3 .物流产业发展将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健康发展4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有及其重要的影响第三章交通运输技术与组

24、织管理3.1 货物运输方式及其运营特性3.1.1 交通运输体系的构成及发展构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运输线路增多,质量不断提高2 .运输布局显著改善3 .运输装备水平明显提高4 .运输结构发生变化3.1.2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营特性1、铁路运输优点:巨大的运送能力;廉价的大宗运输;全天候(较少受天气、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能保 证运行的经常性和持续性;安全与准时;运输总成本中固定费用所占的比重大,收益随运输业务量的增 长而增长。缺点:时间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始发与终到作业时间长,不利于运距较短的运输业务;受轨道限 制,灵活性较差;

25、路基、站场等建筑工程投资大。2、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生产点多、面广,公路运输最显著的运营特点是它的灵活性。止匕外,公路运输投资省,建 设周期短,上马快,是短途运输的中坚力量。3、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机动性大、舒适、安全、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小。缺点:飞机机舱容积和载重量都较小,运载成本和运价比地面运输高。由于飞行受气象条件一定限 制,影响其正常、准点性。止匕外,航空运输速度快的优点在短途运输中难以充分发挥。4、水路运输沿海、内河水运的投资省,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干线运输成本和能耗低,因此运价便宜。5、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投资省,建设周期短,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一般适合天然气和流向较

26、 集中的原油和成品油运输,有些国家也开展煤浆管道运输。管道运输还具有速度快、流量大、环节少、 运费低等优点。但运输物资品类受限较大。3.1.3 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组织工作不尽相同,这影响到货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影响到各种运输方式的分 工和发展;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也必须协同作业,以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3.1.4 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现代物流要注意的问题1-以现代物流理念来经营交通运输一一以现代物流理念来经营运输,为货主提供系列的物流服务, 把货主的利益同自身的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2、开拓物流市场,调整交通运输业务。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其次,将现代化的信

27、息技术 引入交通运输业。再次,物流业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各种运输方式联合起来,实行“一票 到底”的多式联运。3、做好核心业务3.2 运输技术与管理3.2.1 运输管理的意义1 .运输管理能保证劳动过程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 .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的比重大3.2.2 运输方式的选择铁路运输一一主要适用于大宗的、单一的、长距离的货物公路运输一一主要承担于短途、没建铁路的边远山区的货物水路运输一一主要适用于时间要求不太急国际货物运输航空运输一一通常适用于贵重或急需物品管道运输一一主要用于运输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复合运输: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方式相互衔接,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包括驼背运

28、输和联合运输 驼背运输:一种载货工具在某一段运程中,又承载在另一种交通工具上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联合运输: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先后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复合运输(多式联运):公铁联运、陆海联运、陆空(海空)联运、大陆桥运输(指使用铁路或公路系统作为桥梁,把大陆 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的多式联运方式。)3.2.3.2 定量的方法由于运输对象、运输距离和货主对运输时限要求不一样,对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四方 面的要求程度也不同,因此可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来确定其有利性。3.2.4 交通运输新技术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和电子扫描构成自动识别技术的两

29、大组件。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 EDI)射频技术(Radio Frequency , RF)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3.2.5 运输管理的主要内容3.2.5.1 运输计划管理1、运输计划的种类2、编制运输计划的原则(1)要保证重点,统筹安排(2)要组

30、织均衡运输(3)做好运量预测(4)加强统计分析3.2.5.2 发运管理发运业务是物流企业按照交通运输部门规定,根据运输计划安排,把货物从产地或起运地运到销售 地(或收货地)的第一道环节,是运输业务的开始。3.2.5.3 接运管理接运业务是指物流企业或运输部门,在接到交通运输部门的到货通知后,认真做好接运准备工作, 把到达的货物完整无损的接运进来的业务或动。3.2.5.4 中转管理凡是从起运地到收货地之间不能一次直达,须经过二次运输转换(或两种以上运输工具)的,就要 进行中转。中转运输起着承前继后的作用,即一方面它要把发来的货物接运进来;另一方面,又要把接 运的货物发运出去。3.2.5.5 运输

31、安全管理目的减少货损货差。主要要从三方面进行管理:第一建立健全各项运输安全制度;第二要及时处理 运输事故;第三要划清事故责任。3.2.6 物流运输质量指标正点运输率、满载率、运力利用率3.3合理运输3.3.1 合理运输的概念合理运输:是指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走最少的里程,经最少的环节,用最少的运力,花最少的费用,以最短的时间,把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也就是用 最少的劳动消耗,运输更多的货物,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3.3.2 组织合理运输的意义1 .可加快货物调运时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积极扩大社会 再生产。2 .有利于扩大

