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香醇醇足下悠悠_第1页
饭香醇醇足下悠悠_第2页
饭香醇醇足下悠悠_第3页
饭香醇醇足下悠悠_第4页
饭香醇醇足下悠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饭香醇醇 足下悠悠一盒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米饭炒菜,在不锈钢保温瓶里,随着急促的脚步,飘洒在行走的山间小道、街道广场。悠悠香气萦绕在童年要远的心间,烙印在青春繁忙的记忆力,熟悉于成年生活的午后夜晚。一日三餐,至少有一次,有亲人要在劳动或者工作的地方吃饭。我或者父亲或者妻子女儿有时总要把饭送到劳动工作的哪儿去。这真成了我们生命中浓缩的亲情延续生活的日子的人生轨迹了。七十年代,父亲在乡政府所在地做木工修公社修供销社粮站早上起来吃一点儿饭,中午我就要把饭做好送到政府所在地。十来岁的我能做的饭也只有夹疙瘩,蒸玉米面洋芋面拨拉子,或者拌拌汤。有一次,那是四月天,父亲临走时天阴着,到中午我做好饭时,天下雨了

2、。我打上伞,提上用绳子绑好的缸子 。缸子里面装上蒸好的拨拉子。顶着雨向山下走去。雨越下越大,沟里的山水挡住了我的去路。强行蹚水过去,裤子全被泥水湿透了。送到父亲哪儿,父亲既高兴又生气,父亲说村上的谁睡就被暴雨山水冲走了。和父亲一块儿的叔叔说,进门观脸色,出门看天色,以后别冒雨行走了。两年后的的五月一天,父亲在南山四马沟烧打铁用的糟子。我做整整一大锅了酸菜琼琼疙瘩,装在大菜盆里,用报纸裹住里面再用毛巾包住整个盆子,装在背篼里。早上十点刚过背起来就向四马沟。二十多里山路,先是下上,路比较熟,上山的山路荒草埋经,清幽深邃。陡峭的山崖横档在两边,山间的小路盘曲在沟间山腰的岩峰上。林木树梢遮住了阳光,鸟

3、儿悠长的声音鸣叫不已,山尖的狂风呼呼的吹过。我气喘吁吁,低头沿着山沟的努力地前行,不时看看照在北山的阳光,看看靑天飘动的白云,遇到歇台就靠住歇一会儿,背篼里散发出醇香酸菜玉米味,谈谈地飘地足下的山路上,混合着山野青草芳香。心想着赶在响午一定要送到泗马沟上面的塔子山。这里跟上奶奶拾过两回麦穗。是邻村楼房里人田地,有一湾百多亩山地。只能种小麦豌豆洋芋。我一会儿就赶到塔子山脚下。眼前正是半湾杏黄小麦和半湾绿油油的洋芋苗子。我高声大喊,口里叫着爸爸,山上有人说,从右面梁堎上上来。说话的声音就在地边头的一块平坡上。我满脸汗水,快步地向上攀爬。走过麦迪。穿过山坡树丛,翻过蒿草山梁,一个穿麻布衫的人已经站在

4、我不远的面前了。我盯睛一看,父亲,父亲接我来了。父亲接上我背的背篼,说,儿子有本事了。我说我做的的是放清油炒了的酸菜琼疙瘩,凉了都可以吃的。父亲一块儿有四个人,吃着我给父亲送去的吃的,都说很香。父亲说这是这辈子吃的最香的饭。我十四岁,上了小学四年级。学校离家有五里山路,从学校回家至少要七八十分钟,尤其是上山路来回根本赶不上下午上课。我早上到校前五点过起床就要做饭,洋芋放到锅里,把面膨到洋芋上面,将火烧好,柴续上,我才赶往学校,这是一块儿的学生已经全走完了。到学校是下脚路,只得小跑赶到学校,才能跟上上第一节课。第三节课下后,我就到学校门房那儿,拿上父亲给我送来的早饭了。父亲常年在政府所在地干活,

