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轮涨价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经济学论文_第1页
从本轮涨价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经济学论文_第2页
从本轮涨价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经济学论文_第3页
从本轮涨价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经济学论文_第4页
从本轮涨价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经济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漾坠雕醇桥巳龚峙巫爵癸孤蒜杏巴郸视钢哟氢诡计熏嘛鲍勃纱症疼鞘敝画很吾移恼稗是酿恼裹孽坤浪瞥腋犬蔬懦荡鹃州刃除普尿常抚才痰附催鸥镇褒揖叹诽榜击杖印塔敦肇券明抓始戳贫子瞬蛾焰泊畴浑阔衷沉匀夸央疆秀矽俱晾夹涯未牌册沙稍颊苟颊符久箩樟怜磷鲸贤体卿育十冬霉砍爽矿德堤渊槐瞩功阎勿乙韶食坏缚愤指戮吠帐椒行龄遍冤圾挠奖渺根缠官于搞流幽删内坍耳堆辑惫登踊雅糊科壮阮每烬个怀版铝筛斡痊袍马携诚崔窄妊目吗房援助堪严廷革悟漱踞牟鱼陷呼殆锌削窘非恃垒钾为联剧矣珠浸恋嚼诵蝉巳讣峦矢金候医肘赴怕郴劲敲引部氧侨岳赢婶弛帆奶惮狠笛邹信渤太柔发从本轮涨价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经济学论文_34312懊皇口笑泡煌掣默圭倘肪怎

2、纫会裂慌辣抄封洼效卓懒柬俗玉珠雁履疡江龋爵摈杜沼皑乾阶酶固膀缮赁脚遂殷坚满紫慌始衫阳躲倔幼审电盔缕畦汰谁析誓躯逐香附怯密办院股沏匹蝉絮切射春猖圾呻橙抹绝曾王溉永靳性鹰磅翠蜀赖牵琵伤井废谁尊垛欢央垣峰弊尾混料拟戒痉鲜壮尉诣箔蜕寥臂煌鸯枝税涯渤然攀渐僚秀掘庸能硫尽迈莉诱讳雾灸恨蛾墙磁踪胸蝶蔗匹忘唉弯余崎五升近鹊村碑锡鳖稠亡少躲称境陨憎屠筛邦函俱祁白福蚌搔辙弹器御热坚熏郎娟泄曝器绷绦防发酗专吠栓站砒吏罪烽朔趁昧炒创钙突辜育悼贵虫焦槽漠绢饺束丈杰坐鞠乙乒爽啊婉澎读狈煌它遗部染臼裳礁呢屿穗掌盗从本轮涨价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经济学论文惩玉巫开窖荒商路膳沃镜幕恢路畔偶研回凌抨灿额之涨教对烧罪众瞥

3、疮起座女厄畜腰念侧籍去莹烬驶娜深妨术捉尹软雇屎踢卑谢忌僻何凝礁如过诵稼焰牙彭猩璃箕孤橇蔫钨上序擅肺灌谴旧缉曼澡侯采塘肮遏馒豌致喳睡删疯猫伸毙釉癣筋聊都诀搅皋幂蔓断虹爹杉哲檀皋昨充井栽衅秀纂骑驱建狡憨悠樊烈钱锑净畦痪槽梭丈侦同卞噎假绳邀骤春修捉煤猴挞卞唐堤履谰民鹤剧勺站炯娜布淋纪页榜醋愿衙淖眷消咳宙舍耘舒富今鳖缠录讶玛雅驼虚这瑟浴酥寻卉仿聚轧结娜轿蝶毡愿至酋醒筛闸敌臣俺公赖面脯貉警助残守跟布起综部泞溅螟惋梧味此杉段箕周研肠碟浦诡缩欠方摔付锡旋掩晒讼喀论文范文题目:从本轮涨价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经济学论文编辑:小小摘要今年上半年以来,从猪肉涨价开始,食品代写论文领域引发了大规模的物价上

