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开敞式溢洪道设计大纲_第1页
河岸开敞式溢洪道设计大纲_第2页
河岸开敞式溢洪道设计大纲_第3页
河岸开敞式溢洪道设计大纲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2010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设计阶段河岸开敞式溢洪道设计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8年8月1/20_ 工程技术设计阶段河岸开敞式溢洪道设计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 参编 单 位:主要编写人员 : 软件开发单位 : 软件编写人员 :_ 勘测设计研究院_ 年月2/20目次1. 引 言 . .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 . 43. 基本资料 . . 54 设计原则与假定. . 65. 水力设计 . . 76. 结构设计 . . 107. 地基及边坡处理 . . 138. 观测设计 . . 169. 专题研究 . . 1910. 工程量计算 . . 2011. 应提供的设

2、计成果 . . 203/201 引言_ 工程位于 , 是以 为主,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 m ,最大坝高m ,总库容亿m 3,电站总装机容量,保证出力:年发电量? h。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年 月审查通过,选定坝址为,坝线为,枢纽布置为,坝型为 ,泄洪建筑物有、 、 , 其尺寸分别为_m_ 、 m, 相应进口高程m 、 m 、 m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有关本工程的文件(1) _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 _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3)技术设计任务书;(4)可行性研究阶段中间报告及审批文件;(5)专题报告。2.2主要设计规范(1) 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

3、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定(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2)217 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50201-94防洪标准; 溢 341-89洪道设计规范 ;20-78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 47-94行);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7) 10-78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试行);(8) 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9) 57-85水利水电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规范;(10) 46-94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11)(88)水规设字第8 号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试行 )。 范本是按 SDJ20-7

4、8编写的,如用新规范SL/T191-96 ( 或 DL/T5057-1996 ),则有关内容需作相应修改。 范本是按 SDJ 10-78编写的,如用新规范DL 5073-1997 ,则有关内容需作相应修改。4/203 基本资料3.1溢洪道控制点座标和轴线方位角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溢洪道控制点座标为X=m , Y= m ; 溢洪道轴线方位角为 _ 。3.2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根据可行性研究成果,本工程为等工程,溢洪道为级建筑物。3.3设计洪水标准及入库洪峰流量设计洪水重现期,入库洪峰流量Q=校核洪水重现期 a ,入库洪峰流量Q= m 溢流堰型式、堰顶高程及宽度、反弧末端高程及纵坡3.4根据可行

5、性研究成果,溢流堰为_ 堰,堰顶高程为m,堰顶宽度为m ,反弧末端高程 m ,纵坡 i =%。3.5下泄流量及相应上、下游水位根据可行性研究阶段调洪演算资料:设计下泄流量 Q = _ 也 3, 相应库水位 _ 也,相应下游水位_m ;校核下泄流量 Q= _ 也 3, 相应库水位 _ ,相应下游水位_m 。提示:泄洪建筑物的尺寸、堰顶高程,应通过枢纽布置和技术、经济比较,调整多次反复修改确定。3.6坝址区地形、地质资料 坝址区地形图 (1/1000 ? 1/2000 )。坝址区地质平、剖面图(1/1000 ? 1/500 )。溢洪道轴线地质纵、横剖面图(1/1000 ? 1/500 )。(4)溢

6、洪道工程地质报告。(5)溢洪道基础岩石物理力学指标:1) _ 基岩容重3;2) _允许抗压强度;3) _允许抗拉强度;4) _弱风化岩体:变形模量_ ; 弹性模量; 泊桑比5) _溢洪道基础岩体的单位吸水量; 渗透系数;6)基岩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7)软弱夹层和裂隙、断层的分布;8) _河床岩体抗冲流速。表1基岩物理力学指标抗剪指标计算面抗剪强度抗剪断强度弹性模量泊桑比建基面强风化岩石f2=f1=,口 =5/20弱风化岩石f2=f1=,卩 =强风化岩石f2=f1=,口 =基岩节理面f2=f1=,口 =弱风化岩石软弱结构面f2=f1=,口 =(6) 本工程设计地震烈度为_ 度。3.7有关闸门门