32、商品流通,繁荣城乡市场,发展商品经济,及时供应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3 .能改变流通部门特别是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货物在途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4 .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货物运输中的损失、损耗,提高货物运输质量,节约运输费用,提高经 济效益。5 .可提高车船装载量,合理使用运输工具,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率,节约运输力和社会劳力。3.3.3 合理运输的组成要素(合理运输的“五要素”)运输距离:是决定合理与否诸要素中最基本的因素。运输时间:对于及时满足顾客的需要来说,时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运输费用:是衡量运输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运输方式。运输环节:尽可

33、能组织直达、直拨运输,越过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由产地直运销地或用户,减少二次运输。上述这些因素,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在物流过程中存在的几种不合理运输:对流运输:也称相向运输,指同一种货物或两种可以互相代用的物资,在一条运输线路或平行线上运输,与相对方向的路线全部或部分发生对流。迂回运输:运输货物不走直线,绕道迂回而行,浪费运输吨公里的不合理运输现象。重复运输:又称为二次运输,指某种货物本来可以从起运地一次直运到目的地,但由于某种人为因素,运到中途地点卸下后,不久,又二次装车发运,增加不必要运输环节。倒流运输: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运输现象,主要

34、由采购货调拨不当造成的。过远运输:即销地本来可以由距离较近的产地调进所需要的物资,但却从远地采购进来;或者有两个产地都生产同品种、同品类的物资,但没有采取就近供应,却调运给较远的销地的不合理运输现象。运力选才i不当:指不能正确选择运输方式。如符合水路运输的却用公路运输。3.3.4 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1 .分区产销合理运输分区产销合理运输就是在组织物流活动中,对某种货物,使其一定的生产区固定于一定的消费区。适用范围:主要是对品种单一、规格简单、生产集中、消费分散,或生产分散、消费集中,调运量 大的货物。实施步骤(1)要摸清物资产销情况;(2)划定物资调运区域;(3)绘制合理运输流向图;(4)

35、 制定合理运输调运方案。2 .直达运输:就是在组织货物运输过程中,越过商业、物资仓库缓解货铁路、交通中转环节,把货物 从产地货起运地直接运到销地或用户,以减少中间环节。3 .“四就直拨”运输:是指各商业、物资批发企业在组织货物调运过程中,对当地生产或由外地到达的货物,不运进批发站仓库,采取直拨的方法,把货物直接分拨给市内基层批发、零售商店或用 户,减少一道中间环节。其具体做法有:就厂直拨、就车站(码头)直拨、就库直拨、就车(船) 过载等。4 .合装整车运输:也称“零担拼整车总转分运”5 .提高技术装载量:它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车船载重吨位;另一方面,是充分使用车船装载容 积。主要做法有:组织

36、轻重配套装,实行解体运输,改进堆码方法。3.3.5 组织合理运输的案例3.4集装箱与集装化运输3.4.1 集装箱运输3.4.1.1 集装箱的概念及其种类根据国家标准化组织的建议,凡具备下列条件的货物运输容器,都可称为集装箱。1 .能长期反复使用,具有足够的强度。2 .各种运输方式联运或中途中转时,箱内货物无需倒装。3 .具有便于快速装卸和搬运的装置,可以从一种运输方式比较方便地直接换装到另一种运输方 式。4 .便于货物装满与卸空,能充分利用箱内容积。5 .箱内几何容积在1川以上。3.4.1.2 集装箱的优越性1 .保证货物运输安全,减少货物损失2 .节省包装材料,降低包装费用3 .简化运输手续

37、,提高工作效率4 .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车船周转5 .可以露天存放,减少仓库占用6 .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3.4.1.3 集装箱运输组织1 .适箱货物的确定2 .集装箱“门到门”运输3 .集装箱货物的托运3.4.2 集装化运输集装化(containerization )运输是将一定数量的货物,根据各种货物的性质、外部形态、包装等情 况,利用特别的器具,把零散的货物集装起来,形成一个较大的集装单元的货物运输,以达到便于装 卸、搬运、储存、运输和计量的目的。利用集装单元组织运输,称为集装化运输。集装化工具的类型:集装盘、集装袋、集装笼、集装架、集装网。集装化运输应注意的问题:选择好集装器具、

