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产业发展初评》洪泉湖_第1页
《台湾文化产业发展初评》洪泉湖_第2页
《台湾文化产业发展初评》洪泉湖_第3页
《台湾文化产业发展初评》洪泉湖_第4页
《台湾文化产业发展初评》洪泉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第三卷)台湾文化产业发展初评 洪泉湖提 要:本文首先阐述文化产业的意义与内涵,并略述其与文化创意产业之异同,其次陈述台湾文化产业之发展史。接着,便指出台湾文化产业发展的三项重要策略:一是以小区总体营造为基地;二是以公私协力经营为动力;三是以文化节庆为助因。至于对台湾文化产业发展的评析,则以SWOT模式来进行,分析其利弊得失,并据以提出未来因应之道。由本文之论述,即可发现台湾文化产业之发展,与中国大陆、新加坡等地,均有所差异,值得相互了解与学习。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小区总体营造 公私协力 异业结盟 文化观光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的概念,其实在1

2、900年代就开始萌芽了,丹麦在当年的世界博览会中,就已将其硬件产品加入艺术文化的元素,以呈现、提升较高的设计品味。不过,真正把文化元素大量应用到城市规划的,应属美国,接着才是欧洲各国。Allen J,“Whitt, Mozart in the metropolis: the arts coalition and the urban growth machine”,Urban Affairs Quarterly,Vol.23, No.1, 1987, pp.15-36.例如英国在1997年工党上台后,将文化产业列为重要政策,芬兰也开始将Nokia手机附上文化产业产品,法国则致力于电影产业的发展等

3、等。 吴密察:文化创意产业之规划与推动,研考双月刊2003年第27卷第4期,第59-65页。台湾的文化产业大约开始于1990年代初期,最早是经济部为了提升传统产业之产值而提出的构想,后来由文建会正式推出文化产业政策,至今算来大约只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已具有相当之成效,不但使传统产业再启新机,而且文化产业已成为台湾目前最热门、最具潜力的行业。更重要的是,对于小国寡民、天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台湾来说,文化产业正是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人们透过教育训练所拥有的知识技术;所谓文化资本,是指人们在社会熏陶下所拥有的文化鉴赏力与文化品味。以创造高价值、低污染产品的绝佳机会。一 文化产

4、业的意义与内涵(一)文化产业的意义与转变文化产业一词,是由“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而来,文化工业一词则最早见于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他们在1940年代起,即把“文化”和“工业”连结在一起,用来取代和批判原先所谓的 “大众文化”(mass culture)。Theodor W. Adorno即认为,使用“文化产业”一词以取代“大众文化”,主要是要消除一种误解,避免人们误以为大众文化是“从人民大众出发,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依照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的批评,他们认为文化工业(大众文化)是生产者运用工业生产技术,大量的、标

5、准化的进行文化产品的制造,再透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把这些文化产品强迫推销给广大的消费者。因此,这种产销形式已经将文化艺术“商品化”,并使之服从于“市场导向”的原则,于是创作者所关心的不再是文化艺术的审美价值,而是卖座率、成交率和经济效益。其次,他们也认为,文化产品生产的标准化、齐一化将扼杀其个性与独特性,从而去除了创作者的自主性与想象力。再者,生产者强迫营销文化产品的结果,也将剥夺了消费者个人的选择自由,于是形成了制作人、生产者、经营者对人民大众的宰制,甚至成为政府部门或资本家遂行文化霸权的工具。 Theodor W. Adorno, The Culture Industry, Londo

6、n: Routledge,1991.但是,到了1970至1980年代以后,西方逐渐出现了一股为文化工业辩护的思潮。例如Herbert J. Gans即认为文化工业虽是一种大众文化,但与精英文化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份,而且它表达了大多数人的美学要求,它也是一种多元文化社会的现象,它把审美与生活相结合,提供了人民多元的选择机会,因此不应当受到贬抑和排斥。 陈学明:文化工业。扬智文化事业公司1996年版,14-20页、35-40页。Domini Strinati,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Popular 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1

7、995,pp.42-45.陆扬:大众文化理论,扬智文化事业公司2002年版。到了1980年前后,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提倡,文化工业被赋予新的意义,并改以复数的cultural industries(中文译为 “文化产业”)来表示与文化工业的不同。教科文组织对 “文化产业”的定义是:“以无形、文化为本质之内容为基础,将其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的过程结合在一起的产业”。它把文化产品分为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前者为传达创意、符号与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后者则为那些满足人们文化兴趣与需求的活动。 UNESCO,“What do we understand bycultural industri

