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参考报告_第1页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参考报告_第2页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参考报告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参考报告开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开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开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在乔万荣副主席的带着下,先后赴靖边、榆阳、神木等县区进展了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开展现状(一)自然地理和农业开展根本情况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1646.3万亩,农业人均5.6亩,常用耕地956万亩。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土地宽阔,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灌溉农业较为兴旺;南部为丘

2、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土层深沉、土质优良,主要为早作农业区。榆林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枯燥,雨热同季,四季清楚,适宜谷类、豆类、薯类等多种作物生长。20xx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10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2元,粮食总产量132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452公斤。(二)现代特色农业的根本内涵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别的产品质量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现代特色农业是相关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开展到一定阶段的必定产物。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确实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根底,对传统农业进展改造,以工业化的消费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

3、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效劳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运营理念治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开展现代特色农业,从过程看,是依托科技,培育名牌,实现农业的集约化消费、区域化规划和产业化运营;从结果看,是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消费水平和产品档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开展。(三)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现实条件一是榆林的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20xx年人均gdp到达4360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反哺农业的条件和才能。二是榆林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优势明显。具备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土地优势、消费优势、质量优势、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生态优势,开展现代特色农业潜力宏大、前景宽阔。三是榆林现代特色农业

4、建立已初见成效。(四)现代特色农业建立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开展不断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委、市政府站在宏观、全局、长远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矿业开发强市,特色农业富民”的开展思路和建立“两基地一中心”的开展战略,现代特色农业建立获得了明显成效。1、农业综合消费才能不断提高。全市“三田”面积到达410.8万亩,其中水地111.3万亩,坝地37.2万亩,梯田262.3万亩;建成各类水库73座,总库容量到达10.52亿立方米;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拥有量到达10万多台,农机总动力到达219.79万千瓦;农村户用沼气池建立到达2.3万口,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明显。“十五”以来,粮食产量根本稳

5、定在100万吨以上。主要农产品供应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部分产品出现区域性、构造性过剩。2、农业产业构造调整步伐加快。种植业内部构造逐步由粮经二元构造向粮、经、饲三元构造转变。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农产品区域化规划、规模化消费的势头明显加快,“北种、南豆、东枣、西薯”的特色优势产业格局初步构成。3、农业科技研究推行成效渐显。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先后承担中、省、市严重科技工程100多项(次);引进、试验、示范推行各类作物新品种800多个,良种覆盖率到达85%以上;建立各类试验示范基地(点)160多个,累计面积达200多万亩。20xx年马铃薯、玉米、蔬菜刷新7项全国高产记录,小杂粮初次创立7

6、项全国高产记录。4、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开展到5000多个,乡级以上农产品购销企业已有1000多家,拥有各类农产品营销市场300余个。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各类加工、营销企业逐步开展,“订单农业”、“科研单位+企业+基地”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运营机制在探究中得到有序开展。5、土地流转机制得到不断创新。较为典型的有“孟岔形式”和“东坑形式”,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成功地把全村182户承包的2142亩山地流转到8户农民手中,靖边县东坑镇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设备农业,都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全市签订土地承包运营权流转合同5万多份。6、农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十一五”以

7、来,榆林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到达110.24亿元,实现增加值66.11亿元,分别是1999年的6倍和7倍。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9年增加了2442元,增长幅度达254%。二、制约现代特色农业开展的主要要素(一)对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注重和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政策层面上,优先开展工业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农业为工业开展提供粮食、原料、资金、劳动力和市场,还通过价格机制为工业开展提供资本积累及后续投资。长期以来构成的二元经济构造,使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配置上构成了明显的城市偏向。在现实开展中,以能源工业为动力的跨越式开展,凸显出“三大失衡”咨询题:一是产业

8、构造失衡。20xx年我市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之比为6.5:78.7:14.8,呈现出明显的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滞后的特点。二是区域南北经济失衡。20xx年南六县gdp总和72亿元,仅占全市的7.1%;农民人均纯收入290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93元。三是城乡开展失衡。20xx年榆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3.58:1,差距为8795元。农村在教育、就业、医疗、文化、卫生、社保、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城市,社会事业开展与城市相比滞后明显。在工作措施上,尽管已将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立列入“两基地一中心”三大任务之一,并制定出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的开展规划、任务目的等,但县区及

9、乡镇仍停留于只建点不扩面、只引进不创新的传统农业消费形式,没有有效地整合现代农业科技和治理资源,行政推进力不强。(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尚未构成能源化工基地建立推进了整个经济跨越开展,但由于资源开发体制以及财税体制的不尽合理,导致地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三农”。同时,“三农”工作与能源化工基地建立没有得到同等注重、同等加强、同等组织、同等支撑,缺乏政府的统筹运作。在能源化工建立浪潮中,广大农民不仅没能参与进来,分享工业利润,一些农民还因而要成为“生态灾民”。生态环境治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缺失,“谁破坏,谁治理”的责任难以落实,治理经费“悬空”,治理基金机制尚未建立。工业反哺农业

