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TT3002-2016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检测规范_第1页
QZTT3002-2016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检测规范_第2页
QZTT3002-2016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检测规范_第3页
QZTT3002-2016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检测规范_第4页
QZTT3002-2016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检测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TT 30022016代替Q/ZTT 1003.22014 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 检测规范Passive Distribution System Multi-system Point of Interface (POI) Test Specification版本号:V2.02016 - 02 - 15发布2016 - 02 - 15实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Q/ZTT 30022016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检测项目35 基本测试环境35.1 常规测试条件35.2 极限测试条件35.3 不确定度及判定

2、依据46 电气指标测试要求46.1 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46.2 驻波比56.3 端口(系统)隔离度66.4 单系统互调66.5 二阶互调和组合互调86.6 功率容量106.6.1 环境验证106.6.2 加入待测POI设备116.6.3 向待测件发送大功率116.6.4 加电加信号进行测试116.6.5 结果判定117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检测要求127.1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检测项目127.2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条件127.2.1 振动试验137.2.2 高温试验137.2.3 低温试验157.2.4 恒定湿热试验(选做)167.2.5 盐雾试验(选做)168 结构和工艺的检测要求16附 录 A (

3、规范性附录) 测量设备要求18A.1 试验负载18A.2 矢量网络分析仪18A.3 校准件18A.4 电缆标准测试件18A.5 互调测试仪18A.6 高低湿温箱19A.7 调温调湿箱19A.8 振动试验台19A.9 盐雾试验箱19 19前言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均简称为“中国铁塔”)的实际情况,细化和明确了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的检测规范,满足多系统共享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需求,并为入网检测和无源分布系统建设提供技术依据。本标准主要包含多系统接入平台(POI)产品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要求,适用于多系统接入平台(POI)产品的质量检测,适用于送检

4、和抽检产品的检测。本标准应和同期发布的Q/ZTT 3001-2016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配套使用。本标准代替Q/ZTT 1003.2-2014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试行)中测试方法相关的内容。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原标准同时废止。本标准由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负责解释和监督执行。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检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多系统接入平台(POI)产品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规定的多系统接入平台(POI)产品的质量检测,适用于送检和抽检产品的检测。2

5、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国家及行业标准对于本标准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YD/T 883-2009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YD/T 1556-2013 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 基站子系统YD/T 2738-2014 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第七阶段)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YD/T 1782-2011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多媒体广播系统

6、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 1849-2015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YD/T 2573-2013 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 2571-2015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 2164.4-2013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 第4部分:室内分布系统YD/T 5120-2015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2740.1-2014 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 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YD/T 274

7、0.5-2014 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 第5部分: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 5191-2009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3GPP TS05.05 无线发射和接收3GPP TS25.104 FDD基站无线发射和接收3GPP TS25.105 TDD基站无线发射和接收3GPP2 C.S0010-C cdma2000基站系统的推荐最低性能3GPP TS36.104 E-UTRA基站系统的最低性能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多系统接入平台 Point of Interface简称POI,指位于多系统基站信源与室内分布系统天馈之间的特定设备,它相当于性能指标更

8、高的合路设备,将多系统基站信源的下行信号进行合路并输出给室内分布系统的天馈设备,同时反方向将来自天馈设备的上行信号分路输出给各系统信源。3.2 插入损耗 Insertion Loss发射机输出功率和接收机输入功率通过POI引起的传输损耗,包括功率分配损耗、导体损耗、介质损耗、反射损耗等。3.3 电压驻波比 Voltage Standing-wave Ratio (VSWR)POI的输出端口与标称阻抗负载相连接,信源输入端与无损耗传输线相连接并当作其负载时,该传输线中驻波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3.4 端口(系统)隔离度 IsolationPOI接入的不同系统发射频段载波功率与此载波在其它系统

9、端口上可得到的功率之比(-10lgP(反)/P(in)。3.5 无源互调 Passive Intermodulation无源互调是指当两个或多个发射频率信号经过POI时,由于非线性而引起的新的频率分量。POI应具备一定的互调抑制能力。3.6 功率容量 Power CapacityPOI正常工作时信源侧端口所允许的最大输入功率,其衡量标准分为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3.7 带内波动 Inband RipplePOI传输频带内信号的最大衰减与最小衰减的差值。4 检测项目表1 POI检测项目说明序号分类指标备注1电气性能指标平均功率容量2插入损耗3驻波比4端口(系统)隔离度5带内波动6互调抑制包含单系统