38、加强对集装单元的防护、集装单元应有适宜的尺寸、加 快集装器具的回送。第四章仓储管理4.1 储存概述4.1.1 储存的作用储存对于调节生产、消费之间的矛盾,促进商品生产和物流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时间效用一一目的是消除物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2 .蓄水池作用一一保证生产和流通的正常运行。3 .降低物流成本一一1.“零库存” 2.存货有效流动4 .保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一一科学保管和养护4.1.2 保管的任务4.1.2.1 库存商品(物品)的变化及损耗库存商品变化的形式主要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变化等。损耗:有形损耗:指库存商品不使用而产生的损耗无形损耗:指由于更新、更好、更廉

39、价的同类产品进入市场,致使库存商品贬值而产生的损耗。库存商品的无形损耗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所以减少库存商品的无形损耗比有形损耗更为重要。4.1.2.2 库存商品(物品)发生变化的因素导致库存商品(物品)发生变化、损耗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库存商品(物品)发生变化、损耗的内因,主要指物品的化学成分、结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机 械及工艺性质等。库存商品(物品)发生变化、损耗的外因很多,主要指温度、湿度、日光、大气、生物与微生物 等。4.1.2.3 商品(物品)保管的任务商品保管(storage )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商品本身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合理规划并有效利用现有仓 储设施,采取各种行

40、之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确保库存商品的质量与安全。其具体任务如下:1 .规划与配备仓储设施2 .制定商品储存规划3 .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4 .进行科学的保养与维护5 .掌握库存商品信息6 .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4.1.3 仓库4.1.3.1 仓库分类按使用对象及权限分为:自备仓库、营业仓库、公共仓库按所属的职能分为:生产仓库、流通仓库按结构和构造分为:平房仓库、楼房仓库、高层货架仓库、罐式仓库按技术处理方式及保管方式分为:普通仓库、冷藏仓库、恒温仓库、露天仓库、水上仓库、危险品仓库、散装仓库、地下仓库特种仓库:移动仓库、保税仓库4.1.3.2 仓库设施1、计量装置2、货架3、料棚4、线路和站

41、台5、储存容器4.1.3.3 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体由货架、巷道式堆剁起重机、入(出)库工作台和自动运进(出)及操作控制 系统组成。自动化立体仓库一般由高层货架、起重运输设备、土建公用设施以及控制和管理设施等部分组成。4.2 仓库管理4.2.1 仓库作业流程仓库的技术作业过程,大体上可分为收货-保管一发货三个阶段。4.2.2 物资维护保养货物维护保养是通过一定的环境条件及具体技术措施,保持使用价值。维护保养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1 .创造适合于物资储存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条件、湿度条件、密封隔离条件等。2 .对部分所存物资进行个别技术处理。包括个别物品的封装、物资表面的喷涂防护、物资表

42、面施 以化学药剂、气象防锈保护、喷水增湿降温等。3 .进行救治防护。救治措施有除锈、破损修复、霉变的晾晒等4.2.3合理化储存4.2.3.1 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储存合理化的含义是用最经济地办法实现储存的功能。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质量标志 数量标志 时间标志 结构标志 分布标志 费用标志4.2.3.2 储存合理化的步骤ABC分析法是储存合理化的基础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解决各类地结构关系、储存量、 重点管理、技术措施等合理化问题。ABC分析法的应用,在储存管理中比较容易取得以下成效:第一,压缩总库存量;第二,解放被占 亚的资金;第三,是库存结构合理化;第四,节约管理力量。1、ABC

43、分析法的一般步骤收集数据处理数据ABC分析表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 绘ABC分析图,或者直方图确定重点管理要求2、多重与多标准ABC分析ABC分析还有许多灵活、深入的方法。例如:分层的ABC分析。在物品种类较多,无法全部排列于表中,或即使可以排成大表,但必要性不大的情 况下,也可以先进行品目的分层,以减少项数,再根据分层结果将A类品目逐一列出,进行个别的、重点管理。多种分类方法。在运用中也常根据对象事物的特点,采取分成三和六类以上的方法。4.3库存控制策略4.3.1 库存控制系统要素4.3.1.1 需求:需求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连续发生的;可以是确定型的,也可以是随机型的。4.3.1.2

