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命题技术_第1页
高考化学命题技术_第2页
高考化学命题技术_第3页
高考化学命题技术_第4页
高考化学命题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考备考的宗旨是引导学生学会解答高考题,高考备考的宗旨是引导学生学会解答高考题,高考考什么?教师就应该教什么;高考怎么考?学高考考什么?教师就应该教什么;高考怎么考?学生就该怎么练。这就要求教师命制与高考题相匹配生就该怎么练。这就要求教师命制与高考题相匹配的题目进行练习和检测,以期在高考时学生能迅速的题目进行练习和检测,以期在高考时学生能迅速的进入角色,达到提高高考成绩之目的。为此,教的进入角色,达到提高高考成绩之目的。为此,教师要明确高考命题规律,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命题师要明确高考命题规律,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命题技术。技术。一、高考命题的程序和模式一、高考命题的程序和模式一、高考命题的程序

2、和模式 1.1.高考命题的程序高考命题的程序(1 1)对上一年度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评价对上一年度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评价(2 2)制定年度命题指导思想、工作计划、工作规程制定年度命题指导思想、工作计划、工作规程和流程和流程(3 3)组建学科命题组。组建学科命题组。(4 4)制定双向细目(素材和载体制定双向细目(素材和载体考查形式)表考查形式)表(5 5)分头命题。分头命题。(6 6)互换修改,集体讨论,反复打磨。互换修改,集体讨论,反复打磨。(7 7)冷却处理。冷却处理。(8 8)试题的打磨和精细化试题的打磨和精细化(9 9)5 5月初还要为防月初还要为防“撞车撞车”进行重审进行重审2.2.高考命题

3、的模式高考命题的模式大学教师命题模式大学教师命题模式( (收敛型命题模式收敛型命题模式) )命题特点命题特点:往往尽可能运用其专业教学或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和往往尽可能运用其专业教学或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和知识,选取大学化学知识,选取大学化学教材教材、科技发展热点等专业性或应用性较强、科技发展热点等专业性或应用性较强的素材,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从各个方面指向中学化学知识的素材,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从各个方面指向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在交叉点找到命题的突破口。这些交叉点就是化学教学中体系,在交叉点找到命题的突破口。这些交叉点就是化学教学中的知识生长点和能力增长点。的知识生长点和能力增长点。中学教师命

4、题模式(扩散型命题模式)中学教师命题模式(扩散型命题模式)命题特点命题特点:命题中通常从教学实际出发,具有与大学命题中通常从教学实际出发,具有与大学教师不同的命题模式。中学教师多选取日常教学中碰教师不同的命题模式。中学教师多选取日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例如实验的改进、研究性学习、教材中涉到的问题,例如实验的改进、研究性学习、教材中涉及的阅读资料等内容为素材进行编制试题。及的阅读资料等内容为素材进行编制试题。有时改变有时改变高考题或经典试题。高考题或经典试题。中学知识体系知识生长点能力增长点大学知识体系二、命题要做到与高考题“形似”(1 1)正问试题的量要适中)正问试题的量要适中(20132013

5、年山东高考年山东高考7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确的是A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B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C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过程1.1.选择题选择题(20142014青岛一模青岛一模1212) 通过通过NONOx x传感器可监测传感器可监测NONOx x的含

6、量,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PtPt电极是该装置的正极电极是该装置的正极B B该电池发生的正极反应为:该电池发生的正极反应为:O O2 2 + 4e+ 4e + 2H+ 2H2 2O = 4OHO = 4OHC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负极的电极反应式:NONO2e2e+O+O2 2= NO= NO2 2D D固体电解质中固体电解质中O O2 2向负极移动向负极移动(1 1)近几年部分理综化学试卷反问统计)近几年部分理综化学试卷反问统计1111溴酸银(溴酸银(AgBrOAgBrO3 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溶解度随

7、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 C6060时溴酸银的时溴酸银的k kspsp约等于约等于6 61010-4-4 D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重结晶方法提纯【解析】【解析】该图像只是给出溴酸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无法判断其溶解过程的热效应,该图像只是给出溴酸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无法判断其溶解过程的热效应,A A错误;错误;由于物质的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由于物质的溶解过程是吸