10、、城市支持农村还停留在行政手段、政治号召的层面上,没有构成制度机制,至20xx年,全市仍有贫困人口38.7万。(三)农业投入、资金整合和金融支持缺乏的咨询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处理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严重部署,加上市县逐年增加的投资,农业投入缺乏的矛盾得到非常大缓解。但从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然严峻缺乏。这既表如今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缺乏,同时过于分散,也表如今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缺乏。由于资源开发体制以及财税体制的不尽合理,导致地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三农”,直截了当用于农业科技推行的投入少、涉及面小。一些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新技术根本

11、上局限在示范区内。目前世界上兴旺国家用于农业科研推行的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2%4%,开展中国家平均约占1%,而我国只占0.5%,榆林市那么更低,缺乏0.3%。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装备简陋,监测、分析化验等设备严峻短缺,多数乡镇农技部门名存实亡,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工作条件差,农业科技人员有技术、无设备,缺乏展示技能的平台,效劳手段落后,工作效能遭到非常大制约。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过于分散。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统计说明,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渠道多而且乱,分散在10多个部门,约28个工程渠道,既增加了治理运转本钱,又降低了农业资金投入使用效率。究其原由,一是由于资金来源分散,各级事权划分不明确,资金使用范围

12、模糊。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机协调,导致农业投入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二是资金分块治理,难以构成整体合力。由于农业根底设备、科研、消费、流通等方面的财政资金分属不同的部门治理,造成了“撒胡椒面”的现象,财政资金难以合理配置。三是政出多门,监视不力,农业资金流失严峻。尽管近几年加强了农业财政资金的制度建立,但截留、挪用支农资金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农村经济缺乏金融支持。一方面,金融资本集中于能源开发地区,广大农村的资金来源渠道非常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撤并精简也导致了农村资金投入缺乏。农民除在信誉社获得小额贷款外,在其他机构非常难获得金融支持。再那么,一些涉农企业由于无资产抵押,非常难获得银

13、行贷款。榆林市生财农业机械科技,是陕西省“民营科技优秀企业”,先后开展了30多项农机新技术,获国家专利6项,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产品辐射周边几个省区,有用价廉供不应求。确实是如此一家企业,因没有银行贷款所需的固定资产抵押,在微利运营的困难生存开展过程中,全是靠高利息与私人贷款扩大消费规模的。(四)农副产品加工才能和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弱全市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数量虽多,但规划不合理,开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相当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只是一种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构成长期、稳定的一体化运营。同时在加工中存在着加工初级产品、传统产品、低档次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少等咨询

14、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村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较低。全市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集约化消费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只占总产量的30%。农业产业链短,产销环节关联度不高,还没有一项产业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运营格局。(五)农业科研与推行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目前,市级农业科研与推行单位有技术人员462人,县均109人,乡镇均2.5人,30岁以下的仅占4%,呈“倒金字塔”式的不合理构造,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科技治理、农业科研和农技推行等涉农部门仍然沿用打算经济下的治理形式,习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效率低,一些成果的推行仍然存在着点上增

15、产增收明显,面上不明显的现象。(六)农村劳动力整体素养亟待提高据统计材料,我市农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31万人,占21.6%;小学文化程度54.6万人,占38.1%;初中文化程度49.5万人,占34.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5.7%。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技术种田,不会配方施肥,不明白科学养殖,不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各种添加剂。在农民素养还未到达现代化特色农业要求的情况下,一方面,农民消费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市场所需要的优特农产品又非常难消费出来,农业构造调整在低水平上重复,非常难到达预期效果。(七)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农业根底设备滞后北部风沙侵蚀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南部85%

16、以上是丘陵沟壑区的山坡地,自然灾祸频繁。根本农田面积小,全市水地仅占农耕总面积的17.2%,人均只有0.4亩。水资源较为贫乏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咨询题普遍存在,全市水资源总量37.41亿m³,综合水量9万m³/k,是全省综合水量21.35万m³/k的42.4%,全国综合水量26.8万m³/k的33.6%。用水比例也不协调,农业、工业、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比例为78:13:9。农业用水效率低,灌溉水利用系数约为0.40,低于全国0.45的平均水平。水利设备老化,水利工程建立滞后。机电排灌面积比重小,农田灌溉无法保证。土壤肥力不高,中低产田面积大。三、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对策建议(一)进一步提高认识,为开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行动先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现代特色农业与能源化工两个基地同等建立、地下资源与地上资源同步开发的重要性,深入理解地下资源日渐干涸后地上资源对推进榆林经济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意义。当前,全市能源工业的快速开展和财政的快速增长,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才能。因而,应把现代特色农业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