44、补充:补充相当于存储系统的输入。4.3.1.3 费用分析:存储模型中经常考虑的费用是定货费、生产费、存储费和缺货损失费等。4.3.1.4 存贮策略确定补充量以及补充时机的办法称为存贮策略。最常见的策略形式有三种:(1) t0循环策略。每隔一个循环时间补充量为Q(2) (s,S)型策略。补充量 Q=S-X (即把补充量提高到 So S是最大库存量)。(3) (t,s,S )型混合策略。每经过时间 t检查库存量X,当X>S时不补充;当X< S时,补 充存储量使之达到So第五章包装技术与管理5.1 包装的功能包装GB定义: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

45、的容器、 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5.1.1 包装的功能:1 .保护功能:科学的包装可以保护商品在流通过程、储运过程中的完整性和不受损伤,这也是包 装的基本功能。同时也防止危害性内装物对接触的人、生物和环境造成伤害或污染。2 .便利功能:指便于装卸、储存和销售,同时也便于消费者使用。3 .促销功能:良好的包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起到诱导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作用。因 止匕,包装在购买者与商品之间起着连接(媒介)作用,起着宣传、美化、促进销售商品的作 用。5.1.2 包装分类:1 .按包装目的分类: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1)运输包装:运输包装又称工业包装、外包装,以保护功能为主,也具有便利功能

46、。(2)销售包装:销售包装以销售为主要目的,与内装物一起到达,具有保护、美化、宣传商 品的作用,对商品起促销作用。2 .按形态不同分类:个包装、内包装、外包装3 .按包装方法分类:缓冲包装、防锈包装、真空包装、充气包装、灭菌包装、贴体包装、组合包 蛀笺4 .按包装材料分类:纸类包装、塑料类包装、金属类包装、玻璃和陶瓷类包装、木材和复合材料 类包装5 .按包装使用次数分类:一次性包装、复用性包装5.1.3 包装材料r |包装用纸和纸制品,包括常用的包装纸张塑料包括聚乙惴塑料(PE)、聚福乙品型料 (PVC)、聚丙烯塑料(PP)、聚笨乙烯塑料 (右)、聚 (PET)等包装材料木材及木制品金属材料

47、玻璃<I复合材料5.1.4 包装容器包装容器是包装材料和造型结合的产物。现代运输包装容器有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瓶、包装罐五 大类。有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箱、包装瓶、包装罐(筒)。5.2 包装技术和方法5.2.1 一般包装技法1 .对内装物的合理置放、固定和加固。目的缩小体积、节省材料、减少损失。2 .对松泡产品进行压缩体积。有效方法是 真空包装。3 .合理选择外包装形状尺寸。要避免 过高、过扁、过大、过重等。4 .合理选择内包装(盒)形 状尺寸。要与包装模数协调。5 .包装外的捆扎。其目的是 将单个物件或数个物件捆紧,以便于运输、储存和装卸5.2.2 特殊包装技法5.2.2.1 缓冲包装

48、利用缓冲材料的缓冲作用,减少或避免被包装物品在装卸搬运、运输过程中受外界的冲击力、振动 力等作用而造成损伤和损失。1、全面缓冲:是指产品或内包装的整个表面都用缓冲材料衬垫的包装方法。2、部分缓冲:是指仅在产品或内包装的拐角或局部地方使用缓冲材料衬垫。3、悬浮式缓冲:是指先将产品置于纸盒中,产品与纸盒间各方面均用柔软的泡沫塑料衬垫妥当,盒 外用帆布包封或装入胶合板箱,然后用弹簧张吊在外包装箱内,使其悬浮吊起。这样通过弹簧和泡沫塑 料同时起缓冲作用。5.2.2.2 防潮包装采用防潮材料对产品进行包封,以防止包装内部水分的增加,达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 内装物的贮存期。采用的基本措施是以防潮

49、性能良好的密闭容器或薄膜包装材料将以干燥的物品密闭起 来,以隔绝外部空气中潮气变化对内装物的影响。5.2.2.3 防锈包装在运输储存金属制品与零部件时,为防止因锈蚀而降低价值或性能所采用的包装技法和方法。其目 的是:消除和减少致锈的各种因素,采取适当的防锈处理。5.2.2.4 防霉腐包装为防止霉菌侵袭而采取的包装方法。实质是劣化某一环境因素,以达到抑制或杀灭微生物,防止内 装物霉变、腐烂,保护物品质量的目的。防霉腐包装技法大致有防潮包装和耐低温包装两大类。5.3 包装机械5.3.1 包装机械的概念5.3.1.1 包装机械的定义包装机械就是完成全部或部分包装过程的机器。包装 过程包括充填、裹包、

