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模式和途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课题类别: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鄂教职研 20149 号课题编号: G2014A006课题负责人:熊发涯 教授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成员:范先超、袁咏平、陈彦霖、夏晶、夏念恩、宋广辉、夏继军一、问题的提出 办学校就是办专业,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学校的实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很重要 的就是体现在专业建设中,所以,各职业院校都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 重点专业是一个学校最好、最强的一面,是一个学校质量的标志和名片。如何办好重点 专业,包括建设重点专业有哪 些重要理念和思想、重点专业如何确定、重点专业建设应 该抓哪些方面、
2、重点专业的各方面如何建设、途径如何选择和把控、重点专业的建设质 量如何评价等等,这些问题是各校长期思考的问题,本课题就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试图回答以上问题,对这些问题回答的意义至少有三条:第一,给重点专业建设指 明方向,明确建设重点专业应该具备的理念思想和条件;第二,给重点专业建设指明内 容,重点专业建设不是一个方面,也不是几个方面的集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该工程如 何推进,有其规律;第三,为重点专业的建设途径提供实证案例。本研究将给学校的专 业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和实际借鉴、参考意义。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标是明确重点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具体内容
3、、建设过程和路径,为广 大职业院校开展重点专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实践借鉴。(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内容有四个:一是进一步探索重点专业建设的理论依据、建设重点专业的指导思想和先进理念;二是研究重点专业建设的内涵和具体内容;三是研究重点专业 建设各内容的具体建设途径和方法;四是重点专业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本研究是基于是职业岗位群为重点确定的专业设置,符合教育部关于中职和高专业 设置条件,学校对重点专业加大投入、实施政策倾斜的建设条件。本研究的是在总结全 国、各省高职示范校、骨干校和中职示范校开展重点专业建设、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 经验基础上总结提炼一般的、具有规律性的思想和工作模式,拟创新点有三条
4、:第一, 明确重点专业建设的内涵要素;第二,明确重点专业各内涵要素的建设的具体模式;第 三,重点专业建设成效的具体评价体系。(三)研究思路、方法以最适合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明确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对 近五年来,全国各地开展的示范校、骨干校中的重点专业建设是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建设的专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从中总结出具有共性的、能够被借鉴和复制的,对 未来专业建设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方法和过程;通过发动一部分学校在研究中试行,在 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阐述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课题组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一)深入分析,明确重点专业建设的内
5、涵与外延1. 核心概念的界定重点专业:重点专业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与当地支柱产业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需要 重点发展或特色发展或快速发展,有较强的建设基础,建设上有所倾斜,以实现人才培 养、技术应用和社会服务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一席之地, 通过这些专业的建设引领、带动、影响其他专业的建设,这些专业被称为“重点专业” 重点专业根据支持层次可分为国家级重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和校级重点专业。重点专 业在高职院校存在,在中职学校也存在,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专业指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 和中职学校的重点专业两个层面。建设模式:指专业建设的建设内容、建设方法、建设过程的一般样式,可供人们借 鉴、
6、复制和参考的基本标准。建设途径:指从建设起点到终点的整个过程,即实现建设目标的过程,包括建设内 容、目标及其时间节点2. 重点专业建设的内涵及外延关于重点专业建设的内涵,示范校建设第一期中要求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 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 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合作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第二 期示范校建设,即骨干校建设中要求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 构,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 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7、的教学模 式,探索建立“校中厂” 、“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 式,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 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认为,重点专业建设的内涵就是通过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办学能力和人才培 养质量,内容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 学条件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二) 深刻研究,明确重点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高职院校进行重点专业建设有三个方面的理论基础1.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有三大基本要素:首先是教育者 , 教育者包括学校
8、教师 ,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 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二是受教育者 ,是教育的客体 , 指以学生、自我教育者等受教育的对象;三是教育过程 , 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概括 ,包括教 学内容、教学材料、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以上三种要素相互对立统一 体,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构成教育这一主体。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问题 , 主要分析教 育三要素中的教育过程要素。(1) 课程论。课程是在学校实施目标进行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 , 是学习内容和学习多 层结构和教育方案执行情况的活动组成 ,是指导学校教育的教学活动 , 是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与判断的过程的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在
9、社会进步 , 教育理论更新的过程中 , 出现了后 现代主义课程论 ,以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观点中 , 课 程是以服务岗位为目的的 ,所以课程的目标可以视市场的变化而调整 ; 课程作为学生和老 师认识事物、解构事物、交流合作的文本 , 应当消解学科边界。课程和教材面向新事件而 动,是动态的 ,是在专业分支下与地方经济岗位需求相适应 ,所以课程是发展的过程 ,同专 业建设的发展步骤同步。(2) 教学论。课程与教学相辅相成 ,教学会产生课程 , 反过来课程也会产生教学活动 ,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过程中 ,也是这样的一个规律。在高职教学的过程中 , 院校会根据 社会经济
