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四个层面4.社会化对个体未来发展的影响?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射虎一致且有自己的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社会化具有双重意义:其一,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化方式获得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资本;其二,社会通过社会化获得合格的社会成员实现自身存在的延续。而在此,我们仅讨论关于社会化对社会成员中的个体有哪些影响。1、家庭是首要的、基本的社会化场所。社会个体在家庭中所受到的血缘继承、婚姻状
2、况、收养关系等的牵连,尤其是父母的态度对于社会个体的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专断的家长风气,对于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性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内向、怯懦或是严重的心理畸形,造成犯罪,危害社会安全。家庭气氛也是影响孩子性格的重要因素,专制的家庭会使孩子创造性下降,产生怯懦、逃避等心理特征;而民主家庭则会使孩子有较强的创造力,敢于创新,勇于开拓进取。而自由度和亲密度也会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特征,自由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自由、开放,代际之间亲密无间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充分享受在家庭的温馨之中。除此之外,过度的宠爱也会形成溺爱。2、学校的社会化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个体学习着
3、各种为人处世之道,为将来个体在更大的环境中能够有更好的角色扮演。同学的帮助和友好,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会使个体心理产生满足感和优越感,以及挫败感。就如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很好的证明了学校环境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具体而深刻的。在学校这个拥有很好的鼓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集体中,对既有利于对个体的正确性培养,但一些管理性培养也会限制孩子的自由发挥与创造力的培养。3、同辈群体在个体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在这样的小群体之中,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的角色,这是对个体未来从事各种活动时的先驱角色投入。如不同的角色:管理者,执行者,遵从者。同辈群体的意见往往是意见领袖式的建议,他会更大成分的改变
4、0;一个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比如,买衣服,个体很容易听从周边朋友的意见,却不会轻易接受父母,认为父母的意见是守旧的,这也就是代际的隔阂。4、社会文化是一种很强的感染力量。社会文化在用一种强大的力量浸润感染着个体,比如中西文化之不同就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反映。中国重内在,西方重外在;中国讲求重道轻器,西方讲求实际利益;中国注重德治,西方注重法治;中国窥视人与自然的精神结合,西方窥视人之利用自然与结自然为友。这种社会文化的不同产生着不同的大众心理特点,这是个体在这个大环境中生存所必须考虑和接受的。5、还有就是大众传播工具的影响。在信息交流如此频繁的社会中,个体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就必须接受这样的现
5、代化交流特色。在轰炸式的信息网中,我们应该充分任何到他的优与略。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不容忽视。网络中的有意因素是可以也是必须为广大受众接受的,而网络中的黄色、暴力等因素是为广大受众所必须舍弃的。除此之外,网络的双面影响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在这里,我不予太多解读。最后,在个体未来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就业问题,面对千姿百态的当今社会,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在社会中锻炼自己,磨砺自己,永不放弃。这才是社会之所以存在的应有之义。6.简述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自我意识(self consciousness)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
6、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8. 内部动机的内驱力是什么?内部动机指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本身有兴趣而产生的动机。这种活动能使个体获得满足, 也是对个体的一种奖励和报酬。个体从事这种活动时不需外力作用的推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鲁纳指出, 内部动机是由三种内驱力引起的, 一是好奇的内驱力, 即求知欲; 二是好胜的内驱力, 即求成欲; 三是互惠的内驱力, 即需要和睦共处协作活动。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10.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哪些?1.认知对象的特点2.认知情境的特点主观因素1兴趣与动机2需要与价值3个性心理特
7、征4认知者的经验5情绪状态的影响12. 社会态度具有哪些功能?认为态度具有以下 4种功能:适应功能。个体具有从外部环境获得奖励,避免惩罚的需要,而态度使人具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功能。价值表现功能。态度可以明确地显示自我的价值,具有积极的表现功能。自我防御功能。态度既可以拒绝引起焦虑的外部事件,又可调节内部冲动。知识功能。态度可以作为理解环境的一种手段,将它作为判断的标准或理解的参考系14.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哪些?1个性的品质 个性品质常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人际关系的基础。2能力 能力高低也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3外表的吸引力
8、60; (二)态度的类似性 人与人之间若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有相似的态度,如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或兴趣爱好等,(三)需要的互补性 当人意识到自己有某种不足时,会发自内心地羡慕具有这种特点或能力的人,愿意与其接近,以便在彼此的交往中,通过取长补短,使双方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一起学习,互相鼓励,一起进步。 (四)交往频率 交往频率是指人们在单位时间内相互接触的次数。一般交往频率越高,越容易形成共同的经验,产生共同的语言和感受,即交往频率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成正比例关系。(五)物理距离 通常人与人之间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者,交往机