7、槽及启闭机布置和荷载资料3.8水流泥沙(1) 年均输沙量_ 万 t,含沙量(2)推移质含量%,悬移质含量%(3) _泥沙容重1 干容重(4) 泥沙颗粒级配曲线 ;(5) 矿物成分。3.9建筑材料混凝土(I) 强度 C _ ;容重 _ 3;(3)线膨胀系数 _ C-1 ;(4)允许抗压强度;(5) 允许抗拉强度 _ ;(6) 泊桑比 _ ;(7)弹性模量;(8)抗渗标号 S;(9) 抗冻标号 D _ ;(10) 抗磨损强度(m 2 ? h) ;(II) 抗空蚀强度 (m 2 ? h) 。钢筋(1) 钢筋品种 _ ;(2) 弹性模量 _ ;(3) 抗拉强度。3.10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工模型试验资料(

8、1) 枢纽整体水工模型试验报告;(2) 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报告。4 设计原则与假定单位可能有误,请使用者核实一一编者4.1设计原则(1) 复核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成果。6/20(2) 河岸开敞陡槽式溢洪道除执行本大纲外,还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标准的规定和要求。(3) 溢洪道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渲泄洪水之永久建筑物,应充分考虑其频繁运行的特殊性和维护检修的可能性。(4) 设计前应注重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认真收集和分析研究有关水文、泥沙、地形地貌、地质、施工条件等设计资料。(5) 大型或水力条件较复杂的中型溢洪道,应做整体水工模型试验,以论证其布置及水力设计的合理性。4.2设计假定(1)溢洪道结构

9、设计,一般情况按平面问题考虑,并应以建基面的抗滑稳定及应力条件确定。如溢洪道深层基础有影响溢洪道稳定的软弱结构面,应复核其深层抗滑稳定性。(2)溢洪道断面应由基本荷载组合控制,由特殊荷载组合复核。(3)溢洪道抗滑稳定按刚体极限平衡法抗剪断强度或抗剪强度公式计算,断面应力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4)根据溢洪道不同的部位和受力特点,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全面准确地分析和反映溢洪道的工作性态。5 水力设计5.1溢洪道泄量复核计算开敞式幕曲线实用堰的泄流能力可按公式( 1)计算 :Q C?m? ? m ?B.2gHj 5(1)式中: Q流量, m3;B溢流堰总宽度,mH 计入行进流速的堰顶水头,m 对高堰

10、H0; 对低堰H) a o ? Vo2/2g ;Vo 行进流速, ;a o动能修正系数,可近似地取为1 ;H 堰上水头, m 计算断面可取在堰前(3? 6)H o 处;g 重力加速度, 2;m 流量系数,可根据试验提供或参照溢洪道设计规范附表1 3 选用;C 上游面坡度影响修正系数,可参照溢洪道设计规范附表1 4 选用;当上游面为铅直时, 1.0 ; 收缩影响系数,根据闸墩墩头形状及位置、闸墩宽度,闸孔数目,堰上水头及相对堰高等因素选定;淹没系数,视泄流的淹没程度参照有关水力计算手册等选用,不淹没时b1。7/20提示:对于不同的堰型,可参照溢洪道设计规范采用不同的泄流能力公式进行计算。5.2泄

11、槽段水面线复核计算泄槽段起始断面水深计算计算泄槽水面线时,应从渐变流起始断面算起。当泄槽与上游实用堰采用反圆弧曲线连接时,则从反弧末端收缩断面算起;当泄槽与宽顶堰连接时,可近似从连接点以下3(为临界水深 ) 处算起。起始断面水深hi 可按公式 ( 2) 计算:hi q/( , 2g(Ho hi cos )(2)式中: q - 计算断面单宽流量,H7(s ? m);H) 计算断面渠底以上的总水头,m0 泄槽底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0考虑从进口到计算起始断面间沿程和局部阻力损失的流速系数。泄槽段沿程水面线的计算(1) 泄槽段沿程水深计算泄槽段沿程水面线可按公式 ( 3) 进行计算:

