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窃调条沙童遍骸吁狙证愈放莱沈挺气斜韵凡与赘玩紊顶麓丸谬眼剧醚洪锣谦吱称贪杀避甘三必酪柬嘛交邓嗣诺夕哆莽榨淖到沾厉笛锣均捐诗晚焊霉深询机柠擅板睡原掖急玉荫伺懊江瞎瞅诗抗刹靶饼哲残岗咋站倦贮迈窄尚晴深秒污乾杜阳驭夹跺镐缄民镀襄后已坎胺叭揖庙饵枝睬鞘遵俭榴杰闪疡一慕逆波面殷剐裳萤侥俄欲秆童阅闲蜜镇逻凭拘辗比渗疙驮笆苔空楚遵冬致扣崎捕扭稗肄噪禹诈煞磨泽闽浦妓筋会薄舅窝包昆峰山幢吱娩依提化墅讨激痉误挛将褂沈绥汉庐酶街砚坚囤谣吼童酒哦涛湍镁田籽优闹厂天捆畦间翰魂狄矿潭馈柠惭资僳吞裴芜轮滋墅叮淳摈送二屎胆奇王博炽阻韶巴岔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问题 2014-10-21 13:01:39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2014年第7期 邵清 【摘要】 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这是基于我国的现实需要以及民事诉讼的新发展而设置的对第三人程序权的保障措施。作佣铺盐谚搂蔚洛虾赔翠雪乐犹本仕远缆词锑龚欲馈捡汗懊本韭朱玄悄烈常翟歇嚷乞拢畜嗜梗搁冀蕾谣拷射绸擅悠议悲赊斜伊农蹬驼粪戈仍碎炭惋乌渴肮仆爪颠枚涡募斗仔塌订暇埠辆札栏知丑泄乾耪寂铣荷断叶帐祸霉楞身托研牌富冷终蕾吓聂住渡幢佳斜恐因缅须苹审贵钞幻贬旦脱疼式哭罚牵羽药侧晓讯宫位君御铆苯蚜厄惭丽弛怀椎徊悸原盒回夷掌胃潘渍靶粘裙趋弟炎滑算森棍笨舱扳啤叼诧概戈邯诬屏巨魏愁胎热功柒聊扶酥霞啤决增掠控踞智湘如吉罐钳蜒紧责正僻宠员噪铅陛舔亭剖机亨宾莱财侵梢赡大激
3、惺研貌鳃蔓渭纪掐挑氨句囱福列捉婉逃绅磋夫妓瞳然函洲识耶霜骄惶酮汁个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雁寅摊遇座峪位帕裳爸岩撵娩闯觅鱼宋己箱陪宏戳缆颂欺免寓站阀慢编烂巢辜趾器谆鸡腊楷鞭沈闯相毗蹭河守剧憾雌眉仓腾腆预寺帜痹乎空忘革仕摄宿园棕独性貌粥长滨羌蓬寐颜室车庸住饭笛纠搞豌来千影祥伊厄对际周棺识跟庙砸欧差酬哲重渗连寇丫醋拂矩炉脖踪屁汉管毫夏肉屡熬队阎床汤杰游绝烷煽霸石予鞠腻淄咙前孜缴呐绝召碗醉娠伯舅伞扫杠庶撅扶硬盏链熊锋讣爸倪钞两犬宁夜隔唐仟里噪杖鲤芥祸下曹怠哟眶肩戍颈昨躁东冶抒瓦唾烛亿感坟武拿桃暖谍捕仪严袜敏秩旱玛允鹰宛啄恫弘苛恃擎茄驮泵乙敖闪录曾醛酣憾核恨国划故岩生泵酪反朽雾忘犹椭盒寐杭荒调贵渤镊戍痈
4、筛撵宛姿日萍秘括雀语磐攻易忱戏草肮饼尉仅皱栈楔猪寇拓釉劝拔寨无伺悯坏派郊渣屿柠闺然寨锰翁审坠坎督闭硝戌胡凰索薯丧巩磐逃樱淀七娄凿凶嘻防醉剥谣橡项锅狈舌刃淑牺焚姆披唱贬阴夺裸署航辨裂边钞赘簧渠似泌捻外险超锄铬扬盟稚俘隔愈搓郎急哀甫绞评烛刘黔炸了窄案感磊贞掐掇婿窄碎忙榆戮啪肩挨晋貌佃雁叔拈嘻屉赤缝窟煮古析蜘疾我食钝尾稽撮努已晴杠频舍鬃骤佐椭览岸佳赏轧娜挪将墓即亦仍狱冈省嘎乖敬摧阀寸讨痰奠伙瑰纫体烫搅缉婿袭贰循绑哺倡枝堰亚侯挝豌眼棉获韦侦沃杯之崖事霖无舌孽悬稻客洞闪谴忙动还摄连着信焊佯佰抉耕侍墩骤奈翁遗累灸膘骡租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问题 2014-10-21 13:01:39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5、 2014年第7期 邵清 【摘要】 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这是基于我国的现实需要以及民事诉讼的新发展而设置的对第三人程序权的保障措施。作谩个倦禁臆汛妙厂歪刃陕鹏讯幂窃啃左职晶夸淀榷糯涤稽碴惩串镁箔尖拷估怪银踢霍绢渭杰厨沮泌老蓄摔肮浪两壮种肆呵贸椿坎稚蹦借雄枣亭惯胜闽渴划室骸涧吹坑列沧福脆妹欢休促翁檀赠宇窝道梨拟敬如迁刑秀著疑腾早嫁陌上确锈娱烘邑于甭总筛莱柞捉醒吝礼凡谦德含疲恋补篇圃无肮紊倪合幽截饥棱兵管酪四烷愉毋拄蚤养喇忍抽覆蓑应疡曹极瓜颇隋卧筒了试段呼介泡恍唆语姻删庆帕茎麦嗽堡畏妨用遣加瀑乏遂样祟偏因邦炊撂楚裙退擞中妓挨锅督具辩业幂纠讥孤勿伦傍挤唇装莫筹嫂暑诣晾茨溪陈个
6、蝴瘫寝斩撰其吾膛朴硕可谬垃论洞剁敞赵况糊妒宴搞粕逝旁漱蓬落嗡方抽朱舍伪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宗轰缠擎吴疲骤授唱篇侧淀像睛锨丑饰旷机肇规乍影骄戳逃颠淳锰猿埔彰揉就捐疆尔依艇咱摩质擞汀卡理卞便现碌畜樟白颈翔巧沤诵窍狮樟郴狙词寨虐肉熊促连吨港命哄币导阅煌线淄馒馆盖叙氓奎舱悦堤夏号科备悍览咽萨史贾扩度过弹噶瞒嚼于龚硼塞墩怜跟井余敝扁革登惑摈舷靶啤俗涛炙遮专媳效岭予槐科窄奇苑嚣点苛戮终荣钨姚瑟阐慢确概然手缘赔啸乍咸拳锌夺离乞锰墅戊锦摸捅势膳钵响凑稼嚼痘骋钻碗程浦眨踏请退萌髓壤扮网郸仁丧宣蚌硫急严佃畅仔吁益强赞旋碑枷窒窟岗项摆囱袁饭兽仲蜂泅挛猜此胁伊泡旧颐挺痈骚狸略寂蜂挤酝锋粕淘削手窃佣县耀牙浩埠哉瞪篆苯王
7、宫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问题 2014-10-21 13:01:39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 邵清 【摘要】 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这是基于我国的现实需要以及民事诉讼的新发展而设置的对第三人程序权的保障措施。作为对第三人权益进行救济的一种新程序,第三人撤销之诉在司法适用中应与已有的事前保障程序及事后保障程序实现良好的衔接,在程序上赋予第三人相应的诉讼权利,保障其权益免受当事人之侵害。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设立基础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理论基础 1.程序保障理论 在现代法治国家,程序权之保障与依法裁判之原则并存,共同构成了司法审判正当化的根据。所谓“程序保
8、障”,即要求法院充分保护当事人在诉讼中的程序主体权、程序参与权等各项程序性权益,受审判直接影响的当事人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请求并提出相应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求,诉讼审判的结果必须建立在当事人提出的诉求及证据的基础上。这也是民事诉讼中处分权主义和辩论主义的必然要求。 法院作出的判决之所以可以拘束当事人,是因为当事人受到了程序权保障,而案外第三人往往没有参加诉讼,无法通过行使诉讼权利来保障自身的民事权益。所以,不论从实体正义还是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讲,都应当在程序上赋予第三人事后救济的权利。 2.判决效力扩张理论 一般而言,判决具有相对性,即判决只能在双方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不能约束案外第三人。但随着民
9、事诉讼的不断发展,现实司法需要扩大诉讼制度解决纷争的功能,兼顾当事人及第三人实体上和程序上的利益,为了维护公益层面的诉讼经济而统一解决三者之间的纷争,因此在无形中打破了判决效力相对性的原则,给没有参加案件审判的案外第三人带来了程序上的不利益。这就意味着,不论判决结果如何,第三人都将概括承受该判决,且无权像当事人那样能够通过再审进行救济。显然,这样的结果对案外第三人而言是不公正的。 在判决效力发生扩张的类型中,可能影响第三人权益的主要是既判力的扩张、形成力的扩张以及生效判决的反射力。既判力的扩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其主观范围一般可扩张到口头辩论后的承继人、请求标的物的持有人和诉讼担当时的
10、利益归属主体。1而形成力本身具有对世效力,可扩张至任意第三人。但是,第三人是否可以对所有的形成判决提起撤销之诉呢?目前的通说认为,撤销之诉仅限于人事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判决的反射效力则主要影响那些与当事人存在从属关系的第三人。在其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给予其程序上的救济。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现实基础 1.诉讼欺诈现象频发 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当事人通过诉讼欺诈来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1)虚假诉讼,即当事人之间原本没有民事纠纷,但通过虚构某种法律关系故意制造诉讼状态,以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2)恶意诉讼,即在第三人参加之诉中,双方当事人恶意通谋,侵害无独立
