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旧戏剧论争对传统戏曲的否定_第1页
试论新旧戏剧论争对传统戏曲的否定_第2页
试论新旧戏剧论争对传统戏曲的否定_第3页
试论新旧戏剧论争对传统戏曲的否定_第4页
试论新旧戏剧论争对传统戏曲的否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试论“新旧戏剧论争”对传统戏曲的否定    方婧【摘 要】引进外来文化必然能打开国人眼界,但要注意,任何外来文化都是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本民族文化做支撑,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被国人所接受。如抗战时期,田汉、欧阳予倩改革戏曲,包括后来的秧歌剧,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欢,是因为无论是从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这些戏都是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习惯的。同时,本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阻力、困难,面对外来文化时,应当带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吐故纳新,自我调节。因此,西方话剧,中国戏曲,本都是舞台艺术,一定有相互借鉴的地方,两者应取长补短,而不能绝对对立,这

2、样只会导致两者的不平衡发展。【关键词】论争;内容;影响;吐故纳新:j809.9 文献标志码:a :1007-0125(2016)10-0010-02众所周之,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种,然而,中国戏曲却在20世纪初遭到了以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新青年派的严重排挤,在文学界展开了一场新、旧戏剧论争。这场论争不仅给中国戏剧界带来一阵新风,同时也改变了戏曲的发展道路。中国戏曲是一门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从唐宋戏文到金元杂剧,再到明清传奇,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再到巅峰,培养出以关汉卿、王实甫、孔尚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剧作家,也出现

3、了窦娥冤、西厢记、桃花扇等大量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然后,近代以来,戏曲却开始式微。首先,从内容上看,作品中充斥着大量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奴隶、黑幕、色情等妨碍人性生长、破坏人类和平的东西,这与“五四”时期所提倡的“民主”、“科学”、“解放思想”、“追求自由”的时代环境完全背离。而且,戏曲在进入宫廷后,为了迎合达官贵人的喜好,所演出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活,文学性也大大降低。其次,戏曲的程式性、虚拟性、演员的表演、角色行当等也逐渐走向僵化。“五四”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追求进步,追求“人”的时代,整个社会氛围是积极向上的,这一时期本应产生像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作品,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于是乎,基于戏

4、曲这些种种不和谐,新青年派开始对戏曲展开激烈的批判。首先向旧戏发难的是钱玄同,他声称:“中国旧戏,专重唱工,所唱之文句,听者本不求其解,而戏子打脸之离奇,舞台设备之幼稚,无一足以动人情感”;外国之新戏“讲究布景,人物登场,语言神气务求与真者酷肖,使观之者几忘其为舞台扮演”。他认为“戏剧本为高等文学”,而“中国之旧戏,编自市井无知之手,文人学士不屑过问焉,则拙劣恶滥”。1刘半农紧随其后,提出“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中国之文武戏之编制,不外此十六个字),与一切报名、唱引、绕场上下、摆对相迎、兵卒绕场、大小起霸等种种恶腔死套,均当一扫而空”。胡适随后从进化论的角度提出:“今后之戏剧

5、或将全废唱本而归于说白,亦未可知”。2与胡适等持相同观点的人在当时不占少数,再如,傅斯年认为,真正的戏剧纯是人生动作和精神的表象,不是各种把戏的集合。因此,新青年派坚持戏剧的现实主义精神,要求剧作家写身边的人和事,并在剧中注入剧作家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以引人思考。而论争的另一方,以张厚载、马二先生为代表,他们坚决维护旧戏,张厚载认为,“旧戏是中国历史社会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学美术的结晶”,并声称:“在中国废除唱念做打,是万万不可能的事”。论争发展到后来,张厚载态度有所缓和,主张旧戏与话剧并存,新青年派也有意将戏剧改良分为创建话剧、改良戏曲两步走。双方表面上虽有缓和,但是争论依旧激烈,新青年派坚

6、持认为,如果中国真的有戏,那一定是西洋派的戏,而不是“脸谱”戏。在这场论争中,欧阳予倩、宋春舫、齐如山等人的观点显得较为客观公允,他们立足于戏剧的多元发展,提倡话剧,主张革新旧戏。其中,宋春舫的观点较为深刻、完整,他清楚地认识到话剧与戏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有着各自不同的美学价值与审美功能。话剧偏重于写实,注重对人生的真实描绘,而戏曲偏重于写意,注重对生活美的提炼,故二者不能偏废,正如他所说:“歌剧是艺术的;白话剧是人生观的”,虽然“现代白话剧的势力,比歌剧大得多”,但艺术的歌剧“仅求娱人耳目而已”,“可以不分时代,不讲什么主义”。其实,双方之所以争论不休,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争论的根

