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体结构施工注意事项一、钢筋工程:钢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是结构承载力的关键,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对钢筋工 程要做好“隐蔽验收” 。之后,才能合模板、浇筑混凝土。然而这样的工作流程 就意味着钢筋已经绑扎完毕了,如果钢筋绑扎不合格,再去调整改正会很麻烦。 因此,我们要在钢筋的预检、预控上下功夫。1、钢筋工程的预检“七不绑”( 1)弹线:未弹线不绑扎(弹墙、柱外边线;弹模板控制线)。(2)浮浆:混凝土接茬面(墙柱外边线内)所有浮浆、松散混凝土、石子彻底剔除到露石 子;接茬面未清净不绑。(3)污筋:所有钢筋上玷污的水泥未清干净不绑。(4)查偏:所有立筋未检查其保护层大小是否偏位不绑。( 5)纠偏:所有立筋
2、保护层大小超标、立筋未按1:6 调整到正确位置的不绑。( 6)甩头:所有受力筋甩头长度(包括接头百分比、抗震系数)、错开距离;第一个接头位置;锚固长度(包括抗震系数)不合格不绑。( 7)接头:所有接头质量(包括绑扎、焊接、机械连接)有一个不合格,不绑。2、如何过程控制:( 1)检查保护层垫块绑扎、使用情况。(2)检查马凳、定距框使用情况,顶模棍不要有飞边,应比墙厚减去24mm,刷防锈漆。( 3)检查钢筋抗震加密箍筋情况(重点是核心区是否及时放入加密箍筋)。( 4)检查钢筋梁柱绑扎接头箍筋加密情况。( 5)检查主次梁相交关系是否正确;梁、墙、柱相交关系是否正确(包括墙拉筋与柱筋关系)。(6) 检
3、查有无钢筋过密,钢筋净距小于d,小于25的情况。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小于35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小于25mm和d。当钢筋两层以上时钢筋的层净距不小于 25mm 和 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7)有无钢筋保护措施不力,大量被踩、被压、碰变形。3、施工过程重点检查:( 1 )钢筋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新规范要求钢筋保护层从箍筋外表面到结构面。(2)箍筋尺寸、弯钩是否符合135°(加工时控制),弯钩长度抗震要求 10d和75mm最大值,非抗震要求 5d。( 3)钢筋接头错开是否符合要求。( 4)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是否符合要求。 (露丝不应超过 2 扣) 钢筋绑
4、扎搭接时受拉钢筋不 宜大于25mm受压钢筋不宜大于 28mm且绑扎搭接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不宜小于200mm且不小于受拉钢筋的 70%。( 5)钢筋的锚固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对施工现场容易扰动的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 1.10.( 6)根据图纸检查钢筋的型号、规格、数量、间距。(7) 钢筋搭接错开规定:采用绑扎搭接时钢筋接头错开0.3LI,机械连接时错开 35d,焊 接时 500 和 35d 最大值。对于剪力墙搭接为 1.2La ,竖向钢筋可以不用错开,水平钢筋错开 500mm。( 8)框支柱和框支梁,框支梁是支撑上部剪力墙的梁,而支撑此梁的柱称为框支柱。(9)对于斜面
5、上的钢筋间距是按垂直与斜面布置,而不是按垂直与地面布置。(10)对于独立基础的梁,如果是拉梁的话不用加密箍筋,也不要求抗震锚固,如果是单 跨时锚固从基础边缘算起,连续跨时从柱边算起。(11)钢筋的排布应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的排布顺序。2、钢筋工程一般质量通病(一)原材料1、表面锈蚀(1)现象 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2)原因分析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3)预防措施 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 保持地面干燥, 钢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 场地四周要有 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4)治理方法淡黄色轻微浮锈
6、不必处理。 红褐色锈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钢刷清除, 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 对 于锈蚀严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应研究是否降级使用或不用。2、混料(1)现象 钢筋品种、等级混杂不表,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难以分辨,影响使用。(2)原因分析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直径大小相近的,用目测有时分清; 技术证明未随钢筋实 物同时交送仓库。(3)治理方法 发现混料情况后,应立即检查并进行清理,重新分类堆放,如果翻垛工作量大,不易清理, 应将该钢筋做出记号,以备用料时提配注意。3、原料弯曲(1)现象 钢筋在运至现场发现有严重曲折形状。(2)原因分析 运输时装车不注意;运输车辆较短,条状钢筋弯折过度;
7、用吊车卸车时,挂钩或堆放不慎; 压垛过重。(3)预防措施 采用专车拉运,对较长的钢筋尽可能采用吊车卸车。(4)治理方法 利用矫直台将弯折处矫直,对曲折处圆弧半径较小的硬弯,矫直后应检查有无局部细裂纹, 局部矫正不直或产生裂纹的不得用作受力筋。4、成型后弯曲裂缝(1)现象 钢筋成型后弯曲处外侧产生横向裂缝。(2)防治方法 取样复查冷弯性能, 分析化学成分, 检查磷的含量是否超过规定值, 检查裂缝是否由于先已 弯折或碰损而形成,如有这类痕迹,则属于局部外伤,可不必对原材料进行性能复检。5、钢筋原材料不合格(1)现象 在钢筋原料取样检验时,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2)原因分析 钢筋出厂时检查不合格,以致
8、整批材质不合格或材质不均匀。(3)预防措施 进场原材料必须送样检验。(4)治理方法 另取双倍试样作二次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不允许使用。(二)钢筋加工1、剪断尺寸不准(1)现象 剪断尺寸不准或被剪断钢筋端头不平。(2)原因分析 定位尺寸不准,或刀片间隙过大(3)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其尺寸,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4)治理方法 根据钢筋所在部位和剪断误差情况,确定是否可用或返工。2、箍筋不规方(1)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 90°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2)原因分析 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样要求误差过大, 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 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 逐根对齐。(
9、3)预防措施 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4)治理方法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 对于 1 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 再进行弯曲 调整,对于其他品种钢筋不得重新弯曲。3、成型钢筋变形(1)现象 钢筋成型时外形准确,但在堆放过程中发现扭曲,角度偏差。(2)原因分析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 或因地面不平, 或与别的钢筋碰撞成份; 堆放过高压弯, 搬运频繁。(3)预防措施搬运、 堆放时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 尽量按施工需要运送现场并按使用后堆放,并 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三)钢筋安装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1)现象 在楼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往里
10、安放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2)原因分析成型工序能确保尺寸合格, 就应从安装质量上找原因, 安装质量影响因素有两点, 多根钢筋 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3)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4)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 重新安装绑扎。 切忌用锤子敲击, 以免骨架其他 部位变形或松扣。2、平板保护层不准(1)现象 浇灌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2)原因分析 保护层垫块厚度不准确,或垫块垫得少。(3)预防措施 检查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多。(4)治理方法 浇捣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及