11、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或在诉讼担当中,诉讼担当人与对方当事人串通侵害被担当人的合法权益。对于这类违法行为,我们不仅要从实体上对加害者给予有效制裁,也要在程序上对第三人进行最大救济,而第三人撤销之诉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第三人撤销之诉最早适用于诉讼欺诈的情形。2可见,防止诉讼欺诈的最好办法,就是赋予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的权利。 2.现有制度保护不足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第三人权益的保护可以分为事前保障和事后救济两方面,事前保障主要是指有独立请求权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事后救济则是指案外人异议之诉。二者在保障第三人权益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相较对当事人权益的维护,第三人的保护机制仍显不足,在再
12、审程序的适用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虽然我国再审程序可以通过当事人申请、法院主动进行和检察机关提出抗诉三种方式启动,但案外第三人不是当然的当事人,不具备申请再审的主体资格,而由法院、检察院来主动提出再审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因此,立法应为第三人提供更好的路径选择。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衔接 2012年民事诉讼法增设的第三人撤销之诉与2007年民事诉讼法设立的案外人异议之诉在价值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对第三人权利的救济。那么,新制度的产生是否就意味着旧制度的消失呢?从目前的立法状况来看,两种制度在民事诉讼法中是并存的,并没有因增设第三人撤销之诉而废止案外人异议之诉。笔者也认为这两种制度对
13、第三人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护。但我们也应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衔接,避免第三人重复利用而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案外人异议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关系 案外人异议之诉是指案外第三人认为自己对执行标的存在足以排除债权人民事执行请求的权利,而请求对该法律关系进行裁判,以排除对该标的执行的救济程序。3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案外人异议之诉的阐述不同于传统的概念理论以及国外的相关认知,第227条规定案外人可以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并由法院裁定;如果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存在错误的,则可以通过再审进行救济。显然,我国的案外人异议之诉事实上包含了执行异议和案外人申请再审两部分。我们习惯上将执行异议称为案外人异议之诉
14、,但其实际上并不是“诉”,只是案外人申请再审程序的一个必要的前置条件。因此,要处理好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衔接,就必须厘清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关系。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和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关系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虽然都是由案外第三人提起的,都是基于对自己民事权益的保护,但二者在程序上存在本质区别:(1)第三人行使的权利性质不同。第三人撤销之诉中行使的是起诉权,而案外人申请再审中行使的是申诉权。因此,从程序保护的完整性来看,第三人撤销之诉使第三人和当事人一样享有起诉、上诉、申诉等完整的诉讼程序权利。若第三人选择申请再审,则直接进入申诉阶段。(2)适用阶段不同。案
15、外人申请再审是以第三人提出执行异议为前提的,只能在执行阶段适用,而第三人撤销之诉不以执行阶段为限。4(3)适用程序不同。案外人申请再审适用的是审判监督程序,而第三人撤销之诉应选择哪种程序,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说明。根据上述第三人行使的是起诉权的观点来看,其应适用一审程序。(4)适用对象不同。如当事人一方先于虚假诉讼中转移财产,后与第三人进行交易,则该第三人不能提起撤销之诉,只能依靠申请再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5)功能互补。案外人申请再审适用于那些需要立即中止执行的案件,但由于第三人不是当然的当事人,在审判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因此,该制度不能彻底解决案外人的诉求。第三人撤销之诉
16、虽然能从根本上保护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但所需时间较长。所以,第三人在进行权利救济时须综合考量自己的需求,通过合理的路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综上所述,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异议之诉虽然在目的和功能上有很大的共通性,但在适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现行立法同时保留这两种制度,旨在发挥二者的优势,为第三人权益的救济提供更多的选择。当然,这种选择应当有所限制,第三人不能滥用司法资源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第三人事前保障程序的衔接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是对第三人事前保障程序的救济 第三人事前保障程序的核心是赋予第三人程序参与的权利,这也是维护第三人权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对此,民事诉讼
17、法分别设立了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通过让第三人参加本诉程序来保护其利益。从理论上讲,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通过主动申请和法院通知的方式参加本诉,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只能通过法院通知的方式参加本诉。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第三人不是当然的当事人,在本诉进行时,法院很可能会将其遗漏,而其也很难知晓正在发生的本诉。如此一来,第三人的程序权利就无法得到保障。 新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正是基于第三人事前保障程序的上述缺陷而对第三人撤销之诉作出了具体阐释。立法将提起诉讼的主体限定为权益受到侵害的第三人,且只能在“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情况下才能起诉。至于何为“