10、互调、二阶互调和组合互调7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项目振动试验8高温试验9低温试验10恒定湿热试验选做11盐雾试验选做12结构和工艺检测项目产品外观和内部排列结构13三维尺寸和净重量14电缆走线和射频连接电缆规格15器件螺杆与平行平面的距离16壁挂安装型设备的孔位间距5 基本测试环境5.1 常规测试条件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 大气压:70kPa106kPa。5.2 极限测试条件极限测试条件参考6.2节中环境试验要求。5.3 不确定度及判定依据Q/ZTT 3001-2016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V2.0)中定

11、义的所有指标,均已包含测试系统不确定度影响,所有指标测试判断均按照技术要求中定义的指标要求判断。6 电气指标测试要求6.1 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网分的PORT1接POI的输入端口(比如CDMA850),网分PORT2接合路口(ANT1口),在其他端口和ANT2上加匹配负载;图1 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测试c)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该输入端口的工作频段,下行链路显示参数为S21、上行链路显示参数为S12;d) 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

12、和最小值;e) 最小值的绝对值即为测试端口通路的插入损耗;f) 用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最大值的绝对值即为测试通路的带内波动;g) 更换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更改网分的频段为待测频段,用同样方法测试所有通路的插损和带内波动;h) 比较所测所有端口测试值,将最大值(最差值)记录为设备的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i) 测试低频透传端口插入损耗时,把POI的其他输入端口接负载,网络分析仪的PORT1和PORT2分别接到ANT1和ANT2端口,读取透传系统对应频段的S21和S12的最差值即为透传端口插入损耗。6.2 驻波比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

13、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校准;b) 按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网分的PORT1接POI的输入端口(比如CDMA850),网分PORT2接合路口(ANT1口),在其他端口和ANT2上加匹配负载;图2 驻波比测试c) 测试POI设备电压驻波比时,将测试带宽分别设置为每个通路的工作频段,显示参数为S11; d) 分别读取每段测试带宽曲线上的最大值,再比较每个频段内的最大值(最差值)即POI设备驻波比,S11为输入驻波比;e) 更换其它频段输入端口重复上述操作,测试其它端口驻波时,将测试带宽设置为该通路工作频段即可;f) 比较所测所有端口测试值,最大值(最差值)即POI设备的输入端口驻波比;g)

14、 测试低频透传端口驻波时,把网络分析仪的PORT1和PORT2分别接到ANT1和ANT2端口,读取透传系统对应频段的S11和S22的最差值即为透传端口驻波比。6.3 端口(系统)隔离度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除待测端口外,在其他端口加匹配负载;图3 端口隔离度测试c)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PORT1接入端口的工作频段,显示参数为S21;将2个ANT口全部连接匹配负载;d) 读取PORT1接入端口工作频段的S21曲线上的最大值(最差值),其绝对值

15、为该PORT1接入端口对PORT2接入端口的隔离度;e) 更换其它端口重复上述操作。6.4 单系统互调a) 根据端口工作频率范围配置合适工作制式的互调测试仪分别测试;b) 按照图4连接测试系统,POI设备输入端口接仪表REV端口(2载波功率输出端口),其他输出端口接低互调测试负载,其余输入端口可空载,如有条件最好接低互调负载,各接口均使用力矩扳手按规定力矩(N头:1015N;DIN头:1520N)拧紧,测试完毕前不得再次触碰测试电缆和被测设备;c) 按照表2说明设置互调测试仪载波频率和无源互调阶数;d) 设置互调测试仪输出功率,两载波均为43dBm;e) 设置互调测试仪测试模式,要求为反向(R

16、erverse)模式;f) 设置互调测试仪扫描方式,要求为扫频方式;g) 执行测试;h) 读取仪表所显示的电平值;i) 取最大电平值即为该次测试反射模式的无源互调值;j) 更换端口或者互调仪类型,对所有的端口分别进行测试;k) 所有测试值中的最大值(最差值)记为该POI设备的无源互调值;l) 第一次测试中发现设备互调指标测试不合格时,重新连接所有接头(连接要求与步骤b中一致),再进行一次测试。单个设备的单个端口最多允许测试3 次,在3次测试结果中取最优值记为该端口的反射互调结果。图4 单系统互调测试示意图表2 单系统互调测试说明频段系统下行(MHz)上行(MHz)互调测试阶数要求频段1移动/联