8、热过程,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B B正确;正确;6060时溴酸银溶解度约为时溴酸银溶解度约为0.6g0.6g,n(AgBrOn(AgBrO3 3) )0.0025mol0.0025mol,c(Agc(Ag+ +) )c(BrOc(BrO3 3- -) )0.025molL0.025molL-1 -1,Ksp6.25Ksp6.251010-4-4,C,C正确;由正确;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溴酸银大的多,且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溴酸银大的多,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程度很大,随温度变化程度很大,D D正确。正确。【说明】该题综合考查溶解度、溶解过程、溶度积常数、物【说明】该题综合考查溶解

9、度、溶解过程、溶度积常数、物质的分离等知识点,要求考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质的分离等知识点,要求考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本题兼有力,本题兼有“定性和定量定性和定量”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答案】【答案】A A(2 2)选择题四个选项的组数要接近,不要一个选项选择题四个选项的组数要接近,不要一个选项字数过多字数过多9 9已知分解已知分解1mol H1mol H2 2OO2 2放出热量放出热量98KJ98KJ。在含有少量。在含有少量I I- -的溶液中,的溶液中,H H2 2OO2 2分解的机理为:分解的机理为:H H2 2OO2 2+ I+ I - - H H2

10、 2O+IOO+IO- - H H2 2OO2 2+ IO+ IO- - H H2 2O+OO+O2 2+ I+ I-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与I I- -浓度有关浓度有关 B BIO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C反应活化能等于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98KJ molmol-1 -1 D D【答案】【答案】A A 【解析】【解析】I I- -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浓度越大,则整个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则整个反应速率越快,A A正确、正确、B B错误;错误;98KJmol-1

11、98KJmol-1是该反应的是该反应的H H,活化能不能确定,活化能不能确定,C C 错误;错误;把两个方程式处理得到:把两个方程式处理得到:2H2H2 2O O2 22H2H2 2O OO O2 2,v(Hv(H2 2O O2 2) )v(Hv(H2 2O)O)2v(O2v(O2 2) ),D D错错误。误。【说明】该题考查盖斯定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计算、【说明】该题考查盖斯定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计算、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点,要求考生具有一定接收、吸收和整合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点,要求考生具有一定接收、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题目兼有化学信息的能力,题目兼有“分与合分与合”

12、、“宏观与微观宏观与微观”等思想等思想方法的考查。方法的考查。1010X X、Y Y、Z Z均为短周期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X X、Y Y处于同一周期,处于同一周期,X X、Z Z的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的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 X2- 2-和和Z Z- -,Y Y+ +和和Z Z- -具有相同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Z XYZ B B单质沸点:单质沸点:XYZ XYZ C C离子半径:离子半径:X X2- 2- Y Y+ + Z Z- - D D原子序数:原子序数:XYZXYZ【答案】【答案】D

13、 D【解析】由于【解析】由于Y Y+ +与与Z Z-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两种元素位于相邻周期,则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两种元素位于相邻周期,则Y Y是是NaNa,Z Z是是F F ,则,则X X是是S S。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F FS SNaNa,A A错误;单质沸点:错误;单质沸点:S SNaNaF F2 2,B B错误;离错误;离子半径:子半径:S S2- 2-F F- -NaNa+ +,C C错误;原子序数:错误;原子序数:S SNaNaF F,D D正确。正确。【说明】本题考查【说明】本题考查“位构性位构性”三者的关系,要求考生具有分三者的关系,要求考生具有分析

14、和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该题考查析和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该题考查“分类和比较分类和比较”的化学的化学思想方法。思想方法。硫、钠的沸点如何比?硫、钠的沸点如何比?答案答案 B B答案答案 A A(3 3)选择题的选项的位置尽量符合试卷的特点选择题的选项的位置尽量符合试卷的特点全国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卷卷(4 4)要注意)要注意选择题答案并不一味的强调均衡选择题答案并不一味的强调均衡 作为命题一般不把答案放在作为命题一般不把答案放在A A项,否则就会项,否则就会降低另外降低另外3 3个选项的价值。但有时为了降低题目个选项的价值。但有时为了降低题目难度,可能把答案放在难度,可能把答案放在A A项。项。2

15、2. .题目难度要适中题目难度要适中题目难度的划分题目难度的划分(2 2)整个套试题难度的分布)整个套试题难度的分布本着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本着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一套试卷难度整体上要符合一套试卷难度整体上要符合“442”442”原则:原则:依据考试的性质,确定试题的整卷难度依据考试的性质,确定试题的整卷难度3 3.卷的选择题,字母一般用小写字母,以区分卷的选择题,字母一般用小写字母,以区分卷中卷中的选择题的选择题如如20132013年山东卷第年山东卷第8 8题题4 4. .阿拉伯数字题号后应用阿拉伯数字题号后应用“.”“.”,而不是,而不是“、”或或“:”5 5. .要尽量的减少阅读量要尽量的减