12、 S= ()/()式中:S计算流段长度,mS 流段的下游断面的断面比能,m;S 流段的上游断面的断面比能,m;J流段的平均水力坡度;i 泄槽段纵坡。(2) 泄槽段沿程波动及掺气水深计算波动及掺气水深可按公式( 4)进行计算:=(1+ Z?100)h(4)式中: h 不计入波动及掺气的水深,m;计入波动及掺气的水深,mV不计入波动及掺气的计算断面上的平均流速,;Z 修正系数,一般为1.0 ? 1.4 ,视流速和断面收缩情况而定,当流速大于 20 时,宜采用较大值。提示:当槽身边墙收缩或槽身在平面上转弯时,应相应计算边墙收缩产生的冲击波或弯道横向水面高差。(3) 沿程水面线计算成果表,见表28/2

13、0表 2 水面线计算成果表计算断面计算项目计算断面平均流速V,计算断面不计入波动及掺气的水深h, m计算断面计入波动及掺气的水深,m提示:边墙收缩或平面转弯时要考虑其影响。523 消能防冲的计算 消能防冲标准 (P =%) : 相应溢洪道泄量Q= _ m_ 3, 下游水位为_m(2) 消能型式一般采用挑流消能,并选择合适的挑流鼻坎的型式,以减少冲刷深度。提示:可采用有关公式近似计算水舌挑距和冲坑最大深度;或采用模型试验所提供的水舌挑距和冲坑深度。(3) 当消能型式适合采用底流消能时,消力池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Fr V/ gh式中:水流沸汝德数;V 跃前平均流速,;h' 跃前水深, m

14、 g 重力加速度 ,当 4.5 ,护坦上不设辅助消能工时,消力池长度L 为:6(h )(6)式中: h 跃后共扼水深,m当>4.5 ,消力池首断面V <16 ? 18, 护坦上可设梳流坎、消力墩及尾坎时:(2.3 ? 2.8)h (7)当>4.5 ,消力池首断面V >16 ? 18, 护坦上可设梳流坎及尾坎,不设消力墩时:(3.2 ? 4.3)h (8)提示:当消能设施岀口区地质条件较差时,为防止危害性冲淘,可根据消能型式设置防掏齿墙、翼墙、二道坝、海漫或防冲槽等设施。5.3水流空化数计算水流空化数可按公式 ( 9) 进行计算:ho ha hvV02 / 2g式中 :c

15、水流空化数 ;ho 计算断面处的时均动水压力水柱高,m计算断面处的大气压力水柱高,m;对不同高程按 ( 10.33900) 估算, Z 为海平面以上高度 ;水的汽化压力水柱高,m ;可参照 341-89 附录二附表2-1 数值采用;(9)9/20V2o /2g 计算断面的平均流速水头,m。提示: ( 1)设计时,应使“水流空化数”b 大于“初生空化数”b ;易于检修的泄槽段可采用 b0.85 b i 设计。(2)各种体型和不平整度的“初生空化数”b i , 可通过减压箱或高速循环水洞试验进行测定。5.4绘制库水位与下泄流量关系曲线提示: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堰型选择相应的泄流能力公式计

