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类实验测定方法_第1页
酶类实验测定方法_第2页
酶类实验测定方法_第3页
酶类实验测定方法_第4页
酶类实验测定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 验 方 法李菁华2016.6一叶片相对含水量(RWC)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将叶片称鲜重(Fw)等量两份,然后一份浸入去离子水8h后称其饱和鲜重(Tw),将另一份材料于105烘箱中杀青30min,再在80下烘干48h至恒重记为干重(Dw),按如下公式计算 (Fw-Dw) 叶片相对含水量(%)=×100% (Tw-Dw)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二根系活力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一、原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是标准氧化电位为80mV的氧化还原色素,溶于水中成为无色溶液,但还原后即生成红色而不溶于水的三苯甲腙,生成的三苯甲腙比较稳定,不会

2、被空气中的氧自动氧化,所以TTC被广泛地用作酶试验的氢受体,植物根系中脱氢酶所引起的TTC还原,可因加入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得到增强,而被丙二酸、碘乙酸所抑制。所以TTC还原量能表示脱氢酶活性并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二、试剂 1)乙酸乙酯(分析纯)2)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分析纯,粉末,俗称保险粉。3)0.4%TTC(又名 红四氮唑、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溶液:准确称取TTC 0.4g,溶于少量水中,定容到100ml。4)磷酸缓冲液(1/15mol·L-1,pH7.0):A液:称取纯Na2HPO4·2H2O 11.876g溶于蒸馏水中成1000ml。B液

3、:称取纯KH2PO4 9.078g溶于蒸馏水中成1000ml。用时取A液60ml,B液40ml混合即成。5)1mol·L-1硫酸:用量筒取比重1.84的浓硫酸5.5ml,边搅拌边加入盛有1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冷却定容至100ml。三、实验步骤 1)TTC标准曲线的制作:取0.4%TTC溶液0.2ml放入10ml容量瓶中,加少许Na2S2O4粉摇匀后立即产生红色的TTF。再用乙酸乙酯定容至刻度,摇匀。然后分别取此液0.25ml、0.50ml、1.00ml、1.50ml、2.00ml置10ml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定容至刻度,即得到含TTF25g、50g、100g、150g、200g的

4、标准比色系列,以乙酸乙酯作参比,在48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2)取出大豆根系洗净,用滤纸吸干水分,称取1cm长的根尖样品0.2g,放入10ml烧杯中,加入0.4%TTC溶液和磷酸缓冲液各5ml,把根充分浸没在溶液内,在37下暗保温13h(2h),此后加入1mol·L-1硫酸2ml,以停止反应。(与此同时做一空白实验,先加硫酸,再加根样品,10min后其他操作同上)。3)把根取出,吸干水分后与乙酸乙酯3-4ml和少量石英砂一起在研钵内磨碎,以提出TTF。红色提取液移入试管,并用少量乙酸乙酯把残渣洗涤2-3次,皆移入试管,最后加乙酸乙酯使总量为10ml,用分光光度计在波

5、长485nm下比色,以空白实验作参比读出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即可求出四氮唑还原量四、结果计算 四氮唑还原强度(mg·g-1根鲜重h-1)四氮唑还原量(mg)/根重(g)×时间(h)王晶英,敖红,张杰,曲桂琴.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与原理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7三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一、原理SOD是含金属辅基的酶。高等植物含有两种类型的SOD:MnSOD和Cu.ZnSOD,它们都催化下列反应:由于超氧自由基(O2.)为不稳定自由基,寿命极短,测定SOD活性一般为间接方法。并利用各种呈色反应来测定SOD的活力。核黄素在有氧条件下能

6、产生超氧自由基负离子O2.,当加入NBT后,在光照条件下,与超氧自由基反应生成单甲臜( 黄 色 ),继而还原生成二甲臜,它是一种蓝色物质,在560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当加入SOD时,可以使超氧自由基与H+结合生成H2O2和O2,从而抑制了NBT光还原的进行,使蓝色二甲臜 生成速度减慢。通过在反应液中加入不同量的SOD酶液,光照一定时间后测定560nm波长下各液光密度值,抑制NBT光还原相对百分率与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反应液蓝色愈深,说明酶活性愈低。二、试剂1. 0.05mol/L磷酸缓冲液(PBS,pH7.8):A母液: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取Na2HPO4·12