9、会越多,容易形成较密切的关系。地理位置越接近,越容易发生人际关系。二、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客观外在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社会风气、道德风尚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际关系。一般来说,社会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富足,社会风气好,人际关系就密切;相反,如果社会动荡,人心不稳,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你争我夺,则人际关系恶化。 总之,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扬扬长避短,注意人的个性特点的差异性、关注个性倾向的一致性,注意交往的频率和水平
10、,力求需求的一致或互补,以达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16. 什么是人际关系?简述人际关系的常模。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它是与人类起源同步发生的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18. 影响竞争与合作的因素是什么?1、个人因素1)成就动机或抱负、2) 谁发出威胁、3) 他人在场、4) 交流的次数、5)利益的一致与冲突、6) 情境作用、7)沟通作用)2、相互信任程度3、社会文化因素20. 简述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 人并不是生来就具有侵犯能力的,这种能力必须通过学习获得。虽然侵犯行为同生理活动一样
11、,依赖于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大脑的皮下结构(主要是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对侵犯行为起着中介作用,但大脑皮层对外部刺激的加工,有选择地控制着皮下神经结构的活动。对侵犯行为获得具有更大影响的不是生物因素,而是社会学习因素。这种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实现的,又称为观察学习或替代性学习。观察了他人的侵犯行为及其后果,人便会形成侵犯的观念,并用这些观念指导自己的侵犯行为。 二、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 现在虽然还没有关于侵犯行为起因的统一性理论, 但是已经产生了许多观点,纵观各观点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本人综合一定代表性的观点对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侵犯现象作出比较
12、合适的解释。 1、是关于侵犯是人类的本能还是习得反应的问题 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后半期, 那时候的理论家受到达尔文学说的影响, 普遍把人类的动机归因于先天的禀赋。威廉詹姆斯认为“侵犯是人类天生的劣根性, 是人人都有其残余的好斗本性, 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他人的仇恨”。在20世纪20年代, 精神分析学派的侵犯研究得到了各国学者的重视。弗洛伊德把侵犯行为与“利比多”联系起来, 认为侵犯行为起因于被异性侵犯后受压抑的记忆所产生的困扰状态。后来, 弗洛伊德逐渐修正了他关于侵犯起因的观点, 最终
13、把侵犯行为与死亡本能联系在一起。在20世纪早期, 社会生物学对于人类侵犯行为的研究主要倾向于使用比较明确的概念来表达内在的生物机制, 当神经学研究发现侵犯行为伴随着某种形式的脑反应时, 这种研究倾向就被进一步加强了, 并且直到今天还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当前心理学关于侵犯行为的解释通常都是使用挫折、消极情感和愤怒等概念来加以描述的。 2、是侵犯行为的社会生物学解释理论 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认为生物学因素只是人类发生侵犯行为的调节变量,但无可否认的是许多生物学因素在人类发生侵犯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常被用来解释侵犯行为的生物学因素
14、主要有四种, 即 (1)以洛伦兹为代表的动物行为因素; (2)以Wilson和Paly为代表的生物进化因素; (3)遗传因素; (4)荷尔蒙因素。 3、挫折侵犯理论 挫折侵犯理论是由多拉德和米勒等人在1939年首次提出的, 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一直受到精神分析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双重影响。该理论是把侵犯行为系统地定义为人类对环境条件反应的第一次尝试。多拉德认为个体的侵犯行为是由他所受挫折而引起的, 侵犯行为是个体受到挫折的后果, 其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作为前提。该理论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
15、一些修正, 现在的理论共识是: 受挫可能使个体产生多种行为结果, 侵犯行为就是其中之一, 但一般情况下侵犯的产生都以受挫作为前提。 4、认知新联想理论 该理论认为:诸如挫折之类不利条件不会直接引发侵犯行为, 它们首先会产生不断积累的消极情感, 这种消极情感作为一种中介调节过程, 最终有可能表现为两种直接的结果:侵犯行为和逃避行为。也就是说, 所有能够引发消极情感的环境都可以看作是侵犯行为或逃避行为发生的先行条件。 5、认知情感互动理论 认知情感互动理论是针对认知过程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影响侵犯行为发生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 其认为愤怒是调节外界环境刺激和侵犯行为之间关系的必要中介变量。而所谓愤怒是持续唤起的消极情感过程和说明、理解这种这一过程的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6、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它对挫折侵犯理论简单地把侵犯行为看作是一种受挫反应的观点提出了深刻的批评, 虽然它并没有否认挫折或其他环境刺激是诱发侵犯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它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个体是如何获得并保持侵犯行为的问题上。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基因与天赋规定了侵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理因子练习卷附答案(二)
- 白铁风管合同范本
- 2025年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5年河南省焦作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汇编
- 电子商务的跨境合作与国际化拓展策略
- 《2、3、4 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5年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1套
- 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培训总结怎么写范文
- 202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2024年连云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饮食、运动和健康的关系》92分(试卷)
- 《短视频拍摄与制作》课件-2短视频前期创意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人教版)
- 关注听力健康知识讲座
- 家校合作共育课件
- 2023年全国报关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
- 中药药茶计划书
- 《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课件全套 第1-12章 绪论、常用半导体器件-数模和模数转换电路
- 儿童康复作业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