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周考试题(2018414)解析版_第1页
高二生物周考试题(2018414)解析版_第2页
高二生物周考试题(2018414)解析版_第3页
高二生物周考试题(2018414)解析版_第4页
高二生物周考试题(2018414)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生物周考试题(2018.4.14)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生物个体发生基因突变C. 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 D.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可能来自基因突变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进化是变异的前提 B. 人工选择都有利于生物个体的存活和繁殖C. 生物进化是选择的动力 D. 自然选择导致微小变异积累成为显著变异4某地因甲虫成灾,长

2、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 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C.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D.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5原始鸟卵是白色无斑纹的,现在的鸟卵在卵色、斑纹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别。科研人员发现,洞巢中鸟卵往往为白色,开放性巢的鸟卵一般有颜色或斑纹。某些鸟类会将卵产到其他鸟的巢中,由其代孵卵。以下关于卵色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 开放性巢鸟卵的颜色或斑纹降低了卵的隐蔽性 B. 在光线差的环境下白色卵利于

3、亲鸟孵卵和翻卵C. 代孵卵与鸟巢中原有卵的卵色和斑纹高度相似 D. 卵的颜色深浅或斑纹的有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眼睛的出现是生物进化的一大亮点,在眼睛出现之前,生物是温和、驯服的,眼睛使许多动物成为主动的猎食者,一个充满残酷的世界拉开了序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的各种变异都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 眼睛的出现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 眼睛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D.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型频率一定会发生改变7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 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C.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 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 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C.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发展D. 各种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9某地区连续多年使用杀虫剂,棉铃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杀虫剂使棉铃虫产生抗药突变 B. 杀虫剂对棉铃虫发挥选择作用C. 继续使用该杀虫剂,棉铃虫的死亡率会逐代升髙 D. 棉铃虫中的抗药个体和不抗药个体共同进化10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 自然选择

5、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B. 生殖隔离产生的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明显差异C. 新物种的产生一定经过地理隔离 D.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11某岛上一种动物的肤色有A、B1、B2、C四种,不同肤色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肤色基因构成基因库B. 种群内的基因朝着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方向突变C. 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T5时期,B2与A定存在生殖隔离12现代生物进化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

6、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B. C. D. 13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A. 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 c表示新物种形成,与原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 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1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种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 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D.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

7、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15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对不同体色的蟹数量不同的最合理解释是A. 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B. 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C. 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D. 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16有关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 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

8、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D. 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是A. 捕食者的存在直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B. 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 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1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内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改变B. 细菌在未接触抗生素前是不会产生抗药性突变的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19果蝇腹部的刚毛数量有个体差异。某果蝇原来种群的

9、刚毛平均数为9.6根,研究员把占总数1/5的多刚毛个体作为研究进化的初始种群,持续90代繁殖培养,每一子代都由上一代筛选的多刚毛个体繁殖得来,到第90代时,种群的平均刚毛数为39.2根。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说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实验中的人工选择决定果蝇进化的方向C. 初始种群与原来种群存在地理隔离 D. 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果蝇发生了进化20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遗传是基因在子代中得以延续和传递B.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推知,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C. 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逐渐增大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D.

10、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2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都是利用微生物胞内酶催化获得最终产品B. 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可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C. 果酒、果醋发酵的培养基呈液态,而腐乳发酵的培养基呈固态D. 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所用的主要菌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22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发酵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23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11、A. 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 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C. 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D. 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24下列评价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A. 通过向果酒发酵样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B. 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进行鉴定C. 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样液的pH变化进行鉴定D. 通过观察相关微生物的存在或数量变化进行鉴定25在酒精发酵装置中,排气口要和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连接,其主要目的是( )A. 让产生的气体缓慢排出B. 防止杂菌污染C. 防止散热过多D. 有利于通过排气口进行气体交换26下列曲线中能表示