10、发展趋势、 岗位缺溢设置与调整专业的种类与系统类别 , 也就是教学产生了课程 内容; 同时, 在课程内容的传授上 ,又出现了满足这种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 从教学内容和 教学过程总结 , 任何一个学科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条件是一个合理的架构,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尚浅 , 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与教学论相结合的架构 , 即我国 整体的课程安排与教育工作还是处在混乱无序 ,没有同一标准机制。 合理的课程与教学是 专业建设发挥其最大优势、打造优质学校品牌的保证 ,所以, 国家高职院校必须进行专业 体系建设。2. 学校管理学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的学校管理学探讨了的院校管理规则和纪律的活动 ,
11、它是引入院校管理的 学科系统之一 , 是管理、教育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混合物 , 以服务为导向的 , 高度集成的 学科心理学。高职院校的管理受到学校这一教育机构的特殊性影响 , 本身在管理方式上会 受到一定限制 , 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相应的法律和法规 , 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技巧指导教育 相关者特别是学生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的开展 , 学校管理归根结底是为 了发挥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职能为目标。 笔者认为学校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 , 部门 不同目的是不一样的 , 这个理论所关注的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 但不拘泥与基本问题 , 既专注于提供解决方案 ,有寻求理论体系之上的研究 , 建
12、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问题 , 探索解决的总体思路。管理学院包括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 行政和教育管理 , 通过一定的 管理技术 ,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促进教育水准的进步 , 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促进 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健康 , 促进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 , 促进学校先进文化的进 步。专业建设严格来说是学校管理中的行政管理 , 行为专业申报和批准需要行政部门运行 但是专业建设逃不开教学管理 ,教学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所以 , 专业建设是学校管理的中 心工作。3. 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经济学指通过教育这一手段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 获取教育的经济效益。 就高 职教育来说 ,其
13、办学目的和方式都与经济挂钩 , 整个高职的教育过程中 , 其教育经济学应 用非常明显 , 高职教育经济效益就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 , 是区域地区高职教育或高 职教育投资所引起的国民收入 (或国民生产总值 )的增长与高职教育投资的比较 , 高职的 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的收益 , 即间接产出与高职教育投入的关系。 衡量高等职业 教育的作用和教师 , 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间接产出的贡献是职业教育价值的重要评价标 准,所以, 考量职业教育产出经济效益 , 要衡量职业教育投资与职业教育产出这两个变量。 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 因为社会生产所依靠的人力资源有教育提供。 也就 是说,在
14、同样的成本、工人的比例 ,比改善单纯增加劳动力和机器的数量 ,提高生产工具的 素质与提高生产工具的数量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旦提高 , 就可 以数倍增加社会财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 知识靠人实现传播、吸收、应 用,即知识的再生产与分配和使用 , 可以说学校教育是决定整个社会繁荣与否的关键因 素。教育的主要任务创新知识在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价值 , 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经济 学角度研究教育 ,教可以发现教育蕴含着难以计数的经济价值与效益。所以 , 在专业建设 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上 ,专业建设来自于经济效益的提升 , 目的也是经济的发展 ,而经济 的发展又促进
15、了高职院校专业体系建设。两者相辅相成。(三)扎实探讨,明确高职重点专业建设的思路研究团队认为,办好高职重点专业,必须坚持以下思路:1、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必须以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目标, 明确清晰和准确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 确立了以就 业为动力 ,以能力为基础 , 以创新为导向 , 以质量为核心 ,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 , 明确定位立足区域 , 根据区域内行业特色 , 以内涵式发展为指导 , 建立特色专业 , 形成高等 职业技术院校自身在区域内的优势。从形式上看 ,全日制职业教育 , 而成人教育和实用技 能培训,认证等各种形式的教育 ,形成了多形式 ,层次的,学校规格多多元化
16、的格局。2、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专注于提高学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能力 , 坚持以产学整合研究之路进行发展 , 形成了工学项目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 与此同时, 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也是基于专业 的不同特点 , 通过教育 , 岗前教学和研究合作形式多样 , 如就业培训模式探索实习 , 定向培 训,合作工程 ,订单驱动等不同文化的方式来减轻学生的负担 ,企业参与基地建设 ,与学院 共同促进学生就业质量。 以区域的经济发展为专业设置导向 , 工作人员学院坚持以就业为 导向,走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知识 ,培养实践能力 ,形成三者的整体素质紧密结合 ,培养生产, 建设, 服务, 技术管理
17、最前沿人才 ,只有这样对健全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才有重要作用。 学 院面向社会需求 ,定期的市场调研分析和论证 , 已形成了强劲的需求分析体系 , 积极适应 市场变化的机制建设相关专业体系。3、坚持对接重点产生建设重点专业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专业设置导向 ,发展职业教育 , 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 , 积极适应社会和经济需求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 通过优秀的职业和地方产业特色的结合 , 各项专业需要满足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 升级需要,完善专业申报论证制、专业发展评审制和专业注销制,优化专业结构。根据 黄冈市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和武汉城
18、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建设的要求,为国家 GAP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正在建设的中国最大的乳制品饮料加 工生产基地、中国窑炉之都、中国中部钢结构生产基地服务,紧紧围绕黄冈重点发展的 畜禽养殖、建筑建材、森工、板栗、蔬菜、茶叶等支柱产业,重点建设基础条件好、特 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建筑工程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 技术、会计 5 个专业。形成以 7 个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群,推 进全院的专业建设。4、加强培养双师结构、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规模 , 积极建设“双师结构” + “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形成良好的师资力 量。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职
