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目录i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2编制依据21.3引用标准31.4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1.4.1指导思想41.4.2基本原则4第二章项目背景62.1xx县环境概况62.1.1地理位置62.1.2自然环境概况62.1.3社会经济概况72.2辆川镇概况82.2.1地理位置82.2.2行政辖域82.2.3气候与物产8224社会经济概况92.2.5基础设施92.3xx溪基本概况11第三章 流域环境现状123.1xx溪水质状况123.2流域环境质量状况133.2.1排水沟渠现状133.2.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3

2、3.3流域配套基础设施状况15第四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74.1保护流域水质的需要174.2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184.3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经济的需要184.4防御水、旱等自然灾害的需要184.5保护下游鲤鱼岛原始生态环境的需要194.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20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21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215.2项目建设目标215.3项目实施原则215.4项目实施方案225.4.1水利工程建设225.4.2水环境综合整治325.4.3绿化工程375.4.4水土流失治理375.4.5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395.4.6扌罔川镇镇区整治41第六章实施计划与施工组织管理436.1项目实施原则43

3、6.2项目实施计划436.3项目施工组织方案446.3.1施工准备44632施工过程446.4项目实施管理机构456.5项目质量管理466.6运营管理与维护466.6.1管理机构与制度保证466.6.2排水管道、河道的清淤疏通48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497.1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497.1.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97.1.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507.2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517.2.1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517.2.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52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综合防灾538.1劳动安全卫生538.1.1施工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538.1.2防护措施538.2抗震548.3消

4、防548.4防潮防台风55第九章 工程概算与资金筹措569.1编制依据569.2关于其它费用的计取569.3项目总投资579.4资金筹措及用款计划599.4资金筹措599.4.2用款计划59第十章效益分析6010经济效益6010.2社会效益6010.3生态环境效益61第十一章结论63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2、项目地点:xx县xx溪流域3列建设单位:xx县辆川镇人民政府4、项目联系人:xx5、联系电话:xx6、任务由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若干 意见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推 动xx县小城镇环境保护

5、工作,xx县辅川镇人民政府委托本公司编 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前乡镇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 健康安全,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 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确保农村 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xx溪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贯彻可 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尽快开展xx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工作。7、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水利防洪建设、环境保护、林果绿化建设、水土保持、农业科技示范片区建设及其它配套工程建设等。8、建设年限:3年9、项目总投资:3820.8

6、万元10、资金筹措本项目工程总投资3820.8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自筹资金和申 请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无偿补助),其中建设单位自筹资金 2720.8万元,申请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无偿补助)1100.0万 tc* o1.2编制依据1、xx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xx县辆川镇总体规划3、xx县辅川镇“十一五”发展规划4、xx县区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1994 年5、xx县城地面水环境功能规划,1998年6、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7、1995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3引用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8、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979、造林技术规范gb/t15776-9510、福建省水土保持工程地方标准db35/t525-92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9-20011

8、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5、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16、通用用电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17、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1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9、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材料14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4.1指导思想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结合xx县及辆川镇实际情况,实 行治水与治山相结合,治理和开发相协调,与县城建设、辆川镇建设 相衔接,与农业科技示范片区相配套,变水害为水利,使溪水畅流、

9、水质达标,山头绿化、堤岸林化,水利设施布局合理。整治重点突出 标本兼治。1.4.2基本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环境整治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 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持能力,促进 乡镇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环境整治时,不仅要确保当前乡镇社会、经 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还要着眼于长远的、综合的、整体的利益,维 护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特殊生态功能区优先保护原则特殊生态功能区指在区域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态功能 区。它们对于建立乡镇生态功能平衡,保障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良性 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支撑作用,需要优先保护。(

10、3) 整体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根据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生态系统、社会 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的高度耦合,缺一不可。乡镇环境综合整治 同样应注重三个生态子系统的和谐统一和三个系统规划的整体性;另 一方面,xx溪是xx县这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整治应 从全局的战略出发,考虑与周边乡镇功能的协调。同时,环境整治应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供操作的具体措施。第二章项目背景2.1xx县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xx县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突出部,北纬24。49地形地貌xx县依山临海,属闽粤花岗岩丘陵区的一部分,地形以丘陵为 主,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马蹄形层状倾斜。西南西

11、北山丘连 绵,中部和东南部开阔平坦,大多是海积沙土平原和台地。 气候、气象 xx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沛,年日照2206.6小 时,年均气温17.2°c20.8°c,夏长无酷暑,冬短罕霜寒。降雨量集 中,年降雨量1022毫米,蒸发量大,年蒸发量达到2033毫米。区域 全年主导风向为ene风,夏季多吹ssw风,年平均风速39m/s, 7 8月份常有热带风暴,风力一般710级,全年静风频率较低,仅占 25° 07,东经 118° 377119° 057 ,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 东南隔泉州湾与石狮市相望,北接泉州市泉港区