16、少阅读量阅读能力不是理综(化学)考查的主要职能阅读能力不是理综(化学)考查的主要职能6 6. .图标要规范图标要规范28.28.(4 4)最近华南理工大提出利用电解法制)最近华南理工大提出利用电解法制H H2 2O O2 2并以此并以此处理废氨水,装置如图。处理废氨水,装置如图。为不影响为不影响H H2 2O O2 2的产量,需要向废氨水加入适量硝酸调的产量,需要向废氨水加入适量硝酸调节溶液的节溶液的pHpH约为约为5 5,则所得废氨水溶液中,则所得废氨水溶液中c c(NH(NH4 4+ +) ) c c(NO(NO3 3- -) )(填(填“”“”“”或或“=”=”););IrRuIrRu惰

17、性电极有吸附惰性电极有吸附O O2 2作用,该电极的电极反应作用,该电极的电极反应为为 ;理论上电路中每转移理论上电路中每转移3mol3mol电子,最多可以处理电子,最多可以处理NHNH3 3HH2 2O O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 。化学没有考查视力高低的职能化学没有考查视力高低的职能8.8.要用构要用构建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命题,避免人为设置和谐社会的视角命题,避免人为设置障碍,造成试题犯难和偏怪障碍,造成试题犯难和偏怪 受理综试卷篇幅的限制,高考命题不会出现偏受理综试卷篇幅的限制,高考命题不会出现偏题和怪题。题和怪题。9 9. .非选择题基本以元素知识、化学原理、化学实验为非选择题基本以元素

18、知识、化学原理、化学实验为考查方向命题,但知识点相互渗透、交叉、综合。考查方向命题,但知识点相互渗透、交叉、综合。10.10.文字叙述图表(图像)化文字叙述图表(图像)化三、命题要做到与高考题“神似”(一) 高考化学考什么 一、知识范围一、知识范围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方案( (实验实验) )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实验验) ),确定高考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确定高考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

19、要求。 摘自摘自2012014 4年全国新课标卷年全国新课标卷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从知识范围上看,高考化学所考查的范围应该是初中和高中从知识范围上看,高考化学所考查的范围应该是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内容,不会超出考试大纲范围,更不会超出课程标准学习的内容,不会超出考试大纲范围,更不会超出课程标准的范围。的范围。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材教材考试说明考试说明高考试题高考试题 根据知识内容的属性新课程考试大纲将高根据知识内容的属性新课程考试大纲将高考化学所考内容分成五部分,习惯上称为考化学所考内容分成五部分,习惯上称为“五大版五大版块块”,即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基本,即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20、、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元素化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元素化合物)、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合物)、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解读】【解读】 二、能力测试二、能力测试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考生,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21、重视理论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展。 摘自摘自20142014年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年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 所谓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所谓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学科知识、学科经验和学科品质的综合。这就该学科特征的学科知识、学科经验和学科品质的综合。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具有

22、该学科特征要求考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即具有一定的学科经验,也的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即具有一定的学科经验,也就是能力和方法。新课程标准把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就是能力和方法。新课程标准把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养基本的学科素养”,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解读】学科学科素养素养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学科经验学科经验学科品质学科品质能力与方法能力与方法20072007年,以新课标的高考命题为契机,在制定年,以新课标的高考命题为契机,在制定新的考试大纲时,对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进行了全新新的考试大纲时,对能力考查的

23、目标要求进行了全新的表述和阐释,由关注考生学习结果的考查转向了关的表述和阐释,由关注考生学习结果的考查转向了关注考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和思想方法的考查。这是注考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和思想方法的考查。这是考试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考试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信息信息I I(InformationInformation)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ASAS(To analyze and sol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problems )实验和探究能力实验和探究能力ERER(The experiment and researchThe experimen

24、t and research)化学学科能力目标和要求化学学科能力目标和要求自学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实验能力信信息息7 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 A戊烷戊烷 B B戊醇戊醇 C C戊烯戊烯 D D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答案】【答案】A A【解析】戊烷只有碳骨架异构,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解析】戊烷只有碳骨架异构,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戊醇在戊烷的三种骨架结构上羟基的位置不同有戊醇在戊烷的三种骨架结构上羟基的位置不同有8 8种同分异构体(种同分异构体(11戊醇、