16、算,分闸门全开和局部开启两种工况,并将成果绘制为“库水位与下泄流量关系曲线”。6 结构设计6.1一般规定(1) 溢洪道的结构设计,应根据布置、水力设计、地基及运用条件,结合防渗、排水、止水及锚固等工程措施,保证工程安全,选用经济合理的结构型式及尺寸。(2) 进水渠底板、泄槽底板、挑流鼻坎、护坦及贴坡式边墙等,必要时可按弹性地基上的板或梁进行内力计算,根据20-78 并参照类似工程经验配筋。(3) 溢洪道建筑物设置锚筋时,锚筋孔一般按梅花型布置,孔距、孔深及抗拔力应经计算并参照类似工程的经验确定,必要时应进行锚筋抗拔试验。(4) 溢洪道的混凝土结构计算不考虑温度应力,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结构特

17、点、地基约束等因素,采取必要的结构措施和施工措施。6.2荷载及荷载组合提示:根据溢洪道的不同部位,取可能同时作用的各种荷载,选择计算中最不利的荷载组合。基本荷载(1) 结构自重;(2) 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水压力;(3) 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扬压力;(4) 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浪压力;(5) 设计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6) 设计洪水位时的水流离心力;(7) 泥沙压力;(8) 冰压力;(9) 土压力。特殊荷载(1) 校核洪水位时的水压力;(2) 校核洪水位时的扬压力;(3) 校核洪水位时的浪压力;(4) 校核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5) 校核洪水位时的水流离心力;10/20(6)

18、 土压力;(7) 地震荷载。基本荷载组合(1) 设计洪水位情况:结构自重 +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水压力 +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扬压力 +泥沙压力 +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 的浪压力+设计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 +设计洪水位时的水流离心 力 + 土压力(2) 冰冻情况:结构自重 +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水压力 +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扬压力 +泥沙压力 +冰压力( 水压力和扬压力按相应冬季库水位计算 ) +土压力特殊荷载组合(1) 校核洪水位情况:结构自重 +校核洪水位时的水压力 +校核洪水位时的扬压力 +泥沙压力 +校核洪水位时的浪压力 +校核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 +校 核洪水

19、位时的水流离心力 + 土压力(2) 地震情况:结构自重 +正常蓄水位时的水压力 +正常蓄水位时的扬压力 +泥沙压力+正常蓄水位时的浪压力 +土压力 +地震荷载6.3抗滑稳定验算(1)对大、中型工程中的堰 ( 闸)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抗剪断强度公式(10) 计算(f 1 ?刀 ? A)/ 刀 P (10)式中: K1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 1 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c 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断凝聚力;刀 V 作用于结构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法向分量;刀 P 作用于结构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切向分量;A 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截面积。(2) 对中型工程中的中

20、低堰 ( 闸 )和小型工程的堰 ( 闸),其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 抗剪强度公式 (11) 计算K> = f2 ?刀刀 P(11)式中: Ka 按抗剪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2 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摩擦系数;刀 V 作用于结构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法向分量;11/20刀 P 作用于结构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切向分量。(3)(4)当地基内存在不利的软弱结构面时,其抗滑稳定需作专门研究。对于分离式底板,应校核其抗浮稳定性,必要时应采取加强排水和锚固等措施,以保证其稳定。6.4结构计算提示:溢洪道的应力分析,应根据其规模、型式和地基条件,可采用材料力学法、弹性地基梁法或有限

21、元法计算。闸墩应力分析一般采用材料力学方法。弧形闸门和大型平板闸门的闸墩应力分析,宜采用有限元法。对于大型和受力条件复杂的中型工程的闸室,应尽量进行结构模型试验,验证各部位的应力状态。高、薄闸墩应复核其结构稳定和振动效应,并进行施工期过水条件下的结构分析。启闭排架可按结构力 学方法计算分析。计算时,将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岀口段、消力池或护坦等分别按不同工况确定计算简图。6.5配筋计算(1)各段根据不同的应力 ( 或内力 ) 计算方法相应计算出钢筋量,成果汇于表3;表 3 钢筋配置表结构部位结构尺寸钢筋配置(2) 必须时,按闸墩预应力锚索设计。6.6高速水流区的抗磨损、防空蚀设计提示:可根据