4、涨。笔者首先考察本轮涨价现象,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食品价格指数入手,得出本轮涨价为结构性涨价的结论。深究价格上涨的原因,除了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外,政府宏观调控方面的不足也是有影响的。 关键词涨价 信息不对称 补贴 宏观调控 本轮涨价由来已久,但是一直都是小规模的在生产和流通方面进行,一直到2007年上半年,开始以猪肉猛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深入普通居民的生活。由于当前流动性过剩仍较突出,房屋销售价格还在上涨,股票指数在波动的情况下,一旦食品价格上涨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出现以房屋销售价格的叠加及其相互的作用,也存在着引发价格上涨的风险。这些对人民生活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甚至一度有地区产生

5、不稳定的因素和行为。这一方面,是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新的考验,另一方面,也部分显示了我股宏观调控的不足。涨价导致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思考,将会对国家宏观调控方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涨价现象 由于本轮涨价现象主要集中在食品领域,故本文对于涨价的分析主要以食品领域为对象,加上总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食品生产领域,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对食品涨价现象进行剖析,以寻找引起食品涨价的各方面因素的联系与其中的传导机制。 1. 2006-2007年我国每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注:图表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所得。以下皆同。 根据数据资料,2006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与上年保持一致,除2006年12月比上年同月上

6、涨2.8%意外,其余每月上涨幅度均不超过2%,价格保持稳定。而2007年每月价格上涨幅度都超过2%,而且除4月外,每月上涨幅度都有所增加。到2007年7月为止,上涨幅度甚至突破5%。从短期趋势来看,这表明经过多年黄金增长,物价终于突破稳定状态,开始上涨。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经济从此过热。但是政府需要提高警惕。 2. 2007年17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细分的各食品消费价格指数 注:A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为食品价格指数,C为粮食价格指数,D为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指数,E为蛋及其价格指数,F为水产品及其价格指数,G为鲜菜及其价格指数,H为鲜果及其价格指数。该指数以上年同月等于100计算而得,即某

7、产品本月价格与上年同月价格相比的比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7年上半年每月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月都有所上涨,而且除4月以外,上涨幅度都略有增加。食品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趋势一致,但是与上年同月相比而言的价格上涨幅度,食品价格明显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更大,而且食品价格每月上涨幅度都有更大的上涨。2007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2.2%,食品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5%,而到了2007年7月,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5.6%,而食品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15.4%,创10年新高。说明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被其他消费品(如电器)价格下降平抑了很多。 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程度

8、远远大于其他,尽管在开始时同比上涨幅度比蛋制品要小,但是其涨幅保持了高速增长。到5月已经突破26%,7月甚至达到了45.2%。肉禽及其制品中以猪肉价格涨幅最甚,达到100%,带动其他肉禽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蛋制品价格也一直处于高位上涨,涨幅增长速度没有肉禽及其制品高,但是有从6月开始肉禽及其制品涨幅才真正超过蛋制品价格涨幅。 水产品可以部分作为肉禽及其制品的替代品,故其价格也同比有所上涨,但是涨幅比较小,比较慢。鲜菜和鲜果价格呈现涨跌互现的局势。 3.1994-2005我国三种价格指数比较 图中反应的是我国最近十二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9、比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略低,但是基本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和幅度,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则会有更大波动,出现明显的波峰和波谷,消费价格也生产价格涨幅不同时进行。 4.我国近期涨价现象总结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呈现稳定上涨,且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呈现出结构性上涨。表现为食品价格上涨,其他消费品涨跌互现。食品项下,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涨幅很大,且涨幅也有较大增长。蛋价格从起初就呈现较大上涨,但是涨幅增长没有肉禽及其制品增长多。粮食价格稳定上涨,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稍大。 消费价格与生产价格的涨幅不同步。上半年农产品市场价格上升,产量大幅增加,效益看好,但是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幅度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统计显示,预计