25、戊醇、 22戊醇、戊醇、33戊醇、戊醇、22甲基甲基11丁醇、丁醇、22甲基甲基22丁醇、丁醇、33甲基甲基22丁醇、丁醇、33甲基甲基11丁醇、丁醇、2,22,2二甲基二甲基11丙醇、);戊烯共有丙醇、);戊烯共有5 5种结构种结构(11戊烯、戊烯、 22戊烯、戊烯、22甲基甲基11丁烯、丁烯、22甲基甲基22丁烯、丁烯、33甲基甲基11丁烯);乙酸乙酯有丁烯);乙酸乙酯有6 6种同分异构体(属于酯的种同分异构体(属于酯的4 4种:甲酸种:甲酸11丙醇酯、甲丙醇酯、甲酸酸22丙醇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属于酸的两种:丁酸、丙醇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属于酸的两种:丁酸、22甲基丙酸),甲基丙

26、酸),所以最少的是戊烷。所以最少的是戊烷。【说明】该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说明】该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题目兼有和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题目兼有“分与合分与合”、“分类与比较分类与比较”等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等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常规的书写方式是费事的,易采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答案常规的书写方式是费事的,易采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答案8 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的是( )【答案】【答案】C C 烧碱的成分烧碱的成分为氢氧化钠为氢氧化钠次氯酸钙次氯酸

27、钙【说明】该题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事实为背景,考查常【说明】该题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事实为背景,考查常见无机物的应用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题目重在考查考生接收吸见无机物的应用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题目重在考查考生接收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兼有收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兼有“物质变化是由条件的物质变化是由条件的”化学思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想方法的考查。9 9已知分解已知分解1mol H1mol H2 2OO2 2放出热量放出热量98KJ98KJ。在含有少量。在含有少量I I- -的溶液中,的溶液中,H H2 2OO2 2分解的机理为:分解的机理为:H H2 2OO2 2+ I+ I -

28、 - H H2 2O+IOO+IO- - H H2 2OO2 2+ IO+ IO- - H H2 2O+OO+O2 2+ I+ I-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与I I- -浓度有关浓度有关 B BIO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C反应活化能等于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98KJ molmol-1 -1 D D【答案】【答案】A A 【解析】【解析】I I- -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浓度越大,则整个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则整个反应速率越快,A A正确、正确、B B错误;错误;98

29、KJmol-198KJmol-1是该反应的是该反应的H H,活化能不能确定,活化能不能确定,C C 错误;错误;把两个方程式处理得到:把两个方程式处理得到:2H2H2 2O O2 22H2H2 2O OO O2 2,v(Hv(H2 2O O2 2) )v(Hv(H2 2O)O)2v(O2v(O2 2) ),D D错错误。误。【说明】该题考查盖斯定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计算、【说明】该题考查盖斯定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计算、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点,要求考生具有一定接收、吸收和整合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点,要求考生具有一定接收、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题目兼有化学信息的能力,题目兼有“

30、分与合分与合”、“宏观与微观宏观与微观”等思想等思想方法的考查。方法的考查。【例题】(【例题】(20142014年新课标年新课标2626)()(1313分)分) 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橡胶的香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橡胶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信息如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信息如下:下:实验步骤:在实验步骤:在A A中加入中加入4.4 g4.4 g的异戊醇,的异戊醇,6.0 g6.0 g的乙酸、数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滴浓硫酸和2 23 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 A,回流,回流505

31、0分钟,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蒸馏纯化,收集140140143 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3.9 g。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解析:直形冷凝管一般是用于蒸馏直形冷凝管一般是用于蒸馏, ,即在用蒸馏法分离物质时即在用蒸馏法分离物质时使用使用. . 而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反应装置而球

32、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反应装置, ,即在反应时考虑到反即在反应时考虑到反应物的蒸发流失而用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应物的蒸发流失而用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 ,使反应更彻底使反应更彻底! !(1 1)装置)装置B B的名称的名称是是 。 答案:球形冷凝管答案:球形冷凝管学生答题状况:这个题目在学生答题状况:这个题目在 2013 2013 年就考查过。但绝大多数同年就考查过。但绝大多数同学都答成了冷凝管,不规范。还有部分同学答成了直形冷凝管,学都答成了冷凝管,不规范。还有部分同学答成了直形冷凝管,这显然是不会区分球形冷凝管和直形冷凝管的主要作用。这显然是不会区分球形冷凝管和直形冷凝管的主要作用。(2 2)在洗涤

