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程序文件_第1页
XX公司程序文件_第2页
XX公司程序文件_第3页
XX公司程序文件_第4页
XX公司程序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公司XX-CX-XXXX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分发编号: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XX公司发布目 录序号文件号标 题版本1XX-CX-01文件控制程序A/02XX-CX-02记录控制程序A/03XX-CX-03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A/04XX-CX-04法律法规获取、识别更新和评价管理程序A/05XX-CX-0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A/06XX-CX-06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A/07XX-CX-07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控制程序A/08XX-CX-08职责、权限、信息沟通与协商管理

2、程序A/09XX-CX-09管理评审程序A/010XX-CX-10能力、意识和培训程序A/011XX-CX-11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A/012XX-CX-12采购控制程序A/013XX-CX-14污染物及废弃物排放控制程序A/014XX-CX-15监测和设备控制程序A/015XX-CX-16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A/016XX-CX-17测量、分析和改进控制程序A/017XX-CX-18绩效测量和监视控制程序A/018XX-CX-19内部审核控制程序A/019XX-CX-2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A/020XX-CX-21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A/021XX-CX-22纠正预防措

3、施控制程序A/022XX-CX-23事件调查、不符合管理程序A/023XX-CX-24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程序A/057文件控制程序(XX-CX-01)1目的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为有效版本。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含外来文件)。3职责3.1总经理负责批准管理手册。3.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管理手册,批准发布程序文件。3.3各部门负责相关作业文件的编制、使用和保管。3.4综合部负责技术文件的存档(含外来文件如标准)和部分文件的收集。3.5综合部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控制和公司行政管理文件及部分外来文件的管理、控制。3.6各部门资料员

4、负责各自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4工作程序4.1文件分类及保管4.1.1管理手册(包含了公司方针、目标),由综合部备案保存。4.1.2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由综合部备案保存。4.1.3作业文件这是运行管理体系的常用实施细则,包括工作标准(岗位责任制和任职要求等);技术标准(国标、行标以及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图纸、工艺卡、检验规范);质量记录文件等。由各相关部门自行保存并报综合部备案存档。4.1.4质量计划:可以是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编制的质量计划等文件的组成应适合于特有的活动方式。由各相应的业务部门使用。4.1.5公司行政管理文件,如各种行政管理制度、部分外来的管理性文件,包

5、括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由综合部保存。4.2文件的编号:4.2.1文件的编号规则:a.管理手册编号:XX - SC 001序列号管理手册英文缩写公司简称b.程序文件编号:XX - CX - XX发布顺序号代表程序文件公司简称c.三级文件编号:XX - ZY - XX发布顺序号代表三级文件公司简称d.记录编号:XX - JL - XXXX发布章节号代表记录公司简称4.3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和充分的。a.管理手册由综合部负责组织编写,由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发布,由综合部负责登记、发放。b.程序文件由各业务部门编写,部门负责人会签

6、,分管领导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总经理直接领导的部门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由综合部负责登记、发放。c.各作业文件由各部门组织编写、审核、汇总,部门负责人批准,报综合部备案,各部门登记、发放。d.文件的发放、回收要按批准的发放范围执行,并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应确保文件使用的场所都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4.4文件的受控状态:文件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大类。凡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紧密相关的文件应为受控文件,这些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使用、更改、再次批准、标识、回收及作废等均应受到控制,由综合部按规定执行。公司内部使用的文件、发给认证机构的

7、文件为“受控文件”,其他文件为“非受控文件”。所有受控文件必须在文件封面右上角加盖“受控文件”印章,并注明分发号。4.5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的控制a.管理手册的更改由综合部组织进行,填写文件更改申请,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更改。综合部应保留文件更改内容的记录。b.程序文件的更改由相应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分管领导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综合部统一实施更改,并保存更改记录。c.其他文件的更改由各相应主管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再由综合部和部门指定人员进行更改、发放、处理。如果指定其他部门审批时,该部门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d.对管理手册的修订状态,采用管理