7、H2O(分子量358.14)71.7g;B母液: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取NaH2PO4·2H2O(分子量156.01)31.2g。分别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0.05mol/L PBS(pH7.8)的配制:分别取A母液(Na2HPO4) 228.75ml,B母液(NaH2PO4) 21.25ml,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2. 14.5mM甲硫氨酸溶液:称取1.0818g Met用磷酸缓冲液(pH7.8)定容至500ml。3. 3mM EDTA-Na2溶液:称取0.1117g EDTA-Na2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4. 60M核黄素溶液:称取0.0023g 核

8、黄素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避光保存。5. 2.25mM 氮蓝四唑(NBT)溶液:称取0.092g NBT用PBS定容至50ml,避光保存。三、实验步骤1. 酶液提取 称取0.5g(可视情况调整)样品(新鲜叶片或根系)洗净后置于预冷的研钵中,分三次加入10ml 50mmol/L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7.8)在冰浴上研磨成匀浆,转入离心管中在4、12000g下离心20min,上清夜即为SOD粗提液。2. 酶活性测定(1)反应混合液配制(以60个样为准):分别取配好的Met溶液162ml,EDTA-Na2溶液6ml, NBT溶液6ml,核黄素溶液6ml,混合后充分摇匀;(2)分别取2.9ml

9、反应混合液和0.1ml(可视情况调整)酶液于指形管中此即反应管;同时做两支对照管,其中1支试管加2.9ml反应混合液和0.1ml PBS(不加酶液)作为最大光还原管,另1支加2.9ml反应混合液和0.1ml PBS同时用锡箔纸包好遮光用于测定时调零。(3)将试管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在4000 lux光照25下反应20min;(4)反应结束后以不照光的对照管调零,分别测定各管在560nm下的吸光度(OD560)3. 计算结果已知SOD活性单位以抑制NBT光化还原的50为一个酶活单位(U),按下式计算活性n=(ODmax-OD560)/ODmax/2SOD总活性 ( Ack-AE )×V/(

10、1/2Ack×W×Vt) SOD比活力SOD总活性/蛋白质含量SOD总活性以鲜重酶单位每克表示(u/g FW);比活力单位以酶单位每毫克蛋白表示;Ack为照光对照管的吸光度;AE为样品管的吸光度;V为样品液总体积(ml);Vt为测定时的酶液用量(ml);W为样品鲜重(g);蛋白质含量单位为mg/g。四、注意事项1. 酶液提取须在4下进行,提取后立即进行测定,冰箱中放几小时活性也会下降;2. 植物中的酚类物质对测定有干扰,制备粗酶液时可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pvpp等,尽可能除去植物组织中的酚类等次生物质。3. NBT反应液配好后过滤除去不溶物立即使用,若置于冰箱中要

11、避光保存,充分摇匀然后使用。4. 加反应液时最好在暗光下进行;5. 核黄素产生O2.,NBT还原为蓝甲臜都与光照密切相关,照光强度和时间要严格控制。光照培养箱内壁裱糊锡箔纸,使箱内均匀光照约达40molm-2s-1,同时使照光时间一样,选择试管尽量一致,照光结束后测一个拿一个(最好晚上做)(温度高时照光时间缩短,温度低时延长);6. 测定活性时加入的酶量,以能抑制反应的50为佳。(一个酶单位相当于引起反应液达到半抑制时酶的用量,即以能抑制反应50的酶量为一个SOD酶活性单位。)(反应液中加酶液与PBS调零差异不大,反应液调零与其它两个则有一定差异。李合生方法:2支CK管均以缓冲液代替酶液。)五

12、、参考文献王晶英,敖红,张杰,曲桂琴.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与原理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7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7268四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一、原理在过氧化物酶催化下,H2O2将愈创木酚氧化成茶褐色产物。此产物在470nm处有最大光吸收,故可通过测470nm下吸光值变化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二、试剂1. 0.2mol/L磷酸缓冲液(pH6.0):A母液: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取Na2HPO4·12H2O(分子量358.14)71.7g;B母液: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取NaH2PO4&