33、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解析:第一次水洗主要是洗掉浓硫酸和过量的乙酸。第二次水解析:第一次水洗主要是洗掉浓硫酸和过量的乙酸。第二次水洗则主要是洗去上一步加入的饱和洗则主要是洗去上一步加入的饱和NaHCO3NaHCO3。主要从物质的溶解。主要从物质的溶解性和存在的杂质考虑。性和存在的杂质考虑。答案:洗掉大部分浓硫酸和醋酸;洗掉碳酸氢钠答案:洗掉大部分浓硫酸和醋酸;洗掉碳酸氢钠学生答题状况:实验过程中两步水洗的主要作用,第一次水洗学生答题状况:实验过程中两步水洗的主要作用,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除

34、去反应剩余的硫酸和乙酸。很多同学都只考虑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反应剩余的硫酸和乙酸。很多同学都只考虑到一种,不全面。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后来加入的碳到一种,不全面。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后来加入的碳酸氢钠。部分同学回答的非常宏观,直接写成酸氢钠。部分同学回答的非常宏观,直接写成“洗去剩余的反洗去剩余的反应物应物”,或者,或者“溶解杂质溶解杂质”。这样的万能答案由于没有答到点。这样的万能答案由于没有答到点子上,所以不给分。子上,所以不给分。(3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 (填标号),(填标号),a a直接将乙酸

35、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解析:乙酸异戊酯比水要轻,分液时下层必须从下口放出,上解析:乙酸异戊酯比水要轻,分液时下层必须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所以选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所以选d d学生答题状况:考查洗涤和分液的操作方法,回答情况比较好。学生答题状况:考查洗

36、涤和分液的操作方法,回答情况比较好。(4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 . 解析:由于乙酸的沸点最低,所以会有较多的乙酸挥发损耗,解析:由于乙酸的沸点最低,所以会有较多的乙酸挥发损耗,尽管如此也要加入过量的乙酸,这样可以保证使异戊醇更多的尽管如此也要加入过量的乙酸,这样可以保证使异戊醇更多的转化为产品。转化为产品。答案: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答案: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学生答题情况:考查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应该从化学平衡的学生答题情况:考查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应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比如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或者平衡向右移动等。但是角度,比如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或者

37、平衡向右移动等。但是部分同学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来回答,写成了增加反应速率。部分同学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来回答,写成了增加反应速率。很显然这是没有能正确深刻地理解题意。很显然这是没有能正确深刻地理解题意。(5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 . . 解析:无水解析:无水MgSO4MgSO4有较快的吸水性,且不与乙酸异戊酯反应,可有较快的吸水性,且不与乙酸异戊酯反应,可以吸收水,便于下一步的蒸馏。以吸收水,便于下一步的蒸馏。学生答题情况:考查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回答情况比较好。学生答题情况:考查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回答情况比较好。(6 6)在蒸馏操作

38、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 ( (填填标号标号) )解析:解析:a a、c c、d d的温度计位置错误,冷凝管应该用直形冷凝管,的温度计位置错误,冷凝管应该用直形冷凝管,若用球形冷凝管,冷凝的液体不能全部流下,所以应该用若用球形冷凝管,冷凝的液体不能全部流下,所以应该用b b学生答题状况:考查蒸馏操作的仪器选择和安装方法,正确答案是学生答题状况:考查蒸馏操作的仪器选择和安装方法,正确答案是 b b。具。具体考查两个知识点,一个是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这个考生都知道,但是体考查两个知识点,一个是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这个考生都知道,但是最关键的是冷凝管的选

39、择,应该选择直形冷凝管,但有最关键的是冷凝管的选择,应该选择直形冷凝管,但有 50%50%的考生选择了的考生选择了 C C,他们选择了球形冷凝管。这说明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两种冷凝管的主要区,他们选择了球形冷凝管。这说明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两种冷凝管的主要区别。最关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做真实的实验,导致犯此类错误。别。最关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做真实的实验,导致犯此类错误。(7 7)本实验的产率是:)本实验的产率是: . .A A、30 B30 B、40 C40 C、 50 D50 D、6060解析: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到乙酸过量,则按异戊醇计算。理解析: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到乙酸过量,则按异戊醇计算。理论