8、手册文件修改记录表进行识别,对其他文件的修订应由主管部门保留文件修改的有关记录。e.所有被更改的原文件必须由相应主管部门收回,以确保有效文件的唯一性。4.6文件的领用a.应经相应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领用文件,领用者应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b.因破损而重新领用的新文件,分发号不变,并收回相应旧文件;丢失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分发号,并注明已丢失的文件的分发号失效;发放部门作好相应发放签收记录。4.7文件保存、作废和销毁4.7.1文件保存a.与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都必须分类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b.各部门文件由本部门资料员保管。综合部每季度对各部门文件保管情况进行检查。对受控文件,各部门资料

9、员应及时填写本部门使用文件的受控文件清单。c.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画改,不准私自外借,确保文件的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4.7.2文件作废与销毁a.所有失效或作废文件由相关部门资料员及时从所有发放或使用场所撤出,加盖“作废”印章,确保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b.如因法律及其他原因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的文件,都应在文件封皮加盖“作废”印章,并标注“仅供参考”。c.对要销毁的作废文件,由相关部门填写文件销毁申请,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综合部授权相关部门销毁。4.7.3文件的借阅、复制借阅、复制文件者应填写文件借阅、复制记录,由主管部门负责人按规定权限审批后方可借阅、复制。复制的受控文件必须由资

10、料管理人登记编号,并加盖“受控文件”印章。4.8外来文件的控制4.8.1收到外来文件的部门,需识别其适用性,并控制分发以确保其有效。4.8.2综合部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负责收集与产品有关的国家、行业、地方、国际标准及法律、法规等的最新版本,统一编号、加盖受控印章,分发到相关部门使用,并把旧标准收回。4.8.3各部门要把上述标准及其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外来文件填入部门受控文件清单。4.9为保证文件的适宜性,综合部根据需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现有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各部门结合平时使用情况进行适时评审,必要时予以修改,执行4.5条款规定。4.10对承载媒体不是纸张的文件的控制,也应参照上述规定执行。4.

11、11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执行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4.12工艺文件的管理应执行工艺文件管理规定。5、相关文件5.1记录控制程序5.2工艺文件管理规定记录控制程序(XX-CX-002)1目的对综合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以提供对产品、过程和体系符合要求及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2范围适用于为证明产品、过程和体系符合要求和综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3职责3.1各部门负责各自记录的编号。3.2各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各自记录控制情况。3.3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使用的记录。3.4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本部门编制的记录格式。3.5综合部负责记录编号的备案,记录销毁的审核。3.6综合部、销

12、售部负责各自记录的管理工作。4工作程序4.1记录的标识、编号各部门负责对各自记录进行编号,各填写人员负责做好相应记录的标识,以便于识别与检索,记录的标识编号按文件编码规则执行。4.2记录填写4.2.1记录填写要准确、及时、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能说明理由,并将该项用杠划去。各相关栏目负责人签名不允许空白。4.2.2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数据,不能采取涂抹的方式,而应采用单杠划去原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并签上更改人的姓名及日期。4.3记录的保存、保护4.3.1各部门必须把所有记录分类,依日期顺序整理好,以便于检索。并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

13、所有的记录应保持清洁,字迹清晰。各部门按规定的期限保存记录。4.3.2各部门编制记录清单(附备案的原始记录样本),将部门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汇总,包括名称、编号、保存期限等内容。各部门应建立本部门记录清单。4.3.3各部门每半年要对本部门记录的使用、收集、保管情况进行检查。4.4记录的发放、借阅和复制各部门保管的记录应便于检索,需借阅或复制者要经相应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填写文件借阅、复制记录,由记录管理人登记备案。4.5记录的销毁处理对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或因其他特殊情况需要销毁时,由部门主管填写文件销毁记录交各部门确认,交综合部审核,由综合部授权人执行销毁。4.6记录格式4.6.1各

14、部门的记录格式,由各部门主管负责组织编制,各部门主管审核,综合部经理批准。4.6.2各相关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记录格式设计更改,部门主管审核,综合部经理批准。执行文件控制程序有关文件更改的规定。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XX-CX-003)1目的对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的过程做出规定,并加以实施和保持。2范围适用于对顾客要求的识别、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3职责3.1销售部负责按照顾客的要求和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沟通。3.2销售部负责评审对新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3.3采购部负责评审产品的交货期。3.4综合部负责确定和评审新产品的技术要求及相