13、#183;2H2O(分子量156.01)31.2g。分别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0.2mol/L磷酸缓冲液(pH6.0)的配制:分别取A母液(Na2HPO4 )12.3ml和B母液(NaH2PO4 ) 87.7ml混匀即为100mlPBS(0.2M,pH6.0)。2. 30H2O23. 愈创木酚(2-甲氧基酚)三、步骤1. 酶液提取 称取0.5g(可视情况调整)样品(新鲜叶片或根系)洗净后置于预冷的研钵中,分三次加入10ml 50mmol/L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7.8)在冰浴上研磨成匀浆,转入离心管中在4、12000g下离心20min,上清夜即为酶粗提液。2. 酶活性测定(1)反应混合液

14、的配制:取50mlPBS(pH6.0,0.2M)缓冲液于烧杯中,加入28l愈创木酚(2-甲氧基酚)于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直至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加入19l 30的H2O2,混匀后保存于冰箱中备用。(2)酶活性测定:取3ml反应液并加入40l酶液后测定OD470值每30s的变化,记4次数。以PBS代替酶液为对照调零,3. 计算结果以每min OD值变化(升高)0.01为1个酶活性单位(u)。,按下式计算活性POD活性=(A470×Vt)/(W×Vs×0.01×t) (u/g FW)A470: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W为样品鲜重(g);t为反应时间(min

15、);Vt为提取酶液总体积(ml);Vs为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四、注意事项1. 反应液配制时由于愈创木酚难溶,应加热一段时间。加入H2O2前注意溶液冷却,防止H2O2的挥发。2. 由于该反应迅速,加入酶液要立即进行吸光值的测定。五、参考文献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7268五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一、原理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组织中的氧化还原酶,它能催化H2O2分解为水和氧气,清除组织中的过氧化氢。H2O2在240nm处有一个吸收高峰,其吸光度与H2O2的含量成正比,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使反应溶液吸

16、光度(A240)随反应时间而降低。单位时间内吸收的差值就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二、试剂1 0.15mol/L磷酸缓冲液(pH7.0): 取A母液(Na2HPO4) 228.75 ml 和B母液(NaH2PO4) 146.25 ml混合后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2. 30H2O2三、步骤1. 酶液提取 称取0.5g(可视情况调整)样品(新鲜叶片或根系)洗净后置于预冷的研钵中,分三次加入10ml 50mmol/L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7.8)在冰浴上研磨成匀浆,转入离心管中在4、12000g下离心20min,上清液即为CAT粗提液。2 酶活性测定(1)反应混合液的配制:取100ml PBS(0.1

17、5M,pH7.0),加入0.05ml 30%的H2O2摇匀即可。(2)取2.9 ml反应液加入0.1ml酶液,以PBS为对照调零,测定OD240值每30s的变化,记4次数。3 结果计算:酶活性计算:以每min OD值减少0.01为1个酶活性单位(u)。CAT=A240×Vt /(W×Vs×0.01×t) (u/g FW)A240: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W为样品鲜重(g);t为反应时间(min);Vt为提取酶液总体积(ml);Vs为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四、注意事项H2O2易分解,应现用现配。五、参考文献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高等

18、教育出版社,2000:267268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测定一、原理AsA-POD是叶绿体内专一的清除H2O2的酶,催化抗坏血酸(AsA)与H2O2反应,使AsA氧化成单脱氢抗坏血酸(MDAsA)。随着AsA被氧化,溶液的OD290值下降,根据单位时间内OD290的减少值,计算AsA-POD活性。AsA氧化量按消光系数2.8/(mmol/L)·cm(2.8mM-1.cm-1)计算,酶活性用µmol AsA·g/FW·h 表示。二、试剂(按50个样计算):1. 0.05 mol/L 磷酸缓冲液(pH7.0)的配制:母液的配制方法同前取A母液Na2