12、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 )27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石油成分“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步骤中,培养液中需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B. 步骤中,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充分振荡,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C. 步骤是利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图中所示接种环最少灼烧5次D. 步骤中每一区域可重复画几次,但1区和5区不能出现交叉28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培养基只能是天然物质B.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C. 固体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鉴定和分离D. 培养基只能培养细菌29下列生物学

13、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的大肠杆菌培养液获得单菌落B. 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C. 土壤浸出液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D. 在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30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使用的涂布器应保存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取出后又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这两步分别属于什么技术?( )A. 灭菌、灭菌 B. 消毒、消毒C. 灭菌、消毒 D. 消毒、灭菌31下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14、3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3倍B. 4号试管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恰为5号试管的10倍C.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个D.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32以下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 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C. 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D. 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3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刚果红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

15、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某同学在实验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则纤维素分解菌位于( )A. B. C. D. 34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B. 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 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 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35下图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A. 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水解果胶,能提高出油率B. 压榨液中需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5%的小苏打和0.25%的硫酸钠C. 过程的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D. 过程的目的是用滤纸除去少

16、量水分和蜡质等杂质36下列关于有关胡萝卜素及其提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胡萝卜素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的物质B. 干燥过程中,时间不能太长,温度不能太高C. 层析鉴定胡萝卜素的操作时点样过程应快速细致,形成的小圆点的直径不大于2cmD. 石油醚、丙酮、乙醚均能用于胡萝卜素的萃取37将分离出的橘皮精油置于冰箱中冷处理的目的是A. 保持橘皮精油的活性 B. 降低精油的挥发性C. 去除水和蜡质等杂质 D. 使精油凝固38制取橘皮精油的过程中,需先后进行两次过滤,则橘皮精油为( )A. 经过第一次过滤后的滤液B. 经过第一次、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C. 经过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D. 经过第一次

17、过滤后静置后处理的上清液和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3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乳浊液经分液漏斗分离后的玫瑰液中不含水B. 加入无水硫酸钠的目的是避免玫瑰油的挥发C. 无水硫酸钠具有吸水的功能D. 氯化钠能使水和油充分混合40天然香料的主要来源是动物和植物,下列生物中,除哪项外均可用于芳香油的提取A. 樟树树干 B. 柠檬 C. 海狸 D. 乳酸菌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41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

18、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_。(2)在对植物b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2在魅力中国城初赛竞演的“城市味道”环节中,黔东南以家乡的味道为主题,通过酸汤鱼、五彩姐妹饭等十几道特色农家菜,展示了黔东南州最具特色的城市美食,回答下列问题。(1)“酸汤”是通过天然发酵而成,参与该发酵

19、过程的主要微生物是_。(2)制作酸汤常用到煮沸的水和米汤,将水煮沸的目的是:_,米汤相当于液体培养基,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水和_等营养。(3)酸汤发酵初期,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增加,亚硝酸盐在_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等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_。(4)出坛后的酸汤,若不及时食用,一段时间后会在其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这是_(填微生物名称)繁殖引起的,与进行酸汤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相比,该微生物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_。(5)在酸汤制作时,密封之前向发酵液中加入少许优质的酸汤母液,这样做有什么好处?_。43我国粮产区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科技工作者为使其变废为宝研究出利用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技术,为汽车用乙醇汽油

20、提供来源,其大致流程如下(以玉米秸秆为例):(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应该选用特定的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到上述的酶? (_)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生产味精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2)若要从土壤中分离生产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 。 (3)某同学对这种微生物培养液进行数量测定,在稀释倍数为105对应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 _。 (4)用这

21、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菌落数量多,原因是_ 。 (5)上述流程图中,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44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有600种以上的天然胡萝卜素被人们发现。胡萝卜素可以从胡萝卜中提取,也可以从产生胡萝卜素的微生物中提取。回答下列问题:(1)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在乙醇(水溶性)和乙酸乙酯(水不溶性)两种有机溶剂中,适宜用来萃取胡萝卜素的是_,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_,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在对新鲜胡萝卜进行干燥时,要注意控制_,否则会导致胡萝卜素的分解。(2)科研人员已经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能产生胡萝