12、,西南与泉州市洛江 区接壤。3、水文条件xx县域内没有较大的河流,地表水主要是由小溪流和人工水利 渠道组成。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条,分别是xx溪、 黄塘溪和菱溪。在城市规划区内最大的溪流为xx溪,该溪南支发源 于螺阳镇、螺城镇、辎川镇,从峰崎村注入湄洲湾。沿途主要有灵头 溪、下社溪和破溪三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19.3平方公里,主干流 长28.2公里,年平均流量约2m3/s,该溪主要起雨季排洪和旱季农灌 作用。2.1.3社会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xx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弘扬“勤奋刻 苦、务实求真、团结拼搏、创新争先”的xx精神,奋力发展社会生 产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

13、了长足发展,现已形成具有浓郁地方 经济特色的石雕石材、食品饮食、针织服装制鞋、建筑房地产和海洋 水产等五大支柱产业,成功打造了 “惠雕”、“惠女”、“惠泉”三大品 牌。1994年以来,xx连续几年蝉联“福建经济发展十强县”,2003 年国内生产总值176亿,五年年均增长17,财政总收入突破10 亿元大关,五年年均增长21.8%o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形成 新的优势,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36位和“全国 最发达100县(市、区)”第70位;连续第十年进入全省“十强县” 行列,经济总量居全省第四位。社会事业创新达标工作成果丰硕,先 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福建省农村技术示

14、范县"、“省级文 明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信息网络示范县”以及 “省级卫生县城”、“取拥模范县”两连冠等荣誉称号。2.2轴川镇概况2.2.1地理位置辅川镇位于xx县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 04 ,东经118° 51 o镇政府驻地在县城东北,与县城区直距8公里。辎川形如网, 谐音辎,土地肥沃,一马平川,故名辅川。辆川镇地处县城东部xx溪下流,东临湄洲湾,东南与东岭镇接 壤,西与黄塘镇、螺阳镇接壤,南与涂寨镇相连,北与山腰镇、涂岭 镇及山腰盐场毗邻。2.2.2行政辖域辅川镇面积54平方公里,镇政府设在辅川街。全镇有25个行政 村,122个自然村

15、,总人口 71758人。223气候与物产全镇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5度,无霜期306 天,年降水量1400毫米以上。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林地面积14519 万亩,森林覆盖率15.50%,石业矿产丰富。辅川镇还是xx县的粮 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区,主要的农业基地有走马竦农业示范基地、中 绿农业基地、农牧基地、外走马境珍禽基地及县农科所示范基地。粮 食作物以水稻、甘薯、大麦、小麦、大豆为主,其次有高粱、玉米、 蚕豌豆、小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龙眼、荔枝、余甘、桃李、枇杷等。 主要的海产品有缢蛭、牡蛎、带鱼、鳗鱼及其它海产品等。224社会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末期以

16、后辎川镇的经济和社 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3.69亿元, 其中企业总产值18.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92元、稅收入库2123 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3.9%、42.2%和73%。先后被市委、市政 府评为“关注'三农'、办好14件事”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文化先 进镇、泉州市“三农”工作先进单位和泉州市科普先进镇,被县委、 县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镇、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农村工作先进单位 和“十五”期间贫困残疾人安居工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辆川镇的企业发展迅速,全镇现有私营企业100多家,并建有居 仁工业区、半堤岸工业区以及在建的外走马揉万亩

17、围垦工程。到目前 为止,已有25家外资企业在辅川办厂。全镇已形成了石材加工、粮 食加工、蔬菜加工、海水、淡水养殖等支柱产业。2.2.5基础设施公路:辆川镇交通便捷,地处324国道边,福厦高速公路xx 段东侧。北距肖厝港30公里,南距泉州30公里,与福厦高速公路黄 塘、驿坂两个互通口相距10到15公里,国道324线,漳泉肖铁路、 沿海大通道纵贯境内。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已形成一定的网 络,开通了小山一下江一辅川、五柳一吹楼一辎川等乡镇级公路。乡 级以上公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村与村之间的村级公路达到四级公路 标准。铁路:连接鹰厦线的漳泉肖铁路在螺阳镇设立xx站,距县城8 公里。港口:镇区可充