19、业教育特点优化“双师结构” , 在行业和企业雇佣更多的人员 作为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训、 考试, 使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内在要 求为 1:1 。着力提高“双师型”教师全职的种子队培训、骨干队培训、全员培训的师资建 设战略, 根据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教学能力规范进行常规团队建设,以进一步促进教师实践和教学水平 , 以及提高教师的工作校本课程开发 , 也在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 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活动 ,进而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四)集思广益,明确重点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研究讨论认为,在高职院校当前建设好重点专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形成校企深
20、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成的学院董事会。政府作为投入主体,在 办学中起主导作用;行业企业以资金、设备、技术、人力资源投入办学,在办学中起重 要作用;学校作为办学主体,为社会培养人才,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技术服务,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由三方人员组成的董事会确定学院发展规划、筹措办学经费、 制订并督促实施有利于校企合作促进学院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多方共建、合作办学、 互利双赢的格局,增强办学活力。在董事会领导下,为促进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该理事会由相关行 业企业人员、教学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等组成。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协调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教师
21、培训及兼职教师聘任、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先进技术 研发应用与推广、员工培训等工作。与企业共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校企合作共同体。 校企合作共同体实行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培养人才,优先满足合作企业人才需求,开展 合作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并面向社会提供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人才共育、 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2、完善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在“双境培养、双师共教、双证融通”人 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依据专业特点和企业生产要求,实施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22、引 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试行多学段、分级式的教学组织模式,促进学生能 力递进、素质提升。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认真抓好实验、实训和 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形成各具专业特色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 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3、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完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全面实施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系统设计课程和开发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贯穿于课程设计、
23、教材开发、教学组织的全过程,实现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组织一线穿珠。通过着力营造和精心设计,使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 务和项目要求的同时,学到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利用互联网、数字虚拟、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发挥“天空课堂” 、“专业教学资源库” 等教学资源的作用,采用现场教学、仿真教学、虚拟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采用任务实 操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态。4、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根据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 、“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24、、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师 德师风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和 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公开竞聘制、轮岗交流制、目标考核制等制度,采用国内培训、国 外学习、基层挂职、异校顶岗等途径和措施,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 治校能力,提升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5、建立“校厂一体”的实训实习基地按“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思路,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校厂一体” 实训实习基地,引进、共享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实现校企 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由学校提供场地,
25、与行业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引入学院实 训基地,与学院设备、师资进行整合,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科研,结合生产按学校 要求开展教学,建立集生产、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校中厂” 。以“厂中校”模式建设校外 实训基地。在企业建设示教室和学生宿舍等教学和生活设施,完善教学条件,共享企业 先进设备资源,提高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确保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实习的教 学需要和学生的实训实习质量,形成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共同考核的校外实训实习管理 机制。6、实施柔性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适合于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实施 学校、教学院系二级管理
26、,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力求管理柔性化,提高管理 的灵活性、实效性。同时强化对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 理。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形 成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坚持常规教学检查,加强全程的教学督导,加大企业 参与评教评学、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力度;完善教务处、督导 室、教学系部、学生信息员、企业人员“五方联动”监控机制,加强对教学情况的反馈, 保证教学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实施学生能力测评制度,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 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