22、卜素的红酵母,并发现碳源的种类对红酵母产生胡萝卜素的量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碳源种类麦芽糖蔗糖淀粉胡萝卜素产量(mg/L)3.524.811.68据表分析,利用红酵母生产胡萝卜素时的最佳碳源是_。试卷第7页,总7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A【解析】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D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种群为单位的,B错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不是进化的实质,C错误。点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楚再做答。2B【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3、,B正确;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单位,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生物进化的方向和实质,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A错误。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保留人类所需要的个体,不一定是有利于生物个体的存活和繁殖,B错误。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错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D正确。4D【解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乙酰甲胺磷对甲虫进行筛选,不是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B

24、错误;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具有抗药性甲虫大量繁殖的结果,C错误;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会形成新物种,D正确。5A【解析】开放性巢鸟卵的颜色或斑纹提高了卵的隐蔽性,A错误;白色的卵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下,如洞巢中,比较容易看到,从而有利于亲鸟孵卵和翻卵,B正确;代孵卵与鸟巢中原有卵的卵色和斑纹高度相似,这样就可以鱼目混珠,巢主鸟也就难辨真假,这样巢主鸟就会把其当做自己的卵来孵化,C正确;卵的颜色深浅或斑纹的有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以适应环境,避免被捕食者发现,D正确。6C【解析】只有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进化提

25、供原材料,A错误。眼睛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因为眼睛的出现使许多动物成为主动的猎食者,加快了种群生物进化的速度,C正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一定发生改变,但基因型频率不一定会发生改变,D错误。点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没有必然关系。7A【解析】种群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A正确。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但新基因的产生是通过基因突变,而不适合自然选择决定的,B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但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26、错误。点睛: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还有基因重组,它们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只是对突变后的性状进行选择,而自然选择无法决定基因突变。8C【解析】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A项正确;有性生殖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基因重组,可增强生物的变异性和适应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B项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项错误;各种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D项正确。9B【解析】棉铃虫自身就存在抗药突变,而不是杀虫剂使棉铃虫产生了抗药性的突变,A错误。杀虫剂对棉铃虫是否抗药发挥了选择作用,B正确

27、。继续使用该杀虫剂,棉铃虫的死亡率不会逐代升高,会先升高后下降,C错误。棉铃虫中的抗药个体和不抗药个体是同种生物不属于共同进化,D错误。点睛:突变是生物自身就存在的,环境只是选择作用,不是环境诱发生物产生突变的。10B【解析】新基因的产生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不是自然选择决定的,A错误。生殖隔离产生的原因只种群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明显,B正确。新物种的产生一定经过生殖隔离,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C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错误。点睛: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人工多倍体的形成。形成新物种生物一定进化,但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11

28、C【解析】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A项错误;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不同肤色的个体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项错误。12C【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正确;自然选择学说是从个体水平上进行解释的,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单位,正确;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正确;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29、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正确;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联系及区别。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13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原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与原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帕米尔高原上的多倍体植物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

30、,D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据图可知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14D【解析】A. 基因突变是随机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B.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也存在没有地理隔离的生殖隔离,如4N西瓜的形成,以及有地理隔离而

31、不出现生殖隔离,如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 、C错;D. 共同进化的定义: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实现了共同进化,D正确。15C【解析】据图可知,中间体色蟹的数量最多,前体色和深体色蟹的数量较少,最可能的原因是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选C。16A【解析】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但进化不一定就会有新物种的产生,A错误;设该校男女学生各200人,由于色盲是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色盲携带者是女性,因此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400×3.5%+400×5%)÷(200×