8、es? ”, 2005./culture/industries/trade/html-eng/question/shtm l#l.Allen John Scott认为文化产品的特色是:具有个人的装饰功能、彰显社会地位的方式、艺术化的物品、娱乐消遣的形式,或是信息和自我意识的来源,文化商品满足心灵的功能,要甚于其实用性。 Allen John Scott,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Vol.21, 1997,

9、pp.232-339. Dominic Power也认为文化产业是用美学、符号、感觉和体验内容,来决定价值的商品和服务,其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者皆属之。文化产品被消费,除了实用性,还受到美学、符号、感觉和体验的影响。 Dominic Power, “Cultural industries in Sweden: an assessment of their place in the Swedish economy”, Economic Geography, Vol.78, NO.2, 2002,pp.103-127. 杨敏芝、辛晚教认为文化产业是一种融合多种文化的样式,以适于当代艺术文化的多元视野与

10、多元意涵,其范围涵盖高级艺术文化(high culture)消费与大众文化消费,为一种折衷式的文化消费产业。 杨敏芝、辛晚教:全球化经济趋势下台湾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中华民国都市计划学会1998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版,第2-2-1至2-2-14页。叶智魁则强调,文化产业是把 “文化”当作一种产业来看待,必须强调文化的内发性、自主性、人性化和创造性,以尊重环境、尊重生命、尊重传统为基础,去传承和创造新的文化产品,让科技和经济回归它原本的工具性地位,回复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主体性,使生命价值、地方资源和传统文化资产得以延续和展开。 叶智魁:发展的迷思与危机文化产业与契机,哲学杂志200

11、2年第38期,第14-15页。 诚如人类学家陈其南所说:文化产业 “完全是依赖于创意、个别性,也就是产品的个性与地方的传统性、地方的特殊性,甚至是工匠或艺术家的独创性,强调的是产品的生活性和精神价值内涵”。 陈其南:文化产业与原住民部落振兴,原住民文化与观光休闲发展研讨会论文,1998。总而言之,文化产业应该要具备以下几点特色:(1)产品必须具有品味与美感,也即拥有相当程度的文化意涵;(2)必须具有地方特色,最好能配合当地的环境,运用当地的材料,发挥当地的历史人文精神;(3)必须着重创意与想象力,才能不断创新产品的内容,带给大众不断的惊奇,才能保有永续发展的能力;(4)它可以是小型的、细腻的,

12、反而可以获得青睐,大而粗糙的产品将很容易令人生腻;(5)它必须强调生活的、真实的一面,才能拥有持久的创作灵感,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6)适当的产业包装与营销仍是可以接受的,适度与经济产业相连结也属可行。(二)文化产业的内涵文化产业究竟包括哪些内涵?吴牧学把文化产业归纳为下列五种 吴牧学:台湾文化产业特性与产业关联之研究,国立成功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硕士论文,2005。:1.典型的大众文化产业:如电影、流行音乐。2.有品牌的文化商品:主要贩卖的是商标、意义、故事等。3.使文化得以快速传递的大众传播产业:如电视。4.传统艺术活动:如音乐、舞蹈、戏剧等。5.将艺术应用在日常生活的产业:如广告、建筑等设

13、计。这个定义比较具有争议性,因为有些学者会把“典型的大众文化产业”、“大众传播产业”和“广告、建筑设计”等,视为文化创意产业。刘晓蓉则从比较广义的角度,认为文化产业的内涵,应包括下列数项 刘晓蓉: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创意产业之策略研究以交趾陶为例,国立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1.古迹聚落:文化资产、聚落古迹的维护与保存,并且活化运用。2.工艺品:具有在地文化特色或者现有创意发展的手工艺及工艺品。3.观光休闲:地方文史特色、生活景观环境经过文化及创意的包装进而发展休闲体验之观光事业。4.音乐及表演艺术:地方音乐、传统民俗技艺表演以及新开发的表演艺术活动。5生活艺术:生活商品街