50、封口等主要包装工序,以及与其相关的前后工序,如 清洗、堆码和拆卸等。此外 还包括盖印、计量等附属设备。5.3.1.2 包装机械的作用1 .提高劳动生产率2 .确保包装质量3 .降低劳动强度,改善 劳动条件4 .降低包装成本,减少流通费用5.3.2 包装机械分类裹包包装机械充填包装机械灌装包装机械封口机械贴标机械裹包包装机械充填包装机械灌装包装机械封口机械贴标机械5.4 包装管理包装管理具有双重属性:一般属性:表现为与生产力、生产技术、社会生产相联系;特殊属性:表现为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包装管理的目的:使包装 满足商品在流通领域有效、协调流转的需要,并且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5.4.1 包装

51、的组织管理国家级: |包装总公司部、省、市、自治区:企业内部:包装管理机构5.4.2 包装的计划管理产品包装的计划管理要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建立健全 计划管理机构和制度,根据党的方 针政策和国 家计划,组织产品包装的各个工作部门编制有关计划。5.4.3 包装的费用管理包装费用是指产品在运输保管过程中,为保护产品的使用价值进行包装所花费的必要费用5.4.3.1包装费用管理的内容1 、购进包装物的费用核算:有单独购进、随货购进两种 情况。2 、包装物修理、报废和出售的核算5.4.3.2 降低包装费用的方法1、用价值分析法降低包装费用2、采用机械化包装降低包装费用3、通过包装标准化,降低包装 费用4、

52、实行预算控制,降低包装 费用5.4.4 包装标准化的管理包装标准化是指对产品包装的类型、规格、容量、使用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的结构造型、印刷标志及产品的盛放、衬垫、封装方式、名 词术语、检验要求等加以统一规定,并贯彻实施。包装标准化的作用:提高包装质量、降低包装成本、保 护内装产品、减少破损、节约运力、增加经 济效益、方便销售、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等第六章装卸搬运6.1 装卸搬运概述国标(GB 对装卸的定义: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国标(GB 对搬运的定义: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6.1.1 装卸搬运的意义和作用完成装卸搬运应具备的条件:1 .劳动力:

53、装卸职工。包括机械化自动设备的操作、控制和管理人员2 .搬运设备(工具)与设施(车、船、场、库等)3 .工艺(作业方法)4 .管理信息系统5 .作业保障系统装卸搬运的作用:1 .装卸搬运是物流各阶段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2 .装卸搬运(换装)连接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使多式联运得以实现。3 .在许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装卸搬运已经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系统 装卸搬运的意义:1 .加速车船周转,提高港、站、库的利用效率;2 .加速货物送达,减少流动资金占用;3 .减少货物破损,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总之,改善装卸搬运作业能显著提高物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2 装卸搬运的特点1 .装卸

54、搬运是伴随生产与流通的其他环节发生的。2 .装卸搬运不产生有形的产品,而是提供劳动服物。3 .装卸搬运过程不消耗作业对象,不排放废弃物,不大量占用流动资金。4 .装卸搬运没有提高作业对象(物)的使用价值的功能。5 .装卸搬运作业具有均衡性与波动性。6 .复杂性与延展性。1.1.3 装卸搬运的分类X车船装卸f按作业场所分类港站独卸 场库装卸 堆剁拆取作业 按操作内容分类分拣配货作业 L挪动移位作业 /吊上吊下装卸损运按机械或作业方叉上叉下 式分类漆上泼下I移匕移下按货物的运动形/垂追装卸式分类I水平装卸散装货物装卸件装货物装卸 L集装货物1装卸按作业特点分类(髓露1.1.4 装卸搬运机械叉车、吊

55、车、输送机、作业车辆及其他机具6.2 装卸搬运工作组织6.2.1 装卸作业方法6.2.1.1 单件装卸:非集装按件计的货物逐个进行装卸操作的作业方法6.2.1.2 单元装卸:用集装化工具将小件或散装物品集成一定质量或体积的组合件,以便利用机械进行作业的装卸方法。6.2.1.3 散装作业:是指对大批量粉状、粒状货物进行无包装散装、散卸的装卸方法。6.2.2 装卸搬运的原则有效作业原则:只做有效功,不做无效功集中作业原则:搬运场地、作业对象集中简化流程原则: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提高货物放置的活载程度安全作业原则:确保安全、减少事故系统优化原则:合理化、系统的整体优化6.2.3 装卸搬运合理化1 .防止无效装卸:减少装卸次数、消除多余包装、去除无效物质。2 .充分利用重力进行少消耗的装卸3 .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