15、关的法律法规要求。3.5总经理负责审批特殊合同的产品要求评审表。4程序4.1顾客需求的识别销售部负责识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与期望,根据顾客规定的订货要求,如合同草案、技术协议草案及口头订单等填写在产品要求评审表中:a)顾客明示的产品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要求及涉及可用性、交付、支持服务(如运输)、价格等方面的要求;b)顾客没有明确要求,但预期或规定的用途所必要的产品要求。这是一类习惯上隐含的潜在要求,公司为满足顾客要求应做出承诺;c)顾客没有规定,但国家强制性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4.2对产品要求的评审4.2.1在投标、接受合同或定单之前,销售部应对已识别的顾客要求及本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组织相关

16、部门对标书、合同的产品要求实施评审。4.2.2评审4.2.2.1产品要求的评审应在投标、合同签订之前进行,应确保:a)产品要求(包括顾客的要求和公司自行确定的附加要求)得到规定;B)顾客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时(如口头定单),顾客要求在接受前得到确认;c)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定单要求(如投标或报价单)已予以解决;d)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4.2.2.2合同的分类a)常规合同:对公司定型产品所定的合同。b) 特殊合同:常规合同以外的所有销售合同,或有定型产品改进要求的合同。4.2.2.3销售部负责将产品要求评审表交有关部门进行评审4.2.2.4对于无现货的常规合同,销售部、综合部分别对生

17、产能力、交货日期及物料采购能力进行评审,由相应负责人填写产品要求评审表并签名确认;然后销售部综合各部门意见,并对合同条款的适用性、完整性、明确性等进行评审,并填写产品要求评审表的相关栏目,销售部经理签名确认即完成评审。4.2.2.5对于特殊合同,除销售部、综合部进行评审外,销售部还应对确保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进行评审,并在产品要求评审表中签名确认。产品要求评审表报总经理批准。4.2.2.6对于口头定单(如电话定货),销售部销售员负责将相关内容填入定单确认表中,经双方确认(可用传真件、电话记录等方式确认),并执行4.2.2.44.2.2.5相应条款的规定。4.2.2.7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对

18、产品要求中有关内容提出问题或修改建议时,由销售部负责与顾客联系,征求其书面意见。4.2.2.8销售部负责保存产品要求评审表、其他相关文件,包括对于评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的解决及评审结果的实现等跟踪措施的记录。4.3合同的签订和实施4.3.1对产品要求评审后,由销售部及相关人员代表公司与顾客签订合同;对老顾客的口头定单,双方对定单确认表的内容确认后,即视同签订合同。对于新顾客则必须签订正式合同。4.3.2合同签订后,销售部负责将生产通知单根据各部门的需要发到相关部门,作为生产、采购、检验编制专项质量计划和出货等的依据。4.3.3销售部负责合同执行的监督,根据需要及时将信息与顾客沟通。4.4产品要求

19、的变更当产品要求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变更时,相应的文件(如合同定单确认表等)应得到修改,应把变更的要求与顾客协商一致,并通知相关部门,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必要时,对更改的内容还需再评审。4.5销售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4.5.1在产品售出前及销售过程中,销售部应通过多种渠道(如广告宣传、走访、顾客定货会等)向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的咨询,并予以记录。4.5.2根据需要将合同的执行情况随合同的进展反馈给顾客,包括产品要求方面的更改,要与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及顾客协调一致。4.5.3产品售出后,要搜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投诉,以取得顾客的持续满意,执行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的有关规定。法律法规获

20、取、识别更新和评价管理程序(XX-CX-004)1目的用来确定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应遵守的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与识别更新的渠道。以满足标准要求和相关方的期望,提高本公司的管理水平。2适应范围适用于公司整合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与识别更新。3术语和定义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有关术语和定义。4相关文件或引用文件公司记录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和能力、意识和培训程序。5职责5.1综合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识别、更新、汇总、编制公司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5.2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登

21、记和传达,并交流传递至其他部门。5.3各部门除遵守公司各职能部门确认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外,还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其他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获取、识别、更新、登记和传达。6工作程序6.1法律法规获取、识别更新管理工作程序流程:6.2获取范围(包括可预期的、未来即将生效的)。6.2.1有关的国际公约(中国政府承诺遵守且未声明保留的)。6.2.2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6.2.3地方法规、政府规章。6.2.4行业规定、标准及其他要求。6.2.5上级机构的规章制度及其他要求。6.3获取途径6.3.1法律法规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国务院公报及报刊、图书、网络等公共传媒多途径