5、我必须早早要做饭,中午我的早饭,父亲吃过后,必须给我带上,寄放在校门口。所以,中午吃不了汤饭,只能是玉米面琼琼子,因为,吃了它结实,响午后不饿。或者煮洋芋,就要再拿些响午的干粮。那是七八年吧,我在西和大桥上高中。父亲给我吃的,背来了洋芋和玉米面。晚上住在街上的店里。第二天天不亮就赶回家去,我和同学刘兵天没明就起来好了饭。那是刘兵拿来的白面擀得面条,我用老三篇的大碗舀了漫漫一碗,要送到父亲住的店里去。学校在山坡的平场上,到店里要走一段下坡路,送饭时天还没有大亮,我照着用纸筒卷的煤油灯,刘兵端着饭,走到斜坡陡路处,一个小水沟刘兵没有跳过去,一大碗饭,全洒在了路上,我急死了,父亲早晨吃啥家呀,锅里不

6、到半碗饭了。幸好,洒在路上的饭还是一堆子,我用筷子,将上面的没有粘上土面条洋芋挑到碗里,又返回去把锅里的汤和洋芋舀到碗里还没有满,我赶紧又送去。这时我亲自端着碗,刘兵照着灯,小心翼翼地终于送到父亲面前了。父亲吃了,趁着早上凉爽,翻越铁山大梁,响午后才能赶到家。我们回到学校,刘兵哭喊着说,我的半颗门牙哪儿去了,我才发现,半个门牙没有了。这半个门牙至今还是半个,二十多年来无法修补,直到前年才包另一个半角宽的银白色金边作了修补。八十年代在暑假收麦子耕地,母亲常常要把饭送到地里吃。那时我年轻,父亲已经六十好几了。三五天紧张的割麦,母亲也要抓紧时间做好面条或酸菜浆水,把午饭要送到割麦的地里。每年小麦割完

7、犁地的活基本是我的。犁地是苦累得劳动重活。村上牛少,要从外庄早早就要借好牛。借来的前头一天晚上,就要给牛准备好夜草饲料,让牛吃得饱包的,第二天天不亮就要赶上牛背上犁走半小时的上山路,才到地里。趁着早晨太阳还未升起时,加紧犁地。中午母亲背着牛吃的草,提着我吃的饭喝的水大汗淋漓的送赶来了。这时,各家各户的地头上,都有这样的画面:木犁深深地插在地里,牛解去杚子,自由的摇头摆尾吃着草,人坐在地头吃饭喝水,三三俩俩的送饭人急急忙忙地离开了。我不能像其他自家有牛人,谢谢缓缓的地犁地,我得加紧进度,三天内必须犁完五亩多地。那是九四年吧,我回家麦子已近割回来了。并且抢在亲戚家不用牛时,牛已经借来了,因此我必须

8、抓紧犁地。由于长期连续不劳动,犁地两天只喝水吃不下饭。第三天早晨和妻子一块上地,我犁地妻子给牛割草。十点过后我已经精疲力竭,一热水壶开水早已喝完,感觉就是刮肠剐肚的难受。妻子给牛的草已割了倒插高高一背篼,地头上也放了好几捆草。准备要回家去。我说不行了啊,没有向上出的气了。你回家给我炒上两碗馍馍,再做两碗面片儿吧,这几天都没有好好吃饭了,今天不行了。妻子说你能吃完吗?我说吃不上就不能耕地了!妻子回去很快就送来了炒馍馍面片子和茶水。我可以说已是饥不择食了。两碗炒干馍馍下肚,吃面片子特别香,几口就解决了。再喝下一杯茶水,感觉才有向上出的力气了。我才问妻子吃过饭没有,妻子说根本没顾上自己吃饭就给我送来

9、了,回家再吃吧。在家劳动做作庄家时,和很多农人一样,中午饭都要让家人送到田间地头吃。路上遇见的行人总要从哪喷鼻香的饭气里猜测盆子缸子里做的是啥子好吃的。总要说上一串儿夸奖我妻子好话。妻子说也真是这样,饭香醇醇,行走在路上,香气就要飘染一路的泥土气息。蜂蝶也追随足下不已。后来,妻子在安化街上开一间门市部,三六九逢集开门,中午的饭我必须得送去。妻子胃口不好,外面买饭吃一顿就会吃坏肚子,只有家里做的饭吃上胃才舒服.所以我上完课后也得急忙赶租住的地方,抓紧时间做饭。妻子最怕吃干饭,只好下面条或者拌酸菜拌汤那半个馍馍。若下面片,先和好面,洗好洋芋菜,切好,打开煤气灶,放入清油,等到油熟好,呛入葱花辣椒,