18、分利用的港口码头有:规划建设中的斗尾国际中 转港口、在建青兰山30万吨原油码头、崇式千吨对台贸易码头、一 级渔业码头。镇区北侧的辅川码头(500吨)和辅川盐业码头(500 吨)分别承担着本县粮食和盐产品的进出海上运输。盐业码头的船只 可通往香港、澳门等地。航空:距晋江机场45公里,距福州和厦门国际机场一个半小时 路程。通信:通讯发达,具有无线、有线等多种传播方式和传输覆盖网 和海、陆、空立体通邮格局。全镇已开通程控电话近万门,通讯光缆 来自xx县电信局。村村已设立程控电源,在镇域范围内设有移动电 话基站。供电:辆川镇区域现状电源全部来自xx霞光110kv变电站。 根据全县电力系统统筹规划,近期

19、将在玉围村建设一个较大容量的 110kv变电站,届时全镇域电源均依靠玉围变电站供给,年供电能力 25万千瓦时。供水:现有城南、北关2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25万吨。 现状辎川镇的供水水源均引自北关水厂。文化教育:辆川镇文化教育事业日趋进步,拥有一座建筑面积 500平方米的文化站,内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棋艺室、乒乓球厅等 设施;规划建设中的辎川中心文化广场,将成为广大群众健身的中心 场所。122个自然村村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医疗卫生设施较完善,镇 卫生院2006年新建了 一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综合门诊楼;镇内 建有5所中学,15所6年制完全小学,学生可实现就近就读。2.3xx溪基本概况xx

20、溪位于xx县的中部,东经118° 45 118° 50,北纬24°57 25° 05z o河流由干流、支流组成。上游分北支和南支,北支 河长5.5km,发源于黄塘镇石码村。南支河长10.8km,发源于螺阳 镇锦水村大坪山,下游左岸有破溪支流汇入,河长7.6km,南北支汇 合口至出海口河长10.7km,主河长为21.5kmo流域包括张坂、螺 阳、黄塘、涂寨、螺城、辅川等乡镇,由南向北注入湄洲湾。流域面 积119.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2.18%。,年平均流量约2m3/s,该 溪主要起雨季排洪和旱季农灌作用。第三章流域环境现状3.1xx溪水质状况根据xx县

21、环境监测站在xx溪的洋坑桥断面、峰崎桥断面和山 美闸断面的监测结果,以及xx溪丰、平、枯水期例行监测结果显示, xx溪上游的洋坑桥断面水质各监测项目除氨氮超出iv类水质标准 外,其它各监测项目均达到地表水丨类或者ii类水质标准的要求,说 明xx溪上游受污染程度小,水质较好。xx溪下游由于是整个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纳污溪段,水质较 差,除ph值、石油类、亚硝酸盐氮、c+等指标达到v类水质标准 外,其余如bod5> codcr> do和氨氮均已严重超标,水质呈富营养 化状态,而且该纳污溪段水质发黑,并可闻到轻微的臭味,水质感官 性也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xx溪下游水质

22、较差的原因是因为该溪段上游来水量小、纳 污容量有限、自净能力弱,但长期接纳了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生产 废水,这是该水体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同时,由于上游田边闸等农 田水利设施的拦截灌溉,即使是平水期和丰水期进入该溪段的清水也 不多,进入溪段的基本是来自城区的污水,水体交换度很小,使该溪 段的生态恢复能力降低。3.2流域环境质量状况3.2.1排水沟渠现状xx溪沿途流域的几条主要排水渠都是由早期的灌溉渠发展而来 的,在农田作为建设用地后,这些沟渠就被利用作为城市排水主干渠。 近几年,xx城镇建设发展步伐很快,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建筑内部卫生设备的完善以及工业的发展,城市用水量大幅增

23、加,产生的污水量也相应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的 沟渠中。这些沟渠有的淤积严重,过水能力差,加之居民往里随意倾 倒垃圾,过水断面进一步减少,甚至造成溪段堵塞,许多沟渠发黑、 发臭,使居民环境(尤其是沟渠周边)恶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环境。同时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xx早期没有一个超前、可操作性 强的排水专项规划指导城市排水沟渠建设,无法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和 道路建设对沟渠进行系统改造,造成目前部分沟渠随着城市开发被建 筑覆盖,这给城市排水系统管理、清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3.2.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随着xx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城镇化规模逐步扩犬、工业企业和 城市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

24、日益提高,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财力等客观因数的限制,城镇污水治理设施 缺乏,城镇生活污水和犬部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均直接排放到附近 的沟渠内,导致沟渠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道垃圾淤塞严重、 蚊虫滋生、水体发黑发臭、生态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日益严重的水环 境污染已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质量,从而制约当地经济 的发展。(1) 水土流失严重。虽然近年来得到一定的治理,但资源开发 和生产建设仍产生了一些新的水土流失,流失面积呈增加的趋势。(2) 河道淤积严重。由于城镇化规模的扩大、工农业的发展及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 直接排入

