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探析蒙汉双语诉讼的程序性保障_第1页
(上)探析蒙汉双语诉讼的程序性保障_第2页
(上)探析蒙汉双语诉讼的程序性保障_第3页
(上)探析蒙汉双语诉讼的程序性保障_第4页
(上)探析蒙汉双语诉讼的程序性保障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析蒙汉双语诉讼的程序性保障(±)摘要:蒙汉双语诉讼是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具体的样态z,也是内蒙古区域蒙汉双 语司法的表征。应从程序保障的原理出发,对内蒙古区域司法实践当屮所形成的蒙汉双语司法的经验进行 总结并形成统一的程序性规范,从相关配套制度及技术措施等方面保障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亨有的民族语 言文字诉讼权利的充分实现。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权是公民的宪法性权利。三大诉讼法中所确立的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是公民这一 宪法性权利在部门法当中的具体体现,它赋予了公民在诉讼过程中可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也称母语诉讼权。我国有56个民族,5个民族口治区。在这些民族地区的司

2、法实践当屮,当事人及诉讼参 与人对其所亨有的母语诉讼权的行使体现出我国诉讼语言文字的多元性。内蒙古是以蒙古民族为主体的民 族口治区,在基层司法实践中,用蒙语或蒙汉双语进行诉讼是常见的事情。基于蒙汉双语诉讼实践的需耍以 及新吋期实现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为宗旨,研究蒙汉双语诉讼屮的程序保障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 实的价值。一、蒙汉双语诉讼的运行状态及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诉讼语言文字多样性的司法实践告诉我们,诉讼语言文字的多元性需要特有的程序制度 加以保障。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偏远地区,“少”且“边缘化”的状态,使得这种诉讼语言文字的 多元化及相关程序上的特殊利益诉求没有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内蒙古

3、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b治区 全区共居住有49个民族,其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根据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法、民族区域b治法的规定,蒙古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都是当地的通用语言文字。因此,用蒙语和蒙汉双 语进行诉讼就成为内蒙古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有诉讼文化之一。2007年笔者在内蒙古口治区的西部和东部,分別选择蒙古族居住比较集中地区的3个基层法院、1个中级法院进行了调查,统计了从2004年至2006年(以下调查内容中简称三年)使用蒙古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案件数量和使用蒙汉双语进行诉讼的案件数屋,上述案件占全年案件总数的百分比,考察了蒙汉双语诉 讼的庭审模式、法官的配备数量及其占该

4、法院法官总数的百分比、专职翻译人员的配备状况以及冇无相关 的规范蒙汉双语诉讼的规范性文件等问题。这些地方的具体情形虽然不能代表内蒙古区域内蒙汉双语诉讼 的全部状况,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存在于内蒙古基层司法实践当中的蒙汉双语诉讼的一些特征。a旗基层法院三年中每年用蒙古语言文字进行审理的案件均占该法院受理案件总数的13%、11%、11%, 蒙汉双语诉讼的案件分别占案件总数的15%、18%、13%; 0前该法院23人具备法官资格,其屮11人具备蒙 汉双语诉讼的能力,占法官总数的48%; 22人具备本科学历,1人人专学历,其小大部分都是成人本科h考 学丿力;无专职翻译人员,由具备双语诉讼能力的法官

5、担任翻译,往往是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來担任翻译工 作。b旗基层法院三年中用蒙古语言文字进行审理的案件分別占该法院受理案件总数的37%、28%、27%,蒙 汉双语诉讼的案件分别占案件总数的3%;冃前该法院12人具备法官资格,全部具备蒙汉双语诉讼的能力; 12人全部具备本科学历,其中大部分都是成人本科自考学历;无专职翻译人员,由通晓蒙古语的法官、书记 员、援助律师担任翻译工作。c市基层法院三年中用蒙古语言文字进行审理的案件分别占该法院受理案件总数的3%. 5%、5%,蒙汉 双语诉讼的案件均占案件总数的3%;目前12人具备法官资格,全部具备蒙汉双语诉讼的能力;10人具备本 科学历,大部分都是成人木科

6、自考学历;无专职翻译人员,由通晓蒙古语的法官担任翻译,往往是由合议庭 或独任审判员来担任翻译工作。d小级法院三年屮用蒙古语言文字进行审理的案件分别占该法院受理案件总数的5%. 5%、4%,蒙汉双 语诉讼的案件均占案件总数的9%;110人具备法官资格,其屮32人具备蒙汉双语诉讼的能力,占法官总数的29%;大部分都是成人木科自考学历;无专职翻译人员,山通晓蒙古语的法官或代理人或辩护人担任翻译。在调查中了解到,上述法院中形成了既分流乂混合的双语庭审模式。在蒙汉双语诉讼中,法院根据双方 当事人的意愿和所通晓的语言文字(指蒙古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的情况来决定法庭审判组织的人员配 备。具体有如下儿种情况

7、:(1)蒙古语审讯。如果双方当事人都通晓蒙古语并愿意用蒙古语进行诉讼,法庭 审判人员就由通晓蒙古的法官组成并审理,判决书也以蒙古文撰写。(2)汉语审讯。双方当事人愿意用汉语 进行诉讼,法庭审理也可用汉语进行。如果一方反对则用蒙古语进行审理。(3)蒙汉语混合审讯。如果诉讼 双方都不通晓对方的语言,法院则安排双语法官主持审理,由合议庭的法官或是廿记员或是代理人、辩护人 向双方当事人进行翻译。判决书也分别用蒙汉两种文字进行撰写,向当事人送达蒙汉两种文字的裁判文仏 诉讼过程中其他的诉讼文书也都以当事人通晓的语言文字撰写。(4)特殊情况。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由于蒙 汉民族长期杂居牛活,形成了混合使用蒙古语和