14、的营造、传统民俗地方祭典、与生活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6.产业文化:一级农林渔牧与二级产业经过文化创意的包装,或者抽取其文化意涵加以扩展而成的产业类型。这个定义虽比较精确,但所谓工艺品、生活艺术和观光休闲等项,彼此之间难免会有重迭之处。相对而言,陈姿瑾的分类方式则似较为贴切陈姿瑾:公私协力关系推动地方文化产业之研究:以阳明山竹子湖为例,中国文化大学市政暨环境规划所硕士论文,2006;辛晚教:文化生活圈与文化展演设施规划理念,地方文化与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1995。:1.历史文化资产:如庙宇、宗祠、传统聚落、历史建物、古迹等之维护保存与活化利用。2.乡土文化特产:如地方小吃、土特产品、地方工艺等之

15、包装与营销。3.民俗文化活动:如庙会、节庆、生活礼俗、地方戏曲等之推动。4.自然休闲景观:如生态公园、观光果园、特殊地形地貌景观等之规划与解说。5.文化创新活动:如客家桐花祭、垦丁风铃季、茶山凉亭节等之推展。6.地方文化设施:如文化中心、文物陈列馆、民俗博物馆、人物纪念馆等之运用展出。因此,从以上的分类来说,台湾文化产业的内涵是相当宽广的,不仅像各种创意手工艺品、传统歌舞表演是文化产业,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祭祀庆典、地方文化展售是文化产业,即使是地方土特产品的创新、古迹老街的活化再利用等等,只要具有人文性、创意性、独特性、地方性,都可以列为文化产业。(三)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有关文化产业(cu

16、ltural industries)的研究,不但容易与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一词纠缠不清,而且也易与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一词相混淆。文化创意产业一词最早是由英国于1997年所提出,次年并将他的意义订为: “创意产业起源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透过生产与开发为知识产权后,具有开创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The Department for Cultural Media and Sport”,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 London: DCMS,1998. 张怡平则

17、将之定义为: “源自创意与文化的累积,以研发设计为起点,运用各种方式制成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并具有创造财富与提供就业机会,且能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功能的行业。” 张怡平: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策略之研究以苗栗县地方特色产业为例,逢甲大学土地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 至于其范围,英国将之定为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计算机服务和电视广告等13类。 “The Department for Cultural Media and Sport”,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

18、,London:DCMS,2001. 而台湾则将之定为: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工艺业、设计业、品牌时尚设计业、空间设计业、出版业、广播电事业、电影业、广告业、文化展演设施业、数字休闲娱乐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等。 周宗德:苗栗县文化创意产业与观光节庆活动发展之探讨,中华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 可见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两者,有一部分内容是相互重迭的,例如工艺、表演艺术、视觉艺术、设计业、文化展演设施业者;但有一部份则完全不同,例如广告、流行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出版、计算机服务、电视和数字休闲娱乐等。目前在台湾的产、官、学界,则有混用的情形。二 台湾文化产业的发展19

19、87年台湾宣布解严前后,由于本土意识的抬头,所谓台湾本土文化的发展,才开始逐渐受到政府的肯认与重视。1990年代开始后,因应政治民主化与民间文化思潮的盛行,台湾整个社会兴起一股 “文化寻根”的热潮,并强调地方文化资源的释出和民众的参与。 廖淑蓉等:文化产业生根与地方发展,都市与计划2002年第27卷第3期, 第117-139页。而台湾文化产业的真正源起,应属1989年经济部中小企业处有感于传统产业的没落,乃希望选择某些具有特色的产业,加上文化的意涵,以提高其产值,例如鹿港 “宗教文物雕刻”等,但此时对产业之期待仍是经济价值重于文化价值。1991年,台湾省政府邀请日本千业大学教授宫崎清来台,讲授

20、以传统工艺振兴小区的具体作法,强调工艺来自 “人心之华”,要以保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包括生活哲学、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生态的尊重等,才会有动人的工艺产品。1994年文建会即提出 “小区总体营造”计划,实行日本的作法,以小区总体营造来开创地方文化产业,以地方文化产业振兴地方经济、加强在地(小区)认同。这是政府正式提倡 “文化产业”的开始。 廖淑蓉等,文化产业生根与地方发展,第117-139页;刘晓蓉: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创意产业之策略研究以交趾陶为例,第23页。1995年,在 “全国文艺季”的系列活动中,文建会举办 “文化产业研讨会暨小区总体营造中日交流展”,会中宣示将地方文化产业做为文化政