22、获取。6.3.2部门规章通过国务院各部门行政长官令及报刊、图书、网络等公共传媒多途径获取。6.3.3地方法规、政府规章通过各地人大常委会公报和各地行政长官令及报刊、图书、网络等公共传媒多途径获取。6.3.4行业规定、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国务院各部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文件及报刊、图书、网络等公共传媒多途径获取。6.3.5上级机构的规章制度及其他要求通过上级机构文件获取。6.4适用性确认各部门、公司所属各部门对公司产品、活动及服务中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进行识别。6.5对获取的重要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各主管部门应明确适用文件的名称、发布日期、发布单位

23、,并摘录适用条款的具体内容呈报分管或主管领导签批,并对贯彻实施做出安排。6.6登记、发放6.6.1各职能部门将确认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登入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经主管领导审批后,连同适用条款的具体内容,在各自业务系统内全文转发或摘录下发。有关发放和管理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6.6.2综合部获取的重要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经确认适用性并进行登记后,交流传递至相关业务职能部门,由该部门登入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经主管领导审批后,连同具体有关文本,在各自业务系统内全文转发或摘录下发。6.6.3所属各部门根据公司各职能部门下发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收集、识别确认的法

24、律法规,编制本部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及具体的适用条款和内容。6.6.4各部门应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传递至公司综合部。6.7培训与实施6.7.1各部门在确认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后,按能力、意识和培训控制程序组织学习培训。6.7.2与公司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各部门应将其落实到相关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中,并组织实施。6.8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6.8.1当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各部门应在3个月内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识别更新。6.8.2综合部应随时关注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发布情况及原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修订和变更情况,获取并确认适

25、用性后进行登记,然后交流传递至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各业务职能部门应随时关注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发布情况,获取并确认适用性后进行登记,然后交流传递至综合部。6.8.3各部门对本部门负责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实行动态识别更新。综合部对公司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每年识别更新汇总整理一次。6.9各部门应保存本部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及相应的文本,供有关方面查阅。6.10对失效或作废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处置,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XX-CX-005)1目的为持续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源、确认危害事件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有效

26、的风险控制措施,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3职责3.1总经理负责重大危险源的审批。3.2综合部负责本公司危险源审查、汇总、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辨识。4控制要求4.1工作流程确定辨识原则确定辨识范围确定辨识方法辨识风险评价进行策划监视测量4.2通用原则4.2.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遵循以下原则:4.2.1.1考虑组织使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规定。4.2.1.2考虑时效和范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及其范围内。4.2.1.3采用的行为应体现科学

27、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应性、多样性。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4.3危险源辨识4.3.1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覆盖公司生产、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1、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辨识。2、设备和检修活运行的危险源辨识。3、闲置设备或系统的危险源辨识。4、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辨识。5、工作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辨识。6、外部提供产品、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7、外来人员进入工作现场的危险源辨识。8、未来设备进入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辨识。在辨识过程中应考虑5种危

28、害因素: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险(4)噪音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8)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9)粉尘(10)作业环境不良(11)信号缺陷(12)明火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行为性危险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2)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3)违反劳动纪律:迟到、早退、擅自脱离工作岗位、睡岗、疲劳上岗。(4)监护失误(5

29、)其他方面如:地震、洪水、雷击、建筑物倒塌等。危险源辩识时还应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4.3.2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时下列方法可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危险源辨识调查表:根据各自的业务活动,员工按照检查表的形式将有关人的危险源辨识出来,各部门负责人按照检查表的形式将有关物的危险源辨识出来。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可用于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源辨识。预知危险源分析:新系统设备或新工艺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险源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的进行分析,可用于新工艺、新设备、新系

30、统使用前的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座谈、询问召集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询问现场人员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危险源。4.3.3危险源辨识过程各部门组织有现场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专业人员收集本部门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及其它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文件,运用4.4.2规定的方法对生产、服务全过程进行危险时间排查,分析危害事件发生的根源,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将辨识出的危险源分类填入危险源检查表,层层把关审核后报综合部,综合部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确认,填入“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表”。4