19、HPO4 61.0ml,加入B母液NaH2PO4 39.0ml,用去离子水定容到400ml。2. 0.1 mM EDTA-Na2:取0.0093g EDTA-Na2用PBS(pH7.0)缓冲液定容到250ml(372.24 g/M×0.1mM×500ml=0.01861 g);3. 5 mM AsA:取0.044g抗坏血酸用PBS(pH7.0)缓冲液缓冲液定容到50ml(现用现配);4. 20 mM H2O2:取0.2ml30% H2O2用去离子水稀释到100ml。三、步骤1. 酶液提取方法同SOD.2. 酶活性的测定以3 ml体系测定,则取0.10 ml 酶液(可视情况调

20、整),加入2.60 ml 含0.1mM EDTA-Na2的PBS(0.05 mol/L,pH7.0),再加入0.15ml 5 mM的AsA,最后加入0.15 ml 20mM H2O2,立即在20下测定OD290值每30s的变化(测定时间内变化大可测定的时间短点,否则长点),共计四次。3. 酶活性计算以1min内A290变0.01定义为一个酶活性单位u,酶活性以u/g(FW)表示APX活性(u/g)= A290.VT/0.01VS.t.WA290表示在290nm处吸光值的变化VT 提取液总体积;VS 酶液的体积;W叶片的鲜重 ;t反应时间VC-POD活性(umolVC.g-1FW.h-1)=(A

21、*Vt*v*60*1000)/(FW*Vs*2.8*t) 式中:Vt:酶液总体积(ml);FW;样品鲜重(g);Vs:测定时取酶液的量(ml);v:反应液体积(ml);A;A290 0-30s的差值;t:反应时间min;2.8:VC的毫摩尔消光系数(2.8mM-1.cm-1)四、注意事项加入H2O2后应混匀反应液然后快速进行比色测定。五、参考文献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1223计算公式:    OD/t×Vr×VT     

22、60;A×d×Vt×W OD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40秒吸光度0秒吸光度);t为反应时间(40秒);Vr为反应液体积(2mL);VT提取液体积(1.6mL);A为消光系数(2.8mM-1.cm-1);d为比色杯厚度(1cm);Vt测定液体积(0.1mL);W为样品鲜重(0.2g)。七羟胺氧化法测定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一、原理O2-与羟胺反应产生NO2,NO2在对氨基苯磺酸和-萘胺作用下,生成粉红色的偶氮染料,该染料在530nm处有最大光吸收,根据OD530可计算出样品中的O2-的含量。二、试剂1. 0.05mol/L磷酸缓冲液(PBS,pH7.8):A

23、母液: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取Na2HPO4·12H2O(分子量358.14)71.7g;B母液: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取NaH2PO4·2H2O(分子量156.01)31.2g。分别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0.05mol/L PBS(pH7.8)的配制:分别取A母液(Na2HPO4) 228.75ml,B母液(NaH2PO4) 21.25ml,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2. 10mM盐酸羟胺:称取0.05g盐酸羟胺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3. 17mM对氨基苯磺酸(磺胺酸、4-苯胺磺酸) C6H7NO3S,173.20:称取0.2944g对氨

24、基苯磺酸用冰醋酸溶液(冰醋酸:水=1:3)定容至100ml4. 7mM -萘胺:称取0.1002g萘胺用冰醋酸溶液(冰醋酸:水=3:1)定容至100ml。5. 亚硝酸钠三、步骤1. 酶液提取 称取0.5g(可视情况调整)样品(新鲜叶片或根系)洗净后置于预冷的研钵中,分三次加入10ml 50mmol/L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7.8)在冰浴上研磨成匀浆,转入离心管中在4、12000g下离心20min,上清液即为酶粗提液。2. 亚硝酸根标准曲线的制作2.1系列浓度NaNO2溶液的配制取50nmol·ml1NaNO2母液,分别稀释成0、10、20、30、40和50、nmol·ml1