40、上可以生成乙酸异戊酯论上可以生成乙酸异戊酯6.5g6.5g。则产率为:。则产率为:3.9g/6.5g3.9g/6.5g100%100%60%.60%.学生答题状况:考查产率计算,这个难度不大学生答题状况:考查产率计算,这个难度不大(8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 130 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偏 ( (填高或者低填高或者低) )原因是原因是 . .解析:会使产率偏高,溶于乙酸异戊酯的异戊醇会进入到产品解析:会使产率偏高,溶于乙酸异戊酯的异戊醇会进入到产品中。中。学生答题状况:有学生答题状况:有 53%53%的考生选择错误,并且导致第九空连带的考生选

41、择错误,并且导致第九空连带错误。具体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原题说的是错误。具体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原题说的是“从从 130130开始收集馏分开始收集馏分”,这意味着到了,这意味着到了 142142时还继续收集馏分,正时还继续收集馏分,正确答案是产率偏高,但很多同学理解成确答案是产率偏高,但很多同学理解成“只收集只收集 130130的馏的馏分分”,后面的就不继续收集了,结果答成产率偏低。这说明深,后面的就不继续收集了,结果答成产率偏低。这说明深刻理解题意的重要性。刻理解题意的重要性。【说明】本题以乙酸异戊酯的制备为命题素材,主要考查物质【说明】本题以乙酸异戊酯的制备为命题素材,主要考查物质

42、制备过程中仪器的名称,洗涤、分液、干燥、蒸馏等涉及物质制备过程中仪器的名称,洗涤、分液、干燥、蒸馏等涉及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化学是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装置的选择,实验条分离和提纯的化学是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装置的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等知识点;题目重点考查考生的化学实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等知识点;题目重点考查考生的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题目兼有验与科学探究能力;题目兼有“定性与定量定性与定量”、“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等思想方法的考查。从得分情况来看,这道题得分率比较高,等思想方法的考查。从得分情况来看,这道题得分率比较高,分值分布呈现偏态分布。这也是本年度高考题中,分值分布最分值分布呈现偏态

43、分布。这也是本年度高考题中,分值分布最接近正态分布的一道题。接近正态分布的一道题。3 3、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想方法中学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中学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 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质、化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化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分类和比较分类和比较、假说模假说模型型、化学实验及控制变量思想化学实验及控制变量思想、定性与定量定性与定量、宏观宏观与微观与微观、量变与质变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一般与特殊、守恒思想守恒思想、对对立统一规律立统一规律、分与合分与合【例题】(【例题】(0909浙江卷浙江卷 27 27)()(1515分)超音速飞机

44、在平流层飞行分)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时,尾气中的 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将尾气中的COCO和和NONO转变成转变成COCO2 2和和N N2 2 ,化学方程式如下:,化学方程式如下: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NO和和COCO浓度如表:浓度如表:(5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

45、、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1313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的是( )【答案】【答案】B B解析】解析】由于稀硫酸与由于稀硫酸与NaNa2 2S S反应生成的反应生成的H H2 2S S会与会与AgNOAgNO3 3反应生成黑色反应生成黑

46、色AgAg2 2S S沉淀和强氧化性的沉淀和强氧化性的HNOHNO3 3,进而把,进而把H H2 2S S氧化为氧化为S S沉淀,同时生成的沉淀,同时生成的AgAg2 2S S黑色沉淀遮盖黑色沉淀遮盖AgClAgCl浊液,不能观察浊液,不能观察AgClAgCl转化为转化为AgAg2 2S S,A A错误;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碳化,并放出大量的热量,进而与生成的错误;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碳化,并放出大量的热量,进而与生成的C C反应生成反应生成SOSO2 2,使,使中的溴水褪色,通过蔗糖变黑、溴水褪色可以得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中的溴水褪色,通过蔗糖变黑、溴水褪色可以得出浓硫酸具有

47、脱水性、氧化性,B B正确;正确;稀盐酸与稀盐酸与NaNa2 2SOSO3 3反应生成的反应生成的SOSO2 2与与Ba(NOBa(NO3 3) )2 2发生氧化还原生成发生氧化还原生成BaSOBaSO4 4,SOSO2 2与与BaClBaCl2 2则不反应,则不反应, C C 错误;由于浓硝酸有挥发性,会有较多的错误;由于浓硝酸有挥发性,会有较多的HNOHNO3 3进入进入与与NaNa2 2SiOSiO3 3反应,影响碳酸与硅酸酸性的比反应,影响碳酸与硅酸酸性的比较,较,D D错误。错误。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控制变量【说明】本题以化学实验为背景考查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要求【说明】本题以