31、.4风险评价方法4.4.1风险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计算、打分评价的方法。打分的依据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后的后果。采用公式D=LEC,D为危险等级。D160定为重大危险源;70D160定为中度危险源;D70定为一般危险源。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完全可以预料L=10分(2)相当可能L=6分(3)可能,但不经常L=3分(4)可能性小,完全意外L=1分(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L=0.5分(6)极不可能L=0.2分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连续暴露E=10分(2)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E=6分(3)每月一次或偶尔暴露E=3分(4)每月一次暴露E=2分

32、(5)每年几次暴露E=1分(6)非常罕见的暴露E=0.5分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大灾难,许多人死亡C=100分(2)灾难,数人死亡C=40分(3)非常严重,一人死亡C=15分(4)严重,重伤C=7分(5)重大,致残C=3分(6)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职业健康安全要求C=1分4.4.2矩阵法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B,C,D,E级共五个级别。4.4.2.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3个级别: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的为“可能”,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小的“极不可能”,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不可能”。4.4.2.2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3个级别:

33、将会出现多人伤亡的为“严重伤害”,出现轻伤的为“轻微伤害”,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一般伤害”。4.4.2.3后果和可能性的结合结果对应可得出的风险级别:后果可能性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轻微伤害EDC一般伤害DCCX严重伤害CCXA表中:a)A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即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CX)CX级风险(重大风险),即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风险。c)C级风险(中度风险),即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较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

34、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d)D级风险(可容许风险或一般风险),即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e)E级风险(可忽视风险),即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4.4.3风险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以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考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风险级别是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4.4.4优先选用直接判断法,也可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等方法。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c)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d

35、)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4.4.5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应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由销售部经理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4.4.6综合部按上述评分方法组成专家小组,总经理任组长,由综合部及相关部门的成员以及员工代表组成小组,对危险源打分评价,确定出重大危险源、中度危险源、一般危险源。4.5风险控制策划4.5.1对于不同级别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目的是降低风险和使风险处于有效控制中。序号风险种类控制手段支持方式1重大风险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运行控制资金、技术、职业健康安全培训2中度风险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运行控制技术、职业健康安全培训3一般风险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运行

36、控制职业健康安全培训4.5.2风险控制措施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其次考虑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概率)。4.5.3风险控制措施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4.6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的更新4.6.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每年由综合部更新一次。4.6.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新:(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发生变化;(2)企业活动发生变化;(3)管理评审、内外审要求;(4)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5)事故、隐患、不符合整改要求;(6)相关方意见;(7)目标、措施、管理方案完成后,对残余风险的评价;(8)研究、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9)其它情况。4.6.3各部门采用新工

37、艺、新设备、新技术前应辨识出其存在的危险源,报综合部,使用前,综合部完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并传递给有关单位或部门。4.7监视和测量4.7.1综合部每半年对各部门的危险源控制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4.7.2各单位根据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辨识出危险源,报综合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4.8信息交流经常与同类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了解发生的事故,找出新的危险源。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XX-CX-006)1目的为确保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正确识别,从而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一切活动,以及公司使用的由分包方和提

38、供的产品和服务活动。3职责3.1总经理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批。3.综合部负责组织环境因素的汇总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3.3各单位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3.4综合部负责办公区域(无法划定属于哪个单位)内环境因素的识别。4控制要求4.1工作流程确定识别原则确定识别范围确定识别方法进行识别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在制定目标时予以考虑4.2识别原则4.2.1考虑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和加工、营销与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因素。4.2.2考虑公司可控制的和可望施加影响的因素。可控制的是指公司运用各种行政、经济手段、控制或改变的;可望施加影响的是指仅能从管理上加以调整或技术上难以控

39、制的环境因素。4.2.3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不同的时态、状态与类型三种时态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包括:正常、异常和紧急六个类型包括:(1)大气排放;(2)水体排放;(3)固废排放;(4)土地污染;(5)原材料、自然资源消耗;(6)其它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如噪声、绿化等。4.2.4识别环境因素,既要识别有害影响的因素,还要考虑有益影响的因素,但应以识别有害影响的因素为主。4.2.5环境因素的识别应由各部门、各层次的员工共同参与。4.3识别范围环境因素的识别覆盖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全过程,全面考虑公司的产品、原材料、生产、工艺、资源、管理及相关等多个方面,应尽量做到毫无遗漏地识别并记录。4