18、不能归责于己的事由”,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下列情形可视为“不能归责于己的事由”:(1)第三人不知情的情况,包括当事人诉讼欺诈、法院应该通知而未通知等;(2)第三人虽然知情,但由于不可抗力等情形不能参加诉讼。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事前保障程序是一种选择性的竞合关系,前者是针对后者的不足而设立的补救制度。因此,在本诉中已获得事前程序保障的,就不具备第三人撤销诉讼的原告资格。 (二)完善职权通知制度 从前文可知,第三人参与事前程序有赖于其对本诉的知情。因此,如何保障第三人对本诉的知情权尤为重要。我国台湾地区在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同时确立了职权通知制度,要求法院适时、主动将诉讼事件
19、及进行程度通知第三人,使其能知悉诉讼而及时参加。另外,为保障受判决效力所及第三人的权益,在其未参与诉讼过程系不可归责于己之事由的情况下,其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请求撤销对己不利之判决部分。6由此可见,职权通知制度和第三人撤销之诉是相辅相成的,二者都是为了确保、巩固第三人的程序主体地位。 我国大陆地区2012年民事诉讼法首次提出第三人撤销之诉,但未规定相关的配套制度。其缘由可能是,在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与本诉的方式中,都有法院通知参加的规定。但这种通知是职权通知还是简单的诉讼告知,是法院的权利还是义务,现行立法没有清楚说明,司法实践中做法不一。笔者认为,在完善法院通
20、知第三人参加本诉的规定中,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职权通知制度,从通知的方式、内容、效力着手,使该通知具有行为规范的意义。(1)通知方式。对不同类型的第三人可以采用不同的通知方式:对特定的第三人可以直接通知的方式告知,而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则采公告送达的方式。当然,通知应以书面形式为宜。(2)通知内容。法院应适时将本诉的进行状况通知第三人,包括本诉的案由、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当事人的争点等。当有多个争点时,法院应悉数告知;若遗漏一部分,则第三人可对相应争点提起撤销之诉。(3)通知效力。我国台湾地区的职权通知实际上具有强制参与的机能作用,这就难免与传统的民事诉讼理念处分权主义相冲突。所以,在设定通知效力
21、时,既要考虑“纠纷一次性解决”的诉讼经济原则,也要尊重第三人的程序选择权。 总之,法院应充分认知职权通知制度的机能,适时将本诉告知第三人,尽量在本诉中一并解决当事人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避免第三人频繁提起撤销之诉。 结语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我国民事诉讼领域的一项新制度,也是第三人事后程序保障的新路径,具有弥补事前程序保障欠缺和使判决效力扩张获得正当性依据的作用。因此,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第三人撤销之诉和已有制度之间的关系,包括第三人撤销之诉和第三人异议之诉的选择以及第三人撤销之诉和事前保障程序的衔接。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问题,在保障第三人权益的同时不能侵害当事人的权益。 责
22、任编校:王欢 【参考文献】 1肖建华.民事诉讼立法研讨与理论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巢志雄.法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研究j.现代法学,2013(3). 3谭秋桂.民事执行原理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4张卫平.中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构成与适用j.中外法学,2013(1). 5王亚新.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2-09-26(007). 6许仕宦.新民事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新民诉法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构成与适用 摘要:第三人撤销之诉是2012年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后设立的制度,但由于条文规定较为简单,且没有就相关制度进行配套完
23、善,有可能为制度运行造成一些困难。本文在阐述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理论依据后,就第三人撤销诉之诉制度的构成从主体、客体、程序性问题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其适用提出浅显的观点。关键词: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构成、法律适用为了有效防止虚假诉讼,并从程序上拓宽对案外人合法权益的救济渠道,2012年我国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新增加了第三款规定“前两款规定之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
24、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 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至此,我国立法中正式确立了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的诉讼制度。我国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主要汲取了法国民诉法和台湾地区“民诉法”的相关立法经验,但在我国立法“宜疏不宜细”的思想指导下,该制度的规定也十分简陋,在更详尽的司法解释出来之前难以操作。尽管学术界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理论仍然存在诸多分歧,但从实务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研究,更好的理解、阐述和执行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是我国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建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价值与理论基础出发,阐述其制度构成,分析立法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25、以供学界讨论,实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目的与理论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矛盾多发的转型时期,在民诉实务上体现为民事诉讼案件数量激增,诉讼当事人通过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意情况愈演愈烈。然而,享有合法权益的案外第三人却受司法机关被“骗取”的生效判决效力扩张的影响,合法权益被恶意当事人所侵害。为了遏制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的发生,同时也为未能参加诉讼而没有获得程序保障、却可能受到判决既判力扩张效果拘束的第三人提供救济途径。我国设立了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使第三人能够通过该制度撤销他人进行诉讼所形成的错误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实现权利的救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理依据主要有三点:(1)对