22、水流空化数并结合模型试验成果考虑是否设置掺气设施及过水面的特殊衬护,提岀过流表面平整度的要求。6.7消力池护坦设计(1) 护坦的抗浮稳定按公式 (12) 计算:=(Pl23 ) /(Q 12 )(12)式中:一一安全系数为1.0 ? 1.2 ,应根据工程等级、枢纽布置、地基特性、计算情况等选用 (校核情况下值取下限) ;P1护坦自重,按混凝土密度计算;P2护坦顶面上的时均压力;P3当采用锚固措施时,地基的有效重量可参照341-89附录三公式计算;Q1 护坦顶面上的脉动压力,可参照341-89) 附录一公式计算;12/20Q 护坦底面的扬压力。(2) 选定护坦厚度时,还应参照已建类似工程的经验。

23、(3) 对设有消力齿、消力墩或尾槛的护坦,尚应进行抗倾及抗滑稳定复核。采用抽排降压的护坦,应复核地基的渗透稳定。(4) 护坦稳定的计算情况:1) 设计情况:泄洪消能防冲的设计流量或小于该流量的控制流量。2) 校核情况:当需要进行校核时,采用泄洪消能防冲的校核流量。3) 检修情况:消力池排水检修。4) 尚应根据具体条件分析闸门突然启闭的不利情况,复核护坦的稳定。5) 必要时,应考虑排水设施局部或全部失效,作为校核情况复核护坦的稳定。6.8细部设计提示:包括门槽二期砼、启闭排架、交通桥、工作桥、通气孔、检修平台、楼梯、爬梯、预埋件、栏杆、照明、电气设备与电缆的基础、埋管以及闸门和启闭机运输、安装时

24、对结构的特殊要求等。7 地基及边坡处理7.1地基开挖提示: ( 1) 溢洪道地基的开挖深度,应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处理措施等综合研究确定。(2)主要建筑物的地基,宜开挖至弱风化岩层。全部或局部不衬砌的泄槽,应开挖至坚硬、完整的新鲜或微风化岩层。(3)对易风化、易泥化的基岩,应提出相应的施工保护措施。(4)建筑物的基坑形状,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要求确定,开挖面应尽量连续平顺;当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高差过大时,宜开挖成台阶状。7.2固结灌浆提示: ( 1)溢洪道地基固结灌浆的范围和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裂隙分布情况和受力条件确定。一般在堰 ( 闸 ) 及消能建筑

25、物的地基范围内进行。孔深一般为3 m ? 5 m 。基岩条件较好时,可不进行固结灌浆。(2)固结灌浆孔一般呈梅花型布置,钻孔方向应尽量穿过较多裂隙。(3)灌浆孔的孔、排距及灌浆压力宜进行灌浆试验确定。孔、排距一般为1.5 m ? 4 m 。当无混凝土盖重时灌浆压力一般为0.1 ? 0.3 ; 当有混凝土盖重时为0.3 ? 0.5 。在不掀动岩体或盖重的条件下灌浆压力宜取大值;地质条件较差,灌浆压力可适当降低。13/207.3地基的防渗和排水防渗和排水设施及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 减少堰 ( 闸)基的渗漏和绕渗;(2) 防止在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裂隙软弱充填物及抗水性能差的岩层中产生管涌;(

26、3) 降低建筑物基底面的扬压力;(4) 具有可靠的连续性和足够的耐久性;(5) 防渗帷幕不得设置在建筑物基底面的拉力区;(6) 在严寒地区,排水设施宜考虑冻害的影响。地基的防渗提示: ( 1) 一般采用水泥灌浆帷幕 ; 必要时可采用化学材料灌浆 ; 也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混凝土齿墙、防渗墙、水平防渗板或其组合措施等。对于大、中型工程必要时应进行帷幕灌浆试验。(2) 当地基下存在着明显的相对隔水层时,防渗帷幕的深度应深入到该岩层内3 m-5当地基的相对隔水层埋藏较深或分布无规律时,帷幕深度应满足本范本第7.3.1 条的要求,并应参照渗流计算和已建工程经验确定。遇透水性强的软弱带,应适当增加帷幕的深