25、的标准稀释液。2.2取7支试管,编06号,分别加10、15、20、30、40、50、nmol·ml1NaNO2标准稀释液1ml,0号管加蒸馏水1ml,然后各管再加50mmol·L1磷酸缓冲液1ml,17 mmol·L1对氨基苯磺酸1ml和7 mmol·L1-萘胺1ml,置于25显色20min后,以0号管作空白对照,在53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值。方法二:标准曲线的制备:取亚硝酸钠6.9 g定容至1000ml,为0.1 mol/L亚硝酸钠溶液,分别取2.5、5、7.5、10、12.5 ml定容至50 ml,制成5、10、15、20、25 mmol/L

26、的标准溶液。取各标准溶液各1 mL,重复以上测定的步骤,于波长530 nm测定OD值,以OD值为纵坐标,亚硝酸钠浓度(mmol/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高俊凤:称取NaNO2(AR级)0.1g蒸馏水定容至100ml,摇匀后取5ml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即为5mg/l的标准液。2.3 标准曲线绘制以16号管亚硝酸根(NO2)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作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3. O2-产生速率测定(1)取0.5ml提取液中加入0.5ml PBS(0.05M,pH7.8),1ml 10mM盐酸羟胺溶液后摇匀,同时做一对照管以PBS代替样品提取液;(2)在25下保温1小时,若测定叶片保温后需加入2

27、ml乙醚萃取Chl;(3)依次先加入1ml 17mM对氨基苯磺酸,再加入1ml 7mM-萘胺,混合后涡旋;(4)在25下保温20min后在3000g离心3min,(或置于冰箱待测);(5)以对照管调零,取粉红色水相液测定OD530。4. 计算结果根据测得的OD530,查NO2-标准曲线得到NO2-,依照羟胺与O2-的反应式:NH2OH2O2-H+NO2-H2O2 H2O 计算O2-,即NO2-×2=O2-。再根据样品与羟胺反应的时间和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求得O2-产生速率(nmol min-1mg-1蛋白,也可用nmol min-1g-1鲜重)。根据所测得的A530值,从标准曲线上查

28、得样品中NO2浓度,按公式(1)即可计算出样品中NO2浓度。然后依据羟胺与O2的上述反应,从NO2对O2进行化学计量,按公式(2)计算,即将按公式(1)计算得到的NO2浓度乘2,得O2浓度。也可根据被测样品与羟胺反应的时间和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按公式(3)求得O2的生产率。 从标准曲线查得NO2(nmol)×提取液总量(ml)NO2含量(nmol·g1Fw)=(1) 样品重(g)×测定时提取液用量(ml) 将所得NO2含量代入下式计算,即求出O2含量。O2含量= NO2(nmol·g1Fw)×2 (2)将公式(2)所得的O2浓度及样品中蛋白质含量

29、,依下式计算出O2产生速率。 O2(nmol)O2产生速率(nmol·mg1蛋白·min1)= (3) 蛋白质(mg)× 反应时间(min) 四、注意事项1. 样品中若含有大量叶绿素将干扰测定,可在样品与羟胺温浴后,加入等体积的乙醚萃取叶绿素,再加入对氨基苯磺酸和-萘胺作NO2-的显色反应;2. 应用羟胺反应来检测生物材料的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反应系统的pH(8.0,并尽可能降低反应液中的溶解氧和Fe的含量。因为羟胺自动氧化随反应系统的pH值升高而加强,同时随反应液的溶解氧和Fe含量的增加而加强。3. 加样的顺序不能颠倒,25是它的反应温度。五、参考文献王爱国,罗广

30、华植物的超氧物自由基与羟胺的反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6):55-57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1223八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测定蛋白质含量属于染料结合法的一种。该染料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在稀酸溶液中当它与蛋白质的疏水区结合后变为青色,前者最大光吸收在465 nm,后者在595 nm。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1-1000 mg),蛋白质与色素结合物在595nm波长下的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二、试剂1. 0.

