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精选文档_第1页
《植树问题》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精选文档_第2页
《植树问题》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精选文档_第3页
《植树问题》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精选文档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树问题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 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 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材 P117 页例 1 呈现的是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 蕴藏着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为“间隔数 +1=棵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们常常定为:实验探究、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当学生明确这一关系后在巩固应用环节以“运用关系式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表面看来,学生掌握了“间隔数加 1 等于棵树”似乎就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但“植树问

2、题”,是否就是简单地“+1”“ - 1”之类的计算题?掌握了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否就掌握了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老教授刘治平教小学生 植树问题 的案例可能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所启发:1. 数手指师:小朋友,张开手,五个手指人人有, 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同学们回答后, 教师:对,4 个“空”。 要用算式表示就是:(学生齐说) 5-1=4 。进而得出:手指数- 1=“空”数。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5个手指4 个空”的手就长在每个孩子的身上,看得见摸得着,突出指间空,也就引入了“间隔”概念。 这也是真正地“从学生身边的情景引出教学”,简单而自然。2种小树师:同

3、学们,如下图所示,路边种有 5 棵小树,问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因为和“5 个手指 4 个空”的算式一样。于是得出算式5-1=4 。总结出植树公式:棵数-1= 间隔数 ( 两头都种 ) 。出示练习题:(1)植树节那天,小朋友在路边种树,他们每隔10 米种 1棵( 如下图 ) ,数一数,他们共种了5 棵,这段路长多少米?(2)一共种了11 棵树,这段路长多少米?(如下图)(3)共种了 101 棵树,问这段路长多少米?(4)同学们在全长100 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 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这一环节使学生悟出“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与所熟悉的“手指数与空数的关系”相同,即真切地认识

4、到“5棵树有4 个间隔”,进而推广之,11 棵树有 10 个间隔, 101 棵树有 100个间隔, 20 个间隔需要栽21 棵树。通过类比,层层递进,从而使孩子逐渐熟悉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3锯木头中的植树问题(课件出示4 刀锯成 5 段木头)师:谁从中看出与植树问题有相同的地方来了?(学生回答后)师:很好,大家都看出来了。同学们,种树和锯木头这两件事,如果只是看表面现象,确实大大地不同;但是数学家用数学眼光来看, 就看出来里边都藏着一种相同的数学算式, 今天大家都看出来了,说明你们都是小小的数学家。得出:锯木头:段数-1= 刀数。师:同学们,这个算式因为与植树问题中的算式相似,所以人们就把锯木

5、头归到“植树问题”这一类了。 下面请大家做练习题吧。出示练习题:(1)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5 段,需要 4 分钟;共锯刀,锯1 刀用分钟。(2)若把另一根木头锯成10 段,锯刀,用分钟。( 3)若把另一根木头锯成 100 段,锯刀,用分钟。这样,锯木头中“段数 -1= 刀数 ( 或次数 ) ”的引导水到渠成。4. 上楼梯师:我在上楼时也发现了类似于种树中的问题。由于一层在平地不用上楼梯,从一层到二层要上1 个楼梯,从一层到三层要上2 个楼梯 以此类推,从一层到五层要上4个楼梯。可见,楼层数和楼梯数的关系是:(学生回答) 5-1=4 进而得出上楼梯公式: ( 从一楼上起 ) 楼层数 -1=

6、楼梯数。出示练习题:( 1)小明住在 11 层,放学回家时碰巧电梯停开,他要上个楼梯;若每个楼梯有 10 个台阶,他要上个台阶。( 2)从一楼上到五楼,共用 56 秒,她平均每上一层楼用多少秒?这样使他们学会有意识地带着“棵数 -1= 间隔数”这种数学模型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寻找、发现那些类似于“锯木头”“上楼梯”之类的新事例。5. 钟打点时钟 1 点钟敲 1 下, 2 点钟敲 2 下, 3 点钟敲 3 下,依此类推, 5 点打 5 下。从打第一下到打第五下之间用了4 秒钟,同学们谁能从钟打点这件事里面看出数学问题来呀?让学生明白在“种小树”和“钟打点”这两件不同的事件中存在着相似的数

7、学关系式。出示练习题:()时钟打点报时,几点钟打几下。2 点钟打2 下,两下之间用了1 秒钟,12 点打12 下,从打第1 下到打第12 下之间用了 秒钟?(2)时钟在 3 点钟敲 3 下,从敲第 1 下到第 3 下之间用去 3 秒钟,那么 7 点钟敲 7 下,从第 1 下到第 7 下之间用 秒钟?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钟打点,打两下之间的间隔叫“时间间隔”,而两棵树之间的“间隔”叫做“空间间隔”。他们各是无限的“时间”“空间”的一部分;还有“打点”的那一会儿是一刹那、一瞬间,叫“时刻”,所以日常所说“现在的时间是几点几分”,严格起来应把“时间”改成“时刻”。“时间”是一段,像“线段”“时刻”像一点。在植树问题中,树占的地方很小,就像一个点,而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线段。 所以若是最后进行总结的话,今天我们所讲的是“一条线上的点数与其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在纵横联系中, 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和探索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激活了思维。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就这样水到渠成地渗透给了学生。可见,扎实有效的课堂能真正触及知识的本质,过程的展开,让学生了解了知识形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