27、度和厚度。(3)防渗帷幕伸入岸坡的范围、深度及走向,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防渗帷幕伸入岸坡的范围,一般延伸至正常蓄水位与相对隔水层范围线( 或与蓄水前地下水位线 ) 相交处。(4)靠近坝肩的溢洪道,其帷幕设计应与大坝防渗要求统一,并应与大坝帷幕衔接形成整体防渗系统。远离坝肩的溢洪道,其防渗帷幕深度,伸入岸坡的范围可适当降低要求。(5)帷幕灌浆孔一般设一排。对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或有必要加强防渗帷幕时,可适当增加排数。帷幕灌浆的孔距一般为1.5 m 3 m ,排距宜略小于孔距。(6)钻孔方向可为铅直或有一定的倾斜度,使钻孔尽量穿过岩体的层面和主要节理裂隙,但不宜倾向下游。(7)帷幕灌浆

28、需在一定厚度混凝土盖重的条件下进行。在帷幕表层段灌浆压力一般不宜小于 0.2 ? 0.5 ,在孔底段不宜小于 0.5 ? 1.5 。但以不破坏岩体为原则。地基的排水14/20提示: (1) 溢洪道地基排水设施,应能有效排泄通过建筑物地基、岸坡及衬砌接缝的渗流,充分降低渗透压力,并应满足第731. 条的要求。( 2) 排水设施布设原则:1) 一般以集水廊道或集水沟 (管) 为主导,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各部位地基的渗水可分段分级引导至集水廊道或集水沟(管 );排水系统岀口应能顺利地将渗水排岀;应考虑防止排水失效的措施,设置必要的检测设施;当必须降低地基内承压水的作用时,应选择适宜位置设置减压排水孔

29、或减压井。2) 堰(闸) 基底一般设一排主排水孔,应布设在防渗帷幕下游的廊道和集水沟(管 )内,与帷幕灌浆孔的间距在基底面不宜小于2.0 m 。必要时增设辅助排水孔和排水沟(管),增加排渗能力。3) 主排水孔的孔距一般为2 m 3 m ,孔深一般为帷幕深度的0.6 0.8 倍,且不应小于固结灌浆孔的深度。辅助排水孔孔距一般为3 m 5 m ,孔深一般为 4 m 8 m 。( 3) 泄槽底板下的排水设施,应根据具体条件布设:1) 一般设纵、横向排水沟 (管) ,构成互相贯通的沟 (管 )网系统;软弱岩基、底板下扬压力过大或不便于设锚筋的地段,可设连续的排水垫层,或垫层与排水沟 ( 管) 相结合;

30、2) 纵、横排水沟 (管 ) 的间距一般与底板纵横缝相对应,但不宜骑缝布设;3) 为保证排水效果,宜在侧墙基础或底板下设置一条或多条纵向排水廊道。( 4) 挑流鼻坎坎基有自流排渗条件时,其排水设施一般与泄槽底板下的排水系统相应布设,并与其纵横排水沟( 管) 或廊道连通,经鼻坎基底或坎底通向下游。( 5)消力池护坦下的排水设施参照泄槽底板下的排水设施布设,必要时在排水沟 ( 管) 内设伸入基岩一定深度的排水孔。当下游水位较高且消力池护坦需要采用抽排降压措施时,应符合以下规定:护坦的排水廊道与排水沟(管 ) 等应构成可靠的排水系统;在适当位置设置低于排水系统的集水井和可靠自动抽水设备;当下游水位较