17、通GSM900934-960889-915宽带扫频-三阶频段2移动GSM18001805-18301710-1735下行25M-七阶频段3移动TD-LTE(F频段)1885-1915不做测试(TDD)频段4移动TD-LTE(E频段)2320-2370不做测试(TDD)频段5电信CDMA800865-880820-835不做测试(不落入上行)频段6电信LTE FDD1.8G1860-18801765-1785不做测试(不落入上行)频段7电信LTE FDD2.1G2110-21301920-1940不做测试(不落入上行)频段8联通GSM1800/LTE FDD1.8G1830-18601735-1

18、765下行30M-七阶频段9联通WCDMA21002130-21701940-1980不做测试(不落入上行)频段10移动TD-SCDMA(A频段)2010-2025不做测试(TDD)频段11电信TD-LTE2.3G2370-2390不做测试(TDD)频段12联通TD-LTE2.3G2300-2320不做测试(TDD)6.5 二阶互调和组合互调图5 二阶互调测试示意图图6 组合互调测试示意图a) 根据测试目的设置功放功率,无要求时使用默认功率为43dBm;b) 分别按照如图5和图6的连接方式连接,不接被测件时应保证系统残余互调小于-160dBc;c) 分别按照表3和表4(具体操作时可选择全部或者

19、其中部分组合)设置互调测试仪载波频率,在测试设备满足条件情况下,尽量按照对应系统进行扫频测试;d) 按照测试需求将被测件相应端口连接至互调仪对应端口;e) 设置互调测试仪输出功率,两载波均为43dBm;f) 设置互调测试仪扫描方式,要求为扫频方式;g) 执行测试;h) 读取仪表所显示的电平值;i) 第一次测试中发现设备互调指标测试不合格时,重新连接所有接头(连接要求与步骤b中一致),再进行一次测试。单个设备的单个端口最多允许测试3 次,在3次测试结果中取最优值记为该端口的反射或传输互调结果。表3 二阶互调测试说明干扰系统下行频段(MHz)二阶互调频段(MHz)(F1+F2)受干扰系统受干扰频段

20、(MHz)电信CDMA800865-8801730-1760移动GSM1800/联通GSM1800/LTE FDD1.8G1730-1735/1735-1760移动GSM900934-9541868-1908移动TD-LTE(F频段)1885-1908表4 组合互调测试说明组合方案扫频设置点频设置受干扰系统联通LTE FDD1.8G+移动TD-LTE(F频段)联通LTE FDD1.8G:1830-1860MHz移动TD-LTE(F频段):1885-1915MHz联通LTE FDD1.8G:1850MHz移动TD-LTE(F频段):1900MH联通LTE FDD1.8G联通WCDMA2100电信

21、LTE FDD2.1G联通LTE FDD1.8G+电信LTE FDD1.8G联通LTE FDD1.8G:1830-1860MHz电信LTE FDD1.8G:1860-1880MHz联通LTE FDD1.8G:1850MHz电信LTE FDD1.8G:1870MHz移动TD-LTE(F频段)电信LTE FDD1.8G+电信LTE FDD2.1G电信LTE FDD1.8G:1860-1880MHz电信LTE FDD2.1G:2110-2130MHz电信LTE FDD1.8G:1865MHz电信LTE FDD2.1G:2115MHz移动TD-LTE(E频段) 电信TD-LTE2.3G电信CDMA80

22、0+电信CDMA800电信CDMA800:878-880电信CDMA800:865-867MHz电信CDMA800:880MHz电信CDMA800:865MHz移动GSM900电信CDMA800+移动GSM900电信CDMA800:878-880MHz移动GSM900:934-936MHz电信CDMA800:878 MHz移动GSM900:936 MHz电信CDMA800联通WCDMA2100+电信TD-LTE2.3G联通WCDMA2100:2165-2170 MHz电信TD-LTE2.3G:2370-2390 MHz联通WCDMA2100:2165MHz电信TD-LTE2.3G:2390 M

23、Hz联通WCDMA2100联通WCDMA2100+联通TD-LTE2.3G联通WCDMA2100:2130-2150 MHz联通TD-LTE2.3G:2300-2320 MHz联通WCDMA2100:2130MHz联通TD-LTE2.3G: 2320 MHz联通WCDMA2100移动GSM1800+移动GSM1800移动GSM1800:1805-1807 MHz移动GSM1800:1825-1830 MHz移动GSM1800:1805 MHz移动GSM1800:1830 MHz电信LTE FDD1.8G电信LTE FDD1.8G+电信LTE FDD1.8G电信LTE FDD1.8G: 1873