25、xx溪流域,造成河道垃圾淤积严重,使得排洪和农灌等兴 利功能矛盾十分究出,一旦出现超过现有设防标准,将会对下游生产、 生活活动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3) 森林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由于早期的滥 砍滥伐,导致xx溪流域防护林急剧减少,加上水土流失严重,成熟 林又少,森林生态功能也急剧退化。由于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 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也遭受严重打击,生态系统变成单一而脆 弱。(4) 土地质量下降。因水土流失,原有很大一部分一级耕地降 为二、三级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山地沦为石裸地,水田产生潜育 化或次生潜育化。(5) 农业环境污染加剧。流域农民因盲目使用农药、化肥及

26、工 业“三废”排放已严重污染土地,流域70%河段已不符合渔业水质标 准。(6) 水、旱等自然灾害频繁。九十年代以来,水灾频繁,而且灾害损失日趋严重,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增加。3.3流域配套基础设施状况(1) 由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系统未建成,大部分雨水管被 当作雨污合流管使用,城镇大部分污水还是就近排入镇区内部的几条 沟渠,通过沟渠再排入xx溪中,即使按分流制设计施工的污水管, 其收纳的污水最终仍排入雨水系统,进入xx溪。经现场踏勘调查,已建成的污水管大部分已投入使用,但存在三 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污水管道未连成系统,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 的功能;二是管道的管理维护在管道工程建

27、成后没有及时跟进,很多 管道由于没有及时清淤疏通,已影响其过水能力,有些局部已严重堵 塞;三是管道乱接、混接较严重,雨水管或河流排水管接入市政污水 管、建筑污水管接入雨水口等现象相当普遍。(2) 据统计,xxxx溪上游先后修建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8座,10万的小水坝5座,拦沙坝4座,造林1000 亩,控制流域面积8平方公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不断快速发展 的城镇化建设及其它客观因素,许多水库、拦沙坝及溪道砌坎等工程 老化、损坏或者水流冲击破坏等比较普遍,坝体、溢洪道、溪道砌坎、 输水洞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渗漏问题突出,影响了拦沙坝、水库 等正常运行和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及

28、流域生态农业园区的正常 生产。(3) 防汛道路、通讯和照明、工程和水文观测、预警预报系统 等极不完善,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落后。第四章项目建设必要性xx溪维系着下游辆川镇等几十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承担着 下游几十万人口的生产、生活供水及上万亩生态农业园区及其它农田 的灌溉任务,为辎川镇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供给保 障,被誉为“辎川镇的生态调节器”。由于xx溪流域的水质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它配套基础 工程已严重恶化、损坏或遭到破坏,如不进行综合整治,将会严重影 响到下游生产、生活活动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加强xx溪 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十分迫切和需要。4.1保护流域水质的需

29、要xx溪承载着下游几十万人口的生产、生活供水及上万亩生态农 业园区及其它农田的灌溉任务。近几年,xx城镇建设发展步伐很快, 随着城镇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工业的发展,产生的污水量也 相应增加,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的沟渠中, 最后流入xx溪。导致整个流域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水体中bod5> cods do和氨氮均已严重超标,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如不进行 整治,将加剧流域水质进一步恶化,并对下游生态农业园区和其它农 田的灌溉、下游渔产养殖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42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水土流失,是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流域泥沙 淤积特别严重的根本原因

30、。近年来,水灾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大量 肥沃的土壤被大量冲刷到河道里,不仅造成河道淤积、河床抬升,降 低河道的泄洪能力和防洪标准,而且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农产 品质量也急剧下降。因此,必须加强流域综合整治,加快水土保持进 度,改善生态环境。4.3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经济的需要xx溪下游辆川镇是xx县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区,主要的 农业基地有走马2隶农业示范基地、中绿农业基地、农牧基地、外走马 螳珍禽基地及县农科所示范基地。根据辎川镇总体规划,利用xx溪 丰富水资源积极推进上述各主要农业基地的发展,是推进辆川镇生态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也是促进辆川镇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点。但是随着流域水

31、质的下降、水土流失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对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对辎川镇生态农 业发展造成强大的冲击。因此,对流域进行综合整治是从根本上解决 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质下降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保障下游生态农 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4.4防御水、旱等自然灾害的需要近年来,水灾频繁,而且灾害损失日趋严重,流域范围内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增加。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除跟不可 抗拒的因数有关外,其实跟人类对流域防护林的滥砍滥伐、生态环境 的破坏息息相关。导致整个流域抗御洪灾能力很低,当前只能防御 2-5年一遇的洪水,潜伏的洪灾危机给下游几十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造成了