48、化学实验为背景考查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要求考生具有一定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该题兼有考生具有一定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该题兼有“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宏宏观与微观观与微观”等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等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二)新课标化学命题的特点 (高考化学怎么考) 高三备考复习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做高三备考复习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做整体设计与规划,需要创新复习的思路设计,需要创整体设计与规划,需要创新复习的思路设计,需要创新课堂复习模式,需要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新课堂复习模式,需要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有效复习之目的。把有效复习之目的。把精心研究考试大纲,精心研究考试大纲

49、,握命题规律握命题规律是高三进行有效复习的方向是高三进行有效复习的方向;掌握命题技术掌握命题技术,精讲精精讲精练练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高三进行有效复习的前提是高三进行有效复习的前提;创;创新复习模式,新复习模式,悉悉心心设计专题是高三进行有效复习的最设计专题是高三进行有效复习的最佳途径佳途径;领导的正确指导、理解和支持;领导的正确指导、理解和支持是高三进行有是高三进行有效复习的保效复习的保障。障。 命题要做到与高考题命题要做到与高考题“神似神似”,要求教师明确,要求教师明确高考考什么?高考怎么考?把握新课标高考命题的高考考什么?高考怎么考?把握新课标高考命题的规律。规律。(一)突

50、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专题内容(一)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专题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受理综试卷篇幅的限制,高考命题不会出现偏题受理综试卷篇幅的限制,高考命题不会出现偏题和怪题,它必然考查主干知识尤其是在学科体系和和怪题,它必然考查主干知识尤其是在学科体系和主干知识方面不同版本教材的交集部分,注重专题主干知识方面不同版本教材的交集部分,注重专题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2727(1515分分)次磷酸(次磷酸(H H3 3POPO2 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较强的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 1)H

51、H3 3POPO2 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解析解析“一元酸,只发生一步电离,中强酸是弱电解质:一元酸,只发生一步电离,中强酸是弱电解质: H H3 3POPO2 2 H H+ +H H2 2POPO2 2- -学生答题情况:考查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题目明确告诉考生,学生答题情况:考查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题目明确告诉考生,次磷酸是一种一元中强酸。如果充分考虑这个关键信息,电离次磷酸是一种一元中强酸。如果充分考虑这个关键信息,电离方程式就很容易。但是由于次磷酸分子中含有方程式就很容易。但是由于次磷酸分子中含有 3 3 个氢原子,而个氢原子,而学生学过的中

52、强酸中,磷酸也含有学生学过的中强酸中,磷酸也含有 3 3 个氢原子。结果造成知识个氢原子。结果造成知识的负迁移,部分同学写成了分步电离。的负迁移,部分同学写成了分步电离。 (2 2)H H3 3POPO2 2和和NaHNaH2 2POPO2 2均可将溶液中的均可将溶液中的AgAg+ +还原为还原为AgAg,从而可用,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于化学镀银。H H3 3POPO2 2中,中,P P元素的化合价为元素的化合价为_。解析:利用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出解析:利用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出P P元素为元素为+1+1价价学生答题情况:考查次磷酸中磷的化合价,这个很容易学生答题情况:考查次磷酸中磷

53、的化合价,这个很容易利用利用H H3 3POPO2 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之比为4:14:1,则氧化产物为,则氧化产物为_(填化学式)(填化学式)解析:解析:H H3 3POPO2 2做还原剂,做还原剂,AgAg+ +是氧化剂,二者是氧化剂,二者1 14 4反应,则反应,则H H3 3POPO2 2失去失去4 4个电子,个电子,P P元素变为元素变为+5+5价,生成价,生成H H3 3POPO4 4。学生答题情况:要求判断次磷酸化学镀银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学生答题情况:要求判断次磷酸化学镀银反应中的氧化产物,正确答案是磷酸