24、.5-1875MHz电信LTE FDD1.8G: 1860-1862MHz电信LTE FDD1.8G:1873.5 MHz电信LTE FDD1.8G:1862 MHz移动TD-LTE(F频段)联通LTE FDD1.8G+联通LTE FDD1.8G联通LTE FDD1.8G:1858.5-1860 MHz联通LTE FDD1.8G:1830-1832 MHz联通LTE FDD1.8G:1858.5 MHz联通LTE FDD1.8G:1832 MHz移动TD-LTE(F频段)移动TD-LTE(F频段)+ 移动TD-LTE(F频段)移动TD-LTE(F频段):1910-1915 MHz移动TD-LT

25、E(F频段):1885-1900 MHz移动TD-LTE(F频段):1910 MHz移动TD-LTE(F频段):1900 MHz电信LTE FDD2.1G联通WCDMA21006.6 功率容量6.6.1 环境验证功率容量测试之前需对系统有效性进行验证,确保系统满足测试需要。图7给出的GSM900测试环境可作为参考,其他频段的测试环境只需更换信号源和功放。测试频点选择与6.6.3节步骤b中一致。将被测设备省略,直通跨过,信号源及对应频率功放按照测试要求配置载波、发送功率和频点设置。试验5 min,要求功率计的功率和驻波比读数稳定无变化,且频谱仪所观察的接收带内带噪声电平值-110dBm/100K

26、Hz。图7 功率容量测试连接图6.6.2 加入待测POI设备按图5-7所示连接设备,功放具有驻波比告警功能(驻波比1.5时产生告警自动关断信号);如果被测件为多端口设备,测试时其它ANT端口接大功率匹配负载。6.6.3 向待测件发送大功率a) 设置信号发生器信号类型:信号源发送4载波EDGE信号;b) 设置信号发生器信号频率:测试时,设置测试载波频点为规定频点(规定频点在每次测试前给出,测试频点建议设置为工作频带内高端频点,规则为边频回退1MHz,同时频点分配应避免在接收段产生较大互调产物)。其他测试频段按照相同原则执行;c) 调整信号功率:根据功放增益及环境插损,调整信号源输出功率,使得进入

27、待测设备入口的有用信号载波均值功率达到指标要求,同时此处信号的互调及调制谱性能满足-65dBc的要求。6.6.4 加电加信号进行测试当采用常温状态下进行测试时,加电加信号,连续试验30分钟。当采用高温状态下进行测试时,将器件放置+55 高温箱内,加测试信号连续试验10分钟。6.6.5 结果判定a) 判定在接收带内是否有飞弧现象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当频谱仪显示杂散和宽带噪声电平值-107dBm/100KHz,则为飞弧, 核查整体宽带噪声抬升或飞弧的数量(以200KHz为单位进行核查),若大于5个,则判定存在飞弧打火。b) 判定设备是否有烧毁现象判断以下2个方面,若有一项不满足,则判定为设备有烧毁现

28、象:1) 整个测试过程中,功率计和功放不得出现驻波告警(门限是1.5);2) 整个试验过程中,功率计的功率读数下降不得超过3dB。7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检测要求7.1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检测项目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应按照Q/ZTT 3001-2016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V2.0)中第8节中规定的温湿度范围进行试验,对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其内容见表5。表5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检测项目表名称POI测试内容高低温湿热试验振动试验盐雾试验插入损耗Ö带内波动Ö驻波比Ö互调Ö隔离度Ö外观检查ÖÖ内部材质检查Ö注

29、: 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测试内容和项目。7.2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条件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条件要求如表6规定。表6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条件要求试验名称试验项目要求方 法低温试验试验温度()稳定时间(h)持续时间(h)恢复时间 (h)温度变化速率-40±21211/minGB2423.1 -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A: 低温高温试验试验温度()稳定时间(h)持续时间(h)恢复时间 (h)温度变化速率+55±21211/min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恒定湿热试验试验温度()相对湿度(%)持续时间(

