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_第1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_第2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朱元思书 吴均【教材依据】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本课内容简单,但作者摹山范水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和文中优美的语言非常值得讨论探究。一、课题解析:给朱元思的信“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 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 特点:讲求对偶,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关于六朝骈体文:唐:称时文(与古文相对)晚唐:称四六文(四、六言为主)清:称骈体文(两马并列驾车为骈)吴均体:六朝骈体文往往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夫,致使许多作品徒有华丽的外表。吴均的作品却能扬其长避其短,不堆砌辞藻

2、,基本不用典,自然流畅,清新高雅,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时人效之,号为“吴均体”。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他的骈文成就很高,与朱元思书是传诵很广的名作。吴均当史官时,实写历史,帝不喜,烧其书,罢其官,吴均被免官后于山水中寻找真趣。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一  设计思路:1   指导思

3、想: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权、话语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反复研读、品味课文,探寻文章之美,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方法与途径&

4、#160;          反复诵读,品味赏析文章,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学习作者抓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5、;  体会景物描写中寓含的鄙弃名利的思想。3   教学重点       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       学习作者抓特点、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4  教学难点       体会景物描写中寓含的鄙弃名利的思想。1二   教学准备: 师:查阅资料,整合资源,吃透教材,制作多媒体课

6、件。 生:完成具体的预习任务三   教学过程自学指导:1)哪句话概括了富春江的山水特点?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这3段文字是什么关系?为何先写水?3)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写景? 4)看到富春江奇山异水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是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一种否定。封建时代“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读书人无不以功名为追求的目标,作者因看到了官场的黑暗而发此感慨。 表

7、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淡泊人生,意欲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5).怎样理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一句话? 这一句是作者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6).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静态:清澈;动态:急猛。(7).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8)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8、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9)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诵读课文,归纳小结     问题:探究语言特点背诵课文并说说收获。 设计说明:1、本环节对课文语言风格要引导学生重点落实。把握品味对偶句,了解骈文相关知识。2、对教学内容要做到拓宽拓深,更要紧收提升,这不仅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发展也大有裨益。课外延伸,拓展实践: 1、请写一段介绍富春江

9、美景的导游词。 2、以“家乡美”或“这里风光独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设计思路:趁热打铁学以致用。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及良好个性的发展,使他们把小课堂与大社会时刻结合起来。课堂练习: 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二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三、运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钟)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 

11、0;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_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6、写江流湍急、气势磅礴的_ 7、写听觉感受的:_ 8、写山“奇”的句子:_9、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10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_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和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11、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 。(用课文原句填空)12文中写出的富春江江水的特点是 、 。13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重在用文字熏陶感染,激发学生审美情感。这不仅要求重朗读、重感悟、重体验,同时还重积累、重归纳、重应用。例如,本课通过形式多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