7、本不是一回事。新青年派主要是要革新中国的旧秩序、旧制度、旧文化,而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被抨击的命运就在所难免,所以新青年派的侧重点是政治,他们的终极目的是希望通过戏剧来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以便改良社会。而张厚载,从小爱戏,他也是真的懂戏,在这场论证中,他更多关注的是戏曲的本质,是戏曲的美学,他是真的在探讨改良旧戏的种种可能性。由此看来,双方的争论根本不在同一问题上,自然也就无所谓谁胜谁负。这场论争对于后来戏剧界的发展影响颇为深远。就戏曲的积极方面来说,论争促进了戏曲界的觉醒与反思,戏曲家们开始有意识地克服旧戏内涵浅薄、表演形式僵化、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等弊病,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五四”进步倾

8、向的剧目,认识到能对观众产生一定启发的戏才是好戏这样一个道理,像潘金莲、杜十娘这些戏,虽也是表现爱情题材,但已脱离了过去才子佳人的老套路,体现的是反封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解放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基调。其次,戏曲家们开始了对戏曲舞台艺术的大胆改革与创新。如梅兰芳对京剧旦角扮相的改进,周信芳唱功苍劲浑厚、念白饱满有力的风格,都促进了戏曲的进步。再次,像沪剧、曲剧都是在话剧影响下产生的新剧种。最后,老一辈戏曲家们在“五四”的推动下,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世界,以一种包容、接纳的心态去促进戏曲改革,梅兰芳、程砚秋曾出访欧洲,不仅提高了戏曲的地位,也给戏曲界带来一股新风。但是,这场论争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其中

9、尤为明显地体现在戏曲越来越重视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而逐渐失去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话剧本就是一门偏重于写实的艺术,从人物塑造到舞台布景,一目了然,戏曲借鉴话剧,固然有利于它表现生活、人物、主题,但在这一借鉴过程中,戏曲忽略了自身的写意性,忽略了自身的审美特征,这一问题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仍旧严重。舞台是否有大制作似乎成了一场戏成败的标准,走进剧场,我们看到的是庞大的乐池,演员华丽的服装,演出过程中,舞台真的能下雨,演员也真的能腾云驾雾,而戏曲传统的一桌二椅却成为今天戏曲舞台上的奢侈品。比如柳如是,被称为一场“比话剧更话剧的戏曲”,小船竟然还能在舞台上滑动。戏曲有虚拟性、程式化的特点,这是戏曲独特的审

10、美价值,如果丢掉这些,请问戏曲还有什么更为可贵的价值可寻? 戏曲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戏曲,为了传承戏曲,然而,放眼今天的戏曲界,我们的戏曲真的得到传承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新青年派在这场论争中的功劳不可磨灭,他们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促进了话剧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和戏曲的现代化转型,但也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那就是胡适、傅斯年这些“门外汉”,他们急于思想文化上的改革,想尽办法除掉一切有形无形的绊脚石,而全然不能客观地考虑戏曲的发展,更不用说站在美学的高度去考虑戏曲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遗憾的是,新青年派并不认为自己不精通戏曲。如傅斯年,虽然承认自己对新戏、旧戏、音乐、歌曲都是门外汉,但却认为这样

11、的自己更有资格评价戏曲,这种资格指的是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外在性把握。再如胡适,用进化论谈旧戏,我们姑且不谈学界对进化论的怀疑,仅以胡适用西方“悲剧”及“文学经济”的观念比附中国戏曲这一点看,胡适认为西方是先进的,中国是落后的,根本不顾及不同类的文化及其与之相适应艺术的特殊性,这一做法似乎不具有说服力。新青年派的做法背离了严谨的学术思想,他们轻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没有认真研究的情况下,妄加对戏曲作出论断,在没有完全吸收理解西方文化的前提下,盲目排斥本民族文化,导致了国人对于自己文化的疏离与误解。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其思想性上,同时也是文本与舞台形式的完美结合,甚至有时

12、表演比文本更重要。同理,戏曲在不失自身的审美功能时,也应当与时俱进,否则很容易固步自封。引进外来文化必然能打开国人眼界,但要注意,任何外来文化都是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本民族文化做支撑,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被国人所接受。如抗战时期,田汉、欧阳予倩改革戏曲,包括后来的秧歌剧,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欢,是因为无论是从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这些戏都是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习惯的。同时,本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阻力、困难,面对外来文化时,应当带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吐故纳新,自我调节。因此,西方话剧,中国戏曲,本都是舞台艺术,一定有相互借鉴的地方,两者应取长补短,而不能绝对对立,这样只会导致两者的不平衡发展。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避免新青年派走过的弯路,用辩证的学理思想,冷静客观地进行学术研究,同时,也要学习前辈们治学的严谨态度,质疑的精神,作为当今时代的学子,我们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钱玄同.致陈独秀的信j.新青年,1917,3(3):1.2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j.新青年,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