11、时采取措施补救。3、柱子外伸钢筋错位(1)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摔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直。(2)原因分析钢筋安装后虽已自检合格, 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 发生变化, 或浇捣混凝土时被振动 器或其他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滑及时校正。(3)预防措施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样位置安好,然后用样板固定好,浇捣混凝土前再重 复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校正后再浇捣混凝土。2)注意浇捣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捣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4)治理方法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紧焊接联系。4、同截面接头过多(1)现象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
12、发现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过多, 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 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中规定数值。(2)原因分析1)钢筋下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考虑原材料长度。2)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3)忽略了配置在构件同一截面中的接头,其中距不得小于搭接长度的规定。4)分不清钢筋位在受拉区还是在受压区。(3)预防措施 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 搭配安装方法不同的(同一搭配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 ,要加文字说明。2)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接头。3)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4)如分不清受
13、拉或受压区时, 接头位置均应接受压区的规定办理, 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 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或受压理解不同(表现在取料时,某分号有多少) ,则应讨论解 决。(4)治理方法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 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应立即通知配料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 案,如已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 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 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 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紧则可采用加焊帮条 (个别情况经过研究 也可以采用绑扎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接。5、露筋(1)现象 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2)原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
14、 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 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 造成骨 架外形尺偏大, 局部抵触模板, 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 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 散。(3)预防措施砂浆垫块要垫得适量可靠, 竖立钢筋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 绑在钢筋骨架外侧时, 为使保护 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 将垫块挤牢, 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 模外绑 扎钢筋骨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值。(4)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 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 然后用砂浆找平。 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厚混凝土结合可靠, 原混 凝土面要用水冲洗, 用铁
15、刷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浆或残渣, 并在表面保护湿润的情况 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采取措施补救。6、钢筋遗漏(1)现象 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2)原因分析 施工管理不当,没有事先熟悉图样和研究各号钢筋安装顺序。(3)预防措施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熟悉图样, 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 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 准确, 形状、数量是否与图样相符。 在熟悉图样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 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无遗漏。(4)治理方法 遗漏掉钢筋要全部补上, 骨架结构简单的在熟悉钢筋放进骨架即可继续绑扎, 复杂的要拆除
16、 骨架部分钢筋才能补上, 对于已浇灌混凝土的结构物或构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要通过结构性 能分析确定处理方法。7、绑扎节点松扣(1)现象 搬移钢筋骨架时,绑扎节点松扣或浇捣混凝土时绑扣松脱。(2)原因分析 绑扎铁丝太硬或粗细不适当,绑扣形式不正确。(3)预防措施一般采用2022号作业绑线,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 1215mm钢筋宜用 20 号铁丝, 绑扎梁柱等直径较粗的钢筋可用双根 22 号铁丝, 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 易松脱的绑扣形式,如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面顺扣外(八字扣),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紧立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适当加缠。
17、(4)治理方法将节点松扣处重新绑牢8、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1)现象 柱钢筋骨架绑成后,安装时发现弯钩超出模板范围。(2)原因分析 绑扎疏忽,将弯钩方向朝外。(3)预防措施 绑扎时柱的纵向钢筋弯钩朝柱心。(4)治理方法 将弯钩方向不对的钢筋拆除, 调准方向再绑, 切忌不拆除钢筋而硬将其拧转这样做, 不但会 拧松绑口,还可能导致整个骨架变形。9、基础钢筋倒钩(1)现象 绑扎基础底面钢筋的网时,钢筋弯钩平放。(2)原因分析 操作疏忽,绑扎过程中没有将弯钩扶起。(3)预防措施 要认识到弯钩立起可以增强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产生露筋钩现象。 因此,绑扎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4)治理方法
18、 将弯钩平放的钢筋松扣扶起重新绑扎。10、板钢筋主副筋位置放反。(1)现象 平板钢筋施工时板的主副筋放反。(2)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筋在上或在下不加区别就放进模板。(3)预防措施绑扎现浇板筋时, 要向有关操作者做专门交底, 板底短跨筋置于下排, 板面短跨方向筋置于 上排。(4)防治措施钢筋网主、 副筋位置放反,应及时重绑返工。 如已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才发现必须通过设计 单位复核其承载能力,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二、钢筋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一)原材料1、主控项目(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等到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 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产