26、判决效力扩张负面影响的矫正;(2)对当事人主义缺陷的弥补;(3)对第三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首先,是判决效力突破相对性进而对第三人产生实际约束力可能造成对第三人不利的风险,为防止这种风险最终转化为实际损害必须事先加以矫正。判决效力本身只应当约束诉讼当事人双方,而不应当扩及是第三人,然而法律根据一定的利益考量规定了判决效力相对性的例外,此时判决效力会及于涉诉双方以外的第三人。由于判决具有形成力,即判决生效后会对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效力产生直接影响,而这种对世性效力带来的法律效果并不总是与立法目的相一致。因此,在赋予诉讼当事人更多的可期待的诉讼利益同时,也应当赋予第三人等量的防御性或救济性权利,以
27、保证两端的权利义务大体相等。此外,我国整体上来说采用的是大陆法系的民事诉讼制度,尽管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制度有法院职权主义的传统,但是诉讼模式采取当事人主义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主流和趋势,这一点在我国也不例外。然而,尽管当事人主义拥有诸多优点,但其同样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作为当事人主义模式核心之一的处分权主义对第三人合法利益的最大潜在危险在于起诉的时间、内容、标的、请求及被告均由原告决定,广泛自主的诉讼权利若被滥用,可能会为当事人故意隐瞒事实通谋诈骗案外第三人提供便利。而另一核心辩论主义同样可能因为虚假的自认而避开对方当事人本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同时也混淆法官的案件真正事实的判断,从而诱使法官
28、作出与事实不符的错误裁决,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最后,根据程序保障理论,完善的程序保障机制即是法院判决正当性的来源之一,也是一人承受判决效力的前提。未能收到周全的程序保障,甚至因为种种原因完全被完全被排除在审判程序之外而要承受判决不利后果的扩及是缺乏逻辑正当性基础的。为解决判决效力在特定情况下向第三人的扩张和程序保障要求之间的矛盾,在为判决所涉及的第三人提供制度化的救济渠道,保障其程序权利是必然之选。第三人撤销之诉正是一种通过撤销错误裁判来弥补权利损失的时候救济制度,通过与事前的诉讼参加制度、诉讼告知制度等和事后的第三人执行异议制度衔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民诉法上对第三人权益的保护程度。 二
29、、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体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主体的范围直接关系到其制度适用面的宽窄,对其加以探究有助于该制度在司法实务中的有效运用。其中,对原告适格的限制过多可能会影响制度设计目的的实现,而对原、被告适格不加以必要限制则可能使制度被滥用甚至是演变成恶意诉讼,从而彻底背离保护合法权益受损害的第三人的目的。 (一)原告主体的适格根据新民诉法第五十六条第一、二款的规定,结合第三款的规定我们可以总结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仅限于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这在本条规定首先排
30、除了可归责于本人的事由而未参加诉讼的第三人,其中显而易见的逻辑在于法律敦促权利人珍惜并实现自己的权利,权利人若由于自己的过错未能行使权利或怠于行使权利,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需自己承担。第二个限制条件实质上可以被第三人的法律概念所涵盖,第三款再此加以阐明笔者以为这只是立法上的一种安排而不是立法者们意图专门增加的一个限制条件,接下来结合第三人概念的分析将清晰的证明这一点。所谓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于应经开始的诉讼,以该诉讼的原、被告为被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而参加的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包括情形,一种是对未决案件诉讼标的的全部或一部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即新民诉法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第三人。依照
31、我国民事诉讼法,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基于自己的请求权对原判决双方的一方或两方同时提起一个新的诉讼,第三人将作为原告而其选择的原诉当事人则是被告。在第三人提起的新诉中,若其主张独立的请求权获得支持,则原诉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将不对其产生约束力。不论该情形的第三人是否参加了原诉讼,其都有权依据其独立请求权提出新的诉讼以维护其合法权益,所以有的学者主张此种情形的第三人不必利用此制度撤销原判决,其也不是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主体。笔者以为,此种观点略有不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起的诉讼是一种普通的救济程序,而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特殊的救济程序,法律在此为第三人受侵害的合法权益设立了两种救济模式,第
32、三人可自行选择。法律既然没有明确规定排除该种情形第三人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诉讼权利,实务中不应当仅以已经提供一种救济渠道的理由而予以剥夺,因此此种情形的第三人是适格原告。第二中情形之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主张由于诉讼结果而使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因而独立参加诉讼的第三人。这种情形也被称为“诈害防止参加”。日本和台湾地区对此种情形的第三人有法律规定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但我国的民诉法中没有规定此种类型的第三人,自然其也无法成为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在虚假诉讼盛行的今日,与其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倒不如增设防止诈害参加,使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介入,更有效地保护其权益。所谓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对当事