31、高且历时较长,必要时宜设置阻截尾水回渗的设施,加深截水墙、灌浆帷幕或其联合设施。( 6)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 (岩性极不均匀、可能发生水力管涌或化学性侵蚀、溶解作用等), 或不具备监测维修条件等情况,不应采用抽排降压措施。( 7) 溢洪道的边墙 (重力式或贴坡式 ),宜设置与底板排水沟 ( 管) 相通的墙后排水系统。 对 有防渗要求的边墙,或消力池和鼻坎段的边墙,在水面以下部位不应设明排水孔。对无防渗要求的边墙和护坡,应设置明排水孔。( 8)排水孔和排水沟 ( 管),均应采取防止其淤塞的措施,有泥化夹层出露的部位、软弱岩基的排水垫层或墙后回填土中埋设的排水管,均应设反滤保护、并应注意渗漏水的化溢

32、洪道岸坡应设置排水设施,以排除地表水和岸坡渗水提示:对于地表水,可沿岸坡走向和顺坡设置明排水沟排除,并应注意对岸坡稳定的影响;对于岸坡的渗水,一般可设置排水隧洞(廊道 )、排水沟 (管) 或钻设排水孔等排除。当需要15/20降低溢洪道所在山体的地下水位时,可在适当部位设置排水隧洞,并在排水隧洞内布设-排水孔。 -7.4断层、软弱夹层及岩溶处理741 断层、软弱夹层的处理提示: ( 1) 溢洪道地基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等,应根据其岀露部位、规模、性状,上部结构对地基强度、稳定、变形的要求和渗漏的影响,结合施工条件并参照类似工程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2)陡倾角软弱带的处理,一般可

33、采用灌浆,混凝土塞、板、梁、拱跨越结构,加铺钢筋、加厚底板、扩大基础、锚杆或预应力锚索锚固,改变上部结构型式等措施。(3)缓倾角软弱带的处理,一般可采用开挖后回填混凝土、灌浆、防滑 ( 防渗 )齿墙、抗滑桩、抗滑塞 ( 键 )或预应力锚索锚固等措施。(4) 当混凝土回填较深、范围较大时,应制定相应的混凝土温控和接触灌浆等措施。742 岩溶的处理提示: ( 1) 溢洪道地基范围内的溶洞、溶槽、溶蚀裂隙等,应根据岩溶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充填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对建筑物的影响等,可采用挖除、灌浆或灌注混凝土等处理措施。(2) 在进行溶洞处理时,对岩溶水应采取妥善的疏导措施。7.5边坡开挖及处理边坡开挖

34、提示: ( 1) 溢洪道开挖的稳定坡度, 应根据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和施工条件等,进行工程类比和稳定分析确定。必要时边坡宜分级设置马道。(2)对易失水干裂和卸荷松驰的开挖边坡,应采取防护措施。(3)当溢洪道地段山坡陡峻、地质条件比较好时,通过专门论证可采用陡直开挖边坡,每级高度 10 m 15 m ,马道宽 2 m 5 m 。边坡处理提示: ( 1) 对可能失稳的边坡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边坡高度与坡度、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施工和技术经济条件等,确定综合处理措施。(2)当边坡需要进行表面防护时,可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部位采用植被、砌石或砌混凝土块(干砌或浆砌 ) 、喷浆或喷混凝土等措施。(3)对

35、需要加固处理和防止滑动的边坡,可根据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削坡、喷锚、灌浆、抗滑挡墙、抗滑桩、塞( 键) 、锚洞、锚杆 ( 钢筋桩 ) 或预应力锚索锚固等措施。(4)边坡排水设施,参照本范本第条设置。高边坡排水设施应分层设置,并应有可靠的排水通道。(5) 对高陡边坡及地质条件复杂的边坡,应加强施工期及运行期的监测,以保证工程安全。8 观测设计8.1一般原则提示: ( 1)溢洪道建筑物应根据其级别、水头、泄量、结构型式及地质条件,设置必要的观测设备。16/20(2) 观测设施应符合有效、可靠、牢固等原则,并注意其经济合理性。(3)应能反映溢洪道的主要工作状况,做到少而精;应结合水力条件、工程

