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第四课-书法与诗律相映-楷书-教学设计-(4)教案_第1页
高中美术第四课-书法与诗律相映-楷书-教学设计-(4)教案_第2页
高中美术第四课-书法与诗律相映-楷书-教学设计-(4)教案_第3页
高中美术第四课-书法与诗律相映-楷书-教学设计-(4)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课 书法与诗律相映 楷书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采用直观演示、启发教学、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观察、表现能力。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楷书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以及它形成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了解魏碑和唐楷的审美特征与区别,熟悉魏碑与唐楷的代表书家和代表作品的审美特征。21教育网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学过书法的比较少,多数学生都没好好接触过书法,对书法的发展历史了解得很少,对毛笔的特性、执笔姿势、用笔方法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书家作品看得很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四、重点难点:了解、感悟楷书(魏碑与唐楷)的审美特征,能分辨各个书法家的字形特点。五、教学

2、过程:1、导入:教师:“当隶书发展至汉末之际,字体逐渐僵化,时代发展需要与之相应的文字,于是一种新的字体应运而生,这就是楷书”。www.21-cn-2、设疑:教师:“我写出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然后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七个问题:1、楷书形成的历史原因;2楷书的特点;3楷书的发展历程;4楷书的分类;5魏碑的审美特征;6楷书的审美特征;7、楷书四大家;2·1·c·n·j·y学生用五分钟阅读课文,教师请学生起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书法艺术至魏晋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分裂,政治约束力相对松弛,学术思想和艺术探索异常活

3、跃,书家辈出,书法作品精彩纷呈、竞相吐艳,形成了魏晋新的书法风格。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代表主要是指行书和楷书。3、讲授:楷书特点教师请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 楷书减省了隶书的波磔,笔画平直而便于书写,用笔技法和基本笔画都更加丰富与完善,形体更趋方正和相对固定。其书写速度比隶书快,又比草书容易辨认,楷书的 诞生与成熟标志着新书体的终结。【来源:21·世纪·教育·网】4、讲授:楷书的发展历程教师请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 楷书从诞生到成熟经历了汉末魏晋的滥觞,南北朝时期的渐趋成熟,直至唐代的登峰造极三个阶段。21·

4、世纪*教育网5、讲授:楷书的分类教师请学生回答第四个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 楷书,又叫真书、正书。以“楷”名其书,意味着这种书体是一种合乎规范的榜样模范之书。楷书有魏碑、唐楷之分。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石刻文字。唐楷指唐代的楷书。21*cnjy*com6、讲授:魏碑的审美特征教师请学生回答第五个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 魏碑的笔画虽然方笔圆笔并用,但仍以方笔为主,且刀味十足,给人一种斩钉截铁的雄强之感。【来源:21cnj*y.co*m】7、(活动)欣赏: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北魏时期精彩的隶书作品”。教师多媒体播放图片。张猛龙碑、 赵谧墓志铭、高湛墓志。8、楷

5、书的审美特征教师请学生回答第六个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 唐代的楷书与唐代的律诗一样,崇尚法度。唐楷法度森严,法多于意,点画虽精严多变,但须横平竖正。笔法运用比隶书、魏碑更丰富,技法运用已臻完善。结构端庄而精美,字形大小匀整而方正,且匀中多有变化,稳健沉着,以静制动。21·cn·jy·com9、(活动)欣赏:教师:“楷书在初唐时期就已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已经涌现出一批著名书家”。教师播放图片。10、讲授:楷书四大家教师请学生回答第七个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 (唐)柳公权 (唐)颜真卿(唐)欧阳询 (元)赵孟頫11、(活动)书法作品欣赏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四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教师多媒体展示书法图片。12、讲授:颜真卿生平简介教师:“我们学习书法要从基础开始,而书法基础就是楷书,作为初学者一般把颜体当作入门字体,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颜体的创立者颜真卿。”教师多媒体播放颜真卿生平简介。www-2-1-cnjy-com13、(活动)观看视频:严谨精美的唐楷教师:“唐代作为楷书发展的高峰,涌现出大批的楷书大家,在我国的书法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这段历史。”教师播放视频。(12分钟)2-1-c-n-j-y14、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