10、倒上早晨在学校打来的开水,几分钟后加入盐花椒和调和好的大调料粉,用两三分钟的时间揪入面片。洗尽手上的面,饭已煮好了。用缸子盛好饭,必须加足汤。端上它,紧急出发。用高频脚步,十分钟就送到街上了。门市部如人少妻子就会很快吃完饭,如若人多买东西,那就只得等到没有人的时候再吃,汤饭已成搅团了。但我是不能看着妻子吃完饭的,我得赶回来吃碗缩水的面片。就这样的生活我感到比老家做庄家时轻省多了。六七年前,我校门口开了一间书店,结果门面涨价,房子交给了房主。剩了几百本学生参考资料,只好放学后摆在校门口处理。逢天色好,四点摆出去,一直要守到学生上自习。若刮风下暴雨,还得手忙脚乱的收拾一阵。晚饭就只得等妻子在街上门

11、市部里回来后才能进行做。做熟了给我盛一缸子,端到校门口,等学生少了我才能狼吞虎咽解决掉。二零一三年低由于妻子身体稍微好了一些,在蓝天打工,我必须每天要送一顿饭。由于我长期失眠,睡不着觉,吃了多半年的中药,请假在家休养。但中午或晚上要给妻子送一顿饭。在城里送饭买了一个不锈钢保温饭盒子。做饭用的是电磁炉,再也不是老家用的茅草蒿柴烟熏火撩的土灶黑厨房了。我做饭手艺老婆是认可的。尤其是刀工可艺比厨师。至于做饭程序而产生的味道,大有金木水土生克制化原理蕴含其中。仅有的白米白面洋芋蔬菜等常用的食材,做成可口的家常饭菜,那也是我生活技能的一部分。不过给老婆送去的饭,大多是酸菜面,烧菜汤吃馍,蒸的拨拉子,蒸米

12、饭炒菜。但老婆最爱吃的是酸菜拌汤拨拉子。做拨拉子也比较简单。喜好十多个大洋芋,用细擦子将洋芋擦成细丝,用白面(也可加玉米面)搅拌,吸取洋芋丝丝中水分,放入食盐花椒等调料。用大钢筋锅下一层加足水,上一层盛入拌好拨拉子,放在电磁炉上,蒸三十分钟。此时,葱花蒜辣子咸菜也已做好了。赶紧盛进不锈钢饭盒,浇上葱花蒜辣子,多多摄入咸菜,盖上盖子。我再加急吃上一碗。大汗淋漓之中,提上饭盒冲出门去。路上不时看时间。尽快要走二十分钟,才能到达蓝天二楼。老婆闻到飘满楼道的蒜辣子的味道,就知道老公给她送拨拉子来了。打开饭盒盖子,红红的蒜辣子覆盖在柔软的白面裹着的洋芋丝丝周围,一根粘一根,几十根粘成大疙瘩,咬一口松软香

13、辣,美味可口,妙不可言。看着吃着它的老婆,在灯光下笑的真像花儿一样。闻到香味的左邻右舍的同伴们走过来,你一口她一口尝个不停。等到老婆在吃时已经只有半缸子了。老婆边吃边说明天你再给我们蒸。我仿佛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特有成就感似的。当我提上吃完饭的空空的饭盒走回回家的路上时,哪香喷喷的饭味还回绕在我的身体周围,飘散在行走的路上;当我回到家里,收拾锅碗清洗灶台的时候,美妙的香气还飘飞在整个厨房。当我散步于校园门前街道马路上时,曾几何时,这醇香的味道,飘游进鼻孔袭扰着我脑际的一根根神经,激励我走过了五十多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这醇香的味道,融化了我稚嫩的童年走过懵懂的少年,再从无知的少年走进忙碌的青年,而今五十而知天命之日,浓浓的饭香,仍然安抚着我健步行走在大街小巷。那每一脚踩下去,似呼攀行于山间羊肠小道,奔驰在风雨阴晴的午后黄昏,穿梭于田间地头的草丛树下。那烙印我脑海的父亲乐观的面容与坚毅的背影,那定格我心间妻子匆忙的脚步与灵巧的双手,无不蕴含着田野山路上浓浓的饭香气息;我行走着的人生足迹与时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