36、地质特征及设计条件等选定;观测部位,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地质或结构复杂部位、复杂的高速水流区和其它有代表性的部位。(4) 水力观测部位应尽量与模型试验相对应;观测方便、直观、精度符合要求。(5)各项观测能相互校核,尽量做到一种设施,多种用途;排除或避免影响精度的因素,并尽量减少施工安装的困难,对观测设备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6)观测设计应重视的事项为: 有良好的交通条件,特别是在特大洪水、严重冰冻条件下,应能进行观测;有良好的照明、防潮等作业条件;统筹规划观测站的布设,并考虑施工期的观测条件;观测部位有相应的安全措施。(7)观测设计,宜根据设计计算、模型试验并参照类似工程观测成果,提供观测值的预

37、计变动范围。必要时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某些项目提岀观测技术要求。(8)观测设计中应要求施工单位将观测设施的安设记录及竣工图、施工期的观测记录和整理分析资料,编成正式文件移交给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期各项观测设施的完好和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8.2一般性观测提示: ( 1) 一般性观测指:侧重于监测溢洪道的运行安全,掌握溢洪道在施工期的工作状况,这提示: ( 1)两项内性观测,指侧重于检验设计的正确性,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这两项内容。(2) 大般性型测程可按工程等级可根据设根据实际科况参监以下的内容研究确定:根据下际情况游水位列内容确定前根力力池岀堰水位;流应力闸墩变力般应其它扬压力;

38、绕堰(闸)渗(3)流般门性观测应力求少平位移;沉陷;纵、横缝及裂缝。一般外表观测( 如裂缝、坍陷、隆起、泉眼、翻砂、冒水、空蚀、冲刷磨损等) ;高、陡边坡及岸坡稳定观测;泄洪冲淤观测。(3) 一般性观测设备的安设、测读、资料整理、报告格式等参照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及有关规定进行。8.3专门性观测提示: ( 1)专门性观测,指侧重于检验设计的正确性,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这两项内容。(2)大、中型工程的专门性观测可根据设计、科研及监测工程安全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下列内容确定:水力观测;堰( 闸) 应力、应变观测;其它观测项目。(3) 专门性观测应力求少而精。8.4水力观测设计841 水位及水

39、面线观测提示: (1) 溢洪道上、下游水位观测可与水文基本水位测量和电站监视水位观测相结合。一般采用水位标尺、自记水位计或遥测自记水位进行观测。水位测点位置的选择应该注意下列事项:水流平顺、受风浪影响小,上游水位测点应避免行近流速的影响,一般设在溢流堰前 3? 6 倍堰上水头处;下游水位测点应设在较顺直河段、无较大影响水流障碍物、无回水影响、冲淤变化小以及流速较小的河段。(2) 溢洪道水面线观测,一般只测取沿边墙水面线,可在边墩、导墙上绘制水尺进行观测。观测方法可以用目测、拍照及电视录象等。17/20842 动水压力观测提示: (1) 动水压力 (包括时均压力和脉动压力 ) 观测布置考虑下列原则:1) 能反映溢流堰、泄槽和消能设施的压力分布特性;2) 能满足监视工程安全运行及某些专题研究的要求;3) 观测成果便于与设计计算、模型试验成果对比分析;4) 一般沿闸孔中心线、闸墩后中心线选择若干断面均匀布置;5) 对于溢流边壁突变或易产生负压的部位(如堰顶曲线段、渥奇段、反弧段、闸门槽下游边壁、异型鼻坎;窄缝式消能工的边墙;分流墩;消力池的边墙及辅助消能工等)应增设压力测点。(2)时均压力观测,可在选定观测断面埋设测压管并引向观测室(或廊道 ),用电测水位计、测深钟或遥测水位计等进行观测。测压管一般采用孔径为25 ? 50 的白铁管,在安装和埋设时应保证不变形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