8、汉语的习惯。这种语言表达上的习惯也彩响着庭审的诉讼 语言。在庭审中用蒙古语表达的过程中常常夹杂一些汉语,特别是用专业的法律术语表达自己的主张、抗 辩、举证,辩论时更是如此。应对这种情况的是出身于当地的双语法官。当地的双语法官在生活中已经习 惯了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在遇冇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语言交流上的困难,往往是以庭审法官为中心或者可 以说以庭审法官为临时的法庭传译员,经法官、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的充分的交流来进一步弄清对方所表 达的意思因此,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语言混用多于语言分流。在调查中某法院院长反映,全旗只冇两名通晓 蒙古语言文字的律师,因此聘谙通晓蒙古语言文字的律师鮫难。综上,我们可以得到以

9、下经验认识:在蒙汉双语诉讼屮,法院在尊重当事人诉讼语言选择权的前提下, 基本保障了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的母语诉讼权,并形成了一些动态的程序规范。首先,具有一定程度的程序 性审判组织的保障。在上述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都有一定的蒙汉兼通的双语法官。他(她)们人部分通过 b考或函授的途径获得了法律专业的本科学丿力。从审判组织方面基本满足了蒙汉双语诉讼及程序上的需 求。其次,形成了适应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诉讼的庭审模式及相关的程序制度。即除了使用汉语的庭审模 式外,还有蒙古语的庭审模式、蒙汉语混合庭审模式。它具备的宪法以及诉讼法的根据是明显的,在一定程 度上无疑保障了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的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

10、利的实现。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即诉讼主体权力或权利的行使缺乏稳定的程序规范及相关制度的保障,具体表现为:1.庭审语言模式灵活性冇余,稳定性不足,缺乏统一性。蒙汉双语诉讼缺乏统一的庭审语言制度的规范,诉讼过程中法官权力的 行使缺乏硬性的程序性规范的约束,容易导致法官权力的滥用。同时也无法进行冇效的监督;2.没冇专职 的翻译人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翻译人员的配备问题,就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來看,国内目前还没有 规范性的文件或是在某一规范性文件中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于是司法实践当屮就有了上述的三种选择,即 由法官、书记员、代理人或辩护人代替。从法院的角度而言,翻译人员由其他主体代替,可以

11、节省一部分诉 讼资源从而节约诉讼成木。但其正当性与合理性值得怀疑:其一,由法官兼任翻译人员,如果说由合议庭的 法官或独任审判员以外的法官担任是可以的、是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的话,那么由承办具体案件的法官兼任 翻译人员,则冇损于法官的中立形象,冇违诉讼原理。特别是当事人对翻译内容产生异议时,法官就会港入 利益争执的漩涡z小,审判结果无论从程序公正还是实体公正而言都会大打折扣。翻译人员的职责和责任 主要是在法庭上“尽其所知所能忠诚传译和解释”。11(216)诉讼中翻译人员的职责决定了其诉讼法 律关系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能与其他诉讼参与人相重合,更不能与承办案件的法官相混同。其二,从当事人 的角度而言,庭

12、审中缺乏专门的翻译人员,不能充分的保障当事人对母语诉讼权的行使,也不利于法律职业 专业化的发展。3.法官的学历层次虽然达到了木科要求,但是缺乏正规法律院校的科班毕业生,从法官索质 的角度来讲难以满足现代司法的盂求,也不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4.程序的不稳定及相关制度的缺 失明显。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來看,对于蒙汉双语诉讼行为的规范除了上述提到的三人诉讼法小民族语言 文字诉讼原则的法律规定以外,基木上没冇任何效力层次的规范性文件来加以规范,完全是由各个基层司 法机关在动态的司法实践中控制的“自然状态”。其适用的灵活性多于或者是高于其稳定性,导致当事人 及诉讼参与人对自己厚冇的母语诉讼权缺乏合理

13、的预期,同时社会对法院和法官诉讼行为是否公正进行评 判时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不利于社会成员及当事人对法院和法官诉讼行为的监督。z所以存在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与现行立法不足有一定的关系。二、蒙汉双语诉讼与宪法保障、相关法律规范之不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文字的国家。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语言文字。早在新中国 建立前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53条)中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 等各少数民族均冇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 数民族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条和第77条)以根 本

14、人法的形式确立了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h由和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此后虽经四次 修宪都一如既往的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有 对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屈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 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廿、判决廿、布告和英他文i!;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 用的一种或者儿种文字。”这就说明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的母语诉讼权进行了实体棊木权与程序棊本权两 方面的规定。2尽管我们认为母语诉讼权没冇规定在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的部分,并在司法实践当中缺乏 实质的宪法宪政精神,3但从形式上体现出母语诉讼程序基本权保障着母语诉讼实体基本权实现的特征, 即程序保障。“程序保障在宪法上的含义,主要在于保障公民冇获得通过程序实现宪法及其他法律赋予的 权利”。4从这个介度来说,宪法对各民族公民行使母语诉讼权进行诉讼的程序基木权做了四项宪法性的 保障规定:一是各民族公民用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二是少数民族聚屈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地 区的法院冇义务用当地通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