32、2+200)×100%5.67%,B正确;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C正确;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其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D正确。17D【解析】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没有破坏生物多样性,A错误;环境条件的改变,对不定向的变异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B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33、D正确。18C【解析】种群内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如果有突变、迁入迁出等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A错误。细菌在未接触抗生素前可能就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突变,抗生素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点睛: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是长期的地理隔离会达到生殖隔离,但有时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就能达到生殖隔离,如多倍体育种。19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要求考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明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4、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分析题干中的筛选过程,可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实验中的人工选择决定果蝇进化的方向,B正确;根据题意,研究员把占总数1/5的多刚毛个体作为研究进化的初始种群,持续90代繁殖培养,每一子代都由上一代筛选的多刚毛个体繁殖得来,说明初始种群与原来种群存在地理隔离,这种地理隔离是人为造成的,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本实验过程中种群的平均刚毛数由9.6根变为39.2根,这些数据说明种群的基因频率在实验前后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实验结果能说明果蝇发生了进化,D错误。【点睛】易错知识点拨生物进化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形成图解如下:

35、(2)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新物种形成,出现生殖隔离,质变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变,量变二者联系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20B【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变异和进化,要求考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明确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遗传是基因在子代中得以延续和传递,A正确;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B错误;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逐渐增大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D正

36、确。【点睛】易错易混关于生物进化必明的六个易混点:(1)突变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3)形态、结构一致同一物种。形态、结构一致的生物,有可能具有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生物形态、结构相同,但繁殖期不同,这两个种群的生物具有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4)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两个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有可能子代高度不育,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

37、不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5)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6)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21A【解析】果酒、果醋制作利用的是胞内酶,而腐乳制作利用的是胞外酶,A错误;控制好发酵温度,有利于发酵菌种的繁殖同时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繁殖,B正确;果酒、果醋发酵的培养基是果汁,呈液态;腐乳发酵培养基是豆腐块,呈固态,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所用的主要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

38、,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制作果酒和果醋是利用的胞内酶,而腐乳主要是利用的毛霉的胞外酶,制作果酒和果醋是用的是液体培养基而制作腐乳是用的培养基是固态的,一般工业上是采用人工接种优良菌株而提高产品质量的。据此分析解答。22C【解析】在制苹果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A项正确;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而且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气体,所以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B项正确;有氧装置中的空间和营养等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发酵过

39、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C项错误;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D项正确。【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条件及发酵装置,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D【解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A项错误;加料酒主要为了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B项错误;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使毛霉正常生长增殖,C项错误;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可能灭菌不彻底,不宜直接食用,D项正确。24B【解析】酸性重铬酸钾试剂可用于检验酒精,A项正确;果酒发酵前后发

40、酵液的温度变化不能说明其产物种类、含量,B项错误;果醋发酵后产生的醋酸使培养液pH下降,可检测发酵前后发酵样液的pH变化判断醋酸的生成情况,C项正确;果酒发酵主要利用真核生物酵母菌,醋酸发酵主要利用原核生物醋酸杆菌,可通过观察酵母菌或醋酸菌的存在或数量变化进行鉴定,D项正确。25B【解析】排气口的作用是排出果酒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CO2),排气口连接长而弯曲的胶管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26C【解析】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最后稳定在较低水平。C正确。27C【解析】要想分离出能降解石油成分

41、“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所用培养液中需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A正确;培养过程中,将锥形瓶充分振荡,目的是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B正确;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C错误;纯化菌株Q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1区和5区不能交叉,D正确。28C【解析】培养基按其所含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根据天然培养基的成分,用化学物质模拟合成、人工设计而配制)、天然培养基(

42、利用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其提取物制成)和半合成培养基(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三类,A错误;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不是单个细菌,B错误;固体培养基广泛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保藏、计数及菌落特征的观察等,C正确;培养基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D错误,所以选C。【点睛】容易误认为培养基只能培养细菌,错选D。29A【解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后的菌液能够得到单个菌落,A正确;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不利于制作果酒,B错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不能筛选出分解尿素的