54、。很多同学写成了其他形式,比如五氧化二磷。正确答案是磷酸。很多同学写成了其他形式,比如五氧化二磷。这说明考生对磷酸具有稳定性还掌握的不够扎实。这说明考生对磷酸具有稳定性还掌握的不够扎实。 NaHNaH2 2POPO2 2为为_(填(填“正盐正盐”或或“酸式盐酸式盐”),其溶),其溶液显液显_(填(填“弱酸性弱酸性”、“中性中性”或或“弱碱性弱碱性”)。)。解析:由于解析:由于H H3 3POPO2 2是一元是一元中强酸中强酸,所以,所以NaHNaH2 2POPO2 2是正盐,弱酸强是正盐,弱酸强碱盐水解显碱性碱盐水解显碱性学生答题情况:第三空考查次磷酸钠是正盐还是酸式盐,如学生答题情况:第三空

55、考查次磷酸钠是正盐还是酸式盐,如果学生注意到了题目所给的关键信息,这个空就很容易回答果学生注意到了题目所给的关键信息,这个空就很容易回答了。遗憾的是很多同学都答成了酸式盐第二空要求判断次磷了。遗憾的是很多同学都答成了酸式盐第二空要求判断次磷酸钠溶液的酸碱性,正确答案是弱碱性。很多考生由于受到酸钠溶液的酸碱性,正确答案是弱碱性。很多考生由于受到磷酸钠、磷酸二氢钠和磷酸一氢钠的影响,回答成了酸性。磷酸钠、磷酸二氢钠和磷酸一氢钠的影响,回答成了酸性。虽然考虑的比较周到,但由于没有看清关键信息,造成无谓虽然考虑的比较周到,但由于没有看清关键信息,造成无谓的丢分。的丢分。(3 3)H H3 3POPO2

56、 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 P4 4)与)与Ba(OH)Ba(OH)2 2溶液反应生溶液反应生成成PHPH3 3气体和气体和Ba(HBa(H2 2POPO2 2) )2 2,后者再与,后者再与H H2 2SOSO4 4反应,写出白磷与反应,写出白磷与Ba(OH)Ba(OH)2 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反应的反应物与产物都给出,是解析:反应的反应物与产物都给出,是P P元素的歧化反应,注意元素的歧化反应,注意配平就可以:配平就可以:2P2P4 43Ba(OH)3Ba(OH)2 26H6H2 2O O2PH2PH3 33Ba(H3Ba(H2 2P

57、OPO2 2) )2 2学生答题情况: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答题情况: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个题目本来难度就比较大,考生这个空回答的普遍不好,主这个题目本来难度就比较大,考生这个空回答的普遍不好,主要表现是反应物中没有加水或者是没有配平。要表现是反应物中没有加水或者是没有配平。(4 4)H H3 3POPO2 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_。解析:阳极室电

58、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解析:阳极室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的是失电子的是OHOH- -。2H2H2 2O O4e4e- -4H4HO O2 2或或4OH4OH- -4e4e- -2H2H2 2O OO O2 2.学生答题情况:考查电极反应式,学生答题情况:考查电极反应式,难度不大难度不大 分析产品室可得到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 H3 3POPO2 2的原因的原因_。解析:由于阳极室解析:由于阳极室OHOH- -放电,造成放电,造成H+H+浓度增大,浓度增大,H+H+通过阳膜进入通过阳膜进入产品室,而原料室中的产品室,而原料室中的H H2 2POPO2 2- -可以通过阴膜进入产品室,生成可以通过阴膜

59、进入产品室,生成H H3 3POPO2 2. .学生答题情况:考查产品室中得到次磷酸的原因,难度很大,学生答题情况:考查产品室中得到次磷酸的原因,难度很大,需要正确理解题意,阳离子(氢离子)穿过阳膜,阴离子(次需要正确理解题意,阳离子(氢离子)穿过阳膜,阴离子(次磷酸根离子)穿过阴膜,在产品室结合生成次磷酸。很多考磷酸根离子)穿过阴膜,在产品室结合生成次磷酸。很多考生被题目所给的信息迷惑了,不能理解题意,造成答题错误。生被题目所给的信息迷惑了,不能理解题意,造成答题错误。 早期采用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三室电渗析法”制备制备H H3 3POPO2 2:将:将“四室电渗析法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

60、的稀硫酸用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 H3 3POPO2 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有 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解析:由于解析:由于H H3 3POPO2 2具有还原性,电解时就会有具有还原性,电解时就会有H H3 3POPO2 2在阳极放电而在阳极放电而生成生成H H3 3POPO3 3学生答题情况:考查学生答题情况:考查“三室电渗析法三室电渗析法”的缺点,正确答案是含的缺点,正确答案是含有磷酸根离子,原因是次磷酸被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