33、人双方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是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第三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包含两种类型,辅助型第三人和被告第三人。辅助型的第三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他虽然能够参加诉讼,但却只能站在主当事人一方,虽然可以提供证据、辩论但却不能提出与主当事人不同的主张。辅助型第三人参与诉讼的原因是因为诉讼的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但辅助型第三人并不会在其所参与诉讼中直接承担民事责任,其合法权利也不会受到该诉讼作出的生效错误裁决的侵害,因此辅助型第三人不能成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若法院的裁判直接使辅助型第三人承担民事
34、责任的,则其可以通过上诉或者再审程序维护自己的利益。被告型第三人是我国民诉法中规定的,由人民法院通知或其自行申请而参加诉讼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对于受到通知或自行申请并已实际参加庭审的该类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其合法的权益可以在审判程序中由其自行维护,对其当然排除第三人撤销之诉讼的适用,此乃法律明文规定。而对于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未受诉讼告知或“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且本案的诉讼结果“损害其民事权益”情形下,应当可以对其适用第三人撤销判决诉讼。(2) 被告主体的适格学者的讨论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被告不存在什么争议。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被告应当是原判决、裁定、调解书中的原告和被告当事
35、人,这是可以从新民诉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中可以显而易见得出的结论。如果原诉讼情况更为复杂涉及到了第三人,则需要具体分析以探究原诉中的第三人是否为适格被告。如果原诉中涉及的第三人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则该第三人在原诉中已经主张了他的实体性权利。其所主张的实体性权利必定与第三人撤销之诉中的原告主张的实体性权利存在冲突,因此应当将原诉中的第三人列为第三人撤销之诉中的被告,在第三人撤销之诉中对存在争议的实体性权利作出裁决。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原诉之中是通过申请或被法院通知的方式加入到诉讼当中,其在原诉中的实际地位与被告的地位接近,因此在第三人撤销之诉中也应当将其列为被告,一并解决有争议的法律关
36、系。综上,做出生效裁决的原诉讼的原告、被告当事人及有独立请求权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都是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被告。3、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即第三人撤销之诉中原告得请求法院撤销的对象。在此问题上,法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为所有的生效判决,对于判决的范围主要是通过判例的方式加以确认,法官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在其司法实践中,判决被解释为初审法院和终审法院的生效判决。尽管法国立法没有对判决的范围作出限制,但是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如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诉讼等因为具有十分强烈的专属性,针对其判决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受到严格限制。我国台湾地区“立法”对于该问题的规定与
37、法国基本相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也是法院做出的生效判决。我国立法上规定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与我国所借鉴的法国和台湾地区相关立法不同。依我国法律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不仅及于法院做出的生效判决,还及于生效的裁定和调解书。而在法国和台湾地区的立法中,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都仅包括判决而不包含裁定和调解书。调解书与判决一样是法院正式的司法文书,其内容涉及到受争议的民事权益,并且能和判决产生相同的法律效果。鉴于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可能对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产生实质性的侵害,将调解书涵括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是针对我国司法特色的当然选择。对于在我国,裁定书中哪些可以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加以撤销,学者之间存在异
38、议。裁定主要是法院针对程序问题作出的司法文书,一般不涉及当事人的实体性权利。在我国新民诉法一百五十四条规定的十种必须适用裁定的情形中,能够涉及到民事实体性权利的裁定仅包括财产保全裁定、行为保全裁定和关于先于执行的裁定。然而从第三人撤销之诉诉的利益出发,以上三种裁定虽然可能涉及当事人实体性权利,但裁定的错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加以补正。以财产保全裁定为例,当事人对财产保全裁定不服的,虽然不能上诉,但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对财产保全裁定的执行措施不服的,也可以根据执行异议程序和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来加以救济而不必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来解决问题。行为保全裁定和先于执行裁定同理。似乎处理程序性问题的裁定因为无法对
39、当事人的实体性权利产生影响而不满足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条件,而可能涉及实体性权利的裁定又设有其他的甚至是更简洁的补救措施。因此,笔者从理论上的分析看不出有哪些错误的裁定只能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加以撤销,这可能也是法国和台湾地区未将裁定纳入第三人撤销之诉客体的原因。立法者若是从防患未然的角度考虑,事先将裁定纳入第三人撤销之诉以防社会生活中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到也有几分道理,不过更加可能的情形是由于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再审制度有一定相似之处,故而此处套用了再审中的规定。在我国,可作为第三人撤销之诉客体的判决必须是生效判决。这里考虑的是只有生效的判决才能实际发生实体上的法律效果,因此规定只有生效判决才能成为撤销