40、.4识别方法4.4.1工艺流程分析法依据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所用的原材料的投入及产出情况,确定各工序、岗位存在的环境因素。其适用于新、扩建项目的环境因素预识别。4.4.2现场调查法组织公司全体员工,针对各岗位存在的环境因素展开调查,进行识别。4.5环境因素的识别步骤:各单位组织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专业人员依照4.2规定的原则,根据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4.4规定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方法对本部门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分析其发生根源,进行正确识别,并将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填入环境因素识别表,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报综合部,综合部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确认,填入环境影响重要度评价表、公司环境因素汇总表、重大环

41、境因素清单。4.6重要环境因素评价4.6.1成立环境因素评价小组,管理者代表任组长,小组成员由综合部、销售部、采购部经理组成。4.6.2评价方法4.6.2.1是非判断法:a对于违法和接近违法的环境因素,直接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B.对于公司有能力控制而目前没有控制的环境因素,直接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c.对于若不控制,就会产生严重或较严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直接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4.6.2.2专家判断法:对专家的资格予以确认后,组成专家小组,由专家小组的人员根据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重要环境。4.6.2.3对比法:对于资源、能源用及原材料消耗可采用以下方法:a横向对比: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各消

42、耗指标超过同行业同类产品消耗的,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CX纵向对比:与本公司最好历史水平比较,各消耗指标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4.6.2.4打分评价的方法。环境影响重要程度评价权数:a.环境影响严重程度一般13分;严重46分;非常严重710分。b.法律法规要求(导致违法可能性)不违法13分;接近违法46分;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710分。c.污染物排放量少量13分;一般量46分;大量710分。d.相关方关注程度一般性关注13分;较为关注46分;特别关注710分。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准则:当环境影响重要度评价各权数之和21分的为本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4.6.2.3矩阵法a.环境因素的分类第

43、一类:违反法律、法规、标准;第二类:潜在危险健康或存在安全隐患;第三类: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质;第一类:浪费资源、能源;第五类:影响组织形象、受相关方关注:第六类:可持续改进逐步替代,使用绿色产品。b.控制能力的级别划分按技术上进行改进的可行性及经济投入,特别是能否强化管理及在运行中的控制能力,划分不同等级;第一级:无/低费投资,加强管理即可改进或控制;第二级:进一步改进的技术可行性,有投资保证可实现;第三级:近期(一、二年内)改进有难度(技术不成熟或投资较高)第一级:只能列为无期目标,技术、经济均暂不可行。c.评价准则:环境因素重要度评价准则类别级别(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

44、类)一级重要重要重要重要重要重要二级重要重要重要重要一般一般三级重要重要一般一般一般一般四级重要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4.6.3根据评价小组评价的结果,综合部列出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公司环境因素台帐,报总经理审批,批准后通知各部门。4.7环境因素更新4.7.1综合部对已识别出的环境因素组织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重新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更新。4.7.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各有关部门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及时上报综合部。(1)环境方针发生变化(2)法律、法规变更(3)管理评审、内外审要求(4)相关方建议(5)新项目、改建、扩建项目(6)技术改造4.7.3综合部及时对新的环境因素进行确认,评价并传

45、递。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控制程序(XX-CX-007)1目的为实现公司的管理方针,控制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制定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并为完成目标、指标而制定与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案。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体系所涉及到的部门。3术语和定义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4相关文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事件调查、不符合管理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5职责5.1总经理负责批准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负责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信誉有重大影响,需要企业提供物质、资金及技术支持的管理方案的批准;并为管理方案的实施提供资

46、源。5.2管理者代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的审核,负责批准发布公司年度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重要管理方案,并监督实施。5.3综合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确定公司年度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重要管理方案,负责对公司各部门上报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的收集备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动态控制和监督检查。5.4销售部是本程序的相关部门。负责配合综合部制定公司环境目标、指标,确定公司年度环境重要管理方案,负责对公司各部门上报的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的收集备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动态控制和监督检查。5.5采购部是本程序的相关部门。负责配合综合部制定公司职

