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场座位号姓名: 班级: 考场: 陇东中学2016届高三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不按要求涂卡者,成绩以零计。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卷 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
2、大一统”指的是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3.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
3、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 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4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初“自天子不能醇驷,而将相或成牛车,齐民无藏盖到”;汉武帝时,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
4、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5.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倡导穿汉服、说汉化、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提倡文明开化、生活习惯西方化;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剪发易服、废止缠足等。中外改革家都倡导移风易俗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树立对外形象 D旧习俗代表了守旧势力6.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 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7元朝时,大
5、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8.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A队形操练 B武艺训练 C阵法演练 D习惯养成9.(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
6、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10.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11.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
7、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B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D作者态度相对保守12.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 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13.吕思勉
8、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传统服饰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B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C社会变革引起服饰变化 D中西服饰各有特点14.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
9、解不正确的是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15.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16.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
10、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17.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编“一五”(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年)“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八五”(1991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C“六五”期间深化城
11、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18.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成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两三千斤,而是两千斤的二十多倍!”该文章: A、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B、有利挖掘农业生产的潜能 C、对“大跃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客观产物19.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因为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26413295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12、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 C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 D“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20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21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
13、信,题为 “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 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方针出现反复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左倾”质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所有制应该予以纠正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开展22.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
14、的作用23.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A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B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C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D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24.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25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
15、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26.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27.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28.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
16、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9.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3
17、0.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31.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教学32.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
18、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3.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34.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A B C D35.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
19、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36.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19511965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单位:%)年 份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1951195510.811.313.1195619609.19.010.4196119658.56.68.6
20、;
21、; A.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C.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D.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37.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包括: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第三产
22、业的兴起 知识经济的出现A. B. C. D.38.如图,读下图所示的经济结构图,指出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图一这种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图二这种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图三这种经济结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 D.经济结构演变
23、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39.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40.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
24、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第II卷 非选择题41.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
25、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2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
26、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83答案要点:(15分)(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3)大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休息和娱乐。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增强了世界各地物质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给人出行的方便.但是,大机器生产也有很多是
27、非人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旨在考察机器生产的负面影响,可从殖民扩张(为了满足机器生产的需要,资产阶级不断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们造成了灾难)、环境恶化(消耗了大量资源,加剧了资源短缺的压力,破坏了生态、破坏了环境,给人类带来了空气污染)、贫富悬殊(机器生产为资本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加速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等方面论证生产的高速度加速了人生活的节奏.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
28、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舷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1)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2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2分)答案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答出任意2点即可,2分)理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2分)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
29、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答案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4分) 材料三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
30、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6分)(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
31、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84(12分)答案要点:(1)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6分)(2)战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6分) 观点三:它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1分)经济、思想方面任意两点积极意义。(3分)指导思想和材料观点或运动结局任意两点消极影响。(3分)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
32、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把持态度的国内背景。(6分) 材料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
33、透析(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斗争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4分)(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2分)80答案:(1)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2)屈辱的服从地位。19 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木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中国的抗日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