21、策的项目之一。会议的主席文建会副主委陈其南认为 “文化产业”是基于地方特色、条件、人才和福祉来发展的产业,应以 “地方本身”做为思考主体,由在地的民众自己构思、整合,而所开发出的产品,必须具有地方传统的特殊性、独特性、生活性和精神价值,而且在追求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顾及生活环境的维护,才能永续经营。文建会提出文化产业的两种运作方式,即 “文化产业化”和 “产业文化化”,希望将文化产业纳入政策后,能发展出小区的特色产业,以带动地方经济,因此,推动地方文化产业也成为小区总体营造的发展目标。 “文化产业化”是指以具有魅力、独特性的在地文化为核心,经过精练、再造后发展成可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此

22、产业可以是一种具有小区文化特色的产品,也可以是小区本身的地方文化环境、传统、特色等文化资源做为营销诉求的休闲旅游产业。 “产业文化化”是指 “以文化包装产业”、亦即将地方的产业以在地的文化特色包装 “初级产品”(如农产品),使其提升为休闲观光产业。以文化与创意来提升产品的价值,较着重于产业的文化特质展现,个性化、特色化与质量化的实践,一级产业如何藉由文化的赋予、创新、转化,树立文化化的经营模式。 杨敏芝:地方文化产业与地域活化互动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产业为例,国立台北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博士论文,2002。事实上, “文化产业化”和 “产业文化化”两者是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互动,很难在小区总体营的

23、过程中完全区分,文化和产业是两个同时存在的主体,小区在推动文化的产业化过程中同时也要让产业能够 “文化化”,才符合 “人心之华”的文化产业精神。在1995年乃至以后的全国文艺季中,有关文化产业的系列活动大幅增多,例如花莲县的 “原山奇美”、新竹市的 “玻璃艺术节”、苗栗县的 “三义神雕”、高雄县的 “桥头糖业博物馆”、宜兰县的 “白米木屐村”及台南县的 “白河莲花季”等,都是当时甚为成功的文化产业案例。1996年,行政院把文化产业列入 “国家建设计划”,1998年文建会在 “文化白皮书”中,也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2002年,行政院在 “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中,

24、开始用 “文化创意产业”来涵括文化产业,并把2003年订为 “文化产业年”,以文化产业作为施政主轴。此后,文化产业在台湾的发展,可谓相当蓬勃。三 台湾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有了好的文化产业产品,必须也要有好的经营策略,才能将这些产品推销出去。在过去一、二十年中,台湾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至少包括下列各项:(一)小区总体营造以小区总体营造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项 “有效”的策略。因为,每个小区都有可能有它的特有产业、聚落空间、民俗庙会活动、人物事迹、文化活动等,如果能把这些文化资源加以适度地整理、强化、包装、营销,即有可能发展成为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又有可能为小区带来经济利益,提供地方就业机会,推

25、动地方文化观光,从而繁荣地方。Richard C. Prentice,Tourism and Heritage Attractions,New York: Routledge,1993. 其次,透过 “产业文化化”或 “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也可使小区居民重新发现小区文化、重新重视地方产业,从而培养出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再进一步说,任何文化的发展与永续,也必须植基于地方、小区,也只有地方小区所创造、开发出来,纯粹由民间成长出来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因此,文化产业也必然是要植基于地方和小区,才得以永续发展。 Liu, Chien-Ze, “Study on Citizen Partic

26、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Village Renewal-the Germany Experience”, i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NO.71,2002. 蒋玉婵:地方文化产业营造与小区发展,小区发展季刊,2004年第107期,第241-252页;于国华:小区总体营造理念的探讨:全球化趋势下的一种地方文化运动,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但是,小区总体营造要如何选择它想要开发的文化产业?李干铭的意见很直得参考:1.该产业必须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亦即该项产业是当地民众以往的经济来源,或是普遍的民生用

27、品;2.该项产业须在当地具有可辨识性,及当地居民对它有认同感,且它属于当地各种产业中的强项(或特殊)产业;3.该项产业能为居民带来经济效益;4.该项产业能提供当地多数人的就业机会,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李干铭:台湾地方产业融入小区营造的模式,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二)公私协力伙伴合作所谓公私协力就是政府除了基本的、重要的、须展现公权力的政务外,对于像文化产业推动这样的业务,就尽量不必亲力亲为,而宜与私部门的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等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所拥有的资源,而进行互补式的分工合作,使发挥最大的效率。在协力的过程中,应发挥沟通、承诺、公平、技巧、信任与尊