31、05mol/L磷酸缓冲液(PBS,pH7.8):A母液: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取Na2HPO4·12H2O(分子量358.14)71.7g;B母液: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取NaH2PO4·2H2O(分子量156.01)31.2g。分别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0.05mol/L PBS(pH7.8)的配制:分别取A母液(Na2HPO4) 228.75ml,B母液(NaH2PO4) 21.25ml,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2. 标准蛋白质溶液:称取0.01g牛血清蛋白,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ml,制成1000g/ml的原液(必须是牛血清蛋白向水中溶

32、解,不能颠倒)。3. 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试剂:称取0.1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 95乙醇中,加入100 ml 85(W/V)的磷酸,再用蒸馏水定容到1L。在黑暗中静置2小时后用漏斗过滤并贮于棕色瓶中,常温下可在暗中保存一个月。4. 95乙醇5. 85磷酸三、步骤1. 标准曲线制作(蛋白质含量为0100ug/ml)取6支具塞试管(10ml),编号后,按下表加入试剂。管号 1 2 3 4 5 61000ug/ml标准蛋白液:ml 0 0.02 0.04 0.06 0.08 0.1蒸馏水:ml 1.00 0.98 0.96 0.94 0.92 0.90G-250试剂:ml 5 5

33、 5 5 5 5蛋白质含量:g 0 20 40 60 80 100A595nm盖上塞子,将各管中溶液纵向倒置混合,摇匀。放置5min后在595nm波长下比色测定(比色应在1h内完成)。记录各管测定的OD595 nm 光密度值,并以牛血清蛋白含量(ug)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出标准曲线(或者计算回归方程)。2. 酶液提取 称取0.5g(可视情况调整)样品(新鲜叶片或根系)洗净后置于预冷的研钵中,分三次加入10ml 50mmol/L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7.8)在冰浴上研磨成匀浆,转入离心管中在4、12000g下离心20min,上清液即为蛋白粗提液。3. 酶活性测定取1ml酶液,加入5ml

34、考马斯亮蓝溶液,摇匀,反应2min后测OD595。3. 计算结果蛋白质含量(mg/g)=(查得的蛋白质含量/ug×提取液总体积/ml)/(样品鲜重/g×测定时所用提取液体积/ml)Protein content(mg/g)=(C/ug×VT/ml)/(W/g×Vs/ml×1000)C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mg/g ),VT为提取液总体积(ml);Vs为测定时所用提取液体积(ml);W为样品鲜重(g)。四、注意事项1.制作通过原点的标准曲线,以含0g蛋白质液调零。2.还原物质,其他酚类物质及柠檬酸对此反应有影响。3.此方法反应十分迅速,2分钟即达到

35、平衡,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小时内保持稳定。五、参考文献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九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一、原理MDA在高温、酸性条件下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形成在532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的有色三甲基复合物。二、试剂1.10%的三氯乙酸(TCA)溶液:称取10g三氯乙酸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20.6%(w/v)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称取0.6g硫代巴比妥酸加少量1mol/LNAOH(0.6g-15ml)溶解或磁力搅拌器微热,再用10%三氯乙酸溶液溶解后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三、步骤1. 取0.

36、5g样品(叶片或根系)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10ml磷酸缓冲液 (0.05mM PBS,pH7.8)(或10%TCA作为提取液)研磨成匀浆后转入离心管中在6000r/min下离心20min;2. 取上清液1ml于离心管中,加入2ml 0.6%TBA(硫代巴比妥酸)混和后在100沸水浴中煮15min,用冷水迅速冷却后在4000 r/min下离心20min;3. 取上清液在450nm、532nm、600nm下测OD值(用不加上清液加1ml去离子水其余步骤相同取得的溶液调零);4. 计算组织中MDA含量:反应混合液MDA浓度CMDA(mol/L)=6.45(OD532-OD600)-0.56OD450

37、反应液体积(ml) CMDA × 1000 提取液中MDA浓度(mol·ml1)= 测定时提取液用量(ml) 提取液中MDA浓度(mol·ml1)×提取液总量(ml) MDA含量(mol·g1 Fw)= 植物组织鲜重(g)四、注意事项煮沸后要再进行一次离心五、参考文献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127十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一、原理在作物的碳素营养中,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

38、、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NH 3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原理: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

