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师说阅读试归纳作者:日期:师说阅读练习归纳安乡一中 龚德国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 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 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
2、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吾从而师之2. 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而耻学于师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吾从而师之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传:流传C.圣人之所以为圣亠愚人之所以为愚圣:圣明;愚:愚蠢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4.下面句子中“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生乎吾前其皆出于此乎?B.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浩浩乎如凭虚御风D. 相于枕藉乎舟中生乎吾后古之学者必
3、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知之,孰能无 惑?惑而不从师,为惑,终不解。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庸知其年之 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 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
4、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 给文中空缺的八处选填恰当虚词 (贝艮其、于、也、而、 之、焉、乎、矣、以、哉、所、且、者、即、夫 )。解析而、者、其、也、矣、乎、夫、所2. 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C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圣人之所以为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 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不同B. 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亦相同C. 与的“
5、惑”不相同,与的“所以”也不同D. 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相同3. 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A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 .圣人无常师4. 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 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 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竹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 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 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 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 了强烈的责备和
6、讽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 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 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 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7、师焉,或不焉,小学而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 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 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C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圣人
8、之所以为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不同B. 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亦相同C. 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也不同D. 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相同2. 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 .圣人无常师解析A.同为判断句。3. 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 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 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9、。C. 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 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 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 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解析B .“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有误。4. 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 而已。四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
10、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 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1. 文中括号处应填的文言虚词依次是/解析矣/乎/也/也欤2.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A )A. 于其身也,则耻
11、师焉,惑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或王命急宣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蜀山兀,阿房出 公拆袄,出珠授之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 朝夕遣人候问武B. 或师焉,或否焉而或长烟一空C. 其出人也远矣农不出则乏其食D. 犹且从师而问焉恣其所为不问3. 翻译下列语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文:从师的风尚没有流传下来已经很久了 其可怪也()!译文:岂不太奇怪了吗?乃:却,竟然不:通“否” 不齿:不屑一提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 或师焉,或不焉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D.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解析D (出
12、人:超出一般的人)5.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A. 其皆出于此乎?B .吾未见其明也C.其可怪也欤D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解析B (B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 C,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6.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 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解析C (师道:从师的风尚;贝心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所以: 的原因/用来的,的
13、凭借;惑: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7.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B (B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句,D是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B. 大王来何操?D. 不拘于时,学于余A是介词结构后置句,C是定语后置8. 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B. 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 的结论。C. 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 结论。D. 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
14、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 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解析D (这个对比,目的在于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 现象,发人深思)9.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A.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解析A.更加B.以为羞耻C.丢弃D.不屑一提,看不起10 .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解析A .宾语前置句B.
15、判断句C.介宾短语后置句D.介宾短语后置句11 .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A.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欤!C.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 明也。D. 其如土石何?解析C (例句和C是代词,ABD皆为语气词)12 .对本段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 正面阐发从师学习的重要性。B. 反面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C. 正面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途径。D. 反面批评古人从师的途径和择师标准。13. “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A )A. 感慨B .叹息 C .悲哀 D .愤
16、慨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D )j圣人宅所以为圣乩(句读2不炖r(D«l群亲而笑之I官盛则近谀!欲人之无霸也雅矣 *4于其身也则耻师幕寧矣f®£其子,样师而教之*F彳11J郦道之不复,可知灵15.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 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A.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C.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6. 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D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李氏子蟠不
17、拘于时 D .古之人不余欺也17.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 文中的正确意思是(B )A. 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 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B. 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 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C. 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 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D. 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 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18. 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A. 该段句
18、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 读来感心动耳。B. 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 “今之众人”“土大夫” “君子”耻于 从师的不良风气。C. 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 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 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解析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19. 翻译下列句子(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解析不通晓句读,不解除迷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注意这两句的句式特点:宾语前置)(2)不拘于时,学于余解析不受世俗的限
19、制,向我学习。(注意两个“于”的用法,一个表 被动,一个是介词“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者,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判断)(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在我之前出生) 还是比我小(在我之后出生)呢?(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解析因此无论贵贱,无论年长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 方。(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解析他和他年龄差不多,学问知识相似,(以)地位低(的人为师), 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
20、为师),就近乎谄媚。(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解析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懂得道理有先 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8)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解析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 耻。(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解析(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 师),就近乎谄媚了。五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
21、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 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贝卩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 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或师焉,或不焉B. 句读之不知C. 官盛则近谀D. 术业有专攻或,或者读,ddu,句中停顿 谀,yU,阿谀奉承 攻,学习,研究2.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小学而大遗则群聚而笑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吾未见其明也A.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B. 两个“而”字不同,
22、两个“其”字相同。C.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D.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3. 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或师焉,或不焉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4. 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其往欲何云?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六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
23、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 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圣人无常师”,常,经常的。B.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指代郯子之徒。C.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由于这个缘故,相当于“因此”。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是,这样,指代上文“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解析A (常,恒常,相当于“固定的”)2. 把“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三个人同行,就一定会有我的老师。B. 很多人同行,就一定会有我的老师。C. (如果)三个人同行,那么(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D. (如果)很多人同行,那么(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解析C (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 一个不善者。)3. 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译成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动态图像分析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自动粉末喷涂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可生物降解微胶囊解决方案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生物分析测试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高压清洗机喷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幼儿园科学讨论活动概述模块二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讲解
- 必杀08 第九、十单元 西半球的国家和极地地区(综合题20题)(解析版)
- 猜想02 重难点(70道题25个重难点)【考题猜想】(解析版)
- 2025我国合同法对合同效力的规定
- 合法的房屋租赁合同
- 《氓》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化学元素周期表注音版
- T-GDASE 0042-2024 固定式液压升降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 消防维保服务方案及实施细则
- 香港朗文4B单词及句子
- 数据中心运维方案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五章运动中的中枢控制
- 财务部规范化管理 流程图
- 苏教版2023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断绝关系协议书范文参考(5篇)
- 最新变态心理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