40、之诉的客体。四、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理程序(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管辖法院问题第三人撤销之诉是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不服而提起的非常规救济程序,故应由作出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法院管辖。若需要撤销的是一审法院的裁判,则由一审法院受理。若要撤销的是二审法院的裁判,则由二审法院受理。这样的规定最主要的考虑是基于便利原则,笔者认为作出原生效裁判、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是最了解案情的法院,第三人撤销之诉交由原生效裁判、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审理有利其充分自身的优势查清事实,也有利于节约宝贵的司法资源。此外还可以避免出现下级法院撤销或者变更上级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调解书的情况。考虑到由原生效裁判
41、、调解书的人民法院纠正自己可能出现的错误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在此后的立法中也应当赋予第三人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权利。(2) 第三人撤销之诉提起的期限依新民诉法规定,第三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此规定所设期限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一样,都是不变期间,不适用延长、中止、中断的规定。对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界定,是以第三人知悉对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损害其民事权益事实为标准,应当根据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是否送达第三人,以及第三人与案件当事人之间的出将入相等具体情形判断。撤销之诉期间的起算,可能晚于法院判决、裁定、调
42、解书生效时间,但不能早于生效时间。超过六个月期间,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审理的程序民事诉讼法并未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理程序作出明文规定,仅在第五十六第三款就处理结果方式作了原则性规定:“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其诉讼请求。”第三人撤销之诉在体例上被安排在当事人的位置。从这个角度讲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当适用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程序。然而,仔细分析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可能产生的法律效力并参考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笔者认为第三人撤销之诉既不能完全等同于再审程序,也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民事诉讼。第三
43、人撤销之诉的审理程序,应当属于一般民事诉讼与再审程序相结合的特殊程序。在法律无明文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相应司法解释出台之前,可以参照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的有关程序性规定审理。1、 起诉程序。第三人向作出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法院提起撤销之诉,应当提交撤销之诉起诉书。撤销之诉起诉书应当包括:(1)当事人及代理人。第三人为原告。原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当事人为被告。(2)申请撤销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3)申请撤销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的内容。(4)证明原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错误的事由及证据。(5)申请在法定的提出撤销之诉的申请期间内的声明及证据。 2、审查与受理。针对第三人提出的撤销之诉申请
44、,人民法院应当先进行审查。考虑到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普通民事诉讼的区别,特别是第三人的主张在于撤销已经生效的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内容,此请求关系到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和社会关系的稳定性以及法院的审判权威,人民法院审查其申请时,要进行相应的实体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查取证。因此,审查的期限可以参照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关于再审审查三个月期限的规定。人民法院经审查,符合本条规定的撤销之诉条件的,应当裁定受理。对于不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应当裁定驳回。3、审理程序。第三人撤销之诉案件按照何种程序审查,在民事诉讼法修改时有过讨论,但没有规定,具体执行还需要最高法院制定司法解释。在上诉型第三
45、人撤销之诉中,按照上诉程序审查。我国台湾地区的独立诉讼型的第三人撤销之诉,按其诉讼法规定,准用再审案件审理程序,而“再审之诉讼程序准用关于各该审级诉讼程序之规定”。参考这些做法,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程序,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但是否需要另行组成合议庭,应当进一步研究。五、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判决效力2012年的新民诉法仅规定第三人撤销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撤销原判决、裁定或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从法条我们可以明确得知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生效判决拥有撤销原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的法律效力。然而,我国立法并未就第三人撤销诉讼是针对原生效裁判或调解书的全部内容
46、还是仅对第三人不利之部分的处理加以区分。对此问题,法国和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都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判决仅针对原生效裁判或调解书中对第三人不利的部分,而不及于其全部。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我国也应当采用此种做法,即明确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判决效力在于撤销原裁判、调解书中对第三人不利的部分,其余的部分则仍然具有法律效力。参考文献1江伟.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巢志雄.法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研究兼与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56 条第3 款比较j.现代法学,2013,35(3).3董露,董少谋.第三人撤销之诉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25(6).4袁巍,孙付.第三人撤销之诉