32、巨大威胁。标本兼治,对流域进行整治、清理河道、整修沿线 闸坝、沿岸砌砍、植树造林是提高流域抗洪能力的有力措施,也是保 持水土、涵养水源、抵御旱灾的有效办法。4.5保护下游鲤鱼岛原始生态环境的需要鲤鱼岛位于xx溪下游入海口处,辎川镇最东端的海面上,全岛 面积约500亩。岛上原始森林保持良好,气候宜人,环境质量高,为 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周围为大片的湿地和滩涂,原始生态保持良好。 但是,随着一条海堤通往鲤鱼岛,越来越多人选择到岛上去观光旅游, 结果垃圾随地丢弃,一些树木遭到砍伐,少数游人甚至对鸟类下起了 毒手,与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垃圾随处可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功能下降。本

33、项目的实施把鲤鱼岛划入封山育林的范围,将有助于岛上原始 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环境污染趋势的控制。此外,流域环境质量的改善 和污染源的有效控制,也将有利于保持岛上及周边湿地和滩涂的生态 环境功能。4.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随着辎川镇镇区“东进西扩南移”新格局以及现代新型集镇的发 展实施。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强化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城镇 布局,有力于提升城镇品位和改善生态镇投资环境,从而促进旅游事 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项目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2005年本)中鼓励类产业,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符合 xx总体发展规划,符合辅川镇“十一五”发展规划

34、。项目的建设对 改善xx溪水体污染现状、改善xx溪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具有重 大作用,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无论是从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水环境保护和各级政府部门的产业政策要求等各方面分 析,对xx溪流域进行环境质量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的,尽快实施该 项目已十分紧迫。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提 出的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生态城镇和创建“绿色辎川” 的战略决策,落实泉州生态建设规划和创建环保模范城市规划中的生 态村镇建设任务。根据xx县“十一五”和辅川镇“十一五”发展规 划所确定的社会主义发展新目标,结合

35、xx溪流域经济、资源、环境 特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资源的合理开发、持续利用和不断改 善流域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为重点,切实解决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 展的不利因素,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经济建设。以创造良好的 人居环境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尽早实现农业、 农村的现代化。5.2项目建设目标通过xx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流域的水质状况、水土流失 等生态环境将有明显优化,流域环境质量状况和抗洪能力将有显著提 升,生态农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 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53项目实施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使项目建设 符合国家的

36、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2、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统一质量要求,注重实效和质量,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3、坚持综合整治、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生态环境建设与工程 措施相结合,保持水土与植树造林相结合,基本农田建设与现代生态 农业建设相结合。4、坚持发挥科技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大力推广应用国 内外先进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和技术,不断提高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 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5.4项目实施方案5.4.1水利工程建设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排洪与灌溉相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的主 要内容有:(1) 河道清障、清淤、疏浚,以扩大过水断面和排洪量;(2) 整修堤岸,

37、加高培厚,以提高抗洪能力,同时局部堤岸配 套道路,利于田间机械化作业和抗洪抢险;(3) 整修现有闸坝,消除隐患,提高排灌能力和效益;(4) 合理规划新建水利项目,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 增加出水口的排洪能力。一、水文计算水文计算包括流域设计径流量和设计洪水计算。(一)设计年径流量计算1、设计年径流量计算根据xx雨量站和黄塘雨量站多年实测降雨资料,统计其流域历 年平均降雨量,进行频率分析,采用经验频率适线。其统计参数:流 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33.9mm, cv=024, cs二2cv。推求保证率 p=90%年降雨量为845 mm,保证率p二95%年降雨量为758 mm.2、径流系数分析泉州

38、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曾对泉州地区降雨量径流进行分析计 算,绘制泉州地区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等值线图。根据等值线图, xx溪流域径流系数为0.55o3、设计年径流量计算根据设计年径流量和年径流系数,求得设计年径流量保证率 p=90%年径流量=845mmx0.55x 1193kmj55445 万 m:保证率 p=95%年径流量=758mmx 0.55 x 119.3km2=4973 万 n?。(二)设计洪水计算设计洪水计算以xx溪出海口山尾水闸流域特征值为计算依据, 采用暴雨推算以xx溪出海口山美水闸流域特征值为计算依据,采用 暴雨推算洪水的计算公式法和邻近流域实测洪水统计的地区洪水综 合法计算设计洪