39、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620 nm

40、,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二、试剂1. 葡萄糖标准溶液( 100 g/mL ):准确称取 100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使用时再稀释 10 倍( 100 g/mL )。 2 .蒽酮试剂:称取1.0g 蒽酮,溶于 80% 浓硫酸(将 98% 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缓缓加入到蒸馏水中) 1000mL中,冷却至室温,贮于具塞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使用2-3周。三、步骤1、 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剪碎混匀的新鲜样品0.5-1.0g (或干样粉末 5-100mg ),放入大试管中,加入15mL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min ,取出冷却,过滤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

41、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2. 标准曲线制作取6支大试管,从1-6分别编号,按下表加入各试剂。 蒽酮法测可溶性糖制作标准曲线的试剂量 。管号 1 2 3 4 5 6100 g/ml葡萄糖标准溶液:ml 0 0.2 0.4 0.6 0.8 1.0蒸馏水:ml 1.0 0.8 0.6 0.4 0.2 0蒽酮试剂:ml 5 5 5 5 5 5葡萄糖含量:g 0 20 40 60 80 100A620nm将各管快速摇动混匀后,在沸水浴中煮 10min ,取出冷却,在620nm波长下,用空白调零测定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含葡萄糖量( g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 取待测样品提取液 1.0

42、mL 加蒽酮试剂5mL,同以上操作显色测定光密度。重复3次。 4. 结果计算 溶性糖含量(%)=从标准曲线查得糖的量(g)×提取液体积(ml)×稀释倍数/测定用样品液的体积(ml)×样品重量(g)×106×100 四、文献1. Fairbairn N J. A modified anthrone reagent J.Chem.and Ind., 1953(4):862.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127十一磺基水杨酸法测定游离脯氨酸含量一、目的在逆境条件下(旱

43、、热、冷、冻),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的抗逆性,抗旱性强的品种积累的脯氨酸多。因此测定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抗旱育种的生理指标。另外,由于脯氨酸亲水性极强,能稳定原生质胶体及组织内的代谢过程,因而能降低冰点,有防止细胞脱水的作用。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组织中脯氨酸增加,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因此,亦可作为抗寒育种的生理指标。二、原理磺基水杨酸对脯氨酸有特定反应,当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便游离于磺基水杨酸溶液中。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茚三酮与脯氨酸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化合物,再用甲苯处理,则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含量的

44、高低。在5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脯氨酸的含量。三、试剂1.2.5酸性茚三酮溶液配制:将1.25g茚三酮溶于30ml冰醋酸和20ml 6mol·L1磷酸(37.7ml磷酸加入水定容至100ml)(浓度为85%的磷酸大约是14mol/l,如果要配置6M的磷酸大约稀释到原来体积的2.3倍即可)中,搅拌加热(70)溶解,贮于冰箱中,此液在4下2-3d有效。2.3磺基水杨酸配配制:3g磺基水杨酸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3.10g·ml-1脯氨酸标准母液配制:精确称取20mg脯氨酸,倒入小烧杯内,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倒入2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

45、刻度(为100g·ml1脯氨酸母液),再吸取该溶液10ml, 加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ml, 即为10g·ml-1脯氨酸标准液。4.冰醋酸。5.甲苯。四、实验步骤1. 脯氨酸标准曲线的制作1.1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配制每管含量为012g的脯氨酸标准液。加入表中试剂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30min。取出冷却,各试管再加入4ml甲苯,振荡30秒钟,静置片刻,使色素全部转至甲苯溶液。试 剂管 号01234510g·ml-1脯氨酸标准液(ml)蒸馏水(ml)冰醋酸(ml)2.5酸性茚三酮(ml)0222or3or40.21.8220.41.6220.61.4220.81

46、.2221.01.022每管脯氨酸含量(g)02468101.2用注射器轻轻吸取各管上层脯氨酸甲苯溶液至比色杯中,以甲苯溶液为空白对照,在520m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值。1.3标准曲线的绘制以15号管脯氨酸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2. 样品的测定2.1脯氨酸的提取称取不同处理的植物叶片各0.5g,分别置大试管中,然后向各管分别加入5ml 3的磺基水杨酸溶液,在沸水浴中提取10min(提取过程中要经常摇动),冷却后过滤于干净的试管中,滤液即为脯氨酸的提取液。2.2测定吸取2ml提取液于带玻塞试管中,加入2ml冰醋酸及2ml或3ml或4ml 2.5酸性茚三酮试剂,在沸水浴