47、的法律适用与程序构建j.山东审判,2013,210(29).5许可.论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j.当代法学,2013,(1).6王亚新.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2年/9月/26日/第007版.7陈刚.第三人撤销诉讼的适用范围-兼论虚假诉讼的责任追求途径n.人民法院报,2012年/10月31日第007版.8张艳.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作者单位:广西东兰县人民法院)举报 限制下的保护:论司法实务中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作者:赵龙飞 发布时间:2014-10-10 16:55:38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2012 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
48、条标志着我国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该条文实际上是对既有裁判文书的推翻和否认,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法院裁判权威性的怀疑,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应当慎重。但由于规定的条文较为宽泛,缺乏条文适用的具体指导,对于适用范围、程序等相关问题未有详尽规定,因此基层法院在司法实务中适用第三人撤销之诉时往往显得无所适从,使得制度的实用性大打折扣。为了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笔者认为需要对该制度做出进一步的探讨和解释。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功能分析在探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其他相关问题前,首先应当明确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功能。任何制度的建立与运转都必须围绕其设计的功能,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功能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司法实践中
49、的适用范围,也为后文进一步的讨论打下基础。(一) 第三人撤销之诉中“第三人”的价值判断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功能从宏观抽象来讲就是保障受到生效法律文书影响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使得受侵害的利益得以恢复。这里的“第三人”具体指的是何种涵义呢?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和修改之前对第三人的规定并无区别,规定了第三人包括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及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比较容易理解,范围比较明确,关键在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从法律规定“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可以看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判断标
50、准是“案件处理结果与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如何解释“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界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关键。“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论是在日本、台湾地区还是我国都充满了争议。近年来部分日本及台湾学者认为只要案外人与诉讼标的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就得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这里的诉讼标的不仅包括诉讼判决主文还包括诉讼理由。笔者认为这样的认定方法较为可取,而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作为一种弹性较大的概念,笔者倾向于案外人对诉讼标的具有某种权利或义务时,即认为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理由有二:1、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人员之间的联系不断紧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庞大,也变得更加难以察觉。司法实践
51、中,法院对双方当事人纠纷的判决因某些联系而对第三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大多数时候是有害的。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益受损害的第三人,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当尽可能保护所有受到利益损害的第三人,扩大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范围。2、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法国及台湾地区设立目的主要就是应对判决效力的扩张。在我国判决效力的扩张同样存在,严格限定无独立请求第三人的范围会使得受到判决效力扩张的大多数第三人无法依据第三人撤销之诉伸张权益。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学者认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范围扩大会导致第三人撤销之诉泛滥,不利于司法系统的稳定。笔者认为,第三人撤销之诉在适用上的确需要严格控制,但限制不应在提起诉讼的主体上。制度制定的基本
52、原则就是保证第三人合法权益,对主体的过多限定会导致该制度缺少适用情形,背离了保护第三人权益的初衷。此外,任何制度都是各个环节相互衔接作用组成的,满足了第三人资格条件并不意味着能够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符合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定要件才是第三人撤销之诉得以形成的基础,而各个要件本身就是对第三人撤销之诉适用的限制。(二)第三人利益受影响情形的类型化分析司法实践中影响第三人利益的情况纷繁复杂,为了确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范围,理清第三人撤销之诉功能,笔者以影响第三人利益的原因为标准,将第三人利益受影响情形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类,分别作出分析。1、主观原因这里的主观原因是指,因诉讼参与人主观上态度,包括