43、细菌,应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筛选尿素分解菌,C错误;在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土样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不能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D错误。30D【解析】在稀释涂布平板法中,将涂布器保存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的目的是为了消毒;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再用,目的是为了灭菌,故选D。31C【解析】3号试管中样品液的稀释倍数为104倍,A错误;4号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稀释倍数比5号的低10倍,如果稀释倍数适当,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B错误;5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

44、75+167)÷3×10×106=17×109(个),C正确;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D错误。32A【解析】经选择培养后,经梯度稀释后,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A错误;选择培养可省略,但培养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B正确;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C正确;实验组和对照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设置对照能证明经“浓缩”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

45、离的微生物,D正确。33B【解析】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在纤维素被分解后将不再存在,因此在培养基上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据此可判断图示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位于。34B【解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A正确;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植物体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所以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C正确;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D正确。35B【解析】试题分析: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水解果胶,能提高出油率,A正确;为了使橘皮油与水容易分离,需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

46、量0.25%的碳酸氢钠和5%的硫酸钠,并调节pH至78,B错误;第一次过滤的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C正确;再次过滤的目的是用滤纸除去少量水分和蜡质等杂质,D正确。点睛: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其提取过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精油;采用压榨法从橘皮中提取橘皮精油时,由于橘皮中含有果胶和果蜡,直接压榨容易滑脱,使出油率低,而石灰水呈弱碱性,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因此为了提高橘皮的出油率需要将橘皮用石灰水浸泡。36B【解析】胡萝卜

47、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A错误;粉碎后,干燥过程中,时间不能太长,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导致胡萝卜素的分解,B正确;层析鉴定胡萝卜素的操作时点样过程应快速细致,形成的小圆点的直径不大于2mm,C错误;丙酮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萃取中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故丙酮不能用于胡萝卜素的萃取,D错误。37C【解析】低温可以保持橘皮精油的活性,但不是低温静置的目的,A项错误;低温可以防止橘皮精油的挥发,但不是低温静置的目的,B项错误;经分液漏斗分离出来的橘皮精油还含有水和果蜡,低温静置后,使杂质沉淀,油水分层,C项正确;经分液漏斗分离出来的橘皮精油还含有水和果蜡,低温

48、使果蜡凝固,D项错误。38D【解析】试题分析:制取橘皮精油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出油率,首先将橘皮去水干燥,然后用石灰水浸泡,经漂洗、压榨得到压榨液后,用普通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第一次过滤),对滤液进行离心进一步除去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油分离出来,然后在510下静置57天,使果蜡等杂质沉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通过滤纸过滤(第二次过滤),滤液与吸出的上层橘皮油合并后成为最终的橘皮精油。故橘皮精油是经过第一次过滤后静置处理的上清液和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D项正确,A、B、C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

49、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9C【解析】试题分析:乳浊液经分液漏斗分离后的玫瑰液中还含有水,加入无水硫酸钠的目的就是吸去其中的水,放置过夜后,再过滤除去固体的硫酸钠就可以得到玫瑰油了。无水硫酸钠并不能与芳香油发生化学反应。氯化钠能使水和油分层,以利于水、油的分离。所以选C。考点:玫瑰精油的提取40D【解析】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常用于乳酸发酵,乳酸菌体内不含芳香油,所以本题选D。41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没有 种群 自然选择 【解析】试题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将一种植物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以后,在种群内将形成地理隔离,由于各种群在不同环境

50、条件下发展,最终将形成生殖隔离,种群之间不能正常授粉是生殖隔离形成的标志;尽管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因此,生物没有进化。(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这说明种群b和c已产生了生殖隔离。(2)第一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则Dd所占的比例为20%,由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为10%+20%×1/2=20%,d的基因频率为80%;第二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则Dd所占的比例为32%,由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为4%+32%×1/2=20%,d的基因频率为80%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该植物种群没有发生进化。(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