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备课:马方烨 时间:2014年2月一、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

2、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

3、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2、陆游名句名篇: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看到后感伤之余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

4、干,泪痕残,欲笺(jin)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3、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4、解题: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

5、”于石上。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彭郎矶”。 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

6、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五、【自主学习、要点突破】1、 自读正音烽火矶j 烽燧suì 潦lo缩 巉chán然 上干gn云霄 楼观guàn亭榭 俊鹘hú 抟tuán水禽 沙洲葭ji苇 赪chng   2、古今异义。(1)上干云霄古义:_今义:_(2)不与江水乱古义:_今义:_(3)凡江中独山古义:_今义:_(4)虽无风,亦浪涌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插,冲。今义:担任。(2)古义:混杂,混淆。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3)古义:所有。今义:平凡,凡是。(4)古义:即使。今义:只作“虽然”讲。3一词多义。答案:

7、(1)幸亏/希望/宠爱/幸而(2)靠近,接近/来到,到达/面对,对着/将要,快要(3)介词,用/连词,由于,因为/介词,从,在/连词,来/连词,表修饰4词类活用。(1)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_(2)如宝装屏风_(3)掠江东南去_(4)岸上赤而壁立_答案:(1)名词作动词,下雨。(2)名词作动词,用宝石。(3)名词作状语,向东南。(4)形容词作名词,红土;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5翻译句子。(1)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译文:_(2)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译文:_(3)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

8、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译文:_(4)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译文:_答案:(1)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稍微用楼台亭榭装饰,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2)(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3)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用宝石镶嵌的屏风。(4)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教学过程:一:导二:思、议

9、1. 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有三个要素:游踪、风物、观感。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踪(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晚泊沙夹 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2文中作者重点描绘了那几处景点?分别用什么手法突出了它们怎样的特点?烽火矶:移远就近。远望突兀、近观怪奇彭浪矶:侧面衬托。浪大小孤山:用对比手法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借用典故、传说、诗词使小孤山充满诗情画意和神秘色彩。大孤山: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大孤山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的特点。 3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是四个独立

10、的景点,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在陆游笔下,又构成了一个整体。陆游是如何把它们组成整体的?用“游踪”(船由长江下游上行)为线索,把四个景点贯穿在一起用各景点的共同特点把四个景点联系起来(水)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山)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和小孤山)4、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捏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了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

11、胜。 三、展四、评五、诗文有别,对比阅读: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诗】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唯有乔木参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思、议、展、评。【释义】山色苍翠,烟水迷茫,大小二孤,矗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有客舟从何处而来?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岸平整,轻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高耸,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新妆。舟中商贾,切莫轻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对比】清吴乔

12、:“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真的感受,能让人身临其境。六、归纳总结(一)、中心主旨这是两则日记,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小孤山、大孤山一带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志在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情思。(二)、写作特色1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2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13、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和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辉映,更为引人入胜。3运用对比手法写景。主要是小孤山与大孤山的对比。通过对比,使所写景的特征更为鲜明,如“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六、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屏风(pín)宿松县(xi)上干云霄(n)B惠济(jì) 载其事(zài) 楼观亭榭(un)C渺弥(ní) 泊湓浦(bó) 徙倚久之(y)D溯流(sù) 烽火

14、矶(j) 鸥鹭灭没(mò)答案:D解析:A“宿”读sù;B“载”读zi,“观”读uàn;C“弥”读mí。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秋深潦缩潦:积水B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幸:幸而C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D尝加营葺 葺:修补答案:C解析:信:诚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信造化之尤物也B与江山相发挥C首尾才六日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答案:C解析:副词,才。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BC D答案:D解析:D到,来到/靠近,面对着;A混淆;B看,往远处看;C经过。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

15、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倒影水中 B泛彭蠡口C今为定江军 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答案:D解析:D为被动句,其余为省略句。二、文本阅读阅读文章第二段文字,完成68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戍:把守B已非它山可拟 拟:模仿C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干:插D与江山相发挥 发挥:辉映答案:B解析:拟:比拟,相比。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BC D答案:D解析:D即使。A大概/伞;B助词,的/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不译;C用/来。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日记体的游记散文,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B这段文字

16、抓住景物特点描绘出了鲜明独特的形象。C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手法。D这段文字在记述事物的同时,插入了适当的议论及说明。答案:D解析:没有插入“议论”性的文字。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2题。游黄山日记(后)徐弘祖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硃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

17、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

18、视其侧,得级,挟余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余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选自古文鉴赏辞典)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时云里诸峰向:对着B越天都之胁而下 胁:旁边C挟澄源、奴子 挟:偕同D独莲花与抗耳 抗:抗衡答案:A解

19、析:“向”在这里是“刚才”的意思。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BC D答案:D解析:A项介词,“在”;B项连词,表转折,“却”;C项连词,“于是”;D项都是代词,但前一句是“它(的)”的意思,后一句是“那些”的意思。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游记不同于郦道元水经注中对山水的客观描述,而是文中有“我”,语中含情。B这篇游记也不同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它不是借景抒情,因情生议,而是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C作者在文章中通过议论直接阐发了只有不畏辛苦、奋力攀登才能到达顶点的人生哲理。D本文采用了游记中常用的移步换景的写法,准确地把握

20、了云雾、怪石、松柏等景物的特点。答案:C解析:这一人生哲理不是通过议论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具体的记叙自然地表现出来的。1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 (2)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答案:(1)则天都、莲花两座山峰,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空。(2)度过危险地带,下到山坳时,暮色已笼罩大地。参考译文:初四日步行十五里路到达汤口。再五里,来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便拄着手杖朝硃砂庵方向攀登。走了十里路,登上黄泥冈,原先被云雾遮没的各个山峰,渐渐显露出来,又渐渐落到了我的手杖底下。转入石门,经天都峰半山腰而下,则天都、莲花两座山峰,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空

21、。路旁有一岔道朝东而上,却是昔日所未到之处,于是往前直上,差不多到达天都峰旁。再往北而上,攀行在石隙之中,只见两侧峰石一片片夹峙而起,山道迂回曲折于岩石间,遇到山石阻塞就凿通它,遇到山崖陡峭就砌起石阶,遇上断壁则架木搭桥修通它,遇到悬崖就架上梯子接起来。俯视孤峭的山谷一片阴森,枫树和松树交错相杂,五彩缤纷,犹如画图与锦绣般灿烂。因而想到黄山当得起是一生中所见到的奇观,而且是如此奇特,往日未曾一探究竟,这次重游不但快慰,而且很觉惭愧。这时脚夫仆人都因山路险阻而落在后头,我也停住不再往上。但一路上的奇景,又不知不觉地吸引我独自前往。既登上山头,就望见有座佛寺的屋檐犹如飞鸟展翅一般,即是文殊院,这也是我上一次来想登览而又未登上的地方。文殊院左面是天都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