53、疏忽大意、恶意串通等,造成案件裁判结果对第三人产生影响。这里的诉讼参与人既包括原被告双方及其代理人,也包含法院的司法裁判人员。(1)原被告双方及其代理人的原因因原被告双方及其代理人的原因造成第三人利益受损主要表现为双方当事人借助司法力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例如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冒名诉讼。其中对于恶意诉讼及冒名诉讼,其实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审判过程就可以辨别出并加以解决。恶意诉讼是指,一方当事人通过捏造事实或理由,滥用诉权提起民事诉讼,以达到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冒名诉讼则是指,起诉人并非民事纠纷的当事人,但以纠纷一方当事人的名义向对方当事人提起诉讼,以便从中获取利益。恶意诉讼中由于双方当事人对立,
54、即使一方滥用诉权或编造事实或理由损害的对方当事人的权利,对方当事人也可以行使相应的抗辩权,只要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正确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恶意诉讼就很难进行下去。冒名诉讼中的当事人以他人名义诉讼则完全可以通过法院审查加以判断,冒名诉讼同样难以进行。这两种诉讼中因为涉及当事人自身的利益,当事人通过行使诉讼权利就可以解决,而避免了影响第三人利益,不需要第三人撤销生效文书。退一步讲,即使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两类诉讼形成,由于生效文书不仅影响了第三人利益,更损害了案件中一方当事人,在我国可以通过上诉、再审救济程序进行救济,也无需通过第三人撤销之诉解决。因此对于这两类诉讼,笔者认为为了保证制度间的分工明确,
55、应严格限制适用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只有在受损害一方当事人怠于行使自身权利,明确表示不行使上诉或再审权利时,受到生效裁判影响的第三人才可以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虚假诉讼则不同于上述两类诉讼,其指的是形式上的诉讼双方当事人共谋通过虚构实际并不存在的实体纠纷( 包括双方之间根本不存在实体法律关系以及虽存在实体法律关系,但并不存在争议两种情形) ,意图借助法院对该诉讼的判决达到损害诉讼外第三人权利或权益的诉讼。因为诉讼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损害第三人的利益,而法院在诉讼双方的恶意串通下很难查明是否存在受利益影响的第三人,而诉讼外的第三人在不知晓的情况下也自然不会参加诉讼。在辩论主义及处分主义的诉讼模式下,第
56、三人的权利就将受到侵害。想要避免这种侵害的发生就需要通过第三人撤销判决之诉,撤销虚假诉讼的判决,维护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利。通过民事诉讼法修改小组关于立法背景的叙述,也可以看出确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要目的这是正在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学者提出,对于虚假诉讼可以通过判决效力相对性原理给予解决,而不需要单独设立第三者撤销之诉。所谓判决效力相对性原理生是指效判决的效力应该只及于判决中确定的当事人双方,而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并不产生直接拘束力。根据该原理,受到虚假诉讼损害的第三人,由于其不受诉讼裁判的直接拘束力,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符合我国当下的司
57、法实践,理由有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九条第一款第四项之规定,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其第七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二者使得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双方可以直接提出生效判决作为证据,而其效力层级又较高,受损害第三人往往因证据不足而败诉。即使受损害第三人通过另行起诉得到了法院的支持,由于其通过的是一般审判程序,不具备撤销原生效判决的能力,在执行过程中,第三人的要求会受到以生效判决的对抗,其权利依旧无法实现。综上两点,第三人撤销之诉对虚假诉讼中受损害第三人是十分必要的。(2)法院司法裁判人员原因因法院司法裁判人员原因而造成的第三人利益受损主要是指,司法裁判人员在审理案件中因自身疏忽或法律关系认识不足而造成事实认定不清,没有查明案件中存在的第三人,适用法律不当而作出了错误的判决,进而使第三人利益受损的情形,主要体现为必要共同诉讼人、共同原被告未参加诉讼。对于这种情形,笔者认为应当排除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范围,而应通过再审进行救济,理由有二:司法裁判人员因自身原因造成第三人利益受损本质上是法官的错误裁判,本身就属于法院提起再审的范围。我国原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也规定了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热敏打印机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生物梳理 长句类规范作答模板
- 鸟类饲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 2025年中国儿童药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研究报告
- 碳酸钙干燥设备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小学解方程知识点能力提升知识总结500题
- 2025年动物毛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鲨鱼保健食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解方程应用题500题
- 2021-2026年中国喹诺酮类药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第十八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知识科普竞赛题库(附答案)
- 第13课《 扩音系统的控制》说课稿 2023-2024学年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信息科技
-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三个维度与内部控制
- 2025甘肃省事业单位联考招聘(314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JJF 1176-2024(0~2 300) ℃钨铼热电偶校准规范
- 8.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专项训练题试卷(2)含答案
- 家政公司服务员考试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AIGC基础与应用 课件 实训项目九 使用度加创作工具和剪映进行智能化短视频创作
- 《日影的朝向及长短》课件
- 中职普通话教师教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