19、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 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报告。检验方法:检查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报告。2、一般项目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二)钢筋加工1、主控项目(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起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2)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的弯弧内直径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弯折角度应为135°,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 10d,且不小于75mm2、一般项目(1 )钢筋加工尺寸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三)钢筋安装
20、1 、主控项目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2、一般项目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绑扎钢筋网片尺寸允许偏差土10mm绑扎骨架尺寸允许偏差± 5,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 5,保护厚度±3 等规范规定。检验方法:钢尺检查。二、模板工程:1 、使用大模板体系要注意事项:1 )维护堆放:要有挡网、挂牌(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 ,不得在现场乱放。2 )堆放有垫木,场地基本平整。3 )有清理、涂刷工具:长戗刀、短戗刀、手提砂轮、干净拖布、麻丝纱团、长刷、长柄滚 子、短柄刷子、凳子、胶皮刮子。4)每一个工作人员谁清理谁
21、刷脱模剂,应该一包到底,便于管理。5) 堆放大模板应面对面放,角度75°80°。6 )对于无后支撑的模板要绑架子,将模板插入架子网格中,留出清理涂刷面(一般 500mm600mm)。7)大模板清理涂刷包括:大面、子口、侧帮。8 )大模板不应随意气割开孔, 万不得已开孔重设螺栓孔, 待工程使用后应立即将孔补焊平, 表面打磨平。9 )大模板上可刷(滚)油性脱模剂;但刷(滚)完后,必须用胶皮刮子,刮到不流淌的地 步。I 0 )涂料、滚子(刷子)均要干净,否则涂料要用滤网清理,滚子刷子仔细清洗。II )大模板拼装时,螺栓要有垫片,螺栓要拧紧。12)大模板清理、涂刷应在质检员预检合格
22、后,方可吊装使用。13)大模板上宜有与钢筋定距框相对应的扁铁,对钢筋内撑起外顶作用。14)立大模板前,钢筋预检、隐检、质评均已完成,注意钢筋保护层垫块勿漏绑。15)立大模板时,楼板上已弹好墙皮线,墙体模板外控制线。16 )立大模板时,在墙皮线外 3mm应粘贴20厚40宽的泡沫条在楼板混凝土上。17 )大模板阴阳角拼缝要严,一般控制在3mm以内,因此子口内要清理干净。18)注意地下室外墙大模板要用止水螺栓和止水顶撑。19)大模板宜有挂梯,不要让人爬模肋上下。20 )大模板浇筑混凝土时在模顶宜有控制墙顶混凝土高度的措施。2、模板工程质量通病:(一)轴线位移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
23、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 造成累积误差。(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1)严格按图纸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 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
24、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 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 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 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 以保证模板水平、 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 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 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
25、内。(二)标高偏差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2、原因分析(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末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3)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末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3、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标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 0.000 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 筑高度超过30m后,应另
26、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 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 严禁碰击和 振动预埋件与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三)结构变形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2、原因分析(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末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支撑未支设牢固,造成支撑松落。(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
27、时模板被挤偏或变形。(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 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涨模。(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 形。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 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应加 设垫木,确保稳固。(3)组合小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设置,围檩
28、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 置。(4)梁柱模板采用卡具,其间距要按要求设置,并要卡紧模板。(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 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7)对跨度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0 3%0。( 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模板变形。(四)接缝不严1 、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 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 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
29、 严重的出现孔 洞露筋。2、原因分析( 1 )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配制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3)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或裂缝。(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6)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7)梁、柱、墙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底部基层不平整。3、防治措施( 1 )翻样要认真严格按图纸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标注尺寸,经复核无误后 认真对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
30、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5)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洞。(6)梁、柱、墙交接部位支撑要牢固可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及时校正好。(7)墙柱底部混凝土面施工时找平收光,平整度不大于2mm(五)脱模剂使用不当1、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涂刷脱模剂, 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 麻面等缺陷。2、原因分析(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3)使用废机油脱刷模板,即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3、防治措施(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