47、中加热30min,溶液即呈红色。冷却后加入4ml甲苯,摇荡30秒钟,静置片刻,待分层(取上层液至10ml离心管中,在3000r/min离心5min),用吸管轻轻吸取上层脯氨酸红色甲苯溶液于比色杯中,以甲苯溶液为空白对照,在520m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值。五、计算结果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测定液中脯氨酸的含量,按下公式计算样品中脯氨酸含量: X × 提取液总量(ml)脯氨酸含量(g·g1Fw) 样品鲜重(g)× 测定时提取液用量(ml)公式中:X 从标准曲线中查得的脯氨酸含量(g)六、文献王晶英,敖红,张杰,曲桂琴.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与原理M .哈尔滨:东北林业

48、大学出版社,2003.7十二抗坏血酸(ASA)一、原理维生素C(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可以把铁离子(Fe3+)还原成亚铁离子(Fe2+),亚铁离子与红菲啰啉(4,7-二苯基-1,10-菲啰啉,BP)反应形成红色螯合物。此化合物在波长534nm(有的指导525nm)处具有强的吸收峰,且吸光度与反应液中抗坏血酸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可用比色法来测定抗坏血酸含量。二、试剂1100g/ml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称取1mg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用5%偏磷酸溶液溶解,定容至10ml,即1ml溶液含100g抗坏血酸。现用现配,保存于棕色瓶中,低温冷藏。2. 无水乙醇3. 5% TCA(

49、50g/L TCA):称取5g三氯乙酸,用蒸馏水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40.4%磷酸-乙醇溶液:量取0.47ml 85%磷酸溶液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并用无水乙醇稀释至100ml。50.5%BP-乙醇:称取0.5g红菲罗啉(BP,纯度>97%),用无水乙醇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60.3g/L 0.03%FeCl3-乙醇溶液:称取0.03g FeCl3加入到100ml无水乙醇中,摇匀。7. 5% 偏磷酸:称取5g偏磷酸(HPO3),定容于100ml蒸馏水(需加热溶解,温度在50-60)偏磷酸有剧毒。(或者偏磷酸难溶解,先得用研钵提前研碎,后用磁力搅拌器溶解一到两天后再定容)三、步骤1.

50、 制作标准曲线配制浓度为2mg/L(0.02ml标准液+0.98ml 5%偏磷酸),4mg/L(0.04ml标准液+0.96ml 5%偏磷酸),6mg/L(0.06ml标准液+0.94ml 5%偏磷酸),8mg/L(0.08ml标准液+0.92ml 5%偏磷酸),10mg/L(0.10ml标准液+0.90ml 5%偏磷酸),12mg/L(0.12ml标准液+0.88ml 5%偏磷酸),14mg/L(0.14ml标准液+0.86ml 5%偏磷酸)的AsA系列标准液。取各浓度标准液1.0ml于试管中,加入1.0ml 5%TCA、1.0ml乙醇,摇匀。再依次加入0.5ml 0.4%H3PO4乙醇、1

51、.0ml 0.5%BP乙醇、0.5ml 0.03%FeCl3乙醇,总体积5.0ml。将溶液置于30下反应90min,然后测定OD525。以AsA浓度为横坐标,以OD525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线性方程。2. 提取取植物叶片1.0g,加5ml的5%偏磷酸溶液,在4下研磨,20000r/min离心15min,上清液供测定,5保存。(偏磷酸可显著沉淀蛋白质和保护ASA)3. 测定AsA测定取1.0ml样品提取液于试管中,按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AsA含量。4. 计算根据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响应的混合液中抗坏血酸质量,按下式计算植物组织中抗坏血酸含量。植物组织中抗坏血酸含量以100g样品(鲜重)中含有的抗坏血酸的质量表示,即mg/100g。  V×m抗坏血酸含量= ×100 (mg/100g) Vs×M×1000式中,m为由标准曲线求得的抗坏血酸的质量(g);Vs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