47、业健康目标、指标,确定公司年度职业健康重要管理方案,负责对公司各部门上报的职业健康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的收集备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动态控制和监督检查。6工作程序6.1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制定实施流程图(见下页)6.2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制定的依据:a)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方针;b)评价出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c)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d)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状况、运行和经营要求;e)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f)体现环境污染的预防;g)实施的进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者和协助部门,明确完成的时间表),以及可调整性的要求;h)体现方针的逐层分解

48、,量化后纳入各相关部门,目标要明确,指标要具体可测量;既有挑战性,又能够完成;i)资源、能源的节约。6.3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审批a)各部门应制定的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并根据业务归口分别上报公司综合部备案,并组织实施;b)各部门为实现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方案需要公司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专项技术资源予以支持时,其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需报公司综合部,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列入公司年度计划,由指定部门组织实施;c)由综合部根据公司各部门上报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于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

49、境目标、指标,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审批发布;制定年度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重要管理方案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发布、实施。6.4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和检查a)公司各部门应对本单位制定管理方案得到有效实施进行控制,为实现目标、指标提供必要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资源,对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b)公司综合部应按照已发布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根据公司程序文件、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规定,利用年度安全质量大检查、内审或指定专人负责的形式,对其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证,并填写管理方案完成情况检查表。如出现不符合,按事故、事件不符合管理程序执行。6.5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评审与修订a)公司综合

50、部应根据年中对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完成情况的检查验证情况,对实施效果进行评审;b)当出现下列情况,综合部应组织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增加评审。(1)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较大变化时;(2)相关方提出要求时;(3)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有困难时;(4)生产经营和组织机构变化较大时。(5)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或发生重大事故时。c)评审结果要求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进行修订时,由综合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研讨,确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修订和更新,更新后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按本程序“6.3”的规定审批,实施更新,并将更新后的结果传递给相关部门。职责、权限、信息

51、沟通与协商管理程序(XX-CX-008)1目的为明确公司管理者和各业务部门职责与权限,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和反馈有关信息,对内促进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沟通,对外促进与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互动,做好信息的沟通管理。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及其所属各单位。3术语和定义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4相关文件或引用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5职责同管理手册5.5.1条款。6工作程序6.1信息6.1.1外部信息外部信息包括:a)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检测站、职业健康监督检查部门、认证机构等检测或检查的结果及反馈的信息;b)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类信息,如产品标准、环境

52、法律法规、职业健康管理条例等;c)相关方的要求、期望、评价、投诉、抱怨等信息,相关方指顾客、公司及产品项目所处地域居民、合同方、供应方等;d)企业以外单位、团体或个人的来电、来信、来函、通报及各种媒体报道等;e)其他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信息。6.1.2内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a)正常信息,如管理体系方针、目标、指标、监测检查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以及体系正常运行时的其他记录等;b)不符合信息(含潜在的),如管理体系内审的不符合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等;c)紧急信息,如突然质量、环境、安全事故、火灾、洪涝灾害等情况下的信息记录;d)其他内

53、部信息,如培训记录、职工建议、领导对管理体系的各项批示等。6.2信息的沟通方式a)职工代表大会、工作会议、管理体系评审会、总经理办公会、产品例会等会议形式;b)文件的形式;c)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汇报、交流会等专题会议;d)调查表、征集建议书等;e)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与相关方的沟通;f)公司组织的各种相关活动。6.3信息的沟通6.3.1外部信息沟通a)综合部负责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检测站、职业健康监督检查部门、认证机构等监测、检查的结果及反馈信息的收集,并及时传递到公司有关部门,当监测或检查结果出现不符合情况时,按照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处理;b)政策、法律法规类信息,由各相关部门负责收集、更新、整理,综合部负责汇总登记,公司综合部负责存档,具体按法律法规获取、识别更新管理程序、文件控制程序执行;c)销售部、综合部负责与客户、产品分包方、物资供应商、设备供应方、废物收购方等进行沟通,对其产品质量、生产环境施加影响、采购控制程序、废弃物管理程序。销售部负责与顾客的信息联络,以满足顾客要求。对来自上述相关方的投诉按照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处理,当对方有要求时,应在一周内给予解决或答复,上述相关方反馈的其他信息,可由对应部门以外来信息联系单的形式传递给相关部门处理;d)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他类信息,如质量安全环境技术、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信息等,在一周内以外来信息联系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