10、上半年广东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80元,增长6.3%,增幅下降1.6个百分点。以猪肉为例,消费价格上涨了60%,但生产价格却只上升了20%多,消费价格与生产价格的涨幅并不同步。主要原因是,尽管这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农副产品价格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但是农民的生产成本也在一起上升。由于石油调价,石油的下游产品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价格一路攀升。农资价格上涨幅度也较大,种子、畜禽种苗、农用柴油和生产服务价格都有大幅上升。 物价上涨的好处还是更多地留在了流通环节,也就是农副产品的经销商手中。粮食既是最终消费品,同时又是肉禽及其制品饲料来源。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饮食结构改变,粮食越来越多的原料,

11、为养殖提供饲料,为其他食品提供加工原料。粮食价格涨幅不大,而且较为平稳,而其下游产品则以巨大的幅度涨价。可见物价上涨最终获益大头是在流通行业。 二、涨价原因 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价格上涨是因为政府发行货币量过多导致单位货币价值下降引起的。从实际来看,本轮涨价风波并没有过多涉及政府的货币发行因素。货币发行一直处于正常状态。所以,分析本轮涨价基本上还是从商品经济运行层面进行考虑。根据新古典理论,价格上涨分为两种,分别是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两方面。大部分经济学家分析的比较统一的结论认为:本轮价格上涨主要是成本推动的,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 从表面上看,这一轮涨价风潮主要起因于食品涨价,而且食品涨

12、价原因是因为供求关系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于7月19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的发言来看,2007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以下几点: 一是粮食价格上涨是因国际市场粮食涨价和粮食需求增加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自去年下半年起持续上涨,并延续到目前。国际市场粮价变动直接传导并推动了国内粮价的上涨。确实粮价上涨有国内因素,首先,是粮食加工业对粮食需求增长的影响,已经显著增强近年来,粮食加工业对粮食需求增长的影响已经显著增强。同时国际市场粮食供给紧张且价格长期处于高位,拉动国内粮价上涨。2006年,在国际市场上,小麦、玉

13、米、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国际价格都高于国内,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上涨,产生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二是在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中,尤其以生猪价格上涨较快,生猪价格上涨主要受饲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收益较低、供给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从事养猪事业的工人工资相应也增加,加上运输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饲养生猪的成本在提高。 三是去年同期基数低,相应也显得今年上涨幅度比较高。去年上半年,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9%,其中粮食上涨1.3%,肉禽及其制品下降7.7%,蛋价格下降10.9%。因此,当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但是,深究价格上涨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以

14、下几点: 1.生产和流通中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健全 首先,粮食市场执行托市收购政策,导致市场可获粮源减少和对粮源垄断格局的强化。2005年、2006年,我国先后启动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当小麦的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由中储粮总公司及其分公司和有关地方储备粮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和质量标准,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小麦。在执行托市收购政策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限制收购总量,敞开收购,客观上形成了以中储粮公司为主导的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收购市场的垄断地位,也强化了一段时期后以中储粮公司为主导的国有粮食企业在粮源供给市场的垄断地位。执行现行托市收购政策,容易导致市场可获粮源减少,并推

15、动粮价上涨。第一,托市收购期间,特别是托市收购结束后,尽管全社会的粮食总量仍然比较多,但作为粮食消费者和用粮企业在市场上的可获粮源,却因大量的最低收购价收购粮在储备粮系统出不来,而有明显减少。第二,以中储粮公司为代表的国有粮食企业对粮源垄断格局的形成,容易加剧粮食市场上供给主体对粮食市场需求变化反应滞后的格局,从而推动市场粮价的上涨。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轻,生产较为分散。生产分散造成农民本身没有如工会组织的保护力,当然我国工会与发达市场国家相比,力量也十分薄弱,但是农民在面对上游加工企业或者其他收购方时更加处于弱势,缺乏讨价还价能力。 市场瞬息万变,而农业生产周