27、心指标,实施学校、社会、 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毕业生跟 踪调查制度,通过对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人才培 养方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 高。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教学管理软件的功能,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和管理质量。7、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社会服务体制,建立社会服务长效机制。利用人才技术优势,成立学院产学研 合作领导机构,成立应用技术研究机构,成立产学研创新团队,二级单位要成立企业技 术服务小组。同时,学院将社会服务成效纳入专业建设和教师工
28、作评价体系。充分发挥 学院的人才、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每年为企业职工提供知识更新、技能提高、新技术(五)不断实践,充分发挥重点专业建设研究成果作用课题组成员都承担着近几年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任务,通过边研究边实 践,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 级需要,建立了校企共同参与、跟踪产业发展、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的专业建设动态优化机制。三年来,根据黄冈产业发展变化,新建了钢结构建造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12 个,变更专业 2 个,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国际贸易等
29、 5 个专业暂缓招生,撤消了金融 与保险、信息安全技术等专业 6 个;开设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填补了鄂东地区没有高 职医药卫生类专业的空白, 学校专业数由 2010年的 51个增加到 57个,优化了专业结构, 增强了专业设置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匹配度。通过加强服务产业发展的重点专业建设, 增强了重点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专业建设全面推进 重点建设了建筑工程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计 算机网络、机电一体化等 7 个与黄冈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专业。并打造了 7 个以重 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群,带动 26 个专业的发展,推进全校的专业 建设
30、。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 得到全面推广;校企共同研制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 和课程内容进一步优化。3、教师素质全面提升 按照“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实施了“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 “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 、“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 、“兼职教 师队伍建设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等六项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构建“教育教学能 力、专业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 “四大能力”评价体系。对高职 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按照从新手到专家职业成长规律,将高职教师职业生
31、涯发展分 为合格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带头人、教学名师五个递进台阶,推行“五阶 段”培养模式,通过目标激励教师发展。尤其重点强化了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对骨干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对带头人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打造了一支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4、学生素质教育形成体系 以创建红色精神家园为抓手,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时代品味,充分挖掘区域文化的 精神实质,精心提炼企业文化的时代内涵,大力推进三元文化(红色文化、区域文化、 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不断增强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与社会各界共建了 5 个德育基地 和 3 个社会实践基地,不仅强化了实践的育人
32、功能,而且突破了校内教育资源相对有限 的制约。建设“人文素质拓展平台” ,聘请了一批校外知名的专家学者组建我校传统文化 讲师团,常年来校进行传统文化讲座,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师 资队伍,优化了师资结构,丰富了教育资源。建设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学生户外素质拓 展基地,搭建学生“身心素质拓展平台” 。建设职业素质培训中心, 编写活动辅助资料等, 构建“职业素质拓展平台” ,不仅为今后持续推进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奠定了基础,而且为 建立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长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学工队伍和素质拓展的保 障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研究,提升了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四大平台应用的能力和水
33、平,形成“素质拓展保障机制” 。5、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序 学校设立了质量管理处,专门负责全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工作,构建了由校企 深度合作的教学指挥运行系统、监控系统、评价系统等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 过程中,一是校企共同制订质量标准,做到了“一共二互” ,即校企人员共同参与、技术 标准互融、制订程序互通;二是校企共同构建指挥运行系统,建设了三级(学校理事会、 专业群理事会、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校企合作决策机制, 与企业共同制订并实施了 人 员互聘双重考核制度 、教学文件共同论证制度 、教学质量共同评价制度等系列制 度;三是推行教务处检查员、督导室督导员、院部教学视导员、教学院部教
34、务员、学生 信息员、企业人员“六员联动”监控机制,开发了质量监控网络平台,实现即时监控, 建立了质量定期通报制度,督促整改;四是实施学生“三通一专” (英语应用能力、计算 机操作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专业核心技能)能力测评制度,测评过程中吸纳了行业 企业参与;五是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每年定期向上级管理部门和社会发布我 校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并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接受社会监督;六是聘请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我校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将调查 信息反馈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6、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高 通过骨干校建设,改善了学校办