31、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为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即适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 面装饰。(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船糊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滴。(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受破坏。(六)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 浮浆残渣、 碎石等建筑垃圾,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2)封模前未仔细检查和进行清仓。(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2)
32、检验钢筋时必须连带验仓。(3)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4)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孔尺寸100mM 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 口处封严。(七)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1 、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 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 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 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2、原因分析(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 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 位,造成振捣不实。3、防治措施(1 )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 (门窗洞等)底模开设排气孔洞,
33、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 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2)高柱、高墙(超过 3m)侧模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八)模板支撑选配不当1、现象 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2、原因分析(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教育,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变形。(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3、防治措施(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 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 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 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 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钢管支撑体系
34、其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力撑。( 3)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脚手板等 硬质材料。( 4)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 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短钢筋做撑脚。(九)梁模板缺陷1 、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侧梁模炸模(模板崩坍) ,拆模发现梁身侧面鼓出有水平裂 缝,掉角、上口尺寸加大、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因难。2、原因分析
35、( 1 )模板支设未校直撑牢,支撑整体稳性不够。( 2)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混凝土浇筑过程由于荷载增加,底部松动,造成模板 下沉。( 3 )梁底模未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起拱,未根据水平线控制模板标高。( 4)侧模承载能力及刚度不够,拆模过迟或模板未使用隔离剂。( 5)木模采用易变形的木材制作,混凝土浇筑后变形较大,易使用混凝土产生裂缝、掉角 或表面毛糙。( 6 )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后吸水膨胀,事先未留有空隙,湿润木模。3、防治措施(1 )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向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如为泥土 地面,应先认真夯实, 铺放通长垫木, 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梁底模应按设计或规
36、范要求起拱。(2) 梁侧模应根据梁的高度进行配制,若超过60cm应加钢管围檩,上口则用圆钢插入模板 上端固定上口,若梁高超过 70cm应在梁中加对穿螺栓,与钢管围檩配合,加强梁侧模刚度 及强度。(3)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板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板吸湿后长 日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使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后不致嵌入柱内。( 4)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侧模下口不致 炸模。(5)梁模用木模时,尽量不采用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用水浇透。( 6)组装前应将模板上残渣剔除干净,模板拼缝应符合规范规定,侧模应支撑牢靠,模板
37、 支立前应认真涂刷隔离剂两度。(7)用铝丝加固梁模时,应上下分绑,严禁整体绑扎,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下口胀开,上口缩小。(十)柱模板缺陷1、现象 (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条轴线上。(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2、原因分析 (1)柱箍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侧压力拔出。(2)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3)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4)柱模未保护好,支模前已歪扭,未修整好就使用,板缝不严密。(5)模板两侧松紧不一,未进行模板柱箍和穿墙螺栓设计。(6)模板
38、上有混凝土残渣,未做好清理或拆模时间过早。3、防治措施 (1)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 (2)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3)柱子底部采用短钢筋头焊制支撑,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成排模支撑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 各根柱梁。(5)柱模立完,校正模板的垂直度。(6)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500800mm应加设牢固的柱箍,必要时增加对拉螺栓,防止炸模。( 7)柱模用木料制作,拼缝应刨光拼严,门板应根据柱宽采用适当厚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过 程中不漏浆、不炸模、不产生外鼓。( 8 )较高的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
39、时浇捣口,以便浇筑混凝土插入振动棒,当混凝土 浇筑到临时洞口时,即应封闭牢固。(9)模板上混凝土浇完后残渣应清理干净,柱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 角不受损伤。(十一)板模板缺陷1、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2、原因分析(1)模板龙骨用料较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提供足够的强度及刚度,底模未按设计或规范要 求起拱,造成挠度过大。( 2)板下支撑底部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支撑下沉,板模下挠。( 3)板底模板不平,混凝土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 4)将板模板铺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模内,浇筑混凝土后,板模板吸水膨胀, 梁