39、水。1、推理公式法xx溪山尾水闸以上流域面积119.3 km2,平均坡降2.18%0,河长: 南支10.8km,北支5.5km,南北支汇合口至山尾水闸10.7km,破溪7.6km o 设计暴雨量计算a、设计最大24小时暴雨量计算根据xx雨量站和黄塘雨量站实测暴雨量资料,计算历年年最大 一日暴雨量,通过理论频率分析,其统计参数为:多年平均最大一日 暴雨量117.2mm, cv二0.42, cs=3cv。由暴雨统计参数推求20年一 遇最大一日设计暴雨量212.0mm。由最大一日暴雨量推求最大24小 时暴雨量,采用系数1.1 ,即最大24小时暴雨量=212mm x 1.1=233.2mm。b设计最大

40、1小时和6小时暴雨量计算由设计最大24小时暴雨量推算设计最大1小时和6小时暴雨量, 其计算公式为:% 取 0.70;h、=s9.9min h(、=153.9mmc、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按qm地表=0.278络f和qm瑟二与弊两式 t3600t分别计算20年一遇的地表洪峰流量和地下潜峰流量,洪峰流量为515 n?/秒 od、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分别计算地表洪水过程线和地下潜流过程线。并按潜峰置于地表洪水过程线的终 点迭加为流域洪水过程线o2、洪水地区综合法分别经piii型理论曲线进行适线计算单站洪水频率如下:凤洋 站、永春站、安溪站、洪瀬站、石碧站的洪峰流量均值和cv值。根据

41、凤洋站、永春站、安溪站、洪瀬站和石碧站等单站洪水频率 计算的洪峰流量均值、cv与集水面积点绘关系线图,由xx溪山尾 水闸断面流域面积查关系线,求得山尾水闸断面洪峰流量均值为 230m3/秒,cv=058, cs=35cv,计算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500 n?/ 秒。3、设计洪水成果采用由暴雨推求洪水和洪水地区综合推求洪水两种计算方法,其成果 比较接近。山尾水闸断面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500 m3/秒,洪水总 量 2739.6 万 n?。二、流域灌溉年来水量计算:xx溪流域没有实测流量资料,流域年来水量由 降雨量和径流系数计算流域径流深,并由流域面积化算为年来水量。 来水保证率p=90%的年

42、来水量为5544.5万m?,来水保证率p=95%的 年来水量为4973.6万n?。年来水量分配:年来水量的月分配和相应农作物时段灌溉分配采 用典型年法,典型年的选择根据与灌溉保证率p二90%和p=95%的年 来水量相接近的1967年和1978年的实测日雨量进行统计,求出 p=90%和p=95%的各月来水量和相应农作物灌溉时段来水量。灌溉用水量:灌溉定额主要以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耗水量进行 分析计算而得出综合灌溉定额,采用1995年泉州市水电局编制晋江 下游水量分配方案,山美灌区xx片净耗水量定额来水保证率p=90% 为463.2m水库补充水源。流域内现有美峰、梅山二座小(一)型水库 及锦水、锦

43、峰、七一、红卫等小(二)型水库8座,总库容为573.6 万m3,还有一些小山塘及乌潭水库灌溉渠道(设计流量为6 m3/s), 不足水源可以由以上水库补充。 合理调度,需水期流域内各水库、各闸坝应协调统一,合理 分配水量。 3、节水灌溉,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减少单位面积用水量,提高/亩,来水保证率p=95%约为539.5 n?/亩。因此,此可研 拟采用以上分析成果,即来水保证率p=90%,用水定额为4632n?/ 亩,来水保证率p=95%,用水定额约为539.5 m3/亩。经灌溉年水量平衡、月水量平衡、时段水量平衡计算,其中年用 水量不缺,灌溉保证率p=95%时,有10个灌溉时段部分闸坝灌区缺 水

44、,但由水量平衡计算表可以得出,5月9日一5月13日、6月16 日一6月26日、8月11日一8月19日、9月11日一9月3日四个时 段虽有个别闸区缺水但均可由上游水闸剩余水量补充,流域总水量为 节余。但以下5个时段除流域区间内平衡后,仍有欠缺,具体结果见 表 5-1 o表51时段缺水量时段7.13-7.177.18-7.207.22w.39.17-9.229.29-10.8缺水量(万nf)40.9847.9111.4533.0845.00总缺水量(万m)178.42总缺水量为17&42万缺水补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灌溉保证率,增加灌溉面积。4、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源涵养。5

