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危机笼罩下俄国_第1页
高二历史危机笼罩下俄国_第2页
高二历史危机笼罩下俄国_第3页
高二历史危机笼罩下俄国_第4页
高二历史危机笼罩下俄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9世纪上半期,西欧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沙皇俄国却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发展,并且逐步破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使农奴制危机不断加深。特别是早在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而40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沙皇俄国从 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 击的泥足巨人。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目标分解掌握: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农奴制危机的表现理解:(1

2、)农奴制是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成为1861年改革的导火线 1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1)在经济上 敲骨吸髓地榨取农奴。 (2)农奴无人身自由,财产和子女都归地主所有。 2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1)农业 地主建立资本主义农场,农奴制开始走向衰落。 富农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开始剥削贫农。地主地主 (2)工业 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 ,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数目逐年增多。 工业落后于西欧诸国,俄国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 (3)任务:冲破农奴制束缚,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导致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提示:俄国落后的农奴制是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 1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 (1)原因:农奴制的腐朽,广大农奴深受其害。 (2)斗争 1826年到1861年,全国共发生一千多次农民起义,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雇佣工人也展开斗争,他们要求提高 、改善待遇。 (3)作用:打击了 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工资工资沙皇专制沙皇专制 2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1)十二月党人 基本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成员:受西欧经济发展和 影响的贵族军官。 主要活动:发动起义,结果遭镇压。民主思想民主思想 (2)革命民主主义者崛起 赫尔岑:出版 杂志,号召进步力量为实现 和农民的解放而斗争。

4、车尔尼雪夫斯基: a认为只有革命才是农奴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 b认为废除农奴制,必须先消灭沙皇的专制制度。 影响:迫使沙皇政府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钟声钟声民主民主 对“十二月党人起义”的评价 提示:起义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十二月党人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境地而最后失败。但是,这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起义,它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统治困境统治困境英法英法巴勒斯坦巴勒斯坦 结果:1855年,俄国战败,1856年双方签订 。 (3)性质:一场为夺取在 霸权地位的非正义战争。 (4)影响

5、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进一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矛盾。 加剧社会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的进行。和约和约巴黎巴黎中近东中近东 2沙皇的抉择“自上而下”的改革 (1)背景 严重的国内外危机,农奴制存废成为社会矛盾焦点。 反农奴制的农民运动声势浩大。 (2)酝酿 1856年 谈到废除农奴制问题。 1857年初开始,沙皇政府着手改革的准备工作。 (3)改革草案通过:1861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改革草案。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废除农奴制度 C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 D满足农奴的要求 答案:C归纳综合整体图示纲举目张 农奴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农民

6、骚动越来越多,同时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十二月党人起义和革命民主主义者都呼吁废除农奴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更加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做出抉择,进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 1为什么说俄国19世纪的工业发展是步履维艰呢? 提示: 2“十二月党人”和革命民主主义者有何异同点? 提示:(1)相同点 背景: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 主张:都反对沙皇专制统治,主张废除农奴制。 (2)不同点 “十二月党人”为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发动了武装起义。 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对革命思想的宣传上。包括以下几点:与保守派展开激烈论战;创办报刊,

7、宣传自己的思想,鼓吹农民的解放;筹划成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活动。 (2011江苏南京模拟)“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脚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19世纪中期,俄国的黑暗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沙皇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B实行农奴制,农奴地位卑微,生活悲惨 C任何人都没有生活保障 D实行对外战争 解题流程: 答案:A 1下图反映了俄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如何?这一状况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答案:(1)工业发展十分落后。 (2)农奴制的阻碍。 1如何认识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和实质? 提示:(1)性质: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对土耳其来说则是

8、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但无法改变这次战争的非正义性。 (2)实质: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落后的农奴制之间的一场较量。 2促使沙皇做出改革农奴制的抉择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1)政治方面:沙皇专制统治受到严重威胁,农奴制的废存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2)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欧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3)社会关系:社会矛盾尖锐,革命运动日益高涨,革命民主主义者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4)军事和外交: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争失败也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专制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

9、革。 3学习思考(教材P84)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军队惨遭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直接原因:俄国军队装备落后,弹药粮食供应不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心不齐。间接原因:战争期间国内农民运动高涨,威胁俄国后方,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在经济上、军事上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的英、法等西欧国家。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在一篇论文战争问题中指出:“沙皇的这样大的一个帝国只有一个港口作为出海口,而且这个港口又是位于半年不能通航、半年容易遭到英国人进攻的海上,这种情况使沙皇感到不满和恼火,因此,他极力想实现他的先人的计划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 材料二在克里米亚战争开始前

10、,俄国的西欧派曾作出这样的预言: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证实了西欧派的预言,西欧派为什么能够作出这一准确的预言? (3)从军事角度看,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1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注意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并结合战争发生时俄国国内矛盾的状况分析。第(2)问要从西欧派对俄国与西欧差距的认识方面说明;第(3)问要从武器的落后,运输工具的落后、军需品的不足等方面着手,分析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落后是战争失败的根源。 答案:(1)俄国为了扩大在地中海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转移国内矛盾。 (2)西欧派作出这样的预言,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俄国未能跟上欧洲前进的步伐。 (3)原因:武器匮乏陈旧,交通运输落后,指挥系统腐败无能,后勤供应不足,俄军战斗力差,非战斗性减员严重。战争的失败实质上是政治

12、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失败。 1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这说明当时的俄国() A地主重视进行广告宣传B俄国的畜牧业发达 C俄国农奴制的残酷D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解析:题干表明当时俄国盛行农奴制,农奴与家畜等同,地位非常悲惨。 答案:C 21825年,一些青年军官发动了武装起义,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他们的基本主张是() A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 B发动武装起义 C禁止俄国人前往西欧国家 D进行自上而下的平缓变革 解析:B项是十二月党人的活动;C项是沙皇的政策;D项是守旧派知识分子的主张。 答案:A 3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

13、影响包括() 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 AB CD 解析:注意结合战争的目的和影响分析。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也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转移国内矛盾而发动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成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客观上加快了农奴制改革的步伐。 答案:C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材料二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国别项目俄国英国比例生铁26万吨385万吨1/15国别项目俄国英国比例铁路1 500俄里15 000俄里1/10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主要表现? (3)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