40、模也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内。3、防治措施(1)楼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由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承 面要平整。( 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上下层板模支撑应尽量支撑 在同一位置,确实支撑稳固。( 3)木模板板模与梁模连接外,板模应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便于拆除。(4)板模板应按规定要求起拱,钢木模板混用时,缝隙必须嵌实,并保持水平一致。 (十二)墙模板缺陷1、现象(1)炸模、倾斜变形、墙体不垂直。(2)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3)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4)墙角模板拆
41、不出。2、原因分析 (1)模板事先未作设计,相邻模板未设置围檩或围檩间距过大,对拉螺栓选用过小或未拧 紧,墙根部混凝土面不平,缝隙过大。(2)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支撑不牢,设有采用对拉 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以致混凝土浇筑时炸模或因选用的对位螺栓直径太小或 间距偏大,不能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而被拉断。(3)模板间支撑方法不当。(4)混凝土浇筑分层过厚,振捣不密实,模板受侧压力过大,支撑变形。(5)角模与墙模板拼缝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拆模时间太迟模板与混凝土粘 结力过大。(6)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后被雨水冲走。3、防治措施 (1)墙面模板应拼装
42、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有几道混凝土墙时,除顶部设通长连接杆定位外,相互间均应用剪刀撑撑牢。(3)墙身应根据模板设计配制对拉螺栓, 模板两侧以连杆增强刚度来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 确保不炸模(一般采用 12Q 16mm螺栓)。两片模板之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硬塑料撑头, 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焊有止水片的螺栓。(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5)模板面应涂刷隔离剂,且应涂刷均匀。( 6)墙根部采用焊制钢筋撑来控制,轴线尺寸位置及厚度。(7)龙骨不宜采用钢花梁,墙梁交接处和墙顶上口应设拉结,外墙所设的拉顶支撑要牢固 可靠,支撑的间距位置
43、应控制好。(十三)楼梯模板缺陷1 、现象 楼梯侧帮露浆、麻面、底部不平。2、原因分析( 1 )楼梯底模采用钢模板,遇有不能满足模数配齐时,以木模相拼,楼梯侧帮模也用木模 板制作,易形成拼缝不严密造成跑模。( 2)底模应平整,拼缝严密,尽量采用整张木模板,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若支撑杆细长过 大,应加剪刀撑撑齐。(3)采用胶合板组合模板时,楼梯支撑底板的木龙骨间距宜为300500mm楼梯支撑底板间距为8001000mm托木两端用斜支撑支柱,下用单楔楔紧,斜撑间用牵杠互相拉齐,龙 骨外面钉上外帮侧板, 其高度与踏步口齐, 踏步侧板下口钉一根小支撑, 以保证踏步侧板的 稳固。三、混凝土工程: 一、蜂窝(
44、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 窿)1、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2、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 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 2m应设串
45、筒和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 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 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3、整理措施: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 1:2或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 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 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二、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 麻点, 形成粗糙面, 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1 、产生原因:1 、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沾
46、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 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沾接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6、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 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 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表面作粉刷的, 可不处理, 表面无粉刷的, 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 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三、孔洞(混凝土结构
47、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 露或全部裸露) 。1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 混凝土。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2、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 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 在模板内充满, 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 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 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将孔洞周围的松散
48、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 用压力水冲洗, 支设带托盒的模板, 撒水充分湿 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四、漏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1、产生原因: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漏。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漏 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 使钢筋位移,造成漏筋。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2、防治措施: 浇
49、灌混凝土, 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 并加强检查; 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 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和溜槽进行下料, 以防止离析; 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 在钢筋密 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动棒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整; 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膜时间,防止过早拆膜,碰坏棱角。3、整改措施:表面漏筋: 刷洗净后, 在表面抹 1:2 或 1:2.5 水泥砂浆, 将充满漏筋部位抹平; 漏筋较深: 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五、缝隙
50、、夹层(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1、产生原因: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并充 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2、防治措施: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 接缝处锯屑、 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 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 2m应设串筒和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10c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沙浆,或1015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 实