45、、根据灌溉水源情况,合理选择耕种作物品种。三、水利工程建设(一)工程等级和标准根据gb5028698堤岸工程设计规范、gb5050194防洪 标准规定,xx溪的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相应堤岸工程级别为4 级。本工程保护范围主要为村庄及农田,排涝标准按5年一遇、24 小时暴雨、36小时排完。(二)防洪1、堤线布置在保证行洪的前提下,根据规划原则的要求,本工程堤线布置主 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重点对xx溪干流确定两岸堤线: 为使堤岸线平顺美观,将xx溪进行渠道化高标准规划。 根据流域面积、流量变化,河道宽度上窄下宽,在相邻闸坝等 建筑物之间且无较大流量变化时,该段河宽一致,不同河宽堤段应平 缓连

46、接。 在同时兼顾河宽与堤高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河宽与原河道基本 一致,减少开挖工作量。 轴线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两岸的关系及原有灌溉渠道等建筑 物。出海口河底宽度40 m,破溪汇合处到北支流汇合处为2527m,前塘闸至上坂闸为1020 m,上坂闸以上为10m以下,破溪为9一20 m,北支为11 m。2、堤顶高程确定堤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上安全超高、波浪爬高、风壅增水高度。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不允许越浪的4 级堤防安全越高为0.6m,设计波浪爬高及风壅增水高度按附录c计 算为0.4m,则堤顶高程二h设+1.0m。下游出海口堤高6m,破溪汇合 出至溪边闸5.5一5.0 m,溪边闸

47、至上坂闸4.03.4 m,上坂闸以上为 4.3 m;破溪为3.8 m;北支为40m。3、堤岸建设方案本工程拟定3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详见表52o表52方案比较表项目方案工程量(万h?)占地面积(亩)方案一草皮护坡5&698方案二干砌块石护坡39.298方案三浆砌石挡土墙46.656方案一:堤背水坡、迎水坡比均为1: 2.0,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 迎水坡大部分采用草皮护坡,在局部(闸坝上下游以及流速大于2 m/s 的河段)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厚30cm,下设20 cm碎石反滤层,坡脚 设1 m深的块石护坡脚,占地面积约98亩。方案二:堤背水坡、迎水坡比均为1: 2.0,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

48、迎水坡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厚30 cm及20 cm碎石反滤层,占地面积 约98亩。方案三:堤背水坡比为1: 2.0,草皮护坡;迎水坡比为1: 0.5, 采用仰斜式块石挡土墙,占地面积约56亩。方案优缺点:方案一、方案二占地较多,但方案一比方案二在经 济上可以减少投资;方案三占地较小,但投资比方案一多,虽然块石 及挡土墙护坡较整齐美观,但对于防护区基本上是农田的xx溪,且 县财政有限的情况下,本工程宜采用草皮护坡、在局部地段用干砌块 石护坡的方案一,详见砌石地段明细表53o表53砌石明细表序号名称长度(m)1前塘闸一杜厝闸2882团结闸上游483团结闸下游894团结闸一破溪2005溪边闸上游686

49、溪边闸下游1107陈芹闸下游648上坂一前塘1509杜厝一溪边闸上游25710北支汇合处一福厦大桥23011溪边一团结20012破溪汇合处一山尾闸15013梧塘闸上游10014联群闸下游8015合计20344、堤型及堤身断面的拟定本工程堤顶一般高出两岸地面不多,属护岸性质,且堤顶局部有 交通要求,故采用土堤,堤顶宽按规范规定:4级土堤堤级宽应$3m, 团结水闸一玉麟桥右岸、溪边水闸一杜厝桥右岸、溪边闸至北支渡槽 左岸总长2100m,按交通要求为4m。土堤迎水坡、背水坡均为1: 2.0,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迎水坡 大部分采用草皮护坡,在局部地段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厚度为0.3m, 下设02m厚的碎石

50、反滤层护坡,脚设有基座深lm的防冲槽。5、主要技术要求土堤为均质土堤,土质为亚粘土,粘料含量宜为15%30%,塑 性指数宜为1020,且不得含有植物根茎、垃圾等杂质,填筑土料 含水率与最优含水率的允许偏差为±3%,护坡石料应质地新鲜坚硬, 重为3050kg,外形宜为有砌面的块体,土堤应分层夯实,每层厚 度不应大于30cm,且夯实后土干容量应达1.65t/m3,夯实密度应 90% o(三)出海口(山尾闸)挡潮排洪xx溪出海口地处鲤鱼尾,原历史最高潮水位为4.75m,但96年 8月1日8号台风造成超历史最高水位,据崇式站实测记录超出 0.23m,本工程引用其资料。取历史最高潮水位为4.7