30、h)恢复时间 (h)+40±290%95%241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振动试验安装方向经受频率(Hz)W位移单振幅;加速度振动周期次数方向各振动时间(h)9-2001.5mm;10 m/s25次循环XYZ3个轴向0.5/方向GB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 振动(正弦)盐雾试验配制浓度调整pH值化学类别温度盐酸沉降率为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浓度为5+0.1%(重量)pH值为6.57.2,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水溶液35+2°C、1.02.0mL/(h80c

31、m2)。GB/T 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17.2.1 振动试验试验温度:室温;试验仪表:电动振动系统、互调分析仪;振动频率:9-200Hz;扫频速率:系统默认;加速度:10m/s2;振幅峰峰值:1.5mm;振动方向:XYZ轴;振动时间:XYZ轴每个方向0.5小时。注: 试验过程中,完全按照振动台的规定进行,整个振动测试过程要有人值守,以免出现振幅不稳或者振幅失控等现象。振动试验完成后,进行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中要求的电性能指标测试和外观检查。7.2.2 高温试验试验条件:+55试验设备:高低

32、温箱、网络分析仪测试条件要求:a) 测试电缆、测试负载、测试转接头等需满足不低于+70的温度状态下,其指标性能应满足附录A中规定的测量设备要求;b) 测试线缆与被测POI连接不允许采用快插的方式,必须使用拧紧方式;POI未连接的端口需盖上防尘帽,防止接头或端口进水等问题。测试步骤:a) 将待测器件放入到高低温试验箱内托盘上,并通过试验箱测试引线孔与试验箱外的网络分析仪进行正确连接;b) 设置高低温试验箱以1/min速度升温,直至+55。温度稳定后恒温保持2小时,保持器件在高温环境中,进行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中要求的电性能指标测试(已测试完成的端口

33、,快速盖上防尘帽);c) 在线测试完电性能指标后,取出器件,恢复常温后,观察外观变化;d) 第一次测试不合格应重新连接后再次测试;若重新连接两次波形图均无明显变化,则判断该项存在问题。可参考如下方式辅助判断问题原因:1) 如测试波形由于左右偏移(金属在不同的问题范围内会出现热胀冷缩,会导致滤波器波形左右漂移)导致指标恶化/不合格,属产品质量问题; 图8 高低温测试波形图左右偏移变化示意2) 如波形图严重塌陷、衰落/恶化(水汽等接触不良原因),属测试操作问题,应重新测试。图9 高低温测试波形图塌陷变化示意7.2.3 低温试验试验条件:-40试验仪表:高低温箱、网络分析仪测试条件要求:a) 测试电

34、缆、测试负载、测试转接头等需满足在不高于-50的温度状态下,其指标性能应满足附录A中规定的测量设备要求;b) 测试线缆与被测POI连接不允许采用快插的方式,必须使用拧紧方式;POI未连接的端口需盖上防尘帽,防止接头或端口进水等问题。测试步骤:a) 将待测器件放入到高低温试验箱内托盘上,并通过试验箱测试引线孔与试验箱外的网络分析仪进行正确连接;b) 设置高低温试验箱以1/min速度降温,直至-40。温度稳定后恒温保持2小时,保持器件在低温环境中,进行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中要求的电性能指标测试(已测试完成的端口,快速盖上防尘帽);c) 在线测试完电性

35、能指标后,取出器件,恢复常温后,观察外观变化;d) 第一次测试不合格应重新连接后再次测试;若重新连接两次波形图均无明显变化,则判断该项存在问题。可参考如下方式辅助判断问题原因:1) 如测试波形由于左右偏移(金属在不同的问题范围内会出现热胀冷缩,会导致滤波器波形左右漂移)导致指标恶化/不合格,属产品质量问题;2) 如波形图严重塌陷、衰落/恶化(水汽等接触不良原因),属测试操作问题,应重新测试。7.2.4 恒定湿热试验(选做)a) 将器件放入温度箱中,把温度调整在温度为+40±2 进行预热;b) 等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后调整温度箱的相对湿度为9095%的恒定湿热条件;c) 经受 48h 的试验后进行在线或迅速取出器件的电性能指标测试;d) 恢复常温后,检查器件外观即外表面是否有符合要求。7.2.5 盐雾试验(选做)a) 将器件放置盐雾试验箱内;b) 按GB/T 2423.17中盐雾试验规定测试条件配制盐溶液体;c) 试验时应确保样品不与箱体相接触,样品之间也不互相接触。盐雾不直接喷射到样品上,试验箱顶、壁上凝集的水珠不得滴落在样品上;d) 试验时间持续为 2小时连续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