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波亭元好问_第1页
横波亭元好问_第2页
横波亭元好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横波亭元好问金朝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译文孤亭傲岸地耸立河边, 好似插在飞泻的滚滚水流中;磅礴的气势直冲霄汉, 压倒了陈登的百尺高楼。高亭连接的大海,浩浩茫茫,风波万里;镇守青口的豪杰,千年一遇,气壮山丘。天幕上星光疏朗,月色昏淡,正是那鱼龙潜隐的夜晚;原野中老树轻摇,清霜遍地,又到了 鸿雁南飞的寒秋。我手拄宝剑,引吭长歌, 望天举起了一杯清酒,浮云遮蔽的西北远空下,那正是我们沦陷的 神州。注释横波亭:横波亭:故址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青口镇,亭坐落在青口河人海口的南岸, 高二十多米,六

2、角亭盖,飞檐翘角,临海而立。今已不存。青口帅:指驻防青口的金国统帅移剌粘合。移剌谖,本名粘合,字廷玉,契丹人,曾为青口镇统帅。他爱好诗文,延致名士,作者与其有交往。突兀(wfl):高耸特出的样子。飞流:形容亭脚下向东涌人大海的青口河,急湍如飞。气:气势,气概。元龙:陈登字元龙,三国时名士。百尺楼:据三国志.魏书 陈登传记载,许汜曾在刘备面前批评陈登不懂待人接客的礼貌, 并举例说,他去探访陈登时,陈登不仅很久都不跟他说一句话,而且睡觉时自己睡大床,让 客人睡下床。刘备回答说:你一向都有国士的名声,如今天下大乱,人们都希望你忧国忘家,救治天下,而你却只知道买田买屋,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供采纳的,难怪陈

3、登不想跟你说 话了。要是碰着我的话,我将会睡在百尺高的楼上,而叫你睡在地下呢百尺楼,本是刘备的话,后人常作为陈登事,用来表示豪放高迈的气势。瀛(yng)海:大海。青口镇地处海边,城东一里的地方就是黄海的海州湾。千年豪杰:此指青口帅移剌粘合。澹(dan):通淡",淡薄,浅淡。鱼龙夜:指秋日。此句化用 杜龙秦川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诗意。宋 陆他婢雅 卷一:郦道元水经注日 鱼龙以秋日为夜按,龙秋分而降,则蛰寝于渊,龙以秋日为 夜,岂谓是乎? ”老木:老树。倚剑:手拄宝剑。倚,倚持,倚拄。浮云:这里是借来比喻蒙古侵略军。西北是神州:指代国土。创作背景据刘祁归潜志称:移剌粘合为将镇静,

4、守边不忧 :曾屡败北进的宋军。金哀宗正大二年(公元1225年),元好问曾行走于移剌粘合幕中,对移剌粘合甚为推崇,期间便写 下该诗篇。赏析该诗借歌咏横波亭,热烈地赞颂了移剌粘合守土安民的功绩,希望移剌粘合为国效劳, 收复被蒙古军侵占的西北国土。全诗气魄宏伟,格调高昂。首联紧扣正题,从横波亭的雄峻落笔,描绘亭的高耸特立和非凡气势。亭”前着一孤”字,显示其独立不群;亭”后着 突兀”二字,以状其高耸特出;再加 插飞流”三字,更着重突现这横波亭凌空横出的雄姿。河至海口,流速已是徐缓,诗人却在流”前加一飞”字,这就使凌空飞架的横波亭更有傲岸飞动之势。气压元龙百尺楼二是对横波亭豪雄气势的赞赏。陈登曾为官徐州

5、,所以诗人借此典故与横波亭比较,进一步衬托了横波亭的高峻,而且赋予其志向旷远,超凡脱俗的色彩。在这一联中诗人巧用一插”一压”,使语意分外挺健。插”字在状态中显其奇崛,压”字在比照中显其气势,真可谓一字千钧,境界全出。颔联接写横波亭周围环境之美。方里风涛接瀛海“承孤亭”句,从空间的角度着笔,实写横波亭凭高临远,可望见 飞流”奔人海口,与驱挟万里风涛的瀛海相接,写得气象壮阔, 意境高远; 干年豪杰壮山丘”接气压”句,从时间的角度着笔,虚写地处古徐州的横波亭周 围山丘之壮美。山川环境陶冶着人的性格,人的杰出事迹亦在丰富着山川环境的人文内涵。 人因境胜,境因人胜,地灵人杰,互为因果。千百年来,像陈登这

6、样的豪杰在这兵家必争之 地的徐州出了不知有多少个,他们的丰功伟绩、豪气壮志,使这里的山丘更为壮丽。此二句 从大处着笔,虚实相应,把地理胜概与人文精神糅合在方里“千年”的时空结构中,营构成气势壮阔、豪气激烈的雄浑意境。这两句白描式的抒情,境界开阔,意气高扬,显示了青年 诗人的豪情壮志。颈联转写萧瑟秋景。疏星澹月鱼龙夜”写虚静寂寞之境。夜静江平,鱼龙潜藏,有静中寓动之象。前加疏星淡月”四字,又给诗境增加了凄迷空旷、寂寞难安的色彩。 老木清霜鸿 雁秋”写深秋的清旷之境。木”前着一老”字,从视觉的角度写败叶凋零,枝权秃兀的景象;霜”前着一清”字,从感觉的角度写出白霜的寒气凛冽。鸿雁秋”三字,又从视觉和

7、听觉的角度,写出北雁南飞,哀声阵阵的情景。诗人选取了三种典型意象,营构成凄清高旷的意境, 它既由鸿雁南来的凄厉哀鸣引发出如今黄河以北大半河山惨遭蒙古铁蹄蹂蹒、广大人民水深火热的联想,又以凄清高旷的情境为末联的登高望西北铺开了广泛的视野。这一联写得激越苍凉,意象雄浑,象中之意,跃然欲出。尾联简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这是全诗的落脚点,诗人主旨尽在于此。味 倚剑”二字,其主人翁当指移剌粘合,地点仍是横波亭。古诗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 之语,认为 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诗人以 浮云西北”象喻河朔半壁河山惨淡无光。诗人想像在这种背景下,移剌粘合及其幕僚们登上横波亭,怅望浮云低压的

8、西北方向, 杯酒慷慨,倚剑长歌的情态,对他们寄寓了同仇敌性、收复失地的深切希望。这一联沉郁悲 壮,忧国之情,溢于笔端。金哀宗自中都(今北京市)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后,面对国势日蹙、国土日缩的残局,不思集中全力对付蒙古这一强敌,而是对南宋屡开边衅,形成腹背受敌的困境。对此当时的有识之士深以为忌。元好问在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曾载杨云翼力谏阻伐宋事,于此可见诗人对时局的见识。诗人的这种卓见远虑早已成熟于胸,遇到切合点,便喷涌而出了,故而收到了沉雄高浑的艺术效果。诗题中的正题与副题的关系,继承了唐孟浩然洞庭湖 赠张丞相,朱庆馀闺意呈张水部的体式,皆明言此而暗喻彼,言在此而意在彼。此诗即是明写横波亭,暗喻移剌粘 合,以横波亭的高峻特立,来赞誉移剌粘合的功高望重,在热烈的赞誉中寄寓了诗人对移剌 粘合收复故土的热切希冀。元好问元好(ha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 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 宋金对峙时期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