35、学条件,优化了生源结构, “工学交替、能力递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四大能力” 、“五级递进”培养模式顺利推 行,实践教学条件大幅改善,学生“ 4+1”综合素质提升模式全面实施,融“红色文化、 区域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 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三年来,毕业生双证书获取 率保持 100%;就业率保持在 98%以上;学生参加 51项国家级大赛 236人次获奖, 参加 50 项省级大赛 416 人次获奖。7、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学校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十百千万”社会服务工程,形成了学校社
36、 会服务工作目标考核与科研绩效考核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8、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通过骨干校建设,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显着提高,办学特 色更加鲜明,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显着增强。发挥骨干校辐射带动作用,对口支 援院校由 2所增加到 14所,其中高职院校 10所,中职院校 4 所,联合培养了教师 69人, 培训培养了对口院校学生 327 人;通过国家师资培养计划,利用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培训了其他高职院校教师 451 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共派遣了专业教师 196 人出国 进修学习;接待了国(境)外兄弟
37、院校领导教师交流 16 批 45 人次;接待了国外学生来 校学习、培训 3批 243人次;接待了国内兄弟院校领导老师交流、考察 54批 290人次, 扩大了示范辐射作用。三年来,学校建设、发展引起了媒体高度关注,学校的改革、建设、发展经验频频 被媒体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等报刊报道了 我校办学经验和骨干校建设成果 150余次。 2010 年,学校以坚持“扎根老区、服务老区、 建设老区、回报老区”的服务宗旨,积极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与十县对接、与百村 共建、与千企合作、促万户致富,走出了一条“校县对接、校村共建、校企合作”的老 区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为由,入选职
38、业技术教育杂志十大“年度学校” 。四、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一)重点引领,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学校重点建设建筑工程技术、畜牧兽医等7个重点专业,率先取得优质建设成果, 成为学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锋,在重点专业带动下,有效推动了全校所 有专业的建设发展。重点专业建立以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合作专业性学院为平 台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其他专业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供了范本;创新实施的能力 递进、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借鉴;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成功案例成为其他专业课 程建设的参考;建立“内外结合,共建共享”的“
39、校中厂” 、“厂中校”建设方式成为其 他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参照。(二)开放资源,分享建设成果共同进步重点专业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材开发为基础、以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为目的, 完善、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并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了 资源共享,不仅满足了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还满足了其他专业学生 知识扩展和继续教育的需求。重点专业以功能完善为核心,以硬件投入与内涵建设为基础,以满足学生能力培养 为目标,建成了集教学、生产、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与推广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 并面向相关专业全面开放,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带动了学校各专业人才培 养质量的
40、全面提升。三年来,除7个重点专业外,学校建成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9个,校企合作专业性学院2个;建成湖北省重点专业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2个;精品课程21门,其中省级(含省级标准)精品课程 4门;校内专业教学资源 库5个,参与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 3个;建成了湖北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个,“校 中厂” 3个,“厂中校” 7个。(三)公开发表了部分论文课题组对高职院校对重点专业建设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发表了几章论文,发表的部分文章如下表:序号论文名称作者发表刊物时间1高职教师“四大能力” 评价体系与“五级递 进”培养路径的研究与 实践熊发涯;段悦 兰;曹俊明;
41、 万德年;叶文 胜;刘学贵; 曾鑫;冯兴国黄冈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基于“云应用”的职业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 应用模式探索叶文胜;熊发 涯;操惊雷中国职业技术 教育3骨干校课程建设总结 报告一一以黄冈职业 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 术专业为例王健;夏念恩科教导刊(下旬)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专业汽车车身电器检 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宋广辉当代教育实践 与教学研究5咼职会计专业信息化 建设袁咏平智富时代序号论文名称作者发表刊物时间6咼职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改革实践一一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 例夏继军黄冈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7咼职园艺技术专业项 目参与式创业教育模 式研究陈彦霖职业8咼职园林技术专业项 目参与式创业教育体 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以黄冈职业技术 学院为例陈彦霖职业教育 (下旬刊)9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 业人才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北京客运资格用什么练题最好
- 2024年嘉兴申请客运从业资格证2024年试题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精美课件
- 吉首大学《风景园林树木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十
- 2024年供销社房屋转让协议书模板
- 2024年多页瓷砖订购合同范本
- 吉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卫生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棚销售居间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4年大工地保洁合同范本
- 2024年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中的价值实现
- ISTA标准-2A、2B、2C系列解读(图文)
- 退费账户确认书
- 南京大屠杀课件
- 杭州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新增年产40000台展示冰柜产品生产线的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声母h教学课件-副本
- 消防控制室合并方案
- 印度尼西亚概况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解读
- 2021年主题公园研究-环球影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