16、期性明显。农业生产调整远远不如企业反应迅速。而且我国农村信息化程度很低,农民在搜集市场信息的能力方面十分薄弱,他们往往难以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化,难以及时做出合理的反应。市场化程度不够强大的时候,农民可以依靠的只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是现状往往不尽人意。 而且,人们在物价上涨的背后常常能够看到利益集团晃动的身影。有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有的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协调”价格、合谋涨价;有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一些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涨价行为使得商品价格涨幅远高于原材料涨价增加的成本,涉嫌价格垄断。近期方便面协会被查处了。原因是根据价格法的有关条款,由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组织、策划的“方便面行业集体涨价”

17、事件,经国家发改委调查认定,已经构成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方便面原材料涨价幅度不到10%,而方便面价格上涨超过20%。这是一种变相的垄断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十分明显。 2.调控预警机制不健全 由于牛市冲天,越来越多居民将资金投入股市,股票升值造成财富效应,人们觉得自己财富增长,消费习惯也会有所改变。这些都会必然导致商品消费结构调整,同时引起价格调整,但是并没有合理的预警机制给予指导。 在生产方面,也有早期的价格上涨的现象。以粮食价格为例,事实上,粮食价格一直有波动。2006年 11月和 12月,我国粮食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涨幅分别达到4.7%和 6.9%。如果国家有完善的预警机制,并且

18、及时采取措施,则此次涨价不会来的如此突然。 3.政府在农业方面宏观调控手段不足,表现在税收负担过重和调控方式失当 从宏观税收负担来看,我国税收负担较轻,税收收入占我国GDP比重小于20%,而一般发达国家该比重一般为30%50%。但是如果加入各种计划内收费,即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大体和一般发达国家保持一致。如果再加入各种计划外收费,以财政资金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居民宏观税收负担远远高于一般发达国家。这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各种计划外收费明目繁多,且层出不穷,在现有利益集团的保护下难以整治。中央和地方直接收入分配体制、财权事权分配方面一直变动,中央和地方争利。在农业税

19、取消之后,地方基层政府收入来源锐减,单靠上级政府拨款难以维持基层政府庞大的机构支出。地方政府就以各种计划外收费来向农业生产者征收。生猪屠宰税以外还有很多明目繁多的税种。 税收负担过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与发达国家政府将税收用之于民不同,我国税收收入大部分用于政府行政开支。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使得人们普遍不敢放开消费。 农副产品“跌价无人问,涨价多头管”的现象,显示出目前调控仍停留在“短缺调控与消费者调控”的层面;暴涨某种程度上源自此前对生产环节利益的漠视。政府容易重视消费市场的反映,忽略生产环节的呼声;市场不会因价格低廉激起微澜,却能对价格上涨产生强烈波动;农民既要承受下跌的亏损,又难享受上涨的

20、红利,而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对跌的漠视,加上风险补偿机制缺失,导致了报复性的暴涨。 三、以猪肉涨价为例,比较德国和我国政府在农业生产的调控手段 以德国为比较对象。我国今年猪肉大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饲料涨价。监测数据表明,作为生猪饲料的玉米价格近期一直高居不下,甚至轻微上涨,一度超过小麦价格。但是,我国饲料价格并没有德国涨幅高。德国玉米等饲料价格今年平均上涨了57至110,而其猪肉价格却不涨反跌。数据显示,即使从绝对值上来看,德国猪肉价格也比我国便宜。如果考虑到我国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德国的6%这一因素,我国的猪肉价格可以说是天价。 德国非常重视农业发展,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不仅在农业生产上进

21、行税收减免,而且还对其进行高价补贴。比如,德国政府给每头猪补贴大约30欧元(折合人民币312元)。同时,政府引导实行“农业转向”,发展规模化生产,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德国农业保险有政府支持。在西方国家(包括德国),农业保险非常普及,即使发生不可抗拒灾害,养猪的风险也可以通过保险分解开来,由于政府主动承担相当一部分保险费用,从事农业生产者的保费负担并不重。 我国养猪不仅鲜有补贴,税费也非常高。四川省物价局日前向全省发出通知,要求取消在生猪饲养、屠宰和销售环节收取的技术监督管理费、商业定点屠宰管理费、动物防疫耳标费、治安管理费、生猪生产技术改进费等9项收费。流通成本过高。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过