28、重,以建立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以台湾文化产业而言,有由政府兴建和营运者,如屏东的原住民族文化园区、台东的史前博物馆、新竹的眷村博物馆、桃园的客家文化馆、南投埔里的酒文化馆等等;有由企业兴办和营运者,如南投的九族文化村、台东的布农部落屋、台北的顺益原住民博物馆等;有由部落或小区兴建营运者,如嘉义的达娜伊谷和茶山部落等;有由私人成立的,如花莲的马太鞍邦查文史工作室、苗栗的山芙蓉咖啡和熏衣草森林等。这些企业、部落、小区或个人的文化产业,与政府的文化产业可说是同时并进;另一方面,在某种软硬件设施或活动的举办上,这些企业也多多少少能获得政府的委托或赞助,形成与政府互补的效果。(三)与文化节庆相结合台湾各

29、项文化产业,虽颇具创意,但由于分布各地,难以形成群聚效应,对于观光客或消费者而言,就比较难以发挥吸引力。因此,有许多文化产业,就配合各种文化节庆,推出配套活动,以吸引顾客;或者联合业界,共同规划新的文化节庆。前者如原住民的舞蹈团、合唱团,会配合丰年祭推出演唱活动;闽南人的神仙公仔,会配合妈祖遶境文化活动展售;苗栗南庄的客家美食,会配合农历春节和元宵节推出优惠的活动等。后者如台南白河的莲花季、北台湾的客家桐花祭和客家文化节,以及屏东垦丁的风铃季等,都属于创新的文化节庆活动。在与文化节庆相结合的过程中,亦可进行 “异业结合”,例如与民宿、餐饮、研习、单车、钓鱼、环保等不同的业者,进行配套式的组合,

30、更可形成丰富的文化观光活动。刘美芝:第三部门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中的角色研究,国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硕士论文,2004。四 台湾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台湾文化产业的发展,大体而言可说是相当蓬勃,但目前也发现它面临着许多困境,本文拟SWOT的模式,来说明它的优势和弱点,同时指出它所面临着的困境和机会:(一)台湾文化产业的内在优势(strength)1.具有创意所谓 “创意”(creativity),是指一件事物在形式、质料、技术或功能方面具有新意,或具有新奇性,这种新意或新奇性不但是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而且它具有某种逻辑链接。周德祯: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务,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

31、011年版,第43-47页。台湾文化产业可贵之处,即在于它具有很多创意巧思。例如神仙公仔、部袋戏偶、法蓝瓷、琉璃工艺等,甚至连各种美食、糕饼等,也能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2.经营灵活台湾的企业以中小企业见长,文化产业也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都属扁平式组织,在经营管理上较为灵活,可以因应环境变化、市场需求,而随时调整其产品项目、价格定位和经营规模,例如各种美食餐厅的出现,和网购、团购的兴起,即是明证。3.服务亲切在产品营销的过程中,所谓营销管理或营销策略固然重要,但营销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似更重要。台湾产业界的营销人员,在服务态度上,大体而言是相当亲切的,文化产业界亦复如此。不但政府经营的

32、两厅院,国父纪念馆等是如此,私人经营的各种工作坊、诚品书店等,更是如此。4.品牌建立在产品的营销方面,品牌的建立是相当重要的。所谓 “品牌”,是指顾客、企业、员工等对产品的既有经验与印象,这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林炎旦主编: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务,师大书院2011年版,第265-266页。台湾的许多文化产业产品,都已经建立了品牌,例如法蓝瓷、琉璃工坊、琉园、诚品书店等,甚至连许多食品如黑桥牌香肠、佳德凤梨酥、胡须张鲁肉饭等,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二)台湾文化产业的内在弱点(Weakness)台湾的文化产业,固然有其内在优势,但也有其内在的弱点,例如:1.规模过小台湾文化产业如果是由个人创立

33、和经营者,大多规模太小,而且呈点状分布,彼此之间显得零星而孤立,不易吸引观光客之注意力,例如各地的工作坊、民宿、风味餐厅等皆然。有些文化产业的规模虽稍大些,但路途又较偏远,即使有心前往的观光客,也可能碍于往返时间与体力之消耗而裹足不前,只有少数背包客或特别有心者,才比较可能前往观赏、消费,例如嘉义县阿里山乡的茶山部落、新竹县尖石乡的司马库斯部落,都有这类的困境。2.互信不足其次,文化经常是主观的感受,在创意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彼此对同一件文化商品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开发、生产和营销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冲突。再者,消费者对文化商品的兴趣与需求,也很容易变动,造成生产者的困扰。此外,小