51、5+0.23=498m (黄 零哥程)。山尾闸的排洪能力按照设计洪峰与潮水遭遇的不利情况进行调 节计算。因山尾闸上的调节库容即为xx溪该段河道,对于设计洪峰 流量基本无调节能力,必须开闸排洪。拟定几种闸宽上水深进行泄洪 计算,经增加闸门宽度或加高堤高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增加一孔闸 门(宽为3.4m),闸上水深5.5m的方案。山尾闸自由出流时间上水深4.5m,而设计洪水与潮水遭遇时, 闸上水深5.3m,其上游河道洪水水面线应按照闸上水深5.5m推求 q=500m3/s的回水曲线,则相当该堤段的堤顶高程应根据新的水位上 超高进行调整。同时山尾闸除增加一孔闸门外,闸高也应加至潮水位 以上,并且两侧应

52、新建相应标准的海堤。(四)排涝1、排涝标准本工程保护对象主要为村庄农田,故按有关规定排涝标准定为5 年一遇、24小时暴雨、36小时排完。2、排涝方式建堤后内涝水主要依靠排灌渠、小支流汇集于出口处,设涵洞或 在外江低水位时进行自排。(五)整修配套工程xx溪流域现有闸坝等建筑物较多,大部分闸坝建筑设计标准较 低,且运行时间较长,存在较多工程问题,需进行整修加固配套。具 体措施如下:1、部分排灌闸、闸门、启闭机由于运行时间较长已损坏或未配 套,需更换或整修配套完善。2、部门水闸启闭台高程偏低,闸门开启度不足,设计洪水时将 形成孔口出流,严重降低了泄洪能力。启闭台应升高至高于闸上设计 洪水位加上闸门高

53、度。3、部门闸坝建筑物防冲、消能措施较差,下游河床冲刷厉害, 故沿线部门闸坝下游应加设海漫及防冲槽。海漫长12米,为50厘米 厚干砌块石,下设20厘米厚碎石反滤层;抛石防冲槽长8米,深1.5 米,同时上下游两岸侧墙均进行整修加固。4、部分排、灌渠道、涵洞等破坏或未配套完善的,应进行整修、 重建或配套。xx溪流域主要闸坝整修详见表54o表54 xx溪流域主要闸坝整修表序号名称工程整修内容1团结闸下游设海漫及防冲槽、侧墙整修,启闭台升高2陈芹闸启闭台升高,下游设海漫及防冲槽,部分护坦翻修3溪边闸更换启闭机,下游设海漫及防护槽,侧墙整修4前塘闸启闭台升高,部分护坦翻修,下游设海漫及防洪槽5梧塘坝下游

54、设海漫及防冲槽,侧墙整修6联群闸侧墙整修,下游设海漫及防冲槽5-4.2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整治内容1、流域内水质五年内达到国家地面水五类标准。2、流域范围内排水系统实行雨污水分流制。3、沿线两侧控制建设有污染源的工厂。工业及医疗单位的废水、 废物要经过处理达标放方可排放。4、建立环境保护制度。二、污染物的来源造成xx溪水体污染可分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病原体污染和 面源污染(包括农业污染、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水土流失等)。工业污染:根据污染源调查,xx溪流域主要污染物的种类为codcr和悬浮物,这部分污染物大多来源于沿线的工业企业排放的废 水、废物处理不当或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流域范围内造成的。生活污

55、染:生活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县城区域,少量来自于沿线的 村庄。县城生活污水主要通过下社溪、原西门渠道和破溪进入xx溪, 其中三分之二通过下社溪进入。据统计,codcr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 58.3%,可见生活污染是造成xx溪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一项重 要的控制对象。病原体污染:流域范围内有数家医院,有些尚未配套完善的污水 处理设施,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xx溪,该类废水含有大量的传染 性病菌,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面源污染:面源污染包括农业污染源,没有直接排入溪流的生活 污染物、工业污染物,以及水土流失部分,这些污染物随季节、降雨 量而变,难于控制。在雨季期间,地面污染物随雨水冲入加剧了水体 的污

56、染。三、综合整治方案1、工业污染的控制 严格控制新污染源,认真执行国家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管理条例,一切有污染的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项目必须严 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 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落实限期治理项目,根据国家“一控双达标”的要求,加快对 流域内超标排放污染物单位的调查,依法下达治理任务,对达标无望 的到期未按要求完成治理的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迁等。 严格实行排污单位的排放物总量控制,并通过加强管理,进一 步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发放制度。 加强工厂废水治理设施的日常监督检查,切实提高污染治理设 施的运转率,对治理设施闲置或擅自拆除、排放污染物超过标准的工 业企业严格按有关法规处罚。 依法征收排污费,对流域内的排污单位要依法全面、足额、及 时征收排污费,促进排污单位如期治理;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 污染谁付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