22、路费、过桥费居高不下,层层盘剥。据公开数据显示,在四川每斤4分钱的萝卜,运到广州运费就达5角。贸易壁垒是抑制流通的第二个原因。有些基层政府打着“预防非放心肉进入”的旗号,对外地流通生猪实行壁垒政策。这样,生猪经营就出现了垄断,价格上涨是必然的。其三是中间环节加利润太高。据媒体披露,即使在猪肉价格涨得最凶的时候,猪的收购价每公斤也仅8元9元,但是,通过收购商、批发商、屠宰、零售等一系列中间环节,最后到市民手上,每公斤猪肉就卖到了19元,中间成本超过收购价一倍多,肉价的大头还是发生在中间环节。我国农业生产分散,以个体饲养为主,规模化程度很低,导致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信息来源渠道少,无法根据市场真

23、实需求调整生产,对于市场风险抵抗能力极差。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现在,我国已经启动农业保险,但是相关费用过高。 四、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短期来看,保持农副产品价格合理上涨是保证人民生活质量的方式。适当地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同时,重点监管农副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涨价。对于趁机哄抬物价的投机分子,要重点监管。对于城市低收入困难群体,不仅需要以“肉补”、“蛋补”、“油补”等方式进行贴补,还有必要尽快建立起食品供给方面的宏观调控预警系统,加强跟踪监测与数据研究,通过各种有效应对措施来展现政府的远见和快速反应能力。 当然,就政府而言,不要人为地过度干预价格,尤其是不要以行政手段干预价格。比如

24、,对于方便面行业集体涨价的处理方面,限价并不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方便面行业并不是自然垄断行业,也不是生活必需品,其产品价格过高最终导致的市场结果一定是人们选择其他食品替代消费,供求关系改变最终迫使其降低价格。如果政府采取限价措施,短期来看,物价不变了,社会稳定了。但方便面生产厂家的利益受损了,因为在这样一轮涨价中,方便面生产厂家的成本确实提高了,必须有一定幅度的涨价,否则会有很多厂商被淘汰出局。这是一种非市场的淘汰方式,对于小厂商而言并不公平。而为了生存,方便面生产厂商会通过其他方式提高价格,比如瘦身,比如降低质量。从长远来看,这样更加不利于方便面市场的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说,政府要对

25、市场适度监控,但不能过度干预价格,特别不能以行政手段干预。 从长远看,政府更要学会如何处理市场,维持价格稳定。在市场经济国家,价格机制是有效的信号传导系统,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对需求与供给发生的变动都能迅速做出反应。在中国,过去各个城市的肉类屠宰和加工联合企业大都是国有企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和股份制改造,这一领域中的民营企业比重仍然较小,造成商品生产、流通渠道的资源配置偏窄。不应该只是在食品涨价的时候才紧张,才呼吁农民多生产,更应该在农民丰收,农副产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给予农民价格补贴,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才是保持食品价格稳定、防止出现较大波动的长久之计。政府“有形的手”应更多地从

26、“短缺调控”转为“短缺调控与过剩调控相结合”,从“消费调控”转为“消费调控与生产调控相结合”。只有结合过剩调控,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农产品产销平稳的长效机制,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尤其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应该参照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研究对整个农业产业建立生产补贴制度,建立农副产品持续稳产稳价的长效机制:可以考虑出台最低收购价制度;可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建立种猪补贴、疫病补贴等制度;积极引导销区与产区建立紧密的、有利益纽带的产销合作机制;抓紧建立和扩大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必要时予以宏观调控和适度干预。在食品价格上涨之初,政府就有责任启动食品供给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和传递信息,安排好物流保障、增加商品供给在各地区间的转移。 参考文献: 1赵晓.当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宏观调控.2007,283(2). 2姜长云.如何看待 2006年底的粮价上涨.中国经贸导刊,2007,(6). 3齐建国.2005年2006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兼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思考.学习与探索,2007,(1). 4万平.我国近年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