34、区、部落的内部,也往往会因理念的不合,而造成做法上的矛盾甚至分裂,对文化产业的产销造成致命性的影响,必如花莲县的太巴塱部落、高雄县的美浓镇,乃至桃园县大溪镇的老街再造,都曾面临这种困境。3.文化性差有许多号称 “文化产业”的产品,其实其文化性并不足,例如桃园县大溪镇的 “两蒋文化园区”,除了两蒋雕像公园、两蒋手工艺品店和卫兵交接仪式等外,就看不到更多的文化、历史和故事。各地的眷村博物馆,往往只是当年眷村日用品、服饰和家具的展示。桃园县观音乡的莲花节,似乎也看不到太多有关莲花或当地的文化产品。许多客家文化产业也只见到 “产业”,其文化的成分不多。王俐容:台湾客家族群文化政策,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35、2012版,第140-142页。4.营销不强文化产业产品所要强调的,是它出产过程中的创意,以及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成份。这些都要透过有效的营销,才能刺激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李锡东:文化产业的营销与管理,宇河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39-41页。虽然政府、小区、部落、个人与相关企业都可能投入文化产业之生产与营销过程,但彼此间之联结并不强。政府部门要的可能是形式上的政绩,所以只要热闹开闭幕,参与民众够多就可以了;小区、部落要的又不一样,有的想营造一个适合人居的环境,有的想从文化产业中找到发财机会,有的则是希望找回往日的记忆;至于企业,当然大多以利润为重。在各有所求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想法、做

36、法不一致的困扰,甚至抵销了产销的动能。例如太巴塱小区、茶山部落、大溪老街和南庄老街等,都曾出现过这个问题。5.利润不均文化产业要持续发展,不仅仅是要创造利润,而利润如何分配,更是重要的关键,如果利润分配机制不佳,可能对文化产业的生存会造成致命的打击。例如美浓的花海和老街活化,农民就认为观光客所带来的利润都被客家美食餐厅抢走了。大溪老街的家俱行则抱怨观光客的利润都被那些临时摊位抢走。此外,像茶山部落、马太鞍部落等等,都有类似的现象。(三)台湾文化产业的外在威胁(Threat)除了内在弱点,台湾文化产业还得面临外在威胁,例如:1.风险问题文化产业从酝酿、构思、设计、试验,到产品的开发、宣传乃至营销

37、,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期间内,可能要面临国内外景气的变化,消费者品味风尚的改变,乃至同业的仿效抄袭等等风险,可谓相当艰辛。例如桃园县莺歌陶瓷老街才风光不到几年,就开始产品滞销或成本过高利润不足的现象;新北市三峡的客家文化馆兴建后,才发现使用率不佳等现象;花莲的太巴塱部落也因种种内部问题,而导致文化产业的萧条。古宜灵等: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的趋势与问题,都市与计划2004年第21卷第2期,第91-111页。2.竞争者出现台湾文化产业的发展既然相当蓬勃,业者自然此起彼落,竞争非常激烈,例如美食餐厅就经常得面对这种挑战。不仅是国内的竞争者,甚至国外的竞争者也可能前来分食这块大饼,例如日本、法国、德

38、国、意大利的美食餐厅,陆续在各大都市展店,即是例。此外莺歌的陶瓷、美浓的油纸伞等传统工艺,不是找大陆代工,就是以日本的次级品代替,这也是种竞争。3.资金问题文化产业的经营,不论是由个人经营,或是小区部落经营,多少都会有经费的问题,花莲乡光复村太巴塱部落近年来由于文化产业产品收入不佳,以致整个小区陷入发展停滞的状态。而台东县的布农部落虽属企业经营型态,但资金来源同样面临不足的问题。甚至连知名的舞团如原舞者、云门舞集,虽然较受政府之重视,而能得到若干的补助,但要维持其不断的创作与演出,仍相当艰辛。(四)台湾文化产业的外在机会(Opportunity)台湾的文化产业,虽然有不少内在弱势与外在威胁,但在外在环境方面,至少也有下列两项机会,得以支持其未来发展:1.观光发展近年来政府大力为提倡绿色经济,陆续推动 “观光客倍增计划”等策施,使台湾的观光发展,有了快速的成长。尤其是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对台湾各项产业产生很大的市场需求,而文化产业作为文化观光的商品,又极为恰当。因此,只要观光持续发展,台湾文化产业的商机则无限。2.政策支持为了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近年来也推动了不少文化产业(或文创产业)政策,例如成立文化艺术园区、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设立文化艺术设计相关系所,甚至通过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等等,在在都显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五 结语:台湾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