51、。3、整改措施: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 1:2.5 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 缝隙夹层较深时, 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 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 细石混凝土或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六、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1 、产生原因:1 、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保养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 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沾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匀。2、防治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
52、应充分湿润, 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 混凝土应具有 1.2MP 以上强度; 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 护好,以免碰损。3、整改措施: 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初,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七、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1、产生原因: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2、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撑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 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3、混凝土
53、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或印痕。2、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 终凝 后浇水养护; 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 应支在坚实地基上, 有足够的支撑面积, 并防止浸水, 以保证不发生下沉; 在浇灌混凝土时, 加强检查; 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 以上, 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八、强度不够、均质性差(同批混凝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1、产生原因: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高,杂物多;外加剂使 用不当掺量不准确。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
54、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不均匀。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 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 过早脱水或受外力砸坏。2 预防措施: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粒径、级配、含泥量 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 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期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达到 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 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3、整改措施: 当混凝
55、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 如仍不能满足要求, 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 研究处理方案, 采取相应夹固或补强 措施。九、烂根(基础、柱、墙混凝土浇筑后,与基础、柱台阶或柱、墙底板交接处,出现蜂窝状 空隙,台阶或底板混凝土被挤隆起的现象)1、产生原因:基础、 柱或墙根部混凝土浇筑后, 接着往上浇筑, 由于此时台阶或底板部分混凝土尚为沉实 凝固,在重力作用下脱落形成蜂窝和空隙(俗称烂根子、掉脚) 。2、防治措施: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台阶(板或底板)混凝土浇筑完间歇1.0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 以阻止根部混凝土向上滑动; 基础台阶
56、或柱、 墙前,应先沿上部基础台阶或柱、 墙模板底圈作成内外坡度,待上部混凝土浇筑完毕再将下部台阶或底板混凝土铲平、拍实、 拍平。3、处理措施: 处理时将烂脖子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颗粒凿去, 洗刷干净后, 支模, 用比原混凝土高一强度 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捣实。十、疏松、脱落(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出现酥松、剥落等情况,表面强度比 内部要低很多)1 、产生原因: :1 、木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需要的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脱 水疏松、脱落。2、炎热刮风天气浇筑混凝土,脱模后未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 疏松。3、冬期低温浇筑混凝土,未采取保温措施,结构混凝土表面受冻,造成疏松剥落。2、防治措施: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湿透; 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后应适当护盖浇水养护; 冬期低温浇筑 混凝土后应护盖保温防冻。3、处理措施:表面较浅的疏松脱落,可将疏松部分凿去,洗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 1:2或 1:2.5 水泥 沙浆抹平压实; 较深的疏松脱落,可将疏松和突出颗粒凿去, 刷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支模用 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强力捣实,并加强养护。十、松散(混凝土柱、墙、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中级财务会计B(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货物进出口代理合同(详细代理范围和责任划分)
- 2025版物流企业整体转让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5版钢结构工程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劳动局规范下的劳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医疗平台外包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离婚房贷权益分配协议3篇
- 【可行性报告】2024年锤纹漆行业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黄南货运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健身房会员卡互转协议3篇
- 【8地RJ期末】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 中国AI+Agent应用研究报告
- 五级(程控交换)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医疗救护合作协议
- 2024年人教版初二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工控安全行业发展状况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DL-T5153-2014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程
- 【部编版】2022年语文七年级上:作文能力提升—谋篇布局(含答案)
- 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演练方案(1)
- LU和QR分解法解线性方程组
- 漏油器外壳的落料、拉深、冲孔级进模的设计【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